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内部审计方法--货币资金(一)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18-1042248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0 00:13: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内部审计方法--货币资金(一)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审计

(一)一、现金审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1)通过审查企业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选择审计方法。对内控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的企业,可以采取抽查办法进行审计。抽查可分为随意抽查和判断抽查。判断抽查应以金额大、项目内容发生较多现金收支的为抽查重点。对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企业,则要进行详细审计,逐项审计现金收付的各类凭证。详查或抽查的主要内容是:追踪查阅有关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查看现金收支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真实,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真实、一致。凭证上的要素是否齐全、真实。

(2)通过审查企业往来帐户发现企业现金管理问题。如审查企业“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明细帐,可以查出企业套取、转移现金行为、个人长期占有企业资金化公为私的贪污违法行为。

(3)盘点法是发现企业现金管理中是否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①采用盘点法最重要的是必须采取突击手段,即审计人员在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之前,不得以任何方式告知被审单位。盘点时间最好选择某一天上午业务工作开始以前,或选择下班停止业务结帐之后。参加人员应有两名以上审计人员、会计部门负责人和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准备好盘点空白表。

②宣布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后,首先要求出纳人员将应属于库存现金的现金,全部存入保险柜并上锁加封,然后由出纳员根据现金日记帐、手中已办理收付款手续而尚未登记现金日记帐的收、付款凭证,结算出当时应存库存现金,并编制出现金余额表交给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再对出纳人员提交的表(现金余额表)、帐、证进行审查核对。如有不符,须查明原因,直至确定库存现金应存数额。③出纳员在表、帐、证相符基础上,在全体参加盘点人员在现场情况下,开箱清点保险柜实存现金,并将清点过的现金全部交审计人员。审计人员重新清点现金并与出纳人员清点结果一致后,还应对保险柜进行清查,查看有无其他物件、凭证、白条等。这里应注意的是,出纳人员在开柜取钱时,全体参加盘点的人员须同时在场,并监督出纳人员从保险柜中只准取出现金,不许拿出、藏匿其他任何物件。待领工资与工资单的核对,其核对数不计入实存数中。

④盘点清楚后,应当场做好记录,实存数额应按不同币种、面值分别统计、汇总,并与审查过的“现金余额表”中应存数相符。如有不符,须查明原因。然后编制现金盘点表,将盘点数字和情况记入表中,确定检查结果,最后由参加的人员签字。

(4)采用日平均余额法验证企业库存现金是否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象。审查企业库存现金有无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既可以根据帐面记载现金余额与银 行规定限额进行对比,也可根据一个月每日余额求出日平均余额,与规定限额对比,如超过限额较大,须进一步查明原因。对企业备用金审查也可采用。

二、银行存款

A.银行存款的有关规定审计中经常运用的有:

(1)《银行结算办法》中规定了银行结算的七种方式: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汇兑、支票、委托收款及异地托收承付。此外,根据国际结算有关规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对以上几种结算方式,审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规定:

①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银行汇票的付款期为一个月,逾期票据银行不予兑付。银行汇票的收款人或被背书人应与实际收款一致;日期、金额正确无误;印章清晰,金额数为压数机压印;汇票和解讫通知齐全一致;背书人证件上的姓名与背书相符。

②商业汇票是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只有合法的商品交易才可签发商业汇票,不得签发无商品交易的汇票。商业汇票期限由双方商定,最长承兑期限不超过9个月;如属分期付款,应一次签发若干张不同期限的汇票。

③支票是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支票有效期为五天,到期日遇假日顺延;支票金额起点为100元;不准签发空头支票、远期支票;不准出租出借支票,不准转让支票给别的单位和个人使用。

B.银行存款审计中常见错弊表现

(1)银行收款不入帐,套取转移企业资金,即将收到的支票存入银行,财务不登记入帐,同时开出一张同收入款等额的支票将资金转移,财务也不入帐,空中飞。其目的多属贪污、建帐外小金库、为他人套取现金等。

(2)直接虚列维查费、劳务费等无实物购入的支出,从银行提取资金,化公为私。

(3)利用银行存款帐帐、帐单(银行对帐单)长期不符的混乱情况,转移资金、公款私存。

(4)出借帐户、支票、付款委托书等。

(5)不执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进行逃汇、套汇、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以及私自借贷外汇、私自境外存款。

(6)外汇核算、汇兑不准确、不规范,不符合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汇兑损益计算不准、分配不对,折合汇率标准的选择不符合有关规定或经常变动、不固定,违反一致性原则。

