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孟涛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主题班会在教育中的作用
巨鹿育红实验学校刘孟涛***
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行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已为大家公认。目前,班会已经被教育部正式列为活动课程,排入课表,其地位已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然而,多年来,人们却忽视了它的作用,被班主任用来处理班级日常杂务,为班主任的说教提供了便利,导致班会流于形式,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势在必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负责的心、一双敏锐的的眼睛,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让我们牵挂,我时刻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下面是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运用主题班会的处理方法及感受。
一、事件
本学期临近期中考试时,作为班主任,我多次在班内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各任课老师也不断施加压力,果然奏效。课上同学们认真听、细心记,下课后足不出户,自习课教室一片紧张的学习气氛,我不禁暗自高兴。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学生成绩较以前并没有太大的进步,这下同学们都泻了气,有的同学说:“学也学不好,玩儿成绩也这样,还不如玩儿痛快。”课上听课不再认真了,课下学习的更少了。
二、处理方法
针对学生这种状况,我决定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在黑板上写下“正确对待失败”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确定班会主题。
2、播放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感受“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3、列举典型败不馁、不放弃事例。
在202_年北京奥运会8月9日首日比赛项目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作为上
届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的获得者,作为本届家门口奥运上肩负首日夺金的杜
丽,由于肩上的担子重,心里上的压力大,最终导致痛失金牌的巨大打击。其实杜
丽夺首金失利,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杜丽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荣誉感的好运动员。杜
丽当场痛哭失声,但在后来的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中,杜丽顶住压力,杜
丽一扫9日夺金失利的阴霾,调整自己的心态,轻装上阵,沉着冷静,在卫冕首金
失利的情况下,终于射落了这枚至关重要的金牌。杜丽夺金补遗憾,失之东隅收之
桑榆,用王者的风范诠释了“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的奥运体育精神内涵。
人生自古谁无憾?鸿鹄展翅一飞天。杜丽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杜丽在国人的勉励下,从阴影中走出来,在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再次夺金就证实了杜
丽不愧为一个有实力的好运动员。
还有一个事例:四川汶川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难发生时正集中在教室里
上课的学生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但灾区不少被困少年所展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却令
人动容:地震发生后,蓥华镇中学四层的教学楼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初一女学生邓
清清和同学们都被压在了残砖破瓦之下。可是当官兵们经过数小时的奋战,在废墟
里找到小清清的时候,她正打着随身的手电筒在看书。她在靠读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而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
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最终,她也战胜了已经走到面前的死神……
历经艰难坎坷,邓清清、罗瑶等少年终于赢得了宝贵的第二次生命,活了下来,而这样的奇迹是她们靠自己的顽强和坚忍获得的。这使人不禁联想到发生在一位美国青年身上的故事:27岁的拉尔斯顿在独自登山过程中被巨石压住右臂,在苦等三天未能等来救援人员时,他靠仅有的一把8厘米长的袖珍折刀将自己的右
臂生生斩断!又以惊人的意志进行简单的自救包扎,接着忍着巨痛靠绳索坠下25
米深的狭谷,沿着河谷走了相当长的距离,直到撞上两名登山者,这才得以获救!
这位钢铁硬汉般的美国青年立即成为全球众多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并被其国人誉为“美国的英雄”“青年的楷模”。
4、对上面的事例加以总结,并分析学生此次失利的原因。
当然这些都是与死亡较量的英雄,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学习,难道学习比死亡更可怕吗?
