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17-85187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9 00:00: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文章作者:钱正英

陈家琦 冯 杰

添加时间:202_-4-15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消耗会员点数:0

17:37:0

2世界各地人民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他们的母亲河,是因为人类不仅依傍河流而生,而且通过利用和开发河流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河流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对河流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这同时也引发了河流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到河流的基本功能和永续利用。我们认为,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来源:求是[字体:大 中 小]

一、河流的自然功能及其发展规律

河流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活跃因素,它的自然功能是地球环境系统不可或缺的。河流的自然功能在总体意义上就是它的环境功能,初步分析,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河流的水文功能。河流是全球水文循环过程中液态水在陆地表面流动的主要通道。大气降水在陆地上所形成的地表径流,沿地表低洼处汇集成河流。降水入渗形成的地下水,一部分也复归河流。河流将水输送入海或内陆湖,然后蒸发回归大气层。河流的输水作用能把地面短期积水及时排掉,并在不降水时汇集源头和两岸的地下水,使河道中保持一定的径流量,也使不同地区间的水量得以调剂。

2.河流的地质功能。河流是塑造全球地形地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径流和落差形成水动力,切割地表岩石层,搬移风化物。通过河水的冲刷、挟带和沉积作用,形成并不断扩大流域内的沟壑水系和支干河道,也相应形成各种规模的冲积平原,并填海成陆。河流在冲积平原上蜿蜒游荡,不断变换流路,相邻河流时分时合,形成冲积平原上的特殊地貌,也不断改变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

3.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是形成和支持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在输送淡水和泥沙的同时,河流也运送由于雨水冲刷而带入河中的各种生物质和矿物盐类,为流域内和近海地区的生物提供营养物,为他们运送种子,排走和分解废弃物,并以各种形态为他们提供栖息地。河流是多种生态系统生存和演化的基本保证条件,这不仅包括河流和相关湖泊沼泽的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也包括河流所在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以及河流入海口和近海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

河流自然功能中最基本的是水文方面的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文方面的功能决定了其他方面的功能,水文方面的特性决定了其他方面的特性。河流的水文要素包括径流、泥沙、水质、冰情等方面,其中最活跃的是径流。由于气候特征的作用,河川径流表现出一定的“律情”:如径流有季节变化,一年中有汛期、中水期和枯水期;径流有年际变化,不同年份有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径流特性和气候、地貌、地质特性,决定了河流中不同的含沙量及其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径流和含沙是河流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体现河流的基本特点。河流本身、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这个环境所支撑的生态系统之间不断互动,在变化中相互调整适应。河流在这种反复调整过程中演化发展。这就是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人类活动和河流演变的相互影响

在生物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以饮水水源作为生存的第一条件,并和其他生物群体共享包括水在内的地球自然资源。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一些河流,发展生产,创造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华文明无不发源于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是因为,只有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源源不断的河流淡水资源,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正是通过改造河流才创造了今天的文明世界。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受到的干扰越来越大,河流的自然功能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伤。

首先是河流集水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受到各种干扰。例如森林和草地受到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各类建设及生产中的废渣、废料和废水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各种废气污染了大气,并造成酸雨,导致植被破

坏和水体污染;由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河川径流和江河洪水形成了不利影响。其次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土地,并利用河水进行灌溉、航运、发电、城乡供水等,从而改变了河流的本来面貌。例如:围垦河流两岸的洪泛土地,从而割断河流与两岸陆地的联系,并侵占洪水的蓄泄空间;引水到河道以外,从而减少河流的径流;筑坝壅塞或拦截河水,从而阻拦和改变河水的流路;建造调节径流的水库,从而改变河流天然的水文律情;利用河流排泄废水,从而改变河流的水质。

以上种种改造,都不同程度地干扰了河流的自然功能。河流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具有较强的抵御干扰能力,但如果干扰超过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其自然功能也将不可逆转地逐渐退化,最终将影响甚至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河流开发利用的状况

