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关系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83-637707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8-15 19:30: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文化关系

什么是企业家文化 开篇和14页

开头

企业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制度建设重庆邮电大学

企业家文化是指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遵循的经营理念。企业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企业家文化产生并发展的根源,有了优秀的企业家素质才会有优秀的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企业家属于现代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拥有独特的价值观体系,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企业家是推动企业运转的心脏,企业家要组织好生产要素,处理好人、财、物的关系,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是企业管理者人格、法律意识、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等品质及其所信奉的管理观念和方式、管理规章、管理规范等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忽视企业家文化的建设。企业家文化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

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鲜明体现,是企业家文化的自然延伸。企业文化又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体系,而其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非凡才能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走向成功,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则源自于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家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面镜子,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德才、创新精神和事业心以及责任感的综合反映。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企业家深知肩负塑造企业文化责任的重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家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以自己的企业哲

学、理想和价值、伦理观和风格,融合成企业的宗旨。企业价值观逐渐被广大员工所认可、遵守、发展和完善。

卓越的企业家在企业中既是企业的领导者又是员工的思想领袖,他以自己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和新的价值取向来倡导和培植卓越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本国的传统思想,是伦理和价值观念融现代精神而成的精神力量,是先进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完美结合。所以,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家从企业家文化出发,并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地从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创新发展更高层次的企业家文化,又以之指导企业管理的文化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而我国企业家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企业家的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国有企业尤为突出),灰色收入较多,有的企业家利用职权损公肥私,贪赃枉法,无视社会和国家及人民的利益,违法经营,破坏经济和社会秩序。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企业家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体现是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核心,企业家凭借着其奉献于社会的精神和守法精神、创新精神、价值观及人格魅力凝聚企业员工,引领他们向着共同理想和信念迈步。企业家需要提供经营思想和理论,确定企业的长期和近期目标、任务、规划等并将之推进细化为企业全员的目标和行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企业家要将守法经营和奉献社会的理念灌输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依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理念应当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新标准。企业家文化建设的更大意义在于当企业家在做出不仅与承担社会责任相关的决策时要有依法决策的意识,而且要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变为企业家的一种素养,这种素养不单只是反映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而且要将这种素养带入生活中去。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法律观念应当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也是企业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把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等同起来,对这个论断,有的人支持,支持者强调企业家对海尔的作用与奉献,企业家文化对海尔企业文化形成的导向与核心作用。同时,也有不少的人反对,反对者强调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各自的范畴,有不同的内容,不能混为一谈。争论很激烈,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1.企业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源自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如何才能调动一切资源,不仅包括设备、资金等 “硬件”资源,同时也包括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企业凝聚力等“软件”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有明确的范畴,明确的目的,明确的内容与措施,它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文化的概念,更不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我们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肩负企业经营管理首要职责的企业家,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人文思想、道德品质,甚至言谈举止、工作作风都对企业产生了也正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不言而喻,企业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别是那些具有“创始人”性质的企业家,企业文化中更有着他明显的烙印与个性。

倡导、管理、领导企业文化,甚至在必要时改变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家、特别是身为企业第一把手的企业家的不容忽视的职责。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负责人是称不上“企业家”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老板”(对企业负责人的通称)而真正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并不多的深层次原因。严格说来,能够成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领导人,才能称之为“企业家”。

2.企业家文化是个人文化,企业文化是团队文化,二者是不相同的,无论一个企业家的作用有多大,把企业文化同企业家文化等同起来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

企业家文化毕竟是个人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团队文化,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不相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企业家文化的内容侧重于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家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及企业家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容侧重于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凝聚力以及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企业家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企业家个人,包括企业家的人生历程,学习力,实践经验等等,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则要依靠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一个相对稳定与较长的经营发展历程中才能完成。二者虽然性质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大于企业家文化。当然,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十分重视管理文化,二者均以“以人为本”为基础形成价值观。正因为有这二个共同的本质之处,企业家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这二个共同的本质之处发生矛盾,企业家就很难领导好这个企业,甚至可以说,企业也很难接受这个企业家。不少的企业里企业领导班子不团结,企业家与员工不和谐,没有形成企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可以断言,这个企业前景堪忧,不是企业破产,就是企业家走人。站在个人立场上说,我们当然重视企业家文化,但站在企业整体利益上说,我们更重视企业文化。

