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雷在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上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上强调
服务民生水利新发展开创水利财务工作新局面
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议。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财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水利部副部长周英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陈雷对近年水利财务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一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今年水利投资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中央水利预算单位事业发展资金持续增长,出台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政策,制定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政策。二是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启动了水资源管理、水利重大科研等六个领域预算项目规划编制试点,制定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文业务经费和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定额标准,推行了预算信息公开,部属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三是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纠正机制,强化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制度,加强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特别是积极开展联网审计免疫系统试点建设,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改进了水利财务管理,提高了水利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了水利资金使用安全。四是水价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农户参与式管理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逐步推广。在部分中央直属水利工程中开展了“以工补农”水价形成机制试点。水利工程非农业供水价格逐步提高,发挥了水价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的促进作用。中央直属水利枢纽上网电价稳步提高。五是水利资产管理扎实推进。制定中央级水利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环节管理,强化了事业单位对所投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探索符合水利实际的资产配置标准,推动水利资产从“入口”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
陈雷强调,水利发展与改革任务艰巨,水利财务工作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第一,加强水利财务工作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为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务保障。第二,加强水利财务工作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要按照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利预算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务建设,切实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第三,加强水利财务工作是确保水利资金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水利投入进入高峰期,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确保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是当前水利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级水利财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和运行。第四,加强水利财务工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水利财务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调整水利资金支出结构,深化水价改革,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水价在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强需水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水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陈雷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以增强水利资金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全面加强水利财务工作,为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实现水利事业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陈雷强调,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水利是公益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应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用好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两个渠道,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水利投入。同时,要用好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政策,积极争取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二是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当前,水利投入增长滞后于水利事业发展需求,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狠抓增收节支。一方面要稳定并强化现有投资来源,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努力争取水利投资政策新突破,保障水利投入快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勤俭办水利,大力压缩公用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资金用到最急需、最能够发挥效益的地方。三是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要适应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和业务领域迅速拓展的需要,科学编制预算规划和预算定额,努力使水利投入规模和发展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保障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整合项目资源,盘活用好各项资金,加快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服务与监管的关系。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把握水利发展改革的重点,不断增强为基层水利服务、为水利发展服务的意识,着力解决水利基层单位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规范、合理、有效使用,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陈雷强调,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稳定和拓宽水利投资渠道。要积极争取各级公共财政投入,用足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和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抓紧做好水利建设基金的延长和充实完善工作,加大各项水利规费征收力度,足额落实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积极研究探索水利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努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第二,深化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狠抓预算执行管理,严格实行项目库管理,大力推行项目和资金整合,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预算公开制度。
第三,强化水利财务监管。要巩固“水利预算执行管理整改提高年”活动成果,加快完善内控制度。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资金支付和使用的动态监控,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财务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全面构建“水利审
计免疫系统”,扩大联网审计工作内容。要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全面建立跟踪反馈机制。要深入开展水利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着力健全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第四,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中积极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要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非农业水价改革,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要积极推进工业和服务业水价改革,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要在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要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条件,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水权流转的实现形式和水权转让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水权合理有序有效流转。
第五,加强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要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结合水利实际研究制定水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更新标准,建立分层次的配置标准体系,加强新增资产配置专项审核工作。要按照分级、分类、授权管理的原则,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要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强化事业单位出资人职责,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要加快水利经营性资产的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使用效益。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单位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水利多种经营。
陈雷强调,要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着力提高水利财务工作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水利财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着力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财务管理工作格局。坚持下级财务负责人聘任报上级财务部门审核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二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着力健全财务事项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审计整改落实监督制度。三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健全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下大力气完善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行业、全口径的水利财务统计工作,认真做好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和价格测算。四要进一步抓好队伍。加强财会人员专业培训,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加强财务人员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五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加强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周英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即将开局,水利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时刻召开的,非常重要,非常及时。会议分析了形势,提出了目标并明确了任务。会后,各单位要切实抓好会议的传达落实,政策研究工作和今明两年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部署,并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做好重点经费的财务管理。一是做好当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几项重点建设资金的财务管理。二是做好水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三是做好水利普查经费的使用管理。二要进一步完善与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各地方、各单位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审视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不符合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政
策协调,发挥管理合力,努力把水利财务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三要进一步做好水利预算公开工作。一是明确领导牵头、财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做好预案,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三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形式、内容等依法有序做好预算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四是做好舆情监督。四要进一步抓好财务干部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财务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加大对财务干部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全面落实《总会计师条例》,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设立总会计师领导岗位的试点工作。要切实加强水利财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水利财务会计人员,要以当前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思想作风修养、财会业务修养和水利专业知识修养,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不断提高水利财务干部服务保障水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水利部财务司司长张红兵作工作报告。会议通报表扬了全国水利财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长江水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等单位代表作会议交流发言。财政部农业司、审计署农林水审计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水利部机关各司局负责人,水利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和计划单列市水利局主管财务的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二篇: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_-02-01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2_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2_年任务。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出席会议。刚才,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水利工作成效和水利改革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描绘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现代水利的美好前景,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锡文同志全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第一,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确立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民生水利的理念在全国水利系统深入人心,民生水利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的鲜明特点。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2_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2_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2_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及时抢修、恢复玉树震损水利水电工程,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第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成效显著,长江下游河势控制、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稳步推进,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顺利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全面启动。一大批重点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四川紫坪铺等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稳步推进,中线京石段实现向北京应急供水,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正式通水,西藏旁多、甘肃引洮、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四川亭子口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