以前咱们没有刻苦学习,仅靠考试前几天的突击,效果不明显,这很正常。“吃一堑,长一智”,相信只要平时抓紧学习,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肯定能考好。
5、学生自己举出励志的诗句及故事。
学生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学生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学生3:张海迪的故事、苏武的故事。
6、结束
齐呼口号:“九一九一,永争第一。刻苦努力,顽强学习。”
三、点评
一、认真选题,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选好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前提。主题的选择,一是要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点与兴奋点;二是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适合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三是要有深度,能细细回味;四是要与学校、班级的当前的需要紧扣,体现时代性与时间性。
二、充分准备,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一堂主题班会课要起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越充分越仔细,越能收到预期目的。班会前我认真听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想法,也向他们解释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这就让部分学生在班会前思想中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从而有力推动班会的顺利进行。
三、及时总结,深化德育教育目标。
选题与准备尽管重要,总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主题班会课,在总结与反思中可以更好地深化教育目标。要做好总结工作,首先要在主题班会的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其次是在班会课后,调查学生对本次班会课的意见,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扬长避短,深化教育的目标。
总之,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必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将以此为起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养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成为新一代朝气蓬勃,能经受风雨的、面对挫折有信心的、遇到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篇:刘敬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习心得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乌苏市第五小学刘敬涛
九月,我们按计划学习了分层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一些教师的分层教学实践经验,概述体会如下:
理论学习:分层教学法其实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圣人孔子也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验学习:实践过分层教学法的老师告诉我们,分层教学要从教学对象的分层,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这几个方面去考虑,每个方面都要根据划分的学生层次来设计。在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可以让高层次组的学生以一对一的模式辅导低层次组学生或者共同完成一个小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对一模式可以不固定,随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让他们在互助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以此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这个理念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认识到分层教学不能拘泥于“层次”概念,灵活、交叉的使用学生层次进行教学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第三篇:人民警察刘健涛
人民警察刘健涛
文学院09汉三邓冠增刘健涛,中共党员,1972年出生于广州,33岁的他看上去个头不高,表情甚至有些腼腆,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广州仔”,但熟悉他的人都说:“健涛的眼光中有一种常人少有的杀气,背后包含的,是他那股永不服输的劲头。”
刘健涛1995年从广州公安学院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巡警大队二中队工作,202_年3月,组织上安排他到天河区兴华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202_年初,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刘健涛又回到了熟悉的巡警工作岗位,现任兴华派出所路面中队长。10年时光荏苒,他连续四次受到市公安局嘉奖,两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他的足迹走遍了天河区的十余个警区,他带出的学员巡警换了一拨又一拨,没有改变的,是战友和群众们送给他的“荣誉称号”——“搏命警官”。202_年12月,刘健涛因只身勇斗歹徒身负重伤,经省公安厅批准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被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广州市公安局联合授予“广州杰出青年卫士”称号,同时当选广州市天河区“十大杰出青年”。202_年初,他被评为“202_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后,刘健涛在天河巡警大队一干就是7年,在巡警这个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在一次次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中,不惧刀枪、出手迅猛的他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搏命警官”。胆大心细,有勇有谋,是战友们对他的评价,在警区巡逻期间,刘健涛曾两次获得巡警大队破案能手称号。大家说:“和健涛一个组上班,没
别的,就是觉得安全、放心、痛快。”202_年盛夏的一个晚上,正在沙河大街巡逻的刘健涛从对讲机中听到通传:在某酒店门前,有4名男子当街醉酒闹事,已严重阻碍了交通干道,请附近巡警支援。本来还有5分钟就要交班的刘健涛,闻讯火速赶往现场。然而现场的情景却是他意想不到的,只见4名已经失去理智的赤膊壮汉,借着酒气与酒楼服务人员大吵大闹,并对两名进行劝阻的巡警推推搡搡,出言不逊,手中挥舞的碎啤酒瓶随时可能伤人,此时,围观群众已多达上百人。刘健涛见状,立即分开人群走近闹事者厉声警告。“我今天打的就是警察„„”醉汉高高举起的碎酒瓶眼看就要砸下,刹那间,刘健涛迎面一招“拌腿锁喉”,把足足高出他一头的闹事者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还未等对方反抗,他又掏出约束带将对方双手捆了个结实。整个过程不到一分种,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这一幕,不仅把另外3名闹事者惊得目瞪口呆,就连围观群众瞬时间都鸦雀无声。大家想不
到,面前这个看似单薄的巡警,体内竟然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202_年11月28日17时55分,让我们凝视这个时刻,这是警察刘
健涛性命攸关的时刻,这更是英雄刘健涛厚积薄发、横空出世的时刻!
