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人为因素大纲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8-542254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4 15:13: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为因素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0868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086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以人、机、环境三要素为对象,以人为中心,按照人的作业机能、管理与文化、作业特性和作业条件的顺序,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深入研究了航空运输生产过程中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确保航空运输安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能够运用人机工程的知识对航空运输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加以分析;根据航空运输生产的实际,对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性质及危害进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了解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人为因素的学习方法及实际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人为因素》是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它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的其它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飞机结构与系统》、《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航空维修管理》是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航空安全的重要意义,了解航空人为因素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为差错的原因与基本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航空安全、事故和事故征候(重点)

人为差错的原因与模式

应用:人为因素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一)航空安全

理解:安全的基本概念

应用:航空安全

(二)人为因素

理解:人为因素及其应用

应用:航空中的人为因素

(三)人为差错

理解:人为差错的原因及分析

应用:民用航空人为差错分析

共 5 页 第 1 页

(四)航空人为差错模式

理解:人为差错基本模式

应用:航空人为差错基本类型

(五)人为因素研究动态

理解:国外人为因素研究

应用:民用航空人为因素研究

第二章人的机能特征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充分认识人的局限性,从而为避免航空人为差错提供理论依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次重点)

应用:人体形态尺寸的应用、视觉、听觉的保护,信息处理的影响因素。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重点)

(一)人的形态特征

理解:人体基本尺寸

应用:人体作业空间和力量范围

(二)神经与系统

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应用: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视觉

理解:人体的视觉系统

应用:航空维修人的视限制

(四)听觉

理解:人体的听觉系统

应用:航空维修人的听限制

(五)生理

理解:人的生理特征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生理特征

(六)心理

理解:人的生理特征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生理特征

第三章人的素质教育与培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民航作风的实质,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人员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民航工作作风的内容(重点)

应用:奖惩与培训机制、人员技能管理与评估、思想政治工作。

(一)机务作风

理解:人的素质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机务作风

(二)奖惩

理解:人的需求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培养

(三)管理与评估

理解:人的技能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技能考核

(四)思想政治工作

理解:党、政、工、团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第四章人的作业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掌握人体能量的基本概念,能够对作业疲劳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人在作业过程中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工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人体能量产生的机理、作业时人体的氧消耗动态和作业疲劳(重点)脑力劳动

和持续警觉作业的特点(次重点)

习惯与错觉、精神紧张、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工作制度(次重点)应用:作业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疲劳的测定及预防、休息制度

人的可靠性、轮班、加班与不定时工作制

(一)人体能量

理解:人的能量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能量变化

(二)作业疲劳

理解:人的能量消耗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能量补充

(三)人的倾向

理解:人的倾向

应用:航空维修中的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

(四)工作制度

理解:工作制度

应用:航空维修中工作制度的限制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这部分在内容提示中。

应用:这是核心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这部分在重点中。

二、指定教材

《人为因素》徐超群、高东主编中国民航总局适航司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考生自学时,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明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以便突出重点,有的放失的掌握课程内容。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把握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必须深刻理解,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多地看一些工程管理方面的参考书,从而帮助理解消化。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3、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4、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5、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7、助学学时:本课程共3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40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教易、较难、难的比例为2:3:3:2。

3、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85%,一般占15%。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试题示例(样题)

1、请举例说明人为差错?

2、何为微气候?

第二篇:人为因素心得体会

学习《人为因素》心得体会

班级:

姓名:雒嘉源

11504633

《人为因素》心得体会

这学期通过对人为因素这门课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的重要性。在航空领域中,航空维修差错近年呈上升趋势,维修人员的工作表现直接关系到航空维修工作的质量,而飞机的维修质量有直接影响到航空安全,甚至会牵涉到人身的生命安全,这一切都源于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因此,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应该得到航空界的高度重视。

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研究航空维修中人的工作表现和影响因素,优化航空维修人员的工作表现,减少人为差错,以保证航空安全。随着飞机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飞机机械原因造成的事故已大大减少,而与人为因素相关的事故却在不断增加。因此重视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降低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差错,对于我们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人为因素是有关人的科学;关于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人,人与设备、程序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人为因素涉及航空系统中人的所有特征。它常利用系统工程框架,通过系统的应用人的科学,以寻求人的最佳表现,其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是安全和效率。

1、解释SHEL模型并展开,指出人处于模型中心的意义

答: SHEL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模型,它的名字是由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第一个字母构成的。

S—软件,维修程序,维修手册,检查单等

H—硬件。工具,测试设备。飞机结构,驾驶舱设计,操纵系统和仪表的配置和使用特性等。

E—环境。例如:机库条件和航线条件等环境以及工作方式,管理机构等。L—生命件/人。例如,处于模型中的人,包括维修人员,主管。计划员,经理等。

意义: SHEL模型用简化的方法表示复杂系统,具体形象地表现人为因素研究的范围,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SHEL模型中,方块界面之间需要非常匹配,一处不匹配就意味着一个人为差错。

所以说人是这个模式的中心,被认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同时其适应能力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墨菲定律定义并展开

答:墨菲定律,人们做某件事情,如果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迟早会有人按照这种错误的做法去做。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自身缺陷时最好想的周到全面些,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灾难和损失。所以说,人为差错是客观事物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莫非定律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人为差错。

3、影响视力的因素 答:1 生理因素 如近视 摄取外来物质的影响 如毒品,药物。烟酒 3 环境因素 如光线亮度 与被观察物体有关的因素 如物体外型尺寸

4、影响视力的环境因素

答:1 变化的光线强度下,眼睛需要时间进行调节,因为从黑暗到光亮处,眼睛能快速调节,相反,从光亮到黑暗处,眼睛的调节速度慢

增加照明强度可以改善视力,但有限度,可能导致眩光,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眩光的影响 任何空气中的微粒,诸如,灰尘,雨或雾,都可能影响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使物体映像变形。戴着眼镜情况会更糟,因为镜片容易粘上赃物,湿气,雾气和划伤。

5、噪声对人的表现的影响

答:1 令人烦躁(突然的声响,持续的大声)2 干扰在工作场所人际的交流(讲话听不到)3 由于听不清告警信号或信息而造成事故 4 容易疲劳并影响精力集中 5 听觉损伤(暂时和永久性)

