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陪着孩子长大》读后感[本站推荐]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76-1170844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12 09:43: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陪着孩子长大》读后感[本站推荐]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陪着孩子长大》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经有人对“孩子为什么要放寒暑假?为什么要开学?”这两个问题给出这么一个解释:“不放暑假,老师会疯;不开学,家长会疯。”之所以要放假和开学就是为了给老师和家长彼此一个不进精神病院的理由。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戏言,但却非常形象的道出了一些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平时相处的状态。确实,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平时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说笑玩闹,母慈子孝;作业一到,鸡飞狗跳。这不,2018新学年如期而至,又到“鸡飞狗跳”的时候了……

孩子已经升入一年级,除了完成日常作业外语文老师也布置了每天阅读的任务,许多家长叫苦连天。其中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不高,一到读书的时候就坐不住,摸摸这个,捣捣那个,三心二意,小动作不断。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部分家长只能绞尽脑汁,甚至“河东狮吼”、“大刑伺候”,强迫孩子进行阅读。但是,“强扭的瓜不甜”,一味的强迫孩子读书,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反感读书,畏惧读书。于是很多家长羡慕我,说我们家女儿懂事,每天都能够自觉阅读,给家长省了不少心等等。其实,只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读书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比单纯的口头督促和武力强迫效果要强的多。下面是我和女儿的一些阅读经历,希望能对正处于苦恼中的家长有些提示和启发。

首先,我认为,角色扮演在女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角色扮演”,在360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

角色扮演(英文:Role-playing),也叫扮装游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游戏、治疗、培训)。在活动中,参与者在故事世界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角色扮演可以是:游戏娱乐、表演、实景练习、心理引导、自我思考等等。这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角色扮演”没有这么复杂,只是单纯指在亲子共读中父母和孩子通过自己对书中的描写对象的阅读和理解,彼此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互动。通俗点来说就是在阅读中为了不让阅读过程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在孩子阅读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分别去饰演书中的人物,甚至是动植物,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举个例子来说,我和女儿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到《奶奶的怪耳朵》这个故事时,进行角色扮演。我演奶奶,女儿演闹闹,演的是“闹闹给我讲他奶奶那双怪耳朵的故事”这一片段。

我本准备跟她商量一下具体要怎么演,就见女儿认真的穿好自己的拖鞋,“扑扑扑”地跑出卧室“咚”一声就把自己关在了外面,我正纳闷着这孩子是不是去上厕所了的时候,就听到卧室门“嘭”的一声响后又被踢开了,我这个气呀,这孩子怎么回事!不学好想找揍了是不是?刚想拿出我“母后大人”的威严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时候,却只看见女儿张开大嘴扯开嗓子就喊起来:“饿坏了,饿坏了,你快给我吃……”。愣怔一瞬之后,我终于明白:得,人这是已经开始扮上了。搞得我一口气噎在胸口,哭笑不得:你这到底是有多着急?这么心急,能演好才怪!看来演完之后我要好好教教你什么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不过,虽然心里对女儿暗暗腹诽,我却也还是按部就班地陪着她把整段故事演了下来。但最终我并没能在演完之后继续发挥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因为:女儿的台词竟然比我记得还顺溜!对此我不禁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在阅读后的放松时间就调侃他:“女儿,你是不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台词怎么记这么熟练?”“哪有啊妈妈,知道我们要演这一段,所以我早就提前看了几遍把词背熟了。”这时我才恍然:原来,在我看不到的时候,女儿已经默默在背后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我不禁为女儿的努力点了个赞,但依然对女儿破坏公物的行为进行了劝戒,毕竟我们没有专项的道具经费。女儿也欣然点头接受。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那是你女儿乖巧懂事,知道上进!”“不!”我会这样反驳他们:“没有不贪玩的孩子!有几个孩子是刚开始就愿意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读书而不去惦记电视机里各种各样好玩的动画片和手机上五彩缤纷的`游戏的?”孩子之所以喜欢动画片和游戏机是因为那里面有吸引他们的地方,只要你能找到比动画片和游戏机更吸引他们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力肯定不会再只集中到动画片和游戏机里,那就是--“角色扮演”。试想:看动画片过瘾还是自己演动画片过瘾?这样一想,你就会完全明白“角色扮演”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了。而想要顺利完成“角色扮演”这个游戏孩子就必须要阅读,这就无形中给孩子的阅读行为提供了动力,从而进一步由外而内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有的家长会说:“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拿来进行‘角色扮演’”,更甚至有的还会说:“我没有表演的天赋,演不好”等等诸多问题。可我却只想说:“确实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表演,我们家长也的确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甚至有时候有些书中的句子和词语连我们自己也都揣摩不好到底该用怎样的语气和声调去读……”但是,这些真的重要吗?没有合适的书我们可以去找,“角色扮演”不需要你有多么精湛的演技;也不需要你把台词背的滚瓜烂熟;更甚而都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专业的道具和服装。相信我,所有的这些孩子都不会在意,他所在意的,不过是和你,“一起”而已--不管是阅读,抑或是表演。

