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祝福语
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祝福》说课稿通用(小编整理)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02-325433 祝福语 发布时间: 2023-04-06 02:10: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祝福》说课稿通用

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祝福》说课稿通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祝福》说课稿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兴趣很大,但是兴趣点集中在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传统小说,它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博大、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语言,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释义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说环境、悲剧原因等课文重点。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分析小说三要素方法鉴赏小说,提高小说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与小说主题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认为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我的具体方法是: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4、归纳总结法: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答案

五、说学法

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质疑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让学生养成分段、做笔记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

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

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

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

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

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

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板书

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祥林嫂悲剧:

九、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第二篇:必修三教材梳理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必修三教材梳理

一、字词类积累 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阜(fù)盛

敕(chì)造

紫檀(tán)雕梁画栋

侍(shì)立

涕(tì)泣(qì)簇(cù)拥

呜(wū)咽(yè)怯(qiè)弱

风流

放诞(dàn)无礼

不经之谈

敛声屏(bǐng)息(xī)风骚

便(biàn)宜

厢庑(wǔ)錾(zàn)银

孽(niè)根祸胎

内帏(wéi)漱(shù)盂(yú)懵(měng)懂

咳嗽

惫(bèi)懒

潦(liáo)倒

诽(fěi)谤(bàng)纨(wán)绔(kù)膏粱

作(zuō)揖(yī)和睦

杜撰(zhuàn)忖(cǔn)度

孽(niè)障

盥(guàn)洗

笑靥(yè)监(jiàn)生(shēng)

寒暄(xuān)朱拓(tuò)陈抟(tuán)老祖

间(jiàn)或(huò)诧异

悚(sǒng)然

踌(chóu)躇(chú)(踌蹰)

逍遥

谬种

简捷

俨(yǎn)然

忌(jì)讳(huì)雪褥(rù)百无聊赖

形骸(hái)应酬

淘箩

窥探

沸反盈天

醉醺(xūn)醺

荸(bí)荠(qí)走投无路

神采

门槛(kǎn)驯熟

告诫

祭祀

桌帏(wéi)讪讪

鄙薄

草窠(kē)衣襟(jīn)咀(jǔ)嚼(jué)渣(zhā)滓(zi)唾弃

蹙(cù)缩(suō)炮(páo)烙(lào)窈(yǎo)陷(xiàn)惴(zhuì)惴

毕毕剥剥

歆(xīn)享牲醴(lǐ)蹒跚

脊(jǐ)鳍(qí)嘎(gā)吱(zhī)攥(zuàn)紧

蹂(róu)躏(lìn)黏(nián)液(yè)撬(qiào)开

掌舵

榫(sǔn)头

桅杆 第四单元:《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聒(guō)噪(zào)汲(jí)取

反馈

晕(yūn)眩(xuàn)战栗

朝气蓬勃

崭(zhǎn)新

典雅

夙(sù)愿

无垠广袤(mào)荒芜

搁置

纤(xiān)细

气势磅(páng)礴(bó)璀璨

川流不息

奄奄一息

人才济(jǐ)济

斑斓(lán)遐(xiá)想

杜撰(zhuàn)自鸣得意

贪婪

撒手人寰(huán)浩瀚

湮(yān)没

淹没

畏葸(xǐ)不前

二、文学常识积累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 “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三、名句积累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共4页第1页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地蹦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拨逆折之回川

7、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道难》)

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

9、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0、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1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1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

2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2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6、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2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2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0、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3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共4页第2页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所存,师之所存也。

3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四、素材积累及运用

1、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2、“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是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柳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3、她,有着对生命的承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我们看到的宝钗,勇敢,自信,不屈。这一切都从她的一弯浅笑,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诗人聂鲁达写过一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宝钗。她的生命就像这满树的枝干,清晰,坚强,勇敢。后来,命运对她背过身去,宝玉出家了。但她面对这一切,没有怨言,她用她小小的身体,用她坚强的生命包容了这一切。

4、《祝福》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时有所闻,满脑子牛鬼蛇神轮回报应的“柳妈”更随处可见,而且,“柳妈”更是年轻化、低龄化,这难道不应引我们高度的重视吗?