天河区沙太路,是广州市的城乡结合部,这里批发市场遍布,公交车站密集,是众多出省车辆的必经之路,社会治安状况长期以来非常严峻。当天下午,刘健涛和保安中队长陈宁根据工作安排,像往常一样对沙太路治安值勤点进行检查。每当巡逻到这一路段,刘健涛都格外留意,作为路面中队长的他,走过每一个治安值勤点,都要停留下来细心查看,与治安员耐心交谈。17时30分,巡逻至沙太路银河
停车场门前时,敏锐的刘健涛发现了五、六名可疑男子在该处游荡,经观察,这些男子与该地段近期发生的多宗抢劫案件的嫌疑人特征十分相似。正当刘健涛准备上前盘查时,这几人也发现了目光炯炯的刘健涛,心怀鬼胎的他们转身欲逃。刻不容缓,刘健涛立即带领陈宁快步上前,在表明警察身份后要求对这伙可疑人员进行盘查,做贼心虚的嫌疑分子拒绝检查,并再次企图逃跑。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可疑人员,刘健涛没有丝毫胆怯,他指挥陈宁一左一右拦住了这伙人的去路,一边呼叫支援警力,一边准备采取果断措施。眼看别无退路,穷凶极恶的歹徒反而向刘健涛他们围拢过来。其中一名男子突然从身上掏出尖刀,刀光一闪,刀尖深深地刺进了保安队长陈宁的臀部。正在联系支援警力的刘健涛见状,大喝一声飞身跃前,双手紧紧揪住了持刀歹徒和另一名男子的衣领。两名歹徒没有料到眼前这名警察非但没有被吓退,反而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已是穷途末路的歹徒反手又是一刀,十余厘米长的钢刀深深刺进了刘健涛的胸口,鲜血喷溅而出,生死一线间,刘健涛用左手死死按住了歹徒持刀的手腕,一记右拳重重地砸向歹徒面部,歹徒捂着脸抱头逃窜。
捂着插在胸口的钢刀,鲜血从刘健涛指缝间涌出,此时的他已经感觉不到什么是痛。没有丝毫的犹豫,刘健涛果断拔出手枪鸣枪示警,“砰!”枪声过后,几名逃跑的歹徒都呆住了,他们想不到一个胸口中刀的警察,还能这么快掏枪射击,然而,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名浑身都是血的警察,正在向他们追来。刘健涛的胸口在冒血,眼睛在冒火,支撑他的还是那个信念——就是死,我也要抓住你。18
时15分,生命垂危的刘健涛被送往医院急救,临进手术室前,他留下两句话:“这伙歹徒一定负案在身,一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替我照顾好父母,我出事的消息不要告诉他们。”在场的人,无不悚然动容。刘健涛的伤势牵动着广州各界人士的心,在上级领导的协调下,紧急调来了顶尖外科专家为他操刀手术。经查,他的左肺已被刺穿,大量的鲜血回灌至胸腔,左侧肺叶已经被压缩并淹没了二分之一,若继续出血或气体不断漏入胸腔,就会造成呼吸循环系统受阻,随时可能危及到生命。此外,刘健涛还因失血过多,入院后两度昏迷,医院先后分三次,从他的胸腔内抽出了共计1500毫升的血水,等于将全身的血液换掉了三分之一。主刀医生说,刘健涛左胸部的伤口一根手指插入都探不到底,指尖隐约还能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再深入0.6公分,刀尖将刺破心脏。0.6公分,不到一指宽,却是生与死的距离。
坚强的刘健涛用异乎常人的毅力,将自己拉出了死亡的边缘,连曾经签发5份《病危通知书》的主治医生,都对他顽强的求生意志惊叹不已。面对歹徒的刀口,刘健涛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和生活,他争分夺秒的去追求鲜活的生命,因为曾经抉择,所以愈加珍惜,在取舍之间,他有自己的信条。
据统计,202_年刘健涛组织抓获各类路面违法犯罪嫌疑人52名;202_年,又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71名。路面中队在他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兴华派出所打击路面犯罪的一支生力军,202_年,兴华街辖内路面发案较上年下降了10.8%; 202_年同比再次下降8.4%。
一时间,案件上升趋势明显被压了下来,领导放心了,群众更满意了!辖内居民群众感受到了身边治安状况的好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公安民警的感激之情。
柔情,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
兴华街道办事处郑主任深情地说:“健涛的英雄壮举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长期积累的优秀品质的爆发”。刘健涛送医院抢救的第二天,广州本田汽车厂的杜师傅捧着一束木棉花来到了派出所,要求将鲜花转交给英雄。所领导原以为杜师傅认识刘健涛,一问才知他们素昧平生。杜师傅动情地说:“刘健涛的英勇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他疾恶如仇的精神与勇气在当今社会更显弥足珍贵,木棉花又叫英雄花,刘健涛当之无愧。”兴华街某批发市场百余位业主,联名为刘健涛送来一幅锦旗:公仆为民血染警魂,除暴安良英雄警官。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群众眼中的好警察,然而自己4岁的儿子,最迟叫出口的亲人却是“爸爸”!
