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在庆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7-91464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8 00:05: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庆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陈雷

(202_年9月25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时刻,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汇聚在郑东新区、龙子湖畔,隆重庆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首先,我代表水利部,向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六十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六十年来为祖国水利水电教育事业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改革发展给予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的河南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推荐阅读

天宫一号最佳发射窗口定为29日晚 飞行任务完成合练

中国高官详解援欧路线

周小川:国内货币政策基调未变 质检总局启动豆浆机专项检查 民间借贷疯狂 中国版次贷或爆发 陈光标贵州演唱会未发猪羊(图)组图:孙中山鲜为人知的妻妾儿女 网友又爆一官员女儿尤美美炫富

6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水电建设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下,在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先生的亲自主持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北京水利学校应运而生,并与共和国水利水电事业同步发展。6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遵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践行“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与水利水电事业同发展,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60年来,学院始终站在水利水电高等教育前沿,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求创新,培养了10多万名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遍布祖国各地、各行各业,铸就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生的优良品牌。60年来,学院始终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学科结构,拓展学科领域,强化学科融合,发展新兴学科,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相互渗透融合、协调

发展的学科体系,呈现出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60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水利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为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60年来,学院始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广大教职员工献身祖国的水利水电教育事业,躬行实践、无私奉献,为水利水电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六十载艰苦创业,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载辛勤耕耘,六十载教书育人,六十载春华秋实,六十载桃李满园。华北水利水电学院60年奋斗和发展历程,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华水人的辛劳汗水,谱写了新中国水利水电史上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202_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掀起大兴水利热潮,水利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实现水利更好更快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适应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希望华北水院以60年校庆为契机,以水利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科研水平提升为突破,以校区资源整合为保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为水利水电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高等院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学科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出名师、育英才、争一流、创佳绩。

第二,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一流水利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保持水利学科的办学特色,注重传播文化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与加强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水利水电人才。

第三,注重科技创新,多出一流科研成果。大力开展事关国计民生和水利急需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提高水利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与地方、水利行业科研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强化与水利部所属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治水、科技兴水。

第四,服务经济社会,创造一流办学业绩。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符合国家、地方和水利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学院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和水利水电建设。

第五,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

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光荣职责,以高尚的师德春风化雨、感染学生,以丰厚的学识授业解惑、培育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循循善诱、塑造学生,成为学生尊重景仰的良师益友。

第六,弘扬优良传统,建设一流校园文化。继承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创新求实、教学相长的优良学风。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深对世界水利科技和水文化的了解,充分展示华水人的风采,树立华水人的良好形象,增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希望。在这里,我想给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同学们提六点希望。一要志存高远。坚定政治信念,胸怀远大理想,立志干事创业,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书写多彩的青春,在投身水利、发展水利中点亮闪光的人生。二要修身立德。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要始终把握人生航向、塑造人生品格、提升人生境界,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践行“八荣八耻”要求,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要笃学勤思。倍加珍惜青春时期的美好年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长于学习,打牢学业根基,掌握专业本领,练就服务技能。同时,要多问多思,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培育创新求实品格。四要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水情民情,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需求,在水利一线中砥砺品质,在服务人民中锤炼作风,在治水实践中学习新知,在破解难题中增长才干,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本领。五要开拓进取。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锐气、迎难而上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豪气,善于汲取养分,勇于革故鼎新,敢于挑战自我,不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生力军。六要甘于奉献。把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勇于到复杂和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奋进中不断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薪火相传六十载,乘风破浪正当时。我相信,有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衷心祝愿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继往开来、繁荣昌盛!

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安康祥福、事业顺达!

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业进步、不断成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谢谢大家!