C.银行存款审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第二篇: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第8章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储蓄员春节期间作案卷走巨款等典型案例

案例一: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储蓄员做下惊天案卷走巨款

据《楚天都市报》202_年2月26日报道,近日,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武汉营业部储蓄员杨峥卷款逃案发出通报。据悉,春节期间,杨峥通过虚拨存款手段,共卷走337.3万元,并偷走美元3万元,港币1万元。

据知情者透露,杨峥今年26岁,是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下属某支行机场河分理处凌云储蓄所新临时工。正月初一,杨利用值班上柜之机,在电脑上操作,凭空划账300多万元,分别存入自己的35个活期存折。此后3天,杨租乘摩托奔赴武汉三镇,从48个储蓄所疯狂取款116笔,共计337.3万元。初六上午,工行武汉营业部监管部门发现该笔存款疑点,遂案发。同日上午,杨给家人留言并留下20万元后,携女友潜逃。机场河分理处在随后的清理中,发现杨峥所在的凌云储蓄所外币钱箱少了3成美元、1万港元,确定被杨峥盗走。

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储蓄员,怎么做下如此大案?工行武汉营业部一名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过年休假留下的监管漏洞,给了歹徒可乘之机!”

杨峥的作案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但他蓄谋已久。他于202_年9月开了35个活期存折,瞅准过年休假期间监管松懈的时机下手。知情人分析,银行监管松懈表现在:(1)正月初一不该杨峥值班,但他与人换了班;(2)过年几天值班人员少,平时分人掌管的“责任卡”(即划分银行电脑使用权限的级别卡)这时可能集中到一个人手中。杨峥当天在电脑中虚增存款时,同时使用了本应由所主任掌管“五级卡”和本应由储蓄主管员掌管的“四级卡”;(3)按规定,储蓄所每天的借贷应是一本平账,每笔储蓄业务应隔日审核,但由于当天储蓄所值班人员不到位;隔日审核的部门又放了假,这个“黑洞”直到初六才被发现。

更让人吃惊的是,平时看管很严的钱箱,在过年期间也无人管了。杨峥利用手中的钥匙,竟然直接从钱箱中盗走了外币。

案例二:挪用300万元潜逃三年巨贪林丹玲元宵节落网

《深圳商报》202_年2月28日报道,近日,正当全市人民欢度元宵佳节之际。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传来喜讯,巨贪林丹玲在挪用300潜逃3年之久后终于落入法网。至此,这一长达3年的追逃行动划上了句号。

犯罪嫌疑人林丹玲,女,45岁,广东省河源市人。其在担任深圳市宝安区自来水服务公司经理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以公司名义向某镇供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300万元,之后私自挪用该款用于个人盈利性活动,数额巨大,性质恶劣。1998年10月在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期间,该嫌疑人畏罪潜逃。为维护法律尊严,打击犯罪,挽回国家和集体经济损失,宝安区检察院依法立案侦查,对林丹玲作出了逮捕决定并积极追捕。这一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宝安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人大代表也多次过问,区检察院反贪干警3年多来更是坚持不懈连续作战,采取各种秘密侦查手段多次往返于境内外侦查追捕,特别是每年的重大节假日也都是放弃休息时间转战各地,想方设法伏击擒拿逃犯。202_年1月份,该院向全国有关检察公安发出协查通报,202_年年初又通过广东省公安厅发出通缉令,全力缉拿巨贪林丹玲。

202_年春节前夕,宝安区检察院反贪干警经过分析判断,重点加强了对林丹玲原籍河源市的严密监控,积极发动当地公安部门和群众提供线索协助追捕。2月25日下午,反贪干警终于在河源市发现林丹玲行踪,迅速赶赴当地,经伏击侦查,将藏匿于一出租屋内的女子当场抓获。辨认证实,正是犯罪嫌疑人林丹玲。其时已至昨日凌晨即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是应了那句古话“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昨日凌晨押回巨贪林丹玲后,检察机关当即对其宣布了逮捕决定,随后送至宝安看守所。

案例分析与思考

前述案例所揭露的问题,着实让人触目惊心。一个经理、一个储蓄员,其作案值都在300万元以上。国家、集体的财产就此遭受重大损失,令人扼腕痛惜。那么,这样几个人怎么就能把如此巨额的公有财产据为已有并从容出逃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某储蓄所储蓄员卷款潜逃一案。该案给人印象最深之处有二:一是该储蓄员是个临时工;二是该案发生在春节值班期间,确切地说,是从大年初一至初四。

