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文学实习报告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7-100785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4 18:01: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文学实习报告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实习

专业

指导

课程:工 程 水 文班级:10级水利水电工程2班名:卓强号:教师 :陈 艳 霞202_ 年 10 月5日

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及项目名称:四川省西昌市泸沽镇的孙水官水文站及泸

沽水文站。

二、实习时间:202_年9月27日

三、实习目的:通过实地实习让我们认识工程水文学水文观测站的一 些基本概况,了解水文观测站工作者们的一些工作,熟悉水文测量的 一些基本步骤和相关仪器的使用,加深对自己专业工程水文的认识,提前对可能要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

四、实习内容

202_年9月27日,这是我们大学期间的第一次外出实习。我们的第 一个目的地一泸沽水文站。水文站的观测流安宁河,属于安宁河流域 水系。一进水文站,我们就看见一个红白相间的很大的铅鱼,那正是 课本上介绍的旋桨式流速仪。首先,我们小组看了位于测站点一隅的 自记水位计室,流域的水位由机器不间断的自动记录在自记纸上,尤 其方便。自记纸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就是高程,从今天早晨8点 整到第二天早晨8点整,同时这也是记录的一个周期。

之后,我们组在二楼看了自测雨量计和人工雨量计,工作人员是两位阿姨,她们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自测雨量计和人工雨量计的使用方法。

我们组的最后一站就是了解旋桨式流速仪的使用,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不久之前毕业于黄河水利学院的学生,从一定方面来讲,她也算是我们师姐了。因为知道这次实习要来见识这旋桨式流速仪,所以我之前还是认真看了关于流速测量的原理。通过这位师姐对我们的讲解,我们也了解了这款旋浆式转子流速仪的一些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

泸沽水文站的实习结束后我们步行来到了孙水官水文站,孙水河属于安宁河水系,发源于冕宁县小相岭记牌山。在孙水官水文站工作人员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蒸发器。工作人员每天8点观测并与昨天同样时间观测量做差得到一天的水面蒸发量,但是,这是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如果有降雨,则需加上降雨量再进行计算。同样,在孙水官水文站也有测速仪,也有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操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半天的实习虽然短暂,但我们体会却非常的深刻,通过实习,使 我们了解了水文站的工作性质,观测任务,以及各个水文要素的观测 仪器、方法。培养了我们的水文测验操作技能,熟悉水文测验的测算 方法,巩固了所学的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

总之,实习使我们对工程水文学知识的理解有质的飞跃。通过水文站工作人员的讲解,使抽象、深奥的书本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和运用,对加深水文现象的理解,最终达到增长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第二篇:水文学实习报告

水文学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叶许春

年 级: 202_级 学 号: 2220143180110XX 姓 名:XXXXXXXXX 班 级: 师范一班 专 业: 地理科学(师)实习时间: 202_年12月5日

202_年12月13日

水文学实习

青木关水文实习报告

通过对青木关地区的地下水实地观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对地下水有进一步

一、实习目的: 的了解。学习青木关地区的地下水的形成条件,了解三种不同地下水的成因及其特点,这次实习使我们对三种类型的地下水有更加直观了解,对水文学的实际运用有更深的认识,并对当地的用水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实习地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歇马镇交界处的青木关,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帚状褶皱束温塘峡背斜中段。

三、青木关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质与地貌:青木关的地势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山峰与谷地相对高差在200—300m,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可溶性的碳酸盐分布广泛,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的碳酸盐岩,出露于背斜的轴部,岩背斜两翼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长石、石英砂岩。背斜的岩性软弱的岩层被侵蚀,形成洼地,呈现“一山二岭一槽”式的典型槽谷景观。多发育地带性土壤黄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土被分布不连续。有利的地质条件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前提条件。

2、气候与植被: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降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平均气温为16.5℃,雨量和热量都较为丰富。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地下水。植被覆盖率高,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有大量的马尾松和竹子,植被条件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表水的流失,增加了下渗,也为该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水文:研究区域的流域面积为15km2,集水面积30km2,在整个岩溶区有大量的落水洞发育,形成一条南北流向的地下河,河长约11km,地下河在青木关 处被截断,形成了两个出口:北边的出口叫江家溶洞,南边的叫丁家溶洞。

4、农工业分布情况:以农业为主,但研究区域内有一定数量的工厂,对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人类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也对青木溪及周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6.........................................................................................水文学实习

四、实习过程:

1、实习的起点为青木溪,青木溪发源于青木关盆地,支流主要为岩溶地下水和温泉水,无其他河流的注入,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显著,流量变化大。由于当地工程建设的影响,河道被混凝土涂抹,河水不能下渗,阻断了城区河槽与沿岸地下水交互过程,河水变化速度快,水流速度快。生活在河流沿岸的居民将生活污水随意的排放到溪里,沿岸的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中,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河水的颜色发黑,有较重的异味。

2、地下水(井),该井打在青木关背斜的东南翼,成因:砂页岩的质地疏松,裂隙发育,易于蓄水,地下水流到节理发育地带,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地居民在山坡挖掘,集水成井。我们从植被条件分析岩层,附近生长着怕水涝、不耐盐碱的马尾松,松树多生长在酸性土壤中,该地的土壤多是砂页岩风化后,发育而成的,所以此处的地下水为砂岩裂隙水。按地下水的贮藏条件分,井水属于潜水。动态变化:雨季,裂隙层储藏来自大气的降水,慢慢汇流;旱季,裂隙层的蓄水汇集到井里。裂隙型泉水的动态变化小,水量较稳定,全年都可用水。裂隙水埋藏不均,这种不均匀是由贮水裂隙在岩层中分布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此处裂隙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用途:由于该井水PH值<7,呈酸性,多被用于做豆花。

