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8-1090645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4 01:26: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特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_年。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带动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外需急剧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主要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

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到202_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_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第二篇:珠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

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联系密切,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本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熟制是一年三熟。

3、深圳和珠海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相邻。

4、这里因物产丰富的美称有“鱼米之乡”,“桑蚕之乡”,“蔗糖之乡”,“果蔬花木之乡”。

5、我国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其中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深圳、珠海

6、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自然因素有:①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联系密切;②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③气候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水资源丰富。人为因素有:①政策具有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②是我国侨乡之一,利于吸引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投资;③本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充足。

7、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两者的关系是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8、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

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9、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10、外向型经济存在的问题:利润低,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11、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三来一补”的生产模式: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补偿贸易。

12、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的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全部进口材料加工出口向逐步采用国产原料加工出口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

13、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14、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第三篇: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202_年11月6日至18日,我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考察团,到湖南、广东两省的11个市、区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地,考察团一行都认真听取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与当地党政领导、企业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有重点的参观了一些企业、科技园、工业园和城镇建设情况,实地考察了他们在改革开放、招商引

资、非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国企改革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学习了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整体印象

通过学习考察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印象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招商引资政策活;城市建设标准高。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能够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抢抓建特区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东莞市,130多万人,GDP从1978年到202_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GDP达到了6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居民存款1000亿元,人均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8000元;像南海区,108万人,面积1100平方公里,202_年GDP达439亿元,人均4万多元,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800元,城镇居民收入15329元,列全国百强县之首。同时,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观念新,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如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村,都建有工业园区,并且园区建设正在转化升级,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涌入,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中山市古镇灯饰品,形成了大市场,相关企业全镇达3000多家;顺德陈村镇的“七巧”花卉是一家台资企业,已成为国内国际花卉销售基地;佛山的陶制品已占全国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他们率先实行政务公开,下放审批权限,完善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招商引资政策活。如珠海市在引进中山大学等名校时,政府除无偿提供土地外,每年还拿出4000多万元补助到珠海办学的教职工;深圳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给予每平方米建设用地补助300-400元;深圳皇田机场现更名为宝安机场就是根据港台投资商的要求而更名的,足以说明政府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诚意;东莞、深圳等地充分发挥沿边、沿海、侨乡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目前,东莞市民营企业达18万户,占全市企业的85以上,深圳的民营企业占60以上,南海区的软件科技园民营企业占87以上,像珠海的格力集团、惠州的TCL集团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珠三角”经济的主体。

三是城市建设标准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文化品位”,所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青、水秀、城绿。如珠海、中山、顺德、南海等地城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管理严格规范,道路宽广、绿化面积大、亮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

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考察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商城乃至信阳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差距很多,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除这些地方具有沿海、沿边、特区、侨乡和邻香港、澳门等不可比的优势外,我们的干部群众在主观上同沿海地区的干部群众相比差距很大,集中表现在:思想没有人家解放,观念没有人家新,作风没有人家扎实,干事创业的精神没有人家高涨。少数干部群众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的思想,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存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缺乏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存在作风飘浮,人浮于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缺乏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存在吃拿卡要、“官本位”现象严重、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缺乏顾全大局、服务大局意识。这些现象和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着力解决讲解放思想不知道怎么解放思想的问题,喊观念创新不知道怎么创新的问题,着力解决抓发展不始终、不一贯、不过硬的问题,抓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三、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这次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是促进全市干部思想大解放,实现信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考察,让我们学到了先进,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更换了脑子,找到了差距,增加了发展的压力,是一次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考察。它无疑对加快信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以非农化推进工业化、城

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发展羊山新区、平桥工业园等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商城县是一个集山区、边区、库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立足商城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找准差距,树立信心,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快发展,构建载体谋发展,创新机制求发展,优化环境促发展,扑下身子抓发展,加快商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步伐。