关于临时工办理货币资金业务问题。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明确规定:“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由于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未对各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人员的具体身份作出统一规定,即并没有明确规定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必须是单位正式职工。实际上,银行系统的代办员、税务系统的临时征管员就一直存在。但是,未规定不等于放纵。在单位因业务需要不得不聘用临时工的情况下,必须明确,(1)他的工作、学习、生活背景如何,有无不良经历和记录?(2)他能否胜任货币资金管理任务?(3)是谁把他推荐、介绍来的?推荐、介绍过程有无不当交易或行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用人出了问题,就是单位一把手负责,因为没有他的同意,这个人就进不来。这种观点没错,但还远远不够,单位负责人固然要承担领导责任,但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必须承担举荐失误和责任,否则不利于从全面的角度解决问题。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建议,各单位对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等重要岗位,还是应当尽最大努力任用正式员工。此举并非说明正式员工就都不出问题,但至少他将为铤而走险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关于春节期间作案问题。储蓄员杨某选择春节期间作案,是他确实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一蹴而就。该案发生后,工行武汉营业部一名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过年休假留下的监管漏洞,给了歹徒可乘之机。”那么,储蓄员杨某空间钻了哪些空子呢?第一,授权控制格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系统瘫痪。银行平时分人保管的“责任卡”(即划分银行电脑使用权限的级别卡)在春节草间可能集中到了一个人手中,换言之,杨某平时无权使用、无权操作的程序现在成了一马平川,因为这些“卡”给了他权力。事实证明,杨某当天在电脑上虚拟存款时正是使用了本应由储蓄所主任掌管的“五级卡”和本应由储蓄主管员掌管的“四级卡”。第二,稽核检查不到位。按规定,储蓄所每天的借贷应是一本平账,每笔储蓄业务应隔日审核。但由于当天储蓄所值班人员不到位,隔日审核的部门又放了假,这个“黑洞”直到初六才被发现。试想,如果该值班的人去了,该审核的部门正常工作了,这只黑手可能被及早斩断了。第三,人员素质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松懈,表现在:储蓄所该值班的人不值班,该多人看管的钱箱无人看管,只留给杨某一个人“照顾”,真是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杨某真是舒坦。并且,杨某“风格”甚高,大年初一本不应该由他值班,但他却不计得失、自告奋勇地与别人换了班,试问,换班有无经过批准,是否及时报告?

实事求是地说,银行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给人的感觉仍是多事之地。并且,银行一出事,往往都是大事。中国人民银行早在1997年5月就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内容、建立要求、监督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问题的关键,还是执行不力。不少单位将内部控制“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阳奉阴违所造成的苦果,只能由自己承担!

再让我们看看深圳巨贪林丹玲挪用300万元潜逃3年案。据悉,林丹玲在担任深圳市宝安区自来水服务公司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以公司名义向某镇供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300多万元,之后私自挪用该款用于个人盈利性活动。1998年10月,在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期间,林丹玲畏罪潜逃。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性质想必人人皆知,但林丹玲想借就借走了;300万元想必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林玲想挪用就挪用了。原因很简单:她是经理。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有一种争议: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如何规定单位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单位负责人首先就不遵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该怎么办?在借鉴国际惯例和结合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财政部于1999年开始就此问题作了较强硬的规定。在财政部及各有关方面的推动、支持下,1999年,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202_年6月,财政部在发布试行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中再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为防止单位负责人在资金使用上独断专行,财政部还规定:单位对于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不言而喻,财政部的上述规定切中时弊,十分重要和及时。但是,要把这些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社会各界持之以恒的努力。

案例三:现金控制形式及通用的货币资金控制分析与思考

著名中青年财务管理专家王斌教授曾于1998年7月在《中国财经报》撰文呼吁,加强现金控制是保证单位财务安全的重要措施。王斌教授认为,财务上的安全性不仅是公司财务管理上的需要,而且是集团公司制胜并健康发展的法宝。“安全第一、收益第二”历来是高风险行业的财务行为准则,如商业银行业,同时也是一般工商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财务行为的准则。安全与风险相对称,有风险就必须讲求安全,无风险就无所谓安全。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安全性是与其管理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相对称的。从现金控制上来预防集团公司的上述风险,不是充分但应是必要的。

从现金控制的方式看,它大体经历了五种形式或阶段,即:(1)现金收支两条线制度;(2)现金支付的备用金制度;(3)现金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4)现金控制的内部银行制度;(5)现金控制的财务公司制度。这些制度与规则的适用面积不尽相同(如因企业规模、母子公司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管理组织与跨度等不同而不同),但总的精神只有一个,即如何保证现金收支的安全与有效,而安全有效的背后政策含义是现金管理的集中制(不同于集权制)。