3、骝公桥,此处我们看到的是温泉水,该温泉水在山脚出露,人工引水到桥边;由于温泉水含有大量的钙、镁、硫等离子,矿化度高,不能饮用,被当地的居民用来洗衣服,水温在31℃左右,属于低温热水,由地热增温力(在变温层,每下降100m,温度升高3℃)求得该水埋藏于地下500m左右,但出露地方埋的较浅。动态变化:由于埋藏较深,受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较小,年变化不大,年流量变化也不大。出露的原因:该地位于背斜的核部,岩性为灰岩,较为脆弱,易断裂,收到张力作用,该地区发生强烈的岩层变形和断裂,在核部地区形成大量的断裂面,在断裂带上有大量的泉水涌出,泉水于山脚处出露。上下断块之间的断裂面上形成相对隔水的隔水层,地下水在此处承受静水压力,形成承压性质的岩溶水,此处的水动态变化很小,水量稳定。地下水沿着断裂面流出地表形成上升泉,泉水沿断层面上涌,承压性质的岩溶水沿断层面上涌,因此该地出露了温泉水。地质剖面图如下:

6.........................................................................................水文学实习

4、石桥(青木溪的流量估算)公式:Q=FV 流量=断面面积*流速

流速的估算:①青木溪流经该桥,通过步量法估算出该桥的宽度大约为 D=5m。随后扔下一片容易被识别的纸片,同时计时,测出该纸片顺水流通过该桥所耗的时间T=6s.③利用V=D/T,算出水流速度V=0.83m/s.④但由于河流的流速随着深度的变化发生变化,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水面以下0.3米处,平均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以下0.6米处,所以乘以一定的系数(0.7-0.8,此处取0.7)V=0.7*0.83=0.56m/s,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横断面的估算:估算河流宽度为5米,水深为0.2米,由河 宽a=5m;河h=0.2m;故流域横断面面积F=ah=1m^2。估算得该河段流量Q=FV=0.56m3/s。

5、青木溪附近的农田(溶蚀洼地),该地呈东南——西北向(110°)发育成溶蚀洼地,岩层构造破碎,易被侵蚀,该地区地下水同样属于断裂带承压水,承压水沿断层面上涌,形成上升泉,泉水在地表出露,并伴随着冒泡,若人为的用力在泉边的岩石上踩踏或跳动,泉水会加速的冒泡。该处泉水也为温泉,泉眼沿断层面,呈带状分布,水量小,动态变化小,该地的泉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只是少数的当地居民用来洗菜,受周边工厂及农业的影响,水质较差,污染严重,生活污水也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

6、采石场,该地位于背斜的核部,在张力作用下,由于岩性不同,核部的灰岩易被侵蚀,形成了谷地,两翼的砂岩相对较为坚硬,更耐侵蚀,形成了山地,由此形成了该处“一山成二岭”的地貌。该处的酸性土壤由砂岩风化形成,而灰岩风化后形成碱性土壤。

该区域附近有大面积裸露的岩体,一侧山体岩壁因流水作用,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再加之风华作用的助推,在山体的表层岩石呈杂色,由其坡面的层理看出,岩层倾向和坡向相反,土壤层很薄,没有大块的滑坡体,所以裸露岩体不是滑坡形成的,植被类型比较单一。多为适宜生长在碱性环境下的竹子。而山谷另一侧的山体,根据植被分布情况,下部多为适合生活在碱性环境的竹子,可以判断出,该地有大量灰岩;而上部生长有较为广阔的马尾松,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故判断上部为酸性的砂岩。根据观察,该侧还有黄色的砂岩夹泥及灰色的石灰岩,这些岩石颜色上的差异,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地层年代和当时的沉积环境的6.........................................................................................水文学实习

差异。

下图为背斜成谷的地质剖面图:

7、溶洞,该地位于南北走向的温塘峡背斜的核部,现在能观察到背斜核部弯曲的灰岩层,由于该地区出露大量的石灰岩存在大量的裂隙,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使裂隙逐渐变大,形成落水洞,沿着裂隙下流的地下水溶蚀灰岩,最终形成溶洞。洞内有地下河发育,此处的水为无压岩溶水,该处地下河的水量变化极大,夏天丰水期时流量可以达到9m3/s,历史 最高水位曾没过洞口(洞顶尚有泥沙残留物),此次实习在冬季,水量较小,水位很低,流量约为0.02 m3/s。由于岩溶水和地表水相通,通过落水洞和地下潜水汇入地下河,使得该河水的矿化度较小。

洞内发育大量的棕黑色石钟乳,石钟乳的形成原因: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随着地下水到达洞顶,环境发生变化,碳酸钙被沉积下来:由于溶洞的发现,大量的外界的污染的空气进入洞内,使得原来乳石和空气中的气体发生反应;泥沙或者其他物质被流水带到钟乳石表面并且沉积下来,最终形成棕黑色石钟乳。洞内还有竖井、天窗发育,还有水滴沿着洞壁滴下。由于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如采石场放炮震动,导致上层土壤岩层被破坏,下渗条件被破坏,下渗通道阻断或被堵,造成下渗减少,洞内水量较少,但石钟乳上仍有少量水滴顺着裂隙渗漏下来。

