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一)
生命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有道理可言?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供求关系的谬论:或许起初的时候,珍珠并不是很值钱,甚至根本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呢?但就是有的人,会在起初他进入市场的时候,捧高他们的价值,并标上难以置信的天价,渐渐地,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珍珠确实是个好东西,可是,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还不一定。
人们为某个东西定位的时候,总是愿意以锚作为标准,何为锚呢?就是初始的一个标准,例如:早期的店铺里散发着烤咖啡豆的香味(咖啡豆的质量要优于邓肯甜甜圈店的)。他们销售别致的法式咖啡压榨机。橱窗里摆放着各式诱人的点心——杏仁牛角面包、意大利式饼干、红桑子蛋奶酥皮糕等等。邓肯甜甜圈店有小、中、大杯咖啡,星巴克提供小、中、大和特大杯,还有各种名称高贵华丽的饮料,如美式咖啡、密斯朵牛奶咖啡、焦糖玛奇朵、星冰乐等等。换言之,星巴克不遗余力打造这一切,来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这种不同是如此之大,甚至让我们不再用邓肯甜甜圈店的价格作为锚来定位,与此相反,我们会敞开思想接受星巴克为我们准备的新锚。星巴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就在这里。
零成本的成本
在促销及优惠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愿意用高价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首先头脑的潜意识里,认为这种情况下,自己是受益的,尽管目前不需要,或许将来需要;或者就算是不需要自己也亏不多大,促使大量的人民币流入商家的口袋。
社会规范的成本
一个人愿意免费做义工,给补贴却不愿意做了,或许钱不是激励员工的最有效办法
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一旦这朵盛开的玫瑰从枝头落下——一旦社会规范被市场规范打败——它很难发挥任何效力。
……
或许我们认为形形色色的人群所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是基于内心的世界,我们无法去定位,无法去深入理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为何产生的?与其说怪诞,但不如说人类行为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揭开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解之谜。《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个人觉得它与《别做正常的傻瓜》相类似。不过,有区别的是,本书的作者由于童年时的经历(全身被烧伤60%——70%),使得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常人差异很大,他倾向于分析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他就是出生于以色列的丹。艾瑞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心理因素或者情绪的影响,往往不能作出理性决策。例如,原本很容易作出的抉择,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之下,往往会使人们的决策发生改变。商家往往会利用这一点,设置一个诱饵,往往能使客户花费更多的金钱。人们对于自己收入的预期往往也会因为与周围环境的改变相联系。也许当初的预期并不高,但是在达到了这一目标之后,由于周围人群的收入较高,人们对于自我的要求就会提高,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舌吞象”吧。这些非理性的决策就与人们喜欢比较有关,在奚恺元的《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就已经作了一定的描述。
人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通常被认为往往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属性和价格等因素作出决策。大体上而言,偏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也许因为偶然的机会,偶然尝试了某种商品,就在内心中形成了一种锚,由此导致自我“羊群效应”式的偏好转变,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所谓“供求关系”的失灵。至于零价格物品搭售使得人们的消费增加就是显而易见了。商家们往往利用顾客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在销售一些商品的时候附带赠送一些小礼品,使得顾客们不受自我控制地买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所谓的“折价”销售原理基本也是一致。
在社会中往往是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并存。人们在对待不同的事情时必须搞清楚应该运用哪种规范来解决问题。有些事件只能运用市场规范来运行,而有些问题却只能运用社会规范,如果强行运用市场规范来解决,需要支付数倍的价格,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支付多高的价格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例如教育以及一些慈善活动。
我们再把视线由普通的经济现象扩展到各种社会现象之中,我们同样能够发现许多非理性行为。平常品性很好的人,由于突然受到刺激,也有可能突然失控,还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前不久发生的北科大学生抢劫也属于该类情况。人们由于情绪上的冲动有时也会造成一些异想不到的后果(往往是平常自己觉得不道德的)。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是蓄谋的。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人性,人格大体上都是分裂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阴暗的本我,自我,一旦这个阴暗的自我被激发出来,往往会形成很严重的后果。而应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未雨绸缪。
