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甜菊糖产业调整结构跨越式发展(共5则范文)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8-541785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4 09:10: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甜菊糖产业调整结构跨越式发展(共)

甜菊糖产业调整结构跨越式发展

2013-5-16 20:23|

近日,据权威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销售3300吨,比2008年增长32%,其中出口2100吨,增长19%;销售收入6.9亿元,增长21%;出口额7600万美元,增长31%。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甜菊种植国,甜菊糖生产国和出口国。

新工艺带来产业跳跃式发展

据中国甜菊协会理事长刘传筑介绍,我国甜菊产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我国在甜菊种植、加工、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种植上培育和改良了一批新品种,利用优良种源制作上产优质F1种子,栽培有了技术规程。在加工提取上,单组分的分离技术实现了工业转化,掌握了结晶生产RA、STV技术,提取采用了连续逆流、平转连续提取等新设备。同时很多企业将膜过滤设备应用到生产环节中。这些装备和工艺的应用,提升了甜菊糖的质量水平,很多企业及其产品得到了国外大公司的认可。

2009年、2010年全国甜菊糖生产销售出现跳跃式发展,并于2010年达到顶峰:生产销售达到5000吨,其中出口3400吨;甜菊种植面积扩大到37万亩,甜菊干叶产量增加到9.6万吨。2011年以来,可口可乐,统一、汇源等全国一线饮料、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甜菊糖作为甜味剂的产品相继面市。2012年《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甜菊糖自1990年、1995年后再次被列入发展规划,政策的鼓励直接推动了整体行业的发展。产能过剩行业遭遇“阵痛”

2008年至2010年正逢甜菊糖市场爆发期,市场快速膨胀,产品供不应求。但到2011年,甜菊糖行业连续6年的快速增长停滞,销售受阻,生产、销售大幅下降。产业经济出现拐点,生产量大幅下降,甜菊糖市场一下跌入低谷,终端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低位徘徊。这期间,甜菊糖市场阵痛不断,很多企业遭遇融资、投资、管理之困。刘传筑尖锐地指出,我国甜菊产业近年来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之痛。但整个行业的扩张却没有因此停滞,新开工、即将开工的项目时有出现,预计五年后总产量将达到2万多吨。盲目扩张导致“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很突出。

他还分析,国内甜菊经济受挫暴露了整个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是发展过快,产能过剩。全国甜菊糖一万余吨的生产能力,实际产量只有5000吨。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甜菊糖多以原料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产品销售结构不合理,出口占70%以上,缺少优良品种,产量增长过于依靠扩大生产规模。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甜菊强国梦

甜菊糖产业目前处于低谷,正是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好时机,一是要防止盲目扩大生产能力,必须制止单纯在“量”的方面做文章的想法。二是要逐步稳妥开拓国际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进行调研,按需生产,防止价格继续下滑。三是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扩大甜菊糖的应用品种和使用量,加大复配产品和功能性食品的使用。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水平,按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确保质量品质,要处理好加工和种植的关系,协调发展。

刘传筑建议做到三个转变:从单纯依靠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扩大内需双轮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加工企业向加工企业与甜糖菊种植协调供应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甜菊糖行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种子、栽培技术,一流的加工技术,一流的应用产品,由大变强,实现甜菊强国梦将指日可待。

相关链接

甜菊糖,是从甜菊叶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20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开始种植,80年代开始生产食用甜菊糖。我国1976年从日本引入甜菊种子,1977年试种成功,80年代加工生产甜菊糖。1984年我国将甜菊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并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甜菊糖甙的使用范围为液体和固体饮料、糖果、糕点等。2012年被列入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鼓励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甜菊糖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的甜菊糖80%销往日本、韩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目前,除我国外,日本、韩国、巴西、马来西亚、巴拉圭等20多个国家批准甜菊糖甙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美国于1995年允许甜菊糖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

第二篇:中国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分析

摘要:中国的西部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这一大优势再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使中国西部的旅游业具备了跨越式的条件,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则成为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障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障碍,促进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升西部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跨越式发展的含义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既然是“超常规”,它就不是通过单纯地加快速度可以实现的。今天,当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其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其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二、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一)观念保守陈旧,缺乏创新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西部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

西部旅游业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

西部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二)体制创新非常欠缺

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求微观和宏观的管理体制尽快实现制度创新,扭转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的局面,但目前旅游业体制创新的步伐缓慢。

在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

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大量产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四)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西部地区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有青藏高原、九寨沟、峨眉山、黄河壶口瀑布、天山天池、祁连山冰川等着名天然旅游资源;更有以都江堰、秦陵兵马俑、丽江古城、塔尔寺和布达拉宫为代表的世界级人文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西部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