6.........................................................................................水文学实习

该溶洞没有发现石笋,原因:一是地下河流动,石笋没有沉积的环境,难以生长, 二是溶洞内大量的石块崩塌,将先形成的石笋埋藏。长期受风化侵蚀,洞内岩石节理显著,破碎严重,还能看到背斜弯曲的岩层。青木关溶洞的地质剖面图:

8、地下河出口,该处为青木关地下河出口,青木关地下河全长8km,地表汇水面积30km2, 降水通过落水洞、裂隙、空隙汇集,平均流量3.5m/s。有无压水和承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溶洞地下水符合喀斯特水的特征,流量变化大,水质较好,可为人类所利用,在雨季时,大量的泥沙进入地下河,使得河水较为浑浊。

五、实习总结和认识:

1、总结:通过该次实习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地下水的知识,同时对野外的水文调查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认识:

(1)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青木关地区水受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在青木溪,由于城市建设,切断了河流与河岸的交互过程,使得部分6.........................................................................................水文学实习

河段的下渗作用和地下水调节河流流量的功能失去了,对河流的流速、流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该河段人们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到河里,造成严重的污染,河岸长了黑、绿的青苔,河水发出臭味。

(2)青木关地下水的利用现状。该地区地下水大多只运用于生活,如洗衣服、洗菜等,利用方式粗放,循环利用率低,大多数地下水处于浪费或零利用率。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水质不容乐观,植被的破坏给当地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

(3)建议:

1、积极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从意识上改变对水源的保护意识。

3、加强对工业废水的管理,使工业废水经过净化后排放。

4、加强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探讨出一条高效可行的地下水利用与治理方案。

5、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设高效率的排污设施,提高废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强水质监测。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业等产业。

6.........................................................................................

第三篇:水文学实习报告[推荐]

水文学实习报告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0级地理科学 段问宇

学号 1251410009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202_年7月6日:石头口门水库,岔路河,星星哨水库,松花江;

202_年7月7日:串儿湖,雁鸣湖。

二、实习班级:

10级1班,地理科学专业

三、指导老师:

张郁老师、王煜老师

四、实习目的:

对石头口门水库、岔路河、星星哨水库、松花江、串儿湖、雁鸣湖等进行水文考察,再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长吉地区水系分布状况、水情要素、污染情况;星星哨水库的概况和建筑水库地址的选择条件;河流水文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联系;以及水文站中水流流速、水量、水质等的检测仪器和各种数据的获取形式和方法。

通过对河流地貌特征和环境的调查分析,对河流的自然状况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对河流的发育和今后河流的整治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水库的参观,同学们对蒸发、水位、水速和水质的了解更加清晰了,这对水资源的使用和污染防治等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五、实习工具:

1、图纸资料——长春市地图、吉林省地图

2、GPS、旋转式流速仪

六、实习方法:

通过参观的形式,听老师们的讲解,再经过实际的考察,以及对实际水文要素的测量,获取一些数据。从地貌方面入手,同时结合课文知识,分析河流等的现实状况,获得更广泛范围的了解。

七、实习成果:

见下页

浅议长春城市排水

段问宇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摘要:随着近年来暴雨对各大城市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城市排水这一问题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城市排水问题也是城市水文学研究的一大问题。本文就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长春市的排水问题,并对长春的内涝风险进行评估。

关键词:城市 排水 长春

1.前言

202_年7月以来,我国已有14个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等,遭受内涝淹浸。愈来愈多大中城市排水系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部分专家和舆论界纷纷发表意见,有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有从设施管理等方面来说,有联系到海平面上升,甚至有些提出在城市道路里挑一部分道路出来,暴雨时不走车。可以说,不搭界的舆论于事无补。我认为主要着眼点应该集中到城市防涝排水。现在,从历史和原因、城市排水标准与措施、国内外城市的对策等方面,针对长春市而言,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2.历史和原因

几十年前,广州有一首妇孺皆知的童谣:“落雨大,水浸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变成:“落雨大,无浸街”,就是由于城市建设发展,下水道修好了,排水畅通。到八十年代初期,还是如此。九十年代后,“落雨大,水浸街”又来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大困扰。要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就要从多方面去找原因。

2.1最直接的原因,免不了要从城市建设说起。城市对土地表面进行了硬化,使得混凝土统统将土地覆盖,故而雨水不能下渗,便容易在地表形成径流,并流向城市低洼处。如果低洼处排水不畅,便会产生内涝。

2.2 城市规划。由于土地资源限制,很多城市是造地建城的,把地面填得很平,增加了排水的困难。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地形的天然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流向低地濠塘和河流,就可以减轻下水管渠的负担。纵观世界上的大都市,绝不是都建成一望平川的。不考虑排水条件,规划城市规模过大,也容易造成排水困难。

2.3 排水设施的规划设计。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城市防涝排水标准。各省市的排涝标准多数是以某频率的24小时或更长时间暴雨量多少天排干为标准,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排涝(水)设施的设计或评价。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_规定排水管渠的雨水流量用某频率的暴雨强度来计算,这个暴雨强度和管渠的汇水面积、集水时间有关(2)。我国一般采用的集水时间为5~15min(最大集水时间日本为10 min、美国30 min)的暴雨强度。可见,两种标准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引用的雨量和频率也不同。上述城市出现道路淹浸后,媒体有关雨量和频率的议论都不是以上述的24小时暴雨量或短时暴雨强度来衡量,所以说明不了什么。目前,我国较大城市采用的排涝标准多数是20年一遇。而雨水管设计重现期是0.5至5年。202_年7月间发生淹浸的城市,无论是降雨量还是暴雨强度都多数未达到标准。说明排水设施规划设计有问题。