艾瑞里虽然在书中侧重于考察非理性行为(诸如此类非理性行为的介绍还有许多),不过在每章的最后还是在探讨如何解决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目的还是在于使读者能够理解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理性化。当然,非理性行为的诱因有时也难以被透彻地观察出来,这使得人们的行为理性化更加困难。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之中就曾经写道: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二)
利用周末的时间,终于将《怪诞行为学》读完了。《怪诞行为学》是通过讲述日常中最常见的行为,来阐述我们的非理性行为。在传统经济学中,其基础假设条件之一就是,人都是理性的。但是通过《怪诞行为学》的严密论证与阐述,此论点是不足以成立的,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先说说看《怪诞行为学》的一点感受。此书中运用了大量对比试验,以试验结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国内的图书上是比较少见的(目前可能比较多的是数据)。对比试验,我想不单单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更是一种以此可以借鉴到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因为我们除了既定的经验可以参考(实际上随着环境的变换,其真实的参考意义到底多大还有待商榷),可以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来检验我们的想法。如果你的试验设计的巧妙,并且经受住了考验,那么在推广开来,可能是成本最低化的一种途径。
因为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今天晚上重点根据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第一:约会的窍门。人们的平均行为都具有相对的特质,也就是说人们都愿意结合当时的环境、场合、以及可供选择的参照物来做出对比。那么,如果你想在一个环境中,脱颖而出,你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看起来没有你帅气、没有你漂亮,与你想比有一定差距的对象陪同。这听起来对那个陪同的人不公平,但是人们会根据这样的情况来做出判断。所以,要想约会成功,选好伙伴很重要。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条规律,那就要保密好,否则会引起你的伙伴的愤怒。
第二:有魅力仅存在特定的环境中。当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对一些特定的事情,或者某些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特殊的好感。但是出现这样情况的前提,就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你的兴趣点也会转移。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一个区域内,或者时间内,要去选择那些与你具有共同特质的人,而这些人与你在这个环境内都有一些不适应,这样彼此才会产生吸引力。当然,不论是你对别人感兴趣,还是别人对你感兴趣,随着时间和环境出现了变化,如果魅力减少了,也是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为此而纠结。
第三:轮流做东比AA制更能促进感情。在这里,社会科学家有个理论,叫做“付款痛苦”,就是说赚钱都不容易,付钱时都有一种非快感,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但是“付款痛苦”的敏感程度随付款金额增加而相对下降。这点给我们的提示是,如果轮流做东,那么对于付款人来说,“付款痛苦”随着付款金额增加而下降,同时还会留下好客的名声。而同时参与的人,会因为获得了免费的享受,快感增加。其实套用老祖先的话说,就是礼尚往来。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更快乐,感情才会更深厚。
第四:礼品是最佳的友情润滑剂。在这里,作者阐述了两个概念,就是社会规范与经济规范。社会规范更倾向于道德、感情等非金钱因素,经济规范则强调的是投入产出的金钱关系。可以想象,社会关系中,如果过多的金钱交易,就变得世俗而更不容易被人接受。礼品,可以作为友情的润滑剂,可以有效的提升彼此之间的社会规范程度。同时,礼品在用在员工激励上,要比金钱更能激发员工的忠诚度和勤奋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我的朋友们,也许我要开始为你们准备自己用心挑选的礼品啦。
第五:如何解决你的电子邮件瘾与短信瘾。产生电子邮件瘾与短信瘾的主要原因,是由可变强化式(什么时候获得奖励或信息是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固定强化式,就是你通过固定的行为可以获得固定的奖励;可变强化式,是什么时候获得激励是不确定的。我们对于电子邮件和短信成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未来的不明确的因素缺少了把控能力,也可能是我们期望电子邮件和短信,会给我们带来可变强化式的激励。那么,要想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消自动收发邮件的功能,同时将自己的邮件联系人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可以对我们的电子世界生活有所改变。
第六:错误的生活决策是影响我们生命的“头号”杀手。书中作者列举了自己生病期间的一些思考和解决对策,其实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真正影响我们生命的,是我们对生活决策方式的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书中的建议是将有益的和不益的结合起来。以自身举例来说:出去见客户是有益的,不爱锻炼身体是无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于一些可以步行或者骑车去见的客户,就绝不坐车。如此,不就是两相结合吗?
