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面对2009年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艰巨,工作尤为繁重。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依靠亿万农民的辛勤劳动,依靠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局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要着力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管方向、管大事,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抓贯彻、抓落实,切实把强农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把惠农政策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建机制、建规章,强化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农村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加强培训,逐步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四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认真搞好全国农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密切联系“三农”工作实际,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把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作为重要检验标准,着力转变忽视“三农”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
第二篇:学习《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学习《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习近平同志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党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打好扶贫攻坚战,一是要坚定信心,二是要找对路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要扎扎实实把支部建设好;要切切实实把团结搞扎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件根本性的大事。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城镇化最基本的趋势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人要在城市落得住,关键是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就业和生活环境。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真正使农民变为市民并不断提高素质,需要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人口城镇化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要保证土地数量和质量。要结合实际,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要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就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责。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结构往哪个方向调?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焦裕禄同志为县委书记树立了榜样。当好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从国情出发,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不能动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要结合新的形势推广“枫桥经验”,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基础和条件的,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是有鲜明目标导向的,是党的使命决定的,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深化农村改革,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操作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发展扶贫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的伟大成绩,深刻总结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第三篇:三农工作总汇
三农工作总汇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区今年的“三农”工作情况以及明年的工作思路作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年工作情况
(一)农村经济日益繁荣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农业逐步退出我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我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快速度增长。今年预计可实现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7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4419元,同比增长32.2%,占可支配收入的46%,农业农村经济日趋繁荣。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水利建设卓有成效。
去冬今春,全区共多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3亿元,启动并完成市级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项目10个,区级重点工程4个,全区千亩以上堤垸基本达到了50—100年一遇的标准,基本实现旱涝无忧。今年我区再次夺得全市“芙蓉杯”水利竞赛一等奖。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今年新建了到大道、路到两条交通次干道,同时硬化村级公路10多公里。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通车里程已接近200公里,提前三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三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加大了保护森林资源力度,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打造宜居城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100万元建设森林公园二期工程,修建公园车行游道、步行游道和观景凉亭,在公园入口广场改造和种植桂花树。在辖区内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补植造林300亩;绿化村级公路4公里。(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一是产业进一步发展。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南山乳业、地宝龙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村在原有43家企业进驻并发展的基础上,新引进长沙永利纸品等5家企业。沿大道形成中小型工业产业带。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新建了到、路到两条交通次干道,同时硬化村级公路10多公里。加大了污水处理力度,投资1000万元在大道南侧修建污水处理站;加强了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农电改造基本完成。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三改三整一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完成改水改厕280户,新建垃圾围子36个,建成农民公园1个,一个环境美、产业强、风尚好、农民富的现代化新村庄初具雏形。(四)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三防”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水利防汛实现了不溃垸垮堤,不死一人的工作目标。今年月,我区遭受了特大干旱的侵袭,导致4.2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部分农民出现饮水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区委政府以人为本,及时定点送水,发放防暑药品,科学调度用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今年全区未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事故。健全专业防疫队伍和快速反应体系,狠抓源头治理,有效控制了各类疫情。二是农村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全免落实,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干部实行班子成员绩效考核机制和积分管理制,激发了农村工作活力二、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优,人民生活更富”的奋斗目标,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完善两大改革,培育三大产业,健全四大体系,强化五大措施,实现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一个重点。抓住农村城市化这一契机,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对接。
2、完善两大改革。一是完善农口系统内部改革,包括全区水管体制改革、兽医体制改革以及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等。二是农村拆迁安置政策的改革;由于农村城市化的加快,许多农民在逐步转化为市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失地农民要逐步依法纳入社会保障。
3、培育三大产业。一是培育休闲产业,要根据全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现有的休闲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包装对外宣传,做大做强做出品味;二是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支持和扶持南山乳业、金霞粮油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各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落户我区;三是培育民族湘绣业。