其次,我认为,要把激发出来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成长期习惯的另一种方法,则是“阅读打卡”。“阅读打卡”活动最先是由女儿的一个口才兴趣班发起的,目的就在于激励学生进行阅读。具体操作方式是这样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进行阅读,读书内容和时间都没有任何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必须每天都要阅读,不能间断,而家长则要每天拍下孩子读书的画面发到微信朋友圈让朋友点赞,称作“阅读打卡”。当孩子累积阅读一周后就可以在兴趣班领到一个小礼品,第二周又可以领到另外一个小礼品,以此类推。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应该都明白了:其实,这就是兴趣班搞的一个宣传活动而已。礼品也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玩意儿,女儿的玩具箱里也有不少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东西,尽管如此,我却惊奇的发现:这个活动竟然治好了女儿本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读书拖延症”。因为,自从参与了这个“阅读打卡”活动,女儿的阅读积极性空前的高涨,竟然每天都能自觉主动地阅读,读完之后还默默念叨今天是“阅读打卡”的第几天了,再读几天又能领到什么礼品了……我有点不敢置信:一个小小的常见的礼品而已,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可转念一想就又明白了。

即使是大人,在长时期做一件事时都会产生倦怠,更惶论是孩子?“角色扮演”的游戏再好玩,孩子也总有玩腻的时候,这时再单单靠内在的动机去促使孩子阅读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所以,其实并不是女儿有多么喜欢活动里送的这个小礼品,而是这个礼品是她自己得来的,意味着对她努力付出的肯定,而来自外部的肯定在女儿产生阅读倦怠的时候给了她坚持的理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处,我也就懂得了“阅读打卡”对孩子的意义。因此,在兴趣班的“阅读打卡”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家里的“阅读打卡”活动又开始了,具体操作过程基本不变,只不过“礼品”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每天坚持阅读都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累积得到7颗就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完成一个小愿望。如果暂时没有愿望可完成,星星也可以累积记账,等有需要的时候再用星星进行兑换。行为心理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一种行为如果坚持21天就能成为一个习惯。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女儿每天的阅读从来没有间断,后来根本都不需要我的提醒,晚上洗完澡后就会主动地拿起书本阅读了。

如果说“角色扮演”是从内部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促使孩子“拿起”书本的话,那么“阅读打卡”就是从外部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进行强化,鼓励孩子不把书本“放下”。这样一来,内在的兴趣有了,外在的习惯也有了,孩子每天都能自觉主动的阅读,家长也能省心不少。况且,“鸡飞狗跳”的事情还是少些为好,毕竟减少一些“噪音”污染,为城市的和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属于我们家长“言传身教”的一部分。

【《陪着孩子长大》读后感】相关文章:

