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生存权论》读后感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8-600879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7 03:19: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存权论》读后感

《生存权论》读后感

□郭 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

摘 要:生存权,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历史条件下,人们应当享有的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的权利。生存权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一直被

学者们不断地定义阐释着。但是,原来对于生存权的理解,只是仅限于一些大而空的说理上,并没有具体鲜明地解释出生存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权,它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正确理解它有何意义。

关键词:生存权 人权 生存

一、本书概述:

全书分为四编,共 21 章,约 29 万字。从生存权的历史渊源、特性、定义、涵盖的基本权利(包括社会保障权、教育权、环境权和劳动权),到立法和司法中的生存权问题,都结合各国的法制建设,联合国的保障人权活动,特别是二战后日本国的和平宪法和有关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违宪审查等活动,进行了透彻的论述。

第一编为生存权总论。作者从生存权保障的性质和历史变迁引入话题,以各国立法为依据进行阐述,对生存权进行理论分析。并将生存权与平等原则进行比较分析,谈到行政国家的福利国家观点。作者提出,生存权的“具体性权利论”认为,日本宪法保障的就是“健康且文化性的最低限度生活”。此外还有“消极纲领性规定论”和“积极纲领性规定论(”又被称为“抽象性权利论”)。并且这两种学说有共通点:其一,是对超过“最低限度生活”以上的保障,应是属于立法机关裁量的政策性事项;其二,除了消极论之外,均把“最低限度生活”De 保障当作生存权的基础性部分,对此在宪法的规范上承认其法的意义。

第二编为生存权的法的性质与内容。作者通过对不同理论学说:“纲领性规定论”、“具体性权利论”的分析、批评与论证,以及对生存权的司法保障和违宪审查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了生存权的内容。

第三编为生存权性质侧面的基本权。这一编是作者写得最具体的一编。作者从教育社会权入手,对教育权的各个方面深入分析,提到了教育条件的配备和教育内容,以及教科书无偿论与教育内容的问题。紧接着,作者又提到了一个当代最为重要的环境权的问题,分析了环境权的意义以及其与利益衡量的问题。最后,作者分析了生存权视角中的劳动权。这一点在后文我再继续进行阐述。

第四遍为审判中的生存权论。光是理论的分析是不够的,于是,作者从审判的事例出发,对生存权各种学说的判例化进行分析,并且又回归到第一章所提到的关键条文-《-日本国宪法》第 14条,将三个著名日本判例(“牧野诉讼”、“崛木诉讼”、“宫诉讼”)与生存权和第 14 条相结合来分析,深入分析各个学说对生存权的影响与作用。

二、我的感想:

看过这本《生存权论》,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作者并没有以枯燥的说理的方式对生存权进行空洞地分析,而是结合了各国宪法的重点条款、经典的案例以及社会现状一同分析,让读者能够生动形象地去了解生存权到底为何物,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又有哪些关于它的学说与争论。而这本书就是在无数关于生存权的世界范围的争论中产生的。作者在第一部分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生存权问题的出现,正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由于财富的大量积累和分配的不公平,出现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孤苦无依的社会、经济弱者,因此要求对财产权加以限制。作者联系了 1929 年世界经济的大恐慌和罗斯福新政举证了美国的联邦急救法、社会保障法、全国产业复兴法、劳动关系法等等新政措施。对魏玛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对新政,都加以赞许。而第三部分论述“生存权的基本权理论”时,是采取广义的生存权论。那不仅仅只是生命权、健康权,而且还包括了教育权、环境权、劳动权。