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企业,它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强大;作为一个社会的经济组织,企业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实体,企业文化关系着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更重视企业文化工作,不允许任何人,包括企业家在内,做出任何有损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任何事情。从这里说,企业家文化只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这个要素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既不允许把企业家文化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也不认同以企业家文化代替企业文化。可见,把企业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同起来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3.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都有一个质量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优质的企业家文化与优质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提高企业家文化水平是历史与现实赋予我们的重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质量问题,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也不例外。文化本身就有优质文化与劣质文化之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是劣质文化;以独裁、个人崇拜为特征的专制文化是劣质文化,而民主文化是优质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优质的。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有“企业家文化”,任何一个企业也都具备企业文化,但都有优劣之分。愚昧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摆在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努力建设优质的企业家文化与优质的企业文化。

优质的企业家文化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企业来说,优质的企业家文化首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优质的企业家文化一定要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优质的企业家文化一定要以人为本,具有科学的人文思想;

第三,优质的企业家文化一定要能形成优质的企业文化,并促进其不断发展; 对于企业家个人来说,优质的企业家文化也应该首先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企业家本人是一个“干净的人”,是一个廉洁的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第二,企业家是一个能够为企业、为国家创造效益的人,没有效益的企业家是一个失败者;

第三,企业家本人应该说是一个具有思想道德品质,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应该有其特色的个人魅力„„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具备符合这些基本条件的优质的企业家文化,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即企业家本人文化的不断提高的问题,包括管理能力的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家成天忙于日常事务工作甚至官场与酒桌上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领导人关系

企业文化与领导人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贯穿企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企业领导人所展示的文化。企业领导人的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和语言文 化,最终影响和形成了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要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从企业领导人的“领导人文化”抓起。

一、领导人的思想文化

作为企业家,最重要的也是他的思想。企业的领导人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治理企业的思路上。领导人有思想,企业才会有大思路,也只有大思路,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出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说:“一个真正的领导必须同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师:他是思想的大师,善于把握高度抽象的所谓逻辑;又是行动的大师,善于处理最精细的实际事物。”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要求得长足的发展,企业领导人就是设计师,企业文化的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范,形成独树一帜的体系,都离不开主要领导人的规划与设计,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如果说“海尔是海”,那么张瑞敏首先是“海”,拥有海的深邃、博大与丰厚。张瑞敏喜欢研究毛泽东,钻研老子、孔子和孙子,同时善于借鉴西方优秀企业家的管理智慧,在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比如他的“激活休克鱼”的思想、“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思想、“赛马不相马”的思想等等;正是张瑞敏在海尔发展过程中“三步一计”,运筹帷幄的思想谋略,指引着海尔健康强劲的发展。可以说,海尔的发展历程,就是张瑞敏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领导人的思想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超前意识。

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指领导人的发展眼光要远,要结合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国家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模式,从而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有大体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一系列系统一的发展思路,当然,不可能要求领导人完全料事如神,企业的发展规划也决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领导人必须树立与时俱进、与时俱变的观念,敏锐的观察下一步企业将面临的形势,并相应作出新的调整。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人做不好这一点,原因只有一个:他还不具备做领导人的素质。

(二)领导人的思想必须切合实际,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这是指领导人的思想必须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相符合,不可流于空泛,大而无当。比如张瑞敏“激活休克鱼”的思想,就非常具体而富有操作性,“休克鱼”是指鱼的肌体没有腐烂,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因此领导人正确客观的思想理论往往会指引企业不断走向胜利。

(三)领导人的思想必须具有真知灼见,而不是人云亦云。真知灼见就是自己的头脑思考的结果,是用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不是东边抄一句,西边借一句。而只有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培植、总结出的思想,才可能真正地指导企业的实践。

(四)领导人的思想必须是从学习与思考中来,从实践中来。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张瑞敏之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这与他大量的学习和积极的吸收有关,更与他结合实际反复的思考有关,他学习、思考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企业实践,所以看他说出的话,写下的文字,几乎都是把相关的道理灵活运用在企业中,天下万千道理皆为我用,这样才成就了他不同于别人的大智慧。也成就了海尔不同于其它企业的大发展。