我国河流开发的历史久远,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开发历史都在两千年以上,珠江、松花江、辽河以及西北地区的内陆河等流域,也有数百年以上的开发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发利用和改造河流。到2004年底,全国的江河湖海堤防总长达27.7万千米,保护人口5.31亿;河流上的大、中、小水库8.5万座,总库容5542亿立方米,为河川年均径流总量的20.5%;供水总量5548亿立方米,为年均水资源总量的19.8%。然而,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平衡,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其他省、自治区的一些地方,水资源已被过度开发;在西南、东北的一些边境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还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空间。

对河流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不少问题,直接影响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主要表现为:

水质严重污染。经济发达地区的河流、湖泊以至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日趋严重,成为当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威胁。

下游河湖干涸。一些河流由于上中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河湖干涸,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严重超

采,形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在干旱地区,内陆河下游河湖干涸不但使当地居民失去生存条件,而且由于下游生态系统的衰亡,造成沙漠扩大,危及区域的生态安全。

洪灾威胁依然严重。多年来虽然不断加固、加高和增建堤防,并兴建巨大的调节水库,但是许多河流的洪灾威胁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比过去更为严重。这是由于对河流洪水的调节力度过大,使河流减少了汛期的造床流量,造成河床萎缩。同时,土地的无序开发,大量侵占行洪滩地和蓄洪湖泊,压缩了洪水的蓄泄空间,从而导致河流的洪水位不断抬高,有的地方防洪工程建设和洪水位抬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近海海域的生态系统退化。由于河流入海的淡水减少,近海海域的盐度相应增加,加上大量污染物的排入,使我国近海海域的生态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以渤海湾最为严重。珠江口及东南沿海的红树林衰亡,不仅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还将加重今后风暴潮的危害。

以上种种,已经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并将进一步危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必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河流的开发利用正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总体要求和区别对待

我们认为,总体上必须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本身的发展,必须开发、利用和改造河流;另一方面,利用要有限度,改造必须适当,不能损害河流的自然功能,要保持河流的永续利用。我国河流按其改造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或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流域中基本上未建具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小于10%,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黑龙江干流等边境河流;第二类是人工化与自然复合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流域中建有一定具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在10%—20%,有的甚至接近40%,这涵盖了我国的大

多数河流,包括长江、珠江等;第三类是人工化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天然河流已改建为不同类型的人工河流系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开发利用程度超过40%,有的甚至在70%以上,例如淮河下游、海河中下游、黄河下游以及一些内陆河流的中下游。

在开发利用河流上,如果要求对第二类和第三类河流恢复或基本恢复其原有状态与原有的自然功能,是不现实的;甚至对第一类河流,也不能无视当地居民的发展需要,不加分析地完全划为自然保护区。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中,一些主要江河的自然功能正在或已经退化,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而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在坚持总体要求下,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分类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是当前水利总体规划中的首要任务。结合我国河流现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对江河源区,原则上划为自然保护区,基本禁止开发;对水源丰富而关系重大的江河,例如长江和珠江,应在保护中开发,并以开发促进保护;对水源不够丰富而关系重大的河流,例如黄河、淮河和辽河,应调整原有的开发规划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加以保护;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某些河流,例如海河中下游,应改进和完善原来的规划,建成符合总体自然环境、可永续利用的人工化河流系统。

2.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河流的生态和环境需水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就陆续提出对河流生态需水的各种计算方法,但一般偏重于在中小河流上如何保证各类生物体的栖息和生长环境。我国相应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末才开始较大规模地展开,至今对河流生态需水的含义仍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从狭义方面理解,河流的生态需水主要是指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需水,这也是国外的研究重点。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河流生态需水的研究重点应当从广义方面理解,应考虑宏观自然环境对河流的要求,包括维持河流的水沙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河流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广义的生态需水量应当是保持河流整体环境功能的需水量。

