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油田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1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科学经营油田,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力争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用5-10年时间,把新疆油田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油田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新疆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联系电话:0990-6881419
地 址:新疆克拉玛依市迎宾路66号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崔茉 魏泓飞)7月23日至24日,集团公司海外油气业务2012年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依靠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海外发展质量效益水平,确保2012年各项生产经营硬任务的完成。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汪东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上半年集团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在极端困境中实现了良好开局,成绩突出,为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下半年是海外油气业务巩固“海外大庆”成果和全面启动第二个“海外大庆”建设的关键时期。海外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就下一阶段海外油气业务的重点工作,汪东进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巩固和扩大“海外大庆”成果。目前,海外业务面临的投资与经营环境较为严峻,资源国政局动荡仍在持续。海外油气业务必须坚定信念,毫不懈怠,必须同心同德,竭尽全力,确保全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为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突出重点,加大勘探力度;加快步伐,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切实抓好安保工作。
二是优化业务布局,切实重视和加强新项目开发工作。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按照“明确资源导向,抓好布局优化,坚持效益优先,实现规模突破”的原则,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审时度势,果断出击,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油价有所回落的有利时机,通过兼并和收购,力争拿到一批规模性资源项目,实现海外油气业务的新突破。
三是提升管理,促进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海外业务作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科学管理和国际化方面始终走在集团公司的前列。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注重海外发展战略研究与管理,切实抓好海外业务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海外“三三一”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股份公司副总裁薄启亮作海外油气业务工作报告,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项生产经营硬任务,抓住机遇实现海外业务新发展新跨越,依靠科学管理提升海外业务质量效益水平。股份公司副总裁孙波作会议总结,强调要坚定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不动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不动摇、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动摇。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温青山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总部机关相关部门、海外板块、各海外企业及重点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等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第二篇:塔里木油田公司简介
塔里木油田公司简介
塔里木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石油企业,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的主要资源地。
塔里木盆地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可探明油气储量当量160亿吨,其中原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1989年4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塔里木石油大会战的序幕正式拉开。20年来,累计探明塔中
4、哈得
4、克拉2等30个大中型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直接促成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开启了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塔里木油田总部坐落于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市。库尔勒经济发展迅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经济竞争力排名第39位。库尔勒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并荣膺2006年全国十大魅力城市。库尔勒交通便利,新机场建成以后,可直飞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是仅次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第二大交通枢纽。塔里木石油基地矗立在库尔勒市孔雀河南岸,占地约2200亩。基地建设构思新颖,功能齐全,风景优美,环境怡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是“全国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油田生产作业装置先进,自动化程度很高,有效地减少了员工室外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一线工作区域生活实行公寓化管理,公寓设施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配备,工作生活条件优越。
塔里木油田特殊的环境,先进的油公司体制,为年轻人搭建了快速成长的舞台。公司本部现有员工约5000人,主体是1989年以后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是九十年代毕业生的大中专生。近三年公司引进国家“211”工程院校毕业生300多名。油田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引进
10多名博士承担油田科研项目。每年选派业务骨干攻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石油大学等高校的硕士、博士学位。
跨越发展的塔里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热忱欢迎胸怀远大、志在千里的有志青年加盟这个火热的集体,施展才华,锻炼成长,实现抱负,共同谱写中国石油事业的新篇章!
塔里木油田薪酬休假福利待遇:
一、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
1、薪酬待遇: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本科生见习转正后年收入不低于7万元,硕士不低于8万元。
2、休假待遇:员工可享受探亲假、带薪年休假、轮休假、婚假、疗养假等。
3、福利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法定福利外,还为员工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健康检查以及意外伤害保险。
4、住房待遇:为员工建立住房公积金,个人提取比例8%,公司补贴12%。对签订5年劳动合同的硕士、博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
