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着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81-443817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5-02 13:12: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着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体会

着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第二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虽在实施时间、对象和贫困瞄准上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有效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村上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必须把握各级党委、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的部署和要求,并同村情紧密结合起来。

二、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层党组织是我党扎根在基层的堡垒,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县实施的各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民族,再大的奇迹,都是人创造的,要想乡村建设的好,人才是关键。一是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计划,给予一定的政策留住人才,切实打造一支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四、加快推动乡村特设产业。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立足长远,制定乡村特设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加快现有产业发展,将现有产业做大做强;二是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利用乡愁的同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三是深挖乡村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四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导企业到村建厂,或者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

五、政策不变、队伍不散。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贫困村在退出后,一定期限内国家原有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稳定脱贫,也可以对脱贫攻坚中的特惠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促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同时,为了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干部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会同乡村两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第三篇: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对顺利摆脱贫困的农村地区而言,将战略目标从脱贫攻坚升级为乡村振兴,本是其稳固扩大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不可能自发地前后相续,促进二者衔接的政策举措也不应是机械地延续,相反,取决于两者能否实现“有效衔接”——在时序上不断档、在联系上不割裂、在推进上不乏力。在两大战略衔接中,公共政策是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有效的政策供给是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总政策取向。具体而言,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要在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五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政策供给。

一是“ 时间” 维度的短线与长线关系。政策供给要“长短结合”,更加注重长线的统筹规划。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其性质和目标决定了政策供给具有紧迫性与阶段性。以“短线”的“攻坚战”为主,同时保证战果扎实,经得起历史检验并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撑。乡村振兴则对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性质定位与目标层次都高于前者,政策供给更具全局性和长期性,以“长线”的“持久战”为主,同时保证推进效率,如期实现阶段性成效。因此,两者的有效衔接在政

策供给上既要满足短期目标,又要谋求长远发展。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从前者转到后者,并对政策作出相应调适。一方面,要针对短期绩效,对增收功用显著的产业项目继续予以支持,从政策层面保障其发展的连续性,可明确设置两者衔接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主要定位于常态化减贫以巩固脱贫成效。另一方面,要面向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打造可持续的主导产业。

二是“ 主体” 维度的主导与协同关系。政策供给要“多方共治”,更加注重协同的齐心合作。脱贫攻坚以党和政府为核心,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共治的“大扶贫”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样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但其目标定位更宏伟、聚焦对象更广泛、历经时间更长远,所以更要将党和政府的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更加强化三大类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宏观上,政策供给要引领社会和市场与政府联结成“治理共同体”,采取合作互补的方式,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独特资源优势,以三者的最大公约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微观上,要建立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既更好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规制作用,又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吸引市场资本、社会组织和精英人才参与其中,凝聚社会共识,优化参与效果。

三是“ 对象” 维度的特惠与普惠关系。政策供给要“普特相宜”,更加注重普惠的均衡统筹。从对象人群来看,脱贫攻坚的政策对象是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聚焦的主体是建档立卡户,乡村振兴面向的对象范围则更加广泛,涵盖所有乡村人口。从对象区域来看,脱贫攻坚将大量人力财力等资源“精准地”瞄向贫困地区,对其投入远大于非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则面向地区整体性发展,并在城乡融合中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所以,在衔接过程中,既要有针对相对贫困群体和地区的特惠性政策,又要有面向一般群体和地区的普惠性政策,但乡村振兴的重心却要由“特惠”向“普惠”转移。增强现有政策供给的长期视野和可持续性,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乡村环境治理等政策可直接延续到乡村振兴中,使其朝着常规化、普惠性转变。同时,适度扩大政策供给范围,调整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政策标准,加快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民生领域的共建共治共享。另外,还应统筹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相对贫困人口与其他人口之间的协同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以均衡分配区域发展红利,避免出现新的“悬崖效应”。

四是“ 内容” 维度的治标与治本关系。政策供给要“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的综合施策。脱贫攻坚不是持久战,其政策供给过程虽强调“造血”“扶志”“扶智”,但以改变当前贫困状态为主,首先侧重的是治标之策,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自立能力脆弱、返贫风险潜存、内生动力不足等。乡

村振兴的目标更加宏伟、布局更加全面,虽也强调分步推进,从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面上工作开始,但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旨在最终实现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因此,促进两者衔接的政策内容既要治标,又要在此基础上治本,但重心由“治标”变为“治本”。乡村振兴以摆脱贫困为前提,更要以巩固治贫效果为首责。在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政策供给理念,以积极福利观代替消极福利观,强调付出责任与政策补助相挂钩,避免“福利依赖”。同时也要转变政策供给方式,建立阶梯制,分等级、分阶段地为政策对象提供帮助,既保证其生活生产需要,又激励个体朝着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逐步解决结构性矛盾,巩固脱贫成果,迈向全面振兴。