(一)加快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有新突破。

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思想上有闪光点,经济发展才有增长点。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跨度。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次考察成果,借这次考察东风,用发达地区的发展事实,教育引导我们的干部群众,考察回来后,我们已迅速向县四大机构领导、全县科级干部介绍了考察的主要收获和体会,认真查找了工作、思想、作风上存在的差距,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解决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未富亦安、不思进取和“等靠要”等落后观念,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成的工作作风问题。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思想;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自加压力、奋力赶超的思想;破除盲目自满、夜郎自大的思想,树立率先突破、跨越发展的思想,真正转变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对照先进找差距,自我加压促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二)加快发展必须在招商引资、培育县域经济上有新突破。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后一个时期,县委、县政府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中心环节来抓,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四大家及相关部门组成招商引资工作班子,常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借资生财,借外促内,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县委、县政府将认真落实市里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在税费减免、土地征用、用水用电、简化程序等方面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严厉查处涉企“四乱”案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在项目论证、土地征用、贷款申请、技术改造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扶持环境;在上石桥镇以南沿商淮路规划群方出资民营经济园区,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要铁下心肠抓环境建设,痛下决心,重拳出击,对影响商城发展的人和事要采取“摘帽子”、“罚票子”、“砸饭碗”等硬手段,坚决打击,努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二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施“回归工程”就是聚集民资,依靠民力,发挥民智,实现民富的系统工程。最近,我们组织4个组,在全国各主要经济发展地方开展“民营经济风采万里行”活动,对商城籍在外经商的民营经济大户,进行采访,将他们的事迹制成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播放。县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和工商联正加强与全县5个资产超5000万元、15个资产超1000万元、100个500万元的民营企业业主联系,吸引在外从事私营物业管理、商品营销、企业生产和科技开发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回乡置产兴业。激活民间投资,启动全县大量储蓄存款和民间资金进入民营经济领域,逐步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三是抓项目,促发展。抓经济的主题重点应该是项目工作。商城的项目工作较兄弟县区相对落后一些,今后,我们将把项目工作作为重点,用主要精力抓项目。现在基本有把握的项目22个,投资6.4634亿元;力争的项目44个,涉及15方面,投资在8.382亿元。在抓法上,一要抓好项目库建设,拓宽招商领域。根据《商城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精心挑选一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项目、重点项目,列入对外招商项目库。通过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登门招商等多种形式向外推介项目。二要围绕“大、新、高、优、广”做文章,拿出象制鬃、山货、甜菊、旅游等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率高的项目、企业、资源吸引外商开发、建设、经营。三要牢固树立抓工业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招商引资的思想。通过抓项目工作,壮大骨干企业,激活工业存量,构筑县域工业发展新高地,推动全县14户县属国有工业企业和3户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

四是加快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按照起点高、特色浓、环境优、速度快的要求,充分发挥西气东输、宁西铁路、信叶高速公路横跨上石桥镇的区位优势,加快上石桥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力争将其建成土地价格低、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投资回报率高“三低一高”园区,形成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聚集的“洼地”。

五是积极推进城镇化。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建设的经验,重点发展县城、上石桥和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市场功能较为齐全的中心集镇,构造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市场载体,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镇聚集,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商贸、流通、服务等领域,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乡镇企业主导型、旅游开发服务型、特色产品商贸型、沿路商品流通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三)加快发展必须在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上有新突破。

转变作风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正视差距,承认差距,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来缩小差距,力戒空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是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既是一个形象又是一种力量。如果领导干部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不能感召民众、凝聚民心,也不可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要通过转变作风,使广大党员干部振奋士气、保持锐气、充满朝气。二是要树立勤政为民的作风。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切实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蹲点调查,分类指导,自己动手,解剖麻雀,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是要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县委将制定出台有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的工作意见,并将开展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活动,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责任,把工作做实、做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有一股干劲,一股闯劲,一股韧劲,一股钻劲,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以实干为立身之本,脚踏实地不飘浮,埋头苦干不张扬,在创新中找办法,在实干中创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推向前进。

《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第四篇: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报告

5月6日至18日,我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考察团,到湖南、广东两省的11个市、区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地,考察团一行都认真听取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与当地党政领导、企业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有重点的参观了一些企业、科技园、工业园和城镇建设情况,实地考察了他们在改革开放、招商引资、非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国企改革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学习了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整体印象

通过学习考察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印象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招商引资政策活;城市建设标准高。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能够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抢抓建特区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东莞市,130多万人,GDp从1978年到202_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GDp达到了6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居民存款1000亿元,人均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8000元;像南海区,108万人,面积1100平方公里,202_年GDp达439亿元,人均4万多元,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800元,城镇居民收入15329元,列全国百强县之首。同时,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观念新,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如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村,都建有工业园区,并且园区建设正在转化升级,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涌入,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中山市古镇灯饰品,形成了大市场,相关企业全镇达3000多家;顺德陈村镇的“七巧”花卉是一家台资企业,已成为国内国际花卉销售基地;佛山的陶制品已占全国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他们率先实行政务公开,下放审批权限,完善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招商引资政策活。如珠海市在引进中山大学等名校时,政府除无偿提供土地外,每年还拿出4000多万元补助到珠海办学的教职工;深圳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给予每平方米建设用地补助300-400元;深圳皇田机场现更名为宝安机场就是根据港台投资商的要求而更名的,足以说明政府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诚意;东莞、深圳等地充分发挥沿边、沿海、侨乡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目前,东莞市民营企业达18万户,占全市企业的85%以上,深圳的民营企业占60%以上,南海区的软件科技园民营企业占87%以上,像珠海的格力集团、惠州的TCL集团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珠三角”经济的主体。