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王斌教授发现,现金统一调度、集中管理的案例不在少数,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例子可能更具代表性。通用汽车公司(GM)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它在美国各地100多家银行设了通用公司存款账户,各营业部收入均就近存入这些存款账户,存入后只能在总部规定的支付限额内使用,超出限额要经总部批准并通知银行后方可支付,总部还在银行开设集中调度的现金专用账户,对上述各地银行存款账户超过最高结存限额的,自动转存到专用账户,不足则由专用账户调入补足;公司内部一律不付现款,而由财务部负责内部结算等等。我们一时难以判断通用公司究竟采用了何种控制机构,但毫无疑问是属于集中式现金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莫过于集中优势、减少现金淤积,但这是最表面的;其背后的意义还是财务上的安全。由于集中而导致效益,进而导致安全,不能不说是财务制度设计上高超。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冶金行业),从取消账户多头而趋于现金集中管理的迹象,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行动上正在发挥悄然的变革,这是十分可喜的。

河北邯郸农行被盗5100万 公安部发A级通缉令

新华社电 公安部日前发出A级通缉令,缉拿特大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任晓峰、马向景。4月14日14时许,邯郸市农业银行金库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被盗现金人民币近5100万元。经调查发现,任晓峰、马向景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任晓峰、马向景二人驾驶一辆灰色三星八座面包车潜逃。疑犯任晓峰、马向景潜逃。马向景18日在北京被抓获,任晓峰19日在江苏连云港被捕。自去年以来,疑犯任晓峰多次用大量现金向邯郸市两个“体彩”投注站购买过大量彩票,曾一天投入现金上千万元,前后共用了4700多万元购买彩票,但均未中大奖。

202_年4月19日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武和平主持发布会,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朱际青作现场新闻发布。在会上,武和平介绍了邯郸农业银行特大金库盗窃案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情况,并透露被盗赃款部分已缴获。

至此,通缉的两个A级罪犯已经归案,案件似乎告一段落。

但是这个事情后面却有很多需要深思的事情。为此笔者提出几个思考。

为什么可以在1个月内盗窃5100万元?为什么一个月中无人发现?为什么银行在发现被盗后要把报案时间推迟两天?银行内部到底是如何进行现金安全管理的?为什么可以一次购买1400万彩票?为什么购买彩票4700万不中奖?为什么可以把购买彩票的钱可以缴获?银行又为什么空着柜台让储户排队,而其他人在做什么?银行的上班制度到底是松还是严?还有很多很多问题,我相信大家一样在想。

首先提出的思考是一个月盗窃了5100万元,竟然到盗窃出逃后还在想自己核查。这样的银行管理是什么制度下才会有的?

思考二,为什么一个月中竟然没有人发现金库现金缺少?银行的现金核查制度难道要这么久去核查?如果这样,其他银行现在现金实吗?

思考三,银行发现缺少现金后为什么要推迟报案两天?幸亏这次犯罪不够聪明,如果两天时间犯罪已经足够到国外或者其他地方躲藏了。

思考四,银行内部的现金除了有规定进入金库的制度外,难道就没有一个现金审核的程序?银行就一种钥匙分管的管理方式管理现金出入吗?商店每天尚且要盘点商品,银行难道就只是帐面上进行核查?

思考五,彩票中心为什么一次可以购买1400万?而且为什么彩票中心竟然面对这样的购买彩票竟然没有对购买人怀疑?

思考六,为什么一次购买1400万彩票没有中奖,而且4700万也没有中奖?那么中奖率到底是多少?理论上计算一次购买1400万彩票也足够中一个特奖了,4700万可以中几个特奖了。难道中奖率就怎么低?

思考七,为什么已经购买彩票的钱可以缴回?难道福利彩票购买还可以在不中奖的情况下返回不成?购买彩票是一种福利行为与商业行为的结合,难道为了破案,就可以从福利事业的彩票中作为赃款缴回吗?福利彩票如果这样,那么福利彩票就会让购买彩票的民众如何信任福利彩票?

思考八,在这次案件的破案后,银行的管理是否可以与国外银行管理平起平坐地进行竞争?到底还有多少差距?是不是中国经济好了,银行垄断就这么容易让犯罪盗窃?

很多很多值得思考,无论是银行的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或者是彩票的问题均可以有更多思考。同时每个法律与法规如何进行协调也值得思考。

第三篇:货币资金审计

附件 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 12 号

——货币资金审计(征求意见稿)

问题清单:

一、在识别和评估与货币资金审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关注哪些事项或情形?