第四,农村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大幅增加,累计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对全国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80处灌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同时对216处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启动实施。开展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新增水电装机810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装机202_万千瓦。建成400多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步开展,省级行政区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工作不断强化,水权转换深入实践,开展了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流域和省级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11年不断流。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水量调度不断加强,枯水期下游供水和航运安全得到保障。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第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实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扎实开展,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重点流域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第七,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两项经费”得到落实。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国72%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和城市生活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协作机制加快建立,水利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完成。
第八,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出台抗旱条例等5件涉水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及一批地方性法规,《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完成“四无水电站”清查整改,妥善调处一批重大省际水事纠纷。“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水利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等24项重要水利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通过技术审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展开。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与河湖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第九,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水文站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藻类监测和城市水文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指挥、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水论坛等重大水事活动,水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小水电“点亮非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51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新技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稽察和审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水利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水文化建设富有生机。离退休干部工作全面加强。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得到广泛弘扬,涌现出一大批水利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五年来,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艰苦磨炼,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亲临一线视察灾情、指导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目标任务,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水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五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水利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各地也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资。“十一五”水利总投入是“十五”的1.93倍,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五年来,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注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
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的主战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柱石。
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优越性,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
“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6个方面主要任务,统筹当前和长远,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也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形成“三化同步”的良好局面,迫切需要大兴水利,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水情变化,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抓住新机遇,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把握主动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在我们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今后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准确把握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水利改革进入深层次攻坚克难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2_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第四,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_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的重大部署,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第五,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2_年高出1倍。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三、努力推进“十二五”水利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183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西北地区重点内陆河流综合治理。
第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结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搞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加快以节水灌溉饲草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工程建设。
第三,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全国大型、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引汉济渭、引江济淮(巢)、滇中调水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实施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着力解决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提高供水可靠性和防洪保安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2_年年底前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2_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力推行管道灌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等技术;东北、西北等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行水田控制灌溉。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要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节水。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开工建设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淮河出山店等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实施长江城陵矶附近和海河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调整和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加强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抓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第六,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开展海河流域、敦煌等生态脆弱地区与艾比湖等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搞好农村河道疏浚和小型水库清淤。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安全监管。
第七,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省、市、县四级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监督制度。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太湖、滇池、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推动水文行业管理体制和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健全水利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河道采砂、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对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深入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完善水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切实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全面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水文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大力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扎实做好202_年水利工作
202_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2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2_年水利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突出抓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高度重视台风防御工作,认真做好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统筹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农田排涝降渍工作。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抗旱水源管理和水量统一调配,做好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等调度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抓紧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保202_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继续加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202_年开工项目要在202_年完成任务,其他项目202_年全部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202_年安排500个县的基础上,202_年再安排600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第三,加强西南抗旱能力建设。加快西南地区“润滇”、“泽渝”、“兴蜀”、“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抓紧落实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综合效益高的水源工程项目。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清淤扩容、续建配套、除险加固,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灌排工程,大力发展牧区水利,搞好集雨水窖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其他地区抗旱薄弱环节建设。
第四,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部署,抓紧开工建设入江水道加固、行蓄洪区调整、平原洼地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太湖太浦闸除险加固,开工建设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等工程。加快洞庭湖治理近期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推进鄱阳湖二期治理及“五河”尾闾疏浚。加快建设西藏旁多、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等一批骨干水库工程。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大水利援疆、援藏工作力度,扎实做好水库移民及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第五,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202_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启动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大力抓好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及水环境整治。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60万千瓦,全面启动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开工一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
第六,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明确省级行政区取水许可总量,确定各地新增农业和工业取用水量分阶段控制指标,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重点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完成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并尽快报国务院审批。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监督,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万平方公里。深入推进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加强以青海“三江源”、新疆内陆河流域、西藏等地区为重点的生态自然修复。
第七,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积极争取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覆盖到基层水管单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水务市场监管。推动落实基层水利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有关政策,加强抗旱服务队、试验示范站等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和计量收费,稳步推进工业和生活用水水价改革。全面加强水利财务工作,健全预算执行长效机制。
第八,完善水利规划和政策法规。全面完成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启动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抓好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配合做好太湖管理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审查工作,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等立法工作。加强水政监察,继续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强化水利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监管,全面加强河湖水域岸线和河道采砂管理。抓好水利改革发展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水利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认真抓好水利普查的组织实施,按时完成清查登记阶段各项任务。
第九,推动水利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做好“十二五”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的论证和启动实施工作,力争在水安全战略研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控制性骨干工程联合调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抓好技术引进和科技推广。加强水文基础工作,强化水文行业管理,加快水利信息化步伐,启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积极推进双边多边水利务实合作。
第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大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水利惩防体系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大水利项目安排、投资计划、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稽察,全面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监察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抓好社团建设和管理,做好信访维稳和后勤保障。加强水利新闻宣传,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和谐机关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工作安排上来,结合本地区、本流域、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攻方向,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实化工作措施。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投入是保障。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明确政府在水利发展中的主要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千方百计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要优化项目安排和投资结构,优先考虑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不仅要努力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水利建设的新机制,还要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农民资金、信贷资金以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要切实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审计稽察,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首先看作风。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完成艰巨繁重的“三农”发展任务,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关键是要带着“四情”做工作,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这是对我们的谆谆告诫,也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铭记在心,落实于行,满怀“四情”做好工作,心无旁骛抓好落实。要深入基层和一线,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央已经明确的政策要抓紧实施,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要总结推广,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敢于先行先试。