刘健涛负伤后的第二天,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他,首先看到的是他最牵挂的妻子与儿子。儿子走到病床前稚气地说:“今天幼儿园的老师奖励给我两个苹果,一个是给我的,一个是奖给我的英雄爸爸的,爸爸,你的伤口还痛吗?我们全班小朋友都说你好伟大,我们长大了也要做警察!”
男儿有泪不轻弹,硬汉刘健涛在儿子面前哭了,他流下的泪水是欣慰、是愧疚,还是感激,这是英雄泪。
十年来,刘健涛常挂心间的仍是他刚入警时的誓言:能成为一名
打击犯罪、保护群众的人民警察,能亲手抓获犯罪分子,还老百姓以公道,是一生最大的追求!10年的从警生涯看似短暂,却饱含了刘健涛凝重如山的铮铮誓言,正是这种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崇高信念支撑着他,去顽强追寻自己的人生终极座标。
有人说,英雄刘健涛其实也平凡,因为他身上有着近三万名广州公安民警的缩影,脚踏实地,安于平凡,无私奉献。病床上的刘健涛听了笑道:“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本来就平凡。”眼光中,流露出的是对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热切与向往。
经历了灵与肉在血泪交融中的洗礼,刘健涛如干将发硎;完成了行与思在生死较量中的升华,刘健涛如凤凰浴火。我们知道,刘健涛心中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很宽。
第四篇:刘孟研修总结
技术让课堂更美好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时节,7月15日我们潍坊滨海中学开启了远程研修的日程。本次研修以“翻转课堂”的方式体验翻转课堂,以“微课程”的方式学习微课程,各类精彩的案例和现场演绎、精巧的小组合作任务设计,使老师们对“翻转课堂”、“微课程设计”等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微课,在百度搜索中得到的解释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教是为学服务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服务。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不但能传授知识还能
传授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才是有效、有价值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的培训时间,但是有启发也有思考,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目标的设定、学生情况的了解、策略的选择比技术的使用更重要,技术使用得再好,把握不住教学的本质的话,那也只是个花架子,只能去哄哄外行人,对学生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技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选择哪种技术合适,我个人觉得不用太多,要操作方便、省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培训以后我就思考着怎样把微课应用到我的政治课堂中来,感觉应该效果不错,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教学过程,也可以留出大量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实践。希望“微课”的到来可以对现在教与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中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潍坊滨海中学刘孟
第五篇:教育教学随笔
质量论坛
教育教学随笔——商量
魏书生说:“我成功没有绝招,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要经常和学生商量商量!”我想,如果没有经历这次期末考试,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以前我总觉得这句话讲得不错,因为体现了民主。但什么是民主呢?其本意是:在民主制度下,公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对于政治而言)。那么,课堂上的民主就是学生。
做为一名教师,期末考试未免有些紧张。因此在新课结束以前我就早早地制定好了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
于是当复习课来临时,我以为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发现我的每节课仿佛都是在赶进度,每节课都是为了我自己得到些宽慰,平抚我紧张的心情。终于在这样的课维持了一周后,我决定放弃我的计划。那节课我放下脚步,让学生进行自习,做出这个决定我想了很久,本来按计划是肯定无法完成的,那么最重要的效果又从何而谈呢?放下脚步,是否正确呢?