生存权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权,在我看来,与其相关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劳动者侵权问题。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换句话说,当我们踏出大学门槛之时,也就是我们面临就业问题之时。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踌躇满志,憧憬着自己的工作会如同自己梦想中的一样美好,其中甚至具体到工作的具体方向、收入水平以及福利保障等内容。但是当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踢到铁板之后,他们的标准便急剧下降。从原来渴望的月薪 5000 以上,到后来的 1500 包三金的悲哀,不能不看出求职的大学生们的无奈,甚至有种委曲求全的味道。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进入公司后能够好好工作,好好表现,慢慢往上爬,爬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得到自己理想的薪酬。就业问题一旦解决,随之而来的就是住房问题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买房,都是由父母帮忙交付首期,甚至是全额,一味地啃老。当然,这些是父母有资本给他们啃的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人是家里完全没资本的,那他们怎么办呢?为了生存,他们形成了大致一下三种途径:第一,先在单位附近租便宜的房子,等到工作一段时间攒够了钱,再慢慢贷款买房;第二,先拿出自己的老本交个小户型的首期,然后慢慢赚钱供房子;第三,找个有钱的老婆,让她把房子问题解决了。不过,不论是

哪种方式,归根到底人总是活在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之中,就不用谈什么“健康而文化地生活”了。面对如此之大的压力,人如何健康得起来呢?如何有时间有经历去享受生活,去体会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由此,我们的生存权是否真正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呢?当人们为了住房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和国家为什么非要视而不见,而不是坦然而正确地直面它,解决它呢?在发达国家,他们的住房不仅宽敞,而且相当便宜。人们甚至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搬家。他们的国家给了好的优惠政策,给了他们应有的生存权的福利,给了他们人权。作为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人是我们唯一的筹码,我们却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人权并没有得到真正地保障。不得不说,大部分人对于此是感到失望与无奈的。但是人还要生存,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工作而放弃生存,更不能因为没有地方住而放弃生存。所以,人们只能利用娱乐的方式嘲讽一下社会,嘲讽一下自己。既《蜗居》之后,网络上又火爆了一部《蜗婚》的小说,其中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纰漏无疑。鲁迅先生有一双慧眼,他笔下的阿 Q 精神其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具备的。像如此这般的小说与电视剧,也就是我们的一种精神胜利法了。

人生在世,为的就是生存。先不提能不能很好的生存,就生存这一单纯的方面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健康。没有健康,人这辈子什么都是白干。因此,依我看,生存权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健康权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保障我们健康的就是医疗了。那我们的医疗制度又制定和实施得如何呢?不太好。每次打开电视,新闻联播总是会提到农村合作医疗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医疗问题。播报出来的消息总是有可喜的成果,农民们和少数民族同胞们都很满意,说医疗合作办得切实有效,不仅便捷专业,而且对他们的帮助很大。真的是这样吗?我的一个室友是来自农村的,她说她们那里的医疗合作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反而问题多多。她母亲去了三个地方测量血压,竟然测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让他们很是不知所措。抛开医疗合作的问题不说,在大城市的医院,每天排队的人潮与世博的盛况有得一拼。很多人以此为商机,向患者兜售排队号、专家门诊号等种种能够走后门或者提前看病的号码。这些违法的行为,正是由于看病难的问题引起的。人们一方面医疗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还被违法行为所蒙骗,这又怎么能让人们安心地生活呢?所以,很多人都说,没事别出大病,有病也最好不用去医院。关于生存权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说得清楚的。为了能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相信,我们国家一定会作出最大努力来满足人民需求的,解决人们的问题的。

参考文献:

[1][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法律出版社,第 1 版,2001 年 9 月 1 日

[2]佚名:《生存权》百度百科,载于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862606.htm

[3]上官丕亮:《究竟什么是生存权》,载于网址:http://.cn/article/default.asp? id=35842

作者简介:郭倩,女,湖北武汉人,1990 年 1 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刑法学。

第二篇:《生存权论》读后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生存权论》读后感

摘 要:人人生而平等,这是西方工业革命崛起的基础,也是欧美社会精神文化的基石,本书中大须贺明以一个亚洲人的角度对人人生而平等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并加以日本式的理解,这对我们学习借鉴欧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具体性权利论人权自由权生存权