6、什么是幽闭恐惧症,如何克服

答:当人进入一个封闭或狭小的空间时,会感到不同程度生理或心理的不舒服,通常认为这是正常的,当这种不舒服过于严重时,就是所谓的幽闭恐惧症。

克服方法:当着工作者的面,1 作好一切工作准备,有助于消除工作者的紧张和担心 2 理想情况下维修人员应有人陪同进出狭窄空间工作 3 在必要时须使用恰当的安全设备,例如:呼吸装置或者呼吸管路。

7、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及在员工激励上的应用 1 基本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社交需要 4 尊重需要 5 自我实现需要

8、噪音对人的表现的影响(P50)

答: 1 使人烦躁 2 干扰语言交流 3 掩盖警告 4 损害听力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当我能够成为一名机务维修人员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各方面工作因素,当存在隐患时,及时发现提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事故的发生。在工作岗位上,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严以律己,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以每个人民的安全为己任,做到爱护他人,爱护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务维修人员。

第三篇:舟曲泥石流人为因素

舟曲泥石流人为因素

< 凤凰锐评>

舟曲处于甘肃的南部,曾有“陇上江南”的说法。据当地文献记载,“舟曲山地,万山皆翠——60年代末县境森林覆盖面大,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

然而,从“陇上江南”到泥石流多发地,其间不过40年的时间,当地采伐森林累计约190万亩,“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且全县森林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面积减少,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与此同时,由于2000年后,当地陆续开发搞水电工程,仅舟曲县白龙江就规划了七个,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此后数十年间,当地群众伐木、采薪、挖坡种地,使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教授马东涛曾预测,舟曲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然而,这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媒体报道称,国土部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曾派出专门调查小组对舟曲等地进行勘验,并最终建议舟曲搬迁。但时至今日,搬迁却迟迟启动不起来,而与此相反,舟曲的扩建却日盛一日。

《大河报》□梁江涛

笔者注意到,从整个报道中看,新闻发布者间接地认可了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其一是关凤峻表示,舟曲县城原来人数很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渐扩大,人口越来越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白龙江沿江两岸楼房建筑,一遇到自然灾害,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显然,这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人为因素。

那么,“沿江两岸楼房建筑”都是些什么呢?2005年,兰州晨报就曾报道说,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加剧,舟曲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恶性变化,由此诱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不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据当时统计,舟曲县共有滑坡隐患点43处,白龙

江河谷是滑坡灾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带,舟曲城区则是全县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又据8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据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整个白龙江地区的地质灾害很多,由于处在多个地震带交汇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这次灾难与白龙江沿岸采矿、修建水电站有一定的关系。”据悉,从2003年开始,舟曲县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大力开发水力资源修建水电站。至2007年,共有41个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已建成或在建,另外12个马上就要开展前期工作。据统计,上述41个在建或已建的水电站工程合计弃渣达3834.8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预测量达74.9万吨。相关专家表示:“搞水电站、工程建设、建设公路铁路,都会导致地表变形,并产生滑坡泥石流。”那么,国土部门为何不直接承认其中的人为因素呢?很简单,预防地质灾害是国土部门的分内之事,这些年来的采矿、建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可都是由国土部门先审批,而且他们对水土流失等也有法定监管职责,如果直接承认此次灾害中有“人为因素”,国土部门的政绩何处安放?如果有关部门因此而“问责”,怎么办?

承认有人为因素天塌不下来。可以不问责,但不可以无视人为因素的存在,不可以不搞清楚舟曲之殇在地质构造、地震影响与罕见暴雨之外,到底有没有人祸,有多少人祸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只有勇敢地承认人为因素,才能警醒世人,痛定思痛,尽可能地改变这类灾难的进程,改变它的规模,改变它的悲剧成分,进而在以后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预防各种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千万别等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植被不复存在,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暴雨挟带着泥石流滚滚而来之时,再去争论同样的话题,那样将会悔之晚矣!(总结性的话)

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在舟曲抢险救灾会议上分析了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五大与大自然相关的成因。但有专家认为,灾难背后仍有人为因素。截止8月10日下午5点,中国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是,舟曲特大泥石流已造成702人死亡,42人重伤,1042人失踪。

*徐绍史:五大自然因素导致灾难*

8月7日夜晚到8月8日凌晨,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泥石流沿着白龙江滚滚而下,沿排洪沟两边的三个村庄很快被冲垮,舟曲县城一块长5公里,宽500米的区域被夷为平地,那里居住的2000人,300多户人家遭掩埋。中国军队几天来在那里展开了大规模的紧急营救行动。(主要的原因)

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8月9日举行的舟曲抢险救灾紧急会议上分析了这次灾难的五大成因:

一是地质地貌的原因,舟曲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该地区岩体风化严重,地质地貌非常容易松散烘d碎,形成地质灾害;

二是5.12地震波及舟曲,强烈地震震松了山体;

三是因为气象,今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大旱,这令该地区山体收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得原本松散的岩石、山体更松散;

四是瞬间的暴雨成为这次泥石流灾的直接诱因;

五是地质灾害自有的特征,有其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

*暴雨引发地质灾害隐患*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曾经沿白龙江做地质考察。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说,舟曲县城北边有两条沟,历史上多次发生泥石流。据相关统计,在过去200年间,舟曲县城北边河沟三眼裕曾经发生过大约11次较大型的泥石流。有专家称,日前发生的这场灾害是中国历史上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范晓分析的舟曲泥石流灾害成因与中国国土资源部长分析的有不少相同之处,其中有舟曲地区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形陡峭、岩石破碎、山体松散、堆积物质较多等。同时,范晓也认为,8月7日晚间10点左右下的那场暴雨是这场泥石流的直接诱因。

*范晓:人为因素加剧灾难的风险*

不过,范晓提出了一个中国国土资源部长没有提到的成因,那就是这场灾难背后的人为因素。

他说:“最近几十年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是比较严重,所以造成很多植被的破坏。因为人类的一些活动,包括森林砍伐,包括交通的建设,因为是在地形很陡峭的山区,本身它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所以这样大规模的人工活动对环境肯定是有比较严重的影响。”

*陇上小江南变泥石流多发区*

舟曲被誉为甘肃的“陇上小江南”。上海东方早报摘录舟曲县志的记载,“上个世纪中叶前的舟曲县,境内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滔滔白龙江横贯县城全境,宛如一条飘逸的哈达将舟曲打扮得十分秀丽。”