三、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依靠优惠政策,依托国际市场,迅速得到了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但是,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应当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由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大,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普遍的依赖政府的思想;二是对旅游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失灵认识不清,存在着盲目市场化思想。应该认清市场化所讲的市场,不仅包括狭义的市场即各类产品、要素的市场,更强调并包括国家的市场型管理体制,而且包括了市场主体即企业,是一个广义的市场概念。为此,在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应当探索西部旅游业市场化发展特殊路径,综合运用政府职能及市场机制,解决旅游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旅游业在西部的快速发展。

地区间的不协调性是包括东部和西部在内的全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因此,西部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与东部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开发和利用中实现与东部的互动式协调发展,进而促进自身和全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思想的影响,西部落后地区极易在“旅游扶贫”的名义下放任竭泽而渔的开发行为,进而造成地区经济“资源空心化”现象。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功能性紊乱,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13,间接和潜在损失则更大。旅游产业曾普遍被当作一种“无烟工业”,但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仅仅20余年的时间里,就产生了相当多的“旅游公害”,不仅危及自身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特别强调对开发对象的选择、开发程度的控制及开发过程的监督,以防止旅游开发中出现对象错位和程度失控的现象。(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的管理水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产权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在权力的行使上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闭环制约和多元激励机制。因此它对解决中国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中依然存在的“领导一言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等传统弊病富于针对性和有效性。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旅游企业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从市场中获得效益。同时,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规模化与集中化也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同步方能取得目标效果。

在资源配置方面,旅游产业发展要提高可持续性、均衡性和集中度,就要求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间及地区间优化配置。这在各级政府主宰资源配置权的前提下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政府退出资源配置者的地位是整个旅游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的前提。在产业管理方面,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加,旅游经济管理应走出以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为基本特征的传统部门管理模式,过渡到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中。西部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提供信息引导,编制行政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协调针对旅游产业的各种行政、法律和经济管理手段的实施,来保证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我们所强调的加强旅游产业管理,既非政府主管部门的“无为而治”,也非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多干预”,而是政府部门应当行使自身应有的产业管理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为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速经济增长。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向外资进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为此,西部资本市场的建设、工具的创新(如发行西部旅游建设债券、西部旅游债券、西部旅游建设投资基金等)和融资方式的改进(如采用BOT等方式)等是首先应采取的举措。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具有“世界文明博物馆”、“世界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天然博物馆”等众多美誉的西部地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风光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特色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获取竞争优势为日标,利用高新技术,高起点、高效益深加工和利用特色优势资源,以“名、特、新、高”产品开拓并占领市场,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形成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机制,使潜在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应当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逐渐成熟,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产品多元化,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互补效应,为实现跨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点线联合、客源分享、联合促销等创造条件。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的绿色化、精品化,优化西部旅游产品结构并提高西部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再开发出像“秦兵马俑”、“九寨沟”这样具有世界的旅游绝品来,铸造出21世纪西部旅游业辉煌发展的灿烂明天。

参考文献:

1、陈嘉桢.世纪伟业[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2、李树民.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J].西北大学学报,2001(3).3、陈实.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2000(2).

第三篇:大数据将带动传媒产业调整结构

新媒体蓝皮书:大数据将带动产业调整结构 2013-06-26 02:34:48 来源: 上海证券报(广州)

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出版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表示,预计今年网民总数会超过6亿,与此同时,今年新媒体将加速重塑其他产业的格局,大数据将带动各个产业调整结构。

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目前全球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25亿,手机用户超过64亿,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发展领域。而我国已拥有5.78亿互联网用户和超过11亿手机用户,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新媒体应用上,我国超过两亿用户的新媒体应用就有十几项之多,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呈现,中国移动、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新媒体应用民族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媒体产业经济规模不断迈向新的台阶。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42亿,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达到8.5万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据专家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服务业的收入年均增长将超过25%,有可能突破6000亿元。

此外,蓝皮书还重点关注了视频领域和移动媒体领域的趋势。报告认为,2013年将迎来网络视频市场加速洗牌后的重要拐点。而手机视频凭借在手机网民中32%的使用率和持续的高增长率也被认为潜力较大。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新闻网站上市的步伐有望显著加快。蓝皮书同时盘点了新媒体产业的十大热点,包括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移动应用APP和OTT TV等,涵盖了新媒体产业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供商和信息服务业。

第四篇: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0日)