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完整性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三、注册会计师对定期存款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四、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五、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发生额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六、注册会计师对其他货币资金实施审计程序时,有哪些特别关注的事项?

七、对于现金交易比例较高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实施货币资金审计程序时,有哪些特殊考虑?

八、检查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列报和披露,注册会计师通常关注哪些事项?

货币资金是被审计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营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其增减变动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与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本问题解答旨在针对货币资金审计中的实务问题,提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通常可能关注和考虑的事项。

一、在识别和评估与货币资金审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关注哪些事项或情形?

答: 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事项或情形,可能表明货币资金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执行相关审计工作时需要保持警觉:

(1)不能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存在多笔银行未达账项;(3)存在长期银行未达账项;

(4)货币资金收支金额与现金流量表不匹配;(5)存在大量异地银行账户;

(6)企业资金存放于管理层或员工个人账户;

(7)只能提供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复印件或不能提供定期存单;(8)库存现金规模明显超过业务所需周转资金;(9)银行账户开立数量与企业实际的业务规模不匹配;(10)违反货币资金存放和使用规定(如上市公司未经批准开立账户转移募集资金、未经许可将募集资金转作其他用途等)。

除上述与货币资金项目直接相关的事项或情形外,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其他财务报表项目时还可能关注到的事项亦需保持警觉,例如:

(1)没有具体业务支持或与交易不相匹配的大额资金往来;

(2)长期大额预付款项挂账;

(3)存在相当比例的定期存款,却又向银行高额举债,导致报告期末银行借款余额与银行存款余额双高;

(4)承兑应付银行承兑汇票没有银行承兑协议支持;(5)应付票据规模与采购规模或结算方式不匹配;

(6)大量现金采购付款、销售收款或备用金累积发生额较大;(7)其他货币资金中银行承兑票据保证金金额较大,明显超出与应付票据余额的比例关系。

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完整性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答:在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对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完整性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了解并评价被审计单位开立账户的管理控制措施。检查报告期内被审计单位开户银行的数量及分布,与被审计单位实际经营的需要进行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关注是否存在越权开立银行账户的情形。2.获取银行存款余额明细表。检查被审计单位报告期银行账户性质,判断其开设是否合理,尤其关注报告期内是否存在频繁更换银行及银行账号的现象,评价其理由是否充分。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开户银行户名不符或存在多头开户的情况。关注报告期内被审计单位注销账户的原因,判断其合理性。

3.询问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相关人员(如出纳),了解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注销等情况。必要时,获取被审计单位已将全部银行存款账户信息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书面声明。

如果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账、资金体外循环等舞弊风险,注册会计师通常可以考虑对银行账户完整性追加如下审计程序:

1.注册会计师亲自到人民银行或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行查询并打印《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以确认被审计单位账面记录的银行账户是否完整。

2.根据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如年平均余额、月平均余额)测算利息收入,将测算结果与被审计单位实际利息收入进行比较,判断差异是否合理。结合财务费用中银行手续费的审计,分析货币资金交易量的合理性,关注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记录不完整的情形。

3.结合其他相关细节测试,关注原始单据中被审计单位的收(付)款银行是否包含在注册会计师已获取的开立银行账户清单内。

三、注册会计师对定期存款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答: 定期存款影响货币资金项目的存在认定以及权利和义务认定,如果被审计单位有定期存款,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编制定期存款检查表,检查是否与账面记录金额一致,存款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定期存款是否被质押或限制使用。

2.在监盘库存现金的同时,监盘定期存款凭据。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大额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应保持警觉,并基于对风险的判断考虑选择在资产负债表日实施监盘。

3.检查时,需要核查开户证实书原件,以防止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复印件是未质押(或未提现)前的原件的复印件。在检查时,还要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包括存款人、金额、期限等,如有异常需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4.对已质押的定期存款,检查定期存单,并与相应的质押合同核对,同时关注定期存单对应的质押借款有无入账。

5.与银行存款一同函证定期存款相关信息。

6.结合财务费用审计测算利息收入的合理性,判断是否存在体外资金循环的情形。

7.对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前已提取的定期存款,核对相应的兑付凭证、银行对账单等。

8.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定期存款给予充分披露。

四、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答: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用于核对企业账面记录的银行存款账目与银行记录的企业存款账目是否一致。注册会计师获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证实资产负债表日所列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考虑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了解并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管理控制,是否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职责分工是否符合要求。了解并评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复核过程,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是否调节一致,如果调节不符,是否查明原因,对需要进行账务调整的事项,是否及时进行处理。