4、健全四大体系。一是健全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体系;防汛抗旱、动物防疫、森林防火要做好防治预案,加强值班制度的落实,同时要逐步实施农业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对农民素质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农民逐步过渡到市民;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农民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禁使用违禁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
5、强化五大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领导的重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财政资金要适当倾斜于农村,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补贴到位;三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大农村水电路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现与城市基本对接步伐。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实现全区防洪圈的合拢;四是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建设;继续加强生态圈的建设,巩固现有生态圈建设成果;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公益林的保护,严厉打击滥伐滥盗行为。五是强化为农服务意识;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树立勤政廉政的为民形象;要做到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工作,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
第四篇:新时代“三农”工作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长期以来,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哪些内涵要求?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要遵循哪些规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五篇:三农工作发言
全州“三农”工作 座谈会材料
抢抓机遇 破解难题 全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中共积石山县委副书记 田正学
2011年12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三农”工作座谈会,充分说明了州上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难得机会。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三农”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重点作简要汇报。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找准发展“三农”的突破口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特殊的县情民情实际,以“保民生、促发展”为工作主题,将全县工作重心和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山区倾斜、向民生倾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旱作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加强良种推广,着力发展旱作农业,形成了由点到面、连片种植、整流域推广的良好格局。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96万亩,亩均增产175.6公斤,膜侧油菜2.1万亩,亩均增产52公斤。注重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多方筹措资金830万元,当年投入覆膜机、膜侧油菜种植机、小麦割晒机等实用型农机1300多台。落实农机补贴126万元,有效调动了群众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花椒、核桃等特色林果业,累计栽植花椒28万亩,年产量达到125万公斤,产值突破2500万元,主产区人均收入7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2.6%;累计栽植核桃3.5万亩,年产量达到20万公斤,主产区人均收入170元。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坚持千家万户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繁殖与育肥相结合、散养与集中养殖相结合,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的有利机遇,大力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畜牧产业信用担保中心和妇女创业小额信贷,有效破解了畜牧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发放贷款659户3539万元,新建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14个,改建标准化示范场5个,新增养殖大户105户,新建养殖示范点11个,扶持养羊户1408户,发放良种羊6155只。水利事业实现新突破。以安全人饮和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南部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等-23
产业培育、农技队伍建设、综合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就积石山县而言,农村迫切要求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四项,即:“一水二路三房四信息”。水利方面,认真实施好积石山引水工程、改工程于12月6日开工奠基,涉及17个乡镇、151个村,24万多人,可解决县城水源短缺和17个乡镇的安全饮水问题,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85万亩,总投资3.87亿元。目前国家水利部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即将审批。南部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等一批水利项目,使农村安全饮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不断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在道路建设上,坚持建养并重,认真实施通乡油路、通达通畅等项目,完成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完善交通网络,2012年争取投资7.2亿元,全长76公里的临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关家川乡何家至芦家庄、刘安至三二家等16条通畅项目,总投资5394万元,全长94.6公里,争取建成通车;尕胡林至刘坊、尕马家至银川等3条通乡油路项目,总投资6469万元,全长60公里,争取明年建成。
明年争取立项大河家至银川沿黄快速通道,全长40公里;计划投资1亿元,新建和改建道路150公里;实施好“安居致富”工程,明年县上计划实施危旧房改造1300户,户均补助2万元—3万元(建设局危旧房改造,发改局异地搬迁资金、扶贫办侨爱新村资金、残联残疾人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等)。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基本解决全县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借助政府网站、农业网站、农村信息和文化站等信息平台,及时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传递权威生产技术、市场价格以及各类供求信息。
(二)突出产业富民,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种植、畜牧、林果、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我们积石山县县域发展特色产业的分布,基本为东部和北部沿黄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川塬区,涉及大河家、安集、银川、刘集等乡(镇),重点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和育苗产业;中部海拔在1900米—2200米左右的干旱半干旱山区,涉及胡林家、关家川、吹镇、石塬、癿藏、柳沟等乡(镇),重点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西部和南部海拔在2200-67
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保障“五保”对象权益。
(四)突出整合资金,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坚持以基础设施、产业基地、脱贫能力三大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工作,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加快整村推进步伐,继续按照“大扶贫”的思路,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在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24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从农村道路、安全人饮、危旧房改造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综合性扶贫开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争取实施别藏河、居集河、吹麻滩河、银川河、刘集河等5个整流域连片综合开发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对“三农”工作的建议
做好我县的“三农”工作,不仅需要县乡两级和农口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建议州上:一是帮助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和素质低的问题,在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的同时,引进或招聘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口各部门;二是帮助协调省上有关部门加大
项目支持力度,在下达“三农”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时对少数民族自治县予以适当倾斜和照顾。
“三农”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创新理念,破解难题,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