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集体组织管理工作总结
班集体组织管理工作总结
一、班级初始状态与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工友学生48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24名。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组长的带领下、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
二、措施具体管理
(一)选拔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本班采取民主选举:
班委会
1.班长——XXX严格遵守教学秩序,协助任课老师维护教学纪律;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各种例外情况,向学院反映、汇报。
2.副班长(生活委员)——李雨晴协助班长开展各项工作,可分管部分工作,班长不在时代理班长职责;负责各项活动的安全,督促检查工作。
3.学习委员——XX 注意发现同学中确有实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进行总结。组织交流,不断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体育委员——XXX带领全班同学准时出操。出操时,站在队列前领操,要使本班早操快、静、齐,对无故缺操同学要作记载并及时帮助改正。
5.卫生委员——XX 检查同学衣着情况,例如校服,校牌;协助班主任和班长;负责更新班中大小设施,例如报修,领粉笔等。
6.文艺委员——XXX根据同学们的意愿和要求及学习安排计划,组织和开展各项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同学们的业余文
化生活。
团支部
1.团支部书记——XX在团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团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组织团支部的经常性活动和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2.组织委员——XX党、团委活动的组织工作。
3.宣传委员——XXX在中队、大队或者团部、班级等负责宣传的职位,一般负责一些文体活动,例如出黑板报、发报纸、布置橱窗、传达精神等。
(二)实行能级管理
我们班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⑩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通过分级管理,班干部承担了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即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有提高全体同学的自制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
现在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实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既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
(四)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还注重组织学生参加与其他班级之间的联谊、竞赛活动如校运会、春游,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的重大。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争取取得辉煌的成绩。
XX市XXX中学X年X班
XXXX年X月XX日
第二篇:班集体组织的类型
问题一
精英组织还是多元团队?
——班集体组织的类型
案例
李老师和江老师都是优秀班主任。李老师注重打造精英团队,每次接班都会挑选考试成绩优秀、学有所长、安分守己、人缘颇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平时耐心教他们怎样开展工作、处理日常事务,推荐他们阅读《少先队活动》,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此外,给每人发一本记事本,记录班中发生的事及他们处理的方法。每星期开一次班干部会议,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学习优秀干部的新方法、新点子,使他们都具有判断错误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班干部后来不仅成为班级骨干,也成为学校活动的骨干。
江老师本着“个个学有所长,人人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多元构建。对富有个性特长的中等学生甚至问题学生也大胆聘用并培养。每学期班委会进行扩大选举,设常务班长一人,全面负责班级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络。其他班委成员,如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等,负责条块工作。另外实行值日班长工作制,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负责一天的班级日常管理,如组织一天的学习文体活动,记载当日的出勤情况,维护自习课和课间的纪律等;负责编辑《班级日报》,对发现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规行为进行登报批评;撰写工作心得,使班务管理透明化。取消学习委员制,拓展科代表的工作平台,由科代表分解学习委员的职责,负责处理、应对本科学习方面的一切事务。同时根据班级日常工作的性质和劳动量,创建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学习合作组,配合科代表检查、监督作业的完成和上交;设立“室内环保服务站”和“室外环保服务站”,负责日常室内外的卫生清扫和保持;成立“车辆管理别动队”,负责每天自行车的摆放、监督上锁等工作;组建“文明言行宣传组”,负责班级学生文明言行的宣传和“文明学生”的评选事宜;成立“特别监察组”,应对突发事件和学校安排的临时劳动性事务等,将各种工作分配到个人,奖勤罚懒,天天检查反馈,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此外,江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自由组成各种俱乐部,如天鹅舞蹈组、精灵演唱组、真情传送组、明星足球队、七彩绘画组、阳光演讲组,等等。
两年后,江老师班上呈现出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兴趣得以全面发展,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许多学生在省、市、区各类才艺大赛中崭露头角。而李老师的班级虽然整体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却没那么多多才多艺的学生,每次活动总是那几张老面孔出场,其他同学只埋头学习,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诊断
案例中,李老师是个富有经验、管理严格的班主任,他通过委派的方式确定学习成绩优秀、文明守纪、懂事的学生做班干部,建立了班级的管理队伍和网络。在李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这些班干部的组织、管理、活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诚然,班级“精英”在班集体中起到了引领带头的作用,对后进学生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但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些“精英”充分享受阳光雨露成长起来了,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陪衬品,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