2.核对资产负债表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及银行询证函回函一致,调节表中的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否与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余额一致,核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一致。

3.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调节事项的性质和范围是否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存在大额或较长时间的未达账项,注册会计师需要核实其原因,查明未达账项是否正常,大额未达资金收入、支出是否合理。4.如果存在跨期收支和跨行转账的调节项目,检查跨行转账业务是否同时对应转入和转出,未在同一期间完成的转账业务是否反映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调整事项中。

5.如果存在大额银行已收(付),被审计单位未收(付)款项,检查银行收(付)款项日期,查明被审计单位未收(付)款项的具体原因,确定被审计单位未记账时间差异是否合理,确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需要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适当调整。

6.如果存在大额被审计单位已收(付),银行未收(付)款项。获取被审计单位的银行未收(付)票据明细清单,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银行对账单。检查银行未收(付)票据明细清单中是否存在支付没有载明收款人等异常的领款、签字不全、收(付)款地址不清的情形,评价是否存在舞弊。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银行对账单是否完整地记录了未达账项中银行未收(付)票据金额。确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需要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适当调整。

五、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发生额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答: 如果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管理层或员工非法侵占货币资金的舞弊风险,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考虑对货币资金发生额进行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发生额记录完整性进行检查,可以考虑实施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不同账户发生银行日记账漏记银行交易的可能性,获取相关账户的全部银行对账单。如果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对账单的真实性存有疑虑,注册会计师可以亲自到银行获取银行对账单。在获取银行对账单时,注册会计师要全程关注银行对账单的打印过程。根据情况选取银行对账单中记录的交易与被审计单位银行日记账记录进行核对,核对货币资金的存款、取款、转款日期、款项来源、用途、金融票据种类和号码等。浏览银行对账单,寻找大额异常交易,如银行对账单上有一收一付相同金额,或一收分次转出相同金额等,检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有无该项收付金额记录。

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上选取样本,核对至货币资金收支的原始凭证,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等内容。注册会计师在检查时需要关注交易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相关,是否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其真实性。

六、注册会计师对其他货币资金实施审计程序时,有哪些特别关注的事项?

答: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注册会计师对其他货币资金实施审计程序时,通常可能特别关注以下事项:

1.保证金存款的检查,可以将保证金账户对账单与相应的交易进行核对,根据被审计单位应付票据的规模合理推断保证金数额,检查保证金与相关债务比例和合同约定是否一致,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有保证金发生而被审计单位无对应保证事项的情形。

2.如果信用卡持有人是被审计单位员工,取得该员工的书面说明,检查对账单及流水,关注是否存在需要确认为费用及负债的事项。

3.对于存出投资款,跟踪资金流向。获取董事会决议等批准文件、开户资料、授权操作资料。

如果投资于证券交易业务,通常结合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审计。核对证券账户名称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相符,获取证券公司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的资金及交易流水,抽查大额的资金存取,关注资金存取的财务账面记录与资金流水是否相符,损益核算是否正确。检查证券及余额是否与财务记录相符,以及是否存在出借、冻结或质押等情况。

如果投资于委托理财,索取委托理财合同,检查其可收回性及核算的真实性,执行函证程序,关注列报是否合理。

七、对于现金交易比例较高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实施货币资金审计程序时,有哪些特殊考虑?

答: 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了解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现金交易比例较高的合理性,是否与其业务性质相匹配。关注现金使用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保证现金收支完整、准确、安全。注册会计师除实施常规审计程序外,还可以考虑增加以下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现金交易的流程,分析可能产生的错误与舞弊风险。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及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结合销售、采购交易等审计,实施分析程序。包括但不限于销售、产能、采购、员工工资等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匹配分析。

3.了解现金交易对方的情况。向主要的现金交易对方函证被审计期间内发生的交易金额。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时,可以选取较大量采用现金结算的交易对方进行实地观察或询问。

4.追踪大额现金收入、支出的来源和去向,核对至原始单据。如存在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无关的收支事项,需要查明原因,并评价是否存在舞弊风险。

5.对于以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收款的交易,分析其合理性,了解被审计单位在为员工开户时,是否与开户银行签署相关账户设定使用权限的协议,若有,检查相关的合同协议并实施函证程序等。

八、检查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列报和披露,注册会计师通常关注哪些事项?

