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09机械制造张韬涛
指导老师:刘秀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制造业企业中,成本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制造业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问题;措施
一.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面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1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键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二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一)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整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4.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5.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6.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7.管理工具落后
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
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二)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整理—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因此。成本管理的应该更精细化。
三、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二)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
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
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三)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整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2] 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4] 皋蕲,张丹.对制造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及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2:49-51.[5] 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9.
第二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办法
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面对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洗礼,加强成本管理,进行全员“成本与发展、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收入”意识宣传,全方位、深层次地唤醒广大职工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良知,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和责任考核是提升煤矿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降低煤矿原煤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煤炭企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煤炭成本水平受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大。煤炭成本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开采开拓方式、地质水文条件、服务年限、机械化程度以及煤炭产量等。在这些因素中,水平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他因素,并且产量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往往小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这就决定了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分析的多样性,以及煤炭成本水平在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可比性较差
在矿井的整个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规律性变化的。在矿井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变化的,并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生产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单位越来越长,这就决定了下一个生产过程的消耗和占用要大于上一个生产过程,仅仅实现对一个生产过程消耗的补偿是不能保持原煤生产在原来规模上进行简单再生产的,必须进行追加投入,增加新的生产要素
1、人的思想滞后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延续,部分职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等工
作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理顺成本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悟透成本过程控制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造成对一些浪费现象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再就是,某种程度上害怕得罪人,或者是害怕遭来横祸,因此,思想上总认为,企业的家大业大,我不节约,还有他,再说不是自己家,甚至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2、物的浪费现象
这儿所说的“物”是指办公、生活及地面场所公共设施等。几年前,企业管理者曾在有关会议上多次提出“无纸化”办公,可是,从现在的办公程序上看,其间的“无纸化”办公设想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A4等高质量纸张大量投入,其他辅助设施更换(如激光打印机等配件),造成了企业的办公费用成本升高,虽说要迎合社会发展形势,但也应注重节约与要求相结合,做好成本过程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假如我们细算一下企业各单位三年内所使用的办公纸张和耗材等物,其数字也是十分惊人的!
3、电的违规现象
电能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而且是推动煤矿企业建成和谐矿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条件,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违规用电、浪费用电等不文明现象时常偶发,诸如:冬季空调供暖的违规运转;办公场所的长明灯及设备空转;
二、成本管理模式
煤炭企业形成了一套“层层分解、逐级考核”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计划产量、计划利润、计划吨煤成本),将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单位,再按单位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目标成本的分解、成本指标的分解、月成本计划的制定、审批与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控制。其归口单位有: 财务科、经营办、资料公司、设备科、生产矿长与各生产单位。
1、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分解的归口单位是财务科,财务科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吨煤成本指标、利润指标和产量指标,结合历史成本的构成情况,对吨煤成本进行分解,形成材料成本指标、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指标和其他成本指标。将材料成本指标下达至经营办,进行材料成本指标的分解。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成本指标与材料成本指标相挂钩,作为日后成本考核的依据。财务科成本分解的依据主要是历史成本构成和人为的主观认定。
2、成本指标的分解
成本指标的分解,是指对各成本项目指标向各单位的进一步分解。以材料为例。材料成本指标分解的归口单位是经营办,经营办根据三年的历史数据对财务科分解的材料成本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并进行一定的调整,形成各单位材料成本指标和矿厂部成本指标,经过调整后报矿长审批生效后执行。材料成本指标包括各单位日常生产耗费的物资,日常占用的大型物资由各单位提出申请,报企管科审核,最终经矿长审批后占用矿厂部指标。
3、成本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各单位月底制定下月用料需求计划,经经营办根据各单位计划产量和年
度材料成本指标进行审批后生效,占用单位材料指标,下发至内部银行进行成本控制。各单位只能在计划额度内领用物资,材料费超额领用,应该先向矿经营办申请追加材料费指标。对于超额领料、临时用料和大宗材料的领用,必须提交用料计划,经矿经营办审批,再经矿长审批后,方可领料。
4、成本核算
目前的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以原煤为核心的制造成本法,由于煤矿只生产单一的原煤产品,并且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生产性单位,矿级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成本核算时全部构成原煤产品的成本。其成本项目主要包括:材料、工资、电费、折旧费、安全费、维简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赔偿费和其他支出。其中材料费、修理费成本为可控项目,其他为不可控项目。
三、切实做好煤矿成本管理和考核
1、机制保证
机制是关键,是保证。煤矿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结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对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重点工作进行重新定位、量化考核、闭合管理,同时,要制订一套全方位、深层次、精细化、科学化的目标责任锁链考核制度,以规范人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成本过程控制行为,把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促进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优化。