龚自珍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人才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只不过彼时彼地没有合适的土壤而已。班主任在强调“精英”打造的同时,要认识到班集体组织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1+1>2,即整体大于个体之和d,只有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协同合作,才能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组织是各类组织成员的“训练场”,是他们各展才艺、各呈异彩的“舞台”。
江老师充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采自于成员的协作与配合。于是,他大胆进行班委会管理体制改革,扩展班委会组织机构,组建班级团队,突出班委会的服务功能,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值日班长体制的采用还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平台,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另一方面,江老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志向,在班级内自由组合成立各种俱乐部,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各种才能。这些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练飞”的空间,有效实现了管理主体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从知识性学习向开放性活动的转变。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班主任要运用多元智能的理念开展组织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其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为班级增光,使人人都在丁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方略
根据心理学对群体概念的划分,班集体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根据组织章程或正式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或平行关系。按照巴纳德的观点,“正式组织的实质就是有自觉的共同目标,当人们彼此相互沟通、都愿意发挥作用、分担后果所欲完成的目标时,正式组织就成立了。”①正式组织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正规性和稳定性。班委、少先队中队委、团支部属于正式组织的范畴,它们又各成组织体系,每个组织体系内还设有分工职能不同的小组或小队。按照巴纳德的观点,没有自觉的共同目标的任何联合的个人活动称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对应,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自发性、内聚性和不稳定性。非正式组织是根据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个性特点自发形成的小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似乎与正式组织目标背道而驰,而实际上是正式组织的必要补充。“这是因为,只有给个人以某种活动领域,在那里他可以自我选择,不受正式组织非个人化的目标的支配而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组织成员作为个人的人格才得到保障,他才能有可能不断地为正式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②基于以上认识,重视班集体的组织建设,首先要建设一个坚强和谐的班队组织。同时,要允许并鼓励积极向上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以帮助组织进行沟通,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保护组织成员的心智健全发展。
一、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班团(队)合一”
班集体正式组织除了班委会外。小学还有少先队中队委组织,中学还有团支部。班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委一般由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等组成。班级又划分若干小组,每组设小组长。团支部工作职责主要是带领组织全体学生团员开展团支部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团支部一般由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团支部下设团小组长。少先队中队组织是少先队的基层组织,一般设队长、副队长、旗手,以及学习、劳动、体育、组织、宣传等委员,下设小队。班委会、中队委或团支部在班集体工作中是既各有组织体系,又有工作交叉;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因此,要根据班集体工作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既要整合班委会和中队委或团支部的工作,明确分工职责,各负其责,又要促进“班团合一”、“班队合一”,在班集体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整体考虑,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促使班委会和中队委或团支部一起开展工作。
二、增设班级岗位,促进人人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实践证明,任何外在的教育力量和因素,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任何教育过程在本质上都是由外在影响向内在需求转化的过程。因此,把教育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并在参与中实现自然教育、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为此,可以根据班级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增设岗位,使班级岗位多元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为集体和同学服务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和服务的舞台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集体创造条件。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中学习自我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应该增设管理岗位,除通常的班队干部管理岗位外,还可以设立诸如班级图书管理员、个人卫生督察员、黑板报编辑部、电化器材管理员、每日“实话实说”主持人、知心信箱管理员等岗位,让学生一人一岗,负责班级的某一方面工作。