东方早报的文章认为,舟曲泥石流惨祸背后有人为因素。文章说,经大跃进、学大寨、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一类的瞎折腾,再经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对大自然的一系列无节制索取之后,舟曲县自然地理生态遭到了反复摧残,最终弄得山川裸露、水土流失,洪涝、滑坡、泥石流年甚一年。文章说,“长期悬在舟曲县城近5万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可遏制地出鞘了。”

*重大地质灾害考验政府检测预警机制*

(对政府的建议)

地质学家范晓援引一个统计数字说,从1950年到2000年期间植被的破坏很严重,白龙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了大约70多万亩,坡度在40度以下的土地基本都被开垦。耕地不断扩大,加速了水土流失。

范晓说,舟曲现在是个小雨小灾、大雨大灾的县城,因此,城市的规划中,建设泥石流的拦截与排导工程都显得特别重要。他还强调要建立检测预警体系,加强平时演练、灾时民众自救的必要性:“因此从下暴雨到泥石流下来,这次还是有两个多小时,如果一下暴雨就进入警戒状态,随时可以疏散(居民)。他们应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检测预警体系。”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人类生存的基本。范晓说,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环境的容量。无限制地扩张,不给地质灾害的发生留下一条通道,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

第四篇:浅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

浅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

指导老师:谢 利

摘要: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其影响有:冰川消融、极端气候、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的所作所为,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如今,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因此,对地球气候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或使气候恢复到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状况,成为了当今最紧急的事情。本文就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展开讨论,让人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地球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更正。

1.电影概述

影片《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内气温骤降,进入冰期的故事。故事里,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进入第二期冰河时期。他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太晚。杰克·霍尔博士只能告知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疏散,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以维持生命。灾难开始,摩天大楼遭到旋风摧毁;地铁隧道里涌出洪水,人们无处可逃,瞬间被洪水吞噬生命,大水淹没了美国。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来临。

看完这篇电影后,不不仅对影片制作的超凡特技、演员的精湛演技、情节的跌宕起伏而钦佩,更对人类的未来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人类为了工业的生产、经济的发展、高额的盈利,不惜砍伐树木摧毁森林、肆无忌惮消耗能源、乱排滥放污染大气,使得地球在短时间内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如果人类还不进行深刻的反省,阻止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地球只有一个,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后天”真正的到来,还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健康的地球!

2.全球气候概述

可以看到,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热→冷→热四次波动,总的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其原因诸多,包括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它控制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向。因此,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3.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3.1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温室效应来影响全球气候或使气候变暖的。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完全决定于辐射平衡,温室气体则可以吸收地表辐射的一部分热辐射,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的增温,也就是说,这些温室气体的作用犹如覆盖在地表上的一层棉被,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辐射不至于无阻挡地射向太空;从而使地表比没有这些温室气体时更为温暖。

自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2005年全球大气CO2浓度为379ppm,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六十五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浓度范围,是65万年以来最高的。根据多种研究结果证实了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

3.2 乱砍滥伐森林骤减

进入工业时期之后,人类为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或者发展农业,大量砍伐树木。这种等同于慢性自杀的行为使得大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骤减,耕地的水土流失加重,大片的土地逐步荒漠化,绿地覆盖度减少。

众所周知,植物是光合作用中一个重要的转换者。它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以及放出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可见,植物对人类具有莫大的好处。但人类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忽略了自己愚蠢的行为所带来的弊端,大量砍伐树木,使得“地球的肺脏”遭到损伤。进而引起光合作用的速率减小,二氧化碳转换量也大大减少,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打破了辐射平衡,使气候变化加剧。

4.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地球的伤害等同于对自己的伤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或灾难显而易见。电影里所描述的场景并非无稽之谈,它是建立在科学与现实的基础上假设的。

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过去50年里,极端高温、低温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避免情况恶化,我们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改革、挖掘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都是有效且可行的措施。

而作为地球人类的一份子,我们应竭尽所能地节约能源,提倡低碳环保生活。多食素食、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节约能源,用我们的举手之劳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气候变化》

百度百科

2.《全球气候变暖》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3.《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中国气象报 4.《世界环境日透视全球森林现状》

潮伦 5.《气象学》第二版

包云轩

第五篇:郑州市交通拥堵人为因素

目录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郑州市交通道路现状..............................................................................................................2 1.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2 1.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2 1.3.主干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3 1.4.高峰期乘车难...................................................................................................3 1.5.交通规划不合理...............................................................................................4 1.6.交通周转麻烦...................................................................................................4 1.7.交通排水系统落后...........................................................................................4 2.交通拥堵造成的不良影响.....................................................................................................5 3.郑州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根源分析.................................................................................5 3.1.城市格局的影响...............................................................................................5 3.2.土地使用和交通关系.......................................................................................5 4.造成郑州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6 4.1.客观因素.........................................................................................................................6 4.1.1.城市规划不合理......................................................................................................6 4.1.2.机动车增长过快与道路供给不足..........................................................................6 4.1.3.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不足..........................................................................................6 4.1.4.快速城市化加剧交通的拥堵..................................................................................7 4.1.5.停车位供给不足......................................................................................................7 4.1.6.市区路网结构不合理,管理混乱..........................................................................7 4.1.7.交通信息化不完善..................................................................................................7 4.1.8.市政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建设体系和协调机制..................................................7 4.2.人为因素.........................................................................................................................8 4.2.1.机动车驾驶员的因素..............................................................................................8 4.2.2 非机动车驾驶员及行人的因素...........................................................................10 5.对策和建议..............................................................................................................................11 5.1.针对客观因素的对策.................................................................................................11 5.1.1.建立高效组织,确保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11 5.1.2.完善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11 5.1.3.逐步完善路网建设,加强中心城区道路改造....................................................12 5.1.4.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12 5.1.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13 5.1.6.继续加大对特权车违章的严厉打击,使群众出行无忧....................................14 5.1.7.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减少高峰拥堵................................................................14 5.1.8.建设立体交通,减少非高峰拥堵........................................................................14 5.2.针对人为因素的对策.................................................................................................14 5.2.1.文明出行从娃娃抓起,提高市民文明出行素质................................................14 5.2.2.建立交通志愿者队伍............................................................................................14 5.2.3.提高驾驶员的思想素质........................................................................................15 5.2.4.提高驾驶员的技术素质........................................................................................15 5.2.5.提高驾驶员的心里、生理素质............................................................................16 5.2.7.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16 5.2.8.加大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的处罚力度................................................................16 6.总结...........................................................................................................................................16

