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5篇材料)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78-219398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3-27 12:06: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

他们是榜样,我们从中能深切感受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一】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研究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卢永根选择了教师行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作为一名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学生。立德树人,终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培养和感召之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并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卢永根的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二】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x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词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三】

2019年8月12日凌晨4时41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89年生命历程永远定格的时刻。作为作物遗传学家,他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作为华农老校长,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作为一个身上仍留有传统风骨印迹的知识分子,他在临别之际捐出880余万元毕生积蓄......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卢永根出生的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乱苦难的时期。1941年,x沦陷,他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也因此对侵华日军之残暴、纷乱战火之无情,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为他日后的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笔。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在党组织安排下就读岭南大学的卢永根,成为华南农学院的首届学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学术上和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

1956年,时年68岁的丁颖在卢永根的鼓励支持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卢永根也始终传承着丁颖的学术思想,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还培育了30多个水稻新品种,累积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卢永根的座右铭之一。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极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家人的百思不解,“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是卢永根唯一的回答。

1983年起,卢永根开始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一干就是12年。上任之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谈到自己的党员、校长、教授三个角色关系时表示,要坚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

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担任校长期间,卢老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南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华农原校办主任卢吉祥回忆道。

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以人才断层困局,破除论资排辈风气。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x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农原校长骆世明……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早已在各自领域耕耘出一片天地。

“回顾50多年的科教生涯,我有几点体会:要把教学科研工作看作一种事业;教师和科学工作者的魅力在于人格力量;教师和科学工作者也要讲政治;要淡泊名利;要不断努力学习。”在本报2009年10月30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中,卢永根写道。

2017年3月,87岁的卢永根和夫人徐雪宾将十多个存折内的毕生积蓄一笔又一笔地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算上每笔转账输入密码、签名的时间,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而当时的卢永根,已是一名尚在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

880万9446元,当看到卢永根颤颤巍巍地掏出用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热泪盈眶。这是华农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献身科教业,桃李竞芬芳。严谨为治学,潜心研稻香。平生唯节俭,一世恨铺张。老病捐积蓄,精神播远扬。”华农总会计师蒋育燕的诗,满是一位后辈的质朴情感。

卢永根夫妇住的房子,依然是华农的房改房,位于五层,还保留着上世纪的装修,室内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原来夫妇俩都是自己打扫卫生,近年来才请了个钟点工,定时到家里帮助清理。“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

“作为中科院院士的杰出代表,卢永根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诠释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服务国家的科技价值观,彰显了中科院院士称号的荣誉所在。”在给卢永根的慰问信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写道。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x省教育工委和教育厅《关于广泛开展向卢永根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在x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11月15日晚上21时,中央电视台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卢永根院士感人的先进事迹。x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于 11月15日晚上21时,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在图书馆306党员活动室集中收看央视直播,认真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

通过观看视频短片的介绍,学生们纷纷被“南粤楷模”、“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的事迹所感动。卢永根同志以“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为原则,坚定对党的信仰,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这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升华。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上不畏艰辛,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勇担重任的敬业精神,更是为指引不同专业的预备党员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上开拓创新和攻克困难方面,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活上,卢永根同志的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更是体现了他争做时代先锋的精神,彰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让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就是个人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行动。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党员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为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也再次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大家一致认为卢永根同志是当今时代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好思想,学习他刻苦钻研、真才实学的好本领,学习他拼搏奋进、淡泊名利的好作风,将卢永根院士的精神发扬光大。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五】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方向。

他出生在x一个殷实的中产家庭,在人生的青春阶段,感受了祖国的痛苦和呻吟,国家的苦难震撼了这个“x仔”的心,他下决心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他坚信,祖国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打心底里热爱祖国。

自1949年8月9日,他在x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至20xx年8月12日去世,卢永根入党整整70年。他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词。

从一个“x仔”到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卢永根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这也是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他促使人反思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抉择,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提供了参照,为年轻人提供了标杆。