单一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定期进行角色变换,实行角色动态管理,则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得至U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角色动态分配可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队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要定期换岗,原岗位人员留职的不超过l/3,每个人承担一个岗位工作不超过两次。第二,双人或多人负责的岗位,可定期进行分工轮换。第三,不同层级的管理角色可以转换。如出色的小队干部可升任中队干部,中队干部也可降任小队干部,:降任者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不胜任原职,有时降任的目的是为了挪出位子,让其他人也有锻炼的机会。
三、组建学生社团,促进素质发展
学生社团是指由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个性而组建,涉及面很广,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团,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扩视野,接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教育,以使自己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学科间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学生通过在社团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既能锻炼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也能锻炼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发展社团,在班级中构造起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以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及人格的和谐发展。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学科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社团活动。对于有突出成绩的社团和在社团中表现上佳的成员,班主任要予以奖励。
链接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组织的成长问题,实现组织有效运作,达成组织的最大目标。生命型班级组织就是为了实现班级的最优化管理而构建的。所有的生命体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依据这些生命特征,我们可以明确生命型班级组织的特征。
1.生命体——组织单元。生命是一个整体,但同时又是一个各部分协调的组织。所有的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的,因此有共同的结构单位。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组织单元,破坏了细胞,也就是破坏了组织的完整和协作的可能。在生命型班级组织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生命的“组织细胞”,那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拥有生命的学生。学生是构成班级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了学生,班级也将变成乌托邦。生命型班级组织强调学生个体的重要性,主张尊重学生的存在空间,当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组织细胞”时,我们同时又会看到班级的整体性。
2.协调性——组织应激。,好的组织,必然具有好的协调性,一个生命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它们具有严密的分工,同时又具有高度的合作。组织
应激是生命协调性的突出表现。在生命型班级组织中,协调性是其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这里面包括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调、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协调等,在班级内,分工是协调的前提,而协调是分工的提升。
3.生长性——新陈代谢。生命的重要特征是新陈代谢,这是生命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程,生命组织才得以维持和发展,才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缺乏新陈代谢的组织,必然是缺乏活力的组织。生命型班级组织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停止不变的,它应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长性,它既能有效地接纳外界信息,又能充分地加以消化,从而产生组织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4.信仰——组织灵魂。没有灵魂的生命体,只是一个僵死的躯壳,生命组织的正常运作,正是因为有了统一的指挥中心,这就是生命体的中枢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生命的消亡,是以灵魂的泯灭为表征的。作为生命型班级组织,也应该具有组织灵魂,我们称其为“组织信仰”,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班级的精神追求,学生应该对班级有共同的期待,有共同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张华.生命型组织:班级组织的最高境界[J].班主任之友,202_,(10).
第三篇:班集体组织的构建
问题二
一步到位还是动态生成?
——班集体组织的构建
案例
五(4)班是全校出名的乱班,上过五(4)班课的老师没有一个不说头疼。马老师接班后走访调查,惊奇地发现班上的班委从一年级到现在没换过,其中有好几个学生并不是成绩优异或能力出众,而是原班主任的关系户。马老师目睹这一切没“轻举妄动”,试着接近那几个孩子,同时,组织学生对班干部展开充分的讨论,描绘自己理想中的班级蓝图。学生们异常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充分体现出追求美好、渴望成功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集体意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马老师一一详细记录,并认真整理,归纳出几套方案,供学生们选择。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加以确认。
随即,马老师宣布三天后班干部竞选。全班顿时炸开了锅,几个班干部聚在一起聊着什么。一天放晚学后,马老师开完会路过花坛边,竟听到王强在说:“当官除了有脸面,这里面还有不少好处哩!我分管卫生,有一定的实权,人家都会巴结我。有的人偷懒,为了蒙混过关,只好向我行贿,什么本子、玩具、小玩意儿等,什么都有,还有人在后面溜须拍马呢!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可这马老师一上任,烧的火快燃着我了。我请老爸去说说情。”李明也附和道:“对,我也请老爸去马老师那儿买个官当当。”马老师为“官本位”思想折射到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而心寒。
