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18-1075314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3 02:05: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地理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城市与区域经济系、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教育部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成。目前,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有院士1人,正副教授130余人。学院内,还设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人口学等7个专业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区域经济学、气象学、人口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河口海岸、海洋化学等15个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自然地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生态学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的地理学和生态学综合实力居国内一流,在河口海岸与三角洲研究的若干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色学科有河口海岸与三角洲、植被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地理、城乡规划、城市遥感、人口学、计算地理、环境生物、城市气候等。

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和“863”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级及省市部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系统工程、数学模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化与区域分异,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人地关系的优化调控、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为国家(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近10年来组织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国家和省市部委级科研项目210余项,以及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课题640余项。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些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的相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交流合作关系。

202_年起学院以地理科学类和环境科学类招生,进校后第一年按大类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学生根据自我需求和能力,地理科学类学生在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科学类学生在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选择专业方向继续学习。

地理科学系

地理科学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科学系,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地理科学教学与科研中心之一。目前地理科学系是全国5个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全国4个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

地理科学系拥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师资力量雄厚,教育培养层次完整。现有正副教授近60人。地理科学系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以及国家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优势,本科教学的系统化、综合化、定量化特色更加凸现。最近几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行了地理学与社会应用及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设了双语课程教学,并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生学术交流,为培养一流的地理学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毕业生除出国或读研继续深造外,多数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中学以及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地理科学专业(基地班、师范)

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是国家培养地理科学人才的摇篮。主要培养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能胜任地理科学研究的后备专业人才。大学四年期间开

设的课程,除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创新设计实验课程以及跨地域的野外实习课程,在读学生实行导师专业指导制,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创新研究项目和基金经费资助。进入该培养基地就读的学生资格实行择优滚动制,大学毕业后大多数可免试直升国家重要研究机构、重点高校和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院校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班,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地理科学研究与地理、环境教育工作者。四年期间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球概论、地图学、现代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并安排多次长途野外实习。师范班与基地班实行相互择优滚动,大学毕业后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工作,也可以适应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适应环保、国土、经济、规划、房地产、旅游、城建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应用的需求。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方法、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3S集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虚拟地理环境等。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矛,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在政府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开发应用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是华东师范大学为了顺应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满足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系。该系目前设有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以及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沿江十四(地级)城市政府联建的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拥有人文地理学和人口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以及区域经济学、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人口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现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在读研究生200余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口、资源、城市、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行政区经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网络、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大都市发展、城市规划、企业环境、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等领域形成了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的研究特色。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研究或城市与区域管理工作者,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城市与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管理、企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的需求。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从事城市与区域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或是继续攻读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管理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统计分析、区域分析与规划、产业交通规划、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与景区规划、城市与区域GIS管理、投资环境评价、城市规划设计及制图等。

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系创办于1986年,它是在环境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的基础上组建的,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科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0余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累计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以及面上项目20余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是国家、上海市以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自创建以来,环境科学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科研、教学单位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其中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业务及行政管理骨干,有的已成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环境科学系目前拥有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并设有恢复生态学实验室、城市生态学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生理与毒理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地学实验室、天童生态实验站以及环境生物工程实习基地。其中,天童生态站已入选为国家野外研究站,正式定名为“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迄今,已完成一批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有关部委及上海市的科技奖励。曾多次承办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术团体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关系。环境科学专业(非师范)

环境科学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环境科学专业的单位之一,202_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至博士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目前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环境科学导论、生态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城市生态学、生物监测等专业特色课以及多门类的专业选修课。

生态学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是国内第一批拥有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2_年生态学专业第一次招收本科生,迄今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至博士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态系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等领域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其中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我校和国内其它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科研或教学机构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生态与环境学导论、地学基础、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专业主干课;污染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技术、分子遗传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专业特色课等。

第二篇: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_年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_年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细则

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2_〕35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2_〕1号)、《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方案(202_—202_)》(武大研字〔202_〕11号)、《武汉大学关于深化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武大研字〔202_〕43号)等文件精神,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2_年,我院所有博士生指导教师通过“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含各类专项计划)。为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拓展优质生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 1.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副书记及相关工作人员构成。

2.考核专家组

学院根据各学科情况按一级或二级学科组织考核专家组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审核评议和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本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二、申请条件

申请考核的考生须具备报考博士研究生基本条件,详见武汉大学202_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报考条件。

三、考核程序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的考核程序包括:网上报名、提交材料、资格审查、外语综合水平考试、确定候选人、现场确认、综合考核与录取。

(一)网上报名

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详见武汉大学202_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二)提交材料

申请者在202_年12月31日前向学院提交申请材料。(邮寄地址: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杨妙玲老师收,邮政编码430079,邮寄方式:顺丰快递,电话027-68778676。同时,请将所有材料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列制作成一个PDF文件,以“博士入学申请-姓名”的格式命名,发送至邮箱yangmiaoling@whu.edu.cn),主要内容包括:

1、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2、《武汉大学202_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与《武汉大学202_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系统打印);

3、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籍证明,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4、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生成打印,我们将对外公布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

5、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6、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三)资格审查

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报名资格者,不予进入下一环节。学院在202_年1月10日前完成资格审查,确定准考名单。

(四)外语综合水平考试

所有符合报名资格者均须参加外语综合水平考试,不接受考生外语综合水平考试的免试申请。外语综合水平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时间、地点以及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外语综合水平考试阶段需加试的政治理论科目详见武汉大学202_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五)确定候选人

