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叶问2》影评
中日战争期间,叶问(甄子丹)以双拳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不惜开罪日本皇军逃离佛山。战争结束后,叶家三口于佛山生活艰难,叶问于是在1949年带同妻儿前往香港建立新的家园,展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叶问一家初来香港生活艰苦,幸得好友介绍下,得到在报馆当主编的梁根(敖嘉年)借出天台予其教授咏春。可惜咏春拳对香港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开班多天仍无人问津。第十天,日暮渐临,一名年少气盛的青年黄梁(黄晓明)闯上天台,以西洋拳向叶问挑战,但于数招内被打败!黄梁心感叶问的厉害,带同数名西洋拳师兄弟一同向叶问拜师,叶问就此在香港收得第一批徒弟。
叶问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垮,他用自己的双手挑起生活的重担,用淡然的态度面对困境。生活的担子他一一挑起,现世的困境他一一承担。面对挑衅,他微笑离开;面对不公,他正义说理;面对国家荣辱,他大义维护…… 故事中,他的大弟子黄梁得亲传,在与当地武馆的切磋中连战连捷,但却被众武馆的话事人洪师傅教训一番,由此引出一场咏春对洪拳的大战!整个影片最为精彩的是和洪金宝圆桌比武的那一场戏,洪拳和咏春拳的两位宗师演绎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对垒,使观众无不为中华武学为之叫好。通过和几多门派的武术宗师比武,叶问终于获得在香港开馆授徒的资格,这一场戏在整个片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师傅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场戏,特别的悲壮,洋鬼子因身为世界拳王而趾高气昂,不停的侮辱中国武术,洪金宝的台词更是令人振奋和敬佩:“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国武学就不行!”声音虽然低沉,但字字铿锵有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个人物我认为在影片中刻画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为刁难叶问,大家还对他很有看法,但到后来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与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终因年老和病体身亡,临终死死的抓着擂台边的绳子不愿倒下,激起了观众对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由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对洋鬼子满腔的怒火。
此仇不报非君子,叶问下定决心要为洪师傅雪恨,于是挑战洋鬼子,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观众们都为他揪着心,开始的时候,洋鬼子拎叶问象抓个小鸡一样,抓起来在空中盘旋,几个回合下来,叶问出脚的招式被裁判团禁止,于是,叶问改变了进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办法,怀着对洋鬼子的刻骨仇恨,怀着对洪拳宗师的无比敬仰,最终,叶问赢了,赢得很险很难,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响起,这是给叶问的,也是为中国人这种锲而不舍,勇于向前的精神而鼓掌。叶问用他的功夫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他是崛起的孤胆英豪,用不屈的脊梁扛起了民族的大旗。
叶问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爱国的真正含义,一代宗师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武术的精华,更是一种对国家、对家庭的尊重。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比拼过后,叶问慢慢的走向成熟,并且,扛起了弘扬中国武术的大旗,我们为中国武学自豪,为咏春拳宗师叶问而骄傲,为这样的时代英雄而深深震撼!
第二篇:不屈的脊梁 演讲稿
不屈的脊梁
五月十二日,一个让十三亿中国人心碎的日子;五月十二日,一个让十三亿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五月十二日,一个让十三亿颗中国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日子。
08年5月12日,就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街小巷充满着欢声笑语……突然你却抖动起了自己巨大的身躯—— 一场前无仅有的浩劫、一场震惊世界的8级地震发生了。仅仅在一刹那,一间间房屋便被重重的摔倒、挤碎,多少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废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们忘不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身着警服的母亲,站在废墟中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别人的孩子;
我们忘不了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脊背挡住了坍塌的预制板,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了生的希望。
我们忘不了这样一个声音,一个刚从废墟中救人出来的战士,对拖着他的人说“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面对着汶川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流泪,都在坚持,都在救援、都在祝福。
你的泪水、我的泪水、我们的泪水为何而洒,是那件件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泪如雨下。你的坚持、我的坚持,我们的坚持为何执着,那是亲人声声的呼唤,让我们无法放弃。你的祝福、我的祝福,我们的祝福为谁祈祷。是那受难亲人的安危,让我们无比牵挂。天灾没把我们打倒,死神也畏惧我们的精神。
对于自己的同胞遇难我们的心在疼痛,这痛是伤、是悲,更是哀痛之后迸发出的怒吼、是不屈不饶的坚强。中国人展现给世界的不仅是我们在战天斗地中锤炼出了无比自信!更是在建设家园时的无限豪情!
