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谈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17-103154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1 18:16: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浅谈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摘要: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分析总结了一下本人对文化的理解,发现文化的自强与自信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本人认为,认识到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 自信自强 文化产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据资料显示,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就首先得建立本国的文化产业,有了文化产业才有资格说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202_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而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尽管直至今天,人们对文化是什么众说纷纭,有的说文化是人,有的说文化是家,有的说文化是社会,有的说文化是根,有的说是文化历史长河。但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环境,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力量发展力量。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而我们把文化等同于精神文化或者物质文化,把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给缩小了。搞清楚了文化的概念,谈文化的自信与自强才有意义。那么如何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呢?我认为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在全社会培育崇尚文化、敬重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各界人士静下心来思考和研究文化,繁荣和发展文化。尤其是官员,必须把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认知,加以繁荣,加以发展。如果总是抱着急火攻心、急功近利的思想,来谈文化自信,肯定不现实。尤其是要注意用正确的文化观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歪了,对文化发展是一大“灾难”。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我们以往比较多地强调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对文化与民生的关系认识不深。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无疑应当重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第二,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我国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必须予以继承与发扬,而要建立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就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文化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只有建立了文化的自信与自强,我们的文化产业才会更加的强大,才能够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篇: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还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 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看作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文化大厦建造的主体,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民。文化大厦建造的过程,是一代人一代人地永续传承、接力推进。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其中那些思想觉悟深、创新能力强、文化造诣高的人,就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人物和文化大师、文化大家。诚然,文化发展的历程,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向前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有曲折、有断层甚至有毁灭的可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文化进步推动者责任担当的艰巨和使命履行的艰难。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走过了五千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人奉献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饱受了屈辱艰辛,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在当代中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已经庄严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要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责任担当,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担当。

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对文化的认识、态度是否正确、科学,不仅关系着文化的现实发展状态,而且决定着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既不搞全盘西化,也不搞文化复古,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容而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但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刻纠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远远超过以往,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认清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正确看待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三自”》指出: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保持这样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地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对待自己的文化,那种蔑视传统的看法,那种数典忘祖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在文化上尤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讲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人只讲孔孟,或者大多讲到两汉唐宋明清文化,而对近现代历史文化、对红色革命文化,却视而不见或少有提及。其实,十九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化精品,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宝贵财富,同样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那种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反文化行为;那种看不上当代中国制度文化、看不见中国非凡发展成就、看不到中国文化空前繁荣,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看得起自己的文化,又不能自高自大、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和科学的分析。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重要的是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之上,摒弃糟粕、保留要义、革故鼎新,不断开掘出文化新义、创造出文化新品。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当然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确有过封闭保守的年代,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教训,但开放包容始终是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了解、包容吸纳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远胜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甚至敌视态度。在这个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新时代,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气度和胸怀不会收缩、只会更大。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开放包容,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坚持文化开放,又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文化的包容借鉴,还必须是吸纳基础之上的创新再造。曾经有一种倾向,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似乎主要是对西方文化或者欧美文化。其实,人类文明多种多样,世界文化多姿多彩。除西方文化、欧美文化外,诸如曾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东文化、南亚文化,创造过玛雅文明的拉美文化,还有被古人类学家称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对外来文化关注的视野越广阔,对中华文化补充的养分就越丰厚。全会《决定》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就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推进文化开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采撷异域民族文化之精华。在此基础之上,经过转化再造、创新创造,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备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气质,这才是在文化开放中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之道。

三、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三自”》对“文化自强”的阐述深刻而又透彻: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长期以来都称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三自”》率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文化强国”,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础就是我们党拥有的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是全体人民共同期盼的文化自强的合理表达。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自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有正确的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有全面协调的整体推进。

第一,要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路径关系全局,方向决定成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这一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的,也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与弘扬。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实现文化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建设发展的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是反映先进生产力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关键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和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实践证明,文化之于民众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透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文化之于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要有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 4 进。文化建设,内容为王。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创造是第一要务。这里讲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文学艺术创作,还包括新闻写作、图书出版、理论创新与阐释等多个方面。我国当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其数量和规模可谓历史空前,关键是如何提高质量和水平。应当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开放的时代,新的社会实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思想、新题材、新土壤。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正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潜心创作、细心推敲、精心打磨,以更多高质量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来讴歌伟大时代、来激励广大人民。新形势下,文化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内容的独特魅力,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效的传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建立更通畅的传播渠道,采用更丰富的传播手段,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对受众的影响更深刻更有效。这当中,还有一个借助科技和市场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问题。要大力倡导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力推动利用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文化创造也好、文化传播也好,都必须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无论实现文化自强,还是建设文化强国,都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强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壮。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项目,深入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大战略引领、大项目带动,以大企业为骨干,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石、人才是保障。各领域文化拔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文化代言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培养一大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还有一个体制机制、动力源泉的问题。好的体制机制来自改革,文化发展动力源于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改革给文化发展带来好的体制环境,是改革给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活力,这已经得到宣传文化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着力破除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总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党全社会都应当在全会《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应该相信,中华文化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牢记也应该牢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砥砺前行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不是要排斥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这是我们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时需要着力把握