5、曾记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老人桑提亚哥,面对着恶猛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整整八十一天!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凶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海风猎猎作响!“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提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

6、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于名山大川,诗酒一生。他失意中发豪放之音,抑郁中唱洒脱之歌,终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一生的游历,半个盛唐都有阴郁的灰色。

7、纵然被画工丑化的苦楚和不得皇帝召见的伤感依旧萦绕于心,但昭君在个人幸福和国家安定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离开汉宫,远嫁极北荒漠之地。昭君墓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展示着这个温柔女子的无悔选择。

8、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9、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通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

共4页第3页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实在是标准的“五十步笑百步”。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

10、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1、“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12、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

13、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共4页第4页

第三篇: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

1.故事情节梳理

《祝福》以旧中国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为背景,主要描写一位农村妇女祥林嫂后半生的悲惨遭遇。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作如下划分:

①序幕(从开头至“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及鲁四老爷其人。

②结局(从“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至“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祝福时悲惨地死去。

③开端(从“她不是鲁镇人”至“不久也就忘却了”)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

④发展(从“只有四婶”至“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写祥林嫂被逼改嫁。

⑤高潮(从“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写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

⑥尾声(最后一段)写鲁镇的祝福景象。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作者把故事的结局放在了开端的前面,这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运用倒叙手法呢?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③为全文笼罩一种悲凉的氛围。

2.人物形象透视

①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

祥林嫂是一位被“病态社会”摧残致死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如果说善良和光明的毁灭是悲剧,那么祥林嫂正是一个被 毁灭的审美形象,小说深沉而忧郁的悲剧价值在于对旧中国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②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轻视、厌恶祥林嫂,冷酷打击、无情摧残祥林嫂,死后还骂她是“谬种”。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③“我”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问题,之所以做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3.环境描写欣赏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样,通过环境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不准沾手“败坏风俗”的告诫后,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这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 4 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另外,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4.描写方法借鉴

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中肖像描写是其突出特点之一。

肖像描写

小说中对祥林嫂主要有三次比较集中的肖像描写,分别是第一次到鲁镇做工,第二次到鲁镇做工和临死前。三次描写反映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的巨大变化,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描写祥林嫂脸色,第一次是青黄;第二次是青黄;第三次是黄中带黑。

描写祥林嫂的两颊,第一次是红的;第二次是消失了血色;第三次是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第一次是顺着眼;第二次是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第三次是眼珠间或一轮。

描写祥林嫂的衣着饰物,第一次是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第二次与第一次一模一样;第三次是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

三次外貌描写展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写出了她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第二次写出了她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出了她对生活已经绝望。三次描写鲜明对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5.疑难问题精释

①什么是“祝福”?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深刻含意?

“祝福”是旧中国江南一带的迷信习俗,在过旧历年时用酒肉和香火供奉、酬谢祖先和天神,祈求来年的幸福,即“答一岁之安,祈新年之福”。其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小说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上了她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描写的是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保守沉闷、停滞不前的鲁镇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村的缩影,这样就揭示了产生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二次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吆喝,使祥林嫂精神崩 溃了,鲁四老爷夫妇凭借着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内容上用“祝福”气氛反衬祥林嫂之死,深化了主题。在结构上做到了首尾呼应,严谨完善。

以“祝福”为题的含意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的景象与祥林嫂惨死构成强烈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烘托并深化了主题。

②关于“我”的“说不清”

“我”的回答有三句话:“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第一句在“我”是慰藉的话,在祥林嫂却是似疑实断的答案,这对祥林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是一个冲击。第二句在“我”已意识到给对方增添了苦恼,于是支吾其辞,而在“祥林嫂”由此想到死后的痛苦,更加深了苦恼。第三句“我”的含混之辞,在祥林嫂心灵上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客观上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发生。总之,“我”的动机是想帮助祥林嫂解除痛苦,然而,相反的结果却表现了“我”的软弱性。

