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5篇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18-725613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1 15:07: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

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

发布时间:2006-12-29信息来源:

作者:李晓林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支撑。经过13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快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是摆在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相关政府部门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国生产力促进体系已经形成在我国121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中,有国家级示范中心106家。全国80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行业分布以机械行业和化工行业为主,分别为20家和15家。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地方与行业相结合的生产力促进体系。

据对97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统计,这97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现有从业人员14198人,比2002年增加24%,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8554人,占人员总数的60%;学士以上学位人员7100人,占人员总数的50%。

随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其服务范围越来越宽泛。围绕企业服务层面,主要开展企业策划、管理与技术咨询、产品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专利申请、信息服务、项目申报、企业融资、质量体系咨询认证、国际合作、闲置设备利用等等;围绕政府服务层面,主要开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咨询评估、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证、科技统计等等。目前,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范围及对象已经从制造业工业企业扩大到了农业领域,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其业务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和限制。因此,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业务建设中遵循科技部提出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和“特色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注重常规业务建设的同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打出了自己的特色牌,如辽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新型工作模式,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搭建资本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等等。

生产力促进中心面临的问题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机构发展方面:一是地区性机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快,数量上东部地区也比西部地区多。二是综合性与行业性中心发展不平衡。综合性中心较多,占全国总数的78.9%,行业性中心占全国总数的21.1%。三是区县级中心

所占比例大,超过全国中心的半数,而省级中心和乡镇中心比例较少,仅占3%和1%。四是在行业中,主要以机械行业和化工行业为主,分别为20家和15家,其他行业则更少。在业务拓展方面,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好,国家级示范中心比其他中心好,国家级中心比省市级中心好,省市级中心比区县级中心好。

由于一些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由政府创办的,因此在运行方式上还遗留着行政机关的烙印:机制不活、人浮于事、等客上门,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其服务过程属被动型,而不是主动出击。同时,部分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缺乏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短期化行为严重等问题。

由于政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不足,因而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较差,资源严重不足,既没有建立起各种资源数据库,也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和案例积累,自身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而服务水平较低,业务不能正常开展。

尽管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学历、高技术职称人员不断增加,但其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未经过专业培训,特别是参加部级高层次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少,专业能力较差,知识单一,既对生产力促进中心本身了解不多,对业务的开展知之甚少,又缺乏从事管理、技术咨询和企业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生产力促进中心还没有创出自己的品牌,建立起自己的信誉。社会对生产力促进中心不了解,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信任。

目前,尽管国家颁布了《中小企业法》,科技部也出台了有关法规和政策,但一些影响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性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基金,生产力促进中心有关税收等问题,尚需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加以明确。

加强体系建设 发挥服务功能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应从组织体系、业务体系、政策与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体系建设。尽管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有3000万家企业,有2861个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别占企业和县(区)的0.0039%和42.57%。因此,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质与量的关系,即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数量;同时还要注重条与块的关系,即在加强省、市、县和综合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行业性和专业化生产力中心,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性、代表性和显示度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在深层次服务和服务产业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要对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整顿。充分利用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生产力促

进中心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严格按照《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和《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试行)》,逐步对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整顿,促进其提高。另一方面,要建立战略联盟,形成生产力促进组织网络体系。一个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资源、条件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将每个中心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每个中心的资源,形成战略伙伴或战略联盟,其作用将会更大,效果将会凸显,“组织网络化”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体系建设。生产力促进业务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命脉,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建设,是重之又重的工作。按照科技部的划分,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包括常规性业务和特色业务两个方面。在常规性业务建设中,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确定自己的服务方向,抓好几项主要业务,并形成自己的业务支撑;在特色业务建设过程中,积极开拓各种形式的具体服务项目,特别是独具地方或行业特色的项目,推出精品,做成品牌,从而形成一业为主,其他业务为支撑的业务体系。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政策与环境建设。一是要深入研究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非营利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与法律问题,努力争取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非营利机构”的法律地位。这主要因为当前生产力促进中心既有事业又有企业,还有社团的多性质状态,不利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同时,还需认真落实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业务工作中有关税收减免的政策。二是应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并纳入财政预算。三是营造有利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外部环境。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处于发展初期,社会及企业对生产力促进中心还缺乏了解和信任,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自身宣传和政府的强力推动,逐步改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外部环境,促进生产力中心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篇: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总结

2010工作总结及2011年打算

***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2011年1月20日

过去的一年,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上级科技部门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面向企业和业主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技术咨询、信息提供等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的经营工作

