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在山的那边教案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8-743376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1 15:20: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深入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怀。

【学习重点】

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山”,“海”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比较浅显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情感启迪”,“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

2,朗读指导法

3,诱导点拨法

教学中我将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年时代,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梦,我们为梦想而追寻,现在,有些梦依然留存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为梦想而拼搏。今天让我们带着过去的梦想和现在的追寻,走近诗人王家新的世界,一起学习《在山的那边》

二、【检查预习】(一名同学听写,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痴想: 呆呆的想。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 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凝成: 凝聚而成。诱惑: 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沸腾。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三、【整体感知】

(感知文本,是把握文本的主旋律,是我们和文本对话走近作者心灵的突破口。有感知才有收获)

1、个读(音读)(扫清了文字障碍,让我们在听读中看一下是否读准了字音)

请同学们推荐一位代表读课文,落实字词的掌握。在这名同学读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听读纠正错音。

2、自由读(意读)

(问题:这首诗由两个章节组成,请同学们概括章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童年的“我”对幻想的追求.第二节:写长大了的“我”通过拼搏.奋斗实现了理想。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兴奋,激动,喜悦的心情。

(问题:请同学们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

对理想的追求

四、【合作研讨】

(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让我们在小组的探讨中快乐学习)

1、诗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是海

请用诗中的话描述: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2、我们知道了海是理想的境界,那么山是什么呢?是现实的山吗?

第一节山是现实的山 第二节山是指困难,作者用群山表示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小时侯,“我”对于“山”的理解是单纯的。它是我实际生活的世界,“我”幻想着翻过一座山,脱离眼前的世界就能看到“海”,我把实现理想看得很简单。“一座座山”使我大失所望。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丰富的,“一座座山”比喻重重困难,想要逾越这些困难就要有心理准备,要有继续奋斗的勇气和信心,要不懈追求,要在不懈追求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部分的?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

五、【质疑提高】

(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学习的境界是质疑解疑,如果你对哪个章节哪句话不十分理解,让我们一起探究解答,在释疑中前进)

教师准备: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青色的山,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无意中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而且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六、【欣赏感悟】(美读)

(通过质疑探究我们对诗有了更进一步的感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同学们一定有着自己喜欢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让我们一起分享)如: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七、【小结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被诗歌打动着。打动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诗歌旋律,而是作者追逐理想不畏艰难的执着。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理想存在,只要追逐理想的脚步不停止,只要我们的心中涌动着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前方的道路是坎坷难行还是荆棘丛生,只要我们不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八、【布置作业】

1、请写一下你儿时的理想

2、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

一导入: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同学们最后一个童年的节日,以后我们的节日就是五四青年节了,我们已经向童年挥手作别了。但我们是那样的难以忘记童年,因为童年里有许多人之初的美丽想望,这些想望是鲜活的,既有颜色又有声音,既带给我们快乐,有时也惹得我们伤心,甚至让我们一生都为之奋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小诗,《在山的那边》,让我们和大山里的孩子进行一次对话,倾听他们在想什么,倾听他们是如何为着童年的理想去拼搏奋斗。二作家作品:王家新

二、解决字词、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三、整体感知默读思考

1、山的那边是什么?(海还是山)

2、海在哪座山那边?(一座又一座山)

3、怎样才能见到海(爬、信心、不停地翻、战胜失望)

4、这个孩子是怎样的人?(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经的起考验、百折不挠、充满信心)

5、这个孩子是谁?(作者、我们每一个人)

6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什么?(有志者事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五、研读词语的含义:词语的本意+语境意+感情

1痴想:发呆的想,文中指诗人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追求新天地。

隐秘:没有告诉过他人,文中指自己不为人知的小小愿望。铁青着脸:拟人的手法,表面写山的颜色,山的表情,脸色铁青,实际写自己失望、沮丧、难过、委屈的心情。飘来:?说是飘来?妈妈是无意说出的,童年的认识是肤浅的。从哪飘来?妈妈那里。扎:文中指理想的根深蒂固。

一次又一次、一次次:前指失望次数多,后指努力不懈,百折不挠。

枯干的心灵: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那是一个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世界。表现了理想实现之后的喜悦、兴奋。

六、象征手法的应用,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那座座高山是什么:重重的困难和阻碍 那片海是什么:美好的理想 爬山:比喻克服困难

文章主旨:通向理想的路是曲折的、漫长的,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奋斗,理想最终会实现的。七书写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一、在山的那边

教案

第1课时

主备人:张淑琴

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工具。

学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2、解释词语: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3、文体知识积累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2、解释词语: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三、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体裁介绍:a.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b.诗歌的特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诗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3、整体感知课文。

请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写小时候的理想、憧憬、追求 第二节写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4、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五、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六、作业

第一课时:第一层次------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3(作业本)

抄写重点词语(两遍,有注音)

第二层次-------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3、课外阅读(8、9、10)(作业本)

抄写重点词语(两遍,有注音)

一、在山的那边

教案

第2课时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2、回忆整篇文章的内容

二、探究品味

1、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答:“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2、作者说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信念凝成的海;—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3、作者心中的海是是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什么?