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人为因素之影响与对策研究

1.郑州市交通道路现状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同时,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而郑州市城市道路设施建设速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一尖锐矛盾引发诸多的交通问题,其中以交通拥堵最突出。虽然相关部门在实施畅通工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就郑州交通全局而言,依然收效甚微,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堵塞状况依然严重。郑州交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的发展特点,大部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不高。近几年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滞后,人均道路面积才有了提高。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是仍然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据郑州市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郑州市目前命名的道路有1026条,市区近3年增加的道路有200多条,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307条。来自郑州市公安局的资料显示,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8车道道路38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建设路由东往西、文化路、南三环大学路口、中原中路、郑汴路东段、经一路丰产路、经三路黄河路、大学路医学院段等处时常出现堵车,尤其是每天的上下班时段,几乎60%的路口都在堵车。

1.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及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2%以上。几年的时间,郑州机动车数量在翻倍增长,过去像金水路、农业路这些道路都是畅通无堵的。而现在,这些道路都成了郑州市最拥堵的路段了。

来自郑州市车管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郑州市共新车入户231616辆,截至2011年1月11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60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5万辆。从2007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再到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60万辆,仅短短三年时间。据悉,2010年郑州市每天增长的机动车平均达到1000余辆,其中,最高一天达到2246辆,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郑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也是指日可待。郑州市急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对道路交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郑州越来越堵的根源之一。

1.3.主干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郑州市交通发展史上的各个阶段都不乏道路拥挤现象,尽管“四桥一路”开 通以后,交通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东西向、南北向的主干道路依然存在不小的沟通和衔接问题,道路拥堵现象极其严重,东 风路、金水路、农业路、中原路等城市主干道路的通行能力低下。根据目前现状交通,郑州中心城区缺乏大容量的交通通道,车辆行驶在主干道时根本走不动。加上市区道路多为双向四车道,车辆一堵就是一二百米,经常出现几百辆车“缓缓爬动”的场面。号称郑州“堵王”的文化路,行车速度仅为21 公里/时,按照车流量每增加1%,车速平均下降0.72%计算,如果机动车继续按年12%增长,那么10年后文化路交通高峰期的行车速度将下降到11 公里/小时,显然,这远远无法满足市民30%出行率的出行需求。

1.4.高峰期乘车难

郑州出租车车辆规模紧随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等大城市,但是每天到高峰时段,仍然存在众多市民打车难的问题。有很多客流量大的公交站在高峰时段会出现公交车不好“挤”的情况,这时有很多市民会处于“两难”的地步,因为这时的出租车资源也是非常紧俏的。还有一个显著问题,郑州的出租车拒载严重,在一些汽车站附近如果去北环路,几乎没有车去,而从北环去火车站,大部分车也不愿去。出现打车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高峰时段出租车交接班。大部分出租车公司为了兼顾白班和夜班司机的利益公平,多年来约定俗成形成了高峰时段交接班的习惯,造成高峰时段有效运营车辆相对减少,市民打车困难。二是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严重。随着城建步伐加快,郑州部分道路施工改造,同时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严重,出租车的营运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出租车司机考虑自身利益,不愿去拥堵路段。出租车利润是通过时间计算的,这是实行错时交接班的最大难。能否顺利实施交接班,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出租车白班和夜班的利益再分配问题。所以在推出错时交接班的同时,我们还要推出交接班同向载客制度,目前一些交接地点牌也在设计当中。我们出台任何政策都要考虑几方面的利益,首先是市民的利益,其次是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准备实施错时交接班,目的就是要解决市民晚高峰时打车难问题,另外还可以缓解出租车加气难问题。

1.5.交通规划不合理

交通公交车安排不太合理,有些线路车很多人却比较少,但有的几乎每辆车的人都是满满的,很多人坐车都有这个感受,有时等了半个小时甚至是一个小时都坐不上车,也许当中有车经过,但都不停,原因是车上的人已经是非常多了,这种情况常常使很多人气愤。这时,人们就会想到公交公司是怎么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他们是怎么设定的公交线路的,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为什么还没有改善。

1.6.交通周转麻烦

郑州作为中国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坐火车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汽车交通方面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这种情况非常影响郑州的形象,有关交通部门应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让省内外的人到了郑州都能不再为交通烦心。首先说长途汽车,很多人到了郑州需要再换长途汽车达到目的地。郑州的长途汽车站不少,如长途中心站、二马路站、客运总站、京广站、郑州北站等,对郑州不熟悉的人要找到合适的长途汽车站还需要下点功夫。从一个站发的车,往往不是直接出发,而是要到另外的车站去拉人、验票,期间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郑州市主要对外放射路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为11处,其中东西方向与高速公路仅有l处。在三环路路段上部分路段还不能快速连通高速路。

另外,郑州的机场交通也不方便。郑州新郑机场在新郑市,从机场到各地一般先要到郑州再转车。在机场打车贵,坐机场巴士则需要先回到民航酒店,然后再转到汽车站,在飞机上和火车上节省的时间都浪费在公交汽车了。

1.7.交通排水系统落后

近年来郑州下雨非常频繁,雨量似乎也是很大的,这一形势就更加突出了郑州的地下排水系统是多么的落后,一下暴雨郑州好象就变成威尼斯似的到处是水,交通近乎瘫痪,堵车异常严重,地面积水深。市区曾出现过用冲锋舟救人的场面,可以想象当时只有水陆两用车才能在市区通行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由于大量的明沟担负着区域污雨水排放功能,被人为破坏后将直接导致许多路段和地区的污雨水无法正常排放,形成大的积水区域。郑州随着城市路网逐步完善、道路人行道硬化面积不断增大、城中村改造范围扩大,市区原有的沟、渠、塘等自然排放能力减弱或基本丧失。特别是在“消灭黄土裸露”的过程中,原本可以吸收、下渗的河道、沟渠堤岸,被水泥、片石“占领”,原来的小土路、人行道也被水泥、人行道板“占领”了,使得大部分降水不得不直接形成地表径流进入雨水管道,这也使得原本就“身单力薄”的排水管道,只能不堪重负地继续工作。

