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范文大全]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78-234250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3-28 19:04: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他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重温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回顾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生力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离不开大力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舆论氛围。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高度重视“人民科学家”等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的精神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以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将个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强国之情融入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伟大事业之中,将自己的科学报国梦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份爱国科学家的时代答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我们可以从钱学森身上汲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丰厚思想营养,以及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奋斗精神的强大力量。

忠诚担当 践行科学报国之志

钱学森的一生是爱国奋斗、功昭德重的一生。立航空救国之志、怀赤心报国之愿、筑科学报国之梦、谋富民强国之业,他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情怀和忠诚担当,诠释着一位爱国科学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境界,是科学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对祖国无限忠诚,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写照。中学毕业,他选择报考以工科见长的交通大学,立志实业救国;大学阶段,他亲历国家屈辱和民族苦难,毅然转向航空工程,矢志航空救国;留美期间,他深感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现实需要,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研究,成为空气动力学与应用力学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回国以后,他舍弃个人专业兴趣,服从国家需要,投身“两弹一星”工程,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到了晚年,他退出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回归学术研究,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一人类全部知识的宏伟大厦。钱学森通过人生五次选择,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赤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钱学森勇于探索,开创科学技术未知领域。他以敢为人先、敢立潮头、敢于超越的勇气,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开创和发展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思维科学等诸多新兴学科,增强了中国学术界的理论自信和科学自信,提高了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钱学森善于攻坚,不断攻克国防科研难关。在主持中国航天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将技术科学思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确立结合航天和国防建设需要开展科研的指导原则,突破了大量关键技术,为许多重大航天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钱学森敢于突破,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运用博大精深的系统论思想,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钱学森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他向来尊重科学规律,坚持以学术本身作为判断学术是非的标准,尤其对具有挑战性、批判性创新观点的年轻学者更是大力扶植、积极勉励。他大力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敢于挑战权威。他一直坚持学术标准和科学规范,对待科学问题一向严谨、严肃、严格。他始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成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保持着一位杰出科学家崇高的学术操守和价值追求。钱学森一直紧跟科技前沿,科学追求终生不渝。他数十年如一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保持着对科学技术的高度敏感性。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钱学森毅然回到祖国服务,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后,将自己的奋斗激情和满腔智慧毫不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伟业,捍卫了国家安全,推动了民族振兴,促进了社会进步,并从整体上大幅推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钱学森淡然面对荣誉地位,大师风范可见一斑。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慕虚荣、品行高洁,始终以淡泊之心对待功名荣誉。钱学森一生不谋权位,对“官”不在意;不图功名,对“名”不在意;不求富贵,对“钱”不在意。他对事业极为热爱,对工作极为投入,诠释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崇高的大师风范。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钱学森组织协同攻关,探寻航天制胜法宝。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中国航天创建过程中,钱学森一直强调协同攻关、总体设计,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之中,做到了身体力行、创新发展。在钱学森带领下,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成功的基石。钱学森提倡集思广益,推进学术协同发展。晚年,他潜心学术研究,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过程中,凝聚了一大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专长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和促进学术协同创新与发展。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钱学森重才育才,致力航天人才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这在代表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国防航空工业领域尤为突出。钱学森以渊博学识和师表情怀,通过亲自为大学生和青年科技人员讲授“导弹概论”“星际航行概论”课程,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办力学研究班,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导弹航天和力学专业人才。他不愧是中国航天早期人才培养的开拓者,厥功至伟。他慧眼识才,力荐科技新秀勇挑大梁。他深切关怀青年人成长,不但善于发现人才,而且积极举荐具有成为领军潜质的科技新秀勇担航天重任。他大力提携专家型帅才,着力培养领导型将才,包括孙家栋、王永志在内一大批堪当重任的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支年轻化、梯队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钱学森为国谋才,晚年仍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念念不忘。他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饱含着深挚的人文情怀和深邃的战略眼光,理论丰富、现实指向鲜明,对于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钱学森作为近现代中国百年难遇的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是中国科学史和教育史的集体荣耀。他以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自我鞭策,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以钱学森成长经历为参照,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钱学森是自我成长、自觉成才的典型,他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创新型、战略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厚重教材。其基本经验包括:将人生志向选择“绑定”国家战略需求,真正做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刻苦钻研、不懈进取,矢志学有所成,并将个人所学投入报效祖国的时代洪流之中;锲而不舍、勇攀科学高峰,无私奉献、永葆家国情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从钱学森成长经历中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有益经验,获得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启迪。