第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营造良好氛围。要组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行业内外主流媒体,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及时报道各地治水实践的新经验和新成效,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应,更大范围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加强检查,强化监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狠抓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各地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的各项规章是否落实到位。在继续开展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突击抽查和蹲点督查的基础上,加大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检查和社会公开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并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绩效考核挂钩。
第六,搞好协调,形成合力。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要搞好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水利部门内部的团结协作,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各项水利工作。
同志们,水利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机遇难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不畏艰辛的意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新征程中,奋力推进新跨越,努力再创新辉煌,全力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三篇:202_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全面推进水利跨越发展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陈雷(202_年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系统回顾202_年水利工作,全面总结202_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202_年水利重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全力谱写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2_年水利工作成绩,对做好今年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寄予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广东召开,是因为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利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臵来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谋划水利改革发展蓝图,亲临水利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原省长黄华华同志、省长朱小丹同志、副省长刘昆同志等各位省领导也都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大力支持水利。特别是在贯彻落实202_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方面,广东认识高、行动快、力度大、举措实、成效好、亮点多,省委、省政府7次召开水利综合性会议和专题会议,及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率先出台土地出让收益省级统筹办法,全面实施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民生水利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汪洋同志对开好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小丹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作进展情况,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水利工作十分关心,有关负责同志专程莅临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2_年水利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局良好
202_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国粮食产量“八连增”、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第一,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202_年我国旱涝交织、多灾连发。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有序应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全力抗灾,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有效解决了旱区202_万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地3.2亿亩,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解救受洪水围困群众98万人次,转移安臵受灾群众838万人次,全国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其中因灾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第二,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规划实施的434处大型灌区已有110处完成规划投资并销号。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启动第三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国重点县达到1250个。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再掀高潮。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4.1万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积极推进,对920条中小河流和81条主要支流、内陆河流及独流入海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开展两批1100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实施西南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解决了6398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兑现了政府庄严承诺。
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及重点河段崩岸治理深入开展,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稳步推进,洞庭湖、鄱阳湖近期治理项目加快实施。山西引黄入晋北干线、吉林引嫩入白全线通水,西藏旁多、贵州黔中、黄河海勃湾成功截流,海南红岭、河南河口村、云南小中甸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启动实施,全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00万千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1万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310万亩。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黑河近期治理通过总体竣工验收,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水利风景区建设蓬勃发展。
第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迈开步伐。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案,严格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水量调度、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以及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第五,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国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以县为单元的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广泛应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机制初步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各地新建、恢复乡镇或流域水利站1752个,中央财政扶持发展12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推广。部省合作、行业合作广泛开展,水利部与10个省、自治区以及多家中央部委、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水利援藏、援疆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水利移民工作,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第六,依法治水管水能力显著提升。全国抗旱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及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印发实施。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等多项重点规划进入协调报批阶段。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首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开展河湖管理、河道采砂、农村水电等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水事违法案件5万余起,调处水事纠纷8000余件,有力维护了良好水事秩序。全面启动“六五”普法,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和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稳步推进政务公开。水利部组织74个稽察组,完成了1320个项目总体核查和209个重点项目现场稽察工作。全面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利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受到代表和委员的普遍好评。
第七,水文和水利科技支撑不断加强。水文站网体系和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全面实施,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挂牌成立,水文测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研得到批复,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信息系统等投入运行。国家级水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启动新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落实“十二五”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2项,引进国外先进实用水利技术50余项,推广转化先进水利科技成果近100项,发布水利技术标准64项,5项水利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签署7项双边合作协议、协定和谅解备忘录,应邀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和世界水理事会会员会议,举办第四届长江论坛,派出防洪专家组赴泰国协助抗洪,中国水利专家首次当选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国际河流工作全面加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圆满完成,填表上报工作全面展开。
第八,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锻炼,全面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启动万名县市水利局长和万名乡镇水利站长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水利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和水利行政审批网上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着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年末水利部预算执行进度达到99.5%,确保了预算执行序时、均衡、安全和有效。成立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建立水利部新闻宣传员制度,全方位加大了行业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力度。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2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2个单位获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编制并印发202_-202_年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水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水利系统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继续深化。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入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来信来访明显减少。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回顾一年来水利工作,我们获得了深刻启示。一是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二是必须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五是必须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破解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六是必须不断巩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格局,凝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好水利。
水利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大干群同心协力、团结治水的结果,也是各级水利部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二、中央政策措施落实有力有效,全社会治水兴水热潮全面掀起
202_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乎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民族振兴的高度。水利部高度重视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及时制定分工和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全面启动加快水利改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推进水利现代化三类试点,切实加强跟踪督办和监督检查,努力营造大兴水利的良好氛围。中央有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将水利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和重点支持对象,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价格、宣传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2_年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落实资金3452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落实资金459亿元,较上年增长71.2%;地方水利投资规模达到2311亿元,创历史新高。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全年新增水利建设贷款724亿元。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水资源费使用管理、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建设项目占用补偿、农村供水用电价格调整、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等17项政策文件颁布实施。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或决定,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好、含金量高的政策和措施,值得认真总结借鉴。
一是在加大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方面提出了新目标。各地均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2_年高出一倍的目标,不少地方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比重和增幅要求。如甘肃要求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水利投入按新增财政收入的5%-10%提取;广西提出“十二五”期间财政预算用于水利的资金年均增幅超过10%,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建投资每年安排不少于12%用于重大水利项目前期经费和水利建设。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比例,如黑龙江为10%-15%,山东为10%-20%,云南明确从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提取5%用于农田水利;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省级统筹办法,多数统筹比例为10%-50%。一些地方拓宽水利建设基金渠道,如江苏明确从征收的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中提取60%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一些地方加大城市建设维护税提取力度,一些地区上调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或扩大征收范围。
二是在落实金融支持水利政策方面呈现了新亮点。水利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印发了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制定出台了加大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如辽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400亿元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水利发展合作协议;西藏明确农村水利建设信贷资金享受“三农”优惠政策;山东提出各级小额贷款资金优先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一些地方还积极创新水利贷款模式,如重庆提出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广西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通过水利收益权质押贷款用于水利建设,给予优惠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陕西提出用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煤油气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收费权作为质押贷款。一些地方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如江西明确对公益性水利项目参照中央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标准给予支持,由工程所在地政府财政负责贴息,可以当地未来土地出让收益作为还本付息来源。