第七:人们总是对自己拥有的过于高估。此点其实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我们对自己的决策都认为是完美的,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完美的,商家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其实这里更主要的是要引导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去想,人家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促成最终的合作。适度降低一点自己的期望,有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情。
以上七条是根据书中的要点进行的一个总结。其实真正读此书,让我佩服作者的,是他的思考方式。这样思考方式,第一从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入手,却发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第二以大量实例为依据,并且能设计出合理的行为试验,这种以实证论观点的方法可以在很多工作中加以运用。
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三)
“我们常常暗下决心节食锻炼,但是只要看到甜点小推车一过来,我们的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有时候兴致勃勃去购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却放在家里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头痛的时候,我们花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吃了不见效,可是花50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却能立竿见影。这又是为什么……”这是《怪诞行为学》一书开头的一段话,给我们抛出了很多生活中的疑问,而这本书就是用各种实验和逸闻趣事来解答这些问题的。
作者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家,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很多人对我说,我观察世界的方式异乎寻常”。的确,作者一反传统的认为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假设,揭露了生活中种种的非理性的,怪诞是行为,并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帮助你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使你们和周围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什么”。比如作者对于头痛时吃什么药最见效的问题,同样的药,不同的价钱,结果是50美分定价的药比5美分定价的药更有效,这个时候人是非理性的,但是非理性却在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比这更多的影响。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们会去疯抢免费的但并不需要的东西。
《怪诞行为学》颠覆了传统的看世界的眼光,打开了另一扇看待这个社会的窗口,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读来令人恍然大悟。在字里行间,都让人忍俊不禁,发出感慨和共鸣,“我也是这样”或“我周围的人就是这样的”,引发人对于非理性的思考,教人更加理性的对待生活和经济活动。但是如作者一样,往往是“暗下决心”,最后还是陷入了非理性的怪圈。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继续往下读,读完掩卷而思。
第二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传统经济学-理性经纪人假设: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事实上理性行为在现实社会很少发生,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非理性的。人类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坏境影响。这是怪诞行为学主要讲的内容,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大呼过瘾。原来人类是多么不理智的一种生物,而我们却总以为自己是理性的。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经历的见证的一些事情....今年五月份黄金的价格大跌,跌破了1500美金每盎司。这个价格曾经三年来不曾跌破,而此时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他们一买就是几公斤,1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瞬间被扫,他们被叫作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如此疯狂的一幕,仿佛黄金是白菜,中国大妈用彪悍的行为震动了世界。但是今天在看中国大妈的行为,不禁为她们不理性的行为感到心痛。十二月份黄金价格持续下跌,最新的报价为1200美元每盎司。这和大妈们抢购黄金的价格又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当时抢购黄金的大妈们现在已经都被套了。而未来美国华尔街的投行们预期黄金价格还将持续下跌。漫漫熊途中不知抄底的大妈们是如何想的,而这也让我困惑,是什么样导致了大妈们的疯狂?看到怪诞行为学我明白了,书里面说自然学家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依附于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一般是母鹅)。洛伦茨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他无意中被幼鹅们首先看到,它们从此就一直紧跟着他。由此洛伦茨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当时环境中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经形成,就坚持不变。人类也是一群幼鹅,一旦对某商品的第一次价格形成印记(锚定),就很难改变。以后购买同类产品也会参照第一次出价来决定出价。黄金价格在经历了三年的盘整,价格一直在1500美元-1800美元之间波动。大妈们便对黄金的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印记,所以当价格跌破1500美元的时候,大妈们触动了印记觉得黄金已经很便宜了。这是相对于他们脑海里的印记,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买黄金。历史也是不断重演的,而唯有人性不变。在202_年中国股市暴涨的时候,无数中国大妈涌入。而如今让多少人温股色变!