2.4 排水设施管理。排水管进口堵塞往往造成道路淹浸,有些施工临时封闭排水管没能及时打通也时有所闻。这就是管理问题。

2.5责任主体。广义的概念,排涝是防洪的内容之一。为了强调,把排涝和防洪并列。在202_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谈到要切实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的时候就提到要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市防洪排涝由城建、市政部门负责。八十年代城市防洪改由水利部门负责。九十年代后城市排涝也转移归水利部门负责。202_年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规定将城市管理的具体职责

交给城市人民政府,并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市政公用事业、绿化、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客运、市政设施、园林、市容、环卫和建设档案等方面的管理体制。水利部主要职能之一是负责防治水旱灾害,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包括组织协调指导台风、山洪等灾害防御和城市防洪工作。广东省水利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省防汛防旱防风和防低温雨雪冰冻工作。归纳起来说就是国家和省两级水利部门对城市防洪(当然包括排涝)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挥,而具体执行的职责在城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水利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水行政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本市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的行业管理。负责排水许可管理;监督排水行业的服务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指导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负责排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深圳市也有相似的规定,这就明确了城市防洪排涝的责任主体。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执行,严格实行问责,这些城市的内涝排水问题指日可待。3.长春城市排水

长春市路上的排水井、污水井共有5万多个,而隔离带边的方形雨水井是收水井,也有5万多,长春市目前地下排水管网一共2630公里,其中伪满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建设的管线有370公里,占总量的14%,这部分管线大多分布在长春市市政主干街路下面,“这部分老管线管径偏小,大部分是混凝土管材,属无筋管,老化严重,早已超过50年的使用年限,但这些管线仍在承担着重要的排水任务。”长春地下2630公里的排水管线中,管线口径从300毫米到3000毫米不等,其中分十几个口径类别,地势高的用小口径管线,低洼地段水多,用大口径管线。长春以往排水管线的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通过汇水面积计算水流量,通过水流量设置管道的口径,同时结合地势情况。大口径管线通常用于排水系统的末端或河道的下游、排水主干线,小口径管线多用于排水支干线,长春市收水井的建设和地下排水管线的铺设都符合国家规范。目前,长春市地下排水管线大多为300毫米至500毫米口径的管线,大于1000毫米的只有1/10左右,多处于城市的下游。

一年一遇为国家最低城市防内涝标准,即指每年平均会遭受一次内涝,即排水能力为24小时内累计降雨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超过34.5毫米的降雨强度。长春的排水系统只满足每小时少于34.5毫米的降雨量。

长春市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污分流制和部分合流制,其中朝阳、南关等老城区为部分分流,而二道区90%以上为合流制,开发区等新建区排水体制为分流制。采用分流制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入河道,污水则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采用合流制的,在河道设置污水截流主干线,将污水截流到下游的污水处理厂。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长春市地下建设也远远跟不上地上建设,一遇大雨,长春就容易出现内涝,市内有177处积水点和积水区域,其中有21处较严重积水区域。

长春的排水管线现存一些问题,如部分管线口径不足,老化严重,超期服役,2630公里的排水管网中雨污合流管网395公里,占总量的15%,另外,地表排水能力减弱,部分明沟、水塘被填埋,已有明沟变成排污沟,强排设施缺失,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排水能力,遇上强降雨就容易形成城市内涝。

4.分析与意见

北京在今年遭遇严重的内涝,不仅仅是因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落后,更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没有良好的泄水区。青岛的排水系统为何优良,不仅仅是因为德国人的百年设计,更是因为青岛市一座滨海城市,大量的雨水可以及时排到海中,从而减少雨水在城市中的聚集。

长春的排水设施与管网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对于一年一遇的暴雨还是能够从容应对的。但是这从容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长春市内的城建规划还是比较合理的。长春市坐落在一个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上,在城市的低洼处基本上没有修建太多的城市建筑,而是修建了公园绿地等等。这不仅仅减少了雨水内涝的损失,更有利于城市积水的排泄。比

如著名的南湖公园就修建在长春地势较低处。南湖中的水不仅仅是汇聚的死水,还通过暗渠与动植物园中的湖水沟通,又通过暗渠与伊通河相连。这就产生了一个有一定吞吐能力的蓄水区,可以储存城市各处排水管道中的流水,使得管道在暴雨天气影响下不会因为灌满而丧失排水能力。

对于长春而言,城市排水的改进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针对排水管线存在的问题,每年都要对河道进行清淤,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疏通和清掏,部分低洼地段加设收水口,对收水井每年进行两次清淤,低洼地段要进行多次清淤。

4.2 对老旧管线进行改造,加大城市排水能力。

4.3 完善城市内排水生态系统,保护并加大南湖等公园绿地。对串湖等水系进行水质改善,加强其吞吐能力。

4.4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注意雨污分流,从而减少排水管网压力,改善城市水体环境。

第四篇:水文学及水资源实习报告(本站推荐)

