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组,是谁蒙蔽了你的双眼
对于一个供电企业来说,班组是企业最基础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同时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南方电网系统内近几年的事故通报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人身伤亡事故几乎全部发生在一线班组,而绝大部分设备事故和电网事故也都涉及到班组的安全责任。因此,班组的安全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安全,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关键在班组。
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班组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广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及其预控等多种方法,制定了一系列规程制度,采取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两票三制”、“班前、班后会制” 等多种手段,开展了“防误操作专项整治”、“人身安全专项整治”等多项活动,另外还年年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年年组织《安规》和其他规程的学习考试,年年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不能说不重视,规章制度不能说不全,方法手段不能说不多。但是,电力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仍然接二连三地发生,大多数班组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就一定要深入到班组,现场仔细检查班组的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看看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制度、措施、方法、活动是否真正落实到了班组每一位成员,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检查到的真实的情况吧。
定期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在对班组的检查中,我们看到班员与班长、班长与主管部门领导、主管部门领导与企业第一安全责任人之间都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但仔细检查班组责任书内容,却发现内容千篇一律,未结合本班组和个人岗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只是照抄上级责任书内容,缺乏可操作性,而签订人对责任书内容也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每年对生产人员进行《安规》考试,是规程的要求,同时对保证电力工人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也有很大作用,但我们在很多《安规》考试现场却看到人人带着书本资料,考试时你抄我抄,比赛抄书速度,监考人员多数碍于同事情面不便出声,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很多企业可以多年来竟没有一个人考试不合格。也就是说,《安规》考试只是一种形式。
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是南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的明确要求,但我们很多班组平时不做好工作,但一收到某年某月某日上级要来检查的消息后,马上召集人马,连夜突击,记录不全的马上补齐,“两票”有问题的马上修补或重新打印,设备有油迹马上清抹,工作现场混乱的马上清理,工具未试验或有缺陷马上处理,这样当检查人员来的时候自然是一切OK,皆大欢喜。而我们有的检查人员自身素质也不高,处处走马观花,该看的不看,该问的不问,该查的不查,把检查变成“简查”,检查年年有,问题依旧在。这样一来,安全检查也成为一种形式。
班组安全活动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班组成员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检查人员到班组检查时,一般都是检查安全活动记录本。而大部分记录都是不错的,每周一次的次数足够,内容丰富,查出的问题、制定的措施都详细具体。如果单从记录上看大多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是相当高的,可如果你随便叫几个班员来现场考问一下,可能马脚就露出来了,大部分人都说不出上次安全活动是什么内容或制定了什么措施,说出来的也是片言只语,不得要领,甚至有的班组连班长都说不出。原来,有很多记录是由专人以一些文件、通报作材料虚构出来的假记录,实际上根本没有进行安全活动,即便是活动了,也是随便找些文件、通报,由安全员念一念意思意思,刚一念完念的人听的人都已经不记得什么内容了。于是乎,安全活动也沦为一种形式。
原来,是形式主义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连这些最重要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都掉进了形式主义的泥潭,看来,形式主义的阴影已经遮盖到了我们班组安全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上述的几项重要工作,其它的安全工作也都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比如我们有不少班组的班组建设各种记录做的是假记录,班组培训活动搞的是假培训,安全总结写的是假总结,就连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也是假典型,来个轮流坐庄,一团和气。但这样一来,班组建设记录便成了某个人的记录,安全只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实际的工作上;培训活动搞得不少,技术水平却还是原地踏步;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只是个别人“妙笔生花”写出来的“硕果”;上级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安全会议一级级地开,安全方面的指示精神一次次地传达,却总是落实不到最终的执行者——班组成员身上。
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部分领导干部和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安全管理工作未做到深入、细致和全面,满足于照本传达、走马观花式的工作方式,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班组成员特别是班组长自身的安全素质不高,对安全管理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上还是停留在旧的无序化的班组管理模式,使班组成员们心安理得地习惯性地工作在形式主义的蒙蔽之下,不经意间隐瞒了工作中的各种缺陷与失误,为以后的工作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呢?