第二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庆60周年

我校60华诞庆祝大会隆重召开

(责编:张艳斌 | 供稿: 刘晗 康长春[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_年09月26日)【大 中 小】 打印 1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校校园里张灯结彩,花团锦簇。龙子湖校区体育场内外,一幅幅标语抒发豪情,一张张笑脸写满喜庆。

9月25日上午,我校六十华诞庆祝大会在龙子湖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水利部部长陈雷、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水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矫勇,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武警水电指挥部副主任刘松林少将,三峡总公司纪检组长、工会主席于文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刘满仓等省部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双聘教授周丰峻、顾金才、王浩等出席庆祝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嘉宾、学校领导、离退休人员代表、师生代表近7000人参加了庆祝大会。水利部部长陈雷、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教育厅长王艳玲代表教育部宣读了教育部贺信,校长严大考代表学校讲话,刘松林少将代表校友发言,兄弟院校代表、师生代表先后发言。

大会主席台

上午10时,庆祝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大会由校党委书记朱海风主持。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代表水利部向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祝贺!陈雷回顾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我校的办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陈雷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华水人的辛劳汗水,谱写了新中国水利水电史上浓墨重彩的壮丽华章。如今,在推动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希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以60年校庆为契机,以水利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科研水平提升为突破,以校区资源整合为保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为水利水电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第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高等院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学科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出名师,育英才,争一流,创佳绩。第二,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一流水利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保持水利学科的办学特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造就更多优秀的水利水电技术人才。第三,注重科技创新,多出一流科研成果。大力开展事关国计民生和水利急需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构建与地方水利行业、科研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强化与水利部所属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科学治水、科技兴水。第四,服务经济社会,创造一流办学业绩。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符合国家、地方和水利水电事业的需要,自觉参与地方经济和水利水电建设。第五,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广大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春风化雨感染学生,以丰厚的学识授业、解惑培育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循循善诱塑造学生,成为学生尊重、景仰的良师益友。第六,弘扬优良传统,建设一流校园文化。继承、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陈雷部长讲话

陈雷部长对我校青年学子提出六点希望:一要志存高远。坚定政治信念,胸怀远大理想,立志干事创业,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二要修身立德。要始终把握人生航向,塑造人生品德,提升人生境界。三要笃学勤思。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学习,多学多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求实的品格。四要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本领。五要开拓进取。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锐气,迎难而上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豪气。六要甘于奉献。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奋进中不断成长,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陈部长最后说,有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衷心祝愿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继往开来,繁荣昌盛!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安康祥福,事业顺达!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业进步,不断成长,早日成为国家水利水电行业的栋梁之才!

徐济超副省长讲话

受卢展工书记和郭庚茂省长的委托,徐济超副省长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向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国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徐省长说,建校60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丰富的校友资源,雄厚的校友实力,特别是以陈雷部长、鄂竟平主任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在水利水电等相关系统的突出成绩,不仅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办学水平的有力证明,也是河南高等教育界的骄傲!

徐省长说,这次陈雷部长、鄂竞平主任在百忙中亲率代表团来参加60年校庆,充分说明了水利部的重视和支持,这不仅是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支持,也是对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希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握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形势,利用省部共建的有利条件,抓住60年校庆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有利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继续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实践新的治水思路和实施水利人才战略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在全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再立新功!

王艳玲厅长宣读教育部贺信

河南省教育厅王艳玲厅长代表教育部宣读教育部贺信。在贺信中,教育部对我校建校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希望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严大考在庆祝大会上讲话 校长严大考在庆祝大会上讲话。他回顾了学校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六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办学成绩。对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发展的水利部、河南省和广大校友表示感谢。严校长说,建校60年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艰苦、执着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这是学校历经60年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倍加骄傲、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回眸来路,我们感慨万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水利电力事业紧密相联的发展史,是一部历经坎坷、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追求卓越、勇立潮头的奋斗史。华北水院优良的办学传统将永远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刘松林少将致辞

校友代表武警水电指挥部副主任刘松林少将致辞。刘松林少将代表海内外10余万校友向母校六十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当年曾经谆谆善诱的恩师们及今天仍然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广大校友为母校跨越式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真切希望在校的学子一定要珍惜和把握现在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弘扬母校的光荣传统,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在人生征途中用自己的业绩为母校争光,为祖国建功立业!同时衷心祝愿母校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孙明权教授发言

教师代表孙明权教授发言。孙教授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习、教书的经历,为母校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站在新的起点上,全体华水教师将继承和发扬“身正学高、严谨善教”的优良教风,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开创华北水院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生代表胡欣源发言。在母校60华诞之际,代表全体新一代的华水人向母校立下铮铮誓言: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勤奋创新,锐意进取,“做好华水人,弘扬华水魂”,共同唱响“忠诚、坚毅、务实、奉献”这首华水人心中的壮歌,继续谱写华水未来的宏伟乐章!