《水文学与水资源》实习报告

学生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指导教师:黄新会

学生姓名:马莉

学生学号:20100753011 202_级

二零一叁年五月

一、实习的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

1、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中的水文与水资源问题紧密结合,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2、去水文站参观,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增强对水文学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

3、了解水文调查与水文资料的收集及水文资料的整理分析,让学生对已学过的水文与水资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某省水资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所选择是是青海省)

二、实习的时间

202_年5月17日至5月19日

实习时间总共三天,以室外水文测站参观和室内查找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1天:室内,黄老师给我们讲解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课程的目的、内容、计划安排、实习要求和考核办法等。

第2天:室外,黄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水文站,测站技术人员讲解测站的基本情况,了解并掌握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

第3天:室内,学生做水文资料的整编工作,结合第二天实习内容,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地点

昆明市水文与水资源局昆明市水文站

四、实习的内容

1.老师讲解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课程的目的、内容、计划安排、实习要求和考核办法等。

2.通过老师带领,选择水文观测设备齐全、交通方便的水文站,参观水文站;测站技术人员讲解测站的基本情况,了解并掌握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3.做水文资料的整编工作,结合第二天实习内容,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一)水文站参观

在参观水文站之前,我们不得不去了解一下什么是水文站。在资料查阅后,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文站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

水文站按测验项目分为观测水位、流量或兼测其他项目的水文站;只观测水位,或兼测降水量的水位站;只观测降水量的雨量站;只测水质的水质站;只测地下水的地下水井观测站;测量河流泥沙的泥沙站;观测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的蒸发站。中国把水文站按性质分为基本站和专用站。前者的任务是收集实测资料,提供探索基本水文规律的资料,满足水资源评价、水文计算、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和水文科学研究的需要;后者是对基本站的补充。

严格来讲,水文站的观测项目可分为: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五大类,自202_年来还有断面污染取样。

水位观测内容有:水位、起伏度、风向风力、流冰等。

流量观测内容有:流速、水深、风向风力;流速测量方法有:浮标法、流速仪法及超声波法。流速测量设备有:吊箱、船、重铅鱼过河。

含沙量观测内容有:主要观测分析河流水中泥沙含量和泥沙粗细颗粒分级,取样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目前主要取样有悬移质和河床质。

降水观测内容:降雪和降雨,主要观测仪器为雨量计和雨量筒,雨量计主要观测降水,仪器型式有远传和非远传。

蒸发:与降水观测相反,降水观测是观测降到地面的水量,蒸发则是观测从地面到空中的水量,主要观测仪器为蒸发器和蒸发皿。

我国的水文站按观测项目及控制流域的大小分三个等级。既 :一类站 二类站 三类站

在解决了“什么是水文站”这个问题后,我们便可以更有目的性的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同时对水文站参观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增强对水文学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

1、昆明市水文站概况

老师选择了水文观测设备齐全、交通方便的水文站,带领我们参观水文站;测站技术人员讲解测站的基本情况,了解并掌握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以及参观完水文站回来后的资料查阅,我对昆明水文站有了些许了解。

我们所参观的昆明水文站于1928年设立,位于昆明市中心敷润桥,地理位置东经102043′,北纬25003′,流域集水面积735 km2,该站设有水位、流量、降水、水质4个监测项目。属省级报汛站。在测站技术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昆明市水文站建立在盘龙江旁,盘龙江水的水质是Ⅴ类,上游有松华坝水库汛期弃水和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通水后的近期余水可以直接补给。

我做了资料查阅得知盘龙江北起嵩明县西北梁王山,南至滇池东岸官渡区福海乡海埂村滇池人海口,全长105公里江水自松花坝流出,穿城而过,淌入滇池,是唯一一条横穿昆明市区的河流,是昆明各族人民的成长摇篮。然而,这条昆明人民的母亲河没能逃脱成为了工业化的牺牲品的厄运。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和垃圾的无节制排放使它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容颜。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就着手对其整治,但直到现在,盘龙江水的水质依然只是停留在劣Ⅴ类。而盘龙江为流入滇池最主要河流,盘龙江水的水质直接影响到滇池的治理工程。

而盘龙江上游的主要水库松花坝是一个汇水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据说最早是由元代的赛典赤·瞻思丁提议修建的。过去数百年来,盘龙江雨季时经常洪水漫天,附近农田被水淹,河边民房进水,1946年,昆明人修建谷昌水库,1958年,在谷昌水库的基础上修建了松花坝水库。后经过多年扩建,如今,一座现代化的大坝雄伟地挺立在两座大山的豁口之间,挡住了上游的来水,一年四季调节着盘龙江水位的变化。

在了解了昆明水文站的大体情况后,我们得知昆明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与此同时,水文站观测技术人员带领我们一一参观了水文站观测的仪器,并对其做了讲解。依所用仪器设备不同,在昆明市水文站里,降雨观测用的是雨量计和自计雨量计;水位观测使用的是自计水位计;流量测定时用水文缆道;流速测量是用旋桨式流速仪来测流速。

2、水文观测(水尺观测、自计水位计观测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

昆明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下面分别简述。

2.1水尺观测

在参观水文站时,测站技术人员没有介绍到水尺观测。我做了资料查阅,找到一些水尺观测的资料作为了解。

按照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和悬锤式。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就是当时的水位值。2.2自计水位计观测法