2、做好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指各种支付款项必须列入资金使用计划,无计划的不予付款。归口管理是指各归口部门既是归口费用的计划提报单位,也是费用支出的业务办理单位。各项支出遵循谁办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每季度由矿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组织政工、工会、审计或外聘审计部门对财务收
支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杜绝了管理漏洞,加强了监督监控,提高了内控管理水平
3、突出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排查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和管理漏洞,提出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思路、目标和整改措施;按照“总量平衡、效益优先”、“积极稳健、以收定支”原则,建立和完善预算的编制、修订、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4、建立降本增效激励机制。
其次是要责成相关部门加大“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氛围,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要我降成本”向“我要降成本”的转换,逐步形成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同时,要做好安全成本控制工作,把安全成本控制列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领悟透安全成本是企业的最大成本方向,唤醒职工的安全生产良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四、严管发票,强化票据报销控制
发票作为往来结算的重要依据,对于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十分重要。严格执行以下规定:挂账或报销的票据,必须是取得的合法票据,发票必须有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监制章,行政性收费票据必须有财政部票据监制章、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统一票据专用章。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了专门强调:采购物资、接受劳务(修理费)、生产用电、大宗办公用品必须提供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附物资明细清单、修理清单,如销货方提供不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扣除增值税差额做为补偿。特殊情况如客户提供不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且不同意扣除增值税差额做为补偿,而我单位又必须采购的,须经矿长签批同意后方可入账。对于日常零星支出、招待费、住宿费、会务费、外出加油费等支出,必须是合法的各类普通发票,不合法的往来收据拒绝报销。工程劳务费必须是施工单位开具的或税务机关代开的建筑业普通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须有财政部票据监制章、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统一票据专用章,否则拒绝报销。
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办法,不但提高了职工的节约意识,为有效地控制成本打下基石,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科学的经营管理开好了头,因此,煤矿成本管理,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下一步,煤矿还要从多方面探索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从精细化入手,把煤矿成本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第三篇:浅谈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浅谈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也给与了高度重视,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努力才能够收到成效,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的目标和管理手段,同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环境保护;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专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主要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环境工程管理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大气、水体、声学、固体等知识都需要掌握和了解,环境工程管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分析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化测量手段进行检测,并且能够独立判断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对环境工程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管理已经在我国工程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环境工程的目标和管理手段
1、环境工程的目标
环境工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环境要求,同时,这种环境要求还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环境工程活动。环境工程管理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将环境管理系统上升一个层次,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状态。环境工程活动不仅要注重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注重实施环境工程所付出的成本。要保证用最少投资获得最佳环境保护效果。例如:如果发现有一种产品受到环境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解决,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种方法是购买更加耐受的产品或者质量更好的产品,或者花费更多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制造更好的产品,另一种方法是将生产的产品改善环境,使得产品在较好的条件下工作。如果我们采用环境工程管理方式,我们就会将以上问题纳入环境工程管理整个系统。所以,通过环境工程管理目标以及环境管理系统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得出要使用成本最低的方法,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状态。另外,产品的环境要求一定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生产的产品不能够和系统相矛盾,也不能够和系统不协调,尽管从许多方面来说系统中的矛盾比较多,但是,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可以逐步提升系统的效能。
2、环境工程管理手段
要建立与环境工程相关联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一定要按照一定管理制度有序的工作,确保环境工程管理有效实施。另外,为了做好环境工程管理,我们还要在这个系统中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环境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有效落实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得职责明确化,管理更加到位。有效落实环境评审和监督制度,使得环境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科学管理,有效落实,加强监督,保障环境工程顺利开展。
二、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科学、系统及全面的观测,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软指标比较多,而硬指标却比较少,使得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各方面,包括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等主观条件不能很好地与实施细则进行协调配合,落实配套,达成基本一致。
2、缺少专业的优秀技术人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严峻挑战。环境工程在我国还没有引起充分认识和重视,并且它也没有被广大群众接受了解,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在全国各大院校中,环境工程专业化培养还极少,所以环境专业化方面的人才更是鳞次栉比。并且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不完善,也没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很好的岗位培训机会提供给环境工程方面的在职人员。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所妨碍。
3、没有大力加强宣传力度,间接地造成了资源浪费。政府对环境管理工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导致很多豆腐渣工程,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功效。
4、对环境管理意识缺乏,以及站网和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人们没有形成这方面意识,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同时,政府与社会并不高的监督力度,也成为了我们这一问题的刽子手。很多制度只是虚有其表,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这些制度通常是与我们的制度背道而驰,或是远远脱离了我们生活的预定轨道,在实际实施中,操作性也极差。
三、强化环境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1、提高广泛的意识,充分调动资金储备