郑永扣书记代表兄弟院校致辞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兄弟院校致辞。广大校友、社会各界也纷纷发来贺信贺电,真诚祝愿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明天更加辉煌。

喜庆热烈的音乐再次响起,凌空飞起的五彩云烟飘过会场,我校60华诞庆祝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大会现场

第三篇:李培根在庆祝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李培根在庆祝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帮助我校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60年来,在华中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点点滴滴,远远超出了寻常的想象。有一面旗帜,始终飘扬在华中大人前行的路上,那就是共和国的旗帜。

华中科技大学及其前身,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壮大的。正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学校一直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耰而不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践履大学使命。我们的师生把论文书写在车间里、大地上;我们的白衣战士们活跃在城乡医疗卫生战线上; 更有“华中数控”受到某发达国家的特别“关注”;在共和国60周年阅兵式上一展风采的某型号导弹,其中三项核心技术为华中科技大学所攻克。这些光荣属于共和国!

有一些声音,始终在华中大的上空回荡。

“科研走在教学前面”、“单一工科不适应学校未来的发展”是具有远见和胆略的声音。朱九思老院长的这些话,至今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1977年,他在上书邓小平同志的稿纸上奋笔疾书,由此揭开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序幕。

“让医学归于大众”是充满信念和温暖的声音。这是“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恪守一生的理念和准则。闻名于世的岂止他精湛的医术,更有那仁者仁医的风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那是富有智

慧和激情的声音。杨叔子先生的这些论断,不仅是对漠视传统文化倾向的一种反拨,更是对重理工轻人文的功利主义教育观的釜底抽薪。从此,华中大校园涌动起科技与人文相融的春雷,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声音在整个中国高教界回荡。

只要历史向前,思想的声音就不会沉寂。60年来,“异军突起”、“学研产三足鼎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国际化办学”、“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声音一样高亢。这些声音,我们不会遗忘,因为它们的背后传承着历史的篇章,挺起了华中大人的脊梁!有一排身影,永远留在华中大的相册里。

在中国,血吸虫病曾给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原同济医科大学魏德祥教授长期深入疫区,不计报酬为百姓送药,不惜代价为百姓治疗,为共和国血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一生。他去世后,当地村民自发为他竖起了饱含感戴之情的石碑。段正澄院士,年轻时就与企业技术人员、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坚持50余年,成功研制了多个自动化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始终心系国家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潘垣院士,把关于大气水资源的建议亲手递到胡总书记的手里。

在华中大泛黄的相册里,还有太多的身影令人难忘。历经岁月淘漉,这些身影愈发清晰明亮,因为年华终要老去,华中大的精神却历久弥香!

有一组画面,始终见证着华中大学子的自由和活力。

11岁的点团队,这个以本科生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倡导主动学习,他们的画面定格在中央电视台。202_年4月20日,北京,比尔·盖茨把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的冠军奖杯颁给了联创团队。当自由的种子播入学生成长的土壤,当个体的激情汇聚成群体的追求,将迸发出怎样的力量?创新带动创业,如今已有很多学生成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在颇为功利的社会氛围中,华中大学生的“党旗领航”、“公德长征”、“烈士寻亲”、“情系国旗、传承文化”等活动,特别显现出追求理想、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你也许很难想象我们的大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你可曾想象我们的大学生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晚会舞台与知名主持人同台主持节目;你或许已经知道我们毕业不久的一个学生的歌声成了“中国好声音”!这一切都说明——华中大的教育正在变得生动起来!

有一串脚印,始终昭示着华中大校友的风范。

王争艳,医疗专业校友,从医28年,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处方只有2毛7分钱。她说,任何一种病,都有可开可不开的药,都有高中低价位的药,就看医生一支笔。这支笔书写了一名普通社区医生的大爱和良知。

占美丽,环境专业毕业生,选择了不同寻常的工作——每天和垃圾打交道。她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环卫工作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仿佛看到,在城市美好的家园里,花开的时候,她最美丽!

