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17-73929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9 09:02: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年初县政协制定的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为了加快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步伐,县政协组织县农牧局新能源办、部分市县政协委员、部分乡镇联络组长及政协办有关人员,于2009年7月至8月间,深入乡村,就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调研,8月26日县政协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农牧局关于农村沼气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和参加调研的委员们的意见,调研组根据调研的情况,起草了调研报告,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县政协常委会议研究,修改整理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沼气池建设现状

我县非常重视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3年以来,我县连续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沼气建设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民心工程之一。县农牧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推动我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积极培养沼气示范户,组织农民学习和观摩,激发了广大农户建池积极性;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培训农民技术员198名,组建了52支沼气池专业施工队,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立沼气物业服务站17个。

全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县共建17立方米以上户用大中型沼气池2万多个,涉及全县20个乡镇、270多个行政村,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县连续被评为省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在2003年全市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省电视台也曾做过专题采访和报道。在2007年省组织的沼气建设大比武活动中因成绩优异,省新能源办奖励我县新能源服务面包车一辆(保定市只奖了3辆)。

二、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沼气作为绿色能源,对农村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变革。沼气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第一,节约能源,减轻经济压力。据了解,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12立方米的沼气池(我县因地制宜,所建沼气池一般是17立方米),如果管理得当,原料充足,所产沼气可解决常年的做饭、烧水和照明用能。

第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密闭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疾病传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发展沼气,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的破坏,能够促进“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作物)”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建立农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沼气建设的意义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积极性。在乡村调研时,罗庄乡的南罗庄村支书,对相关的惠民政策和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了解后,当即表示要争取列入项目村,大力发展沼气。由此可见,沼气建设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二是有些农户有等、靠、要的思想。国家给扶持就建,不给就不愿建,给少了也不愿建,没有认识到沼气建设关系到自己的卫生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

(二)建设经费不充足。推广农村沼气发展,资金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是农户方面。随着建材和人工工资的上涨,每建一个17立方米(因我县处北方地区,经测算,建17立方米的大池比较适宜)的沼气池并完成改厨、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在平原地区需要资金3500元左右,在山区则需4000元左右。国家对沼气项目的补助标准因项目不同从800元到1200元不等,其中大部分还是炉具等物品,只有少量现金,资金的大头要由农户自筹,直接影响群众的建池积极性。因此,在我县出现平原经济状况好的地方建池多,山区经济水平差的地方建池少的情况。二是农业主管部门方面。国家补贴的沼气建设项目款直接对应到农户,县农业主管部门因缺乏配套资金,办公经费紧张,在沼气建设的宣传、推动和后续服务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完全依赖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往往是项目终结,建设推广也告结束。

(三)客观条件受限制。一是近几年农村许多家庭不再搞家庭养殖,沼气原料不能自给;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男劳力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幼、妇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管理沼气。我县的沼气池建设有两个建池高峰,一是春天年后男的尚未外出,一是秋天以后打工的回来,直接反映了这个问题。经调查,许多留守的妇女觉得备料出料太麻烦,不如用煤气、电来得省事,因此积极性不高。我县大洋乡的中长店村和长古城乡大洋店村对全村的建池户从购买建池材料、与施工队议价到日常管理修护、沼液沼渣的处理都进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减轻了农户在经济上和体力上的负担,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四)建设模式较单一。我县的沼气池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上,而学校、宾馆、医院、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各种大中型养殖基地沼气建设滞后,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缓慢。目前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共发展规模饲养场919个,其中存栏60头以上的猪场32个,70只以上的羊场73个,500只以上的鸡场615个,奶牛场(户)56个,这些养殖场多数集中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污水粪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田、水源,破坏了周边环境。许多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出现了富肥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能力。我县在沼气产业化开发上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如汉唐牧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一个投资400万元的沼气发电项目;齐家佐乡葛公村正在筹划将养殖、种桃、种菜、沼气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生态产业链。这都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扶持。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沼气池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服务人员却非常有限,导致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严重滞后。沼气池出现不产气、漏水、漏液等现象后,农户个人不会维修,请专业人员维修麻烦,维修成本也较高,后来就干脆弃之不用了。比如罗庄乡的坡上村,建池时间比较早,技术水平有限,建好的沼气池不能产气,引发了一些群众对沼气技术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周边村庄群众的建池热情。仁厚镇的北野羊村沼气发展早,规模大,大多数农户都有,因早几年的建池技术已落后,夏天沼气用不完,沼液外溢,味道难闻。目前已有更新的建池技术,可以防止沼液外溢,但需对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相应又出现培训费用负担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首先要培树一批沼气池建设质量高、效益好、功能全、设施完善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发放资料、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村干部要带头建沼气池,然后在村学校、村卫生室、小卖铺等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建沼气池,农户翻盖新房时连沼气池建设一步到位。要让农民充分了解到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以及沼气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使农民自觉自愿地建上沼气池,正常持续地用好沼气池。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由于修建沼气池的同时要求完成“一建三改”(建