(一)公司的主要经营成果

(二)积极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各镇、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对全区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走访摸底,对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新产品、在研产品以及企业对人才、项目、信息和产品销售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确定了一批储备项目。并根据

1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所属项目的不同要求,随时为企业提供最佳服务,将以前企业找我们变成了我们主动去找企业服务。全年共为企业服务各类项目**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项,省级各类科技项目**项,省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研发中心各**家,其他项目验收和技术服务4项。

(三)创新工作,拓展经营空间

为了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主营业务经营空间上,我们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将以前只服务科技系统的各类计划项目,逐步拓展发改委、经贸委等系统的项目服务。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交流沟通,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四)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项目服务涉及面广、要求高、时效性强、内容更新快,对我们的员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求员工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了解程度,熟悉各类服务项目的要求和流程。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业务培训班,特别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培训。由于我中心人员较少,平时多采取集中讨论的学习方法来加强业务水平。

二、存在不足

1、中心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中心的能力建设还处起步状态,特别是在网络建设方面,信息体系不完善,信息交流与传递滞后,利用率低,影响力不够。

2、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全区中小企业联系不够,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未能很好的提供全方位服务。

3、中心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和加强。

三、2011年工作打算

1、加强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扩大中心服务领域。围绕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咨询、中介、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等系列服务,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完善协调服务机制,突出服务效果,更广泛地开展科技中介服务。

2、抓好各类项目申报工作。按照项目分类,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家、省、市、区计划项目的申报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本地区工农业的经济发展。

3、树立品牌,构筑特色服务。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数据、信息,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为当地企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

4、积极完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下达的中心工作和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1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们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努力做好。

第三篇:丰台区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进事迹

丰台区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进事迹

抓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认真学习领会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把政治学习作为第一任务,做到了解政治、知晓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素质,紧跟时代步伐,为提供服务把好方向。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认真学习贯彻不同时期中央、北京市的科技政策法规和科技管理知识,加强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理解。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培训,科技及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培训,小额贷款担保培训,技术市场管理培训,质量管理及服务规范培训,以及科技咨询服务培训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活动,使干部职工的政治及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不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而且创新了工作思路,改进了工作作风,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保障。

抓内部管理,强化服务规范。中心2002年12月通过ISO9000质量及环境管理认证,2003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几年来,中心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示范中心的服务规范,背靠政府,面向企业,整合区域内的科技资源,全面开展服务。各项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持续发展,服务规范和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服务企业的好评。

抓网络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近几年,中心紧紧围绕科技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建成了“三站、三系统、一基地”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应用环境。三站:即丰台科技信息网站、丰台科技管理在线服务信息网站、丰台生产力促进网,三系统:即丰台科技信息网络系统、丰台科技项目在线服务系统和丰台科技中心大楼局域网系统,一基地:即丰台区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通过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特别是科技管理在线服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实时在线互动,为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奖项目申报评审、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等七个方面的网上办理服务,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拉近了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距离,加快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同时使科技管理更加规范,科技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科技项目数据库更加完善。通过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为全区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平台,几年来共开展区域内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及考试几十期,累计培训考试5000多人次,为整合资源,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区域内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抓对外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一是抓科技及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工作,促进区域内科技及中小企业发展。截止到目前,中心累计接洽担保企业咨询626家,正式受理担保项目256个,申请金额24670万元。通过中心担保实际放贷项目179个,放贷金额18630万元。近十年来由市科委及区财政投入的担保资金运行正常,担保管理不断规范完善,绝大部分通过贷款担保支持的企业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二是抓小额担保工作,促进社会稳定。自2006年底开始运作区域内的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工作,截止到目前,已经受理小额贷款担保项目70个,放贷项目29个,为区域内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使社会更加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抓技术市场管理,促进技术市场发展。通过科技信息网上宣传,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技术市场法律法规的宣传,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相关政策、登记程序,减免税收政策知识解答。全面开展园区外企业的技术合同登记,组织开展技术市场调研课题,积极促进我区技术市场全面发展。四是开展培训服务,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承担了我区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通过专家讲课,互动培训,参观交流、撰写论文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组织培训20多期,1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评选优秀论文50多篇。为调动专业人员积极参与性,全面提升专业人员能力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抓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联合多方资源,共同搭建丰台区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一是通过与区工商联,区工商局、IBI以及赛欧孵化中心联合,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二是与行业促进中心联合,拓展服务领域,联合开展服务。三是集成社会资源,联合一批优秀社会机构,全面开展企业服务。先后与4家专利事务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与中新质环质量认证咨询中心联合开展了ISO 质量环境认证咨询服务,与北京东城华城律师事务所、北京紫恒星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源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开展融资担保法律咨询和资产评估业务。通过资源整合,拓展了服务领域。累计服务企业达600多家次。