汪海兵,80后校友,来自中国的小山村,他的公司在纽约上市。他说,“我不拼爹,拼的是自己”!

60年来,瞩目这片土地,还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脚印,从华中大走出,演绎着许多故事,延续着华中大的梦想!

有一份执着,始终展示着华中大追求卓越的风采。

1983年,学校决定将引力中心建在喻家山下。防空洞里幽深潮湿,辐射严重。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挑战生理极限,抵制各种诱惑。30年如一日,让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量结果为国际同行所认可。

还有“3MW富氧燃烧二氧化碳捕获示范装置”,无不包含几代科学人的心血和智慧。“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因为执着,就有力量!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无不承载着华中大的精神、豪情和智慧。

这种精神,就是“求是创新”,它始终伴随着华中大奋进。

求是,使这所学校“不唯上”。九思先生当年并未一味遵照“上面”的意旨办学。

创新,使这所学校“敢为人先”。当年学校克服重重阻力,在高教界开风气之先。正是敢于创新,使学校得以“异军突起”。

这种豪情,就是“敢于竞争”,它渗透到华中大人的骨子里。

较之于中国的几所名校,华中科技大学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厚重的积淀,没有如某些名校所获得的来自政府的最强力支持。但是她敢于挑战自己,敢于追求卓越,敢于同强者竞争!没有敢于竞争的豪情,就不会有光电国家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华中大人用 “光”和“热”,走出了一条“敢于竞争”的拼搏之路。

没有敢于竞争的豪情,就不会有“华中数控”。曾几何时,中国的数控研发“三打祝家庄,屡战屡败”,一些名校的数控研发也偃旗息鼓了。然而,“华中数控”坚持不懈,最终引领了中国数控的发展。

没有敢于竞争的豪情,就不会有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设施。仅四年时间,我们用“华中”速度创造了“亚洲”强度。

这种智慧,就是“善于转化”,它成就了华中大的大事。

我们善于把困难转化成机遇,把劣势转化成优势,把学校的势和社会的势互为转化。

是的,我们在某些领域缺少大师或领军人物。但当我们把一批可能并不冒尖的学者组织起来、协同起来的时候,转化出现了。激光研究的壮大即是如此。

是的,我们在某一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当我们把学校的势转化成区域的势,进而把区域的势转化成学校的势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光电国家实验室的诞生即是明证。

是的,我们的财力难以支撑大事。但当我们把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延伸到地方去的时候,却在地方干起了大事,自然也从地方获取了大量资源。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研院即是典型。

60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一代代华中大人辛勤浇灌的结果,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珍视和骄傲!

只有回首以往,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只有反思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还能够走多远。

我们不要只沉湎于历史的辉煌。大学作为理性的堡垒,更需要反思。唯如此,大学才更有生命力。

追溯当年,学校受“左”的思潮影响,曾经使某些青年才俊离校而去;曾几何时,也有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容忍;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少了一点实事求是;学校对人的关注也时有不够。这里,借此机会向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校友,并向社会表示我们的歉意!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华中大还需要什么?

未来的华中大,要常怀教育者的良心。我们如何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

未来的华中大,要赋予自己更大的担当。大学不能只是一个风向标,“她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仅仅是对现在负责”。她必须在对国家过去的记忆中,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中明晰自己的责任。更大的担当就是引领——应该敢于引领科技、社会和文化进步。未来的华中大,要在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加上“自由”。“学术自由”、“让学生自由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未来的华中大,在追求卓越的漫长道路上,千万别迷失自己。在社会功利的喧嚣中,在“一流”的躁动里,可不能缺失那一份清醒和冷静。

未来的华中大,自然要保持和彰显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不能把什么都装在特色的大口袋里,否则负重难行;我们也不必用特色裹满全身,否则我们恐怕只剩下色彩,最终也丢失了自己。老师们,同学们,广大的校友们,社会各界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华中科技大学成为——大写的她自己!

