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例文2020
0 2020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10 月 12 日到 13 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的内容。
含羞草,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所以受到轻微外力的触碰就会立即闭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在改革创新的路上,当应胆大一点、科学一点、实际一点,绝不做遇到困难就关门落闩的“含羞草”。
敢于创新,绝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改革创新首先要有创造意识,有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有敢于大胆设想的魄力,而这些能力从竞争中获得、从科学的理论中获得,从基于实际的实践中获得,绝不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最终都要转化为创新实践,然而创新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要经过曲折的实践过程、遭遇各种困难、多次挫折甚至是失败。提升实践就要靠学习,在纷繁复杂的创新实践中,面对千头万绪的诸多现象,只有不断学习、反复学习、用实践学习的物质力量改造世界、推动变革,让改革创新站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立场和方法上,实事求是,认清事物本质,从而决定前进方向,实现
创新突破。
敢于创新,绝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大胆而不莽撞,勇敢而不蛮干。创新在本质上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因此它是勇敢者的事业。要培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意志,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敢于探索新路子,有了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就要去尝试,面对失败敢于从头再来;要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想创新、敢创新和会创新的积极性;要让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理论助力创新改革,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让改革创新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一样,始终保有批判精神,不停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敢于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会创造出价值,因此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上搞创新,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要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头脑,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提高看待问题的高度、考虑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厚度,同时不迷信前人的思维,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让改革创新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与时俱进。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鉴往知来,不忘初心,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
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交流的桥梁,让我们在交流互鉴中培育“中国心”。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国家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实现从“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显著提升。在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应”“深圳质量”。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赋予新活力,增添新动能。要在不断扩大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注重培育“中国心”、共筑中国梦,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各国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是培育中国发展脊梁的深厚土壤,是各民族情感联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用心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三
近日,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公司展厅、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察看特色产品,了解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他说,“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创新发展观,深刻阐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行稳致远、开拓未来指明了方向。
风起潮动,风帆正举。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重点,中国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谋划推动科技实力跨越提升,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敢为人先、攻坚克难、自力更生,释放出与时俱进的“强磁场效应”,“磁吸”科技强国实力,推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迈步新台阶。
摸石过河、开路架桥,敢为人先走“前列”。从无到有再到优,从“感光”到“发光”再到“高光”,这条自主创新探索之路,蜿蜒曲折与艰难险阻同在,不懈奋斗与燃情拼搏同在,光荣梦想与灿烂辉煌同在。中国敢于先试先行,秉持“开路架桥”的源头创新精神,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聚合人才非常之力,以开放的胸襟、大胆的尝试、积极的作为“走出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试验田”,成为探索实践的伟大书写者。走在网络信息前沿技术的“天河二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让中国坐标闪耀星空的“北斗二号”……竞相涌流的创新科技成果,打造出“中国智造”金名片,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创新”好标本。