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塔里木油田为员工建立了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操作技能类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员工根据个人、组织情况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塔里木油田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新员工报到后,公司对新员工进行近一个月的入职培训,让新员工了解石油行业,熟悉业务流程。在见习期,公司会给每个新员工安排一个“导师”去帮助你适应新的环境,交流学习心得,指引职业发展的方向。公司实行油公司管理体制,新员工大部分直接进入核心业务,起点高,接受专业和管理的知识多。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周吉平来塔里木油田视察后说:塔里木油田青年人的成长,比国内其他油田至少早 5 年。
第三篇:新疆油田公司
新疆油田公司
油田简介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1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科学经营油田,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力争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用5-10年时间,把新疆油田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油田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新疆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长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变革的历史,延续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程,秉承着中国石油工业艰苦创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财富,以团结开拓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迎接新的挑战。
1)CNPC成立前的中国石油工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但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为迅速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局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保证,1955年,中国政府正式成立石油工业部,全面负责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随着1959年9月和1962年9月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发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随后,大港、江汉、辽河、长庆、河南、华北、中原等一大批油田也相继发现并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迅速攀升。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88年9月17日,根据中国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国务院撤销石油工业部,以其所辖主要资源和资产为依托,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作为中国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的生产业务,兼有部分政府管理、调控职能。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998年7月27日,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国务院组建国际化大集团、大公司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业务进一步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一个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上下游一体的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经营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公司拥有大庆油田等14个大中型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和14家炼化企业;业务领域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销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篇:第一章新疆油田发展史
毛泽东指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
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
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
1954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的决定,在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钻第一口油井
1955年6月14日,一支由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技师)陆铭宝、副队长(副技师)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东南方向5.5公里处,承担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1955年7月6日启动钻机开钻,于10月29日,钻至620米处完井出油。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也同时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1号井,其出油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因为它作为一口参数井(预探井)意外出油带来的惊喜振奋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士气,更因为它证实了黑油山地区是有希望的含油聚集带,而非过去普遍认为的黑油山油藏已基本散失;对新疆石油工业来说,则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敞开。它是让后人瞻仰的标志性井位。
1956年4月23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从而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也为关于黑油山地区的学术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
时任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果断决策,提出了中国石油史上著名的“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
1956年2月,新疆党政领导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视察克拉玛依油田时,指示“黑油山”名称应改为“克拉玛依”。1956年5月1日油田正式定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曾有“喀拉玛依”、“克热玛依”等不同的写法
1956年8月起,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试采,当年新打井21口,生产原油16424吨 1957年,投入试采井74口,当年产原油70271吨,超过独山子油田建矿以来最高年产量(1953年70241吨),克拉玛依油田是一个储量丰富、潜力巨大的油田被实践证明
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0年9月30日中苏石油公司成立 中苏石油公司合营4年,做了许多工作,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① 恢复和发展了独山子油田的生产
新疆解放时,独山子油矿已奄奄一息,只有两口出油井,② 积累了地质资料
8个地区进行了构造钻井,在9个构造上钻了探井,找到了71个地质构造,查明其中的26个有含油希望,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地质资料。③ 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钱萍、余萍、曹进奎、张毅、王炳诚、张家达、张恺、陆铭宝等同志都是在那一时期锻炼成长起来的,学到了苏联的一些石油工业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1956年4月,成立克拉玛依钻探处,由公司副总经理秦峰兼处长 参加勘探建设的人员从四面八方调来:有鞍山调来的浅钻队;玉门、延长、四川、宝鸡等石油厂矿调来的技术工人;从上海、湖南、湖北、四川来的不少知识青年。到1956年底,克拉玛依已有近5000多名职工,组织起26个钻井队和相应的生产、生活队伍
1960年达163.6万吨,占当年全国天然石油产量的39% 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工程入选“建国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193号井1958年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井深2275.73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260吨,为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高产井 193号井被誉为“王牌井”、“英雄井”