淡泊名利,学有专长。他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研究了一辈子,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水稻遗传资源、雄性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总是告诉学生,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稻国,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理应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研究好。

他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第二篇:2019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中央宣传部15日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矢志不渝,永葆初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卢永根院士出生在香港,后来扎根内地,兴农报国,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论文抒写在广袤大地上。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他的一生,饱含着对祖国最深沉的大爱。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对党忠诚,“香港仔”的“中国心”。卢永根曾说“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他用义无反顾的抉择,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更是一位信仰坚定、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永远对党忠诚,始终跟党走,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一生。

穷己为人,“布衣院士”的“穷”与慷慨。卢永根生活中节俭朴实,是‘布衣院士’;但他在工作中慷慨大方,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他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奋斗和奉献,唯独没有自己,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彰显出共产党人鲜亮的初心底色。作为党员干部应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为国尽力、为民谋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保持激情干劲,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不忘初心,“科学家”的爱与奉献。卢永根曾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他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长期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第一线,以奋斗姿态投身于科研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以非凡担当和忘我拼搏成就了爱国知识分子的价值。我们应该像卢院士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党爱国,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勇于拼搏,敢于担当。

卢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是时代的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榜样。他一心向党,爱国为民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2019年8月12日凌晨,89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卢永根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热绘制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执着,将会闪烁着永不熄灭的闪亮光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忠”字。卢永根把对党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了灵魂上。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他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艰难险阻,都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仰和热爱,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时刻不放松,时刻不懈怠,带着坚定执着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勤”字。“勤政务实”是总书记对新时代好干部的要求之一。卢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奋的党员干部,直到70多岁,他仍然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实干是发展之基,实干是成事之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勤勉务实,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要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特别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更要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用工作实绩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廉”字。卢永根常说,“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2017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围猎”的阿谀奉承,党员干部必须坚守本心,坚守对党的誓言,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坦荡。要敢当“黑脸”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从严管好身边的朋友、亲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始终带着“清风”赤诚前行。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研究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卢永根选择了教师行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作为一名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学生。立德树人,终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培养和感召之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并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卢永根的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词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有这么一位党员,他出生于香港,20岁不到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去美国留过学,放弃原本在美国的大好前途,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水稻事业;他积累的财富可以让他的生活安逸,可他省吃俭用,将积蓄都捐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就是“时代楷模”,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改革开放后,卢永根以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学习。在美国的亲朋都劝卢永根留在美国发展,但卢永根没有被劝服,他坚守着初心,坚定着不曾动摇的信念。“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卢永根这样回绝亲朋的好意。

卢永根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1952年卢永根成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师从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他跟随丁颖先生的步伐,继承丁老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经过不断的找寻,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既使70多岁,卢永根依然亲自带着学生穿梭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搜集资料,找寻野生稻种,走不动了就让学生们抬着去找寻。

卢永根不但投身于水稻的研究,还积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卢永根广纳英才,唯才是用,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任职期间把抓紧人才放在第一要务。在过往人才的选拔中,职称的评定需要论资排辈,费时费力,年轻人才很难有上升空间。针对这个情况,卢永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破格晋升了一批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年轻人,为华南农业大学储备了一批中坚力量。他还通过书信方式,联系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教授、名家,让他们投身于祖国的农业事业。他为祖国的农业事业积累了大批人才,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助推剂。

近年来,年事已高的卢永根长期卧病在床,无法参加党支部活动。为了能正常参加党支部活动,卢永根向党组织申请,在医院病房里成立一个特殊的临时党支部。在开展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虽然卢永根身体虚弱,但他依然全程参与学习和讨论,更新党的知识,履行党员义务。