池、改厕、改圈、改厨),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户难以承担,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沼气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须在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沼气建设持续投入机制。一是充分抓住国家、省对农村沼气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步伐;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增加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三是把各种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把扶贫资金、农村改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四是县财政应设立相应的沼气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非项目村的农户建沼气池。

(三)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以村为单位,统一购买原材料,联系施工队,并做好日常管护工作。二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池的地方,也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禽畜粪便通过管道装置集中起来,建设大中型沼气池,以减少污染。

(四)丰富建设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只有显著的效益才是保证沼气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要跳出就沼气论沼气的传统思路,以建设生态家园的思路来定位沼气,引导发展沼气。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要把沼气建设与无公害食品的种植结合起来,培育我县名优无公害食品。积极推广沼气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沼气利用范围,使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用户档案,健全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保证沼气技术在广大农村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沼气池的后期维护工作解决不好将直接制约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建议由县、乡、村三级联动,成立农户沼气协会,培养专业化的沼气施工队伍和维修服务队伍,及时为建池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走出一条以服务促进沼气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要建立完整的沼气用户档案,及时详尽地了解沼气池的建设情况、用户的使用情况,分片管理。由协会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管理,彻底解决广大农户在建池、使用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为建池户提供全方位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待时机成熟可采用市场化运作,对服务的农户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保证沼气使用的良性发展。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dybg/54076.htm

第二篇:溆浦县农村沼气建设调查报告

溆浦县农村沼气建设调查报告

根据湘农能办(2011)18号文件精神,为摸清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掌握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由发改局牵头,组织统计、农村能源等三个部门,于5月23日至29日,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联合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时间紧,调查面宽,工作量大,我们共抽调了15人分成5个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对户用沼气和服务网点按照重点抽样的办法确定调查对象,户用沼气按照项目村总数不少于5%的比例抽查了5个村,服务网点按照总数10%的比例抽查了5个点。两个小区沼气和一个大型沼气池也都按要求进行了上门调查。调查采取看、记、问(即查看现场、询问户主、详细记录)的办法进行,现场填写了详细的调查表格,调查工作结束后召开了由所有调查人员参加的关于我县沼气建设的分析讨论会。

二、调查数据分析

1、户用沼气池。此次共调查了9个乡镇的10个项目村,走访沼气用户380户。从使用情况来看:正常使用的用户为263户,占总户数的69.2%;间歇使用49户,占总调查户数12.9%,间歇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短缺,共有27户;弃用的户数共67户,占总调查户的17.6%,其主要原因是常年外

出打工,共有58户。从养殖情况来看,受调查户共养猪(其它家禽、家畜按比例折算)1508头,平均每户养猪3.97头,但有三分之一的户没有养猪,养猪多集中于大户。从“三改”情况看:改厨的有380户,占100%,其中有30%户为简易改厨,仅建有灶台板;改圈的91户,占23.9%;改厕的35户,占9.2%。从原料情况看:自有发酵原料的有196户(包括全自给和半自给户),占51.5%;需外购的219户,占48.5%;以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的350户,占92%;以秸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30户,占8%。从沼肥利用情况看,施用的有315户,占83%,丢弃的有65户,占17%。从受服务情况来看:受过服务的沼气用户有361户,占95%,对服务满意的338户,占受服务用户的93.6%,调研农户满意度“好”的261户,占68.7%,满意度“一般”的119户,占31.3%。

2、服务网点。本次共调查了5个村级服务网点,其中08年建2个,09年建成3个。平均投资约5万元/个,总投资25万元,计划覆盖户数为1500户,目前实际覆盖用户数约为500户。“六个一”的建设情况勉强可以达到要求,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很理想。服务人员数量为5人,每个服务网点仅有负责人能够在闲暇时开展一些临时的服务工作。网点的服务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服务没有收益。

3、小区沼气建设。我县今年共新建了两个小区沼气,每个小区沼气的建设内容包括:100m的沼气厌氧发酵池,350m的预处理池,50m的好氧消化池和20m的水压间。每个小区计划供气30户,其中长期供气户为10户,临时供气户为20户。两个小区都是依托养猪场而建,每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在600头以上。目前,这两个小区沼气都已投料启动,运行状况良好。小区沼气能集中解决部分居民的生活用能,能帮助养猪场处理污染,能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因此倍受养殖户和种植户的喜欢。