跋山涉水、移山填海,攻坚克难走“前列”。雄关漫道真如铁,攻坚克难成大道。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挑战,成为庚子年中国自主创新的“双战场”,一边是疫情防控药物疫苗的研发,一边是经济风险的防范化解,而自主创新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利武器,可以说,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发展关键。面对疫情背景下的双重考验,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将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培育创新人才相结合,不摆造型不哗声势,以攻坚克难的稳健脚步敲响奋进之声,努力攻克前沿关键技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彰显了战胜风浪的自强力和阔步未来的自信力。跋山涉水、移山填海,是中国的自主创新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干出了一番番新事业,闯出了更广阔的新天地,催生出自主创新新动能。
危中育机、勇攀高峰,自力更生走“前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自力更生是中国自主创新“根”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唯有扎下更深的根,才能生长出更繁茂的枝叶。风险挑战如潮涨,国际竞争如浪涌,在危机中育新机、突破发展瓶颈,需要继续勇攀高峰、力争超越,在“十四五”时期再书新篇,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让科创
精神更放光彩。聚焦发展方向,要找准技术突破口,掌握发展主动权,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打造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体系,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四
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并到潮汕地区考察调研之际,以“潮州人不愧是做工夫的”称赞潮州非遗作品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青年干部要以“初心”为茶,以“真心”为水,以“恒心”为火,冲出一碗散发“为民”幽香的工夫茶。
以“初心”为茶,清香四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是由一个个党员个体的初心所承载的,只有广大党员都坚守初心,全党才能更好地永葆初心。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谈初心”,又要“守初心”,更要“践初心”,时刻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怀着“我该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怎么干”的疑问践行为民之初心。
以“真心”为水,沁人心脾。“欲成其业,先诚其心”,党员干部只有怀揣一颗真心,为人民服务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锤炼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品质修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抱有“携一颗真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之心,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上去,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血脉相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以“恒心”为火,暖人心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中的党员干部,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切实避免干事“做样子”,沉得住气,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坚持,打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去。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首站就是潮汕地区的潮州。潮汕缘何有如此大的魅力?我想这得益于潮汕的“潮”。
潮汕之“潮”在于文化。“海滨邹鲁”是潮汕地区的美称,赞美了潮汕文化的兴盛,是我国沿海地区的文化昌盛之地。潮汕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条件塑造了潮汕文化的独特性。潮汕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濒临南海,因此,潮汕文化在传承中原文化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又融汇了勇于开拓的海洋文化精神。在历史的变迁中,潮汕文化不断迭代,成就了今日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的体现形式: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汕典籍、潮汕民居……正是因为潮汕文化的多样性,今日的潮汕人才有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是潮汕不断发展和创造的力量和灵感源泉。“参天之树,必有其根”,当代潮汕繁荣发展的根源就是潮汕文化。
潮汕之“潮”在于拼搏。“地球上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
人。”这是潮州人引以为傲的一句话,也是潮州人敢拼敢闯精神的具体表现。不单是潮州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在内的整个潮汕地区的人都具有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潮汕人的闯劲可归因于地理环境,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人多地少、条件艰苦,潮汕人想要寻求突破就要走出这个“包围圈”。潮汕人的拼搏也可归因于历史文化的熏陶,潮汕人重视传承、重视文化,坚持吃苦耐劳的品质,这培养了一代代能吃苦、敢创业的潮汕人。因此,潮商遍布世界,李嘉诚、温南振就是潮商的典型。在潮汕人看来,“爱拼才会赢”不仅仅只是一句歌词,也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
潮汕之“潮”在于开放。“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是对汕头的美誉,也体现了汕头乃至它所在的潮汕地区开放包容的态度。潮汕重视传承,也善于变通,它愿意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外界,接纳八方思想,成为文化交汇的地点、传播的起点。潮汕的开放由来已久,自先秦时期潮汕居民就参与海内外文化沟通、商业交往,到了唐代潮汕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直至改革开放之初,潮汕的汕头成为了最早设立的一批经济特区。时至今日,汕头是国家“一带一路”15个重点建设港口之一,潮汕仍然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仍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和与海外的密切交往。正因为开放包容,潮汕文化和潮商精神才得以享誉海内外,可以说潮汕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也都是开放的”,说明潮汕能够不断发展、勇立潮头的原因就是保持开放包容。
读到这里,你也许可以看出,“潮”存在于潮汕地区,但不为潮
汕地区独有。不论是北上广深,是中原腹地,还是祖国边陲,都存在富有特色的文化传承、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思想。归根结底,“潮”存在于遍布全球的中华儿女身上,是镌刻于中华儿女基因的文化传承、奋斗精神、开放思想。这正是值得我们点赞和发扬的“潮”!