以钱学森精神品质为标杆,恪守为民宗旨,服务国家需求。钱学森终其一生,以服务国家为最大荣耀、将群众口碑视为无上光荣。他以执着坚守和卓越贡献、超凡智慧和崇高风范,将个人事业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留给中华民族无以穷计、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扬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优良传统的今天,从钱学森身上体现的崇高风范和品质中汲取丰厚精神给养,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既是我们告慰钱学森同志教育遗愿的最好方式,也是中国大学的社会责任所在。

以钱学森人生功绩为示范,发挥榜样效应,培育时代新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钱学森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光辉典范。在中国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从钱学森的非凡历程、卓越成就和崇高风范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教育滋养,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努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贡献。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二】

钱学森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爱国精神。1936年,钱先生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到洛杉矶市郊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他在学习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很快地进入当时科学前沿。他和其他四位同学组成了一个五人火箭研究小组进行火箭实验,其间发生多次意外爆炸,但他不畏艰险,继续实验,终于取得了最大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美国军方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要回国,这完全出乎美国军方的意料,便以种种理由加以阻挠,还软禁了钱学森,竟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期间,钱先生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积极地为回国做准备,并开始了一门新学科的研究——工程控制论。这些都为钱先生后来能取得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回国之后,钱先生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民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先生之所以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乃是他有为科学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正需要有这种精神,我们国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才能不断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钱先生具有造福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年迈之时,仍然关注国家科技的发展,强调发展生物工程,强调西部治沙等工程,甚至到了晚年,还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先生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责任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期待着有更多这样具有造福国家和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我们中华民族也必定因此而走向强盛,走向辉煌。

《钱学森故事》,它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用以对照自己,让我们懂得了怎样的人生才能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它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我们心间,给我们以信念的力量,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它像一盏指明灯,在我们迷茫之际,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

人生苦短,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钱学森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

作为“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他所以能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确实与他的爱国情怀有极大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钱学森的崇高品格中,是否只有爱国情怀?究竟什么才是完整的“钱学森精神”?后人应向他学习什么?

钱学森是一位大写的中国人,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钱学森又是一位闻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具有其独特的科学精神;钱学森更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具有难能可贵的共产主义精神。没有这“三位一体”伟大的“钱学森精神”,就不可能成就完美的钱学森。我们当然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样应该学习他的科学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

钱学森是伟大的爱国者,在他的身上闪烁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忧患伤时的旧中国,早在学生时代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1931年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次年十九路军奋起发生淞沪抗战。时在x交大机械工程系就读的他,目睹日军战机在x天空的肆虐横行,就萌生了改变专业、从事航空事业捍卫祖国的想法。

1934年钱学森交大毕业,经考试后成为20名留美公费生的一员。1935年他抱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心愿去往美国,同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一年就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1939年再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钱学森是世界著名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师生曾一起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创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1943年起他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其时,钱学森在美国已成为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且已与蒋英结婚,有了一个温馨的家。然而,他始终不忘“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心愿。在美期间,他连一美元保险金也不存。当朋友问他原因时,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万分激动,他与夫人蒋英商量着回国之事:“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其时,美国正值反共麦克锡主义狂潮猖獗。1950年8月底,就在他办理了回国手续、买好机票,准备离美之际,却被美国移民当局禁阻;随后又被投入监狱,遭受政治迫害。后虽经朋友们多方营救、保释出狱,但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处于软禁、监督居住,饱受折磨。1955年,中国政府通过外交努力,实质上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以释放朝鲜战争中俘获的15名美军飞行员作交换,才获得美国对钱学森的放行。这年9月,钱学森携带妻子和一双儿女,终于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归途,于10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这就是他对自己在美国经历的总结。

钱学森回国后,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其后,他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不失时机地让中国堂堂正正地进入世界“‘五强’核导俱乐部”,为中华民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他自己值得骄傲的一份贡献!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是闻名世界的杰出科学家,在他身上具有一种独特的科学精神。