二、领导人的行为文化

企业领导人可称之为企业的精神领袖,领导人的文化要转化成企业的文化,需要领导人和广大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而沟通的方式有话语沟通、行为沟通、思想沟通等。其中,最直接、最有意义的沟通就是行动。中国人历来讲“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几年前首钢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位记者采访首钢董事长,发现他的办公室十分简陋,于是问他,作为大型企业的老总,为什么办公室这么寒酸,首钢的这位老总说了一句十分简单而感人的话:“办公室再好也出不了钢”。领导如此,即使他不教育下面的人如何艰苦奋斗,估计也不会有人把自己的办公室装得象别墅。

上述这些领导人的行为文化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由此我们分析,领导人的行为文化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一)领导人的行为必须具有表率作用。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举例说,如果领导要求下属艰苦奋斗,自己却动辄以各种理由旅游、吃喝,大肆挥霍。久而久之,领导的话说了

如同没说,甚至引起职工的反感。

(二)领导人的行为必须具有沟通作用。领导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在企业繁荣昌盛的时候要这样做,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更要这样做。有的领导长期只知道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下面的职工从来见不到他,这样必然导致自塞视听,无法了解职工群众心里真正的想法,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职工常常会不清楚领导在干什么,不知道他们在领导心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领导人的行为文化不可能对职工发生作用,也很难转化成企业文化。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经常这样教育公司员工:“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并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我们的领导是走出去与您在一起——不论您是在商店、会员制商场、配售中心亦或我们的其他机构,随时随地地向他们请教吧——因为他们随时和你们在一起并恭候着你。”

(三)领导人的行为必须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领导看似一些无意的举动,有时甚至会影响下属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等。比如海尔集团,张瑞敏忍痛亲自抡起铁锤,砸烂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他的这一举动,传达的并不是要求他的属下把所有的不合格品全部砸掉,而是通过此事教育他的员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质量问题决不可轻视,不合格品就是废品。

(四)领导人的行为必须和他的话语相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否则,如果领导向职工做出了承诺,比如一项活动、一个决策,结果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时间长了,领导就会失去职工群众的信任,甚至失去对企业的信任,而如果职工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企业绝难谈得上凝聚力、向心力的。诚信的失落,是一个企业根基的腐朽,最终将导致企业的死亡。

三、领导人的语言文化

企业领导人话语的特色,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话语特色。而企业的话语氛围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海尔集团,张瑞敏针对不同的工作领域说出的一些很形象的话。他讲到企业发展的目标、决策时说:“可能许多人认为我有些保守,觉得我太求稳,其实我主要是想创新,就跟自己驾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一样,既想高速又想稳定”。因此,企业领导人的语言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一)领导人的话语必须真实、恰当,实事求是。这是指领导人的话语必须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同时不能过分地拔高、夸大。比如,某企业的企业理念之一是“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话本来带有主观色彩,经不住推敲,空洞的理念只会产生空洞的效果。

(二)领导人的话语必须形象、到位,具有感召力。这是指领导人的话语必须有一定的通俗化、生活化,还要相当的哲理化,而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说一些硬梆梆的理论、大话、套话。可以学习的比如毛主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邓小平同志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等等,既生动又形象,话一出口,就会深入人心,产生极大的效果。

(三)领导人的话语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由现代企业职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决定的,也是现代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决定的。企业如果真正要做成经典,最重要的不是某个方面,比如效益、管理、服务等等,最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企业的文化内涵。还是海尔,从海尔回来的人都会感慨:走进海尔,脚步所至,目力所及,处处都有文化。企业有了这样的文化,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它会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闪烁永久的光芒。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建设与领导人休戚相关、紧密相联。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果断地跳出“人管人”、“制度管人”的旧圈子,上升到“文化管人”的高度,用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去感染人、行为引导人、语言说服人,使企业广大员工自觉地与企业领导人保持步调一致,同时,企业领导人又要不断地从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升华、完善、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话语,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够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茅台酒厂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企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形象,判定一个企业的形象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判定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否悠久和是否令人信服决定了企业形象的好坏。首先企业是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的。

就拿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因为我家乡就在离茅台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会相对比较熟悉茅台。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文化理念