源城区是广东省河源市的中心城区,位于万绿湖畔,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区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河源“首善之区”的要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大旅游开发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加速建设粤北中心城市和打造“旅游基地”为载体,以启动和建成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大而强的企业为突破口,以开发精品景区(点)、打造旅游品牌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把源城建成“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度假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泛珠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源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源城建设成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科学规划,突出特色,-1-

充分发挥源城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人居环境和交通区位良好的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结构不断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形象逐步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与“十五”期末相比,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由98.2万人次增加到259.65万人次,增长

1.64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2万人次增加到7.6万人次,增长5.33倍;旅游总收入由4.33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增长1.63倍;旅游从业人员由1.8万人增加到2.3万人。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259.65万人次(其中接待港澳台游客近7.6万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24.5%。旅游业已经成为源城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几年来,我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源城旅游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转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牢固树立大旅游的理念,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形象意识,大力关心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创造安全、优质、文明、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共同塑造源城旅游新形象。充分利用源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从“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型”转变,在增长方式上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开发建设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以“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在企业结构上从“小散弱差”向“大而强、小而精”转变,促进源城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为纽带,辐射和连接区内其它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在精心营销好“源城生态风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努力把源城野趣沟、龙源温泉景区与东源万绿湖、镜花缘、苏家围、黄龙岩和连平圣迹苍岩等景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谋划好三日游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精品线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强化九项重要保障措施。一是改善和优化交通环境。在已有桂山旅游公路、万绿湖旅游大道的基础上,再投入16.6亿元,新建改造双桂旅游公路(迎宾大道)、滨江观光大道、东江东路、东江西路等七条连接景区或观光公路,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六纵十三横”旅游道路网络体系,保证旅游交通顺畅。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我区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为契机,共引进资金近6.5亿元,改造提升假日酒店、滨江金利大酒店、新丰江酒店等14家酒店,按四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翔隆酒店、百利龙城国际酒店、世纪豪庭酒店、汇豪国际酒店等4家酒店。目前,城区共有

规模酒店54家,拥有高档次客房3000多间,床位6000多张,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抓投融资体制创新。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主要景区(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积极争取政策性融资,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重大项目贷款;建立好重点建设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旅游景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吸引国内外、省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营销。目前,由深圳巴登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人民币的“东江〃巴登城”项目动工,预计2012年8月首期正式对外试业;区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专项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抓旅游规划编制。我区以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源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形象、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整体布局以及构建休闲度假和生态观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五是提升行业管理。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方针,以构建“和谐源城,诚信旅游”为重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诚信源城旅游品牌。六是强化宣传促销。不断增强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意识,进一步整合宣传促销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强宣传促销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大企业、骨干企业为主,策划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宣传促销活动,提升源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是提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师资和办学优势,加强旅游人才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扎实抓好一线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岗位考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特别是要全力抓好导游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文明执法、严格奖惩,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数量足的旅游职工队伍。八是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在区内充分发挥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九是抓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源城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筹兼顾,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分项目落实,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抓落实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推动源城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富民兴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早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讨论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目前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科学发展观,是宝贵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利用好这种宝贵的资源,正如市委书记薛恒所说:要加快推进丹东发展,实现丹东全面振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转变推动丹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众所周知,当今的时代是发展的时代。从国际形势上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快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突出,跨国公司迅猛扩张,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加强。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谁发展的快,谁综合实力强,谁就有发言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之外,孤立的发展自己。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经济发展将与世界全面接轨,竞争将是空前激烈的。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从国内形势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如此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丹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与保障。坚持科学发展为丹东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丹东已经被国家批准成为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境内沈丹、丹大两条高速公路和沈丹铁路横贯南北东西,即将破土动工的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将使丹东成为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口和贸易大通道,正在积极争取新建的鸭绿江公路大桥将成为重要陆路口岸,丹东机场正在加紧扩建成为东北新的国际机场,丹东港正向亿吨大港迈进,丹东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基础设施日渐完备,为发展临港产业、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物流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丹东正在变成“大枢纽”,“以港兴市”、“开放立市”正在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丹东的水利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竣工后将成为一个新的利税大户;备受瞩目的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建设,将为我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水源保证;鸭绿江西水道整治工程,将实现内港与海港的顺畅连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做为一名水利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水利系统的优良传统,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扬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发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以为全市人民求福祉,为丹东经济谋发展,为子孙后代建功业的思想,不吝汗水,不计得失,牢牢地抓住这个机遇,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负领导重托、不负人民期盼,肩负新世纪使命,为实现丹东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

部力量。

甜菊糖产业调整结构跨越式发展(共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