1.音乐陪着我作文

2.表扬孩子长大懂事话语

3.有你陪着是幸福的说说

4.陪着儿子看书教育心得

5.陪着您偷乐随笔

6.有你陪着我高中作文

7.中秋我陪着你作文

8.孩子长大吧优秀散文

9.说自己孩子长大的作文

第二篇: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细想想,陪着喆一起读书快一个年头了,这一年和孩子一起读完了《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小猪唏哩呼噜》、《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八十天》、《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兔子坡》、《斯凯瑞金色童年系列书》、《洋葱头历险记》、《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不一样的卡梅拉》、《蚯蚓的日记》、《妈妈的红沙发》等二十多本,和孩子一起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喆读幼儿园时,我也有给他买一些图画书、益智书来看,但真正意义上开始陪他读书,是喆上一年级后。喆很幸运,遇到一位特别重视孩子素质教育的语文老师。在教书之外,不辞辛劳地开博客,跟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给家长列适合一年级孩子读的书单。看到她列的书单,我如获至宝,一口气在卓越网上买齐,然后开始每天陪喆读书。

陪喆真正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里,把一个刚读一年级的小男孩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场考试„„ 那么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让喆觉得原来上学是这么有趣,顺利地完成了幼小衔接的过渡,适应了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

喆是个多动的孩子,刚开始给他读书的时候,中途我会停下来,问问他刚读了什么,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两个月过去后,喆明显专注了很多,读过的内容再去问他,基本上能概括出来。出去玩的路上,我们在车里读;小区里运动时,喆一边荡秋千,我一边在旁边读。每次读到有趣的地方,喆会笑得直不起腰,叫着:“妈妈再读一遍。”读书,成了我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尤其听到喆讲话时,很自然地应用一个书中的词汇和成语,更是觉得非常地开心。

有段时间,看到喆越来越喜欢听我读书,我又开始纠结起来,很担心我每天给孩子读书,会造成他依赖心理,让他养成只听不读的习惯。事实证明我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我给喆读过的书,他不但没有听过就不喜欢,反而一遍遍更喜欢去读。一年下来,喆已经喜爱上读书了,虽然他上课还是小动作不断,还是个不出色的“小蜜瓜”,但是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品格已经悄悄地在他心里扎根了。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少,人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有时会花上3个小时和同事朋友吃饭、打牌,却不能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一起阅读。我们每天会不时地提醒着孩子“读书,读

书!”,而自己经常因为家里家外地忙,错过了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在陪喆读书之前,我自己很久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这一年,喆写作业时,我坐在旁边看适合父母读的书,断断续续读完了《朗读手册》、《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喆读的书,我基本上先看完,先有个大概的印象和轮廓,然后再开始读给他听。看着妈妈也这么认真地读书,喆更爱读书了。

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一个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让孩子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他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

喆才刚读二年级,陪他读书的路还有更长,我会一直陪他读下去。我也更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成长的路上,也因为有父母读书的陪伴,更幸福,更快乐!