一、全书概述:

全书分为四编,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所论述的生存权是以市民社会背景下的自由权为基础,生活中的贫困者和失业者要求国家有所作为提供保护帮助的权利。它表现了一个社会在基本实现形式公平的前提下对实质公平追求。《生存权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为这种追求的可操纵性提供了论证。

第一编为生存权总论。作者从生存权保障的性质和历史变迁引入话题,以各国立法为依据进行阐述,对生存权进行理论分析。并将生存权与平等原则进行比较分析,谈到行政国家的福利国家观点。

第二编为生存权的法的性质与内容。

第三编为生存权性质侧面的基本权。

第四遍为审判中的生存权论。

大须贺明的《生存权论》从作为市民宪法基本原理的本位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一逻辑出发点出发,认为在社会出现大面积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下,“假设光靠资本主义社会的抽象的法律上的自由权体系,已经不可以包管国民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尊严。因此,作为对此的一种补充,旨在具体地保障个人实际生活的生存权,就登上了政治生活的舞台。

二、我的感想:

毫无疑问,《生存权论》是我们学习生存权利的难得的一本好书,在学习本书过程中,给我个人最大的感觉是作者优秀的表达技巧,几乎没有枯燥的解说,对于概念的解说结合了各国宪法的重点条款、经典的案例以及社会现状一同分析,让读者能够生动形象地去了解生存权到底为何物,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又有哪些关于它的学说与争论。而这本书就是在无数关于生存权的世界范围的争论中产生的。作者在第一部分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生存权问题的出现,正是源于资本1-1-

主义社会的弊病。由于财富的大量积累和分配的不公平,出现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孤苦无依的社会、经济弱者,因此要求对财产权加以限制。

生存权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权,在我看来,与其相关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劳动者侵权问题。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换句话说,当我们踏出大学门槛之时,也就是我们面临就业问题之时。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踌躇满志,憧憬着自己的工作会如同自己梦想中的一样美好,其中甚至具体到工作的具体方向、收入水平以及福利保障等内容。但是当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踢到铁板之后,他们的标准便急剧下降。从原来渴望的月薪 4000到后来的 1200三金的悲哀,不能不看出求职的大学生们的无奈,甚至有种委曲求全的味道。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进入公司后能够好好工作,好好表现,慢慢往上爬,爬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得到自己理想的薪酬。就业问题一旦解决,随之而来的就是住房问题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买房,都是由父母帮忙交付首期,甚至是全额,一味地啃老。当然,这些是父母有资本给他们啃的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人是家里完全没资本的,那他们怎么办呢?为了生存,他们形成了大致一下三种途径:第一,先在单位附近租便宜的房子,等到工作一段时间攒够了钱,再慢慢贷款买房;第二,先拿出自己的老本交个小户型的首期,然后慢慢赚钱供房子;第三,找个有钱的老婆,让她把房子问题解决了。不过,不论是哪种方式,归根到底人总是活在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之中,就不用谈什么“健康而文化地生活”了。面对如此之大的压力,人如何健康得起来呢?如何有时间有经历去享受生活,去体会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由此,我们的生存权是否真正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呢?当人们为了住房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和国家为什么非要视而不见,而不是坦然而正确地直面它,解决它呢?在发达国家,他们的住房不仅宽敞,而且相当便宜。人们甚至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搬家。他们的国家给了好的优惠政策,给了他们应有的生存权的福利,给了他们人权。作为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却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人权并没有得到真正地保障。不得不说,大部分人对于此是感到失望与无奈的。困扰中国十多亿人口的问题反而就是生存问题,如何让我们生存的更加有质量,2012,我们的路还很远。

民以食为天,生存为最先。先不提能不能很好的生存,人活在世,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尊严,有人说是自由,但大多数人的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健康。没有健康,人这辈子什么都是白干。因此,依我看,生存权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健康权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保障我们健康的就是医疗了。那我们的医疗制度又制定和实施得如何呢?2012年5月8日,河南女医生张娟不堪患者家属和医院的压力,服毒自杀,抢救后处于昏迷之中。21012年,医患关系是继食品问题