③第一次祭祀时,四婶阻止祥林嫂沾手,说“祥林嫂,你放着罢!”第二次却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式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两句话表意相同但情味有区别。第二次用主谓倒装句,“放着罢”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表现出四婶的紧张、慌乱和严厉。这一声呵斥彻底摧毁了祥林嫂,令她精神完全崩溃。这一声呵斥代表封建礼教和迷信,宣判了祥林嫂的死刑。

④祥林嫂沦为乞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为什么作品不用常规的说法“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将定语后置,突出“空的”表现鲁镇人情的冷漠。祥林嫂早就成了被人们遗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乞丐”,人们当然不会在祝福的时候去施舍一个“伤风败俗”的“谬种”。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礼教吃人的本质。

第四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刘和珍、杨德群等受害学生了解多少?你还读过其他作家描写和议论这场青年学生请愿运动的文章吗?查阅有关资料,作些归类、分析,拟出发言提纲,与同学交流、讨论。想想扩展阅读和交流讨论怎样深化了你对课文的理解,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写一点心得体会。”

这就是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综合,既要求联系课文,整体深入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又要求放宽眼光,开拓思路,广泛地搜集材料,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与同学合作、讨论,得出自己的认识。

第三,过程和方法的综合。教科书是一个载体,力求让学生通过对多种学习过程的体验,采取多种学习方法,立足于自己的特点,各取所长、各尽所能,充分展示自我思考、领悟、应用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例如,必修①第一单元三课四首诗的“阅读鉴赏”过程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多种方法和形式对原始文本阅读与鉴赏,把握住诗歌中意象或思想感情进行多重对话,实现多维思想碰撞和动态心灵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诗歌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初步形成了鉴赏的能力。

(二)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板块安排

本册教材是高中必修课程起始阶段使用的教材,与必修课程的全套课本一样,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相应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建构体系,确立纲目,敷设篇章。必修教材的每一册都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1.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用 * 号标出)”,同时还有“扩展阅读”和“名著导读”,从而形成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单篇文章到整本书互相回环结合的阅读系列。为避免课内学习分量过重,“扩展阅读”部分单独成册,供学生在课外选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必修一教材中“阅读鉴赏”部分的单元安排

单元

第一单元

品味与赏析情感与意象(中外诗歌). * 沁园春〃长沙 .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 荆轲刺秦王

. 鸿门宴

第三单元

思考与领悟品人与品文(中外记叙散文).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沟通与运用 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包身工 . * 飞向太空的航程 2 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

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4个专题,5册共20个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写一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安排了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必修一“口语”和“写作”专题安排是: 表达与交流

口语专题

写作专题

朗诵一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三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现个性

四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3.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梳理探究”部分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有的属于专题研究,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必修一教材中“梳理探究”部分的专题是

必修一

梳理探究专题一二三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4.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这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也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必修一教科书中“名著导读”的内容是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三)语文必修①的“阅读鉴赏”单元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学习现代诗歌。本单元是必修阶段唯一的现代诗歌单元。在组织学生进行本单元学习时,首先应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学习诗歌的兴趣,会为以后的诗歌阅读及对诗歌兴趣爱好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依据本教材综合性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感知和品味诗歌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 感受作品及作者的感情。鉴于本单元是五册必修教材中仅有的一个新诗单元,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新诗的一般特点,理解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艺术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新诗的学习中积累朗读、品味、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在学习中,感受美的语言及美的事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提倡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诗歌写作,来真切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这4首诗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饱含革命领袖的革命豪情,《雨巷》委婉吟哦一位青年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抒发了一位学子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感激的笔墨抒写了一位乳儿对乳母大堰河的赤子之情……份份感情串联成情感的珍珠,晶莹夺目,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谓情深。教学时,用“情”以一贯之,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谓意重。