第三篇:这些年谁陪着我长大

爱的陪伴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陆静宇。讲故事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年谁陪着我长大?我想大家不免会有疑问:肯定是爸爸妈妈。No,这个答案是错的。那还会有谁呢,请容我先卖个关子,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五岁那年的一个凌晨,我的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从此开始了我留守儿童的生活。没有了爸爸高举我的臂膀,没有了妈妈温柔的脸庞。多少次我从梦里哭醒,醒来却只看到冰冷的房梁„„就这样两年后,在蚌埠打工的姑姑把我接了过来,并把我送进红旗一小上学。新到一个环境害怕、自卑、孤独向我袭来。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进了学校,开始了我新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我所在的班级用我们老师地话说“学生那是来自五湖四海”,我的同学近的有来自固镇、刘府、五河、凤阳等,远的有来自江苏、河南、甘肃,青海等,这些同学中有很多跟我一样都是留守儿童,我们这些留守儿童最渴盼的就是一份关爱和温暖。学校的老师们得知情况后,十分关注我们这些留守儿童,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端午节到了,老师会为我们带上她们亲手编织的五色丝线手环,挂上香喷喷的鸭蛋,中午会为我们送来她们亲手包的粽子;中秋节党员老师们会根据我们的喜好,买来各种口味的月饼送给我们;冬至时节老师们,会带着我们一起包饺子,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关爱和陪伴。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_年的六一儿童节,临近六一同学们都在讨论这个儿童节怎么过?有的说和爸爸去看电影,有的说全家一起去龙湖公园,听到这里我不知道在心里呼唤了爸爸妈妈多少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老师走了过来搂着我说:别担心有人陪你过节?咦?会是谁陪我过六一儿童节?带着好奇心我迎来了六一儿童节,那天早上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相约来到学校,走进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之家,在等待的时候我们猜测着今天会过一个怎样的六一儿童节,就在我们激烈讨论时,歌声响起“祝同学们生日快乐,祝同学们生日快乐”,大队辅导员捧着蛋糕在学校领导和党员老师们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哇!这是谁过生日?我们互相询问,就在这时校长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同学们的节日,同时也借着这个机会给同学们过一个集体的生日。听到这里所有的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要知道留守儿童都很少过生日,生日那天能和爸爸妈妈通一次电话就已经让我们高兴不已了,曾几何时梦中的景象在现实中实现,蛋糕、蜡烛、生日歌,环顾四周我发现同学们和我一样都留下了眼泪,我想这眼泪是快乐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插蜡烛,看着蛋糕上的大大的“爱”字,我虔诚的闭上双眼许下心愿,愿老师们身体健康,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不要再为我担心,我在老师们的关心下过得很开心。吃蛋糕时,蛋糕的甜味一直甜进我们的心里,就在我们品味着甜蜜时,校长再次宣布:由党员老师们自筹资金,带同学们去花鼓灯嘉年华玩,而且中午还请大家吃大餐。同学们再次兴奋起来,这一波波的惊喜简直要把我们砸晕了。牵着老师的手,我们来到嘉年华,过山车、海盗船、摩天轮、旋转木马等项目老师们带我们玩了一个遍,嘉年华里洒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午吃饭的时候,有的老师为学生热情的夹菜,有的老师对旁边的学生婴宁叮嘱,有的老师俯首聆听,看着这一幕幕,我突然觉得害怕、自卑、孤独统统离我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快乐、自信、温暖。至今那顿午餐的香味还久久的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当和同学们聊起这次活动,我们的脸上都会扬起幸福的笑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要求广大社会对留守儿童时时挂怀,刻刻挂念。这为我们留守儿童带来了更多的关爱,蚌埠的爱心车队给我们带来了新书包,新书籍,为缺人照顾的留守儿童送去了洗衣机;蚌山区教体局每年都会送我们礼物,带我们看电影,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每当想起这些我心里都是暖洋洋的,暗下决心我要好好学习,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梦想的留守儿童,经过努力我成为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并被评为蚌山区“宏志留守儿童”。听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是谁陪伴我成长了,对就是这些可爱的老师们,可敬的党员们,以及各级领导和富有爱心的人们,是他们的关爱陪伴我成长,填补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空白。