答: 注册会计师通常检查货币资金列报是否恰当,关注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附注是否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分别列示货币资金情况。因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存放在境外、有潜在回收风险的款项是否已经单独说明。

注册会计师检查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货币资金是否已经在现金流量表中恰当列报。保证金、定期存款、银行存款质押、司法冻结、限定用途等是否予以充分披露。境外存款是否存在转移上的限制,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就转移受限与境外存款的外汇风险敞口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做出适当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汇率是否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有,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其影响。

第四篇:内部十种审计方法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 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 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人次,经查证,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6起,6人次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封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方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 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电子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企业、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应用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问题,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科学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第五篇:内部审计目标和方法

内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内部审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促进和参谋作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部审计的作用,锁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法,从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由被动要求向主动需要变化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是在许多企业对这个新生事物尚未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根据政府的要求组建的,带有明显的被动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面向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经营者直接进行重大市场决策和完全的内部管理,同时还要对投资者负责。由于经营者压力增大,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经营风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自觉的重视内审工作,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二)、内部审计的内容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变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具有更广泛的内容。从防错纠弊,扮演“警察”角色为主,向高层次的“参谋”、“助手”方向发展;从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注重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从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制度基础审计的方向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控制发展;从查账、翻阅凭证向堵塞漏洞,制止损失浪费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组织、生产计划、技术改造、项目开发、投资决策、企业经营、流动人事等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评价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内审部门能根据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开展监督和服务。

(三)、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具有经营自主权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投资也呈现多元化。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决策,同时也将承担相当大的市场风险。与计划经济相比,经营者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经营者必须注重资本的保值增值,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长期增长,克服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将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使内审的效益评价职能不断加强。

(四)、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控制为主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法人实体。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和资产流失,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就要求内部审计由原先的事后审计评价为主,转向事前、事中的控制为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内部审计监督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可根据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服务。

二、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评价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地确定审计评价内容,合理地分析审计评价事项,辨证地作出审计评价结论。

(一)、准确地确定内部审计的内容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反映生产经营结果的指标,主要产品产量、质量、消耗。成本、收入、利润等;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期期初的报表数;审计期期末的报表数;潜盈、潜亏数;不良资产数;审计调整数。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审计期内资产的完整性、负债的准确性和损益的真实性,还可以从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负债增减变动、税后净利润的增减变动等方面,分析评价该企业审计期业绩情况。

3、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账、表、凭证的真实可靠性;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有效性。

4、重大经营、投资活动情况: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个人专断行为;重大经营、投资活动的效益情况。

5、领导干部的廉洁、勤政情况。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

1、建设投资方面。除进行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外,还可以在审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审计其投资价值,例如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可靠,经济上是否有利等。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投资少、技术好、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大的方案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可以侧重在建设项目投资的领导、技术人员的运用、质量管理以及是否投标竞争、择优施工、就地取材、加强施工管理、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利用废料等方面研究,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

2、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运用方面。首先应注意对如何节约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审计。例如如何解决库存商品和采购物资超储积压,如何有效催收各类应收帐款,加速资金周转。其次应该就如何合理筹措与资金成本相宜的资金加以审计,诸如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用户集资等,不仅要看资金性质与资金用途是否相适应,还应比较所用资金的成本和可供使用的期限。另外,还须对资金的合理运用诸如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等加以审计。

3、经营管理方面。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企业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特别是从经营上寻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就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完整、系统,经营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是否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

4、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物资采购供应、资金审批、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联营、工资奖金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评价,寻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企业经济效益流失,同时也督促干部和职工守法经营、清廉从政,在经济活动中少犯错误。

5、决策审计方面。企业经营者做出的决策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开展决策审计。这类审计活动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对即将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为企业经营者当好参谋。

三、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好审计工作

审计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代表总经理监督,给总经理把关,为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这就需要内审人员适时转变观念,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从关心和爱护本企业的目标去考虑如何开展审计工作,而不仅仅是监督检查。如果内审工作能够达到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发展健康、有序进行,就会逐步实现从“我要审”变为“要我审”。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变为国家与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更需要明确审计的目的和方法,给内审工作重新定位。

(一)、合理地分析评价事项

要想真实、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单凭企业账簿、报表上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认真核对、合情合理的分析比较。稍有不慎,就会被假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评价结论。

1、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最能说明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在审计期内的经营业绩。在实施审计时,应根据不同性质的单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在计算指标的完成情况时,应做到计算指标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对于报表数据,该调整的调整,这样计算出来的指标才有利用价值。在分析这些指标时,不仅要同计划比,还要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比,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比。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正确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状况,合理评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作业绩。

2、对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审计分析。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审计分析评价时,在查看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还要着重分析企业在审计期期内是否存有隐瞒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指账外物资和“小金库”)等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是否存在期末将应并人损益的费用损失故意挂入待摊、待处理以及往来帐而造成潜亏的问题;是否存在虚盈实亏、假报业绩的现象等等。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审查,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调整,据此分析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程度。