钱学森是国际航空航天领域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他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与喷气、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等领域,都有先驱性的卓越贡献。他的《工程控制论》,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研究、现代科技管理及经济管理所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冲淡价值。

钱学森在科学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特别体现在:

好学求真,具有超乎寻常的求知精神。钱学森一生是渴求知识的一生,在学习上,他所追求的几乎是完美主义。打从上学起,他就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33年在交大求学时,在一次考试中,全卷6题,钱学森全答对了,老师原本要给他100分,可钱学森却发现自己在一处连续等式后将“Ns”简写为“N”,主动要求扣分,老师最后就给了他96分。任课的金悫教授很受感动,就将这份试卷珍藏起来,如今仍陈列在交大“校史博物馆”内,成为难得珍贵的文物。在美国学习阶段,他更专致精进,心无旁骛。据同学和亲友们回忆,他总是与孤独相伴。每天早上6点起床,除了上课和做实验,绝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他一直单身,从无绯闻,仅有的爱好只是听听古典音乐。回国从事国防尖端科技的研究和领导工作,工作再繁重,照样手不释卷。儿子钱永刚回忆说,“父亲看书看到最后一天,直到入院前几个小时。”

严谨治学,具有超乎寻常的求实精神。钱学森治学最讲严谨,追求精益求精。他从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推导,不管这种推导在逻辑上有多严密,仍一定要通过数值计算和与实验结果的比对,反复验证。发现有误,立即修正,甚至不惜推倒重来,直到取得满意结果为止。在科研试验上,钱学森总是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实之又实,尽一切可能把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他深入工地、试验场,一呆就是一两个月,随身带着一本《工作手册》,详细记录了每次试验的具体情况,大大小小的异常、故障被列成表格,已经解决的注上“已换”、“可用”,尚未解决、落实的,他就用红笔作个星号。正是这种异无寻常苛刻的求实精神,才保证了他的成功。

无畏求索,具有超乎寻常的探索精神。钱学森认为,科学就是创新。他有一颗求索之心,从不保守、从不满足;他不甘于人后、不迷信权威、不落人窠臼;他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对科学真理的不懈探索。

钱学森早年作为技术科学的先驱,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及火箭与导弹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后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实现了中国航天跨越式的发展,提出了一整套具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方法与技术;晚年涉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领域,开展了最具亮点的学术创新工作,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及其方法,这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无疑都是他超乎寻常的探索精神的体现。

钱学森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他身上具有难能可贵的共产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理论,是代表最大多数人们利益的,提倡的是一个“公”字观。只有彻底改变剥削阶级世界观的人,真正站在被剥削、被压迫人民一边,与“私”字观作彻底决裂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这是一切崇尚英雄史观的人,内心保留剥削阶级世界观的人——那些口头革命派、两面派,永远也达不到的一种境界。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钱学森就对“攘外必先安内”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不满。1935年交大毕业、留美前夕,他曾对同学、中共地下党员戴中孚吐露:“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他还对另外一位同学、好友罗沛霖讲过:“中国的政治问题不经过革命是不能解决的,光靠读书救不了国”。正是受这句话的影响,罗沛霖后来去了x参加革命,并成为党的技术干部、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学森早年所怀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一种“公”字观的基因,这也正是他能从一位爱国者升华为共产主义者的内因;回国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受毛主席的六次接见的谈话,这一切又成为促使他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重要外因。1958年钱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后他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改造世界观,就此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晚年他所以能对人类现代科学体系和科学史的正确理解,就得益于他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掌握。他认为这不仅是哲学的核心,而且是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

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彻底摒弃知识分子常有的英雄史观,切实地转变立场,自觉自愿地把自己融入于普通劳动人民之中。他原本可以享受科学家的待遇,可改善居住条件,困难时期可接受特殊照顾,出版著作理所当然可以享受稿酬。

可是,这一切钱学森都拒绝了。他一生俭朴,不住部长房和将军楼;困难时期与人民群众共患难,拒吃特殊照顾的红烧肉;他把稿费、奖金,或作党费上交,或以教育、科研基金等名义捐出。他最为激动的事,不是享受荣誉,而是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诚如他在1991年“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表彰大会中所讲:

“今天我还不是很激动,真正激动的是前不久我看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5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当时我心情激动极了。我激动的是,我现在终于是劳动人民的一份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能为自己成为“劳动人民的一份子”,能为自己能成为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齐名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而激动。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思想境界!