自计水位记是自动记录水位的仪器,一般每天8:00测一次,同时调整笔尖位置,从当日8:00到次日8:00的水位为当日水位。

自计水位计是自动测定并记录河流湖泊和灌渠水体的水位的仪器。它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记录下来,也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传送至数据库,使得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遥测化。

按传感器原理分浮子式、跟踪式、压力式和反射式等。水位记录方式主要有:记录纸描述,数据显示或打字记录,穿孔纸带,磁带和固体电路储存等。水位计的精确度一般在1~3厘米以内,中国制造的水位计的记录周期有1天、30天和90天等。走时误差,机械钟为2分/日,石英晶体钟小于5分/月。

3、流量观测(流速仪观测)

流量观测内容有:流速、水深、风向风力;流速测量方法有:浮标法、流速仪法及超声波法。流速测量设备有:吊箱、船、重铅鱼过河。

在流量观测里,测站技术人员主要介绍的是流速仪观测。流速仪法测流,是以公式Q=A(其中:Q-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流量;-断面平均流速;A过水断面面积)为依据,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用普通测量的方法测算出各部分过水断面的面积,用流速仪测算出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部分面积乘以相应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称为部分流量。部分流量的总和即为断面的流量。因此,流量测验包括断面测量和流速测量两部分工作。

3.1.断面测量

河道断面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测得每条测深垂线的起点距和水深,从施测的水位减去水深,即得个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便可绘制断面图。断面测量包括水深测量和起点距测量,起点距测量又包括断面索法、仪器测角教会法。3.2流速测量

流速测量中包括三个部分:(1)点流速测定

流速仪是用来测定水流中任意指定低点沿流向的水平流速的仪器。我国采用的主要是旋杯式和旋桨式两类。流速仪转子的转速n与流速v的关系,在流速仪检定槽中通过实验率定,其关系时一般为KnC,式中K、C分别为仪器检定常数与摩阻系数。

测流时,对于某一测点,记下仪器的总转数N和测速历时T,求出转速n=N/T,由式KnC即可求出该测点的流速。为消除流速脉动的影响,要求T>100s。

昆明市水文站流速测量是用旋桨式流速仪来测流速的。旋桨式流速仪供测定流水中预定测点的时均流速。本仪器特点是,体积小,造型轻巧,结构紧凑、精密,携带、使用方便,适用于小河流、大河沽水期浅滩、灌排渠道、水利调查、径流实验等,并广泛用于测试中小型泵站效率的管流测量和水力机械的效率实验,以及环保部门的污水监测、渗水流量测量。(2)流速垂线及测速点布置

流速仪测速时必须在断面上布设测速垂涎和测速点,以计算测量断面面积上的流速。测速的方法,根据布设的垂线,测点的多少繁简程度而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其布线数目及测速点分布参考我国相关规定。(3)流量计算

流量计算一般都以列表方式进行。方法是:由测点流速推求垂线平均流速,由垂线平均流速推求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部分平均流速和部分面积相乘得部分流量,各部分流量之和即为全断面流量。

4、降雨观测

在水文站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水文站屋顶,那里是降雨量的观测点,上面有各式各样的雨量计。降水量可采用器测法、雷达探测或气象卫星云图估算。降水观测内容:降雪和降雨,主要观测仪器为雨量计和雨量筒;雨量计主要观测降水,在传递方式上,仪器型式有线远传和非远传(遥测)两种型式。

昆明市水文站用的是仪器法观测,常用的仪器有雨量计和自记雨量计。

雨量计是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分时段人工观测,大部分的雨量计都是以毫米作为测量单位,有时候测量结果也会以英寸或厘米作为单位。雨量计的读数可以用手工读出或者使用自动气象站,而观测的频率则可以根据采集单位的要求而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收集的雨水在观测后就不再保留,但也有少数气象站会保留作为污染程度或其他测试的样本。

自记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能够随时间连续记录降水过程。常用的有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

(二)青海省水资源 1.青海省水资源概况

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1.1水系

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1.2冰川 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1.3湖泊

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411.3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82.6%。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7.5%,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919.7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8%,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39.2%。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4.6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5.5克/升。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199.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17.4%。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865.2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4.8%,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著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610.7和526.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30.7和13.1米,储水量共计154.3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43.5%。1.4降水

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85.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17.6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4O多倍。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1.5蒸发与干湿程度

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5~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1.5~2.O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1.6水质

1.6.1地表水水质。

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河水矿化度。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河水总硬度。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8.4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8.4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河水化学类型。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5%。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河水酸碱度。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7.5~8.6之间,呈弱碱性。1.6.2地下水水质。

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7.O~8.5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形成盐水或卤水;由于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则主要受河水水质的影响,在河水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段,则近河地段的地下水水质较差,甚至不能饮用。2.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2.1水资源总量

2.1.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

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青海省水资源的特点之—。由于地处高原,该省的河流一般下切较深,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形成几乎全是汇入河道,即山丘区地下水的绝大部分通过向河道的排泄而转换形成地表水资源的河川基流部分。2.1.2水资源总量估算。

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频繁的转换和重复关系,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应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之后才是实际的水资源总量。估算结果,全省的水资源总量为627.48亿立方米。其中;外流区有49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8.57%;内流区134.48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1.43%。2.2水资源的特点

2.2.1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降水是径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决定了径流的地区分布。

①径流的地区分布。青海省内径流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径流深主要变化在0毫米~500毫米之间,同降水一样呈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中心地区径流深在5毫米以下,基本不产流,视为无径流区。