2020 广东潮州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5 篇
第二篇:2020广东考察心得体会01
2020广东考察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金秋时节,习近平先后来到潮州、汕头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企业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调研。
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潮州市考察。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横跨韩江两岸,风格独特,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习近平沿桥步行,察看桥亭、浮桥,眺望韩江两岸风貌,了解桥梁历史文化特色,听取广济桥修复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要
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
随后,习近平步行穿过广济桥畔的广济门,沿石阶登上广济楼。在楼上展厅里,习近平察看潮州非遗文化作品,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的现场制作演示,并同他们亲切交流,了解潮州传统技艺传承情况。习近平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习近平来到二层檐廊,举目远眺,韩江水阔,长桥卧波。在听取广济楼历史和古城修复保护情况汇报后,习近平强调,包括广济桥、广济楼在内的潮州古城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牌坊街是潮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23座古牌坊连接起51条古街巷。习近平沿街步行,了解潮州市修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集结地等情况,并走进街边商铺,同店员、顾客热情交谈,向他们询问复商复市怎么样、生产生活还有什么困难等。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
济社会正常秩序基本恢复,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要继续严格执行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最终战胜疫情而共同努力。
沿街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群众,大家欢呼“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习近平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他亲切地对大家说,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旅游。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让人们受到更多教育。40多年前我来过潮州,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看到潮州发展欣欣向荣,感到很欣慰。希望潮州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离开牌坊街,习近平来到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50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在电子元件、先进材料研发和生产上走在行业前列,一些产品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疫情期间,企业在坚持严格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产销量实现了逆势上扬。在公司展厅,习近平察看特色产品展示,详细询问产品应用、技术优势、市场销售等。他还走进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情况。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你们聚焦国内短板产品,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和发展能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家要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发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1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考察调研。汕头自1860年开埠以来,见证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和经济特区发展成就,听取汕头市下一步发展规划情况汇报。习近平指出,汕头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条件、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路子对了,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随后,习近平参观了具有潮汕侨乡特色的侨批文物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将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寄回国内,这些“侨批”成为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习近平听取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介绍。他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开埠区之一。呈环形放射状格局的街道上,建有大片骑楼群。习近平步行察看街区风貌,听取当地开展开埠区修复改造、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等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要引导人们认识到汕头经济特区的今天来之不易,从中感悟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地群众和游客们见到总书记来了,争相围拢上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祝大家生活愉快、健康幸福。他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同大批心系乡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特地来汕头经济特区考察调研,就是要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奋发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锲而不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乡亲们携手努力,共同奋斗!
第三篇:2020广东考察心得体会02
2020广东考察心得体会
10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12日下午,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随后,习近平前往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自主创新和生产经营情况。
走进公司展厅、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察看特色产品,了解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他说,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你们聚焦国内短板产品,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和发展能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家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发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是全国领先的电子元件、先进材料研发和生产商,公司业务涵盖手机、电子、通讯、机械、电气、新能源等领域。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先后有30多项产品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潮州三环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前十名。三环公司产品覆盖光通信、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其中电阻器用陶瓷基体等多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路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中国要发展,必须激扬自力更生的精气神。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东方红一号”没有一个外国的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从刚开始对核能一无所知,到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再到和平利用核能进入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嫦娥落月、北斗组网、航母起航、港珠澳大桥通车等许多成就……抚今追昔,自力更生正是新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伟大跨越的经验总结。在中国人民的字典里,自力更生意味着志气如铁、气贯长虹,意味着毅然奋起、百折不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自力更生的精气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愈是困难愈向前的志气和骨气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实现更大发展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中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越是风险隐患增多、国际形势复杂,自力更生也越要更进一步。这意味着要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意味着要保持战略定力,付出更多努力,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
鉴往知今,启迪未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只能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只能坚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集中力量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风雨无阻奋力追梦,砥砺创新矢志不渝,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第四篇: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查找差距增压力奋勇争先谋发展
——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胡彬
2月20日至2月26日,我作为合川区党政考察团第4团的成员,随团先后考察了广州萝岗区、东莞市、惠州市、深圳市,参观了广州科学城、威利公司、香雪制药有限公司,东莞松湖工业园区、中国饰品城、东莞展览馆,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TCL集团、金山电子及深圳先歌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考察考察,感触很深、震动很强、压力很大。时间虽短,却受益匪浅。
一、四点经验
就合川当前的发展情况和现状而言,与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在大手笔规划、大产业培育、大城市建设方面,有许多值得合川借鉴的经验。归纳起来,本人认为有以下四点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大城市需要大规划