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院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筚路蓝缕五十载 薪火相传铸辉煌 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南国冬日,温暖如春。今天,学校校园里鲜花盛开,彩旗飘舞,两万多名师生员工和校友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建校50周年华诞。在这个令人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界贤达、海内外友人,全体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半世纪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的历代桂中医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五十年的历程,是学校不断壮大的历史。从创建于1956年的学校中医学校,到1964年升格为本科建制的学校,再到1970 年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我院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包括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16个二级学院及外语部、体育部2个教学部,5所附属医院,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2600多名教职工和医务人员、15000多名在校生,具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函授、进修培训、自学考试和海外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办学能力,集教学、科研、医疗和药品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中医药学府。目前,在五合大

学城占地1000亩的仙葫新校区即将破土动工,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一样,而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的学校。

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五十年的历程,是学校勇于开拓的历史。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们铭记“严谨笃学、融汇中西、光大杏林”的校训,坚持“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走现代化的道路”的办学理念,秉持“不求大但求优,不求全但求特”的办学思路,遵循“质量兴校、学科强校、人才立校、机制活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突出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学校已构建起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为补充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教育层次清晰、教育结构合理的大学教育体系,成为自治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产业研发,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及执业中医师、执业药师培训与继续教育的综合性基地。在202_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院成为学校第一所获得评估“优秀”结论的本科院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五十年的历程,是学校精心育人的历史。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50年来,学校植根于八桂大地,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他们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活跃在全区各地、祖国八方和世界一些国家,其中一大批人已成为

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医疗卫生战线、药品研发、生产等相关领域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地方、部门的领导,有的成为全国、全区劳动模范,他们为学校中医药事业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学校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五十年的历程,是学校开放交流的历史。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大学。我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1962年,越南东医药考察团考察我院,揭开了我院对外交流的序幕;198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院正式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成为学校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之

一。随着中医药阔步走向世界,我院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日益突出,尤其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在东南亚一带形成了“学校流派”。我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关系。在国内,我们通过泛珠三角区域(9+2)高等中医药院校联席会等形式,与区外以及区内的各兄弟院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沟通创造价值,合作实现共赢,我们面向世界,努力使学校逐步成为学校乃至国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五十年的历程,是学校成就斐然的历史。学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了学

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十五”期间,我院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8000余项,项目合同经费较“九五”增长了189.2%,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自治区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社会的认可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坚定了我们学科强校、服务社会的信念。

五十年筚路蓝缕,五十年茁壮成长,五十年艰辛耕耘,五十年春华秋实。学校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成就,凝聚了几代桂中医人的奉献、奋斗和汗水,承载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和厚望,是你们共同撑起了学校辉煌的昨天和今天。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建设和发展学校呕心沥血、做出贡献的历届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向在祖国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积极创业、默默奉献,为母校赢得声誉的五万多名校友表示节日的祝贺与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的磨练,五十年的升华,五十年的辉煌。历经半世纪的艰苦奋斗和励精图治,学校逐步积累、沉淀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这就是——“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走现代化的道路”。传统特色是我们的办学根基,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丢掉了传统特色这个根本,我们将无

以生存,更无力竞争。走现代化的道路,就是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人民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创新求实,实现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告诉我们:现代化的大学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长期为之实践的办学理念,进而通过积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五十春秋创伟业,同心同德铸辉煌,五十华诞将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和新起点。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世界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中医药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中医药全面振兴和蓬勃发展的世纪。我们要趁势而上,把握时代的律动,紧扣发展的脉搏,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增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为富裕学校、文化学校、生态学校、平安学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产学研结合突出、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和学校民族医药特色的现代化中医药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校新的腾飞,再铸学校新的辉煌!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校

庆是节日,载歌载舞,张灯结彩;校庆是展览,检阅成就,描绘蓝图;校庆是聚会,盛满回忆,飘散酒香。但是校庆不是炫耀,不是陶醉,校庆是里程碑,校庆是誓师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在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中成长,我们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成长,各种深远而强大的力量正在震撼和改造着我们的世界,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赶上良好的机遇。我们期待学校至善日新,枝繁叶茂,光大杏林!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以更加清晰开阔的发展思路,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和衷共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共同创造学校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第五篇:黑龙江工程学院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黑龙江工程学院 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黄建盛