拥有70年党龄的卢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代表,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的情怀和情操,是我们每位共产党人需要学习和弘扬的。我们共产党人要坚守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院士。他入党70年来,始终坚守信念、甘于奉献,教书育人,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信念坚定,永葆初心。1949年8月9日,年轻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日子里,无论他是何身份,党员的身份永远高于一切,2017年年初,由于他长期住院,无法回单位参加党支部活动,为了能每月交党费、每月过组织生活。他向组织申请,在医院建立“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党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坚持认真研究、学习。只有心中有信仰的人,脚下才会有力量。我们都应该学习卢永根院士的精神,向榜样看齐,把对党的忠诚植入灵魂,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安于清贫,甘于奉献。2017年3月21日,卢永根及夫人徐雪宾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他们不但把钱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还把身体捐给医学事业。但是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了他们半个多世纪。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捐赠时的慷慨与卢永根平时生活的节俭形成鲜明对照。我们要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心怀家国,安于清贫,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一生。

专注科研,教书育人。卢永根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水稻遗传资源、雄性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坚持双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对于留学的学生,他都会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学成之后要回到祖国,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是他对青年学生的告诫。他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几十年来他一直初心不改,教书育人,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卢永根一生永葆初心,不慕名利,用赤诚之心耕耘祖国大地。他安于清贫,无私奉献,默默育得青禾,让苍生饱暖。他专注科研,教书育人,为中华留下了绵延不绝的教育启迪。他虽然走了,但是他可贵的精神却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为科学命题,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个脚印去寻找,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初心永恒,大地为归。不简朴一生的他却毫不犹豫将自己的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尽数捐出,献给他钟爱的农业教育事业,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他胸怀祖国,无私奉献,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

卢永根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勤俭节约,蜡炬成灰泪始干,为热爱的祖国奉献了一生。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卢永根院士身上这股顽强不屈,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院士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卢永根院士上高山、下峡谷、披荆棘、踏草丛,为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踏实肯干,不畏艰难困苦,不搞形式主义,坚持群众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深入他们的心中,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着想,解决与落实他们的难题与诉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院士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卢永根院士将自己的毕生积蓄都捐赠给了华南农业大学,他没有选择用这笔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切从简的他反而将自己的积蓄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大吃大喝,收受高档礼品,要做到两袖清风,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杜绝没有好处就不办事的陋习,不在老百姓面前端架子,作威作福,向老百姓展现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院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卢永根院士不仅将自己毕生的积蓄都捐赠给了教育事业,还决定将自己去世后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事业,他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党员干部要坚守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职,以集体利益为重,做好牺牲个人利益的思想觉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9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2017年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广州。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如山的政治品格。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忠诚,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他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矢志报国,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面对众人的疑惑,他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最高目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始终笃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许党报国。

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修身立德、甘于奉献,勤勉俭朴、淡泊名利,发扬传承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第三篇: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他促使人反思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抉择,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提供了参照,为年轻人提供了标杆。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一】

近日,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传回了他长期工作生活的x,在初冬的岭南大地引发了热烈反响。x各界,尤其是来自高校和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们,追忆着“布衣院士”矢志报国的初心,坚定了自己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信心。

恰逢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消息传来,让学习、工作于这所卢院士倾注一生心血高校的同学和老师们更添激动和感慨。“岁月更替,精神永恒。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大写的人;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长江学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少奎说。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x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丁允贺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他会努力学习老校长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卢永根院士一生报效祖国,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学科炽热的情感,贯穿一生。生活中节俭朴实,是‘布衣院士’,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他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情怀献身农业科研和教育。卢院士的事迹激励着我更加努力,以卢院士为榜样,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谈到如何将卢永根院士的精神与高校教师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时,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动情地说。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x省“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华农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党林夕以《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 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向大家讲述了卢永根院士的故事,感染了现场众多观众。“卢院士是我们华农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对于我来说,我将继续讲好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让他的精神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党林夕表示,在讲述院士故事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人生方向。

作为一名奋斗在基层的农业系统工作者,来自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张文芝认为,身为农业系统工作者,在被这样心怀家国、品德高尚、节俭朴素的学界泰斗深深感动之余,更应该学习大师的奉献精神,时刻不忘毕业时的初心,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农业,在农业基层平凡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与张文芝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x市农业农村局干部李向阳。“对于我来说,作为奋战在基层‘三农’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我们唯有立足岗位,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三农’事业作出贡献。”