在这重压之下,将检验我们炎黄子孙的坚强风骨;在这危难之时,将显示我们华夏民族血浓于水的亲密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一队队军人,一架架飞机,一支支急救医疗队奔赴灾区。在被灾难的阴霾笼罩的土地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回荡着一组组爱的交响诗!用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谱写我们众志成城的一个个日子,阳光会灿烂,月亮会微笑,孩子的眼睛会被水灵灵的希望擦亮。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不屈的精神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伟岸的气魄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中国人的不屈脊梁啊,让我们有勇气在困难面前含泪微笑;中国人的不屈脊梁啊,让我们有自信在灾难面前创造奇迹;中国人的不屈脊梁啊,让我们有力量在坎坷之时奋勇前进。我们坚信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我们中国人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中国的不屈精神,已经成为支撑中华复兴、中国必胜的精神动力。中国的不屈精神,这面伟大的旗帜正飘扬在世界上空、飘扬在天地之间!他向世界昭示:我们中国人将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5.12将成为我们民族的从未有过的凝聚与坚强载入历史史册!
第三篇:不屈的脊梁演讲稿
不屈的脊梁
涪陵第十中学校初12、3游姿伶
我们伟大的五十六个民族书写了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留下了那光辉的民族文化。在五千年后,我们不能忘记中华魂,不能没有民族情。中华美德,民族精神,我们世代永传承。
大家好,我是来自涪陵第十中学校的游姿伶。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脊梁》。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处处都是民族精神的身影,在那冰雪寒天的世界第一高峰上,插着一面映红朝霞的旗帜,它就代表着我们那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它就代表着我们那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它就代表着我们那五千年光辉的民族精神。
面对着困难,永不退缩的是那民族精神,面对着人面兽心的侵略者,不怕牺牲的英雄就是那民族精神,面对着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去维护祖国尊严还是那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就是天空中那激情四射的太阳,它照亮了我们华夏大地,它照亮了这片地上的每一位中国人,它照亮了这片土地上的大好河山;它照亮了世界第一高峰的峰顶、它照亮了我们中国人的纯洁的心。
看到长江、黄河奔腾而过,我们怀着民族精神,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长存于我心。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有多少在第一线牺牲的烈士,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只留下了一颗颗中国心;一颗颗有着民族精神的中国心……时间如同风般的悄然走过,慢长的岁月如水波般消逝,请问一问自己“我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些英烈的足迹?”