3、经营管理活动合法性的分析。对企业审计期内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分析,主要是审查了解该企业是否存有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和商品,是否有偷税、漏税问题,是否有转移资金、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经济合同是否合法、规范等等。在分析审查的基础上,评价企业是否合法经营。

4、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是采用健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两种方法。通过健全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齐全,控制目标是否完整,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通过符合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目标是否实现,规章制度是否贯彻落实。通过以上分析审查,可以找出管理方面的漏洞,促进企业挖掘内部管理潜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5、重大投资决策的管理效益情况审计分析。重点审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决算程序的规范性,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审查有无企业领导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为了局部利益,大搞计划外项目;有无乱挤生产成本,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成固定资产盘盈或成为账外资产;有无未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盲目对外投资,造成“死账”。对这些问题,在审计中要彻底查清,准确地分析评价,合理地界定责任。

(二)、辩证地做出评价结论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在作审计评价结论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界限:

一是要分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审计署202_年第121号文件,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作了如下界定:企业领导人员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失职、读职的行为;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以上行为构成直接责任。应负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构成主管责任。在进行评价结论时,一定要根据上述规定,恰当地权衡责任的性质,不可混淆。

二是要分清主观责任和客观因素的界限。一个单位经营状况不好,既可能是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管理不力造成的,也可能是市场的变化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对此必须进行客观的分析,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结论。

三是失职渎职与改革失误的界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不断变革创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对此,中央一再提倡各地要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领导人由于探索而造成的失误是允许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同那些由于失职、渎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行为是不同的。在作评价结论时,对二者的界限也应该分清。

四是要分清前任和后任的责任界限。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主要领导人离任审计上。如“潜盈潜亏”问题,跨任期的项目建设问题,“呆坏账”问题,民事、刑事纠纷问题等等。对此类问题离任者和继任者往往都很关注,也很敏感。所以,我们在作审计评价结论时,应尽量把他们的责任界限划清。

五是“为公为私”的界限。例如截留收入是财经纪律所不允许的,但在作审计评价结论时,也要区别情况不同对待:将截留的收入用于单位的基本建设或生产经营活动,属于违纪;将截留中饱私囊属于违法,二者的界限不可混淆。

(三)、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

企业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内审机构自然要围绕企业的中心来开展工作。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只要审计人员付出艰苦努力,再运用审计所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效就会显现出来,因而,任何一个称职的领导都会重视审计工作。如果企业内审工作不是通过监督以发现问题,帮助企业领导解决问题,就会脱离企业的中心工作,审计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体现不出审计的作用与效果,结果形成审计部门不是被撤并就是形同虚设,更谈不上领导重视。至于说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是说明了内审较之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弱,工作难度更大,也就更需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

(四)、突出内审中心,抓住工作重点

企业内审的重点应该是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具体包括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成本费用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对外投资审计等。此外,企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也应进行专项审计,还要及时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这些也属于内审工作的重点。但还要注意,上述重点也要因时有所侧重,要抓住主要矛盾。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金额比较大的问题、已经或将要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问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或有损企业形象的问题、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等,一定要审到底、查清楚。

(五)、做好审计工作还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l、新时期有新特点,对审计人员工作也有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当前,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财务会计法规不断修订完善出台,各类先进的管理方式的推广应用,都迫使内部审计人员要尽快学习、掌握新知识,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

2、加强制度建设并注重制度的落实,营造内审工作良好的制度氛围。在审计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尽管从被审计单位的各职能管理部门,直至每一个操作岗位,都制定了严密、详尽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仍存在大量违纪违规现象。这告诉我们:制度的建立只是开始,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说到底主要靠人来执行,是人的行为结果,决不仅仅是桌面上的制度、墙壁上的条文。

3、打开思路,推进审计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开辟内审工作新局面。企业会计账簿是运用会计语言对企业从事各项交易和各类经济事项的一种记录、一种表述,在审计实务当

中,出于专业人员的职业特点,不少审计人员往往只注重账、证、表的一致性,会计政策选用和会计科目运用的正确性,资产、负债的帐实相符性等等,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会计人员的思维定势之中,而对不断发生的、性质后果均较严重的帐外违纪、违规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却没有进行深人思考。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尽快提高综合能力,在进行会计账簿审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熟悉本单位生产经营事项具体环节的优势,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过程测试,寻找失控点,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并督促执行。

内部审计方法--货币资金(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