在中国社会存在的另一大问题,许多大城市医院挂号处的情形,与世博会售票处有一拼。人们一方面医疗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还被违法行为所蒙骗,这又怎么能让人们安心地生活呢?所以,很多人都说,没事别出大病,有病也最好不用去医院。关于生存权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说得清楚的。我相信,随着我的学习的加深很经历的丰富,我会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解读,同时,我也会更加努力的去投身到建设更加和谐富强的新中国的大业中!

第三篇:农村养老保险的生存权思想

全法网,您身边的法律专家Http://

农村养老保险的生存权思想

生存权是指作为社会个个体的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自然产生存权的思想认为:国家应当把保护社会弱者生存作为自己的义 务。德国法哲学家费希生的权利。求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生存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尔特认为:人能够活着,生存才有保障,这是国民应有的权利,不能生存时,他对国家有提出要求生活保障的生存权。在人的所有欲望中,生 存的欲望具有优先地位。社会财富的分配应确立一个使所有人都获得与其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基本份额的一般客观标准,社会成员根据这一标准,具有向国家提出比其 他具有超越生存欲望的人优先的、为维持自己生存而必须获得的物和劳动的要求的权利。

通过立法将生存权确定的是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在 第161条和第163条中规定:“为了维持健康和劳动能力,保护母亲、防备老年、衰弱和生活的突变,国家在被保险者的协力下,设置包括各种领域的社会保险 制度”。至此,生存权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即生存权不仅仅是人活着的权利,而且是能够体面地生活的权利,是能够充分体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生活的权 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存权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许 多国家纷纷修改宪法,在其人权规范中增加生存权的内容。不仅如此,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生存权也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规定。《世界人权之言》中规 定:“人人有权享受其本人及其家属所需的生活水平,举凡衣、食、住、医疗及必要的社会服务均包括其内,于失业、患病、残废、寡居、衰老或因不可抗力的事故 使生活能力丧失时,有权享受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五·四”宪法确认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 一项基本权利,现行《宪法》在第45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我 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又占整个老年人的绝大多数,让所有农村老年人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领域之后,能够像城镇 退休人员那样,依靠养老保险金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这是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应该为农村居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全法网法律咨询

本文链接:

第四篇:论中国读后感

论中国

我重点看了这本书关于近代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清政府如何在列强重重压迫下苟延残喘70年.在这方面,基辛格高度赞扬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国官员的努力——主要是引进各种外国力量以达到相互制衡,不让任何一家独大.从而避免了中国像印度一样彻底被颠覆,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国家.基辛格认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习惯使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国官员自然而然而且娴熟地运用了以安抚为主要手段的所谓”五饵”政策,在各个国家之间合纵连横,从而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这些争取来的时间还是被浪费了.从我对这本书不多的了解看,基辛格似乎更倾向于分析各个国家的政治考量、外交努力—书中有大量关于各个国家在国家事务方面心里及手段的描写.看来基辛格还是脱离不了自己外交家的局限,试图以外交家的视角解释整个中国近代史.所以这本书关于历史方面的看法、评价不是太有说服力.但是,作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基辛格对于政治事件的解读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比如李鸿章的努力,他把这解读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危机后自发的自我救赎—中国文化仍有相当的用处与活力.我喜欢这个观点.下面我主要就是要讨论,中国文化在近代史上的影响.近代,就如基辛格所说,对于中国是屈辱的.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呢? 印度: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日本:1853年黑船事件,被逼迫签订日美亲善条约,1863年下