国际上大多认为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率是30%,极限开发利用率是40%。由于我国河流处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所承担的环境功能和永续利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而应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各河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生态和环境需水量,并据此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率。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条件,对北方和西北地区一些已经过度开发的河流,只能先按较低要求恢复生态和环境用水。对南方和东北地区一些尚未过度开发的河流,建议参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从严控制开发利用率,对生态和环境用水留有充分的余地。在配置年径流量的基础上,还需根据各河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生态和环境用水在洪水期、中水期和枯水期的时段分配。

3.在规划设计和水利管理的各个层面上落实河流的生态和环境需水

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必须考虑环境和生态需水的要求,包括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规定一些关键的控制性指标。规划实施后,要研究各关键河段剩余径流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否足以维持河流必要的环境功能,以保证环境不出现恶化现象。同时,还需研究废污水排放的情况,对废污水的处理和回用予以通盘考虑。在工程设计中,应重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阶段提出的各种问题,工程设计阶段应比较详细地予以研究解决。水利工作的任务是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必须坚决防止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效应为代价的河道外超量引水和超采地下水,并防止河流遭受污染,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在水利管理运用中,应及时对已建各类水工程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评价。要对向河道外引水和耗水的实际情况、不同河段不同季节剩余径流情况、因控制调节径流导致的河流水文变化情况、河川径流的污染情况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修复措施。此外,需要加强研究河流水文律情变化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河流的治理开发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解决当前各方受益的问题,还要从未来人类利益的高度进行通盘考虑。我们应当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

(作者:钱正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家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冯杰,河海大学副教授)

第二篇: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

高一四班高冬雪

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衬托,才显得平和馨香;奥运,因为世界有同一个梦想的理念,才会沸腾。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也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思想上等各方面都要和谐,积极向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要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各尽其责,这个家庭才会和乐融融,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和谐发展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也都是需要和谐相处的。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块儿使,我们的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候城乡差异,东西部差距,贫富差距也就都不存在了。

就连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也是因为和谐团结。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2_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时,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202_年奥运会期间,许多的志愿者尽自己之力,为奥运呐喊,为奥运喝彩,为奥运祈祷。那是一种属于对自己国家的感动,比任何亲情、友情或是爱情都要深沉。202_,象征着团结和谐的北京奥运的光芒将我们沐浴。

和谐促进发展,只有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没有和谐的发展畸形的。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创造新的和谐,和谐与发展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第三篇:城市河流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1.1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滋润和催生了上海,使之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巴黎与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关系。塞纳河从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它像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起了整个巴黎。塞纳河聚集了巴黎的许多人文景观,也聚集了法国古往今来的许多精华所在。巴黎倘若离开了美丽的塞纳河,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恐怕谁都难以想象。上海离开了黄浦江、苏州河,也就不能成为今天的上海。

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傍水而建。一般,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由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如地处上海经济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经济区的珠江三角洲。据预测,在本世纪初,全国各类规模的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沿海地带,它们的诞生和发展都和河流水系息息相关。

1.2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早期的城市,也都选择在有河流、有水的地方。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河流比做自己的母亲,如中国的黄河,印度的恒河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起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也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发展繁衍的。河流以其丰富的乳汁孕育了人类早期的伟大文明,并在河流两岸崛起大批的繁华城市群。凡是河网水系发达的地区,都是城市文明最发育的地区。

河网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城市水系的点缀,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1.3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远古时代,城市河流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发展到后来,城市河流除提供水源以外,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成为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河网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了水,才有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才有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可以说,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1.4 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

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而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离不开大自然中与城市关系最密切的河流和水面。当代国际大都市环境建设的价值观念趋向表明,都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由疏离、隔绝变为亲近和融合。开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体所形成的自然风貌,无疑能给城市增添许多魁力。从19世纪英国人欧文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设想,无不反映了城市人对城市优美景观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它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1.5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