要想克服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就必须首先认清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的危害。而这些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最可怕的危害就是诱发事故,电力企业发生的事故有80%以上是习惯性违章所引起的,究其根源,就在于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例如工作监护制是预防各种习惯性违章的可靠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监护工作流于形式,让习惯性违章有机可乘,导致事故;第二,班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对班组工作的影响潜移默化,直接败坏了班组作风,职工的安全意识自然淡薄,安全形势当然是岌岌可危了;第三,班组在现场工作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使生产现场的许多安全措施得不到严格执行,埋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第四;由于班组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的存在,使很多重要的安全工作无法落实,使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作用削弱,最终可能使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甚至是恶性、重大事故;最后,班组是一个企业的基石,如果形式主义在班组中蔓延,企业的基础将变得脆弱,前进动力和竞争力无法得到提高,企业的发展步伐会延缓,甚至可能出现倒退。
teniu.cc范文网[CHAZIDIAN.COM]
要想克服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除了认清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的危害,还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去应对,在笔者看来,这些对策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从上而下的对策,即班组的上层管理者和监督者首先要摆脱形式主义的困扰,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将工作做全、做细、做实,所有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教育工作一定要最终延伸落实到最末端的班组职工身上,同时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进行安全管理,如采用不预先通知的全年分散式不定期检查考评制,防止安全检查中的形式主义现象;笔者在本部门还广泛实行现场考问制度,即重考问,轻记录,防止安全活动、现场记录中的形式主义。要克服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的则是从下而上的对策,即积极提高班组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班组长的管理素质,认识到班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当工作和安全冲突时,能主动为安全让路,能自行发现并不隐瞒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真实地暴露并反馈至上级管理者,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完善,从而消除形式主义的危害。班组长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人员,即是上情下达的落实者,也是下情上传的传达者,班组长的安全素质、管理水平和其自身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组的作风取向,所以在选配班组长时一定要慎重,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培训方面一定要加强,技术过硬、吃苦耐劳不一定是好班组长,选任班组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较好管理能力。
形式主义在电力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中广泛存在,要想消除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都能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存在和其巨大的危害性,对其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打假”活动,从形式主义的蒙蔽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完善班组的各项安全工作,相信我们班组的安全管理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篇:别让名利蒙蔽了你的双眼 ——读《我们的荆轲》后感
别让名利蒙蔽了你的双眼
——读《我们的荆轲》后感
读罢《我们的荆轲》,最大的感觉就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啊让名利蒙蔽了双眼,被名利牵着鼻子走,生活完全失去了本真和自我。这本书包含《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三部话剧,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每篇都可谓是人生的悲歌。
在《我们的荆轲》中,荆轲开始和一般侠客一样,想一夜成名,刺杀秦王,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在与燕姬沟通中,燕姬六问荆轲为何刺秦王?荆轲答曰为天下百姓;为死去的冤魂;为秦国百姓;为诸侯;为燕太子丹;为侠士的荣誉。从混沌到清晰,燕姬一步步将他点醒,刺秦王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人生的无奈在这里得以展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让多少人迷失自我,为了成名 不惜任何代价。芙蓉姐姐、凤姐搔首弄姿,频频上镜;更有一女语出豪言“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呜呼,名利之说古今通用。
莫言说: “这部戏里,其实没有一个坏人。这部戏里的人,其实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他人的批判,必须建立在自我批判基础上。我们呼唤高人,其实是希望我们内心的完美。”他还在新出版的剧本集访谈录中谈到自己发现 “名利皆虚,神马都是浮云 ”,“前几稿我希望表达 ‘我们都是荆轲!’改到最后这一稿,我只是表达清楚 ‘我就是荆轲!’”
没错,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的“荆轲”,或许我们自己也是,为了那虚无飘渺的名利苟延残喘的活着。而《我们的荆轲》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行为并反思着自己的行为,让我们淡薄名利,做回真正的自我!
第三篇:你是谁
你是谁
别问我别说你也不知道 这么简单的问题
你是谁
你不说
那也算了
毕竟我还不算认识你
你是谁
有点像
电影里的影像
只是你碰错了对象
如果可以
能不能让我轻轻地吻你 让我温暖你那冰冷的双手 让我让你不再一个人 让我可以陪你渡过每个夜
如果可以
能不能让我牵牵你的手 让我为挡住吹向你的风雨 让我把快乐装饰给你 让我在孤单的时候抱着你
第四篇:你是谁
你是谁
你是谁,默默踏进我的圈层。没有招手,略去彩排的痕迹,就这样,无声无息。
缘来了,情却尽了,邂逅了,心却冷了,你无声,我沉默。你转身,我亦不停留。
风儿说应挽留,我却会意摇头。雨儿说应流泪,我却笑而不愁。
不懂多少分钟的停留,不知多少次的重逢。只瞥见背影邂逅,转角路口,依然陌生。到最后,是快乐还是忧愁?
你是谁?
我不懂,你的心,我猜不透,只晓得,你依然那么陌生。
你是谁,我不想懂。
我坦然,我心幽。
最后,只留下,你是谁?
第五篇:是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是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人的实力并不如你,于是,这名运动员轻松地跑了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10人小组比赛,教练把平时其他人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跑了第一名,再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20人小组比赛,教练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一个人,你就能取得胜利,结果,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说的那个运动员,并在最后冲刺时,又取得了第一名。后来,换了一个地方,赛前,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沟通过,在5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第一名,后来10人小组的比赛中他滑到了第二名,20人的比赛中,他仅仅拿了第5名。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次各个组的其他参赛运动员同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是的,生活的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欠缺对对手能力的估量,而往往给自己安排着一个较低的位置,就像上学时的我们:小学的时候,自己是班里的佼佼者,觉得第一名非自己莫属;升到初中后,人多了,觉得自己能考个前10名就不错了,于是一旦考到前10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以后,定的目标更低,即便考试稍有出入,也会安慰自己道:高手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就这样,我一步步从优秀走向了平庸。
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恒久不衰。假使我们原先是一块金子,也最后会因为缺乏永恒的自信,而甘心变为一粒沙子。我们原本是优秀的。只不过,是我们缺乏自信心,一步一步把我们从优秀的高位上拉下来,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自甘平庸,是人生的一场灾难,也是人生的悲剧。只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导演了这场灾难和悲剧。
安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