而我自己也有很多不理智的购物行为,让我想起了一次在亚马逊购物的经历。当时亚马逊送了我一张满200返50的优惠券,而我本来没有要买东西的想法,因为这张优惠券使我买了两百的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买回来之后很多都是不需要的。我只是为了省去50的费用却买回了200的东西,看完了怪诞行为学之后我明白了,这是人类本能的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做选择时考虑的不是二者各自的绝对价值,而是他们的相对价值——他们得到什么,放弃什么。免费不仅仅是一种折扣,免费是另一个不同的价格。2美分与1美分之间的差别微不足道,但1美分与零美分之间却是如隔霄壤。商家正是用了这种方法让本来不想消费的我购物了。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早点看这本书,知道自己是不理性的,我一定不会去花这钱。
人是不理性的生物,人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坏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这些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成系统的,可以预测的。只要我们去了解自己,承认自己是不理性的,然后控制自己的不理性。感谢怪诞行为学让我学到了如此多的东西,也感谢老师推荐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怪诞行为学
人们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事实上,癞蛤蟆不仅可以吃着天鹅肉,而且还可以让小天鹅认他为亲爹。据说小天鹅破壳出生后,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妈妈,就跟着谁跑,所以我们才有丑小鸭里小天鹅一直把鸭当妈的故事。
人类不必小天鹅好多少。跟着随机的价格跑,跟着人群跑,给你一参照物,你就跟在后头跑死。这就是麻省理工行为经济学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书上的说法。
这书相当于市面上诸多“口袋里的经济学”、“菜市场上的经济学”之类书籍。只是书中有很多作者原创的实验,验证其很多理论,故而更有价值一些。我对经济学兴趣不大,但是对人类的愚蠢兴趣很大。
这本书让人看到我们经济行为中的很多非理性因素,十分有趣。根据我有限的了解,经济学假定的人,是“理性”的人,莎士比亚在《哈默雷特》中感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是大写的,理性的人。可是实际消费中,人常常是非理性的。商家所利用的,往往不是我们的理性,而是我们的非理性一面。可是如果你是商家,颠倒来看,这些非理性反倒是定价、营销的秘密武器。
书中的道理很简单,一说出来,大家个个都一拍脑袋说:不过如此,可是他不说,你也不会聪明得能琢磨出来。这就如同Joshua's Tree原
则:简单的道理,说出来你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而在此之前,虽然同样的例子也有,你却浑然不知:
摘录书中一些故事:
1、有一段时间,为抑制企业给CEO乱涨工资行为,美国媒体开始给CEO公开工资,并排名。结果,CEO工资涨得更是无法收拾了,因为富人这时候眼睛看着超级富人了;
2、你对自己的工资是否满意,要看你老婆的妹夫赚多少钱,因为你老婆会跟她妹妹去比。(H.L.Mencken语);
3、有个年轻人毕业后年薪十万,很不开心。老板问他,你当初预期多少:“三万。”“那么十万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参加同学聚会,那个很不怎么样的家伙挣30万!”作者建议,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看到一群人拿着酒杯在那里吹嘘,赶紧就走,别给自己找罪受。
4、你买一支钢笔,甲商店卖25,乙商店卖18,你会为了这7块钱跑15分钟去乙商店。你买一件衣服,甲商店卖455,乙商店卖448,同样是省7块钱,你却不愿意跑15分钟去乙商店。
5、买房子的时候,甲乙两种房子各有千秋,这时候房地产代理有时候会给你推荐丙房子,这个丙房子和甲很像,但是屋顶要修。面临甲乙的时候你很难选择,而出现丙之后你却去选择甲了,而甲往往正是代理要卖给你的房子,这叫decoy, 就好比相亲时的灯泡。人找对象往往也是这样,有时候未必是仔细思量过对方的优点和好处,而是因
为这个对象和其它某人一比,有了明显的强项。所以找对象的时候也是非理性的。那么理性的人呢?理性的人或许已经嫁不出去了。
供求的谬误:
1、很多时候,世界上并没有需求,只是卖的人来了,也便有了需求。意大利人James Assael二战期间在美洲卖瑞士手表,卖给军人。二战结束后,大量手表库存。他于是卖给日本人,日本人要手表但没钱,但是他们有珍珠,于是James 用手表换珍珠,成了珍珠大王。珍珠大王后来与人开采黑珍珠。当时黑珍珠根本没有市场,卖不掉。有一日,James找到一珠宝商,将黑珍珠和最昂贵的一宝石放一起,标一高价,从此,黑珍珠就成了贵重珠宝。作者说这种第一印象造成的定价叫“锚定”(anchor),意思是第一次的标价容易被人认为是合理的定价。这种定价不是根据成本加利润指标加上去的,而是用第一印象“锚定”的。
2、中国少林寺,开网店卖武功秘籍,定价9999.是不是就值这9999? 非也,可怕的是你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就以为值这个价格了。当然你可以买9999的,就怕过几天出个地摊版,就麻烦了。当然,武功高强的我是不会被锚定的。此案例由我补充。
社交成本:
1、书中举例,老汪去丈母娘家吃饭,十分好吃,饭后老汪对丈母娘说:妈,这饭好吃,我给你300块?„400块?那时候,丈母娘的下
巴肯定会掉下来,汪某娘娘的眼珠子会掉下来。为什么,因为这个说法,打破了“社交规范”(social norms)和“市场规范”(market norms)之间的一个界限。
2、汪某后来决定给丈母娘带一瓶好酒,却又获得开心。结论:你不可用市场规则处理人际问题,但是小礼物例外。
3、实际上社交规范看似零成本,其实高成本。比如性,伍迪?艾伦说过:最昂贵的是免费的。这个问题记得以前有人详细探讨过,不再赘述。