河网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同时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河网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色生命线,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多种多样:包括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城市物种多样性,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亲近自然的空间。目前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已经和正在被城市建设者所关注,其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2.1 建设生态河堤是现代城市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城市中保持自然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城市治理准则,河道的治理也不例外。自90年代以来,采用混凝土施工、衬砌河床而忽略自然环境的城市水系治理方法,已被各国普遍否定,建设生态河堤已成为国际大趋势。

生态河堤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一体的水利工程。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瑞士、德国等于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所谓“自然型护岸”技术,就是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无混凝土护岸或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据有关资料介绍,欧洲的MELK流域经过近自然治理后,每百米河段的鱼类个体数量、生物量从治理前的150个、19公斤提高到治理后的410个、55公斤。

德国的莱菌河,1993年和1995年发生两次洪灾,洪水淹了一些城市,造成的损失估计达几十亿欧元。分析洪灾原因,主要是由于莱菌河流生态遭到破坏,菌菌河的水泥堤岸限制了水向沿河堤岸渗透所致。因此,德国现正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并对流域内支流实施裁直变弯的措施,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减低主河道洪峰量。

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1991年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变化水边环境的河道施工方法,即“多自然型河道建设”。仅在1991年,全国就有600多处试验工程。日本建设省推进的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中,将对5700公里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其中2300公里为植物堤岸,1400公里为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河堤。202_公里不得已使用的混凝土,都将按“多自然型护堤法”进行改造,覆盖土壤,并种植植被。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

美国的南佛罗里达州在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已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著名的洛杉矶河也正在拆除衬砌。

总之,很多国家都在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进行反思,都在逐渐将河流进行回归自然的改造。9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纷纷大规模拆除了以前人工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其实,拆衬砌的资金投入要比铺衬砌昂贵得多,但这些国家普遍认为,保持河道的自然环境对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质、防止水资源流失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已成为河堤建设在国际上发展的总趋势。

2.2 还河流以空间,是现代防洪规划的新理念

作为城市防洪的对策措施,在国际上非常重视“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治水理念,给河流以空间,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给洪水以出路。

在欧洲,1993年、1995年莱茵河和默兹河发生洪水,对荷兰的防洪策略与河流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1995年洪水使莱茵河沿岸低洼地(圩垸)疏散25万人,虽然没有垮堤,但是影响深远。荷兰对已沿用几十年的河流堤防加固计划作了审查和修订,河堤均按抵御12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进行加固。但是荷兰人知道,无论如何加高河流堤防,安全保障总是有限度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安全水准的提高,土地利用也发生很快的变化,总体风险(发生洪灾的概率)也在增加。洪水概率的降低很快被可能出现的更大的洪灾损失所抵消。土地利用和提高防洪水平的相互作用,已使荷兰主要河道沿岸的自然景观受到很大负面影响,进一步加高加固堤防,已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此,近年来荷兰人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这可能要求放弃几百年前筑围堤形成的滩地。目前荷兰人正在研究的措施包括疏浚河道、挖低漫滩(与自然开发相结合),甚至退堤、扩大漫滩。在莱茵河的一条支流上,正考虑拆除现有挡水堰,这并非完全出于航运方面的考虑。

日本1965年以后针对因城市化急剧发展围绕河流引起的问题开展了新的河流治理。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遭受三次大的水灾,于1977年6月开始推行“城市综合治水对策”。为解决城市化增加的雨水径流,既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也实施了许多现地贮留、渗透、多目的治水绿地、地下大型贮留池、地下河等新型治水措施。恢复流域在开发过程中丧失了的保水、游水机能,并减少发生泛滥时的受害损失。

2.3 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表明,要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英国泰晤士河的治理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革命后,沿泰晤士河两岸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伦敦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19世纪开始,泰晤士河逐渐变成河水浑浊、污染严重的臭河。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污染更是严重,它的含氧量等于零,除了少数鳝鱼幸存外,其他鱼类几乎绝迹;污黑的河水臭气熏天,令人不堪忍受,尤其夏季,泰晤士河的气味腐臭难闻;面临河畔的英国议会大厦的窗户,不得不悬挂由消毒水浸泡的窗帘。河水污染还引起疾病流行,1849年到1954年,滨河区共有2.5万人因霍乱而死亡。