三是在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方面制定了新举措。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河北、内蒙古、吉林、云南等地制定了扶持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具体政策措施。一些地方拓展水利融资渠道,辽宁、江西、湖北、重庆等地发行债券筹集水利资金,广东、广西和宁夏的一些水利企业上市融资。各地还出台了一些吸引社会资金兴办水利的政策,如天津提出对企业购臵专用节水设备的投资给予税额抵免;内蒙古提出非政府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享受西部大开发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贵州提出对供水等有偿服务性项目,通过民营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政府适当给予补助;安徽鼓励企业投入资金用于城镇段中小河流治理,并给予政策优惠。
四是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各地结合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开展“三条红线”和考核制度的落实工作。广东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山东确定了全省及各市、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并划定三条“警戒线”,对达到警戒线的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北京提出以水定发展,市政府与各区县和用水大户签订用水责任书;河北提出建立水资源论证公众参与、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天津建立地表水、地下水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大幅度提高地下水资源费标准,遏制地下水超采;甘肃提出将深层承压水和超采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限上收一级管理。
五是在破解水利体制机制障碍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湖南制定《投资水利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管理办法》,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在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安徽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10万元标准设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浙江提出小型水利工程推广物业化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模式,探索建立“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区域化集中管理模式;海南要求每个小型水库原则上都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所需经费由市县财政负责。在推进水价改革方面,福建提出建立农业灌溉水费财政直补惠农机制。
六是在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各地纷纷制定政策措施,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黑龙江明确县级政府要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站,实行垂直领导,人员与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湖南、贵州、甘肃等地按规定核定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徽80%以上的农业乡镇设立了水利站;广东建立“宗宗工程有人管,镇镇都有水管所,村村都有水管员”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山西将县级抗旱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抗旱任务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在看到水利改革发展喜人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202_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地方政策措施细化实化不够,特别是在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缺乏硬指标硬措施,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够强。二是水利投资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投资结构还不尽合理,部分地区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率较低。三是水利建设管理亟待加强,一些地方前期经费投入不足,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工程招标管理、质量监控、资金监管、项目验收等工作比较粗放。四是重建轻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工程后续管护和运行机制建设重视不够。五是水利社会管理较为薄弱,一些水利发展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水行政执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六是行业自身建设相对滞后,基层水利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和服务能力亟待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迎难而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尽快加以解决。
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推动水利跨越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很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国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我国粮食在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之后,面临着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资源约束强等新形势。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各级水利部门要抓住用好水利改革发展战略机遇,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
第一,立足推进科学发展,在搞好水利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治水兴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作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水利工作总体思路、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顶层设计要突出战略性,着眼保障国家安全认识水资源问题,立足经济社会全局看待水利工作,站在时代前列谋划水利发展,围绕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提出水利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兴水惠民的战略举措,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能力。顶层设计要注重系统性,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开发保护统一、治标治本兼顾,协调推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水利发展,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要体现创新性,不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水务管理体制、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注重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二,不断完善治水思路,在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方略,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给洪水以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资源。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加快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优化配臵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要加快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移民安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第三,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民生水利是水利部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好事,推动民生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誉。民生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把民生优先原则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应对洪涝干旱灾害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安全。在推进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优先领域,干成一批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在加强水利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臵、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在制定和出台各项水利政策措施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需求,注意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声音,确保政策措施反映群众意愿、符合基层实际。
第四,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在健全水利投入机制上下功夫。水利大发展需要资金大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近期,水利部和财政部将联合下发土地出让收益中央统筹使用管理办法,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强化省级统筹,解决好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要落实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没有出台实施细则的地方要尽快制定出台。要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地下水、高耗水行业、矿产资源开发等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要落实好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发展大型水利基础设施设备和中小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融资租赁服务,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押质押物范围和还款来源,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对信贷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要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加快出台涉及水利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
第五,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在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始终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突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通过分期分批建设,集中连片配套改造,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全面实施山丘区小型水利设施恢复抢救工程,加大塘堰清淤力度,加快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大力发展集雨窖灌节水农业,不断改善山丘区农业生产条件。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要以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为重点,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力争实现新增1亿亩的目标。要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各个环节的节水。要强化灌溉制度研究,推广非充分灌溉和水稻“薄、浅、湿、晒”控制灌溉。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的综合集成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第六,着眼提升保障能力,在加快薄弱环节建设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必须抓住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加以突破。要围绕保障防洪安全加快江河治理,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十二五”时期基本消除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要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建设水源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库、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村镇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让人民群众早日喝上足量、清洁、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全面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要围绕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第七,优化水资源配臵,在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上下功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二期和西线工程前期论证,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宏观配臵格局。要尊重河湖自然循环和演变规律,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通过建设水库、闸坝、泵站、渠道等必要的水工程,构建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要针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河网密布、水环境压力大等情况,加快骨干工程建设,维系河网水系畅通,率先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要针对中部地区水系复杂、河道淤堵、循环不畅等问题,积极实施清淤疏浚,新建必要的人工通道,增强河湖连通性,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要针对西部地区缺水严重、生态脆弱、人水矛盾尖锐等问题,在科学论证、充分比选的基础上,合理兴建必要的调水工程,缓解当地发展受制于水的状况。要针对东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开源节流并举,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恢复扩大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空间,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严格水资源管理,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上下功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到相同的高度,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分阶段目标,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狠抓落实,抓紧确立“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抓紧完成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把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关口,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确保到202_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202_年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要严格用水效率控制,修订区域用水定额,推行节水强制标准,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实施重点用水监控,确保到202_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_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到202_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要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依法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力争到202_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_年提高到80%以上。要抓紧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做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充分发挥红线的约束作用。
第九,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在构建良性机制上下功夫。当前,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展开,大量项目同步实施,多条战线齐头并进,建好、管好、用好水利工程,是对水利部门的重大考验。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招标投标、施工监理、质量监控、资金使用、合同管理等各项制度,对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积极推行集中组建项目法人、设计施工总承包、分类打捆招标、集中采购原材料等行之有效的建管模式,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监督检查常抓不懈、质量责任终身追究。要充分发挥监察部、水利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不断探索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集中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工程运行机制。从202_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县属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这项政策来之不易,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稽察,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各地也要抓紧建立省级财政补助机制,对省内贫困县市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予以补助。