(202_年9月28日)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黑龙江工程学院建校6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向黑龙江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我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和我省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取得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在上世纪末,原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抢抓历史性机遇,并校升本,组建了黑龙江工程学院,为学校办学增添了新动力,为学校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本科办学以来,黑龙江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全校上下发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新建了一批办学基础设施,优化了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了一批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

并先后成为教育部和我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及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项目的立项单位,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来,黑龙江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高教强省战略,依托与交通测绘等行业的传统优势,自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忆往昔,黑龙江工程学院用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书写了一部充满了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展未来,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机遇与挑战同在,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我省作为教育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

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此,希望黑龙江工程学院以6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结合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发挥与交通、测绘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努力创造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相互促进的社会服务新局面。继续深化工程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根本,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程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注重用无形的文化创造有形价值,以有形的文化提升师生品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祝黑龙江工程学院在新的起点,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领 导 题 词

1.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为我校题词为:建设现代工程技术大学,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2.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为我校题词: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3.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为我校题词:齐心协力建名校,以人为本育人才 4.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为我校题词:传承精华厚积薄发,续写发展新篇章

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王瑞祥校友题词:校企合作育人,产学协同创新

6.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为我校题词: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祝贺黑龙江工程学院建校六十周年 7.原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根荣为我校题词:创办名师名校,培养卓越人才

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为我校题词: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9.原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现任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黑龙江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董浩为我校题词:建设高水平应用

型大学,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10.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少将高世良校友为我校题词:六十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 11.原厦门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先生为我校题词:立足应用、服务社会,追求卓越、培育人才

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陈浩

一、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可替代性

我国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大致由三种类型的高校组成:高水平大学、地方公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高水平大学已经形成了传统的观念,科研的积极性高,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民办高校不重视教学改革,以经营、赚取最大利益为目的。

教学是高校生存运行的主线、本真、主旋律。没有了教学,高校就不复存在;教学工作搞不好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淡忘教学改革、或不能让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即使别的改革再热火朝天,也谈不上落在了实处,高等教育质的提升和超越就难以实现。高校要自觉地承担更大的责任、凝聚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把教学改革这一高等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改革切实抓起来,抓出大成效,促进教学质量大提高。

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真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教学改革何以成“难”?归因有二。一是主管部门和高校还不能完全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还没有认清教学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提高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能集中精力系统谋划思考保质量、抓教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未深刻认识保质量对保稳定的本质意义。二是受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的旧思想观念束缚,全国性成体系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气候尚未形成。管制式教育和灌输式、死背强记式教学已暴露出种种弊端,但还在大行其道;理论与实践脱节、教的学的与做的行的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早已令人厌烦,但却难见大成效。

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课题、一门大学问,它涉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新旧体系的转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育人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改革是个大难题。但难也得改,而且应大改,不是小改;早改比晚改更主动,大改比小改更有效、更值得期盼期待。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视教学改革,站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度审视教学改革,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新要求审视教学改革,以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在都还有太大的差距。直至今日,对旧的教学或人才培养体系只是修修补补的改革已不能解渴。我们应把教学改革的目光投向更加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构建新体系上,把重点放在搞好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应制定引导有力的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改积极性的重大政策举措,营造声势浩大、教改光荣的舆论氛围,促使人们对深化教学改革极端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新觉悟,激发人们对教学改革的高度兴奋、高度责任、高度 6

智慧。

二、教学改革不要抓大欺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但并不是把教学改革边缘化,并不是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学工作的全部就是育人。忽视教学工作就是忽视人才培养,就是对育人为本的背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继续给力教育教学改革;离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无从谈起。在高校,创新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也可统称为育人模式创新,目的都在于千方百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主要在于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创构新培养模式扫除障碍;那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于动员一线教育者的教改实践与实力提升,即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但不应松懈,而且更应有力推进才对,只有两者互动真动,浑然一体,才能实现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整体推进、开创新局。

改到痛处是教学,教学改革何以成“痛”?因为它戳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短处和软肋。高教界只有苦练内功,用心用情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等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着力点,对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深入探索,整体谋划,有效破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题,才能赢得更多信任与更大支持。

教学改革之“痛”,还在于深刻的教改,特别是旧人才培养模式,旧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还会带来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新 7