答:是作者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的目的;成功的彼岸;幸福的家园;美丽新世界„„

3、仔细体会这些诗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答: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拟人化,表面写山的颜色,实际写自己心情难过,形象生动。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答:幻想破灭。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答:“飘”表达了作者童年的认识毕竟肤浅,“种子”比喻信念。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答:“扎”指后来作者的不懈努力,“深根”指自己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答:强调失望次数多。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答: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答:强调自己的努力,不灰心。

三、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熟记这些名言警句,并在小作文中运用。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马克思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朗费罗

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 罗曼•罗兰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 拉罗什福科

2、请同学们熟记这些关于理想报负的古诗名句,并在小作文中运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曹操《龟虽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清袁枚《随园诗话》)

3、请同学们在小作文本上写一篇关于表达自己理想的作文,题目自拟。

诗人成长的探索一定早己打动了成长的你,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把我们的人生经历与 个人体验与同学们分享。

四、课堂小结

1、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诗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 境界终将实现。

2、我们知道,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教师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象征手法

(困难)

艰苦奋斗

(理想境界)

第四篇:在山的那边 教案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认知)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能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重点:“山”、“海”的象征意义,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方法 读——讲——读——赏——读。“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4)凝成(nng):凝结成。(5)诱惑(yu):吸引,招引。(6)喧腾(xuān):喧闹沸腾。(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老师范读课文。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处理方案一:

一、二行喃喃自语、声音由平渐高语速由慢渐快;

三、四行语锋陡转、语气加强、肯定坚决、语速急缓交错;

五、六行语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浑厚转为高亢响亮再转为低沉减弱,要读出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全班齐读课文。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5、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第二课时

一 课文讲解

1.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3.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探究质疑:“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海)

重重困难理想境界

不懈努力

5.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6.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7.探究质疑:“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8.探究质疑: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备问: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9.探究质疑:“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

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0.探究质疑:“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抓住关键字词“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理想境界的实现最终是属于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为达不到预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尽弃,踯躅不前。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会让你陷入失望的深渊。只要执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会不期然给你惊喜,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11.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山 比喻 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 比喻 艰苦奋斗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2、3.。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所以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挥的空间时,教师也要注意有艺术的引导,以期不会在开学初就给学生一定的“伤害”,这将不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真正贯彻,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确与个性的感悟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学习方法上与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就学习方法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借助工具书学习,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结构而言,小学语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课文的阅读与分析本课是诗歌,它的意蕴深刻,学生难以理解。

第五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深入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怀。【学习重点】

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理解“山”,“海”的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入

童年时代,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梦,我们为梦想而追寻,现在,有些梦依然留存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为梦想而拼搏。今天让我们带着过去的梦想和现在的追寻,走近诗人王家新的世界,一起学习《在山的那边》

首先,让我们对诗歌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二、写作背景介绍

作者王家新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沉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

2、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注意个别词语的重读和句子朗读时的语气

3、再次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作点评

4、全班齐读课文

四、诗歌讲解

1、请大家齐读诗歌的第一节(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我”“痴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痴”字呢?

(明确)“我”痴想的是山的那边到底有什么,而用一个“痴”字表明了“我”对山外面的世界的神往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2)“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的那边是海吗?”“我”相信山的那边是海吗?表达了我一种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对于妈妈给出的答案是半信半疑的,但是在“我”半信半疑之际,却又对山那边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惊奇。

(3)“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明确)隐秘即隐蔽,不外露。“我”将这一愿望深藏于心,从未示人,很珍视它,因此是隐秘的。再者这是属于“我”自己的秘密,害怕说出去之后会受到别人的嘲讽,因此不敢示人。(4)“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我”为什么要哭?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因为“我”爬上了山顶,却发现山的那边依旧是山,所以感觉到沮丧、失望甚至是委屈。(5)“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为什么山的脸是“铁青”的?

(明确)这里的“铁青”不止形容了山本来的颜色是青色的,而且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我”爬上了山顶之后感到失望,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责怪我的幼稚和痴心妄想。“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这样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6)“妈妈,那个海呢?”表达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此时的“我”由探寻山外面的世界到幻想的破灭,对妈妈说的那个海,产生了怀疑,甚至觉得有些委屈,还带有幻想破灭后的失落感。2.请总结:诗歌的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我”小时候的想望和困惑

(过渡)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那么让我们再把诗歌的第一节梳理一遍:诗人是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由于自己对山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好奇,而妈妈却巧妙的回答了:海。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再没有什么比海更能激起他们的幻想了。于是,有一天,我怀揣着那份想望,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却并没有望见我所希望的那片海,“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我大失所望,觉着一切梦想似乎都破灭了,只能无助的发问:“妈妈,那个海呢?”这个问句,写出了自己童年时的困惑:既然山的那边没有海,那么海在哪里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3.请大家齐读诗歌的第二节(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什么样的海?那么这个“山”又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山吗?

(明确)这里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象征,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红色象征喜庆、鸽子象征和平。这里的“山” 象征困难、挫折和失败,而“海”则象征理想、信念和成功(2)“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里“种子”比喻什么呢?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呢?

(明确)“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相信“山那边是海”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约访为我喧腾” “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这些数量词在句中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这一句中的三个数量词用得凝练而又富有内涵。“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之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为什么我的心灵会“枯干”,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明确)“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怎样理解最后几句诗的内容?(明确)“山的那边,是海吗?”表达了当时“我”在追逐梦想时遇到险阻之后再一次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怀疑,自己那颗坚定的心再一次动摇。同时,这里也是一个设问,在对自己的理想产生怀疑之后,不仅仅是要再一次提醒和鼓励自己要坚定信念,而且还能引起我们读者的思考,激励我们:要想实现理想,须历尽千辛万苦,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理想。诗人在最后大胆地想象,当理想实现后,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4.请总结:诗歌的第二节写了什么?

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五、请大家再次齐读诗歌,谈谈学完这首诗歌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明确)这首诗歌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在人生中应当树立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拼搏。

六、语言应用

请仿照示例扩写句子

例句: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船,没有了终点。仿句: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

七、小结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一定会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而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但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追寻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一定能成功!

在山的那边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