第四篇: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进事迹材料

一年来,在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大局,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科技咨询、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中心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一、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重点,为政府部

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一是编辑印发《xx科技参考》4期。中心结合本地区产业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重点就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水平、趋势及影响,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等通过《xx科技参考》有针对性的进行报道,为政府、科技决策部门和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领导提供参考服务。二是为市政府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积极为市政府收集、整理国内发达城市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资料,为我市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xx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8个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和17个基础数据库,打造了一个区域性公共科技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拓展了服务空间,为加快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三、发挥优势,开展特色科技服务。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通过中心网站、中药科技创新服务网、技术转移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各种信息23972条,为政府、企业、社会等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发挥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服务。利用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减少企业的创新市场风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发展。先后为xx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业xx工程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供了咨询和技术服务。其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2项、管理咨询18项、申报项目咨询20项、解决技术难题、科技成果登记及奖励咨询和科技项目查新服务80余项。取得了良好成绩;三是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工作。为加强科技服务三农服务工作,中心对科技服务“三农”专家库进行了更新和充实,扩大了“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队伍,拓展了服务领域,三农专家由原来的由60多人扩大到100人。先后组织三农专家深入xx、xx、xx、xx等县(区)村屯田间地头,针对xxx病防治、xx优质高产栽培、xx修剪、xx病虫害防治、xx改造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组织专家开展三农服务工作15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250余人次。与此同时,为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心积极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对xxx穿孔病、xx病进行课题攻关,其中由市科技局立项支持的xx穿孔病防治试验,已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正组织专家在xx主产地xx进行xx病防治试验;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服务,提高科技素质。中心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农民的科学素质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监理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制造业设计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研讨会以及三农科技培训等共2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人次。

四、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两会一周”活动。

中心利用“xx科博会”、“xx高交会”和“xx科技活动周”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和项目对接洽谈,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牵线搭桥,使企业通过“两会一周”这一平台,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又实现了企业与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集团技术项目洽谈对接,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今年共组织4家企业的4个项目参加xx科博会,并成功与xx有色金属总院、xx大学、xx科技大学以及xx中国公司和中国xx工业集团、中国xx总公司等进行了对接洽谈;组织22个企业的22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成功筹备了xx届xx科技活动周,组织了300多人、80多家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参加了展示展览及项目签约洽谈,高标准完成了市科技局委托我中心承办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任务,在全x评比中xx市获得最佳组织奖,我中心获得地市组织一等奖。

五、大力加强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强广西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对平台的推广宣传力度,与县科技局联合将平台的推广应用向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辐射,为县级政府部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今年举办平台推

广应用培训班2期,其中6月份在xx县举办的培训班由县政府主办。共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全年接待用户300多个、读者1000多人次。先后到xx科学研究所、xx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文献服务,发放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用户卡150多张。发展20多个会员单位。

六、加强科技项目工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中心为9家企业编制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材料,为企业策划包装自治区、市科技计划项目、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15项。对xxx仪器厂、x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进行了监理工作,指导3家企业开展项目验收工作。

七、认真做好2009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及科技成果和技术合同登记工作

全年共受理申请奖励材料39项,评出xx市科技进步奖励项目30项,推荐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项目20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3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3项,合同成交额256.45万元。

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进事迹材料

第五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计划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二00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要求,围绕市科技工作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打造一个发展的中心、创新的中心、和谐的中心。

二、工作目标

1.推广一项技术。重点推广路灯节电技术,争取在本市推开路灯节电

器。

2.建立一个网页。建立郴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网页。

3.申报一个项目。申报节电器开发中试项目。

4.网络一批人才。聘请2-3名兼职人才。建立50名专家人才库。

5.服务一批企业。重点服务2-3家中小企业,向企业提供科技、政策信息、企业包装等服务。

三、重点工作

1.组织推广适用高新技术。针对郴州市中小企业急需的共性技术进行调研,筛选出2-3项技术,组织推广。其中新型路灯节电器技术争取在全市推开。

2.建立郴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网页。高质量地建立郴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网页。把这个网页建成推介生产力促进中心、推介企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好网页。

3.组织专家服务企业。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需求,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库和项目信息库,提供服务。将专家和企业联系在一起。

4.继续节能技术研究。申报市级研究课题。

5.系统搜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信息,为政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服务。

四、主要措施

1.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2.奖励与绩效挂钩。

3.争取有关部门经费和条件支持。

4.聘请专家协助工作。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