关战争,萨英战争,1868年戊晨战争,1869年明治维新

所以说近代,在亚洲,没有谁日子好过.只不过日本知耻而后勇,中国苟延残喘,印度名存实亡.然而,为何同在亚洲,虽然开局相似,最后结局却如此不同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首先,财富.外国列强侵略只为财富(基辛格的观点,我觉得挺对,虽然英国的做法不太符合这个观点——侵占中国香港,侵占印度全境,侵占日本萨摩藩.....),中国印度自古在西方眼中就是黄金遍地——丰富的资源,雄厚的历史积累,精妙绝伦的艺术品.这么肥的肉,西方没理由不心动.相较而言,日本就要差很多.弹丸之地,资源匮乏,人口稀少.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好鞋不踩臭狗屎,西方只有美国还腆着脸伸着鼻子去嗅嗅,英国法国本着哪有你哪就有我的原则,胡乱扒拉两爪子,也退了.所以后来基本就是日本的内战,什么”尊王攘夷”,然后”倒幕”......这倒是便宜了日本天皇,完成了前人多年的夙愿,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中国呢,被列强团团包围.今天这个找个借口啃一嘴,嘴边流着油欢天喜地的跑开了,明天那个扒一爪子,心满意足的发展本国工业.中国这块大蛋糕就这样在没有丝毫反抗能力的情况下日渐萎缩.当然, 印度也是这样,莫卧儿王朝在英国的打击下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投降东印度公司,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其实按当时的实力对比看,中国跟印度一样,完全不具备反抗能力,英国完全可以像对待印度一样对待中国,把中国变为他的殖民地.但为

什么他没有这样做呢?基辛格的解释是,中国把其他列强引进到了中国,让他们相互制衡,互相忌惮.其实我对于”西方列强是中国主动引进的”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我不得不说,基辛格的这个观点真的出乎我意料.我此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说法.这便是第二个原因——中国结局不同于印度的原因,中国古老哲学的遗泽.基辛格原文:”为了渡过难关,中国没有依靠技术或军事力量,而是两个深感传统的资源:外交官的分析能力和人民的耐力和文化信心。它制定了巧妙的策略,互相抵销新入门的蛮夷。负责管理中国外交关系的官员在各个城市提供优惠,但他们特意邀请了多方外国人分享战利品,使他们能够“以夷制夷”,避免任何一个强权占主导地位”

好吧,如果这个是臆测的话,他的想象未免也太丰富了.我暂且把它当做是真的,那么清政府后来的一味忍让也有了合理的理由.”最终,他们坚持严格遵守与西方的“不平等条约”和外国的国际法原则,不是因为中国官员认为他们是有效的,而是因为这种行为提供了限定外国野心的手段”

中国未免也太用心良苦了些.我是一块蛋糕,为了不被你一个人吃掉,我就让更多的人来吃.而每个人都想吃到更多,那么这些人就会互相扯皮,互相竞争,而结果就是蛋糕被吃完的时刻被无限延长.所以清政府撑了远远比印度多的时间——70年.当然,其中一定有李鸿章这样的人的努力.好吧,时间有了,中国总算有了跟日本类似的发展条件.但为何最

后中国还是被日本打的满头包呢?

这便是第三个原因,中国封建残留的强大.中国近代有很多机会,不仅可以”超英赶美”,甚至能重新做世界霸主——比如戊戌变法,比如洋务运动.如果康有为刺杀慈禧成功,如果荣禄决定放弃慈禧,如果乾隆认真对待英国来使.....我当然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但是,这些”如果”真的很诱人,如果这些”如果”能实现的话,中国的屈辱怎么还会发生.那时中国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也不是没有有血性的人,也不是没有启动资金.但是,封建势力实在是太强了,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还有清朝中期的强盛,让那些依附于封建制度的人无比强大,他们或许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抵抗列强的侵略,但他们却敢于拼上一切向那些想要破坏这个制度的人拼命.太平天国灭了,义和团灭了,种种民间团体的反抗运动灭了.中国被厚的透不过气的封建黑云笼罩,星星点点的灯火根本不足以将他覆灭.中国在封建主义守旧思想的挟持下越走越偏,最终没能摆脱被列强玩弄的屈辱.