旧思维和方式方法的痛苦转型。转型就是创新,转型迟早会来,长痛不如短痛,早转早见曙光。没有大痛感,就不会有大手术、大变革的决心和动力,新思维、新路子也不会冒点风险去尝试。

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力转变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包括改变强灌知识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振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改变校内圈养、学习渠道封闭狭隘、教学管理落后僵化的问题,为师生创造更加灵活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心有主流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改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着力在选拔机制、培养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让优异人才脱颖而出,等等。教学改革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需要从一件件看似老生常谈的具体实事抓起。连教学方式方法老旧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育人模式创新?!能自觉把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理念逐项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就很了不起。

三、教学改革急需教师主体觉醒

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高低,是由其教师队伍的师德状态、教书育人能力和学术水平决定的。师德是为师之魂,有能无德会害人;师能是从师之本,有德无能会误人。当前,全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仍有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和责任”的缺失、心浮气躁、学术不端等。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开展适时恰当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实属必要。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主体急需觉醒。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着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真正关爱学生,严谨 8

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身后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愧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引导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对僵化落后的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不改革创新,对学校来说,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都将受阻,对教师个体来说,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也会受限;三是引导教师教学与科研互动,发挥好科研育人功能,高校教师不搞科研,治学育人水平也难以上台阶,进入了科研,又能把科研优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育人水平提高;四是教师应该从教学细微环节入手,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探索,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那才是好样的、值得引以为自豪的。

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

——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博

一、形势与任务

近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质量30条”)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2_计划”),对提高质量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历 9

史新跨越。基于此,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

“本科教学工程”定位于本科人才培养,突出本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要针对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课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课型相对单一,研讨课、学科概论课、专题课、案例课、讨论课、项目课程、实验课、双语课、全英文授课、外教上课、竞赛辅导课等少,内容更新不足;二是合作教学、讨论互动不足,个性指导不够,作业检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资源缺乏,网络运用差,学习要求不 10

具体,考核不严格,存在混学分、混文凭的现象;三是教师数量不足,助教数量不足,教师教学培训锻炼严重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教授上课不足、上课教授不足,一些教师的教学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存在混工分、混饭吃现象。

2.建设目标和内容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1)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建构

在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活动规律性和科学考量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学生、管理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多个开放的环境中学习锻炼实践,重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拓展人才培养过程开放性,实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扩展人才培养手段丰富性。

(2)树立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先导

树立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观念;树立通才与专才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主体选择,鼓励自主建构、个性发展;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

对照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 11

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建立可参照操作和测评、简明清晰的规格标准。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臵要体现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科专业属性和学校办学优势特色;课程整体结构要优化设计,使人文、社会、自然、工具技能和专业课程布局合理,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之间的关系、扩大选修课范围;开放课程设臵,丰富课程类型,增加课程资源;重视通识课程、创业课程和研讨型团队学习课程建设;注重专业课程整合;增设能力培养类系列专题研讨及跨学科课程,如PBL、CDIO等,建立综合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注重名师、名课,合作授课,协同建设与开放共享。

(5)构建开放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开放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贯穿育人全程,贯通课程内外,全面体现自主开放和创新;合理设臵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和实习项目。开辟自主研学途径,如学生自主选题申请立项、参加教师科研、学科竞赛、课外研学讲座、提交研学作品、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等;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形成从自主开放引导、基础综合训练、项目专题研究到自主研学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6)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取得突破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教师灌输式教学向学生建构式学习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发现式教学转变;在教学空间上,实现从教室内向课内外一体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讲授为主向研讨、双语、概论、项目、案例等新课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单纯工厂实习向技能、项目、竞赛等综合实践活动转变。

3.建设要点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其建设方案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课程与以“爱课程”网站为核心平台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

(1)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内容为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

(2)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 13

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继续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服务。

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三、建议与措施

1.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申报、遴选和共享工作,尤其是202_年和202_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中的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

2.抓好重点、转型升级、创新需求、更新内容、研讨交流、注重示范。

3.掌握要求、领会精神、注意研讨、创新机制。4.共同创建校、省、国家三级体制与机制。

在庆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