这次自习课,我并没有布置明确的任务,而是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一堂课,一堂没有明确目的的课,我想必定是一节失败的课。
但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证明我的这堂课并不失败。失败与成功在于用心,即使课堂上我没有传授一个知识点,而是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便是成功,当然这是后话。
课堂上我发现有位女同学,好像对我的这种安排有点不满,似乎有点反感。我回想了一下,在前半个学期中这个学生应该说对政治比较感兴趣,经常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好像沉默了,最初我以为是临近期末,功课太忙,但这样的态度肯定有其它的原因。
我是个急性子,在课堂上就和她来了一次对话。果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由于功课多,所以心情比较躁,这点可以从她零乱的课桌上就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她对政治课有点不满,原因是在后半个学期中,要记忆的知识突然变多了。这对于她来说,是个转变,在前半学期中,课程大多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果我们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分析,也就是说注重学习的过程,那么这个结果必然会出来,因此也不用背诵,而到了下半学期,课程内容发生转变,有些内容其实具有直接的目标性,比如,在中国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对于这个知识点其实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讨论,难道让学生讨论一下是否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对于这个点主要从情感上让学生有所感悟。通过这次交流,她的情绪得到平稳,果然在后来的期末考试中她比以前考得都好。
有商有量,是一种交流。不仅老师要直接和学生交流,还要通过一些同学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在其中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了A男同学,他有一个特点,首先总体成绩居于中等略偏上,各门功课也比较平均,在学习上应该说是比较努力,但就我这门政治课来说,他总是无法达到A 等,就外部环境来说,他的同学政治是比较不稳定的,可以从A到E 等,也就是说可确定因素太小了,从老师的这个角度讲,这学期我已经找过他谈过一次话,上课也经常让他回答问题,但效果不明显,快到期末了我很着急,究竟应该怎么办?
但就是在这堂课上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堂课上,可以说他很卖命,一直在背提纲,读得很认真,背得也很起劲,但就是没有结合课本,或者留点时间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所谓提纲只是给学生一个轮廓,如果知识是有血有肉的,那么提纲只是一具僵尸。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和他聊了一下。他自己也意识到,每次我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他都能讲出来,但每次的分数却不理想。因此我建议他,在剩下的两三天内,重新把以前试卷的选择题看一遍,不要求背诵(当然,我知道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他完全能讲出来),只要求思考。
另外,为了让他增加信心,在考前的一个晚自习上,我给他找出其中的三道综合题,让他做一遍。从而让他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在某种时候,老师的重视和关心能抵很多的话。效果也很直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在那次晚自习提出了本学期以来自己的第一个疑问。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能够让学生由“疑问”到“质疑”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事情很顺利,结果也不错,这次考试他的政治获得了较高的分数。不仅如此,他的学习方法的改变也带动了他的同桌的进步,不仅仅是分数上的,也是学习行为上的。
对于这节课,事后我想了很多,如果在我上了这样看上去像是浪费时间的一堂课(事实上也像是浪费时间的一堂课后),成绩下降了,我要怎么办,这个成绩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必然性呢?
商量,我想应该是没错的,很多时候成功需要别人,那就需要商量。我们为什么要和学生商量,而不是直接的指挥和引导。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如果学生都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何需老师的引导,只有在学生存在偏差,即出现了所谓的负方向时,才需要。
商量的目的应该是长远的而并非一次的失败或成功,商量也需要磨合,商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养成习惯。
习惯养成后,我想并不需要指挥或引导了。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学习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坏习惯往往会使人功败垂成。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而事实上懒惰更容易成为人的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生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技巧,有时需要商量。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短,B是A的目的,如果你直奔目标而去,你能确定你是最先到达吗? 直接的功利,往往让我们采取极端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中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做出决定。
我们通常会把老师比喻成园丁,但如果我们是园丁,我们的学生是植物,没有思想的植物吗?我们是园丁,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统一修剪吗?还是要像江南的梅,捆绑着变成婀娜者?
新课程下,老师需要探究,学生需要探究,我们不妨一起商量商量。
满城县刘家台中学 陈永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