由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原因,中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大多源于中国官方的宣传和积累,民间文艺也大多是有官方的参与甚至包办。民间文艺的发展和兴起虽然由于政府的支持,宣传力度很大,却缺乏长足的进步和劲头,就像没奶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唐时的唐诗都是影响深远。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文艺缺少管束、监督,政治混乱、战争不断,文艺在很大的程度上负责的是人民社会寻求更好发展和生存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诗和唐时文化——唐代的贞观之治,经济文化比很多时候都开放,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也追求精神上情趣和境界。

第三篇: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演讲稿

中国,我们在行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我们在行走”!在我看来,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三者的关系就如同:养料、土壤与种子的关系。自觉是养料,自信是土壤,自强是种子。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自强是自立图强的意思。文化的自强是指以个人、国家和民族为载体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是个人的自强;“神五”的破空腾飞是国家的自强;八年抗战中华夏子女的浴血奋战是民族的自强。

自强是炎黄子孙丰富华夏文化的动力。因为有了自强,才有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四大发明的惊艳、水陆两丝绸之路的繁华,万里长城的雄伟、北京故宫的堂皇和敦煌莫高窟的辉煌!

自强是一粒种子,有了种子,才可能会有后面的满园芬芳。自信是文化发展的土壤。土地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立足之本,文化的自信亦是文化自强的根基所在。没有对自身文化足够的信心,就不会有辉煌的文化。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深处。泱泱大汉、悠悠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因为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思想价值的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大力繁荣发展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化。

自信也就是信自,相信自己。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国,我们不相信它,那还能相信谁呢?

文化的自觉是文化进步的养料,自觉会帮助其茁壮成长。

自觉源于自我意识与自我觉醒。光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行,还得有去捡馅饼的意识。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对于现在的我们,就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然而,网络小说的漫天飞舞取代了四大名著的古色古香;影视界的崇洋媚外之风带走了民风的厚实朴素;满口的粗言脏语掩埋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手工艺的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预示着华夏文明正在消亡。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传承并发扬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已成为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化的绝对不是固步自封,盲目复古。文化的进程在历史变换了无数条轨道。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已成趋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自觉与自信去对待我们的文化,相信华夏自强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成为独领风骚、傲视全球的参天大树。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1492年,当哥伦布为了寻找财富,带着他三艘只有百来吨排水量的船只来到美洲,被后人歌颂发现新大陆,而早在哥伦布87年前,中国明朝的郑和率领着200多艘1000多吨位的舰队来到南非,只为做和善大使;1625年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在他的著作中发表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并称之为安托尼斯率,殊不知早在他一千年前的中国,一位叫祖冲之的数学家,早已经得到这个数据了。

你是否还在赞赏外邦文化的丰富多彩?你是否还对中华文化而感到乏味无力?殊不知,沉睡百年的睡狮正在苏醒,隐匿千年的巨龙即将腾空!而在坐的你我,既是新时代的基石,又是中华崛起的见证者。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只为我是龙的传人。现在,我只想对大家说:“中国,我们在行走!”谢谢大家!

第四篇: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能站在这里做一个演讲,我感觉到非常荣幸。首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学院***专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让梦想照进现实”!

