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论我国的企业文化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83-649375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8-22 01:08: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我国的企业文化

论我国的企业文化

论我国的企业文化

陈琳珊

2010020601068 10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文化的竞争是更高层面的竞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逐步被众多有远见的企业列为企业管理和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在国内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耗费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也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重点阐述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现状,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企业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其核心是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管理,并把对人的管理同对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人的管理中,既重视制度和纪律的作用,又强调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重视培养人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道德意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促使管理内部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协调发展,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这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有专家曾指出,企业与文化是“体”与“魂”的关系,文化需要企业这一个物质载体,企业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发展。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人有高素质道理是一样的,有实力才可以去和国际巨头和大企业竞争,有规则才可以成方圆。从中国海尔到美国的通用、日本的松下无一例外。而企业失败往往是落后的企业文化造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1970 年以来,世界500 强中,近三分之一经营失败的企业无不是在企业文化上存在障碍,以致衰败。

2、优秀的企业文化给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人是有思想的,而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最终影响人的行为来发挥作用的。从另一意义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世界语”,学会、运用好这一国际语言,与国外企业合作、沟通就会很方便。因此,企业人世,就要文化人世、理念人世,实现扬弃、借鉴、创新与共性、个性相结合,构建起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要靠有形的环境和载体去折射、放大和传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企业的力量呈现最大化,成功就是理所当然的。

3、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障。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对多年形成的企业文化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梳理,实现利润最大化可以说这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也是企业文化的必然的结果。当企业目标确立,依靠科学的决策,有效沟通,人尽其才。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同步,企业良好的 氛围与环境,造就出不凡的业绩,最终是企业利润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总之,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许多中国企业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蕴含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许多企业吸收了中外优秀文化精神,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有些企业,由于受传统的、旧有的“文化”惯性的制约,而走入死胡同,这些都说明了建设先进的、恰当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以来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在加速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在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现代企业成长的历史仍然很短,大多数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到10年,甚至更短。中国企业在全球企业发展史中只能算个“孩童”。究竟这未来发展如何,既要看社会经济环境的演变,更要看是否能持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喜忧参半。一方面,国内公司随着管理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企业往往不能系统地对自身企业文化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亦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着手,缺乏有效的指导。不少公司转而求助于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希望借助咨询公司的实力其量身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行业内鱼龙混杂,不少咨询公司缺乏专业的企业文化咨询顾问,多数尚未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咨询体系,生搬硬套国外理论,从而使企业花费大量资源做出来的企业文化方案流于口号,缺乏实际效用。甚至有不少咨询公司向企业吹虚他们引进的是美国式、日本式、或者台湾式的企业文化,引入这些文化势必能让企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企业文化虽然是舶来品,但它并不等同于管理工具。从管理工具来讲,美国的、日本的、台湾的管理工具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大多都是适用的,是可以引进和克隆的。而企业文化不同,它属于管理文化的范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正如民族文化不能国际化一样,管理文化也不能国际化。管理文化不能单靠引进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特点,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来的企业文化方案不会流于形式,使企业得到永葆青春的活力。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具有良好的传统,但是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企业文化的应用等方面成型的东西较少,大多还停留在单个企业自发组织的状态中,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己经快30年了“中国企业文化遭遇了死胡同,盲目模仿国外企业文化走入了歧途。我认为我国企业文化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本企业独有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它凝结着企业的发展史,是企业的个性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我国有很多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不是对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文化观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产物,也不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促互动的结果,而是简单地模仿的结果,这样子的企业文化是难以让员工得到认同的。其次,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喜欢寻找参考模式,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一度成为厂厂皆学的样板,而没有从实际出发构筑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

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造力

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习惯听命于上级机构。不少企业领导不求创新,但求无过。近年来,这种现象虽有所改善,但缺乏创新,强调稳步前进仍然是许多企业文化的一大特点。而影响企业文化创新的因素主要是制度因素、人际关系、管理活动的影响。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持续改进的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把企业的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在岗位上自觉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需要一以贯之地长期推进才能实现。但是现在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希望企业文化建设一蹴而就,在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之后,缺乏持续推进、长期维护的动力,使企业文化浮于表面,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的长期性,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坚持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战略,创新思路,改进措施,提高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同时,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循着由低到高的发展轨迹不断攀升过去的经验,只代表过去的成功;今天的成功,需要新鲜经验的支撑。在这里,发展与创新是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