第五篇: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通过这篇文章,毛泽东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我们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兴亡卓越地探索过,奋斗过,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从帝国主义的角度看,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中国的资本主义道路走入死胡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了中国,是蕴藏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中的革命力量爆发出来,是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不过在抗日战争方面,毛泽东刻意避开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起到的重大作用,过多的强调了蒋介石依附美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这点论述显然带有严重的政治性。

毛泽东还向我们明确了当前阶段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互相关系。当前阶段,我们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农工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无产阶级的人民内部,我们要实行民主政策,是人民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平等权利。我们当前阶段真正的敌人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对待真正的敌人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要严厉打击,不给他们任何乱说乱动的机会。而且要强迫性的对他们进行改造,强迫他们劳动,最终消灭中国的主要的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即垄断资产阶级。中国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强大的力量下不足以兴风作浪,对待这些革命的同志,要用温和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使他们逐渐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国家的建设阶段,我们要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优越性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待阶级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阶级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这就是所谓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章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要跟从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工人阶级是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的阶级。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革命才会成功。但是,我不是很理解这个理论。而且以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国的工人阶级界限已不明显,其在政治上的优越性也很难体现。毛泽东在文章中明确的指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想墙头草一样两边倒。他用“做生意”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团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这样,我们才能“有生意”可做。我们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对待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我们要不讲情面的反对,与之为敌。孙中山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绝不可以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帝国主义国家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走向富强,而是想要从中国人民身上榨取财富以供满足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我们与任何国家的外交要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与和自己在同一战线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也许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的特殊性,而且当时中国的国情是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虎视眈眈地盯着,美国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封锁政策,所以毛泽东的态度也极其强硬,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与西方社会脱离了几十年。而且,毛泽东当时过分依赖苏联,将苏联的所有东西都照搬过来,没有考虑中国的国情,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同时,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也对一些人对当初中国的专制与民主之间的疑问提出了解答。“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这就是毛泽东给出的解答。在建国初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得到完全的解放,到处都有国民党反动派的间谍,还有一些投机分子想要把国家搞乱,所以,我们需要国家权力的存在,用以稳固国防和人民的利益,只许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资产阶级所私有的。对于人民,“专制”只是一种保护工具,而对于敌对的势力,我们必须要有“专制”,否则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无法保障。

毛泽东回顾中国的革命史,总结出来三条革命成功的武器: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正是毛泽东所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就近代历史上的革命而言,武装斗争,即运用枪杆子夺取政权,是一个普遍现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武装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都是经过武装斗争成功的;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是武装革命胜利的结晶。中国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都是武装的革命。孙中山先生一生奋斗,其目的是推翻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枪杆子是取得政权的一种主要方式,是革命取得成功的支柱。孙中山在晚年特别强调了枪杆子对革命的重要性:“大凡建设

一个新国家,革命军是不可的。”“如果没有好的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同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于其拥有庞大的军队;蒋介石也是依靠掌握的武装力量而成为国民党最高统治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也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取得的。

中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任重道远。毛泽东在文章中也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写出了中国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在经济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利用一些有利资源来大力发展经济,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被完全消灭,只能是被节制也就是教育和改造,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才会强大,在国际上才会有地位而言,决不能让资本主义国家看我们的笑话。

通过读这篇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我看到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毛主席对革命分析的深刻与透彻令人佩服。这篇文章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宪法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篇文章中,也能看到毛主席思想的一些不足和错误,但是进步的道路毕竟是曲折的,革命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错误和挫折给了我们教训,只要我们能够勇于承认并吸取经验及时改正就好,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虽然这篇文章是写在1949年,但是其中有很多道理是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例如:我们决不能依附于其他国家,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否则就没有民主可言。

《生存权论》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