马老师决定班级所有小干部一律由学生投票民主选举产生,以确保干群融洽和谐、心情愉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对于小干部候选人,马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推荐,另一方面支持学生自己申报竞选,推荐者和申报者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竞选者还要说出当选后的工作打算。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全班学生投票选举决定,并一再强调班干部不开“后门”。原先那几个干部由于在学生中的威信不高,第一次落选了。为了不让他们灰心,马老师采用“积优法”对小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具体做法是:在小学生综合质量评价中,把每月学生各项评价所获得的“优”统计出来,按学生所积累“优”的数量,对小干部进行调整。凡有意担任小干部而且愿为班集体、为同学服务、所积累“优”的数量又排在全班前列的学生,自动获得担任小干部的资格,可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工作向班集体申请,经班集体审议通过,担任班委。班委允许一岗多人,共同工作。在职小干部,凡所积累“优”的数量没有排在全班前列的,就自动离职,进人下一个竞争循环。这样就使小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小干部队伍成为流动的活水,不断优化。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竞争机会,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诊断
良好的班风对于集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班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完整的圆,那么,班风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发挥班风的核心作用要求我们抓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增强班集体团结奋进的向心力。
案例中的原班主任碍于面子和社会压力,让一部分关系户长期担任班干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岗位便形同虚设,班级自然缺乏核心力量。教师的妥协让班干部的定义在学生心中出现了偏差,他们头脑中渗透着古里古怪的世俗等级观念,认为班干部可以揽权、慕名、谋利,最终导致学生对班干部的职位趋之若鹜。错误心理衍生不正常现象,使某些班干部丧失可贵的“平常心”与天真,他们享受权利,无视责任,甚至沾染了不该有的“官气”。而其他学生在长期被管束的状态下,当家做主的热情逐步减退,对老师的好感也随之流失,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班干部“终身制”既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长,更不利于多数普通学生的发展,“官本位”的观念也会毒化学生的心灵。
针对这一现状,马老师一上任就和学生一起描绘理想中的班级蓝图,很睿智地走近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平和,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目睹班干部的不作为,马老师立即实行班级民主动态管理,破除班主任“一言堂”和“班干部权威”,主张任何学生都可以提交申请,设计管理计划,要求担任某一职务。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优化组合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将“买官风”拒之门外;让学生明白班干部既要大胆开展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工作方法,使遵规守纪在班级蔚然成风。
而对于原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马老师善意地评估他们的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通过付出更多的关怀和尊重,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机会,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化。同时,采用“积优法”对班干部进行动态管理。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去争取;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这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主动发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学生的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实现动态管理后,每个学生只要努力,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样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摘“桃子”的新局面,带动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方略
真正的班集体组织应该是团结、和谐、向上的,它是少年儿童出巢练翅、由小家庭走向社会大家庭的驿站,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社会化的一个“理想家园”。为了使班集体内人人有机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个个得到锻炼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开展工作。
一、打破班干部终身制,实行定期改选或轮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的班干部队伍,形成班集体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协作和带动其他集体成员,相互沟通信息,协调运作,开展集体工作。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上,有很多班主任仍继承传统,采用任命制和终身制,这种方法虽便捷省事,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对全体学生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永远都没有机会成为班干部,永远都没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对班干部而言,他们是班级的形象代言人,始终有着优越感,容易形成特权思想。而且长时间的班级管理,也会引起一些班干部消极怠工,感到班级工作的乏味。对班主任而言,处理好班干部之间的关系、班干部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棘手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他们很有想法,他们会因为有些班干部的无能而感到不服气,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感到沮丧,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到班级的和谐发展。
采用班干部竞聘制和轮换制,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促进。定期竞选,每人都有机会。在民主的基础上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通过这样的途径推选出的班干部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服,从而有力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前进。当然不能忽视有潜力的积极分子,班主任平时应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一些积极分子,鼓励他们竞选班委,对一些不负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要给予压力,限期改正,这样做,能保持班级管理层不断更新,保持活力,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二、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对班干部进行动态管理