这是什么?这就叫知识分子“转变立场”!这就叫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这就叫《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与传统观念作最彻底的决裂”!

晚年的钱学森,作为一名坚定共产主义者,始终不忘初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忠贞不渝。面对一切背离共产主义发展方向的社会现象,他立场鲜明地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

“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四】

一颗颗海外赤子之心,一遍遍在我们的耳畔呼唤:“祖国,我爱你!”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遥寄思念。可当海外游子回到祖国的那一刻,心中一定万分感慨!这位爱国的科学家也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取得优异成绩,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美国不肯轻易放弃,硬说钱学森是间谍,藏有重要机密。便使他受到无休止的迫害。半个月,钱学森就瘦了十几公斤。这件事在美国科学界引起了公愤,可美国当局依然没有放松对钱学森的监视。

就这样与美国斗争了5年,中国提出了钱学森回国的问题,美国不得不放人。钱学森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中国后,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会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这些远在海外的人们,他们同样是中国人,同样属于这个民族;他们不贪私利,无私地回到祖国,建设祖国;他们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怎能不为我的祖国付出贡献?我怎能不爱我的祖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在想: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们都梦寐以求出国深造,可向钱学森这样有优厚条件的科学家又为什么在祖国最困苦的时候迫切回到祖国?我明白了,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也同样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即使待遇多么优厚,钱学森还是下决心回到祖国。他们想让祖国繁荣富强,这种对祖国的怀念是不可替代的,热切的心在一直激荡着。这些人们,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建设祖国,这是爱祖国的表现。可现在我们都盼望出国,难道希望出去留学就不爱国吗?我认为:不是,因为现在,咱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下,人们出国留学是为了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与能力,为国争光,更好的报效祖国。如果是我,也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出国留学。因为现在的人们懂得,如果想让国家更强盛,就必须与国际接轨,这样也是在帮助祖国;不过,如果国家需要我,我也会义不容辞的回到祖国。这两种想法是取决于时代而变化的,人们的爱国心依旧没有改变!

是啊,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经坎坷的民族,我们需要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来建设祖国,引领祖国更好的发展。这些科学家们也没有忘记祖**亲,中国才能在这种环境下日新月异的进步着、发展着!看我们现在丰衣足食,是建设者们用心血换来的;看今天神七实现太空漫游,是一代代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看奥运健儿们捧起一块块金镶玉,使中国实现奥运会、残奥委会双项金牌榜首位,这是优秀运动先驱用汗水洒下的宽阔大路!

我们为新中国的史册上涌现出多少钱学森这样优秀的爱国建设者们而骄傲,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在科学领域中奋力探索;有的在受到迫害的同时依然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还有的英勇的与金钱、诱惑斗争。是他们开创了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继承老一辈们的优秀质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向爱国人士们致敬,祖国在我们所有人心中!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五】

追求学术民主,又对任何学术纰漏穷追不舍;平易近人,又“六亲不认”地遵从自己的人生准则……钱学森人生中这些看似矛盾的细节,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动和感悟。在这些不同的感动和感悟中,贯穿始终的是他对科学本真、人生本原的追求。毕生求真务实,成就钱学森显赫的科学功绩,铸就钱学森感动众生的人格魅力,更为当下的学术界写下为人治学的最好范本。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追求治学严谨。作为老师,他会提出“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的苛刻要求;作为处于顶层的技术负责人,他会详细记录某个螺钉螺帽有问题等技术细节;而作为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他会反对不合实际的论文署名,且强调“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是他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他一生学术精神的体现。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他的学生范良藻不会忘记物理力学讨论班上那些没有“师道尊严”的讨论和质疑;x兵团插队青年郝天护不会忘记自己一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质疑换来钱学森的亲笔回信和鼓励。“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发表意见”,这是钱学森对航天同仁的建议,因为在他看来,“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淡看功名利禄。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这是钱学森给自己定下的“四不”原则,为此,他把头上的头衔辞了又辞。“淡泊名利、率性本真”,是钱学森众多同事、弟子对他的评价。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在钱学森心中,最在意的是科学的本真:“科学是十分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最看重的是来自祖国、来自人民的认可:“如果人民认为我钱学森为国家做过一些事的话,那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足以令后人仰望,他为人治学的准则同样是今人学习参照的标尺。在薄弱的国力基础上,他带领国人点燃航天梦,又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准则,直至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毫无松懈。然而放眼当下,学术造假、为浮名所累、为私利所扰的案例层出不穷。无怪乎钱学森逝世后有人感叹:“大科学家住小房子,小科学家住大房子。”