使 命 —— 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愿 景 —— 健康永远 国酒永恒

核心价值观 —— 以人为本 以质求存 恪守诚信

继承创新

企业精神 —— 爱我茅台 为国争光

核心竞争力 —— 品质、品牌、工艺、文化、环境

经营理念 —— 稳健经营 持续成长 光大民族品牌

质量理念 —— 崇本守道 坚守工艺 贮足陈酿 不卖新酒

营销理念 —— 坚持八个营销 追求和谐共赢

服务理念 —— 行动换取心动 超值体现价值

领导理念 —— 务本兴业 正德树人

人才理念 —— 以才兴企 人企共进

如上所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他都是隶属于茅台酒文化的,就文化是这一切的基础,茅台酒打造的就是茅台酒的文化,茅台酒的历史,当然不否认茅台酒的确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先进的酿造工艺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等等。但就现在茅台酒的市场价格和其成本之间的关系看,差距太明显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是茅台酒所打造的酒文化,这个差距就是酒文化的价值。所谓茅台酒国酒文化其文化品性主要体现在忠孝节义四个字上。为国争光,诚于国事;谓之忠。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忠孝节义四全即是国酒文化。

酒文化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酒的历史,茅台酒的历史太多太长了,太远太久的就不说了,就从茅台酒真正扬名世界时说起。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茅台酒的传说中,这段旧金山获奖的故事激动人心。说的是博览会眼看就要结束,各国送展商品的奖级评定也到了尾声,尤其是各国名酒的评定已基本完成。然而,中国送展的贵州茅台酒却毫无消息。这个情况急坏了随团赴美的华之鸿(贵州省杰出的实业家)。他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各国送展的名酒有数百种,这些各国名酒全都包装精美,色彩绚丽,一上来就把评委们的眼球吸引过去了。而我们送展的茅台酒却是黑不溜秋的陶瓶,木塞,猪尿泡封口,商标还是土纸石印,实在太不起眼。评委们嫌茅台酒的包装太土气、太简陋,根本就没有开瓶品尝。华之鸿搞清情况,心里那个气呀。情急之下,他趁着一群西方评酒委员们簇拥而来到中国馆参观的机会,拿起一瓶茅台酒往地上一摔,华之鸿的本意,无非是对西方评委们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摔竟然是石破天惊,那浓郁芬芳的酒香,顿时引来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和惊叹。那香味当然不胫而走,也钻进了西方评委们经验丰富的鼻子中。评委们当即停下了脚步,他们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发出香味的地方寻找过来,这以后的故事当然就不用多说了,华之鸿向评委们介绍了茅台酒极其独持复杂的酿造过程,他的叙述一定让评委们大跌眼镜,十分后悔自己以貌取人的浅陋,同时也非常佩服眼前这位个子矮小的中国人,居然会有如此胆识气魄。最后,他们同意把茅台酒重新拿到评委会中审评。而重新审评的结果,是所有评委一致认为,茅台酒是世界白酒中的顶尖好酒,应该当之无愧地获得酒类评选的金牌。解放后,由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袖对茅台酒的青睐和扶持,使茅台酒笼罩了一圈政治光环,从而见证了开国以来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大事件。这样一个茅台,已经渐渐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民族的一种象征。如同过去西方人通过瓷器认知中国,现在一提到茅台,就都知道了,这是中国。

或许,这可以成为对茅台和茅台酒的另一种诠释。

然而就上面提到的或许还有很多没有提及到的茅台酒的历史使茅台酒笼罩了一圈政治光环——国酒茅台。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借助于茅台酒的酒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价值,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包括对员工的约束、自控、凝聚。指企业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全体员工的言行,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企业通过广大员工认可的价值观而获得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达到企业文化的自我控制;企业文化将企业员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具体通过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来实现。企业文化还有不断向社会发散的功能,主要途径有:(1)软件辐射,即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等发散和辐射;(2)产品辐射,即企业以产品为载体对外辐射;(3)人员辐射,即通过员工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向社会传播企业文化;(4)宣传辐射,即通过具体的宣传工作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企业理念的功能多有重复或相近似,而企业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主导与提携作用是十分明确的。企业理念的核心地位为世界上一批又一批企业的成功经验所证明的。正确的理念是企业存在和运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山而下的统一目标,是很难参与市场角逐的,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理念的作用正是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企业理念之所以成为企业活力的源泉,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就在于一方面理念能把广大员工的潜力发掘出来,使之服务于该企业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是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得到统一,减少企业的“内耗”。企业的理念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带普遍性的企业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它不仅会在本企业起到很大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渗透、传播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甚至不同行的企业,对其他企业起到楷模的作用。