在班集体组织建设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是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民主管理的氛围,有利于主人翁意识的形成。通过优胜劣汰,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危机感,不甘落后,迎头赶上,在“比、学、赶、超、帮”中营造“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氛围。
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采用激励性的方式进行竞选,能很好地激发他们投身班级管理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实行班干部竞选制是一种激励发展的好办法。比如,班干部的产生打破原有惯例,采用月月竞选制。在竞争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培养竞争意识,激发竞争愿望。竞争意识是形成竞争品质的前提。班主任应抓住良机,用主人翁精神开启他们的心扉,引导他们明白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班级管理才能逐步完善;明白只要你努力,你就有机会;明白竞争是争当小主人、为集体和同学服务的好机会。从而把竞争意识注入学生心灵深处,激活并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胜心和参与竞争的强烈愿望。
三、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促进班集体非正式组织百花齐放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培养。班主任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展文娱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安排值日生工作、建立学生自主进行班级情况汇报制度等。在各类活动中,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提高和超越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注意加强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协作精神。各类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班集体组织的构建方式有多种多样,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链接
培养班干部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方法,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途径为更多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从教育平等观来看,人人都应享受到这种教育机会。现代教育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选少数优秀的学生。班级作为学校各项活动的具体单位,在管理过程中更应以全体学生发展为前提,而不是班级中的几个班干部;况且,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很多,过早地对学生定性、定等很不合理,班干部终身制会对非班干部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学生干部采用轮换制不失为 一种好方法,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教育观念;它能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它能消除学生中的等级差别和不良竞争,有益于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班干部轮换既体现公平的选举,又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班干部任职期间,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与多种事情的处理,培养学生的口才、自我管理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管理能力与领导才能。
——张辉明。班干部轮换——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EB/OL].http://www.teniu.cc/article.php? articleid=448,202_—12—26.
“三维动态”班级管理模式主要由班级大会、新式班委会、纪监会三种组织机构组成。
班级大会由全体班级成员参加,主要对班级大事进行讨论和决策,如审查通过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商讨制订班级各种规章制度,任免班委会成员,讨论通过班级各项奖惩事项。班级大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班主任或班长主持,班级成员不得缺席,在每个同学都充分发表意见后,进行表决,经2/3以上同学同意即可通过生效,根据其性质交班委会或纪监会执行。
新式班委会有别于传统的班委会,它由班长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主要完成班级大会所交的各项工作任务,搞好班级日常工作,开展班级各项活动。专门委员会包括:文娱委员会、体育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劳动卫生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由各学科课代表组成)、宿舍
管理委员会(由各寝室室长组成)等。专门委员会委员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班长和学生代表根据各申请人的特长和特点确定初步人选,交班级大会审议通过。专门委员会内部实行执行委员制度,执行委员一般由委员轮流担任,在遇到重大活动时,则根据实际情况推选最合适的委员担任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主持专门委员会工作,享有决策权和执行权,非执行委员则享有建议权和协助执行委员开展活动的义务。专门委员会委员可定期适当调整,但不搞硬性轮流,以胜任工作为目标,保持其主体稳定。各专门委员会各负其责,各精其业,以保证班级管理的总体质量。在常设的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临时的专门委员会,即管理学中“工作团队”之外的“专案团队”。
纪监会主要负责检查监督全体同学遵章守纪情况,记录并处理违纪行为,纪监员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主要依据是这项工作大家都有能力做好,同时有利于教育要求的内化。纪监会成员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纪监员轮流值日,纪监员任期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也可以是一学期,但不宜超过一学期,任满后不得连任,在全班同学任满一轮后,方可再任。“三维动态”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由班级大会、新式班委会、纪监会三种组织机构组成。二是由这三种组织机构既有共同的目标,又互不隶属,各自在班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独立性。三是这三种组织机构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
——厉爱民.“三维动态”班级管理模式[J].教学与管理,202_,(16).