2.交通拥堵造成的不良影响

城市交通拥堵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造成时间上的延误、经济上的损失,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无谓损失和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城市交通拥挤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第一,它造成了时间成本的增加。交通拥挤延误了人们的时间,导致出行者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用于交通,增加了时间成本。第二,造成运输效率的损失。用在交通运输上的时间成本的增加和效率损失会增加商品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经济发展。第三,造成出行的舒适感下降,容易使人产生急躁和焦虑,交通拥挤使郑州形象下降,提到郑州会让人首先想起拥挤的交通。第四,交通拥挤使发动机低速运转,而这就要消耗更多的燃料,破坏大气环境,同时也加重噪音污染,这不可避免的还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增加,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则严重影响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协调力度,其后果不堪设想。

3.郑州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根源分析

3.1.城市格局的影响

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格局,具有社会、体制、经济和环境的深层次结构,还要 追溯城市的发展历史以及空间骨架形成的过程。郑州是京广、陇海铁路的交汇处,辐射全国的便利交通条件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京广与陇海铁路直穿市 中心,对城市的发展格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954 年省会迁到郑州以后,郑州 市的城市建设大多沿铁路一侧布置。长期以来,市区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交汇处,即二七广场到火车站区域为市中心向外辐射发展,逐渐形成以二七塔地区为中心 的单中心环状发展格局。单中心环状的城市物质形态与如今郑州市的发展格局不 吻合,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的迫切要求,造成郑州市市中心拥挤成为久治 不愈的顽疾。而长达50 年左右的单中心环状辐射发展,也造成了市中心集商业 贸易、旅游参观、交通疏导等重要功能于一身,也成为市区多条主干道路的交汇 点,交通量居高不下,严重超出了这一地区的承载能力。

3.2.土地使用和交通关系

随着郑州市经济迅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土地开发与交通规划 发展的不对称性也日益凸显。2008 年全市实有房屋面积12896 万平方米,并以 每年700 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在高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我国法律规 范中对于建设项目的交通流量影响分析没有严格的规定,使得土地使用,交通吸 引和生成之间的和谐关系失控。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一些旧城改造工程未经 土地使用评估和交通流量预测,沿新建、改建道路的房地产高密度开发,引发了 一系列严重的交通、规划甚至社会问题。而且在大范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 法律不尽规范和土地制度的二元性,建设过程缺乏统一协调规划,土地结构的利 用方式存在问题,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使得大面积途经城中村的道路 出现规律性的阻塞现象。

4.造成郑州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交通拥堵问题需要社会的综合治理,解决交通拥堵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造成郑州交通的因素有很多,有客观因素、人为因素。

4.1.客观因素

4.1.1.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规划和用地缺乏严格控制,郑州城区规模的发展仍以摊大饼的模式为主,结构模式不清晰,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发展缺乏整合,不利于交通优化。目前郑州市中心区功能过度聚集,城市生产、生活设施过度集中于老城区,造成局部交通压力过大。三环以内建筑密度过大,人口过分集中,导致部分道路承载压力过大,三环以内道路设施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增长潜力十分有限,一些既有建设对交通设施的发展造成极大限制。这是产生交通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大规模的商业设施和商业中心建设,更加重了三环以内的交通拥堵问题。

4.1.2.机动车增长过快与道路供给不足

私人小汽车发展缺乏引导,机动车过快增长超出道路承载力,城市交通结构进一步恶化。近5年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11 年1月11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75万辆,郑州已进入了快速机动化的汽车时代,与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相比,道路资源的增长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的增长却长期滞后,欠账较多。最近几年,郑州市城市道路设施情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部分道路仍然不能满足汽车通行需求,其必然结果首先就是产生交通拥挤堵塞。

4.1.3.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不足

公共交通系统竞争力不足,所占出行比例较低。目前郑州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仅占24%,市民大量出行仍以个体交通为主。郑州市现在平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仅15台,与杭州、大连等城市22台的水平还有差距。公交现有的运力难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同时车辆整体档次不高,尤其是大运量车辆偏少,车厢拥挤,乘车难问题仍然严重。

4.1.4.快速城市化加剧交通的拥堵

快速城市化引起流动人口过快增长,过境交通压力大。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刺激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人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交通负荷,且以农业人口为主,非机动车辆对道路的需求多于同级别城市,更加剧了道路资源供给的不平衡。同时,人口流动引起的大流过境车流也给郑州交通带来较大负担,数据显示:正常工作日,郑州市平均每天有10 万辆外地车进城,而过境交通疏导不够合理,大量过境交通穿城而过,也是交通拥堵加剧的重要原因。

4.1.5.停车位供给不足

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路边停车占用大量道路资源,严重影响交通。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郑州市停车位的缺口也越发明显。按照国家标准,百辆汽车停车位需要达到35~45个,郑州市区75万辆车的保有量推算,至少需要约25万个停车位。但现实的情况是:郑州市共有各类停车场2500个,停车位近14万个,缺口达到11万之多,车辆大都停在路上,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大幅下降。

4.1.6.市区路网结构不合理,管理混乱

路网结构不完善,道路交通资源分配不合理,混合交通与占路严重。一方面,郑州市道路系统路网极不完善,主干道较少,支路交通微循环不畅,道路结构不够合理,同时,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工不明确,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部分道路规划或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占的比重很大,而部分道路缺乏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设施,造成严重的混合交通。特别是在二七广场、科技市场等一些大型商贸区、农副产品、建材批发市场等地,以及交通枢纽和部分已建成道路,由于缺乏人行过街设施,导致人车混杂,相互干扰严重,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4.1.7.交通信息化不完善

交通信息化建设滞后,决策与管理缺乏信息技术支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健全。目前,郑州市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区域性的交通引导、指挥系统等应用较少。全市灯控路口有400 多处,只有200 多处实现了联网控制,近一半的信号机为单点信号机,联网信号机仅达50%,形不成线控和面控,信息难以共享,决策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够。

4.1.8.市政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建设体系和协调机制

在郑州市井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由于市政规划的不合理,今天挖开修好的路面埋下水管道,明天又挖开埋电缆,后天再挖开埋光纤,导致了郑州市区道路的重复建设。

2011 年7 月,郑州明达路修好通车,可是,随着半个月前西头宋寨南街道路工程要进行雨污水管网的改造,明达路下方的管道需要重新铺设,就这样,通车仅18 天,路面再次被破开。