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二】

感动中国中,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说的便是卢永根教授。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卢永根院士已经87岁高龄,而这也不是他心血来潮的决定。

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新学术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出了重要作用。在1949年,他从x来到了岭南大学农学院,并从此扎根x,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的家国情怀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轻人也正是在卢永根的感召下,学成归国,这种爱国精神将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卢永根院士的一生中,一直坚定为国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每一名《感动中国》的观众,点燃了我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践行初心的生动示范。

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

近日,“时代楷模” “布衣院士”卢永根矢志奋斗永葆初心的先进事迹在南县城西中学党员教师中引发热议。南县城西党总支将“向布衣院士卢永根同志学习”活动与开展“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努力担当作为”主题教育相结合,组织部分党员、教师收看了《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桃李满天下 卢永根》视频,并在教师中开展主题大讨论。用2017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培植教育情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是一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却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支持教育事业。“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城西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罗勇向全体教师发出了向卢永根学习的倡议: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在卢永根同志的事迹中汲取从教的精神力量,提升从教的价值追求,争做一名有情怀的教育人。

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卢永根同志爱党爱国,为国家事业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满怀教育情怀,积极投身学校的教育事业。

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四】

2017年3月21日,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两人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当时卢永根已生病住院,为此次捐赠,特意从医院来到银行。仅在其中一家银行,转账业务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徐雪宾教授回忆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经过:卢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时问起身后对存款如何处置,卢永根只说了一个字“捐”;徐雪宾心领神会,马上回答:“好!”——两个字的简单交流,毕生积蓄处置完毕,夫妇俩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间。

捐赠时的慷慨与老两口平时生活的节俭恰成鲜明对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不舍得扔,这些东西没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卢永根说。

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和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他曾公开发表文章说,“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

卢永根的导师丁颖教授被誉为“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之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而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也在2017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一门三院士”,传为佳话。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卢校长都要与他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归国。“学成报国,学成归国,这是最根本的”。

追忆

他的房间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

卢永根院士夫人徐雪宾教授昨日表示:感谢党七十多年的教育,使卢永根院士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新中国的建设者、把一切献给党的共产主义战士。使他永远活在他的亲人学生和朋友的心中。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他曾公开发表文章说,“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

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五】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院士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11月15日晚,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播出讲述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节目。我市各地文明办(党群工作部)、市直各单位纷纷组织干部职工收看,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

卢永根是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2019年8月,卢永根因病在x逝世。

15日晚,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内,党员干部职工在大屏幕前观看节目直播,大家无不被卢永根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所感动。“卢永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学识上孜孜不倦,生活上艰苦朴素,让我很受教育。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祖国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市委宣传部党员刘佩玲说,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会努力向卢永根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卢永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知识分子楷模,为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市委讲师团教研室主任刘红星说,卢永根始终坚守着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这让他深受感动:“他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要以他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

第四篇: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

他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词,罹患重病住院期间,仍坚持与师生共同参加支部学习,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为深入学习卢永根同志信念坚定、至诚报国、无私奉献等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11月16日下午15点整,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于3教104共同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发布仪式》

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得知卢永根同志献身科研、勇挑重任,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他还立德树人,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880多万元的积蓄捐赠出来设立教育资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他的高尚精神引得无数人为之动容。

愿通过此次视频学习会,各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能够充分看到榜样楷模身上折射出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以之为动力,今后继续发挥好党员意识,心系群众,艰苦奋斗。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因患重病,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在与自己夫人徐雪宾商量后,决定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

卢永根祖籍x花都,1930年生于x,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x。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卢永根,用坚定的爱国信念来武装自己。从年轻时放弃安逸生活回到内地,到后来在教育领域的一辈子坚守,这其中始终支撑卢永根的便是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学习卢永根,用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塑造自己。“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永根经常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而“先党员,后校长”则是他的口头禅,他认为当好校长的前提是先当好一名党员。在工作上,卢永根对人对己都十分严格,不搞一点特殊,即使到后来身患重病,也依然坚持不搞特殊化。