五是“ 手段” 维度的帮扶与自立关系。政策供给要“扶立有度”,更加注重自立的精准培育。脱贫攻坚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针对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贫困群体往往缺乏自立基础,因此政策手段以帮扶为主,侧重通过外部力量改变其生活生产环境。乡村振兴则以摆脱贫困为前提,经帮扶之后的工作对象已具有一定自立条件,政策作用不再是简单地解决生存问题,而要更加深入地以增强自立能力为导向。因此,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政策手段不仅要有以“自立”为目的的“帮扶”,还要有以“帮扶”为手段的“自立”,但焦点不再是“帮扶”而是“自立”。脱贫攻坚中针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施行了综合兜底保障政策,后续仍以“帮扶”和“兜底”为主。而对自身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精准脱

贫之后应将重心转移到自我发展上,以“自立”为主。一方面结合个体及所处地域特点,为其提供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备选项目,引导个体向自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鼓励自立基础较好的群体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开拓新空间。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一个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目标任务注定 2020 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在这关键节点妥善处理好上述五种关系,有助于应对各项挑战,积极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快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尽早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将为“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启注入强劲动力。

第四篇: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思考心得体会

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思考心得体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的过渡时期。

从贫困县、贫困村再到贫困家庭,中国的扶贫开发强调对贫困对象的全方位帮扶,在组织领导、资金、人才和政策投入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帮扶体系。正是由于这一帮扶体系,中国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取得卓越成就。然而,这种针对扶贫开发形成的帮扶理念并不适合乡村振兴。

因为扶贫开发只是针对少数贫困对象,聚焦贫困户脱贫增收,扶贫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乡村振兴则是面向全部农村和农民家庭,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等的全面振兴。

因此,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元,同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一条能够满足“不愁吃不愁穿”的稳定温饱标准。同时,为了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国家采取了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的超常规脱贫攻坚举措。在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由收入贫困治理向多维贫困治理、由超常规扶贫攻坚向常规性贫困治理转变。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根据发展阶段和情况变化做好规划衔接,推动国家减贫战略转型。要编制好“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要尽快研究制定新的国家贫困标准,明确未来减少相对贫困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建立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减贫的长效机制。

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系,形成了包括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资金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助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需要认真总结并借鉴脱贫攻坚中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的工作体系。这一工作体系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第五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小偏整理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5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一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为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更要拿出百倍的努力和信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贫困人口防疫,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结合彰武自身实际,用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加强政治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要以党建项目为载体,引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与精准脱贫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夯实组织基础,整合各方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抓好镇、村党组织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实村“两委”班子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建强村“两委”班子。抓实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成效,激发“第一书记”工作活力,协助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抓好党建载体,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要扎实推进“一个工程、两条示范带”党建项目,建设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比干劲、当先锋、作表率,真正扛旗脱贫攻坚的大旗。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书记示范田”等新举措,总结好“党员志愿者红袖标”、“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等新载体,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脱贫致富难题。充分利用土地确权和互换并地成果,坚持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一村一策”精准脱贫方案,精准确立增收致富项目。抓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全力做好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有序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工厂、农场、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四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五

选准“尖兵”递好缰绳。脱贫攻坚的“尖兵”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各级要在再部署、再动员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用人导向上要鲜明,既要满足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脱贫攻坚的特殊需要,大力营造争当脱贫“尖兵”的浓厚氛围。在识人观念上要更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干部的不足,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桎梏,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实干型人才充实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不断优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结构。对新补充的扶贫干部,要细致交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优势讲清,把“短板”找准,切实把“缰绳”递好。

系牢“马鞍”扶正坐稳。战马若没有马鞍,战士就很容易在冲锋中“落马”,因为“马鞍”既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对脱贫攻坚的干部来说,这“马鞍”必不可少。为此,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把“马鞍”系牢,坚决防止“群众富起来,干部掉下来”。要教育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观念上的更新。要坚决反对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常念“紧箍咒”,及时“敲警钟”,及时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对不守纪、不驻村、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要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关爱,切实把脱贫攻坚干部“扶正坐稳”,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返贫致贫可能。“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因此,各级要加强培训力度,尽快把脱贫攻坚干部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进步上多关爱,让脱贫攻坚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焕发出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要给脱贫攻坚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真正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使他们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作文范文5篇

着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