2011 年8 月30 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郑州市政通路,刚刚 铺设好的人行道,因为相关部门忘记填埋路灯线而被再次开挖。

又如郑州的渠西路修好没有验收就挖掉重新改道;东风渠投入巨资荒芜重新改造后,又要在渠上修桥;习惯上先修路后拔线杆,造成路上坑坑洼洼等,这种类似的情况经常可以在郑州市内看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一、市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二、相关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为导致。

4.1.9.交通收费的不合理

使用小汽车的总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汽车自身的费用,另一部分是而由汽车交通拥挤造成的对其他人的“负外部性”。小汽车使用者之所以在拥挤的路段上出行,是因为他们仅仅支付其自身的直接费用,而并没有支付它们给其他出行者所带来的“负外部性”,也就是没有支付其全部费用,从而鼓励了交通量的增长。在这个意义上讲,交通拥挤是由各种交通服务方式所收取的费用远远低于其成本而引起的,这种价格低于成本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如机动车免费或廉价使用停车设施,公交补贴以及免费使用城市中心交通拥挤路段等。

另外,还存在贯穿城区的主干路少,断头路多,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不畅,造成主干路交通压力过大。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地铁和道路建设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市区,使原本就很紧张的道路资源显得更加稀缺,交通拥堵随之加剧。

4.2.人为因素

4.2.1.机动车驾驶员的因素

机动车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60 万台,并且以每年15 万到20 万辆的速度进行增长。在“车多路少”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将对郑州市道路交通能否畅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机动车驾驶员造成交通拥堵的常见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动车 “抢绿灯”

“抢绿灯”,是频繁造成道路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抢绿灯,就是信号灯刚变为绿灯后,有时甚至红灯时间还有两三秒时就已起步前行,而这时另一方向绿灯时驶过停车线的车辆还未过完,抢绿灯者就会将这些车卡在路口,造成交叉堵塞。抢绿灯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交叉路口前方已经塞死,但路口后方的车辆看到变换绿灯后仍然前行,结果全堵在路口中央。(2)机动车闯红灯

机动车闯红灯既违反了交通规则又是影响交通秩序,它严重威协了别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闯红灯情况,就不是违规而是违法了。公安部修订发布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型驾驶人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记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机动车闯红灯将一次记6分。(3)超速驾驶、醉酒驾驶、疲劳驾驶

从行为上分析,闯红灯、不按规定超车、超速驾驶、醉驾等行为不遵守交通法规,是不文明、更是违法的表现。从后果上分析,如果出现交通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容易造成临时性的道路拥堵事件。目前,郑州市区主干道的交通流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几分钟就会出现通行不畅的情况。尽管交警部门实施了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但在平均每天800 多起的交通事故中,仍有20%需要使用一般程序处理,现场的撤离就需要15 分钟左右,重大交通事故则需要更长时间。这样,仅交通事故就造成每天有160 多个交通拥堵点。

(4)在道路两侧随意停车

乱停乱放同样是造成交通堵塞的一大顽症。随着中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郑州,郑州的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截止到2011 年4 月郑州市区内现有停车位12.9 万个,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0 万辆,停车位缺口12 万个,因此在郑州市多条道路两侧及人行道出现违规停车现象。像二七区的保全街、永安街、铁英街,中原区的伊河路、颍河路、前进路等,这些路宽基本在10米左右,一旦有一辆车不按规定停放,立刻就会造成通行受阻,继而引发堵车。其实,有很多沿路的商业单位,在设计建造之初,都规划有地下停车场,但最后大部分都挪作他用,出租商用或自己搞成了地下商场。

在道路两侧随意停车造成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同时也成为交通拥堵的诱因。二是诱发交通事故,不按规定停车造成的追尾事故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三是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机动车不守规矩乱停车,非机动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都会效仿,行人也会不遵守交通法规,被“逼”上机动车道,从而使一些路段和地点交通管理出现“失控”。

这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投入,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共谋良策。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缓解和消除交通拥堵,还得靠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靠社会各界的重视,靠每一个人自觉的行动。(5)不规范的驾驶行为

现在有些司机,行车途中抢、挤、钻、靠,不停地变道并道,这不仅是一种恶劣的驾驶作风,也对正常行驶的车辆形成了一种最大的干扰和威胁。以郑州市中原路地下通道为例,自西向东驶出地下通道后有两个车道,一个是往东直行,一个是右转到火车站的,有些车经常在这一地段乱钻乱挤,一旦判断失误没能挤进去,马上就会将另一车道堵死,由于地下通道空间有限,正常运行的车看着路却走不了,又无法绕行借道,只能干等,有时,一辆违章车就能滞留影响几十辆车正常通行;再比如,金水大道四桥一路是贯穿省会东西的主干道,由于桥面空间受限,9座以上车辆是禁止上桥的,但就是有人明知自己的车不该上桥仍然我行我素,致使高架道路时常因之受阻。在对驾驶人员培训时,提高驾驶技术是一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通作风、交通道德教育,也不可或缺。(6)驾驶技术

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的驾驶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少。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甚至是道路交通安全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严格审查驾驶证的发放,确保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也是确保道理交通畅通的必要条件。低驾龄驾驶员由于驾驶技术掌握不足,缺乏驾驶经验,驾驶兴趣较高,容易出现开快车、开斗气车等情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现在城市的高架桥,落差很大,新手开车下桥经常控制不了刹车,如遇车辆刹车不灵,不能惊慌,迅速踩离合器换至低档位,借用发动机的制动力让汽车减速。据了解,由于大多数驾校教育培训技术滞后,方法简单、参加培训人员多,培训课程严重不足,培训人员很难学到实际的驾驶技术,这就导致驾驶人员许多实际技术、技巧都不具备,遇有紧急状态无法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尤其是一些刚领到驾驶证的人,实际上都是新手,也是生手,一旦遇有突发情况,难免就会因为心虚而操作不当发生意外。

一个合格称职的驾驶员,不但要求驾驶员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较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与行车安全有着密切关系,如能带着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开车,就会勤于观察,仔细思考,准确判断,对具体的驾驶操作有促进作用。而若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的支配下开车,就会无精打采,懒于观察,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更大,要确保安全行车,驾驶员就应当注意调节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以保持良好的驾驶情绪。然而由于低驾龄驾驶员大多是年龄偏低、性格开放、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不强,在行车过程中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