现在这个与环境相关的工作还没有被我国人民深入地了解与认同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引导和促进改变观念,由小及大,以保证环境工程工作更好地、更高效地落实。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们始终贯彻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分析问题,于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制定高标准、高质量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有效地保障人民高层次的生活标准,以此得到相关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2、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针对以上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将环境工程管理纳入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范围。同时,在宏观决策方面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参与,宣传环保的重大意义,将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一些地方重大经济技术决策的落实,区域开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环境保护部门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评估,及时将评价结果上报主管部门,以有效控制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调整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其次,各级政府以及各级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要落实相关部门重点负责全民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管的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动员社会民众进行有效的监管。再次,建立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有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一定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有效落实。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制定有效的排污收费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促进媒体以及公众的监督。
3、结合各项具体工作,有效落实环境工程管理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工作,做好环境工程管理。首先,要不断完善环保机构,环境管理一定要与组织机构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成效。其次,环境工程管理一定要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要有效的评估现行的环保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环保制度,将符合要求的纳入环保体系,修改和废除不符合标准的,影响环保工程管理的制度,进而形成完整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再次,环境管理工作要和建设、规划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相结合,要严格控制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要积极评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积极宣传企业清洁生产计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制,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落实。
4、从基础教育出发,加强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大力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专业技术力量,同时加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培训、管理、实习,提高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结语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一套很完整适用的管理办法,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科学的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刘国强.组织管理和环保角度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
[2]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发表时间:2012-08-08 21:36作者:佚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
摘 要: 最近十年,我国各航空公司虽然加强了成本管理,但成本管理缺陷仍是制约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我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能有效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增强我国航空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航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解决途径
一、引言
最近十年,随着国际航空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各航空公司在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比如,有的航空公司通过购进低劣的航材,减少维修成本支出,结果维修费用有所下降了,但是因为航材质量问题导致飞机发生故障,甚至停场而支付的航班延误费却增长了不少;再比如,为提高飞机日利用率,有的航空公司不科学地安排航班,致使过夜航班机组费用比以前大幅度增长。因此,详细分析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加强我国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提高其盈利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顾此失彼”的现象举不胜举
自我国民航业第一次出现大面积亏损以来,我国各航空公司虽对成本管理有所重视,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各种降低成本的途径,但目前仍有不少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片面地认为控制成本,就是要节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减少支出,成本就能够得到控制。实际上这种“节约”成本的做法,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如为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有的航空公司裁员减薪,结果人力成本降低了,但因业务熟练优秀员工的离职而新招员工,花费了大笔的培训费;又如有的航空公司为降低成本,不合理地增加飞机客舱座位,结果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了,但因旅客满意度下降而损失了大量的旅客,收入减少了。
(二)2.只重视成本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决策前成本控制
有不少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中片面的认为只要运行成本支出减少,成本就会降低,所以一味地强调业务运营过程中如何去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却很少对决策成本进行关注,忽视了决策前成本控制。如东方航空公司租用费用高的停机位,造成高投入高成本。过高的成本费用压力导致东方航空公司巨额亏损,其不得不降低成本,使得公司总体服务质量下降,再加上飞机、拖车等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造成成本居高不少,在2009年东方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40亿元。如果东方航空公司在决策前,对租用费用高的停机坪将会对公司收益所产生影响进行多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论证的话,可能不
会出现这种结局。前几年,不少航空公司到全国各地建营业部和飞行基地,无不以亏损而告终的,这也是忽视决策前成本控制的最好例子。
(三)3.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1)成本指数未得到充分利用
成本指数是一种综合考虑航空燃油成本和直接运行成本,使运行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种方法。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对成本指数的研究并运用于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而我国各航空公司几乎都使用飞机公司推荐的成本指数使用值,该数值并非专门对我国各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计算后得到的成本指数值,我国各航空公司使用它,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充分发挥其降低燃油成本的作用。
(2)成本分析体系不够完善
事后分析多,事前、事中分析少;生产成本分析多,预测分析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多,成本效益分析少;显形成本分析多,隐形成本分析少。由此造成对成本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从而限制了各种潜在的、可能成本的降低。
(3)信息管理系统共享程度低
我国航空公司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但目前这些系统无法与合作伙伴进行共享,限制了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四)4.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近十年来,我国航空公司虽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成本管理中依然存在“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现象。至今,有相当部分的高层对成本管理依然不够重视,有不少人一谈到成本控制仍认为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情。而由于成本管理体系中考核制度不完善,奖惩措施力度不大,广大职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依然淡化,控制成本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当航班上足额配备的饮料、食品等有剩余时,机组成员将其拿走,自己使用;飞机维修人员在飞机大修时从飞机上拆下的零件可以重新使用的,却没有被回收。