心中装满国,也就是一种中国人都可以做到的传统美德----爱国。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英雄是不能忘记的,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却稳如泰山等等……他们哪一个没有民族精神?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他们血脉里都流淌着顽强,永不屈服的精神,正回如此,我们的祖先才换得华夏大地的灿烂阳光。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为国捐躯的烈士张子祥父子
张子祥本是河北井陉人,1921年随全家乞讨来到山西后,定居在当时的榆次县。1933年,张子祥进入县高等小学半工半读,1936年在太原阳兴中学就读,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他就参加了太谷游击队,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太谷游击队改编为秦赖支队第三大队(归八路军一二九师管辖),张子祥出任敌区工作队队长。1938年4月,他率队多次拦截日军运输车辆,夺得大批物资支援东山抗日根据地,并击败地方土匪将其抢劫的财物归还老百姓。同年秋,张子祥所部扩编为榆太独立营,他担任营长。1940年1月30日,他率部击毙蓄意与八路军摩擦的阎锡山部官兵19名,缴获长短枪支27支。
1940年2月1日,溃散的阎军疯狂地抓捕了张子祥的父亲、继母和长兄,并当场杀害张父,其继母和长兄受伤。但张子祥毫不退缩,他化悲痛为力量,动员弟弟张贵祥参加革命,后来张贵祥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1940年8月,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多次混入敌据点侦察敌情,骚扰敌人,张子祥作战英勇,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声称“活捉张子祥赏银洋200元,通风报信者赏100元”。1942年3月23日,张子祥在试验刚缴获的新式掷弹筒时,不幸发生意外爆炸,当场牺牲,时年26岁。
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英雄武克鲁
出生在祁县夏家堡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的武克鲁,曾任祁县独立营营长兼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一颗子弹打鲁村”的战斗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坐落在子洪口外白晋铁路边的鲁村,抗战时期设有日军据点,由一个伪军小队镇守。1942年2月23日,武克鲁领导独立营通过侦察掌握了伪军的活动规律后,带领10个独立营班排干部化装为日本便衣队,骑车大模大样地开向鲁村。他们冒充太谷宪兵队骗过岗哨,并趁其不备夺枪换岗。武克鲁率众冲进二道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俘获了伪小队长。一名伪军认出了武克鲁后大呼“武连长”,逃跑过程中被一枪毙命。其他伪军来不及反抗都做了俘虏。这次突袭行动只用了10几分钟、一粒子弹,就捣毁了敌人一个据点,俘虏伪军小队长以下15人,缴获手枪1支、步枪14支和数箱子弹。这一战,也击碎了日军在“治安强化运动”中苦心经营的“模范县”形象,抗日力量的强大令日军坐立不安。武克鲁读小学时就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太原进山高中,后因战争辍学后一直偷偷寻找抗日武装。他的弟弟武法曾被他派往艰苦的战场,后在梁村突围时壮烈牺牲。武克鲁出色的战绩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并被树为太行区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太行版)上曾大篇幅刊登他的事迹。1945年6月6日,武克鲁返回抗日政府驻地时,被叛徒出卖,当晚夜宿阎家山时被敌人包围,掩护战士突围时受重伤,他处理掉携带的文件后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王立岗的亲密战友吕惠民
吕惠民是榆次东阳镇南庄村人,原榆太祁路西县县长。日本投降后,他曾与同蒲支队副大队长王立岗一起,以榆太祁路西联合县代表身份,与阎锡山方面的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吕惠民原名思端、辉民,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壮烈牺牲,时年35岁。吕惠民于1936年春入天津益世报新闻函授学校学习,曾先后在村里办起“读书会”、“妇女训练班”等,遭当地腐朽势力非难而夭折后,他积极寻找党组织,投奔榆次路东抗日根据地。担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他还兼任路西武工队大队长,积极创建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扩大抗日民主战线,打击日寇侵略势力。他和武工队副大队长李子英协同配合,使同蒲支队和路西武工队成为威震榆太祁的抗日劲旅,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1946年11月初,在祁县征粮返榆途中,因汉奸告密,吕惠民不幸被捕,在去太谷城北水秀村的路上遇害,敌人把他的头颅挂在太谷城北门示众。11月23日,榆太祁县政府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新华日报》也刊载了悼念文章。
宁死不屈的公安局长王维则