4.2.2 非机动车驾驶员及行人的因素

(1)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进入快车道

2011 年5 月,郑州市城调队对市民“文明出行”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城市文明交通一项的评审规则为: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处让行,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评审方法是在交通人流高峰期,随机抽查主干道主要交通路口2 处、非主干道主要交通路口1 处,每处15 分钟。计分方法是对发现的每一起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现象进行相应扣分。

结果,郑州市此项调查得分为零。原因是非机动车和行人对于红灯熟视无睹,非机动车驶入快车道随处可见。非机动车驾驶员的各项违反交通规范的行为破坏了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非机动车驶入快车道,使本就拥挤不堪的快车道变的更加拥挤,影响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使道路交通流量减少,造成堵车的可能性增大。更严重则造成车祸,发生人员伤亡。(2)非机动车的超载

非机动车的超载,尤其是电动自行车的超载在郑州是一个常见现象,尤其是在火车站小商品城、创新大厦、百脑汇、黄河食品城和万客来批发市场附近。非机动车的刹车系统是按照额定载货重量设计生产的,当车辆出现超重时,电动车刹车系统出现问题,刹车距离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刹车失灵,而非机动车驾驶者视线受阻,安全性能很差,极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导致道路交通的非高峰拥堵。

5.对策和建议

道路交通拥堵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阻碍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针对郑州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可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解决。

5.1.针对客观因素的对策

5.1.1.建立高效组织,确保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从整个系统出发,要先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判断。郑州市城市交通规划应该首先将“绿色交通’’的理念贯彻实施到城市交通预测分析中。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规划的顺利实施,郑州市还应成立由市长或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各相关部门及专家参加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机构,研究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管理办法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从根本上解决郑州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5.1.2.完善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

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历史表明,交通政策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交通迅速发展的初期,更应重视政策的指导作用,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研究制定有关的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其它相关政策。这些战略目标和政策包括:在进行城市开发时引入交通影响分析步骤。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尽快导入征收交通影响费的政策,作为开发项目审批的先决条件,建立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制度。有效控制城市布局。要疏解和调整土地使用,密集的城市布局将使城市产生大量的交通流量,增加交通治理的难度,在城市用地上适当分散中心的密度,大城市中心区更要按照交通允许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这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基本战略。

为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比例,并确定合理的客运交通结构。当前,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摩托车的增长,合理引导小汽车的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世界许多大中城市都把优先发展公交作为处理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战略选择,郑州市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能与需求相匹配并与环境相适应的客运交通网络体系。合理控制交通需求的政策。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控制车辆拥有与控制车辆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减少交通需求,从交通总量上来合理控制交通的政策:道路交通建设的投资政策。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会来源,对关系到城市交通重大项目,要制定相应的集资对策,并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5.1.3.逐步完善路网建设,加强中心城区道路改造

根据交通规划的目标,逐年改造和新建道路,增加道路网的密度来改善和适应交通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施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强度。中心城区由于受老城区格局的限制,改造难度很大,但却是解决堵塞问题的关键。例如郑州市,这几年加快了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火车西站已开工建设,建成投入使用后,西部前往火车站地区的车辆,可不经中原路、陇海路,预计中原路地下道车辆将减少35%,陇海路车辆将减少30%,火车西站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中原路地下道、陇海路地下道东西主干道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能缓解“四桥一路”现有的交通压力。正在设计的京广路拓宽改造工程应抓紧实施,规划将其向北延伸与沙口路衔接,使其成为西区的南北主要通道。否则,现有的京广路无法满足新建火车西站的交通要求。河医立交桥向东延伸到解放路,向南连接京广路,使其发挥平衡中心区域各个方向车流、贯穿南北东西交通枢纽的作用。另外,对市区交通矛盾突出的交通节点可通过修建立交桥,解决交通节点通行能力较弱的现象。若修建立交桥不太具备条件,应修建立体过街系统,如修建过街地道和人行天桥,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对交通的影响。据联合国社会发展署调查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为合适,若按我国以往几年投资比重折算,城市道路交通应占1%-2%。建议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不低于1%为宜。

5.1.4.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今年来大量涌现的科技新词汇中的活跃成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智能交通系统(ITS),借鉴第一届ITS世界大会主席对它的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在比较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交通运输系统。ITS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堵塞,增加交通的机动性;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以及提高运输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5.1.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汽车系统,优化常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线网布局,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快速公共汽车系统(BRT)为骨干补充、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功能层次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经济、舒适、安全的出行条件。至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承担居民出行比例力争达到35%-40%。公共交通首先是保证大多数人的出行顺畅、便捷、高效,着眼点是大多数人、广大市民的出行。据统计,空调票价从两元降至一元后,快速公交一天的运行人数已经从过去的22万人次上升到了近30万人次,主线B1更是从一天12万人次猛增到18万人次,郑州市BRT从去年投入运营至今,按照统一的测算标准,能够转移地面其他交通方式乘客人数的20%左右,在缓解交通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基本达到了当初规划设计的效果和目的。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远期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线网结构,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206.56公里,共设置了22个轨道间换乘车站。市区内线网密度0.46公里/平方公里。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凯旋路站,终点体育中心站,全长26.20公里,设站20座,车辆段2处,总投资估算145.59亿元。目前站点已进入施工阶段,同步进行了l号线、2号线沿线用地控规和部分站点的城市设计。2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广播台站,终点向阳路站,全长18.27公里,设站15座,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加强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分析轨道交通与公交走廊的关系,通过BRT走廊补充轨道交通未覆盖的城市发展轴,并在轨道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向周边组团延伸。进一步完善快速公交系统、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扩大公交专用道实施范围、配合地铁及市政工程施工优化线路。地铁建设将对主干道路线路的通行能力产生影响,在保证市民出行的前提下,对施工沿线的线路进行适当调整或整合,客流量较小的线路避开施工路段,减少施工路段交通压力。针对京广路沙口路、陇海路高架、东风路下穿文化路隧道工程建设,制订公交应急方案,降低工程施工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影响。制订公交线路与地铁衔接方案,.启动便民自行车系统建设,形成各种出行方式紧密衔接、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5.1.6.继续加大对特权车违章的严厉打击,使群众出行无忧