追求学术民主,又对任何学术纰漏穷追不舍;平易近人,又“六亲不认”地遵从自己的人生准则……钱学森人生中这些看似矛盾的细节,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动和感悟。在这些不同的感动和感悟中,贯穿始终的是他对科学本真、人生本原的追求。毕生求真务实,成就钱学森显赫的科学功绩,铸就钱学森感动众生的人格魅力,更为当下的学术界写下为人治学的最好范本。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追求治学严谨。作为老师,他会提出“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的苛刻要求;作为处于顶层的技术负责人,他会详细记录某个螺钉螺帽有问题等技术细节;而作为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他会反对不合实际的论文署名,且强调“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是他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他一生学术精神的体现。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他的学生范良藻不会忘记物理力学讨论班上那些没有“师道尊严”的讨论和质疑;x兵团插队青年郝天护不会忘记自己一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质疑换来钱学森的亲笔回信和鼓励。“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发表意见”,这是钱学森对航天同仁的建议,因为在他看来,“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淡看功名利禄。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这是钱学森给自己定下的“四不”原则,为此,他把头上的头衔辞了又辞。“淡泊名利、率性本真”,是钱学森众多同事、弟子对他的评价。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在钱学森心中,最在意的是科学的本真:“科学是十分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最看重的是来自祖国、来自人民的认可:“如果人民认为我钱学森为国家做过一些事的话,那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足以令后人仰望,他为人治学的准则同样是今人学习参照的标尺。在薄弱的国力基础上,他带领国人点燃航天梦,又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准则,直至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毫无松懈。然而放眼当下,学术造假、为浮名所累、为私利所扰的案例层出不穷。无怪乎钱学森逝世后有人感叹:“大科学家住小房子,小科学家住大房子。”

第二篇:学习钱学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精神心得体会

毛小敏

一、学习钱学森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是钱学森终身不渝的情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与忠诚,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突出写照。我们一定要以钱学森学长为榜样,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追求,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

二、学习钱学森无私奉献、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

奉献精神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品质风范。回国之初,他就表示:“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学森一生成就显赫、功垂竹帛,但他始终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始终认为,真正伟大的是党和人民。1991年钱学森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受奖仪式上,他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又曾说过,“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多么博大的胸襟,多么透彻的人生!,钱学森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服务祖国与人民的一生,他对国家与人民科技事业的投入,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不愧为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我们一定要以钱学森学长为榜样,言行一致,埋头苦干,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学习钱学森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开拓精神

钱学森曾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从早年的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开步,到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再到航天工程,直到晚年的系统科学,他一生涉足数十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在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成就,堪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钱学森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的杰出成就是创新精神最好的体现。我们一定要像钱学森学长学习,始终秉承科学的创新精神,树立敢为人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伟人的精神是无限的。一代科学伟人钱学森的辞世,无疑是中国的一大损失,但人们也要看到,这毕竟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活着的人们唯有学习、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精神——精忠报国”,并努力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为奋斗,民族复兴的那一天才会更早地到来!