4、大型沼气工程。我县于2010年建成鸿飞达大型沼气工程。该猪场年出栏生猪1.2万头,建有2个400m的发酵池,1个50m的预处理池和1个150m的贮气罐。目前一池三建已基本完成,沼气池已正常运行,沼气使用主要是冬季给猪舍取暖和解决厂内工人的生活用能,所产沼气在夏季富余较多,暂时没有发电,造成了浪费,所产沼肥部分供给周边的菜园和柑桔园。

三、调查情况综合分析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召开了分析讨论会。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依据调查数据和走访用户的记录进行发言,并就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如何发展展开讨论,分析如下:

1、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反应较好,应进一步推广。户用沼气是能让最广大人民受益的项目。此次调查,认为沼气建设“好”的用户为68.7%,认为一般的占31.3%,没有人认33333

3为沼气建设不好。凡是使用过沼气的用户,都对沼气能源十分称赞,都能认识到沼气能源清洁、卫生、方便、节省、环保,同时,沼肥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优质肥料。因此,在能源危机日益显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大力发展沼气能源。

2、农村户用沼气发展主要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发酵原料结构性短缺。人们喜欢沼气,但因为投料不方便不愿去使用丰富的秸杆原料,又因为运输困难不愿到养殖户中外购原料,而养殖户的发酵原料又积压浪费。二是沼肥利用困难。人们都知道沼肥是十分优良的农家肥,都希望用上沼肥,但因为运输困难,沼肥利用率很低。调查显示有83%的农户利用的沼肥,但这些用户都只就近利用了一小部分的沼肥而已。如能加强科研,克服这两个难题,那么农村沼气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3、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很受欢迎。我县今年试点建设了两个小区沼气,现都已投料运行,效果很好。由于小型沼气工程可集中获取较多的沼气能源,可有效治理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可提供较多的优质沼肥,管理更有效,进出料更为方便。因此,很受欢迎。目前我县有3000多户规模养殖场和一批种植户都希望建设小型沼气工程。

4、后续服务很重要,但很难开展。我县已获批建设42个服务网点,但由于网点都没有创收能力,所以靠各网点为

广大用户免费服务根本不现实。从实践来看,开展服务工作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服务难以创效,没有效益就维持不了服务。二是数量众多的网点都缺乏优秀的技术人才,难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保证不了效果。低素质的技术员五次、十次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费力不讨好,高素质的技术员上门一次能解决一系列问题,既节省又有好的效果。实际上沼气池使用管理过程中也不会经常发生问题,一次有效的服务可以让一个沼气池长期正常使用。而一些小故障没有得到及时排除,反而变成了问题池、弃用池。我们认为应重点扶植几个有实力的网点,以便既能提供优质服务,又能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县现有一个中心服务站,42个服务网点,1.1万户沼气池,由于没有好的服务模式,服务不能创效,各网点基本上没有开展服务,后续服务工作主要还是靠中心服务站承担。

5、大型沼气工程应慎建。大型沼气池建设投资大,但效益并不理想。从我县的鸿飞达沼气工程看,投料运行以来,产出的沼气冬天仅可以烧一个锅炉供暖,夏天不需供暖,仅供40多人的生活用能,大量的沼气被白白浪费掉。我们督促业主购买发电机,他又担心沼气不够发不了电。

四、几点建议

根据多年的实践,综合多方的意见,为有效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议提高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目前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仅为1200元/户相当于120元/m,而大型沼气的补助标准为1000—2000元/m。前者是让最广大群众受益的项目,且实际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后者。我们希望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应提高到500元/m以上,在建池的同时,增加一些配套设施和必要的使用工具,让沼气用户更方便使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沼气池综合效益。

2、加大科研的力度。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业,但有些环节制约了其发展。如原料的运输设备,进出料的工具,检测工具,沼肥、沼气的应用等技术都很落后。上级配发了一些工具或车辆,但总的来讲,实用性不强,这些工具的性能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建议从省至县应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开展专业的课题研究,实施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

3、加强培训。应特别重视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4、加强机构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是应对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进一步提高其地位。

333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模版)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摘要总结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及推广成效,介绍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为南阳市沼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村;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0-0248-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推广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几年,南阳市农村能源工作在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形势下,大搞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南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

1.1技术创新

在沼气建设中坚持“一池三改”,即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坚持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沼气建设的标准,切实发挥效益,同时,根据南阳市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池型、模具、综合利用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1.1.1池形创新。西峡县能源站根据西峡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在“强回流式”沼气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型强回流式”沼气池,在“强回流池”沼气池的进料口增加单向阀,使料液在池内的循环过程中不致于从进料口溢出,同时在沼气池上增加自动抽渣和回流装置,使料液经过抽渣之后自动从进料口进入,形成一个料液的外循环系统,增加了料液的循环搅拌能力,可避免原料结壳,提高产气率。另外,因地制宜的将进出料口同向设置,便于与厕所相连,容易利用沼液冲刷厕所,以此带动农村的水冲式厕所的发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出料口的同向设置减少建池占地面积,适合西峡的自然特点。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沼气产气率,更降低了劳动强度,易于在场地狭小、缺乏青壮劳力的家庭推广。