最后我想给大家报个喜,我的爸爸妈妈已经回来了,并在蚌埠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以后他们都会陪在我的身边。我们班有好多同学的家长都回到蚌埠工作,我们班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少了。我们班去年转进了13名同学,这些同学原来都是和爸爸妈妈在外地务工的孩子,他们有的是从上海回来的,有的是从北京回来的,还有的是从深圳回来的,他们的家长回来后或在蚌埠买房,或在蚌埠做生意,或在蚌埠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我不禁想他们怎么都回来了?对啊,这是因为我们的家乡蚌埠变美丽了,正如珍珠般散发着莹莹光彩,吸引着外出打工的人们回到家乡来,回到孩子的身边来,也正是这个原因留守儿童越来越少,这是党给我们的关爱,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十年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艰辛的汗水和无尽的烦恼与欢乐常常与我作伴。她的每一滴进步,都带给我莫大的欢乐,她的欢歌笑语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她的遇事不冷静往往令我担忧,她的一切都让我无法放手。在这里,我愿意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咱们中国有句古话:“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灿烂的明天,我们就应该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一旦错过了教育孩子的绝佳时机,是没有机会再重新来过的。所以,在孩子还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教她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几年下来,我的体会颇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我从网上看到外国孩子与中国孩子接受的小学教育截然不同时,我感到自己的教育好像出现了问题。我们往往让孩子沉浸于题海战术中,多背些古诗词、多诵读些经典文章、多记些算术公式等等,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变得优秀了,实际差矣。外国式的教育以“开放、自由、创新”为主,而中国式的教育却变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孩子的潜能挖掘不出来,一味地死记硬背,一个个却成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从孩子的性格养成方面着手,教育培养孩子。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要做到差异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就要求家长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培养理念,要明确孩子的教育目标,还要真实地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采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2、教育孩子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持久战。为了避免教育孩子时出错,我将孩子的培养做了一个长期的规划,照章办事,适时修改,一切为了孩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去做,不同阶段不同对待,一一列明了培养的目标以及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能够用一种理性的、可持续的方法来教育她,这样就保证了教育的针对性。

3、重视孩子的能力,不与分数挂钩。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聚在一起谈论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张家孩子的分数高了,李家孩子的分数不理想,他们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能力,太偏激了,我不赞同唯分数论。现阶段孩子以学习为主,成绩是这种能力的一个反映;长大后,面对婚姻、面对工作,她同样都会用一种积极、理性的态度来处理,自然也会收获成功。人生如四季,春华而秋实,好的性格、好的习惯、好的处事方法,可以使她在各阶段都受益终生。

4、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方法不断更新。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教育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改进我们的方法;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也要求我们及时完善自我,不断充电。比如在孩子玩电脑问题上,我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给孩子多讲一讲得与失,取其长弃其短。

5、要家校互动,多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了如指掌,只要我们善于与教师沟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点点滴滴问题我们都会迎刃而解。

6、蹲下身子耐下性子,与孩子沟通并不困难。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前提。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观,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但未必就与家长的想法合拍。我们家长不能唯我独尊,要善于跟孩子做朋友聊天。我喜欢和孩子沟通,每天放学都会问一问孩子在学校里有哪些开心的事?和谁玩来着?对班级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看法?沟通的时机都是放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多听而少讲。等到她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再慢慢地、抽丝剥茧一般分析给她听。少了争执,少了逆反,道理如水,一点点地灌溉她。

7、赏识孩子,要善于发现她的优点。

俗话说的好“数落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指责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地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给予鼓励、表扬。我坚信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8、懂得与他人分享,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现在每家每户就一个孩子,一个个享受着公主、公子的优厚待遇,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独生子女的自私自利令很多家长担忧,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正面引导孩子,告诉她做什么事情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有好书、好玩具、好吃的要与他人分享;懂得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爸爸妈妈的陪伴,要懂得感恩!

9、让孩子正确审视自己。

孩子之间的差异,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不足。我也不希望她做女中强人,只要做好自己就行。我曾和孩子认真分析过她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应该进一步发扬的,这样她对自己有了充分的、准确的认识,有利于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少走弯路。总之,人的一生,犹如一条曲折的河流,有时候平坦,有时候湍急。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她始终能够驾驭自己,做一叶轻舟,在成长的旅程中,轻松而快乐。能够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仅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乌拉特中旗一完小三

(二)班

马睿祥家长:刘海霞

(备注:这篇文章只是根据个人教育孩子的所感所悟而写的,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贵在参与嘛!)202_-11-29

第五篇:《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

引导语:《陪孩子一起长大》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览!《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一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二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着孩子长大》读后感[本站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