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范文大全)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7-89134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17:36: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也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加强对公司工业污水、含煤废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来合理保护水环境及对水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XXX公司非常重视环保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来削减污水中的污染物,并使水资源达到高效的利用。在此,XX部各值班人员对污水处理工作也十分重视,下面就是XX部各值班人员在巡查过程中的其中几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1、每天24小时在岗,不间断的巡查各个车间,对厂内所有的水泵、电机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排污泵能正常运转,试运正常后,检查控制箱上的切换开关打到“自动”位置,杜绝“滴、漏、跑、冒” 现象。

2、按时按量加药,开稀释泵,确保水质,确保厂区污水及时处理,清水能供应水冲洗及各部门的使用。

3、根据气候的变化,合理地像雨水池内增设潜水泵,适当地将雨水池内的水抽入调节池内进行处理。

XXX有限公司对污水处理再循环后,并将处理水用于绿化、冲洗、工业用水,提高了环境的质量,充分利用和节约了水资源,达到了变废为净、变废为用的目的。

第二篇: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城镇化连着工业化、牵动农业现代化,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构筑区域经济高地,为河北现代化建设装上强大引擎,形成以城带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强化城镇带动,对于现阶段的河北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北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要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进一步的城镇化,就没有进一步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也就会失去动力。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而言,城镇化不仅可以为其提供平台和载体,更可以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由劳动力。对于农业现代化而言,强化城镇带动,提高城镇化率,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依靠物质投入向科技支撑转变,有利于推动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营转变,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并最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城镇化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依托。当前,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就需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些年,我省城镇化稳步发展,特别是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来看,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制约着投资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弱,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提升水平和积蓄能量为重点,确保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致力于提升水平。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贵在不断坚持,不断提升。推动城镇化建设,不能满足于城市面貌的改变,而要不断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承载能力、文化品位和市民素质。要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提升行动,对街道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达标改造,确保达到规范和美化的目标。要抓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特别要以社区为单位,加快构建完备的服务和管理体系。要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宜业、宜商、宜学、宜居、宜游的要求,统筹搞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发展,在于和谐、在于魅力、在于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要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市民素质,让人们生活的城市更加舒适和谐、更加文明宜居。要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把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安排好、管到位,使一切皆有标准、一切皆有规矩、一切皆有秩序。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致力于积蓄能量。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产生聚集经济的功效。如果只重视城市建设,忽视了产业发展,只消耗财富不生产财富,城市建设就没有能量、没有后劲、不可持续。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产业支撑和产业聚集,不断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在城市中发展产业必须有所取舍,重点是发展符合环保标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文化产业、金融保险、节庆会展、商贸物流等。要把优化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把搬迁污染企业与发展现代经济结合起来,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

强化城镇带动,事关河北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强化城镇带动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创新机制,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快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强大引擎。

第三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2_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2_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2_。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2_。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四篇: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范文模版)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固然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全社会都能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从而增强节水的意识,自觉节水。但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

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赋予水的使用权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

明晰初始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两套控制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

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

(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5)用水户参与管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

只有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节水的效果才能更快的表现出来,才能让人民享受的更多的实惠,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2_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2_年我镇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年初召开了领导会议,对相关精神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方案、指定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现将我镇202_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市政府相关文件下发以后,我镇就召开了领导会议,就此项工作专门进行研究,制定今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具体工作由农办负责,落实了工作职责。

二、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

1、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我镇利用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通过悬挂横幅、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2、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的宣传,以点带面,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高门原供水工程覆盖村进行了重点宣传,以点带面促进我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积极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1、列入全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韩城市高门供水工程,是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也是市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惠民重点工程。我镇积极配合解决工程进展中的相关问题,现在芝川段主体管道铺设已经完成,共涉及到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村。

2、积极和相关部门衔接,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的规划和工作计划。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清洁生产,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

202_年12月5日

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