学习卢永根,用朴实的生活态度来修饰自己。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而卢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朴实,有人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家,从中可见其生活简朴。破旧的家,简单的饭,一点一滴都昭显着这位老人骨子里的淳朴。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他是一位科学家,曾带领团队继承了丁颖院士生前收集到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并扩充到1万多份;87岁,他与妻子一同捐赠了88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89岁,他在x病逝,将遗体捐赠用于医学研究;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他就是“布衣院士”卢永根。

当只是这些数字聚集在一起时,或许我们还不能够勾勒出一位“时代楷模”的形象。小编这次来到了x,走访了卢院士曾经办公的场所,访谈了他身边的人,也对这位布衣院士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爱人眼里的他:坚定的无产阶级信仰者

卢永根院士少年时代在殖民统治下的x读中学,很早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在18岁那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入党的日子作为自己的另一个生日,对党的深厚情感70年从未改变。

我们见到卢院士的夫人徐雪宾教授时,她刚从养老院的健身房回到房间,当她讲起卢院士的故事时亲切地称呼他:阿卢。徐教授娓娓道来,为我们介绍卢院士的入党经历,她说:“入党时的承诺阿卢坚守了一生,也将个人的理想始终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学生眼里的他:无名英雄

12月2日,是卢永根院士89岁生日,在华南农业大学院士广场的雕塑前摆满了前来祭奠的鲜花。

卢永根院士常年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他作为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的助手,协助组织开展“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丁颖院士去世后,他继承了7000多份野生稻种,并带领团队探寻更多的水稻种质资源,不断扩充这一规模,这成为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卢院士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在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在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向东教授是卢院士的学生,也是他的第三个博士,他眼里的卢院士是严谨、凡事亲为、默默奉献的一个人。

他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野生稻种的收集十分不容易,野生稻多分布在山边、水库边,甚至山顶、沼泽地,位置都比较危险。而卢老师始终希望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资料,看看野生稻的生长环境,以便之后的研究。他带着我们前去x、x、x等有代表的地方去收集野生稻。有一次去佛冈,野生稻长在山顶的水塘,因山路长期无人行走,灌木已经遮挡了上山的路。我们都说卢老师年纪大了,就不要上去了。但卢老师十分坚持,于是我们前边有人开路,后边有人扶他,终于到了山顶。当他看到野生稻被灌木隔离时十分开心,因为这样,野生稻的基因就可以保存的比较完整,他很高兴地和大家在那里合影。” 卢院士追求真理、追求第一手资料、严谨的科学精神也使他的学生们都坚持:有三分结果下三分结论,踏踏实实搞好每个研究。收集种质资源枯燥、工作量大且繁琐又难以出成果,没有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卢院士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并且不求回报地将种质资源提供给他人进行学术研究,是一位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秘书眼里的他:严谨的奉献者

卢院士的办公室书桌上有一本略显破旧的笔记本,扉页写着: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2017年,卢永根院士夫妇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无偿捐献给了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这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他们说这是国家发给我们的钱,我们又将它还给了国家。这880万元的捐款,却是两位老师日常节约下来的。

赵杏娟是卢院士生前的秘书,从她大学毕业后便在卢院士身边工作,转眼也已过去22年。“卢院士十分严谨,在平时研究生做报告时,他对于标点符号都要求很严格。看到别人出了差错,他会很认真地指出来,直到你改正为止,如果下次还犯这个错误,他就会很严肃的讲出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要求着身边人严谨对待工作。”赵老师如是说。