②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内的丰枯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支配,往往是汛期与雨季同步,暴雨出现洪水,冬季为枯水期,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这一类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6月~9月或7月~10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的55%~85%。省内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气温较高的4月~9月,因大量冰雪水补给而出现汛期,并有春汛发生。此类河流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省内柴达木盆地北部以及发源于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盆地高山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除冰雪融水或降雨形成短暂洪峰外,河流水量一般较稳定,径流年内变化不大,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0%~50%。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格尔木、诺木洪等河流属此类型。

③径流的年际变化。从青海省内各主要河流的代表测站的最大、最小年径流比值和变差系数Cv值较大外,其余河流的比值多在1.60~3.50之间,变差系数Cv值也较小(在0.15~0.39之间)。可见省内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变差系数Cv值的地区变化也与降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下垫面因素和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少数河流(或河段)和地区又有其特殊性。2.2.2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通常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两大部分。山丘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大致与降水的分布相一致,主要分布在外流区,而外流区的河流又全部属于山丘区河流,则其多年平均的年河川流量即可视为外流区的山丘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正是外流的稳定水源。由于全省外流区的河流除黄河外,均少有河谷平原地带,故外流区内的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区,尤以湟水和河的河谷平原区较丰富。在内陆区诸盆地中,以柴达木盆地诸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洪积扇地带和青海湖滨平原地带区地下水较丰富。

3水资源的利用

1996年,青海省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全年用于水利建设资金3.22亿元。全年安排各类水利工程371项,建成368项,新增灌溉面积1,793公顷(2.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7,333公顷(11万亩),解决了8.17万人、42.6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3.1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青海省共建成水库136座,总库容为20,121万立方米。其中:库容1,O0O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8,282万立方米;库容1OO万立方米~l,0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32座,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库容1O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99座,总库容2,339万立方米。此外,建成涝地(蓄水量1O万立方米以下)630座,总蓄水量1,127.O8万立方米。青海省共建有农田灌溉干支渠3,020条,总长10,617.09公里。其中:草原灌溉干支渠449条,总1,797公里;供水管道1,248条,总长6,144.3O公里。青海省共建有抽水机站944座,水轮泵站22座,喷灌169处。青海省有机电井1,3O3眼,其中己配套完好机电井1,264眼。青海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71万公顷(325.71万亩)。其中,自流引水灌溉14.38万公顷(215.74万亩),水库灌溉8,298公顷(59.43万亩),涝地灌溉2,82O公顷(4.23万亩),抽水机站灌溉2.35万公顷(35.25、万亩),水轮泵站灌溉7,28O公顷(3.64万亩),井灌3,767公顷(5.65万亩),喷灌1,18O公顷(1.77万亩)。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7.6平方公里,治河造田12,O93.3公顷(18.14万亩),改良盐碱地9,5O7公顷(14.26万亩),并解决了156.88万人和654.9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3.2供水量现状。

青海省现总供水量为28.O亿立方米。其中:引水工程供水量16.63亿立方米,占59.39%;蓄水工程供水量3.58亿立方米,占12.79%;提水工程供水量2.94亿立方米,占10.50%;机井工程供水量2.98亿立方米,占10.64%;其他供水量1.87亿立方米,占6.68%。在总供水量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量分别为:农田灌溉18.63亿立方米,占66.54%;林业灌溉O.62亿立方米,占2.21%;牧业灌溉3.63亿立方米,占12.96%;工业用水2.76亿立方米,占9.86%;城镇生活用水O.59亿立方米,占2.11%;农牧区人畜生活用水1.77亿立方米,占6.32%。4.谈谈自己的想法

根据资料得知,青海省内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但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不论我们如何利用水资源,都应该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因此,我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培养人们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第二:加强农业科技投入,继续布设节水灌溉设施(喷灌、滴灌、渗灌)发展节水农业。

第三:植树造林,大量营造水源涵养林增加水源涵养能力,这不仅可以保护水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不论什么地方,只要用水就会有污水,加大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控制水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与此同时,还可以疏挖湖库淤泥,减污增容。

五、实习的体会

本次水文学与水资源课程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通过去昆明市水文站的参观学习,在测站技术人去水文站参观,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增强对水文学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与此同时,我们主动提问题,问测站技术人员一些关于仪器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回学校后,通过水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让我们对已学过的水文与水资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了我们自己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某省水资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部分时,我选择了青海省,并且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收集。在此过程中,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自己的家乡青海省有了新的认识,在水资源这一方面获得了全新的认知。同时,培养了我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能力,及培养了我认真理解、阅读资料的耐心。

本次实习,不仅巩固了我们课堂中关于水文测验的知识,而且让我们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实践经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本次实习还让我们对水文站有了全面的了解,加深我们对水文工作的重要性的体会,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水文检测员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加深了我们对《水文学与水资源》这门课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更对以后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水文学(实习报告、全面)

水文学

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10-1

冉瑞晶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后峡水文站的实地参观学习,认识和了解一个设站的目的,并了解和巩固所学的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观测仪器设备和观测方法,熟悉流速仪的测算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水文站和水文学的认识。本次实习,目的在于了解简单的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和风。认识和了解设站的目的,并进行主要几项水文气象要素的实际测验和计算工作,巩固所学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方法,熟悉流速仪的测算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资料在整编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高对水文工作认识。