第四篇:小学班集体管理
宋高先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研究、总结、探索、更新。我们一直都在探讨教师应该如何从事班级的管理,现在我谈一点体会。
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逐级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大,是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喜动好奇,缺乏经验和自制力,思想情绪不稳定。作为班主任,应该培养班集体,并通过班集体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团队精神。
一、自主管理班集体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班级活动。它既是集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又是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只有让学生在集体中充当合适满意的角色,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班集体才能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创建班集体工作中,我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担当主角,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开各种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四点:
1、推行“班干部值周制”,竞争上岗,轮流任职。在这一周中,他们负责班级每天的各项活动。同学们确实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了,达到了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也使班级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达到理想境界。
2、把传统的阵地还给学生。每天早晨会开展“知识天地”“新闻早知道”等。这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口才、表现自我的好机会,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动性。
3、鼓励每个学生都争当先进。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仅仅靠几个班干部、三好生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不断进步的机会。
二、自主开展活动
有的人认为小学生太幼稚,不懂事,有事与他们商量不值得。这种看法欠妥当,儿童世界中有儿童活动的特殊规则,这些规则成人不一定掌握,不一定理解,而孩子们是很认真的!师生之间彼此沟通,可以使活动组织得更好!所以,我总是极力促进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活动中如果出了一些麻烦,我就和学生一起商量如何解决。孩子们情绪很高,他们自己筹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文赏析、成语接龙、古诗大会战、开心辞典、对未来的畅想、毕业寄语等等。
现实社会需要主体性的人,未来呼吁主体性的人,创建优秀班集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是现代班级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五篇:1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的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1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5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优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话 5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与非学历的淡化。6怎样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师方面教师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发扬教学民主,7主动与学生沟通,交往,8正确处理师生矛盾,9提供法制意识,9加强师德建设
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 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加强学风教育 7.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道德素养:待事业:忠于民的教育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8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9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三部分。
10.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动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11.学制:指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13.怎样掌握科学概念
1以感性材料作为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4突出有关特征,5正确运用语言表达,6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运用与实践中。1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5.教师热爱学生的要求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全面关怀学生,4关爱全体学生,5理解和宽容学生,6解放学生,7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16.动机的因素
1主观因素:1需要2成熟与年龄特点,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焦虑 客观因素:1庭环境与社会环境,2学校教育 17.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1改善人际关系,2保护自尊心3讲究谈话艺术4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5注重个别差异 18.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问题小而精,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3适当的难度,4启发性 19.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0.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利用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21.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4探索个别化教学 22.皮亚杰把儿童品德分为哪几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2权威阶段(他律6-8)3可逆性阶段(自律8-10)4公正阶段(10-12)23.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4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的参与学习的行为。
25.问题解决: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26.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27.群体群聚力: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28.班主任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会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作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尔事件的处理。
29.良好态度和品德的培养途径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适当的奖励和惩罚。30.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31.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3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2能力是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区别,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32.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1社会支持策略,2学校发展策略,3自我维护策略 33.课程标准的意义
在国家方面:1标准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在学校教育方面,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力依托,3在教材方面,标准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4在教学层面上,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新标准 5在教室层面上,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6在学生层面上,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34.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 3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实践,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践经验及个性特点。36.教师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计划,2行动,3考察,4反思
3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遗传和环境具有不可控制,不能选择的特性,而学校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培养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8.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作用: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影响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因素:1个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
39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再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40.意志.指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41.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42.社会惰化.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是,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是偏少的现象。43.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44学校文化的形成
1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45.讲授法的运用要求
1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2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3提供语音表达能力,4组织学生听讲,5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46.如和何控制中小学的侵犯行为
1宣泄法,2惩罚法,3移情,4认知干预,5榜样作用和大众媒体的宣传。47学习策略饿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4生成性,5有效监控6个人效能感原则 48.直观效果的提高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9上好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准确,3结构合理,4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50.教学的一般任务
1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3发展学生体能,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科学的世界观 51简述教育研究基本过程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3制定研究计划,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5教育南京论文与报告的撰写。52.操行评定的步骤
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 53道德修养的方法
1加强学习,2勤于实践磨练,3树立榜样,4确立可行目标,5学会反思,6努力做到慎独 54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表达自己的感受,2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55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在创造,在组织,4教材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56.如何有效的复习
1要得当,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间隔复习,4循环复习
2要合理,1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2复习方法多样化,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要适宜,要掌握复习的量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57.创造性思维的措施有哪些
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活动,5开设创造性课程,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58.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5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60.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
1认知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2全面系统的理解课程标准,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