4、企业文化建设言行不一

当前,虽然企业经营者大多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多数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战略制订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形成和深植,被多数员工认可,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主要途径。企业文化一经设计出来,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必须让它落到实处,通过人们的实践反映出来。

5、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脱节

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文化,总结了大量的文词讲究的理念纲领,看上去的确给人一种该企业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之感,但当真正深入了解时,却发现公司的制度、员工的行为等多个方面与这些理念纲领相去甚远。企业的精神理念并没有被企业家和员工所信奉和实践,并没有在制度中实现和保证。我国许多企业家都容易产生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不相关的错觉,有些企业家抱着“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的心态去建设企业文化,完全脱离企业制度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和企业的低效率,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事实上,企业制度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制度本身是一个空壳,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客观和实际的意义。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心理、态度、行为方式正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没有文化的制度是僵化的,没有制度的文化也是不切实际的。

五、我国企业该如何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该树立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企业没有了文化,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企业就会丧失功能而终止生命。其次应该加深企业化的基本建设过程。应该意识到它是一个长期地连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公司从上到下,各个门的共同参与,那种“三分钟热度”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最后应该推动中小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根据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总结提炼,再宣传推广,然后再升华,依次往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 山西财经大学管

理理论与方法专业, 2009

[2] 李雪杰.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建设路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山西: 山

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 2006

[3] 刘琳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 哈尔滨工

程大学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07

[4] 孟淑媛.漫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到底有多软.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 30

第二篇: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精选)

论点: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一、现代企业处于变化频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的发展促使企业领导者不仅要从技术、产品、营销、资本等方面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迎接挑战;而且还要从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全体员工,主动出击,参与竞争,谋求发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成为企业一种文化。

论证:

第一、企业文化的提出、内涵和重要性,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的步骤

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进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第三,企业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会带来企业面貌的根本变化,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成长。

第四,企业文化的形成,要坚持重在建设,才能使企业提高信誉,扩大了知名度,占领市场,使企业用良好的道德观念去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第五,企业的发展与文化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取得共同进步、推动企业质发展

二.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要有营建、维系和传承的重要步骤

第三篇:论我国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论我国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管理现象,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经营形象、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并且形成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构建企业文化自然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进而成为众多企业最热衷的实践追求。那么,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又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二者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既不相悖,也不抵触,而且由于彼此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导致双方在各方面深度融合,正确认识我国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这一关系,将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做到二者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而同步运行。

一、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

企业文化主要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从而凸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观念,以图企业不断进步和持久成长。企业民主管理则是指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协调劳动关系而实现维护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最终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二者的主观能动追求都是体现在人本价值上的,最终实现的宗旨都是企业的持续发展,显示出二者内在的广泛一致。──在管理手段方面的内涵中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的发展,从对员工是经济人—社会人—情感、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的深化,进而采取的人本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实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战略。企业民主管理是相对企业专业管理而言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管理手段。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局限,企业民主管理是一种外在的制度规定,是一种倡导,尽管尚有流于形式的不足,但作为管理手段更多地是长久发挥着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能动性的作用,推动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并且积累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丰富工作经验。从中表明这一时期的企业民主管理仍然体现着自身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体现着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否则其生命力不会如此长久。而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后,企业所有制形式不断改变,产权结构形成多样化,迫使企业民主管理顺应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顺应市场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创新和发展,使之日益规范和稳定,形成能够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更新的全新管理体制,成为通过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而实现协调劳动关系、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有效管理手段。作为管理手段,二者在内涵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管理目的,体现出一致的管理主体。

──在存在形态方面的内涵中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广大员工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总合,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从根本上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体现强化党的政治基础的意志,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二者作为意识形态中同一范畴的两种存在方式,其内容都是对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都是对企业的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都是对企业的行为在人的利益追求上的反映,只是一个突出政治属性一个突出文化属性,但最终仍是殊途同归,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也不单是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体活动、文化传播网络等物质存在形态,实质的存在为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的认同与遵守,强调人的价值、精神、情感、团结、目标、绩效等。而企业民主管理不仅是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若干制度和制度运行的各类载体为存在的物质形态,其核心的存在方式还是企业员工队伍的共同认知,体现在员工的自我维护和群体维护意识、参与积极性、生产热情、对企业的责任感等方面。相比之下,双方在客观存在的载体及表现内容方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