1.1.2模具创新。一般的沼气模具都是沼气池本身用模具筑造,进出料口单独安装,其弊端是容易引起从进出料口与池体的接口处漏气漏水,影响使用[1]。唐河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设计出将进出料管与池体本身相连的模具,一举解决了接口处漏水漏气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项小小改进,提高了建池质量,降低了沼气池的返修率,受到施工队和建池户的热烈欢迎。

1.1.3生态模式创新。南阳市不同地域推广不同的生态模式,平原地区推广“牧―沼―粮(菜)”模式的较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推广“牧―沼―果(药、草)”等生态模式。沼气成为连接种植和养殖的纽带,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用于生产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以提高其品质,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1.1.4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2008年卧龙区新建一处秸秆沼气工程,该工程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池的下方排布喷水管,通过水喷压力使秸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破解了秸秆发酵容易结壳的难题。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稳定,容易掌握,便于推广,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国家专利。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建设,带动家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卧龙区、新野县都正在探索户用秸秆沼气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原料缺乏的问题,还为一家一户堆积如山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1.2机制创新

南阳市在发展户用沼气上,总结出“六统三包一合同”制度,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设图纸、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物料采购、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验收;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施工人员必须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这样,可大大规范沼气生产的施工、管理、服务环节,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证建设质量,维护农民利益。西峡等地在沼气建设中还要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建设农户选择关,即没有发酵原料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严把施工队的选择关。要求施工技术员持证上岗,责任心强。三是严把灶具选择关,选择农业部中标的沼气产品。四是严把沼气合格验收关,坚持按《西峡县政府补贴建池规划申请表》和《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质自查验收报告单》2个表单进行核对,确认乡镇、村组、技术员和农户认为合格签字后,才纳入县级验收范围。五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池合格后才发放技工工资,将农户兑付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社旗为了推广沼气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对非养殖户,村党组织统一协调粪源,有的甚至免费供应,密切了干群关系,创造了和谐环境,也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南阳市建立高位督查机制,市政府协调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3个专项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每次督查有重点、有结论、有通报,大大提高各县市区建设沼气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1.3体制创新

一是普遍推行技术承包制和技术责任制,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及技术职务的晋升与分包地区的沼气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实现沼气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通过政府倡导和部门宣传,南阳市的沼气建设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有资金和技术的个人成立了专业施工队、维修服务队等,这些专业施工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有的已跨县跨市作业。还出现个人、协会领办的服务网点和村民互助沼气协会,沼气用户每月支出10~20元,就能得到全面服务。

通过近10年来的大力发展,南阳市农村沼气进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44.4万户,沼气工程累计661处,总池容超过10万m3。目前,沼气发电技术、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技术、沼液养鱼技术、弥猴桃种植沼液喷施技术和沼渣种菇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南阳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壮大服务队伍

为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新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南阳市自上而下开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术员队伍[2]。

2.2项目带动,典型示范

南阳市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沼气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村的档次和质量。重视在养殖小区集中建池,有意识地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建设小沼工程和户用沼气,对污染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小区[3]。注重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3完善机制,规范服务

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三化”进程,即大力推广模具建池,实现建池专业化;积极组建专业施工队和研发成品沼气池,推进沼气建设市场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推进沼气建设服务社会化。

2.4规模建池,集约经营

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集发电、照明、供暖、污水处理、养殖为一体,循环利用能源,实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4]。

科技创新为农村沼气建设注入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中,一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在学习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有所创新[5-6]。如西峡的“双循环强回流沼气池”就是在认真学习和推广强回流沼气池的基础上,结合西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断总结改进产生的。二要加快现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不能将新技术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将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才有生命力。三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创新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四要将科技创新纳入到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中,编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新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量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将新技术、新发明尽快运用到实践中。

3参考文献

[1] 丰斌.大力推广沼气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沼气,2002(2):50-51.[2] 王岩.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38-239.[3] 朱建光,赵庆阳.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0(1):59-60.[4] 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16-219.[5] 武毅,蒋江川,张高平,等.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水平――甘谷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调查[J].发展,2010(4):7-9.[6] 张魁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沼气建设利用水平――山西省武乡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规划[J].农民科技培训,2010(3):19-21.

第五篇: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关于某某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