1958年9月12日,朱德亲临193号井生产现场观看了喷油盛况
193号井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早在19世纪末期,独山子就以石油矿藏闻名,能称得上规模开采的,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新疆省库尔喀喇乌苏县政府在县城内设立劝工所,创办劝工场,在独山子用土法采炼石油,具体方法:一是直接收集渗出地表飘在水面的石油;二是根据油泉涌露方位,先掏横洞,在横洞挖若干竖井(坑),捞取渗出的石油。
1906年俄国商人(阔阔巴夫)向新疆地方政府申请租赁独山子石油矿藏的开采权,遭到了拒绝
1909年,新疆省政府筹银30万两,从俄国购买了1架顿钻钻机,在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
1913年,新疆省(督军杨增新下令)恢复石油生产,招商包采、包运独山子等地石油,交迪化(今乌鲁木齐)工艺厂炼制
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达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石油资源。同年4月,新疆省政府派员与苏方人员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地区进行石油勘察; 10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
1937年1月14日,独山子第一口浅井完钻出油,井深200多米,日产原油10吨左右
1943年5月17日,苏联政府停止独山子油矿开采及炼油工作,召回专家,并将自有设备运回
1944年8月8日交由甘肃油矿局负责开采,先后启封修复11口出油井,其中7口井能正常生产,单井日产量最高为4吨,油矿日产量10吨左右。同时,在不能自喷的油井上,利用天然气进行“气举”采油获得成功
1945年9月,三区革命军接管独山子油矿(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政府主管)
1942年下半年,独山子油矿采取在不能自喷的油井上安装抽油机,用30或50匹马力电动机带动抽油机抽油,当年原油产量达到70321吨,为新中国成立前独山子油矿最高年产量,这也使得独山子油矿成为了同玉门、延长齐名的解放前中国三大油矿之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宣告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宣告正式成立,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年1月1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且要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
1951年5月,独山子油矿恢复勘探和生产,第一口探井50号井和开发井38号井开钻 196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油产量达到166.23万吨,全国原油产量419.62万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占当年新疆原油产量的98.46%,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
克拉玛依,新中国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成立由自治区直辖的克拉玛依市(县级)
3月18日,国务院同意成立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 6月20日,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8年4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建立克拉玛依市的请示报告》,认为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基本具备了建市条件,并提出了具体建市方案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
1958年6月17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通知:克拉玛依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市人民委员会设在克拉玛依,市下设独山子和乌尔禾两个区,并在克拉玛依、大拐、中拐、小拐等地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并且要求迅速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
从50年代末起,新疆石油管理局就开始向四川、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辽河、河南、江苏等油田和石油物探、管道、科研、设计、炼油化工等单位以及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输送了大批精兵强将。
1958年11月13日,由时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率领的包括钻井、采油、工程地质等百余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参战队伍,赴四川川中参加石油会战。
1959年3月,为支援松辽、华北石油勘探,新疆石油管理局派出385人参加会战。
1960年-1961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抽调5600余名职工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是主力队伍之一。1964年-1966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先后派出1336名干部和技术工人支援到胜利、四川、大港、青海等油田以及兰州炼油厂。1967年-197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抽调4995名职工,参加江汉油田会战和长庆、辽河、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以及湖南长岭炼油厂建设。其中独山子机械厂迁湖北天门县建立石油工业部第三石油机械厂,乌鲁木齐石油技工学校迁河南南阳组建石油工业部第二石油机械厂。
1975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抽调2576名职工支援辽河、长庆、江苏等油田和石油管道局。
克拉玛依油田还投资建设了乌鲁木齐石化厂、依奇克里克炼油厂和泽普石化厂
1936年8月,新疆省与苏联政府合作,成立独山子石油考察厂。10月,原安集海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
1956年,独山子炼油厂进行扩建,1958年第一期扩建完工,年加工能力提高到40万吨,1959年第二期扩建完工,年加工能力提高到100万吨,1960年第三期扩建完工,年加工能力提高到120万吨。到1965年,炼油厂共有生产装置17套,可生产60种产品。
1989年10月,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的第二套常减压装置建成,原常减压装置加工能力扩大到150万吨
20世纪90年代,独山子炼油厂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先后建成催化重整等多套装置,原油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产品品种增加到200余种 1995年9月,独山子炼油厂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
2005年2月8日,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获国家批准,总投资272亿元,包括22套炼油装置和12套化工装置 1959年3月20日,克拉玛依炼油厂开始动工兴建
1959年8月,常压蒸馏装置建成投产;1961年加工能力12.5万吨;1980年,年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
197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新疆石油管理局着手筹备兴建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1971年1月,工程正式动工,计划达到100万吨。但于1973年初停建,1975年4月,乌鲁木齐石化厂工程在米泉县铁厂口新址开工。1978年第一期炼油系统工程全部建成投入试生产。1981年9月1日,大化肥项目正式开工。1983年3月,原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的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7年4月正式移交。
1958年10月,依奇克里克油田宣告发现。1987年已无法正常开工,于当年5月全面停产封存
1983年9月27日,康世恩建议开发柯克亚油气田,并建设年加工能力15万吨炼油厂、年产6万吨合成氨中型化肥厂、年产1万吨液化石油气厂,合称泽普石油化工厂。建厂期间简称“泽普三项工程”。国家计委将泽普石化厂三项工程列入1984年国家基本建设重点项目
1986年5月1日,举行泽普石化厂形式典礼
1987年5月提出“三项工程,三年建成,五亿投资,一流质量,一次试车成功”的33511建厂奋斗目标。1989年6月5日,胜利完成“33511”的建厂目标
1999年7月,随着原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移交给塔里木油田公司,泽普石化厂也一并移交