第三篇:学习钱学森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精神的心得体会

我是生物工程101班的学生杨海河,我很荣幸能够进入这个班级,有机会和钱老更多的接触,学习钱老的精神,让我的生活也充满了斗志。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钱老精神的心得体会。钱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私人已逝,精神永存。作为一名科学家,钱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积累;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钱老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记得在钱老终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时,他慷慨陈词:“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是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正是凭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钱老甘愿放弃优厚待遇和已处巅峰的科学研究事业,义无反顾的回到自己的祖国,报效祖国。

钱老曾经说过:“你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望着繁华的闪闪星空,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就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应该保持那份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该拥有像钱老那样广阔的胸襟,有些事虽然身不能及,心之向往,但我们更应该像钱老那样化不可能为可能,尽情释放我们的青春,让我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对钱老来说再适合不过了。他淡泊,其美国高官厚禄于不顾,毅然回国;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那次参观了钱学森馆之后,感触颇深,特别是那台收音机,在记忆深处,外公就是用那样子的收音机陪我度过了童年。在那些日子里,那台收音机是我的全部,外公总是在阳光照耀的午后,坐在门前收听节目,那是我记得最清楚的画面。像钱老那样一生保持一颗平淡、不浮夸的心,太令人钦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把钱老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斗志。胡锦涛主席评价钱老说:“钱老为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钱老之所以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最根本的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始终把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追求熔铸在自己的血脉和灵魂。人生有限、求索无限。在钱老身上,有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本科生,与钱老比较,相差的何止十万八千里,虽然没有钱老那么伟大的精神,但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是有的。记得刚进入大学,迷茫了好久都找不到出口,那时的心情很沮丧,对生活没有一点斗志,整天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的数着日子。当我第一次参观钱学森馆时,我被震撼了。想不到我的视野那么窄,连伟大的钱老都不了解。所以我开始改变,我要学习钱老的精神,民族的、生活的、情感的精神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从今天开始,一起出发,继承钱老遗志,做国之栋梁,我们的事业在中国,我们的成就在中国,我们唯一的归宿就在中国;从今天开始,一起出发,怀揣着梦想和那份对祖国的眷顾,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为百姓幸福和国家强盛而鞠躬尽瘁。”

第四篇:学习钱学森精神心得体会

追求学术民主,又对任何学术纰漏穷追不舍;平易近人,又“六亲不认”地遵从自己的人生准则……钱学森人生中这些看似矛盾的细节,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动和感悟。在这些不同的感动和感悟中,贯穿始终的是他对科学本真、人生本原的追求。毕生求真务实,成就钱学森显赫的科学功绩,铸就钱学森感动众生的人格魅力,更为当下的学术界写下为人治学的最好范本。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追求治学严谨。作为老师,他会提出“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的苛刻要求;作为处于顶层的技术负责人,他会详细记录某个螺钉螺帽有问题等技术细节;而作为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他会反对不合实际的论文署名,且强调“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是他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他一生学术精神的体现。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他的学生范良藻不会忘记物理力学讨论班上那些没有“师道尊严”的讨论和质疑;新疆兵团插队青年郝天护不会忘记自己一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质疑换来钱学森的亲笔回信和鼓励。“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发表意见”,这是钱学森对航天同仁的建议,因为在他看来,“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淡看功名利禄。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这是钱学森给自己定下的“四不”原则,为此,他把头上的头衔辞了又辞。“淡泊名利、率性本真”,是钱学森众多同事、弟子对他的评价。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在钱学森心中,最在意的是科学的本真:“科学是十分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最看重的是来自祖国、来自人民的认可:“如果人民认为我钱学森为国家做过一些事的话,那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足以令后人仰望,他为人治学的准则同样是今人学习参照的标尺。在薄弱的国力基础上,他带领国人点燃航天梦,又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准则,直至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毫无松懈。然而放眼当下,学术造假、为浮名所累、为私利所扰的案例层出不穷。无怪乎钱学森逝世后有人感叹:“大科学家住小房子,小科学家住大房子。”

第五篇:学习钱学森精神

暑期实践报告——学习钱学森精神

主题走近钱老,走进钱老

前言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科学巨擘、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走完了98年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和全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虽然他已经离人民而去,但钱学森精神却是他留给世人的一笔无价的财富。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崇高的历史使命,需要将先辈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并不断传承。因此,学习钱学森精神,并把它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暑期,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钱老的精神,并且产生了许多学习心得,对钱老有了更深的崇敬之情。

目的走近钱老,了解他的生平;走进钱老,从他的生平以及辉煌成就中感受他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途径