第十,强化行业能力建设,在夯实水利发展基础上下功夫。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强基固本工作。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设立基层水利站,按规定落实人员和经费,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灌溉试验站等专业化服务队伍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建立村组水管员制度,力争到202_年底,初步建立起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针对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任务异常繁重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国家、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稽查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全面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四个安全”。要适应民生水利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尽快制订出台当前急需的技术标准,抓紧修订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规程规范。要着力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不断加强水文站网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要全面实施《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水利干部职工队伍,为水利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扎实做好202_年水利工作,全力谱写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一年。当前,水利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水利管理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民群众寄予殷切期望,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水利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正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回良玉副总理特别叮嘱我们,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兴水惠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和发展大干水利的良好势头;就是要保持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和反复;就是要保持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有力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要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就是要保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切实管好资金、建好工程、确保质量。进,就是要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力争在细化实化量化配套政策上推出新举措,在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迈出新步伐,在创新水利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民生水利上再创新佳绩。
第一,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对新上岗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进行培训,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和监测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突出抓好重要堤防、水库、水电站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加强台风和山洪灾害防御,认真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抓紧实施全国抗旱规划,积极兴修小型蓄、引、提工程,有计划地增打一批抗旱机电井,加快建设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健全旱情监测预警站网和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配,组织实施向北京应急供水、江河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
第二,加快实施“三位一体”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任务,确保汛前完成规划内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加快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近期规划确定的2209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确保汛前完成202_年和202_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和水毁灾毁水利工程修复。
第三,着力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解决6000万农村居民和8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0—4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突出做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涉及的666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尽快覆盖农牧业大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面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抓好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以上。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确保投资增量、机械台套、主要效益等指标好于往年。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00万千瓦。大力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塘堰清淤扩挖、山丘区山塘整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
第四,加快重点枢纽和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确定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实施重点。加快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太湖走马塘拓浚延伸、洞庭湖蓄洪垸围堤加固等江湖治理工程建设步伐,抓紧建设四川亭子口、河南河口村、江西峡江、云南小中甸、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西藏旁多等骨干工程,积极推进辽西北供水、牛栏江滇池补水等调水工程建设。扎实做好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黄河古贤、引汉济渭、滇中引水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实施大中型水库、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好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第五,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步伐,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争启动实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面积300万亩。强化水土流失监控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加大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自然修复和保护力度。加快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建设任务,继续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建立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第六,切实加强水资源红线管理。召开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行全面部署。着力抓好“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指标分解确认。力争完成25条跨省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和复核,明确地下水限采和禁采范围。抓紧修订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严格用水计划管理。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加快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分阶段限排意见,强化水功能区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管,搞好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第七,不断提升水利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等水法规立法进程。不断强化水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查处违法侵占、围垦河湖行为,保持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完成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进一步加强水利政策研究和管理,深入开展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尽快完成七大流域综合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的报批,抓好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稳步推进水利建设项目按属地原则进入有形市场交易,着力强化市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建立全国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数据库,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防伤亡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大水利工程稽察力度,强化整改落实。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做好水利信访维稳工作。
第八,积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公益性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力度,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狠抓基层水利站机构、职能、编制、人员和经费落实工作,统筹推进基层抗旱服务队和防汛机动抢险队建设,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农业灌溉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推进农业灌溉定额管理和计量收费,稳步推进城市工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改革。
第九,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基础工作。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推进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水文行业管理和基础工作,加快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级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流域科技创新中心,抓好地方水利科研中心和科技试验站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能力建设与绩效评估。认真做好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组织和科研攻关,加快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巩固完善水利双边定期交流机制,积极参加第六届世界水论坛、国际灌排会议等重要国际水事活动,筹备举办第五届黄河国际论坛,进一步做好国际河流涉外工作。
第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加强水利社团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完成水利惩防体系建设五年规划任务,积极推进水利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坚持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绩效两手抓,强化预算执行工作,加强水利资金和资产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后勤保障等工作。加大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治水兴水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深化水利系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推进水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同志们,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民生、惠及子孙的伟业,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陈雷在202_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202_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2_年任务。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出席会议。刚才,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水利工作成效和水利改革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描绘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现代水利的美好前景,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锡文同志全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2_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2_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2_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及时抢修、恢复玉树震损水利水电工程,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第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
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步开展,省级行政区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工作不断强化,水权转换深入实践,开展了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流域和省级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11年不断流。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水量调度不断加强,枯水期下游供水和航运安全得到保障。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第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实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
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与河湖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第九,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水文站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藻类监测和城市水文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指挥、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水论坛等重大水事活动,水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小水电“点亮非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51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新技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稽察和审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
注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
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的主战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柱石。
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优越性,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
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6个方面主要任务,统筹当前和长远,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也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形成“三化同步”的良好局面,迫切需要大兴水利,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水情变化,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抓住新机遇,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把握主动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明确水利的战
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水利改革进入深层次攻坚克难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2_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第四,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
专项水利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2_年显著提高。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三、努力推进“十二五”水利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
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183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
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力推行管道灌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等技术;东北、西北等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行水田控制灌溉。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要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节水。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开工建设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淮河出山店等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
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推动水文行业管理体制和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1
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2_年水利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突出抓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高度重视台风防御工作,认真做好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统筹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农田排涝降渍工作。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抗旱水源管理和水量统一调配,做好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等调度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抓紧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保202_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继续加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202_年开工项目要在202_年完成任务,其他项目202_年全部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202_年安排500个县的基础上,202_年再安排600个县的山洪灾
设,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