先进的酿造工艺,悠久和深刻的就文化打造了茅台酒不一样的企业形象,同时也给茅台镇很多不知名的小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的知名程度,是企业不用再报纸,广播上大肆宣传也能让更多了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企业,这久是企业文化造就的企业形象。

所以说企业的形象是由企业文化造就的,企业形象就是企业文化在人们眼里的表现,企业形象就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产物,好的企业文化带来还的企业形象,坏的企业文化造就坏的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用有自己企业文化,就注定他一定会有一定的企业形象,或好或坏,或早或晚。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

企业文化,大道无形,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不少管理者感到很“虚”,不知道如何下手,文化建设重点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变成口号式的结果。

企业文化离开了员工固然不行,但从员工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企业文化的呢?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曾经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离职和钱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企业没有给他一种归属感,例如和中层领导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员工的工作做好了却没人表扬,没人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占了一天时间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话,占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说每天在工作场所和同事相处以及进行一些与所在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化的时间往往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长。因此,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氛围下工作是每个员工所希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如果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向心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员工“身在操营,心在汉”的状态,员工自己不开心,企业也没有发挥到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更不能达到人尽其材的作用。正如最近在职场上十分流行的一本畅销书《鱼》所说那样,每个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一般的职员,凡是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够在“一个新颖而且有责任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在那里可以快乐、专注、忘我地工作,唤起心中潜藏的活力、热情、能力和创造力”。虽然现实中并不是每种企业文化都认同和提供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给员工,但每个员工都希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

中消研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

笔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结合自己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这项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加强经理人员的沟通,尤其是反馈技巧的培训就解决得了的。这实际上一个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谈谈笔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

员工进入企业、成为组织的成员后,就进入员工关系管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员工异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员工激励,指的是如何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我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作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我们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体系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即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

不论从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的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还是从员工关系管理的广义和狭义内容角度,我们都会发现,沟通渠道建设特别是涉及员工异动的员工成长管理,我们姑且称之为“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一)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内容与目的:

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具体内容与类别浅析:

1、入司前沟通:

(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加盟公司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之目的。

(2)沟通时机: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招聘主管负责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2、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3、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即使新员工最终被试用淘汰应该是经过了企业努力属于员工自身的责任。

(2)沟通责任者: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所属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科室管理人员以外的新员工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上级负责。

(3)沟通频次要求:

A、人力资源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

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人力资源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

(4)沟通形式:面谈、电话等方式外,人力资源部还应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进行沟通,可与新员工岗前集中培训结合进行。

4、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建议同意转正的,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系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室意见。

B、人力资源部:在审核科室员工转正时,并形成职能部门意见。

5、工作异动沟通: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以期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

(2)沟通时机:

A、人力资源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前。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

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6、定期考核沟通: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管理进行。

7、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

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

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离职后沟通管理: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3)管理方式: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

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第五篇:企业文化和生产力的关系

授 课 提 要

(授课人:宋黎光)

题目: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优质的企业文化

目的:通过学习使参训人员熟悉庆华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掌握如何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爱岗敬业。

内容:

一、庆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企业文化内涵宣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

表现

三、如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员工,为生

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时间:60分钟

方法:理论辅导与实践相结合。

要求:

1、认真听讲,对核心内容要详细记录;

2、结合授课内容,参训人员每人上交一篇关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用企业文化引领员工的具体办法。