━━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内涵中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与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责任心、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引导全体员工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共同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经营水平,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在这方面,企业民主管理则是依据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厂务公开、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形式组织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行为,主要行使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的知情权、建议权,对涉及员工利益和企业劳动关系重要事项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权,对企业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检查监督权,对企业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评议权,最终与企业文化一样,旨在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全员管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谋企业发展。

二、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在构成上具有共同性

企业文化理论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和物质文化形态。其中各层面相互之间都有着时空顺序、结合方式和位置关系等,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为制度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层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建设;而

物质文化层为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按照这一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将会发现其各组成部分中都包含着企业民主管理的构成因素,说明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在构成方面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

一是与精神文化层的共同性。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战略、企业道德,以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行为、共同意志等。精神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集中表现了企业的最高目标,及其为实现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基本信念、基本方略,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企业员工群体的共同努力、共同信仰、共同情感等优良精神风貌。优秀企业文化的精神层能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业绩受到承认、重视,员工也就会自觉为企业着想,就会真正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就会形成企业生存、成长的强大后盾。在这方面,企业民主管理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是党的“依靠”方针,是有关法律、规定和相关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以此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就是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使广大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把自身的利益、工作职责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些与企业文化精神层是基本相同的。

二是与制度文化层的共同性。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这些规章制度、规范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制度层作为企业文化的关键,其约束与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这关键是取决于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企业员工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而这些制度规范的对象是企业员工。然而这些规章制度、规范及所遵循的理念、观念、行为准则的本身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而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只有被企业全体员工整体认同接受,逐渐积累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理念、观念和准则,并且自觉地履行和付诸行为,实现从规章制度对自然人强制约束的管理提升到对人性引导的管理、突出人性的发挥,才可谓是企业文化。对此,企业民主管理应该说是捷足先登,多年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工会始终组织广大员工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参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同时教育引导职工自觉遵守,督促企业坚持按章办事,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优良的行为准则。建设企业文化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这一优势,合理运用企业民主管理长期科学、有效、引导员工认同的制度化管理的有效机制,企业文化赖以形成的条件才会尽快完全具备,管理才可能尽快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过渡到文化管理的阶段。三是与物质文化层的共同性。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主要是指产品风格、技术与装备特色、厂容厂貌、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工资待遇、福利,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和作风等。

物质层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直接彰显着企业文化建设视觉形象,对于员工具有强大的教育、激励和感召作用,对于企业则具有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物质文化层在企业文化的建构中应归结为处于浅层次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开始企业文化建设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这个层次入手,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通过这一物质层自然显现出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营销理念、企业道德、共同追求、共同意志等。但这绝不是通过CIS(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设计后简单形成优美的企业物理环境,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在各处墙壁贴上内容丰富措辞铿锵有力的标语口号等,这些本应无须置否,但其并非企业文化的精神层的自然流露,并非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与之相配套,并非引起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共鸣。在物质构成方面,企业民主管理也常常通过标语、宣传画廊、企业报刊、局域网络等载体,宣传企业和员工,报导全体员工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过程及成果,公开企业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发挥了提炼企业精神、宣传企业形象、教育引导员工等作用,其价值取向、内在本质、功能效果都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统一。

三、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在作用上具有同属性

企业文化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的发展而采取的人本管理模式,通过营造透明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发掘与利用社会公众关系资源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发挥增强企业内在的持久的竞争力作用。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多年实践与探索中,企业民主管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同时结合各企业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辅助载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员工热爱企业的责任感,关心企业的使命感,同企业文化一样为企业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1、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是指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取利润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的推动力,企业文化的理念使企业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关键在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了员工共同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使每个员工都把企业的动作、品牌的维持、发展和创新作为自己必须做好的事情,不断促进企业集体智慧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创新思维得到加强,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就会不断得到膨胀和增值。这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最终归结就是人的竞争、人心的竞争,企业文化就是凝聚员工人心、导向员工观念、激励员工精神、约束员工行为,将员工潜在的智慧诱发出来,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这种功能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民主管理作为工会实现自身维护职能的具体形式之一,工作追求是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工作内容是化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协调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通过建立顺畅、和谐的关系,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将企业的利益与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标。

2、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易,而做久更难,综观世界著名长寿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其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有自己持之以恒的核心价值观,而这些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必须被企业代代相传的全体员工确认,企业代代相传的员工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如此才能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变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团队精神影响以及更广泛的沟通交流方式,去教育引导和更人性化的制度规范来培育企业精神与共同价值观,赢得员工对企业精神、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变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行为,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与此相同的是,企业民主管理也是强调全体员工广泛参与民主管理,树立企业员工的整体意识,通过更广泛的沟通与配合使员工互相接近、融洽感情、彼此团结,将企业员工个体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规范行为与企业融为一体,固化为一定的民主管理定势与运行机制模式,而不以时间的变化、管理人员的更迭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对稳定,使企业平稳持久成长。?