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非常关键,特别是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路网结构应有超前意识。不管是广东省会广州,或是特区深圳;不管是惠州、东莞,或是下属的区、1
镇;不管是城市,或是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公共绿地、配套设施布局完善,建筑风格基本统一,路网设计超前,道路规划密度大,质量标准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二)大城市需要大产业
要建设大城市必须培育大产业,要形成大产业必须培育大企业。比如惠州,培育出了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再如广州市萝岗区,有近10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厂,形成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食品饮料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金属制品及通用设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有大产业与大企业的支撑,惠州、萝岗均已建成全国知名的大城市。
(三)镇域经济需注重特色
发展镇域经济需注重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立镇。比如东莞市,其虎门镇是国家纺织业基地、中国女装名镇,大朗镇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寮步镇、石碣镇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也是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正是如此,东莞市所属各个镇的经济实力发展迅猛,发展后劲很足。
(四)城市美丽需要科学管理
作为一个城市是三分建,七分管。而城市管理要科学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需要创建工作载体全民参与,来推动,来促进,来提高。比台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东莞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尽管工业经济发达,城市却看不到黑烟、灰尘,到处是绿树成荫、青山绿水,城市管理十分到位。城市电子监控设施遍布每一个角落,看不见脏车上路。其靠的就是科学的管理,靠的是系列品牌创造活动带动和推进。
二、四点启示
通过考察,除了借鉴人家成功经验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地区的发展,思想要不断地解放,观念意识要不断地转变、体制机制要不断地创新。在这方面,沿海地区、沿海城市的干部群众先我们一步,表现非常明显。因此,在实施“宜居重庆”、建设“美丽合川”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与新区规划建设中,空间布局、路网结构要有超前的眼光,至少要做到30年不落后。同时,要在总结“两片”拆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搞好纯阳山片区
城市房屋拆迁与花滩国际新城农村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发展以商招上、网络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加大与沿海城市的对接力度,积极承接沿海一带的产业转移。同时,加强与沿海一带合川籍成功人士的联系,或鼓励和动员他们返乡创业,或通过他们实行以商招商和推进中介招商,吸引更多的沿海企业到合川落户。
(三)要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沿海企业对外出口订单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大,合川应在沿海城市建立劳务服务中心,一是通过劳务服务中心获取企业用工信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沿海企业输送劳动力,二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或遇上突发事件时提供帮助,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安安心心务工、踏踏实实挣钱。三是循环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为合川经济发展所用。
(四)要建立合川集中展示区
建议建一个综合性的展览馆,不仅展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且还可以展示合川的历史文化,展示合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借助综合性展览馆集中展示合川形象。
第五篇:学习总书记广东考察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总书记广东考察心得体会 1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10 月 21 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听取我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展情况的汇报,对一年来全省学习贯彻情况进行深入总结、全面检验,并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学习贯彻工作。省委书记李希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去年 10 月 22 日至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开创新时代广东工作新局面,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一要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着深厚感情学,密切联系实际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进一步增强奋进新时代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二要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三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1+1+9”工作部署一项一项抓出成效,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学习总书记广东考察心得体会 2
近日,广东省委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决定》,内容如下。
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重要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的重要时刻,2018 年 10 月22 日至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总书记宣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对广东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四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2018 年 3 月 7 日,总书记亲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重要指示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对广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广东量身打造的宏伟蓝图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路线图、任务书,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对于广东在新起点上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省委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充分肯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1+1+9”工作部署,这既是对广东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把各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1+1+9”工作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广东实际,只要持之以恒,必将见到成效。要正确把握“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与四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的一致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优化提升“1+1+9”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提升“1+1+9”工作部署,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关系到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福祉。要从省委常委会做起,从各级党委党组做起,从“关键少数”做起,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总书记定于一尊的权威,坚决听从总书记和党中央指挥,坚决完成好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的任务,确保中央各项政令在广东畅通无阻。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做党的政治建设的维护者、实践者、推动者。
(二)坚持思想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引向深入,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的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认真学习,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断强化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筑牢理想信念,自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践行者。坚持全面系统深入学、及时跟进学,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重要讲话以及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体系中去认识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紧密联系广东改革开放实践,深刻理解总书记讲话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要求,弄清楚新时代改革开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抓,贯穿广东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成为引领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抓紧抓实,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增强纪律建设的政治性,开展圈子文化、官商勾结问题专项整治,铲除山头主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滋生土壤。严密防范商品交换原则向党内渗透,严格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经常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党内政治文化融入党的各项建设中,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涵养清风正气。