三、改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缺陷是制约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要有效降低成本,使其利润得以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针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其对策措施主要有:
(一)1.改变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成本管理,强调节省和节约,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降低成本,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这种成本管理观念没有很好地将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与长期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其结果将使航空公司失去竞争力。因此航空公司应当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在成本管理中要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成本的长久降低,还要做到“不惜”增加短期内的投入支出。如航空公司在扩大直销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客票销售网站、电话销售中心等,这必将投入大笔的费用。如航空公司为控制燃油成本,给飞机加装翼梢小翼,需要投入较高安装费用。像这样的支出,航空公司千万不能为了降低成本支出而不投入,因为这种类型的投入将会给航空公司的成本降低带来持续长久的作用,将会提升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据航空公司统计,网站、电话直销的成本为传统销售成本的1/6,采用直销方式可以节约80%的销售成本。据南航运行控制中心统计,南航在B737-800飞机上安装翼梢小翼后,与未安装该装置的同类型飞机比,每飞行1小时节约燃油5080公斤。千睿论文网www.teniu.cc
(二)2.重视决策成本,加强事前控制
一个正确的决策对航空公司控制成本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使航空公司陷入困境。1999年,厦航曾萌发引进B767的设想。当时厦航有关部门在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详尽的财务分析测算后,发现B767虽然具有航程长、货舱大、客舱舒适等优势,但B767与厦航的航线网络结构不匹配,其优势在厦航的航线网络中无法发挥,且其固定成本及保本载运率较B737、B757高得多、盈利能力较差。经过反复的评估和论证,厦航最终放弃引进计划。事实证明厦航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像这样做好事前决策控制的事例在厦航的运营中还有很多。厦航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连续保持20多年的盈利,这与厦航一直以来重视决策成本,做好事前成本控制是分不开的。对航空公司来说,机队规划、开辟航线和航线布局、建立飞行基地等决策,表面看起来与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没有什么关联,而实际上其失误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此航空公司应重视决策成本的控制,加强事前决策控制,从源头上把成本控制住,否则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3.借助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成本管理
航空公司要有效降低成本,必须借助以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1)正确使用成本指数。使用正确的成本指数将会节约成本,节约成本的多少取决于使用的成本指数与真实的成本指数的差别大小,这个差别越多,使用正确的成本指数飞行节约的成本就越多。2007年南航在我国航空公司中首次对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固定成本指数进行调整,实施动态飞行成本指数飞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剔除额外增加的机组成本,飞机维修等费用,南航平均每月可以多节约1000多吨燃油。(2)运用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成本分析,建立完善成本分析体系。在这方面,厦航的做法值得其他航空公司借鉴。厦航要求财务部门对重点业务和重要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提出各种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一年发布100余期,及时主动地将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反馈给公司领导和生产部门,为决策者提供各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消息。厦航财务部利用边际理论测算每种机型、每条航线的变动成本,定期编制航线变动成本一览表,日利用率及保本客坐率关系图以及分机型分航段保本点,保本点速查表供生产部门决策前使用;定期对每条航线的边际贡献,经济效益及运价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厦航财务部的测算,厦航销售部门调整了B757、B737的日利用率结构,在B737运力剩余的情况下,首先选用B737执行客源不足的B757航班,这项措施使厦航不到两年时间节支变动成本达2,296万元。(3)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集合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连锁供应信息系统,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资源共享。如在航材管理中,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系统,可有效控制航材的采购,寻找到最佳的购货渠道和送修厂家,实现最经济的采购和维修,从而降低飞机维修成本。
(四)4.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是航空公司的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只依靠领导和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只控制某些环节就能够把成本降低下来,它需要航空公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航空公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做到:(1)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将成本意识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教育,消除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各种片面认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员工都与公司发生的成本有关,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成本才能得到控制,才能实现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目标。(2)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丰富、有经验的员工往往能在生产中找出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不断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如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障飞行安全和控制维修成本的很好办法。(3)把降低成本的方法运用到对飞机的选型、航线的开发、航班的安排、器材物资供应和储备、业务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把成本控制实施方案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
(4)完善成本考核制度。航空公司要把成本目标分解、细化,最后定成制度和程序。对机务、航材等经营管理部门和各生产单位、机组等各个生产环节,下达成本控制指标,责任到人,进行成本控制并根据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把员工的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调动起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航空公司只有从传统落后的成本观念解放出来,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加强决策前成本控制,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斌.低成本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经验及借鉴[J].现代商业,.2011年(06期).[2] 吴金栋、,魏志强.成本指数-航空公司控制运营成本的关键一环[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5期).[3] 安卓.南方航空:“低碳飞行”在路上[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1月.9日..[4] 厦门航空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J]..企业管理,.2002年(05期).千睿论文网www.teniu.cc(责任编辑:郑编辑)
第五篇: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如果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它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本文从如何降低成本的角度,论述成本控制的含义和意义,指出成本控制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实现成本控制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 成本控制的意义;问题;措施