4、你如果家里搬沙发,要请邻居帮忙,邻居会很乐意。日后邻居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忙,如果你说我给钱,你反倒可能得罪人。可是如果你整个搬家都让邻居来,而舍不得用搬家公司,你则可能把邻居大大得罪。因为你误用“社交规范”在逃避“市场规范”。
5、如果能用钱解决问题,绝对不要欠下或许高成本的人情债。
6、某托儿所,以前家长接孩子有时候会迟到。后制定规则,接迟到的罚款。谁知道制定此规则后,迟到的更多,更心安理得了。更有意思的是,取消罚款规定后,迟到的高水平并未回落。
第四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或许起初的时候,珍珠并不是很值钱,甚至根本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呢但就是有的人,会在起初他进入市场的时候,捧高他们的价值,并标上难以置信的天价,渐渐地,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珍珠确实是个好东西,可是,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还不一定.
人们为某个东西定位的时候,总是愿意以锚作为标准,何为锚呢就是初始的一个标准,例如:早期的店铺里散发着烤咖啡豆的香味(咖啡豆的质量要优于邓肯甜甜圈店的)。他们销售别致的法式咖啡压榨机。橱窗里摆放着各式诱人的点心_杏仁牛角面包、意大利式饼干、红桑子蛋奶酥皮糕等等。邓肯甜甜圈店有小、中、大杯咖啡,星巴克提供小、中、大和特大杯,还有各种名称高贵华丽的饮料,如美式咖啡、密斯朵牛奶咖啡、焦糖玛奇朵、星冰乐等等。换言之,星巴克不遗余力打造这一切,来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_这种不同是如此之大,甚至让我们不再用邓肯甜甜圈店的价格作为锚来定位,与此相反,我们会敞开思想接受星巴克为我们准备的新锚。星巴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就在这里。
零成本的成本
在促销及优惠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愿意用高价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首先头脑的潜意识里,认为这种情况下,自己是受益的,尽管目前不需要,或许将来需要;或者就算是不需要自己也亏不多大,促使大量的人民币流入商家的口袋.
社会规范的成本
一个人愿意免费做义工,给补贴却不愿意做了,或许钱不是激励员工的最有效办法
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一旦这朵盛开的玫瑰从枝头落下_一旦社会规范被市场规范打败_它很难发挥任何效力。
………
或许我们认为形形色色的人群所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是基于内心的世界,我们无法去定位,无法去深入理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为何产生的与其说怪诞,但不如说人类行为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揭开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解之谜。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2人总是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却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不理性买单。
有时候我们想买一件商品,发现有三种不同的价位可供我们选择,一种低档位的,一种中档位的,另外一种非常高档位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中档位的。
这就是商家的陷阱,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选择中档位的,高档位的只是用来诱惑我们的。
精致的餐具、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觉得食物更美味了;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包包也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美丽自信;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如果我们预先听到过对一件事物的评论,我们就会在面对它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也叫锚定。
作者丹·瑞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理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在经济行为中也是这样。
我们愿意为了10美元的东西能省5美元而花费精力,但不愿意为1000美元的东西省5美元而费劲;
大多数的人都有拖沓的恶习,给他一个底线,或者外部的声音作为控制,就能很好的改善;
幸福感并不是和自己的薪资有关,而是和周围人的薪资有关。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就要改变自己的比较系统,不要攀比;
在不涉及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作弊;也许你不会拿办公室里的一角钱,但你觉得拿一支铅笔是没有影响的。
读这本书让我对自身以及人性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恨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陷入自己的锚定范围内,容易被困在问题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思考这件事情,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它的判断,我们应该怎样做取舍,应该以什么为重心,我们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被砍掉的?