整合方向:通过意象把握情感。所以,这四首诗备课的核心就是分析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并且让学生掌握规范答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关于文言文阅读,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句,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艺术或用法,注重在阅读时间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未能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诵,背诵、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的文章。情节的生动性,人物的形象性,是三篇课文的共同点。从个性特征看,《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赵国策》,《鸿门宴》选自《史记》,这三部史书,都是有典型特征的著作(《左传》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与战争相关的政治、经济、人心向背等因素的描写,来表现战争的结果,语言非常简洁;《赵国策》擅长刻画谋臣策士的思想言论,叙事时往往有意识地铺陈其事,以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标志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新的高度;《史记》被尊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是写史,又有强烈的文学性,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倾向。)所以,这三篇文章,无论在叙述故事,还是在刻画人物方面,又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整合方向:三篇文章全方位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艺术或用法,注重在阅读时间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水平,使其在考试中不至于大面积丢分。

2、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是现代散文。就本单元而言,单元的主线是“品文与品人”,品文包括品味课文的思想内容、感情、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等;品人,主要指品鉴作品中的人物。从品文与品人的关系看,品文是品人的基础,品文在先,品人在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若从“品文与品人”的角度看,都有许多可以挖掘的东西,但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有一个取与舍的问题,详与略的问题。再者,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还要思考如何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乃至“梳理探究”中的相关内容打通处理,这是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整合方向:与高考现代文阅读挂钩,本单元中《记念刘和珍君》可作为精读篇目处理,主要锻炼学生的筛选整合信息和深层理解的能力;《小狗包弟》可作为自读篇目处理。主要是通过知人论世探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新闻是现代社会中阅读群体最多、阅读范围最广的一种实用类文体。阅读新闻作品对我们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新闻之为新闻,在于它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这些可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信息,引导我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当我们阅读这些新闻作品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并非正在发生的事件,因为新闻所反映的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它永远是过去的新闻,到了今天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可以从容地回顾那段“历史”,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汲取经验和教训。现场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观感,直接讲述作者参观集中营的所见所感。这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平常写法,谈不上“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因为任何新闻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客观”,之中巧妙地隐藏着作者的价值观和爱憎情感。《包身工》是经典报告文学,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记者职业素养永远会感染人们。《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通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虽然载人飞船来去成功,但其背后有大量的细致工作需反复实践:一个零件有问题就得重新设计制造。此文教育学生懂得:做好一件事要做充分准备和耐心细致而富于想象得品质,这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整合方向:

1、作为新闻材料压缩处理,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按照实用类文本大阅读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2 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

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4个专题,5册共20个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写一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 “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安排了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整合方向:放弃记叙文,直接为写议论文做铺垫。以课本为素材,先厚积再薄发 3.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梳理探究”部分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有的属于专题研究,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必修一教材中“梳理探究”部分的专题是

必修一

梳理探究专题一二三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整合方向:随时间而定。4.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这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也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必修一教科书中“名著导读”的内容是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整合方向:随时间而定。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整合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去问收获。

第五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它强调合作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读图分析法

3、任务驱动法:教师提供图表,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4、歌诀法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文本材料(教科书)

3、图像展示(视频)

四、教学过程

1、幻灯片导入: 现在请欣赏一组幻灯片,他展现的是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有雄伟的雪域高原,也有海南岛风光,更有攀枝花夜景等。从而提出一个问题: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差异,而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进入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自主预习目标展示

我利用书本上的几幅图构思了五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看图解图的习惯。

问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问题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问题三:产业结构的差异;

问题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 问题五: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3、交流展示

4、点拨升华

1、我首先展示一幅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并且分发空白的省级行政区划图,让同学们自主填写、自己总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对应的省级行政区。

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湘赣鄂豫皖,黑吉晋入内蒙古。西部滇藏黔渝川,外加青新陕甘宁。

3、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取得了长足进步。

4、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四字模板)

东部经济地带:位置临海,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水源较少。

5、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重化工业为主导。

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6、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7、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5.板书小结 6.活动题

1、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哪一个地区?

2、在你的家乡,区域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家乡建设,你又有哪些好的建议?

7.布置作业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点较多,我应该在讲课期间更加的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编歌诀、四字模板等记忆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祝福》说课稿通用(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