二、实习地点

主要是后峡水文站及周边地区

位于南山地区,是一座传统和现代技术结合的水文监测点,主要用以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在南山水文站,工作人员跟我们讲解了后峡英雄桥水文站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缆道测速器,水位测量等等。此站是我国重要的水文站,常年承担雨、水测报任务。常规检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泥沙颗粒分析、蒸发、降水量、水温、气温、冰清、地下水等。

乌鲁木齐河(Urumqi River),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下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横穿乌鲁木齐市区,最后流入准噶尔盆地南缘北沙窝,全长214公里,流域 2 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35亿立方米。上游段称

大西沟,从乌拉泊折向北流穿过乌鲁木齐市区至米东区四十里城的44公里为中游,称乌鲁木齐河(或和平渠),再下面的60公里则称老龙河,流向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河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水源,经过近百年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治理,建成了承载近百万亩农田灌溉、百万人口生活供水的混合型乌河灌区。通过兴利除害,兴建了引水、输水、蓄水、配水、管道供水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形成了相互联通、互相调节、联合运行的格局。

三、实习步骤

1、观察水文站

2、观察了解水文仪器

3、观察了解水文站气象站

四、实习过程

水文站工作人员首先给我们讲解了此水文站的历史、工作人员和水文站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作用。然后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先给我们介绍了水文站仪器及使用方法,再介绍了河流的有关信息,最后给我们介绍了水文站的气象站的相关内容。

五、实习内容

一、主要是仪器及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1.E601型蒸发器:深60cm,上圆柱下圆锥的结构,底面积3000cm²,配有专用测针(游 标卡尺原理)精确到0.1mm,当针尖接触到水面便发出报警声,记录读数。每天早上8点观测一次,通过计算两天的读数差计算蒸发量,以应用于水量平衡计算。周围几个槽起保护作用,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孔进入溢流桶。主要作用是通过多年的资料得出大致趋势。

2.20cm口径蒸发器:通过称重得出相关数据。蒸发量较大,误差也大,直接放在台秤上称得蒸发量,用于地面观测,安装

在距地面70cm的高度上。

3.虹吸式雨量计:自动记录液态降水物的数量、强度变化和起止时间的仪器。由承雨器、虹吸、自记和外壳四个部分组成。在承雨器下有一浮子室,室内装一浮子与上面的自记笔尖相联。雨水流入筒内,浮子随之上升,同时带动浮子杆上的自记笔上抬,在转动钟筒的自记纸上绘出一条随时间变化的降水量上升曲线。当浮子室内的水位达到虹吸管的顶部时,虹吸管便将浮子室内的雨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而完成一次虹吸。虹吸一次,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水现象继续,则又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并算出降水量。每日早八点换纸,纸张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雨量。

二、流量流速的测量

1、浮标法:考虑风速,不同站不同系数。上中下三个断面平行,标志针对应对对面的标志牌,当水流较大时用浮标测流速,把高粱杆捆绑成十字架作为浮标,用浮标投放器投放,将水面宽度平均分开,岸边和河中心分别多次投放测算,一般在白天使用,夜晚使用时要绑上火把。

测量方法:在上断面通过浮标投放器投放浮标,此时工作人员发出信号,中断面 4 开始计时,记录浮标通过中断面的位置和到达下断面所用的时间,浮标流速就是上下断面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从而计算出流速,再利用面积乘以流速得到流量。此河流上、下断面150米,中断面75米,河宽140米。另外,工作人员利用瞄准仪观测浮标。A为河流上断面、B为中断面、C为下断面。AC之间距离150m,B是中点。

2、沉入式水文仪器

产品介绍

水文缆道测验用铅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一种用金属铅或铅铁混合铸造成的具有一定重量和细长比外形呈流线型的水文测验器具。

铅鱼的结构以流线型鱼身为主体在鱼身的背部装有悬挂机构和流速仪悬杆并与纵横尾及信号源等组成铅鱼整机。

水位,是水体在某一地点的水面离标准基面的高度。标准基面有两类:一为绝对基面,指国家规定的、作为高程零点的某一海平面,其他地点的高程均以此为起点。水位观测内容包括河床变化、流势、流向、分洪、冰情、水生植物、波浪、风向、风力、水面起伏度、水温和影响水位变化的其他因素。必要时,还测定水面的比降。一般利用水尺和水位计测定。观测时间和观测次数要适应一日内水位变化的过程,要满足水文预报和水文情报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日测1~2次。有洪水、结冰、流冰、产生冰坝和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时,增加观测次数,使测得的结果能完整地反映水位变化的过程。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封闭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面的流体量,又称瞬时流量。当流体量以体积表示时称为体积流量;当流体量以质量表示时称为质量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流管内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称为该横截面的体积流量。简称为流量,用Q来表示。单位是每秒立方米,则流量的方程为:Q=SV=常量。

含沙量,一般是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重量.而输沙量一般更强调总量。单位是kg/m3 或 g/m3。用CS表示。含沙量观测内容有:主要观测分析河流水中泥沙含量和泥沙粗细颗粒分级,取样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目前主要取样有悬移质和河床质。

降水,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蒸发与降水观测相反,降水观测是观测降到地面的水量,蒸发则是观测从地面到空中的水量,主要观测仪器为蒸发器和蒸发皿。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去后峡水文站的实习,使我对水文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充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集合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的。我对书本上的知识和仪器的使用更加完善,虽然实践的时间只有一天,但我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的认识又有了提高。

水文学实习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