我想,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明晰的规划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拒绝拖延,拒绝其他枝枝杈杈的干扰选择,一次次反省和复盘自己的错误,从而能够找到正确的路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3在我们学校,曾有一段时间,大家争着抢课上,尤其是自习课。在这种积极的教学氛围下,甚至一名教数学的体育老师还向另一名教数学的体育教师发起了挑战宣言“我要向你挑战”。在那个时候,自习课没有安排专人值守,上自习课也没有什么补助。但是大家教学积极性特别高。后来有了课后服务,自习课安排了教师辅导,有了一定的补助,教师反而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上自习课多的教师在抱怨一天上的课太多,上自习课少的教师在抱怨得到的课后服务费少。所有老师都在奇怪为什么现在的教风学风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第四章《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乐于做义工,干活儿赚钱反而不高兴?》中解释了这种现象。
如果我们到朋友家去吃饭,吃完饭后问朋友:“吃这顿饭我给你300元钱够不够?”朋友肯定会勃然大怒,下次不再请你吃饭。如果我们到饭店去吃饭,吃完后想不给钱就走人,店家肯定会勃然大怒。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同时生活两个不同的世界规范中,其中一个是社会规范主导的,另一个是市场规范主导的”。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之间的友好请求,它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求里。它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及时回报。它是一种人情世故,它是一种助人为乐,它是亲情、友情,是一种社会美德。而另一种世界规范就是市场规范,它就是市场经济,这里不存在友情,界限分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它是工资、价格、利息,成本和盈利。它是明确的利益,是按劳取酬,是按合同办事。
教师们上自习课有补助反而抱怨是他们进入了一种市场规范中,觉得该按劳取酬,但是得到的没有满足心理需要,所以反而不如义务辅导学生得到的心理满足。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4《怪诞行为学》中的艾瑞里做了一个实验,五分钟完成一个电脑拖图任务,最后计算个数。他们的研究团队找了三组人。有两组实验人员需要付给报酬,一组付50美分,一组付5美元。第三组所找人员不付报酬,属于社交请求,帮忙完成。结果三组下来,社交请求不付钱的实验人员拖图最多,平均拖了168个;付钱50美分的实验人员拖得最少,平均101个;付钱5美元的实验人员比付50美分拖图比较多,平均159个。这个实验表明,仅仅按照社会规范来做事比万能的金钱(没有达到预期的金钱)更能激励人卖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两套运行系统,一套系统是按照社会规则运行的人情系统,一套是按照市场规范运行的经济系统。这两者对人的激励是不同的。
社会规范人情系统讲究的是无偿的付出,获得社会或者社会关系中人的肯定,以此获得自身的快乐。社会规范中个人的活动是主动的,大家会尽力把它做好。这就解释了教师们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上课更积极的原因——是社会规范下的行动。他们争着上课是为了学生的.肯定,周围人的肯定,自我期许的实现,以此来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里面有一种主动性。
当上自习课给钱补助时,上课变成了一种市场规范。教师们很快进入了市场规范模式,我的付出与金钱是否对称。他们经过核算,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对等,于是产生了抱怨。抱怨过后就是怠工,他们找到一个自认为比较符合得到的付出。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反而不如以前了。
如何利用好社会规范系统和市场规范系统是每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分辨清楚,合理运用才能让个体的积极性在整个体系中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
为什么上课有补助教师反而不开心?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5“我们常常暗下决心节食锻炼,但是只要看到甜点小推车一过来,我们的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有时候兴致勃勃去购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却放在家里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头痛的时候,我们花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吃了不见效,可是花50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却能立竿见影。这又是为什么……”这是《怪诞行为学》一书开头的一段话,给我们抛出了很多生活中的疑问,而这本书就是用各种实验和逸闻趣事来解答这些问题的。
作者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家,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很多人对我说,我观察世界的方式异乎寻常”。的确,作者一反传统的认为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假设,揭露了生活中种种的非理性的,怪诞是行为,并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帮助你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使你们和周围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什么”。比如作者对于头痛时吃什么药最见效的问题,同样的药,不同的价钱,结果是50美分定价的药比5美分定价的药更有效,这个时候人是非理性的,但是非理性却在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比这更多的影响。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们会去疯抢免费的但并不需要的东西。
《怪诞行为学》颠覆了传统的看世界的眼光,打开了另一扇看待这个社会的窗口,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读来令人恍然大悟。在字里行间,都让人忍俊不禁,发出感慨和共鸣,“我也是这样”或“我周围的人就是这样的”,引发人对于非理性的思考,教人更加理性的对待生活和经济活动。但是如作者一样,往往是“暗下决心”,最后还是陷入了非理性的怪圈。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继续往下读,读完掩卷而思。
第五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读书笔记之《怪诞行为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要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我们常常暗下决心节食锻炼,但是只要看到甜点小推车一过来,我们的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有时候兴致勃勃去购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却放在家里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头痛的时候,我们花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吃了不见效,可是花50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却能立竿见影。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荣辱规范可以减少工作场所不诚实现象?