阅读相关图书以及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相关信息

Ⅰ.钱学森生平简介

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23年9月就读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至1955年,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8年,为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1950年夏,为顺利返回祖国,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为委员。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从此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

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 1

来感动中国人物”。

Ⅱ.钱学森的人生传奇

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学习心得

作为为新中国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

在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信念的奋斗历程中,他充分展现出一位科学大师的高尚风范。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他说到了,同样也做到了。钱老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着崇高的精神,达到了不凡的境界。对于钱老的精神,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他从不看重荣华富贵。

美国的丰厚待遇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诱惑力。其实,以钱老的能力,如果追求金钱地位之类的个人价值,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但是钱老是这么说的:“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然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受到金钱的驱使而迷失本性,犯下过错而终身遗憾,同时危害社会?如果每个人科学家,都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又能为社会减轻多少负担,还有什么腐败现象可谈呢。

其次,钱老的爱国精神让我佩服。

在五年归国路中,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可以冲破任何阻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为了准备回国,他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在回国探亲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后,他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但是他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

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回到祖国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钱老的爱国激情愈加高涨,他将这种激情投入到科研中,为祖国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成就。即使在晚年,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仍旧密切地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态势。他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钱学森的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曾这样写道:“当你走近病榻上的钱学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虽垂垂老矣,却思维敏捷;他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他言简意赅,一张口就讲出人生大道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却又超凡脱俗,从不谈生活琐事。他想的都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 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东北大学的学子,我更有责任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和传承。钱老是一面旗帜,引导我们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青春奉献给建设祖国的事业,用一生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再次,他以执着于事业,淡泊于名利作为为人准则。

作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为了“东风一号”近程导弹的发射,他可以一头扎进大西北,在黄沙烈日中风餐露宿。可在功劳等身之时,却一个又一个地要求辞去各种职务、职称,希望媒体对自己的宣传减少再减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始终都贯穿在钱老先生的人生传奇中,这是很多具有渊博学识和本事的人都难以做到的。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耐得住寂寞,多少有一种真正的信仰?再想想我们大学生,我们的当前的任务就是学更多的知识来提升个人素质,掌握更多的本领,学习研究就是我们的事业。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一头扎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彼岸,我们的可支配时间虽然比以前多了,但并不能放松自己,更不能向一些同学那样把一个学期的学习汇总到一个月完成。在学习之余,应该利用专业知识或是其他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方向进行研究,多参加一些诸如学术论文大赛、创新型项目的比赛,不怕失败,挑战和提高自己。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钱老一样的伟人,但即便是做一颗螺丝钉,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正确树立价值观,恰当地对待荣誉,不因荣誉而急躁,当事业和荣誉放在面前时,分清孰轻孰重。

最后,作为科学家,他始终对得起良心。

科学家与科学精神不是一回事。当了科学家,却心浮气躁、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人,现实中比比皆是。而钱老的治学与科研,不仅有“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式的一丝不苟,更有“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式的科技良心。钱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就读时,他的数学老师提倡创新,出5道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但是解决的方法比较平淡那也只给80分。如果答对了4道,但是解决的方法非常有创新,那就给100分,还另外有奖励。在科大,他的学生同样感受到了某种类似。他说如果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错了一个小数点,就扣20分。他说,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其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难能可贵。我们在学习中却

有很多人不求甚解,只求明白个大概,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深究,模棱两可,因而基础不扎实,技术不过硬,自然不能做出大的成绩。等到不如社会,如果以这种状态工作,就对不起所在的岗位,还谈什么回报社会呢。比如在医学界,凭良心做事的医生并不多了,这是很危险的。医生不负责,哪怕只是一时的疏忽,病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钱老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的,是自己的良心。

用大师的人生准则比照我们的行为,用大师的价值观丈量我们的心灵。这是向大师学习最实际的起点。走近钱老,我看见了他光辉成绩背后奋斗的身影,看到他坚毅的面庞;走进钱老,我感受到他轻视钱财,热爱祖国,执着于事业而淡泊名利,用良心对待科学的伟大精神。学习钱学森精神,我更加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实现我的人生梦想,应该怎样写好我人生的每一章。

关于钱学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