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从1964年开始,对泰晤士河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立法,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3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9.44亿加仑污水,使排入河流废水由污水变成清水。

30年来,泰晤士河的污染已减少90%,河水逐渐变清。水质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数量不断增加,1979年已有104种鱼类在河中畅游,有人还捕到对河水污染极其敏感的大马哈鱼,还见到海豹沿着泰晤士河道逆流而上。甚至,成群水鸟在河面上飞翔觅食。现在,泰晤士河河面河水清澈,鱼儿穿梭,运动健儿浪击飞舟;河岸老人垂钓,儿童嬉戏。泰晤士河重新成为伦敦一道风景线。

2.4 建设城市滨水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一个城市能见水、近水、亲水的特色景观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热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环境、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于特色的城市水空间形象。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使其原有的码头、工业区等逐渐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开敞区。

60年代欧美广泛开展以充实改善水空间功能为目的滨水区建设,拉开大规模城市水空间规划建设的序幕。以日本东京、横滨滨水区建设和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建设为代表的遍及世界的滨水区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空间的形象,重新恢复了它作为城市空间的活力。华盛顿波多马克河绿带规划及日本各地的亲水公园建设,使城市河流再次展现了河水清清、绿树成荫的良好自然风貌。

日本80年代响起“亲水”的呼声,90年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河流治理方略。其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健康富裕的生活条件与美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富有活力的社会。提出要改进并确立有关管理体制,确保一般河流的水量,恢复洁净水流,保护水质,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开阔的空间,为各种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将城镇改造成与滨水环境成为一体的居住区。

遍及世界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活动,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恢复城市水空间,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当前我国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和河岸的整治与美化。广州市已经提出了要把珠江广州河段建设得象法国塞纳河巴黎河段一样美丽的整治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改善两岸的交通、绿化环境,特别是美化河流两岸,让游客及市民有一个观光、娱乐的好去处。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202_年10月召开的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成都国际大会,对成都市府南河的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该项目获得了世界人居奖等三项国际大奖。府南河治理工程的成功,包含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住房与安居等多方面的内涵,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苏州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苏州曾说“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关键在于水,建筑物还是其次的”。北京市1998年开始以建成“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取得明显改善。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1 盲目填没河流,减少水面,导致生态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或缩窄,导致城市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加重了内涝发生的机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多争一块土地,许多城市盲目填河,将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将软排水改为硬排水,城市排水管网与城市河道不配套,排水系统不协调。防汛排水时,市区内河水满为患,泵站被迫停机的事时而发生,致使城市排水的矛盾十分突出。

当城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恶臭难忍时,人们往往迁怒于河,干脆“活埋”了事,或以此作为与河争地的借口。人与河道争地,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留情,城市调节雨洪的能力越来越低,一遇降雨,到处积水,损失越来越大。人类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挤占河道,堵塞洪水通道,自然也给人类以报复,水位一年比一年高,灾情一年比一年大。

3.2 河流被硬化、渠化,导致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

目前国内城市河流治理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略感美中不足的是,以往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只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以为这便是将水系“治服”,以图一劳永逸。河流的硬化、渠化,使人类自动放弃数百年来的亲水环境,断绝人与水的关系,造成地面与水面相隔离,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其实,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讲,硬化河床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水污染净化的问题。河道是有自净能力的,自然的河道有大量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有降解污染有机物的作用。植物还可以向水里补充氧气,有利于防止污染。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有些生态功能就会随之消失。失去了自净能力的河道只会加剧水污染的程度。另外,如果河岸做硬化处理,能够阻挡垃圾的植被被破坏,更容易造成河道水质的污染。

人类砍掉河流两岸的植物,种上钢筋水泥“植物”,本身就是破坏河流,破坏生态,破坏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种破坏会日益显现出来。