授课内容

(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庆华,成立20年以来,通过前人的不断努力从一个小煤矿成为一个大型的以新型煤化工为核心多种经营的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了具有庆华特色的企业文化,新疆庆华的创业者们正是以“庆华速度”从前期准备、设计建设至稳定运行也就7年时间,创造了煤化工行业的先例,正是庆华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推动着庆华人不断创造新的佳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庆华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目的,就是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庆华企业文化的内涵,基层单位的各级领导如何运用企业文化引领员工在当前困难的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庆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前面,我们讲过,企业文化由由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安全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四大部分构成。物质文化要素是企业应提供的设备、设施及其它物质上的部分,企业安全文化要素,是企业为确保安全运行所设臵的安全设施、制度、规定及培训。制度文化是企业为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所制定的相关的制度、规定及其它标准等,企业精神文化俗称就是“软实力”,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新疆庆华的企业文化归纳起来就是“五个文化”,即海纳百川的包容文化,五个特别的创业文化,敢挑重担的责任文化,永不气馁的激情文化,知恩图报的感恩文化。这是我们今天重点讲解和理会的内容。

(一)企业使命

发展循环经济的倡导者,资源与生态可持续的践行者。为社会发展提供绿色能源。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在发展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提供绿色、经济能源。

(二)企业愿景

打造国际一流大型资源能源企业。

集团发挥整体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坚持矿、路、港、电、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效益良好、知名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型能源企业。

(三)企业宗旨

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富;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为员工创造最大幸福。

(四)企业核心价值观

开拓创新、和谐发展、诚实守信、厚德载物。

(五)企业发展理念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世界一流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做受人尊敬的新型能源企业。

(六)企业精神

1、“五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

2、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

(七)企业管理理念

1、精准、严细、安全、高效。管理精细到位,决策果断准确;工作严谨细实,质量精益求精;建立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勇于改革创新,做到精干高效;实现工作高起点、生产高技术、产品高质量、运行高效率、产出高效益。

2、一切问题只有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

(八)企业安全管理理念

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一切工作要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把安全生产从工作的全局中突出再来,把人的因素从安全生产中突出再来,把维护员工生命和健康从人的因素中突出出来。

(九)经营理念

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牢固树立诚信可靠、履行合同、恪守承诺、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相关利益,带动地方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十)廉洁理念 淡泊名利、慎权守职。

广大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想立身之本,常修职业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廉洁自律,清白为人,遵纪守法,始终保持庆华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十一)企业人才理念

纳天下才、育庆华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观念,建立培养人才、广纳英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氛围,为人才成长畅通渠道,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会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庆华事业,为庆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十二)团队建设理念

打造一个精诚团结、注重效率、善于学习、有礼有序、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战斗团队

(十三)企业员工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庆华为荣,以背离庆华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十四)员工行为规范

热爱企业、承担责任、慎独诚信、遵纪守法、民族团结、拼搏进取、举止文明、服务社会。

(十五)企业风尚 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

像军队般有序: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服从并参与团队的决策,守纪有序,令行禁止。

像学校般育人:崇尚知识,培育人才,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善于在实践中把知识化为能力。

像家庭般温馨:尊重、欣赏并鼓励每个员工,让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都感受到像家人一样的和谐、亲情和温馨。

二、企业文化在宣贯和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表现

当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存在着很多的突出问题

1、注重形式上的东西,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制约和影响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如:企业文化只是搞搞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

2、认识上有偏差。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与个人无关;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等等,这些都是领导和机关的事情与已无关。

3、相当一部分领导在重视程度上有很大差距。有部分领导存在着只要将生产运行搞好了,其它的工作都上次要的,还有些领导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搞搞形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抓实实在在的教育和引导,还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钱”到位了,什么都好办,没有站在一个团队的高度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物质刺激轻教育疏导,致使团队如一盘散沙,干部不愿奉献,员工不愿付出,一旦出现困难,单位就会出现团队不稳定,怨声载道从而影响生产运行。

4、基层单位和班组作用发挥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将生产经营与企业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对立起来,削弱了企业文化建设落实质量。