3、确保企业留得住人才。无论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发展制定了多么完备的系统理论,形成了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展了多么有效的民主管理,但最根本的是依靠优秀的人才来实施,靠优秀的员工队伍来执行。所以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企业文化的竞争又常常是对人才的争夺,因为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员工队伍是能真正使企业实现升值的巨大的人力资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吸引人才、网罗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与增加金钱报酬、提高优厚待遇等手段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制胜优势,这是由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员工得到一定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员工在安全、尊重、社交、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方面得到满足,这将对员工形成很强的凝聚作用,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就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而言,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应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企业民主管理在工作中强调尊重员工的政治地位,切实维护员工的经济利益,注重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营造员工广泛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积极健康的民主氛围,创造和谐平等的全面发展员工个体能力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发挥了稳定企业的作用。

四、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在建设上具有互补性

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列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而做好详细的部署,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协同配合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围绕企业持续发展的宗旨,坚持长期不懈地将相关工作做细做实,而企业工会由于自身职能和组织优势,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民主管理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也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

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第一,企业发展要求在工作渠道上达到统一。在企业中建设企业文化就是为了营造企业优秀的文化氛围,确定人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实行企业民主管理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按照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者最终实现目的都是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长久成长,这一共同的工作目标决定双方在工作渠道上的统一,都是通过发挥员工队伍能动作用而实现工作宗旨的,因此,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正确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将会更加有效地推动两项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管理要求在组织实施上形成合力。所有企业在管理上都追求精干、高效的原则,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求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企业文化精神,才能做实做好。企业工会具有点多面广的组织优势,以及在员工中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之一,所以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需要同其他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时注重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也要兼顾民主管理工作,做到两项工作互相推动,相得益彰。

第三,企业经营要求在机构职能上有效整合。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党务部门和工会等单位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在强调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这些部门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将这些部门的有关职能进行整合,尤其是企业工会应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为载体,将工会的维护、参与、教育、建设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这样不但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还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

第四篇:论我国保险资金入市

随着央行连续七次降息我国利率己降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降息有利于减轻国企的利息负担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投资缓解当前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矛盾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但利率的大幅度下降也导致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我国保险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下降经营出现了困难。我国保险业目

前面临的经营危机一方面是由于利率下调的因素但主要的根源在于国家对保险业政策支持的滞后。因此我国保险业若想进一步健康发展国家必须改变保险业经营的政策环境。笔者拟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理论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利差倒挂

保险资金一般是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基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成熟保险业的经营是依靠保险和投资两个轮子共同驱动和协调发展通过保险融资投资创利的方式来实现保险公司总体收益。投资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没有投资等于是没有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主要存在目标是风险的转移。保费是风险转移的价格但由于市场的竞争使得这个价格往往不够支付转移的成本承保亏损己成为保险公司的普遍现象。所以没有保险投资没有投资绩效的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经营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近年来我国保险融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保险资金的运用却不理想。首先是运用渠道过窄。1995年10月1日实施的《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该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实际上在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1998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这一举措为保险资金运用无疑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新渠道但是这一市场目前虽有9000亿的存量但交易不够活跃限制了保险公司大规模进入。从全国几大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40一60是现金和银行存款。1996年中保708亿元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389亿元占498太保83.9亿元的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436亿元占4095平保7618亿元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3772亿元占3872。其次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于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七次降息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经过七次降息一年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1078降至目前的225这使保险公司在1998年以前预定利率75水平以上的长期业务出现利差倒挂面临的利差损失将在未来几年中滚动增加。国债收益也随即大幅下调资金市场总体收益率偏低使得具有长期负债特点的寿险资金回报率过低。尽管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为防范风险于1998年8月以后纷纷推出了“利差返还型保单”但准备金不足仍是不少保险公司将面临的问题。