三是城市建设标准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文化品位”,所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青、水秀、城绿。如珠海、中山、顺德、南海等地城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管理严格规范,道路宽广、绿化面积大、亮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

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考察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商城乃至信阳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差距很多,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除这些地方具有沿海、沿边、特区、侨乡和邻香港、澳门等不可比的优势外,我们的干部群众在主观上同沿海地区的干部群众相比差距很大,集中表现在:思想没有人家解放,观念没有人家新,作风没有人家扎实,干事创业的精神没有人家高涨。少数干部群众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的思想,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存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缺乏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存在作风飘浮,人浮于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缺乏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存在吃拿卡要、“官本位”现象严重、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缺乏顾全大局、服务大局意识。这些现象和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着力解决讲解放思想不知道怎么解放思想的问题,喊观念创新不知道怎么创新的问题,着力解决抓发展不始终、不一贯、不过硬的问题,抓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三、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这次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是促进全市干部思想大解放,实现信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考察,让我们学到了先进,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更换了脑子,找到了差距,增加了发展的压力,是一次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考察。它无疑对加快信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以非农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发展羊山新区、平桥工业园等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商城县是一个集山区、边区、库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立足商城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找准差距,树立信心,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快发展,构建载体谋发展,创新机制求发展,优化环境促发展,扑下身子抓发展,加快商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报告来自teniu.cc-www.teniu.cc,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202_年11月6日至18日,我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考察团,到湖南、广东两省的11个市、区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地,考察团一行都认真听取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与当地党政领导、企业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有重点的参观了一些企业、科技园、工业园和城镇建设情况,实地考察了他们在改革开放、招商引资、非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国企改革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学习了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整体印象

通过学习考察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印象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招商引资政策活;城市建设标准高。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能够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抢抓建特区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东莞市,130多万人,GDp从1978年到202_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GDp达到了6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居民存款1000亿元,人均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8000元;像南海区,108万人,面积1100平方公里,202_年GDp达439亿元,人均4万多元,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800元,城镇居民收入15329元,列全国百强县之首。同时,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观念新,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如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村,都建有工业园区,并且园区建设正在转化升级,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涌入,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中山市古镇灯饰品,形成了大市场,相关企业全镇达3000多家;顺德陈村镇的“七巧”花卉是一家台资企业,已成为国内国际花卉销售基地;佛山的陶制品已占全国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他们率先实行政务公开,下放审批权限,完善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招商引资政策活。如珠海市在引进中山大学等名校时,政府除无偿提供土地外,每年还拿出4000多万元补助到珠海办学的教职工;深圳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给予每平方米建设用地补助300-400元;深圳皇田机场现更名为宝安机场就是根据港台投资商的要求而更名的,足以说明政府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诚意;东莞、深圳等地充分发挥沿边、沿海、侨乡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目前,东莞市民营企业达18万户,占全市企业的85以上,深圳的民营企业占60以上,南海区的软件科技园民营企业占87以上,像珠海的格力集团、惠州的TCL集团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珠三角”经济的主体。

三是城市建设标准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文化品位”,所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青、水秀、城绿。如珠海、中山、顺德、南海等地城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管理严格规范,道路宽广、绿化面积大、亮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

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考察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商城乃至信阳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差距很多,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除这些地方具有沿海、沿边、特区、侨乡和邻香港、澳门等不可比的优势外,我们的干部群众在主观上同沿海地区的干部群众相比差距很大,集中表现在:思想没有人家解放,观念没有人家新,作风没有人家扎实,干事创业的精神没有人家高涨。少数干部群众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的思想,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存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缺乏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存在作风飘浮,人浮于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缺乏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存在吃拿卡要、“官本位”现象严重、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缺乏顾全大局、服务大局意识。这些现象和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着力解决讲解放思想不知道怎么解放思想的问题,喊观念创新不知道怎么创新的问题,着力解决抓发展不始终、不一贯、不过硬的问题,抓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三、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这次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是促进全市干部思想大解放,实现信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考察,让我们学到了先进,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更换了脑子,找到了差距,增加了发展的压力,是一次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考察。它无疑对加快信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以非农化推进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