所谓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以成本控制为主的各种方法,设定成本限额为目标,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实现降低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降低成本支出绝对额的过程。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指管理方面通过有效措施,以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使之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它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它既包括生产阶段的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也包括产品开发设计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包括产品的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气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耗费的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对于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赢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产品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赢利水平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于所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经济业务,都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成本控制方法,其控制手段越严谨、完善,效果越好。
(二)成本控制的实施为财务物资的安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包括货币资金、存货等)的收入、保管和使用,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的。通过成本控制制度,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中采用的内部牵制制度,就能避免贪污盗窃、浪费丢失、计量不准等弊端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这是成本控制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成本控制在企业诸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成本控制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四)成本控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从宏观角度看,除了企业微观成本控制以外,国家对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比例的协调等都是成本控制的体现,它能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分配相对合理,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从而缓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资源需求量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的矛盾。
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许多企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二)对成本的功能变化认识不足
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产量。现在不少企业仅仅考虑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容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足,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跑的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从而形成不断降价的恶性循环,这样企业的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障碍。
(三)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更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没有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四)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目前较多的考虑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外科手术“,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改制改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另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五)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习惯于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视对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投资和日常管理活动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六)成本控制手段的老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现在企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日益庞大。对于大量的信息处理,靠手工是难以胜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成本信息方面已经明显落武,较多的企业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这必然制约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忽视对企业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来增加成本控制的约束力,难以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素企业的成本管理文化,在有些企业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正品当废品、钢材当废铁、纸张当抹布、电脑成了游戏机、电话成了聊天工具、能奢侈决不节约,每天总觉得钱太少,时间太多。
三、加强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
(1)树立企业成本经营的概念;(2)树立企业依靠成本竞争概念;(3)树立作业成本概念。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
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成本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程序和措施蚁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部门和业务特点,确定业绩评价对象;(2)明确业绩评价目标;(3)对业绩评价对象设立请假指标;(4)根据行业特点,选择评价标准;(5)对业绩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得出结论;(6)提出评价报告;(7)对评价结果进行考核与激励。
(三)搞好技术开发,提高科技水平和效益
开发一项全新的技术,虽然耗费较大,在短期内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期的角度分析,则可能带来长期的、大量的成本节省,这种技术开发的投资是合适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指定技术改造规划,加强培养科技队伍,依靠自己的科研力量与科技单位、高校院及其他企业联合进行年纪书开发,尤其加强对成本影响较大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用科技力量解决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提高经济效益。
(四)强化质量意识,降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的生命,又是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有人认为强梁质量会引起成本增加,尤其在产品供不应求时往往忽视质量问题。从企业整体和长远利益看,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是统一的。因此,企业要树立提高质量就是降低成本的概念,正确处理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五)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经成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其降低成本的作用是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企业应投入适当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统筹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规划,建立ERP系统,减少企业各自为战,盲目投入,重复浪费的现象。
(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
在成本管理中,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主观动因包括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间的人际关系等。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对其加以重视,可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起很大的作用。要在企业中培养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应建立一个人人关心成本的文化氛围。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应使人人都关心成本,形成一种良好的降低成本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苏明瑜: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探讨[J],企业财务,2001年2月
[2]舒险峰、隋 冰、李 慧:对加强国有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2年8月
[3] 陆兢红:试论企业成本控制保障措施的构建[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3月
[4]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东北财经出版社,2002年
[5]周慧生:浅谈企业成本控制[M],煤炭科技,2001年4月
[6]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7]徐 红:论成本控制[N],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4月
[8]马元宝、张良波:抓住企业管理的“牛鼻子“[M],山东化工,2004年
[9]李学峰: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节约型企业[J],会计之友,2005年4月
[10] 张世红:企业全程成本控制初探[J],管理天地,2004年12月
[11] 毛付根:管理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