第六,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明确省级行政区取水许可总量,确定各地新增农业和工业取用水量分阶段控制指标,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重点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完成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并尽快报国务院审批。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监督,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万平方公里。深入推进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加强以青海“三江源”、新疆内陆河流域、西藏等地区为重点的生态自然修复。
第七,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积极争取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覆盖到基层水管单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水务市场监管。推动落实基层水利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有关政策,加强抗旱服务队、试验示范站等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和计量收费,稳步推进工业和生活用水水价改革。全面加强水利财务工作,健全预算执行长效机制。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稽察,全面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监察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抓好社团建设和管理,做好信访维稳和后勤保障。加强水利新闻宣传,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和谐机关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工作安排上来,结合本地区、本流域、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攻方向,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实化工作措施。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营造良好氛围。要组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行业内外主流媒体,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及时报道各地治水实践的新经验和新成效,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应,更大范围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加强检查,强化监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狠抓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各地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的各项规章是否落实到位。在继续开展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突击抽查和蹲点督查的基础上,加大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检查和社会公开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并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绩效考核挂钩。
第六,搞好协调,形成合力。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要搞好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水利部门内部的团结协作,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
930-
第五篇: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站点编辑 ] 发表时间:[ 202_-1-18 ] 阅读次数:[ 273 ]
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新要求 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202_年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水利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湖南省召开,主要是因为,湖南是水利大省,也是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效显著的省份。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把治水兴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水利基础不断夯实,水利管理不断加强,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许多值得全国水利部门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今天,张春贤书记和周强省长、杨泰波秘书长、徐明华副省长亲临会议指导,周强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湖南省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情况,勾画了湖南水利发展与改革蓝图,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中央有关部门对水利工作十分关心,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审计署、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莅临会议指导。刚才,水利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对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3位先进代表发了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202_年水利工作
202_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也是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奋发努力,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扎实工作,防灾减灾成效突出,扩大内需水利建设加速推进,水利管理取得突破,水利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强劲,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防汛抗旱与防台风取得全面胜利。202_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抗旱减灾成效显著。202_年,我国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旱情,国家防总首次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全面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全力开展抗旱工作。通过组织松花江水量应急调度、黄河抗旱调水、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长江中下游集中补水、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措施,及时解除了松嫩平原、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缺水状况,有效缓解了天津、珠海、澳门等城市用水紧张局面,改善了太湖、白洋淀以及黄河河口和珠江三角州地区生态环境。全年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5亿亩,减少粮食损失499亿公斤,解决了1979万人、1131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为全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和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重要水利保障。
台风损失大为降低。202_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其中7号“天鹅”和8号“莫拉克”半天内相继生成并登陆,出现强风、暴雨、高潮三碰头的最不利形势。各级水利部门突出抓好防、避、救工作,预警及时、防范到位、管理有序、措施得力,安全转移群众278.6万人次,单次台风平均死亡人数明显减少,在防御“浪卡”“苏迪罗”“莫拉菲”“彩虹”工作中实现了零死亡。特别是在防范“莫拉克”过程中,国家防总提前4天召开视频会议进行部署,强化各项防御措施,提升应急响应级别,加大安全转移力度,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洪灾死亡降至新低。202_年,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各级水利部门扎实备汛、加强监测、科学调度,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城市和重要保护目标无一受淹;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538人,较常年减少近八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
第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202_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掀新高潮。水利投资保持较高强度,全年落实预算内中央水利投资637亿元,落实省级地方水利投资790亿元,水利投资规模达1427亿元。重点水利项目深入实施,淮河、太湖、洞庭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加强,西藏旁多、贵州黔中、四川亭子口、太湖走马塘等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古贤、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大力推进四川等地震灾区水利恢复重建工作。在扩大内需水利建设中,各地层层建立责任制,领导挂帅、分片包干、对口支援、挂牌督办,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欠账的水利问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列入专项规划的6240座病险水库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已开工建设6124座,开工率超过98%。解决了60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饮水安全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到202_年将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对364处大型灌区和92处中型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对99处大型灌排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农田水利建设态势趋好,202_~202_冬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和出动机械台班数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蓄水能力11.7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36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77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99万亩。启动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03个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和273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地方党政领导带头参加农田水利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竞赛活动。水利血防工作得到加强。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5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8万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2.7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3200条,新建淤地坝208座。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
农村水电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54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多亿千瓦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全面启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首次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第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取得重要突破。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研究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完成了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编制工作,通过水资源论证否决了上百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加大全国水功能区管理工作力度,对200多个水功能区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功应对多起突发水污染事件。组织实施第九次黄河调水调沙,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黑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和首都应急调水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太湖水质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继续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利风景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第五,依法治水管水进程不断加快。水利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批复淮河等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等重要水利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已通过八部委审议并于近期上报国务院审批,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已完成主要任务,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水利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果。国务院颁布抗旱条例,国务院法制办审查通过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水利部发布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办法、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水利行政审批制度,稳步推进水利政务公开。与交通运输部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与河南省共同开展黄河滩区“黑砖窑”专项执法。加强水事矛盾纠纷预防和调解,全年未发生一起由省际水事纠纷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和资质监管,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水利安全生产形势趋好。
流域管理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对流域管理工作的指导,明确了流域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各流域机构加大工作力度,长江委实施流域水库群优化调度,黄委构建具有流域特色的综合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淮委狠抓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海委强化应急调水和水土资源保护,珠委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水利协作,松辽委深化水权制度建设,太湖局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流域管理进一步加强。
第六,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深入。水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落实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79.15亿元,占应落实经费的94%;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52.15亿元,占应落实经费的81%。水务一体化步伐加快,天津市水务局、海南省水务厅、石家庄市水务局挂牌,四川省基本完成市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全国67%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了节约用水。加快构建区域水利发展协作机制,与青海、广西、陕西、湖南、河南、黑龙江等省签订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维护水库移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作出贡献。扎实搞好水利扶贫和援藏、援疆工作。
第七,水文、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文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推进水文测报信息化,水文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理顺水文管理体制,地方水文管理职能不断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启动实施。
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成南北2个国家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组建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加强水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施“948”等水利科技推广项目,落实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取得一批重要水利科研成果。
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组团参加第五届世界水论坛,加入世界水理事会,大力推进多边、双边交流与高层互访。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水博览会、第三届长江论坛、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水利利用外资工作有序推进,国际河流工作全面加强。
第八,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顺利完成水利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9.82%,认真进行整改落实及“回头看”,着力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锻炼,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5151人才工程”,开展第六届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第三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楚天杯”技能竞赛。全面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与审计署共同建设水利审计免疫系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利巡视工作,认真抓好案件查办工作。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水利信访和维护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
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开展集中宣传展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和“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大力推进水利系统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注重发挥工青妇组织和学会、协会等社团作用。