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卢院士夫妇的收入是可观的,但他们生活却十分简单。无论家居还是穿着都奉行着节约的理念,甚至还留有大学时期的物品。八十年代的家具、电视,破旧的台灯,折叠桌,铁架床……只要东西没有用完、用烂就不会丢掉。经历过生活艰难的时期,才更为珍惜如今的生活。节约生活的背后是880万元回馈社会的慷慨,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是老党员、老科学家始终坚信一生的追求。卢永根院士一生有多个身份,他却将每个身份都做到了极致,心中有光,永葆奋斗,他是“时代楷模”,也是我们心中的光。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感动中国中,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说的便是卢永根教授。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卢永根院士已经87岁高龄,而这也不是他心血来潮的决定。

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新学术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出了重要作用。在1949年,他从x来到了岭南大学农学院,并从此扎根x,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的家国情怀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轻人也正是在卢永根的感召下,学成归国,这种爱国精神将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卢永根院士的一生中,一直坚定为国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每一名《感动中国》的观众,点燃了我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践行初心的生动示范。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一边是国外优越的科研、工作、生活条件,一边是恩师丁颖先生毕生收集托付给他的7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卢永根选择了留下,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的建设需要我!”

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个科研命题,让卢永根花了毕生时间来思考。他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寻找水稻的祖先野生稻。为什么?因为他有科研求真的恒心。

他担任华南农大校长期间顶住压力,破格提拔青年才俊,以人才断层困局,改变论资排辈风气,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什么?因为他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忠心。

他的家中陈设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年过七旬每天仍自己到食堂打饭,简朴一生的他却毫不犹豫将自己的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尽数捐出,献给他钟爱的农业教育事业。为什么?因为他有无私奉献的爱心。

赤脚耕耘大地,卢永根不在乎名,不在意利,但求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扎根田里乡间,卢永根不顾得累,不害怕苦,只求育得青禾,苍生饱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心唯大我育青禾。正是因为像卢永根这样的一代代科学家舍弃“小我”而执着于“大我”,怀抱一颗质朴至极而又难能可贵的恒心、爱心、忠心奋力拼搏;一批批农业科研工作者躬身于田野乡间,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土地上;广大科技领域工作者不忘初心,发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农民在丰收时的笑容才会如此灿烂,粮食安全的红线才会被牢牢守卫,“苍生俱饱暖”的全面小康梦才会日益接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才能响亮吹奏。

在给予他们崇高礼赞的同时,社会也应为他们营造更好的科研制度环境,破除“五唯”,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让他们的科研才华得以尽情发挥,科研抱负得以尽情施展,助力科技强国梦更早实现。

第五篇: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他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并决定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用模范行动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2019年8月12日凌晨4时41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89年生命历程永远定格的时刻。作为作物遗传学家,他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作为华农老校长,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作为一个身上仍留有传统风骨印迹的知识分子,他在临别之际捐出880余万元毕生积蓄......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卢永根出生的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乱苦难的时期。1941年,x沦陷,他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也因此对侵华日军之残暴、纷乱战火之无情,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为他日后的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笔。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在党组织安排下就读岭南大学的卢永根,成为华南农学院的首届学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学术上和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

1956年,时年68岁的丁颖在卢永根的鼓励支持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卢永根也始终传承着丁颖的学术思想,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还培育了30多个水稻新品种,累积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卢永根的座右铭之一。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极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家人的百思不解,“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是卢永根唯一的回答。

1983年起,卢永根开始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一干就是12年。上任之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谈到自己的党员、校长、教授三个角色关系时表示,要坚持“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

卢永根:倾其所有的“布衣院士”

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担任校长期间,卢老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南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华农原校办主任卢吉祥回忆道。

1987年,华农的人事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焦点: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以人才断层困局,破除论资排辈风气。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x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农原校长骆世明……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早已在各自领域耕耘出一片天地。

“回顾50多年的科教生涯,我有几点体会:要把教学科研工作看作一种事业;教师和科学工作者的魅力在于人格力量;教师和科学工作者也要讲政治;要淡泊名利;要不断努力学习。”在本报2009年10月30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中,卢永根写道。