读完这本书就可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有其他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使自身和周围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什么。通过展示内容广泛的实验成果和趣闻逸事来达到这一目的。一旦看到某些错误的发生是有系统有规律的,看到一犯再犯的原因,我想大家就会开始学着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人人都是非理性的,本书就是要带大家探索非理性表现的方方面面。行为经济学相对来说是个新学科,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某些领域演化而来。它引导从我们不愿储蓄防老到兴奋时的思维不清。弄清楚的不仅是行为,还有我们行为背后的决策过程。
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非专业人士和平头百姓普遍认同的关于人类本性最基本的观点,在莎士比亚的一些诗句中都得到了反映。当然,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能力所及,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能看到远处抛过来的球,能瞬间计算出它的运行轨迹和冲力,能移动身体手臂把它接住。我们能轻松地学会新的语言,特别是小孩子。我们能精通棋艺。我们能记住几千人的相貌而不混淆。我们能创作音乐、文学、技艺,还有艺术——一切的一切,不胜枚举。
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与莎士比亚的描述并无二致。在经济学里,这一基本观念被称为“理性”,它为经济理论、经济预测和政策建议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从这一视角出发,就我们对人类理性的信念而言,人人都是经济学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凭直觉创造出复杂的博弈论模型或懂得一般显示性偏好公理,而是说我们对人类本性的基本信念与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是相同的。
虽然对人类能力的敬畏之情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敬佩之心是一回事,认为我们的推断能力完美无缺是另一回事,二者相去甚远。事实上,本书探讨的就是人类的非理性——我们与完美之间的差距。我相信这样的探讨对于探求真正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还能使我们在现实中受益。深入了解非理性,对我们日常的行为和决定,对理解我们对环境的设计以及它给我们提供的选择,都很重要。进一步观察到我们不单单是非理性的,还是可预测地非理性的——我们的非理性一次又一次,以相同的方式发生。不论我们作为消费者、生意人,还是政策制定者,懂得了我们的非理性是可以怎样预测,就为我们改进决策、改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起点。
正如我所看到的,本书的每一章节所提到的“怪诞行为,都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考察实验所得到的。为什么要做实验呢?生活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力量同时向我们施加影响,这种复杂性使我们难以弄清楚到底其中何种力量、如何形成我们的行为。对于社会科学家,实验就好比是显微镜和闪光灯,帮助我们把人类行为放慢,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镜头,把每种力量单独提取出来,放大开来,仔细加以观察,让我们直接地明确无误地检测我们行为的原动力。
如果实验的结果受到具体环境的局限,其价值也有局限性。但是,这些实验不仅是在某一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而是通过推断,洞察到生活中其他多种环境。每一章的内容都在试图描述它们的内涵与生活、工作、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关联。要想从中,乃至从社会科学的总体上获取真正价值,对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而言 更重要的是,要花点时间想一想如何把实验里所确认的人类行为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去。考虑实验中揭示出的原理能让生活中有所得还是有所失,更重要的是,有了对人类本性的新认识,将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真正要探索的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