学院招生考核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其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申请者自我评价和研究计划等材料,参考其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集体审核评议,作出评价结论。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六)现场确认(详见武汉大学202_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七)综合考核与录取。

四、综合考核与录取

(一)综合考核内容及形式

学院招生考核专家组采取综合面试和背景调查的方式对候选人学术道德、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综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学术道德、思想品德和学术修养。

学术道德、思想品德主要考察考生硕士在读或工作期间学术道 德、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专家组通过面试、材料审核和背景调查的方式对申请人学术道德、思想品德进行考察。

学术素养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学术研究能力。

学术素养采用专家面试考核、即问即答的方式进行。2.外语水平。

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达到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包括文献阅读、摘要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以考生朗读、口译外文资料以及与考核专家外语对话等形式进行。

3.培养潜质。

培养潜质主要考查候选人的学术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

要求考生以PPT的形式汇报本人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对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考核专家组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创新思维和科学理解与洞察能力,评判考生的科研素质及培养潜力。

(二)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确定

综合考核各部分均以百分制计分。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的权重按学术素养40%,外语水平30%,创新潜质30%的比例确定。学术道德、思想品德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三)录取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考生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确定初录考生名单,初录考生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经政审、体检合格后,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

五、有关要求及说明

(一)导师是否招收跨学科考生及同等学历考生请在导师信息表中查看,导师已招收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人数可咨询学院或导师。

(二)候选人参与直接测试的时间不少于60分钟/人。考核测试过程要做好记录,直接测试环节全程录音录像,形成考试档案保存。

(三)招生录取工作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

(四)候选人名单及拟录取考生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候选人不得参加综合考核、不得录取。

本实施细则由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招生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0一七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贫困生复查工作总结[推荐]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贫困生复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我院贫困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我校学生处资助中心关于开展202_年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的要求,我院对贫困生资格进行了认真复查,现将复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领导小组

我院严格按照校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通知要求积极安排部署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院专门成立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长:王冠波

副组长:陈延辉

魏 明

成员: 张亚娟 程荣花 李睿智

二、认真组织,有条不紊地开展贫困生复查工作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严谨周密,工作有条不紊,强调贫困生复查和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各班级学生干部和未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成立了班级的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有关通知要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把贫困生资格复查通知通过辅导员传达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复查政策,从而更好的开展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

2、我院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多次召开辅导员会议,要求各年级切实做到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的班级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小组。

4、班级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小组以民主测评、评议小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复查工作。

5、各年级辅导员根据班级贫困生资格复查情况写出贫困生资格复查总结材料,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上进行汇报。

三、、贫困生资格复查结果

通过以上努力,我院202_年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于09月15日全部结束,复查结论如下:

我院学生共计1048名,在本次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中,对202_年受资助的253人进行复查,并对202_年申请资助的722名学生进行情况摸底调查。41名学生在去年资助的基础上继续被资助,202_年的16名特困学生中有4名资助资格被取消。最终确定了243名学生获得202_年贫困生资格认定,比例占全院总人数的23%。贫困生资格复查认定符合学校资助中心的通知要求。

本次贫困生资格复查的原则:

1、结合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

2、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开支情况。

3、在校期间有违纪现象的取消贫困生资格。

4、上年被资助学生有多门挂科者取消受资助资格。

5、在进行复查和民主评议时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四、贫困生复查中出现的问题

贫困生复查工作是确保贫困生能够真正、及时获得资助,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在本次贫困生复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贫困生存在着等、要、靠的思想

在一些贫困生中存在着等、要、靠的思想,他们凭借自己是孤儿或家庭条件较差等理由安于接受资助,依赖意识强,缺乏远大的志向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复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已经享受过一等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从未像其他普通学生一样参与做兼职等勤工助学活动,个别学生还出现在一学年中多门挂科现象。

2、一些确实贫困的学生因为自卑不愿公开家庭贫困的事实

贫困生资格复查过程中,个别贫困生不愿意公开自己确实贫困的事实,我院生态学专业有一名学生,因为父亲意外伤人坐牢,母亲多病,弟弟妹妹上学,家庭非常贫困,资环专业有一名学生因为家中有白血病患者,父母均有重大疾病。在与学生座谈中发现,同班同学只知道此同学很节俭,做兼职,但不清楚原因。

3、个别学生故意夸大家庭贫困的事实,助学金未得到合理使用。

通过与学生座谈,我们发现,个别学生故意夸大家庭贫困的事实,只为获得助学金,用作他用。一些受过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像助学金申请中谈到的那么贫困。反之,他们利用助学金进行购买电脑、高档手机,外出旅游等行为。同学们对此类学生意见较多,通过贫困生资格复查,取消其继续受资助资格。

五、工作展望

通过贫困生资格复查工作,我们总结资助工作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国家助学金评审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受资助学生的真实情况,建立系统的贫困学生个人档案,将其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情况、日常表现、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个人资料进行统计和动态管理。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确定贫困学生、掌握学生贫困程度和审核贫困资格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贫困生复查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真正做到贫困学生得到应有的资助。最后,要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明白助学金只是资助,奖学金才是荣誉,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将工作做好、做细,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助学金评选工作。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2_年9月20日

第四篇: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人类生活的保障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第五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论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

第六章国家对环境资源的管理

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第十章环境标准

第十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十三章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章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十五章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六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十七章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十八章放射性污染防治和其他危险物质管理的规定 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十章土地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一章 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法

第二十二章 森林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三章 草原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四章 渔业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五章 矿产资源法保护法

第二十六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七章 特殊区域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八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二十九章 国际环境法原则与实施

第三十章环境与资源的国际法保护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