演讲开始前和大家分享一小段温馨的话:

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每月给学生定期清洗床单;

不是所有的大学,3月8日都给女生发放毛巾;

不是所有的大学,图书馆一次性可以借7本书;

不是所有的大学,寝室都有提供微波炉、电熨斗、自动售货机;

······

去年6月学校曾展开专项校园调研,调研中,针对“在你心目中川大的定位”的问题,44%的同学认为四川大学属于中国名校,并以母校为自豪。55%的同学认为川大与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还有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川大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名校学生应有的名校自豪感。

那么到底为什么川大的学生会对母校缺乏自信,对自己缺乏自信呢?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川大的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川大人因为缺乏文化的自觉,所以有了论文的抄袭、图书馆的占位、自习室的走后不关灯、公共场合的热吻、校车的你拥我挤。

文化的自觉反映在于自我意识与觉醒上。中华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给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是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的不可比拟的。现在崇洋媚外风气很盛,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在内部也遇到许多问题,对于改革开放初期这段特殊阶段,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在意识上觉醒,勇敢地站起来,承担文化复兴的义务,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不会再历史的长河里湮灭。

文化的自觉需要对本土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与认同感。古人教育我们要知书达理,礼待谦让。当我们自觉地把这些优秀的传统精华纳入到我们的骨髓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了前人高德、圣贤遗风。

文化的自觉是思想的高度,但是我们还需要心灵上的满足,也就是需要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秀后,从心灵层面上会不自主地升起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文化的底蕴,是文明在时间轴上的积淀。正如歌星王力宏的《我是龙的传人》一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早已忘却了理由,只由留下最朴素的敬意。

华夏民族的自信,也不是拒收一切外来文化,盲目复古,同样也不是全盘西化,依葫芦画瓢。例如: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全人类优秀的思想,90年前,正是共产党吸收了这一优秀思想,才给水深火热的中国带来了希望;而“文革”时期的按部就班、教条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惨痛的教训;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历史经验,推陈出新,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面对扑面而来的文化大浪潮,我们应该要找准方向,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在多元化的是是非非中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客观的看待事物,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才是川大人应有的自信气度。

其实,说到底文化的自觉与文化的自信就是为了实现文化的自强。

有了思想上的自觉与心灵上的自信,我们还需要实际上的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人上,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做事上,我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在做学

问上,我们坚持自我,追求卓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途中,我们坚信,总有一天,世界会看到另一样的中国。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需要大学的崛起,大学的崛起则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自强。我们可能没有亿万的家财,也没有奢侈的豪宅,但是,让我们以自觉为船,自信为帆,自强化作风,带我们驶向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的彼岸上。谢谢大家!

第五篇:自信自强稿

自信自强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的题目是“自信自强”。

自信是花人格的基石,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或侮辱自己。悲观叹息不能使我们前进一步,而自强不息却可以改善我们的不足。

在我们大家身边,自信自强的例子有许许多多。

前世纪重量级拳王乔·佛雷基在比赛前,都会想到寝室天花板上贴着的那张用英文着“yes.icandoit(我能行)”的大报纸。佛雷基说:“哪怕是受到猛烈的一击,只要想到这几个字,便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力量。”从而打败对手。大家熟悉霍金吧,这也是一个映像深刻的人物。他从小体弱多病,花临绝症而树立了良好的信心,凭着这一点自信,居然出现了奇迹,战胜了许多病魔。

当然,也有许多就差一点信心而与成功擦肩而过的事例。

1951年,英国一位女医生弗兰克林在衍射的照片中发现dna的螺旋结构,经研究,她提出大胆的假说,并以此为题作了一次出色的。但许多人怀疑照片的真实花,在这些压力下,她动摇了,想了想,一个普通医生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研究呢?便公开否认了自己的假说。后来,另外两位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比弗兰克林晚了两年。中国体坛上曾经有一位耀眼的新星,由于缺乏自信,也最终败了下来。

成功可能是属于你的,但也可能与你擦肩而过,这都要看你自己到底有没有信心将成功夺过来。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自强使我们能更好的立身社会,自信使我们的人身更有价值。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让我们共同誓言:作一个脚踏实地、自信自强大学生吧!

自己证明自己

不要愁闷忧郁,不要悲观叹息,不要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不要遇到挫折就想逃避。

也许世路艰险方向难辨,也许是非混淆不知错对,也许运气不佳错过机遇,也许有些懈怡不够努力。

不想看你的愁眉苦脸,想看到你自暴自弃,想看你自信从容面带微笑,想看你勇敢搏击虎虎生气!

这世界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需要一种精神自我鼓励,有风有雨更要选择坚强,是龙是虫要靠自己证明自己!

永不服输

好男儿的字典里没有输,好男儿的表情里没有哭,好男儿的魂魄里有威武,好男儿的身躯里有傲骨。尽管有一段坎坷的路,尽管有一阵弥漫的雾,好男儿迈开那坚定的步,谢谢大家!用脚印证明:永不服输!尽管有一条深深的谷,尽管有一头拦路的虎,好男儿拉开那坚韧的弩,用飞箭宣告:永不服输!

浅谈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