3.3 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沿海城市河道一般都具有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景观等综合功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经济迅猛发展,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河道功能遭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目前全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许多大江大河的城市段已达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统计,在138个城市河段中,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仅占23%,超过Ⅴ类水质的占到38%,能饮用的地面水已所剩无几。其原因就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河道。河流污染使鱼虾生物基本绝迹,而代之以适应污染的各类底栖微小生物类群,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加强城市河流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4.1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城市河流治理主要就是减轻或避免水灾对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失,而当今城市河流治理所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河流景观与其人类、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河道的堤岸整治,由于土地原因,大都采用单调的浆砌条石垂直断面或水泥堤岸,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有考虑生态功能。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出发,在河道治理方面,生态河堤建设要给予充分重视。

与人工混凝土河堤相比,生态河堤有如下优点:(1)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生态河堤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通过科学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堤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带、多鱼类巢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两岸的绿树草丛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也提供了空间。

而混凝土河堤把水、河道与河畔植被分隔,隔断了护堤土体与水体的交换和循环,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和避难场所。

(2)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有机污染物受氧化作用而变成无机物的过程。排入河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菌又被原生动物吞食,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又作为营养盐类被藻类吸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又产生氧供其它水生生物利用,过量的藻类又被浮游动物、鱼、虾、蝎、牛、鸭等所食,即按食物链的方式使其污染物浓度降低。

生态河堤采用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既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生长舒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好介质,利于水质净化。

生态河堤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造成的不同流速带,形成水的紊流,利于氧从空气传入水中,增加水中溶解氧,利于好氧微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水体净化,改善河流水质。

(3)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生态河堤的植被有涵蓄水份的作用,同时,河堤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

而混凝土河堤是一个封闭系统,阻止了水体与土壤的渗透交换,丧失了自然河堤固有的调节水量的作用。

4.2 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

我国的城市防洪比较注意防外水,即防洪,比较忽视防内水,即由于城市汇流区内遭遇暴雨所产生的内涝灾害。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10年一遇,一遇大雨,市区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虑和安排。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内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路。不得任意填埋和淤塞。必要时应开挖人工湖和运河,这不仅可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也可以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

在城市河道断面形态规划设计上,既要注重河流防洪排水的功能要求,又要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尽可能采用。复式断面,这样可以加大洪水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不淤积,增加人们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的美感。

4.3 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要结合城市景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

4.4 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不应是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

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治理河流污染,一是要全流域共同治理。下游城市治理,上游城市我行我素,则白费工夫。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河流。如果保护不了,宁愿不开发。三是以城护河,以河美城,和谐共处,把城市建成山、水、洲、城风景地。四是对河流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治理河流污染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根本出路。

第四篇:人与动物和谐小报

人与动物和谐小报

资料;

姓名王兆鹏

人与动物 世界上许多民族酷爱动物,其热爱的程度甚至超过爱其他人。英国人是酷爱动物的民族,但最早对动物感兴趣的却并不是英国人。人与动物的感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埃及,人们视猫为神。古埃及人有一种奇特的习俗:如果养的猫死了,主人就把自己的眉毛剃掉,以示哀悼。

9000年以前,狗就是希腊人和波斯人的爱畜,他们让狗与家人同居一室,亲密无间。直至今天,狗仍然是许多民族的爱畜之一。一些国家的语言,特别是英语中的许多成语,都与狗有密切的关系。

人对动物有深厚的感情,动物对人也并非无情。据说,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一只心爱的猫,猫也很爱主人。它不愿意看到主人熬夜过度。于是,当狄更斯深夜仍伏案写作时,这只猫就用脚爪把蜡烛扑灭,让主人搁笔休息。