“两降一升”(产量下降、油层压力下降、油气比升高)
克拉玛依低凝固点原油资源
①油田地质研究及开发调整规划的编制
②钻井、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A)钻机井架整体搬迁;
(B)大直径岩心取岩心和分析工艺技术;(C)小井眼钻采工艺技术;(D)修井技术的完善;(E)老井下尾管工艺;(F)适合低注水量的注水流程工艺;(G)层工艺技术;(H)热力采油试验。
③石油产品的炼制与开发
1966年,已能够生产6大类72个品种的石油产品,有力支援了国家国防和经济建设。
①水渠建设
20世纪50年代,玛纳斯河——克拉玛依管线给水工程的修建
1961年2月,百(口泉)——克(拉玛依)水渠终于竣工,克拉玛依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水渠
1967年,白杨河引水工程开始筹备
1997年,引水工程正式实施,2000年8月1日,总长400多千米的引水工程全面竣工。每年8月8日的克拉玛依水节
②电力建设
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初期采用柴油发电机组; 1958年在市区建成中心电站,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
1960年,开始修建白碱滩火电厂,1961年建成两台15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 1962年,开始筹建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64年9月和1965年第一、二台机组先后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7480千瓦。
③原油储运
1959年1月10日,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线正式投产,年输油能力53万吨
1959年建成第二条输油管线,年输油能力50万吨(后由于施工质量不高,投产后问题较多,于1964年拆除);
1962年,第三条输油管线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85万吨。1959年开始,克拉玛依原油运往内地。
1959年1月19日,第一批东运原油用汽车运到当时兰新铁路的终点红柳河,装上铁路槽车东运兰州炼油厂。
1964年在乌鲁木齐王家沟建成包括30个装车鹤位的装油台和长4.5千米的火车专用线
④农副业生产
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石油管理局在距住地较近的安集海、新源、阿克苏、乌尔禾、百口泉、艾里克湖以及乌鲁木齐黑山头垦荒,办起了7个农场 1960年迅速扩展到霍城、塔城、库车、乌苏县四棵树、克独管线四泵站等地。1963年,耕种土地面积最高曾达33853亩。1962年年底,共有40多处农业生产点
艰苦创业(1955年——1959年):1955年10月29日,1号井,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1958年9月11日,朱德副主席视察克拉玛依时赞扬道:“三年时间,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迎难而上(1960年——1977年):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1977年,原油产量达到306.8万吨
改革发展(1978年——1999年):1990年跃居全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位,1999年原油产量达到906.2万吨。1992年,彩南油田投入开发,第一个百万吨级带装沙漠油田诞生,实现了新体制、新技术、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1995年,石西油田投入开发,第二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建成,其管理主体工艺技术、天然气处理工艺、自动化采集探制处理应用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7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欣然挥笔题词:“加快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再现克拉玛依油田辉煌!”
历史跨越(2000年——2007年底):2001年,陆梁油田投入开发,当年日产上千吨,第三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亮相,树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新区高效快速开发两个典范。2002年12月22日,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新的起点(2008年至今):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油气并举,又好又快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
1950年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年1月1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
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公司业务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
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62年3月从乌鲁木齐迁驻克拉玛依。
2000年1月1日,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为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
2008年1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新疆油田公司
第五篇:新疆油田公司-1
克拉玛依亿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检自查工作汇报
新疆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
2018年3月18日,我公司按照新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再署部及承包商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学习了3月16日,《杨学文总经理在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再部署及承包商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精神,我公司结合生产和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氧气厂、运输车队的厂房、产品储存库房进行了安全环保检查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检查整改情况
1、对氧气厂生产设备安全生产运行工作做了检查,目前设备运转正常。
2、对氧气厂生产厂房环保,工作环境状态工作做了检查,目前环保、环境工作正常状态。
3、对氧气厂生产氧气瓶、乙炔瓶储存储存数量、通风、监控设施安全、环保工作做了检查,目前正常状态。
4、对公司消防器材、消防栓等物资进行了安全有效性检查,目前处于有效状态。
5、对危险货物运输车队的车辆进行了安全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运输证、营运证、驾驶证、押运证、GPS监控平台、监控员证、车辆年审、车辆保险、从业人员台账、车辆档案、车辆日常检查、车辆维修、车辆完好、车辆监控系统、车辆相关安全附件等进行了检查,目前
部车辆运输能力满足要求,运行正常。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氧气厂生产设备安全生产运行工作的检查,做到设备运转正常、安全生产。
此项工作有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氧气厂厂长负责并实施。
2、强化对氧气厂生产厂房环保,工作环境状态工作日常检查,做到环保、环境工作正常。
此项工作有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氧气厂厂长负责并实施。
3、坚强对氧气厂生产氧气瓶、乙炔瓶储存储存数量、通风、监控设施安全、环保工作检查。
此项工作有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氧气厂厂长负责并实施。
4、继续对公司消防器材、消防栓等物资进行了安全有效性检查,确保处于有效状态。
此项工作有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氧气厂厂长负责并实施。
5、强化对危险货物运输车队的车辆进行了安全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运输证、营运证、驾驶证、押运证、GPS监控平台、监控员证、车辆年审、车辆保险、从业人员台账、车辆档案、车辆日常检查、车辆维修、车辆完好、车辆监控系统、车辆相关安全附件、车辆出车前、途中、回厂后、DPS监控等工作的检查,保障
部车辆运输能力满足顾客要求,准确、快速提供运输服务。
上述工作由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运输车队长、安全员负责并实施。
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克拉玛依亿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3月28日 附件:1学习记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