水利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团结治水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广大水利职工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特别是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水利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水利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水利系统行风政风进一步转变。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水利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水资源管理依然比较薄弱,一些地方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关键领域的水利改革进展缓慢,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地区之间水利建设进度不平衡,少数项目监管不到位,个别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当前水利工作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强调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水利上,对十二项直接涉及水利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各项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把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各项工作。
第一,实现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水利发展亟需加快。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水利建设不仅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基础、增后劲、添活力,同时也以其面广量大、吸纳投资多、产业链条长、提供就业能力强的独特优势,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抓住中央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良好机遇,加快水利发展,巩固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的态势。
第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利管理亟需强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等关键控制性指标,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流域综合管理、城乡统筹管理、不同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建设亟需提速。尽管近年来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不少群众饮水、用电和防洪安全等基本水利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水利服务范围亟待扩大,功能效用亟待强化,规程规范亟待完善,技术标准亟待提高,保障能力亟待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找准民生水利着力点,全面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众。
第四,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利基础亟需夯实。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6年实现稳定增产,连续3年超万亿斤。但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并不牢固,持续增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稳粮保供给,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提出,到202_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在影响粮食生产的光、温、水、土、肥、种等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通常是非灌溉耕地的2~4倍,实现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水。目前,我国农田水利仍然薄弱,全国有一半以上耕地望天收,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任重道远。
第五,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水利支撑亟需先行。今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近些年来,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我国水资源分布与区域发展布局很不匹配,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十分突出,水利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统筹流域区域水利协调发展,优化水利工程布局,完善区域水利发展政策,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第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利保障能力亟需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水资源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突发多发并发,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薄弱问题愈加凸显。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与行动,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和灾害管理,提高预案预警预报水平,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努力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三、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提出十年来,推动水利工作发生了深刻转变。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符合国情水情、富于创新的治水之路,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更加注重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增强发展的针对性;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更加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发展的普惠性;更加注重推动水利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开拓性;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增强发展的稳定性。
以人为本是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在水利工作中,就是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应有之义,也是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水利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不能简单地把民生水利局限于某些具体工程项目上。强调民生水利,旨在树立一种发展理念,倡导一种价值取向,确立一种实践要求,实现一种目标追求。从民生角度审视和发展水利,蕴含着以下重要意义:一是更好地诠释水利工作“为谁干”。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推进水利发展,通过发展水利促进民生改善,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二是更好地诠释水利工作“干什么”。水利工作要统筹兼顾、重心下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三是更好地诠释水利工作“谁来干”。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公共财政要给予更大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治水兴水的合力。四是更好地诠释水利工作“怎么干”。在建设、管理、改革等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以是否符合民生要求、是否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群众受益与否、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基本标准,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的同时,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扩大民生水利成果,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群众。
第一,加快完成三大任务。各级水利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抓紧抓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大任务。
一是确保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今年是实施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最后一年,现在已经到了全力冲刺的关键时刻。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汛前完成主要工作,年底全面完成任务的要求,倒排工期,控制节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东部地区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要与专项规划同步实施,同期完成。在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规划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编制全国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采用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要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近期,水利部将与各地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各地要对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安排,逐级落实责任,提前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提前安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提前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确保中央投资下达后,能迅速开工并尽早完成建设任务。要抓紧完成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复核工作,编制202_~202_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统筹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大幅度增加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要抓紧研究提出优化前期审批程序、提高实施方案审批效率的具体措施,集中力量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做到每年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对于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要强化责任、明确时限、严格奖惩、挂牌督办,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二,着力做好四项工作。在加快完成三大任务的同时,抓住群众期盼、成效显著的民生水利项目,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和规模。
一是着力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成就显著,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的70~80%,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2/3,成为防汛抗洪工作的薄弱环节。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在扎实搞好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集中对分布在1700多个县,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保护人口和耕地面积较多、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的2200条中小河流(段)进行系统治理,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同时,要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建成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二是着力做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我国现有中型灌区73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接近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1/3,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加快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抓住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有利时机,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抓好水源及渠首工程加固改造、排灌渠道疏浚衬砌及渠系建筑物改造配套,力争在202_年前基本完成全国1500多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新增灌溉面积76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亿亩。同时,要加大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力度,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着力做好节水灌溉推广工作。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措施,是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节水灌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节水灌溉发展不平衡,与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到202_年,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7.65亿亩,年节水能力达到600亿立方米。要把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发展节水灌溉紧密结合起来,大幅度增加节水灌溉投入,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实现节水灌溉从项目示范向全面推广的跨越。要因地制宜发展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抓好输水、灌水、用水及管理过程节水。在山丘区建设水窖、山塘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集雨节灌。要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强化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要积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做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工作。农村水电是山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是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在如期完成“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规划任务的基础上,要积极谋划“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快解决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不断提高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用电水平。全面实施202_~202_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新增代燃料电站装机170万千瓦,解决170万户、677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改造和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对现有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农村水电站进行更新改造,恢复原有装机和发电能力。
第三,努力实现五个突破。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不断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开辟兴水惠民新领域,实现民生水利新突破。
一是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去年,我们会同财政部选择400个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的县,作为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予以扶持,计划用3~5年时间,平均每个县投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4000万元左右,连同地方配套资金,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工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在编制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逐步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二是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我国现有3.59亿亩坡耕地,不仅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也严重影响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要尽快启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以坡改梯、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保护,对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等重点地区坡耕地实施综合整治,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三是开展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要抓紧实施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使用频繁、洪水风险较高、防洪作用突出的蓄滞洪区建设任务,使重度风险区内的居民得到妥善安置,防洪安全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要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合理调整蓄滞洪区布局。当前,要着重抓好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蓄滞洪区、淮河蓄滞洪区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四是搞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目前全国4万多座水闸约有2/3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对防洪安全构成重大隐患。要尽快完成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水闸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的基础上,重点对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消除水闸险情,确保水闸防洪、排涝和兴利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是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当前,农村水系紊乱、河湖围垦侵占、河道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功能丧失、效益衰减等问题十分突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山丘区山塘整治、水污染防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治山、治水、治污相结合,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沟通河网水系,改善水域水质,恢复河道功能,美化人居环境。