2017年3月,87岁的卢永根和夫人徐雪宾将十多个存折内的毕生积蓄一笔又一笔地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算上每笔转账输入密码、签名的时间,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而当时的卢永根,已是一名尚在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

880万9446元,当看到卢永根颤颤巍巍地掏出用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热泪盈眶。这是华农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献身科教业,桃李竞芬芳。严谨为治学,潜心研稻香。平生唯节俭,一世恨铺张。老病捐积蓄,精神播远扬。”华农总会计师蒋育燕的诗,满是一位后辈的质朴情感。

卢永根夫妇住的房子,依然是华农的房改房,位于五层,还保留着上世纪的装修,室内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原来夫妇俩都是自己打扫卫生,近年来才请了个钟点工,定时到家里帮助清理。“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

“作为中科院院士的杰出代表,卢永根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诠释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服务国家的科技价值观,彰显了中科院院士称号的荣誉所在。”在给卢永根的慰问信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写道。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因患重病,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在与自己夫人徐雪宾商量后,决定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

卢永根祖籍x花都,1930年生于x,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x。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卢永根,用坚定的爱国信念来武装自己。从年轻时放弃安逸生活回到内地,到后来在教育领域的一辈子坚守,这其中始终支撑卢永根的便是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学习卢永根,用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塑造自己。“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永根经常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而“先党员,后校长”则是他的口头禅,他认为当好校长的前提是先当好一名党员。在工作上,卢永根对人对己都十分严格,不搞一点特殊,即使到后来身患重病,也依然坚持不搞特殊化。

学习卢永根,用朴实的生活态度来修饰自己。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而卢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朴实,有人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家,从中可见其生活简朴。破旧的家,简单的饭,一点一滴都昭显着这位老人骨子里的淳朴。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x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词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留下一片赤诚、无限感动。

“卢永根……”追思中,一声轻唤,让人泪流滚烫、心潮难平。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

2019年8月12日凌晨,89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按照他和家属意见,不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

卢永根去世后的第4天,他的老伴、华南农大离休教授徐雪宾将一个信封郑重交给华南农大原党委书记李大胜:“这是阿卢的特殊党费,希望组织能够接受。”

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卢永根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仍然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

“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

2017年3月,卢永根以夫妻两人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成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及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这是当时华南农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院士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1987年,上级拟将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的卢永根调到x,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但卢永根恳切推辞,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水稻研究事业。

卢永根是中国著名稻作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学生。1961年,中央决定为老专家配备科研助手,丁颖院士选择了卢永根。直到1964年10月丁颖在x逝世,卢永根一直在他身边工作,跟随老师跑遍了全国的稻区。

直到70多岁,卢永根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

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94年,卢永根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说。他指出,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全人类服务?

卢永根曾3次赴美探亲访学,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都被他坚决拒绝。

华南农大红满堂草坪,35年前的一个夜晚,卢永根曾在这里作过“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主题演讲,让学生们终生难忘。

“我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迸发出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卢永根说。

时代楷模卢永根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xx日在x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消息传来,瞬间在岭南大地引发了热烈反响。x各界,尤其是来自高校和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们,追忆着“布衣院士”矢志报国的初心,坚定了自己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信心。

今年恰逢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在华农学习、工作的同学和老师们更添激动和感慨。“岁月更替,精神永恒。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大写的人;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xxx说。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x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xxxx级硕士生xxx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他会努力学习老校长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卢永根院士一生报效祖国,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学科炽热的情感,贯穿一生。生活中节俭朴实,是‘布衣院士’,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他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情怀献身农业科研和教育。卢院士的事迹激励着我更加努力,以卢院士为榜样,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谈到如何将卢永根院士的精神与高校教师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时,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动情地说。

而在本月初刚刚结束的x省“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华农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xxx以《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向大家讲述了卢永根院士的故事,感染了现场众多观众。

“卢院士是我们华农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对于我来说,我将继续讲好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让他的精神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xxx表示,在讲述院士故事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人生方向。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优选参考(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