特权车是越来越多,特权阶层正在不断壮大。这其中,就有不少人是假冒的,有的人是通过关系办理了特殊牌照手续的,有的人干脆找个假证贩子弄套假牌照、假手续。好多特权车并非执行紧急任务,而是为了获得优先通行权,有的甚至是为了摆谱,显示自己的特殊和与众不同,省、市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由政府牵头,成立由交警、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监察厅、省文明办等部门组成的特权车辆治理领导小组,开展特权车专项治理,严格打击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军车、警车、公务用车等特权车辆的违法违章现象,减少道路的拥堵。首先是减少特权车的数量,少一些“李逵’’就会少一些乱象;再就是“乱象重典”,对违法违章的“李逵"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者要免其职务。5.1.7.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减少高峰拥堵

错时上下班制度是欧美发达国家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做法,是被公认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方法,从交通工程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平峰”的手段。有利于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避免了交通拥堵的生成。目前,在国内北京、重庆、杭州、深圳、温州、济南等城市已经相继推行过错时上下班制度。以济南为例,济南市区推行错时上下班工作制度后,主要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减少了约30%。我市可以在充分调研、归纳的基础上实施错时上下班制度。随着我市城市框架的拉大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错时上下班制度已势在必行。

5.1.8.建设立体交通,减少非高峰拥堵

2010 年,郑州市在文化路与东风路交叉口、文化路与黄河路交叉口、人民公园东门、花园路动物园等人流量大的道路交叉口和路段修建了过街人行天桥,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路段的部分交通压力。但是对于缓解整个郑州市的道路交通拥堵压力而言,这几座天桥只是杯水车薪。

5.2.针对人为因素的对策

5.2.1.文明出行从娃娃抓起,提高市民文明出行素质

文明出行的意识应从娃娃抓起。孩子的文明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但主要应该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材里应有所体现。当下的教材正缺少“文明出行”的内容,应尽快加以修改、补充;另一方面,从幼儿教育到小学乃至中学阶段,应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5.2.2.建立交通志愿者队伍

在交叉路口有交通协管的地方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较少,而没有交通协管的地方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则较严重。因此,交通部门应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从各个基层团支部中抽取一部分共青团员,由交警部门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着装,形象、语言、动作等规范,到交通路口协助交通民警维护交通秩序,并将工作考核纳入单位文明建设考核中去。5.2.3.提高驾驶员的思想素质

目前,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驾驶员尽管有驾驶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但并不具备从事经营性道路运输所必需的安全驾驶、职业道德等条件,这是造成运输事故多的主要原因。80%左右的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或严重违章造成的。一些客运驾驶员脱离监管,不遵守职业道德违规违章擅自揽客、站外上人、超员运输、脱线运输,为事故埋下隐患。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危险品运输知识等。

提高驾驶员的思想素质可以从几方面来抓:第一,加强驾驶员的再教育工作。要求驾驶员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最新的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的要点,知道安全行车的重要性。第二,组织驾驶员观看重特大事故的图片和相关受害者家庭回访录,了解车祸对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行车的重要性。第三,对从事道路运输的驾驶员其所在运输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岗位培训,要求每位驾驶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5.2.4.提高驾驶员的技术素质

随着驾驶员驾龄的增加,有的驾驶员对车辆的构造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行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有了一定的驾驶经验,从思想就开始放松警惕,认为自身的驾驶技术已经很好了,其实这时候是危险真正开始的时候,在事故原因的分析当中因为疏忽大意所引发的事故占到了30%。

如何提高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可以从几方面入手:第一,针对在不同路况下行车的特点行进分析总结,让驾驶员清楚认识到各种路况行车的特点。第二,对在不同环境和气候中行车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驾驶员掌握在各种环境中行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当遇到不利的因素时,如何保证安全行车。第三,经常检查驾驶能力。我们国家这一块还处于空白,但我们可以向一些欧美国家学习,综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例如在法国,好几个省都已实行了司机继续教育制度(每10年要进修一次),按照这种制度,驾驶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理论知识水平,甚至要定期接受驾驶技术检查和体格检查。此外,申请驾驶执照的人必须能够看清楚15—20米距离内的汽车牌照号码。第四,驾驶习惯的纠正。大部分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坏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也是引发事故的源头,但很多驾驶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坏习惯会严重影响安全行车。例如:开车吸烟、打电话、发短信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互相监督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促使驾驶员纠正这些坏习惯并认识这些坏习惯的危害,从而达到自律的效果。5.2.5.提高驾驶员的心里、生理素质

心里、生理素质主要表现在感知特性和反应特性方面。当驾驶员受到外部环境干扰时,会本能的做出自己的反应,这种反应有时是正确的,有时会引发驾驶动作的变形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为了躲避障碍物驾驶员错把刹车踩成油门而引发交通事故并不在少数,这都是驾驶员心里素质不过硬的表现,只有当他能够运用意志和力量,去控制、克服和最大程度地消除心里、生理方面诸多不利因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时,他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驾驶技能,达到较高的驾驶操作水平。这就需要驾驶员在每次行车后不断总结经验,把每个驾驶员的行车经验进行分析交流。好的驾驶员,不仅善于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和教训,而且善于重视总结、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还要善于学习,研究新问题,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和提高。5.2.7.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例如,在小区内张贴海报、进行公益演讲、通过电视网络宣传安全教育。

5.2.8.加大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的处罚力度

加大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的处罚力度,约束其违章行为,对保障道路交通通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总结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交通的十字路口,而且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我国大城市已经或即将进入小汽车消费的高峰期。若不及早采取措施,而任由私人小汽车出行持续倍增,将来想要扭转态势,必然是事倍功半。在这样的形势下,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在科学决策和规划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协调进行,保证各级交通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消除部门分割造成的失误;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点在于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实施,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理论大多以国外研究成果为主,而且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和模拟模型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也还不太成熟,加上经济上的原因,使得先进技术的实施应用受到限制。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不是单从形式上开辟一两条公交专用道就能够解决的,公交优先涉及城市规划、路网设计、信号技术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安排和衔接等多个层次的内容,要切实实施公交优先,必须综合考虑、整体规划。

如何在诸多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下,保障和改善郑州市道路交通顺利通畅,需要各个部门做到相互沟通、紧密配合。随着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郑州市的道路拥堵问题会得到逐步改善。

人为因素大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