四、科学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阶段新挑战,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第一,深入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问题。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上,我提出规划编制中需要着力研究的12个重大问题,包括深入研究“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问题,提出“十二五”水利发展的目标和指标体系;深入研究民生水利发展问题,建立和完善民生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水利投资和接续项目问题,抓紧提出一批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政策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和接续项目;深入研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深入研究河湖水系连通、水量调配和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发挥河湖水系的综合功能,实现水量优化调配;深入研究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问题,明确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的重点和要求;深入研究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问题,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深入研究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的工程、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深入研究流域、区域、城乡水资源统一配置和调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深入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深入研究洪水风险管理问题,加强洪水调度管理和洪水资源化利用;深入研究水利发展重大体制机制问题,逐步建立水利良性发展长效机制。各地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围绕上述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第二,准确把握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指导思想的确定,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现阶段的基本水情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与民生水利发展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立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深入研究、系统梳理、科学概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是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筹考虑水利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目标,有序安排实施计划。二是流域与区域的关系。流域的总体布局要与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区域水利发展要符合流域总体部署。三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解决好事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问题,突出重要目标、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要管理措施。四是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家的综合财力,注重规划方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五是满足社会需要与强化社会管理的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切,又要有效约束不合理的水事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六是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的关系。既要提出反映水利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的预期性指标,又要制定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
第三,合理设置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既要提出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方面的目标和指标,也要提出水利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和指标。二是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和指标,以及遏制水土流失和修复河湖生态的目标和指标,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是把项目建设与行业建设结合起来。既要提出一批接续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指标,又要提出推进水利工作法治化进程,加强水利科技、水文、水利信息化以及水利管理基础等方面的目标和指标,增强行业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把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从建立健全保障水利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出发,提出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等方面的目标和指标。
第四,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要求,把握好未来五年水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要按照全面建设流域、区域防洪减灾体系的要求,提出防洪方面的主要建设任务;二要按照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的要求,提出民生水利方面的主要建设任务;三要按照提高城市及重要地区供水保障能力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主要建设任务;四要按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的主要建设任务;五要按照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要求,提出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方面的主要建设任务;六要按照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提出加强水利管理的主要任务;七要按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等要求,以完善水利体制机制为重点,提出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的主要任务;八要根据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针对基层水利等薄弱环节,提出全面推进水利法治建设和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五、统筹做好202_年水利工作
202_年,是实施水利“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关键之年,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着力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着力抓好扩大内需水利项目建设,着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水利改革攻坚,全面完成水利“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第一,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台减灾工作。目前,南方地区主要河流湖泊仍处于低水位,城市供水紧张形势还没有彻底缓解,黄河封河1100多公里,北方河流防凌形势严峻。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我国华北等地降水偏多,华南大部可能出现春旱;夏季全国大部气温偏高,华北地区南部至黄淮海大部、华南等局地可能出现暴雨洪涝。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提早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要突出抓好大江大河大湖大库、大中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切实强化山洪灾害和台风灾害防御工作,及时做好防凌汛工作。要认真抓好汛期检查、监测预报、预案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灾等关键环节,落实“防、抢、撤、救”各项预案,提高防汛应急能力。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完善抗旱应急供水方案,搞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确保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努力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要做好向北京应急供水,黄河、长江、珠江、太湖水量统一调度等工作,确保重点城市和地区供水安全。
第二,全面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如期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抓住国家提高大型灌区投资强度的重要机遇,完善大型灌区前期工作程序,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确保销号30座以上,完成50处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启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抓好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推进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等大江大河重点河段治理,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开展渭河、湖南“四水”、江西“五河”等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加快甘肃引洮、吉林哈达山、西藏旁多、四川亭子口等骨干水利工程以及西南地区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协调加快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湖南涔天河等工程的审批进度,深入推进黄河古贤、湖南金塘冲、西藏拉洛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规模,突出抓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编制农村水电增效减排改造工程规划,搞好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抓好新建、在建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第三,努力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小型灌排工程、小型水源工程、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山丘区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等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除险增效。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不断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要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第四,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继续搞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万平方公里。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和南方崩岗治理工程,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封育保护,重点推进青海“三江源”、新疆内陆河流域、西藏等地区生态自然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督,组织开展好第四次全国土壤侵蚀调查。积极推动资源和能源富集地区建立开发项目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石羊河、塔里木河、黑河近期综合治理,加快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敦煌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继续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保护与地下水保护行动,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建设和管理好水利风景区。
第五,全面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效率控制等指标体系,做到能操作、可检查、易考核、有奖惩。要在国家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重要江河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抓紧批复各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启动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编制工作,严格规范水资源费的征缴与使用管理。要加紧组织制定和完善各行业用水定额,逐步建立区域、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和用户的节水监督检查。要确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批工作。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要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健全节水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
第六,大力提升依法治水和社会管理能力。要加快水法规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水土保持法修订、太湖管理条例和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的审查审议工作,争取尽快出台;完成节约用水条例和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积极推进河道管理条例、珠江水量调度条例和农村供水条例等行政法规的修订制订工作。要大力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和水工程设施保护、水土保持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活动。要高度重视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建设,及时有效处理水事纠纷和涉水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广泛深入开展水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要进一步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要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全力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好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性文件调研起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水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七,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稳定并强化现有投资来源,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出台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的政策文件。要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搞好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从源头上规范水利建设领域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实“三制”,积极推行代建制,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各种质量事故发生。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稳定经费渠道,足额落实“两费”,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落实等问题,将水管体制改革向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利单位延伸。要搞好农村水利改革,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灌溉排水等水利工程的产权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快农民用水及农村水利合作组织建设,实现工程良性运行。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
第八,继续强化水利行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水利科技工作,基本建成2个国家级创新基地和7个流域创新中心,开展地方科研中心和试验站建设试点,启动新一轮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科技专项行动,做好“948”项目、水利科技推广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引进50项国外先进技术,推广转化100项实用技术成果。深化高层互访机制,推进多边、双边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水文站网建设和水文巡测基地建设,加快中央、流域、省级水文数据中心建设和水文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启动并做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要适应民生水利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抓紧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九,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乡镇水利站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是当前水利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着力加以解决。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加强基层水利的相关政策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水利站的性质、编制、经费和体制问题。要加大对抗旱服务队、防汛抢险队以及水利科技推广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因地制宜设立乡村水管员,加强乡村河道及堤防、泵站、水闸等水利工程的管护。要多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分期分批对基层水利职工进行集中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单位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十,着力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活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着力增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202_~202_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积极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扎实推进水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健全和完善水利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抓好水利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大力推进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抓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水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搞好社团建设和管理,抓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水利新闻宣传工作,营造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治水实践永无止境,水利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团结和带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