5、缺乏榜样和标杆。在制度落实上,我们没有树立起单位中的先进典型;在遵守社会公德上我们没有树立好的典型,在创新、进取上我们没有一个学习的好榜样;团队建设上我们也没有一个能让员工信服的优秀团队等等。没有典型和榜样就缺少学习和对比的对象,这就让我们平时开展的仅有的一点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6、员工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缺乏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片利,对公共事务、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缺乏公共道德;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意识,特别是缺乏一种与企业共渡难关的“爬山”意识等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和现象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觉,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扭转,如何去扭转,主要还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去教育和引导,这就是我们共同研究的第三个问题,如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员工,为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三、如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员工,为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企业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员工的不懈奋斗和努力,企业发展的前提是不断创新和进步,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源是全体员工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坚定的信仰可以催生激情、动力、责任、勇气和精神。(举例说明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坚定的信仰不是靠说词形成的,是靠长期不懈的思想教育引领、企业文化熏陶逐步积累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企业各级干部、骨干,要逐步培养和引领员工就必须用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和熏陶,怎么做?我认为要按照“领导重视、教育为先、干部带头、典型引路、活动配合、氛围促进”的思路,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一种生产力,这是企业文化宣贯到末端的前提。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生产经营水平决定着企业的效益,企业文化则会使员工有一种精神力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将会促进生产经营工作。(结合日常领导喜好举例说明问题)。领导干部对一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此项工作完成的质量高低,在生产运行中,如果某个单位主要领导对某个生产环节高度重视,那么,下属必须会对这个环节也同样高度重视,各级都高度重视的工作能做不好吗?

(二)干部、骨干带头示范是企业文化宣贯的关键。毛主席说过:政策一旦确定,领导是决定因素。“跟我冲”与“给我冲”只有一字只差,但效果截然不同,如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给冲锋陷阵的官兵下达的是“同志们,跟我冲啊!”,而国民党军官给官兵下达的是“弟兄们,给我冲,打胜了老子重重有赏”,一字只差带来了不同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做为一名干部、骨干身先士卒“跟我冲”是起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表率作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通过领导者的身教言传,使下属自学效仿与追随,从而生产强大的汇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进而形成巨大的战斗力。(举例韩国大宇公司例子)员工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责任心就是靠着平时的点滴事情的积累逐步形成的,这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作为领导者应必备的素质之一。一个车间领导见到公司领导或是集团领导你就躲闪,你的员工同样见了领导也一样,你见了领导支吱吱唔唔说不清楚,你的员工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敢于承担责任,你的员工也会同样做,你不负责任,你的下属绝对不会是负责的。企业文化的宣贯,同样需要领导带头示范并做出表率,只有你认同企业文化,员工才有可能认同,你不认同,必然会在你日常的行为、言语中体现出来,员工必定不会认同。企业当前面对着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压力,欠发工资,欠付各种款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在唱衷庆华,唱衷项目,干部、骨干缺少一种坚忍不拔、勇于知难而进的工作状态,没有一种负重爬坡的精神,员工怎么可能会有稳定的思想?

(三)典型引路,让员工学有标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榜样让我们有了方向,有了标准,有了对比的对象,将抽象的东西变为现实的,员工才有激情和目标。组织各类典型对其它员工进行帮扶,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同时,将助人为乐的传统的美德在不经意间进行了传播。

(四)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将活动与企业文化的宣贯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做,会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单位组织一次评选规范操作评比竞赛活动,活动的核心是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但同时营造了规范操作的氛围,选出的典型单位大力宣扬也就是宣传操作中的正能量,让员工有了学习的榜样和标准,这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规定与落实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会产生好的连锁反应,促进单位的岗位操作更加规范,同时,也将工作中的正能量传递给了员工,久而久之,单位逐渐会形成一个员工按章操作的工作习惯,也就会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消耗,增加企业收益等等,这就是生产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安全生产的落实。

(五)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落实的质量。

氛围对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都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里去读书,都想到一个好的企业去工作,什么原因?结论是氛围。前者,学生到了一个好老师、好学生聚集的学校,可以将孩子臵身于不努力学则无法考上好大学的氛围,甚至来朋友都不会有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到外界的压力,逼迫孩子努力学习。后者,则是到一个行业氛围好,有发展的企业,以后的路可能更加好走一点,发展更快一点,收入更高一点。结合企业现状,我认为必须要营造以下几个氛围。一是要营造一个勇于面对当前困难,全员降本增效,与企业共度难关的共荣共辱的拼搏氛围;二是要营造一个自找差距,研究探索操作方法、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三是要营造一个稳定队伍的人才氛围。

企业文化是一个虚拟、抽象的概念,如实转变为现实工作中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企业文化的定贯与落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讨,需要我们去实践,其结果是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保障安全生产为原则,以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度过难关为首要。只要达到以上目的,我们都要大胆去尝试,去实践,为企业的生产、员工的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企业文化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