(四)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意识形态自觉,在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上立场坚定、寸步不让、敢于斗争。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定期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党委常委会经常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失职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完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处置机制,深入开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专项行动,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论坛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等管理,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和队伍管理,突出抓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全面落实高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全方位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政策和主张传播好,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为新时代改革开放营造良好氛围。
(五)培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贯穿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强化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重大斗争、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培养选拔干部,大胆启用改革创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公正用人,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等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及时奖励、谈心谈话、规范津贴补贴等关心关爱干部的制度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进干部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破除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流动障碍,推动干部合理流动。坚持党管人才,落实人才发展条例,扎实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千方百计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六)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严格执行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加强党委党组建设,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常委会向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精准培养基层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统筹选派管理使用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坚决撤换不合格、不廉洁、不胜任、不尽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扩大企业、社会组织、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互联网企业、海外企业、律师行业等党的建设。深入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党支部标准
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其他基层组织和各方面力量的全面领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持续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强化基础保障。
(七)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深挖细查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坚决纠正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突出问题,纠正重“痕”不重“绩”等错误倾向。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坚决防止和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要抓好家风家教,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研判违纪情节、危害程度、时间节点、动机原因、认错态度、一贯表现、群众口碑等七个方面,精准监督执纪,确保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不断深化政治巡视巡察,推动市县巡察规范化发展,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积极稳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持追逃追赃不停步。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
二、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八)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广东发展的根和魂。过去 40 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作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创造了广东经验。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中央对新时代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广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负重托,关键在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保持改革开放应有的定力,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继续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列。
(九)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确立的改革“三个不能变”原则,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坚持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总结的“九个必须坚持”宝贵经验,坚决遵循中央顶层设计,自觉与中央要求对表对标,按照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
(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传承改革开放先行者“杀出一条血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和革命精神,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赋予基层更多改革权限,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改革经验,形成上下联动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立足广东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瞄准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策划战役战略性改革,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做改革开放的领跑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贡献者。
(十一)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紧跟时代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准确把握世界科技产业变革、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变化、全球治理体系规则变革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清醒认识广东发展先发优势相对弱化、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和短板,切实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历史任务,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增创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新优势。
(十二)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率先取得突破。充分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广东发展的全局性、牵引性重大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把握好党中央战略意图,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以更高政治自觉和更大胸怀,积极回应港澳关切,主动协同港澳发展,助力港澳培育新优势,支持港澳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粤港澳资源融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携手港澳对接世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十三)抓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重大改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完成全省深化机构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科学配置行政资源,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牵引,重点推进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现代产权、要素配置、城乡融合发展、人才体制、国有企业、民生保障、绿色发展等领域改革。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等重大战略部署,谋划一批战役战略性改革,深入推进“数字政府”、信用广东、农村土地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改革。聚焦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束缚,找准实践需要与制度创新的结合点,谋划抓好一批撬动力强的改革试点。抓好改革协同配套,使各项改革同向共进,提高改革整体效益。加快统一规划体系建设,构建发展规划与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改革协调机制。
三、扎实推进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十四)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面向世界,着力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广东打造成为联通国际国内、双向开放的门户枢纽。