2、不公平竞争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必须开放金融服务业外资保险公司看好中国市场潜力纷纷抢滩国内保险市场。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不可超过投资总额的10、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不超过可投资总额的15。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得多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二、拓宽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险资人市

1、西方国家保险资金入市情况

从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实践看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六类OECD国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以固定收益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券等为主比例一般在2040之间很少有超过70的股份投资包括股票和实业投资等一般在1030之间产险投资于股份的比例相对于寿险要高一些。以美、日、英三国为例美国寿险投资于股票的比重97年达到233日本94年为266英国96年为435各国保险公司持上市公司股票占整个股票市场市值比重为美国294欧洲40日本50。以上数据表明由于股票和债券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保险资金入市是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绩效的必要途径。

2、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成熟保险业的保险资金主要运用于债券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却对保险资金关上了大门这正是目前我国保险

资金运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国能不能借鉴国际经验扫除这一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障碍呢保险资金运用应坚持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多样性的国际通行原则。以此为标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收益性和流动性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全性。股市是高风险的市场这是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任何投资风险和收益总是共存的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高风险也不能因为有

风险而放弃大好的投资机会。在认清风险的基础上理性投资股市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提高收益。中国股市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还难以总结出其运行的长期规律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即使在1997、1998年的调整年中每年也有一至两波较为象样的行情。以安全为第一的保险资金每年只做一波行情实现10的收益并不难有节制的选择时机入市稳健操作风险并不大。另外寿险保单的责任期常常在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完全有时间调整投资战略达到在保单责任期满时较好的收益率。因此在我国保险资金入市是完全可以尝试的。

3、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具体方式

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解决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的一个主要运作方式这一方式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

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行涉及诸多相关问题下面笔者提出一些构想。1保险基金的募集。正式运行三年以上无重大违规行为的中资保险公司都可以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保险基金的募集采取向保险公司定向募集的形式保险基金可以向某一家保险公司定向募集也可以向数家保险公司定向募集。保险基金设立以后也不公开上市。2募集资金的比例。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用于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资金数额以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一比例应在10左右允许上下浮动2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根据保险公司的类型、运行的时间、资本金实力、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率以及公司资信度等因素作适当调整。3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和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管理人可以选择现有的、规范化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由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发起设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有35家证券公司和或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4保险基金形式。保险基金可以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形式。如果采取封闭式基金形式存续时间不得少于5年有人寿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如1530年由非人寿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可以相对短一些如515年。5保险基金的投资品种和投资组合。保险基金的投资品种包括股票、国债、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应当符合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重不得低于基金资产总值的80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6保险基金的信息披露。保险基金必须定期在指定的报刊上披露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以供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也便于投保的消费者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参考。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尽快实施。笔者认为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证券市场和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再加上保险基金所募集的资金只占保险公司资金总量的较小份额因此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将是安全的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切实可行的。

2、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为了使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设立、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起草可以参照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结合保险基金的特点。另外正在起草的《投资基金法》也应将有关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内容包括进去。

3、保险基金的监管。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设立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审查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按照各自的职权随时对基金的设立、交易、投资运作以及相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和稽核。在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之间需要共同协调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平稳和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陈东.保险资金运用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2]李钢.寿险经营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版.[3]江生忠张雪冰.保险投资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4]李华忠薛继豪.证券市场与保险投资[J],保险理论与实践[J]1992年5月.

《论我国保险资金入市》

第五篇: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有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现状建设思路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可能未被明确宣布,但通常隐含于企业成员作为其行为前提的思维模式的假设中,是以被企业成员无意识地普遍认可的,他们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职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一般的管理概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的方向努力。

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的建立,使广大职工了解了企业正在为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不但可以产生出具有创造性的策略,而且可以使职工勇于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2,约束作用。作为一个组织,企业常常不得不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次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使信念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为一种定势,构造处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以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有效的“软约束”,它可以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理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一种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3,凝聚作用。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站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是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4,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用于献身,不断进取。

5,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企业形象除了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一些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

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

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6、中国企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企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7、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与统一行为的形成,它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然存在,企业文化必须引导员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动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甚至每个员工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方式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能确立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8、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它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也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9、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的创新,使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应吸取国外先进文化,做到去粗取精。

企业文化对企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

论我国的企业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