值得提及的是,动物一旦变成玩物,几代之后,它们的大脑必然变小,也就不那么聪明了。例如,作为玩物喂养在公园或兔箱里的兔子就比野生的愚蠢得多。

人们饲养动物不仅是为了消遣,更主要的是让它们干活。据载,古罗马皇帝希利伽巴拉(公元204--222)饲养了一群老虎。作战时,就用虎拉战车,而不是用马。

在巴西有让大蟒蛇照看小孩的趣事。无独有偶,非洲有会放牧的猴子,在当今非洲纳米比亚有个农场,饲养了80只羊。有趣的是,牧羊的却不是人,而是一只学名称之为狒狒的大猴。它白天把羊群赶到山上,晚上认出自己的羊,从不弄错赶回来。还能准确无误地

偷猎者无情的枪支杀了可爱的动物!!!!!!!!!!!!!!

第五篇: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大自然的过分溺爱,已使人类变得自妄自大,居然得意忘形地认为人与自然不和谐也是美。

我的名字叫人,大自然是我的母亲,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就一直嘱咐我要善等其他的兄弟姐妹。

我叫大自然。自地球诞生以来,我就存在这个世界上了。我拥有很多孩子,绿油油的小草、成荫的树木,鲜艳的花儿、翱翔的雄鹰、奔腾的骏马、啼鸣的翠鸟包括人类都生活在我的怀抱里。这些孩子都多么纯真,多么可爱。

我非常喜欢跟我的兄弟姐妹玩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花儿盛开,骏马伴我同行,小鸟伴我唱歌。好温馨!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希望这样的快乐时光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看到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相处得那样融洽,作为母亲,我很高兴,之前的忧虑也没了,而是把更多的疼爱献给了人。

母亲仿佛更加疼爱我了,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我要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创造出更大的财富,继而让母亲安享晚年。

人真的是太懂事了,我由原来的欣慰转为乐不可支,现在就算是要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人,我都心甘情愿。

慢慢地,我发现我与其他的兄弟姐妹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具有无穷的智慧与巨大的创造力,这都是无形的财富。而其他兄弟姐妹却没有,它们只是一味地辛勤工作及每一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毫无趣味可言的工作。我很烦恼,这是为什么呢?

这阵子,人好像很烦恼的样子。我曾几次找过他,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可他只是微笑着说:没事。这令我很担心。

我终于想通了!原来我是那样地高级,那样地至尊无上,而动物、植物只是一些低贱的生物而已,我不必对它们那么尊重。从那以后,我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待动植物的态度由谦虚转而轻蔑。

最近,人的态度有点儿不对劲,之前的谦虚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傲慢与轻蔑。他开始欺负其他的动植物了。但我真的是太疼爱他了,不想他生气或不高兴,所以一直置之不理。

我最近很喜欢打猎。或拿着一把枪瞄准一只小鸟,体验打枪的乐趣;或用一些毒药涂在长矛上,以准狮子或老虎用力投过去,感受一番做野人的滋味。这样既可以收获乐趣,也可以收获食物,得到珍贵的皮毛。

(矛以不理睬的态度,仍然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相信人能浪子回头。)

好奇怪!对于我的行为,母亲居然不闻也不问。为什么呢?呵呵!也许是母亲也支持我这样做吧!

(沉默)

应该是了,我是自然界的主宰者,世界任我摆布。母亲也不应该例外。哈哈哈!我是最至高无上的!

没想到我的不理睬不仅不能让人改过自新,而是变得更加自妄自大。我真是悔不当初啊!为了不让人继续错下去,我一定要站出来教训人一顿。

母亲终于开口了,她教训了我一顿。但对于我来说,一切已经无用。我不耐烦,便也毁掉了她那美丽的容颜。

面对人,我真的是很累了,我再也无力反抗,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继续破坏下去。

摆脱了母亲的限制,我才发现,原来人与大自然和和谐也是一种美。大自然根本就没有资格当我的母亲,它就只管奉献好了,为了我的前途,为了我的发展。

我很痛心。人居然这样傲慢,认为人与自然不和谐也是一种美!我真想忠告他一句:你再这样子下去,不仅我会灭亡,你也会销声匿迹的。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