王维则原名寇凤岗,榆次王都村人。他自幼习武,个性勇敢倔强。“七七”事变后,王维则回村当小学教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各种抗日活动。1942年,榆太路西公安队成立,王维则出任队长,不久后升任公安局副局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带领公安队员坚持对敌斗争,搜集敌情,铲除汉奸,配合该县武装基干队打击敌军。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完成护送赴延安的干部,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43年冬至1944年秋,王维则成功护送彭德怀、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约2000余名。1944年12月,王维则出任公安局局长。他曾成立锄奸委员会,分散在敌人布的格子网里,出其不意地骚扰和袭击日伪军。为此,日伪宪兵队贴出“赏洋500元,活捉王维则”的布告。但在群众的掩护下,他巧妙地乔装改扮,多次混出敌人的包围圈。1946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出动500人包围了公安局驻地南庄村。他带病指挥战斗,3次突围不成功,战至弹尽,在同敌人肉搏中被俘。敌人把他押到北席村严刑逼供,但他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4月16日临刑时,敌人把他绑在木桩上,用带血的刺刀逼他喊“蒋介石万岁”,王维则却用“共产党万岁”来回答敌人,他每喊一声,敌人的刺刀就猛扎一次,最后他身中40多刀,壮烈牺牲。
壮烈殉国的“杜掌柜”胡光
胡光,原名赵殿基,出生于太谷县贯家堡村一破产商人兼地主家庭。他15岁考入太谷铭贤中学,1937年8月秘密加入该村学生组织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并入党,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秘书科长,1939年担任榆(次)太(谷)联合办事处主任,以商人身份在大常镇(徐沟)开杂货店,化名杜子和,人称“杜掌柜”。
胡光非常注重从小学教员中发展党员,他依靠演武、南庄、逯村等6个支部,创办了演武学校的地下印刷所,对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方针进行秘密宣传,发动群众成立游击小组,进行除奸、反对日伪抢粮斗争。1940年3月,榆太联合县成立,胡光任县委书记。百团大战时,他组织起县基干队员39人,从演武村出
发,在夜间拆毁了同蒲铁路在榆次境内南面的一段,有力地配合了战争的推进。1941年2月,他护送新四军17名重要干部到延安,在敌人的重重盘查下,他机智地帮助新四军干部渡过汾河,避开敌人耳目后转入吕梁山区,胜利完成了护送任务。临别时,新四军干部送他一支德国手枪作为留念。
1941年5月22日晚,胡光到榆次逯村召开县区干部会议,部署抗日工作。次日早晨,他发现村口有6个日伪人员正对县长吕惠民搜身。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举枪射击敌人,救下了自己的同志。敌人对他穷追不舍,他故意引诱敌人辗转20多里山路,最后在逯村村东受重伤,腹部鲜血直流。敌人看到他匍匐在地一哄而上,不料他举枪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为国捐躯。
第五篇: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陈品宇2010012586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想说,中国的脊梁最核心的还是“忠贞爱国”的人,这就是中华魂。
回眸历史中国历经五千年而不倒,那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俄而回首,你会看见: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经踌躇满志,为了仕途而走上漫漫苦学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你挺身而出。出使元营,不幸被拘,真州逃脱,辗转福州,救国于奇耻大辱里,救民于水深火热。干戈寥落,欲立意中兴;苦苦作战,却大势已去。高官厚禄,你不曾动摇;锦衣玉食,你不曾低头。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那如日月惊天的一身正气,至死不渝的爱国忠心,救存图亡的报国宏愿,恰似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你会看见:史可法,二分明月故臣心。清兵入主中原,南明偏安一隅。梦萦中,无限大好河山;现实中,江山风雨飘摇。朝内,明皇帝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没有丝毫亡国恨;朝外,多尔衮秣马厉兵,虎视眈眈,挥鞭直破扬州城。苦苦抵御,外援断绝,何去何从?铁骑下,洪承畴叛了;诱惑中,钱谦益降了。可忠臣不侍二主,史可法守护了心灵的空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他坚贞不屈,绝不投降,欲以身殉国,却无奈被俘,但英勇就义。长歌一
曲,赞不尽你忠君爱国的情操;长诗一首,叹不完你铮铮铁骨的品格。弃一官而得天下秋,伟哉史可法。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怀,中华魂集聚在这里,虽然近代中国的脊梁有所弯曲,却不曾被摧毁,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呐喊呼号。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他们筑成坚固的长城,戍守自己热爱的热土。
于是,你会明白,诗人艾青为何会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
于是,你也会明白邓小平同志为何满怀深情地诉说“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生在自己挚爱的热土,而离开了她,才知道自己有多爱她。于是,你更会明白这样的爱国情怀:改了国籍,改不了民族心。
无数的爱国心汇聚在一起,中华魂紧紧相随,在新时期爱国主义进一步普及的形势下,这使我相信,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崛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没有理由不挺起,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