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立足 2022 年、2035 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建设国家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以珠三角为主阵地,全省各地市共同参与,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和港澳对接,构建大湾区建设多元协调合作机制。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流动为突破口,加强粤港澳体制机制和政策对接,探索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专业资格和标准对接、法制协作、通关合作等。促进广东综合制造优势、市场优势与港澳现代服务业发达、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大湾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好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综合效益,规划建设环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打造大湾区 1 小时交通圈,推动广州新机场建设,增强机场群、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深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全面合作,支持港澳高校来粤合作办学,在东莞谋划设立湾区大学,协同港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围绕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在广东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完善政策措施,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建设面向港澳全面深度开放的特别合作区。学习借鉴港澳国际自由港建设、城市管理、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机制安排,完善广东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大湾区建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接合作、协同发展。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抓住国家放宽金融业、制造业等领域外资准入以及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的机遇,做好政策支撑和配套,争取在我省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设施互通、贸易畅通、产业合作及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航运等领域交流合作。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主动承担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压力测试,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加快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重大事项改革,争取国家支持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分线管理、技术移民等标志性改革。积极争取拓展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支持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实干家。建设高能级国际经济交流平台,加快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培育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提升广交会、高交会、文博会、珠海航展、海丝博览会等综合性展会国际影响力,办好从都国际论坛,争取更多国际高端会议、会展和论坛等落户广东。
努力建设外贸强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主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做好防范风险的充分准备,在赢得对美经贸斗争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大宗商品、高端消费品进口,把广东建设成为进口商品集散地和分销中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提升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平台,构建覆盖全球的展贸平台网络,扩大装备制造、自有品牌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优化。全面落实“外资十条”,大力引进高质量、强带动的重点项目和跨国企业,支持设立总部及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强化外资质量优势。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对外投资与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有机结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同时,大力培育和拓展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
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加快建设具有服务效率、管理规范、综合成本综合优势的营商环境高地。围绕开办企业、获得施工许可、获得水电气和电信服务、获得信贷和融资、财产登记、纳税便利化、跨境贸易、保护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研究制定便利化措施。支持广州、深圳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一网通办,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更多事项“掌上办”,推进自助服务终端覆盖村居、社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审批、核准、备案、管理事项,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依托信息化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代理、运营、鉴定、维权援助、快速诉讼等服务体系,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功能作用。推进“信用广东”建设,把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同社会诚信、市场伦理、营商操守、行业自律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人人遵纪守法、个个诚信守信的营商文化氛围。
(十五)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广东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群和顶尖创新团队,强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颠覆性技术变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抓住国家调整优化实验室体系时机,争取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及沿海经济带新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在汕头、湛江等地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合作平台、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重点领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和首台首套政策,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珠三角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推动全球制造业基地向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转变。
深化粤港澳及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打通粤港澳三地科技转化和产业化链条,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创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吸引世界知名高校、研发机构以及国际科学会议落户,支持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在全球布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研发机构。
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科技创新政策高地。落实“科技创新十二条”,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支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市场化配置创新资源,扩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对创新资源的自主使用和管理权限,支持自主确定技术研发方向和路线,深化科技成果权属和科技奖励制度改革。
(十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配置发展资源、考核发展成效的根本要求,以壮士断腕的果敢和久久为功的韧劲,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评价体系。落实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抓紧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加快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重点围绕发展综合质量效益、新发展理念、群众主观感受,突出体现高质量发展在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等方面的指标特征。完善统计体系,健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加快推进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建设,提高统计效率和数据质量。优化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实行差别化、分级分类评价考核,鼓励地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结合实际探索完善现有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健全政绩考核体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绩效评价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发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导向作用。
加快建立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深化质量标准改革创新,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水平,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先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工作格局。强化质量技术标准门槛准入,建立并执行更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加快推广“广东优质”标准和认证体系,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质量标准区域和国际合作,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重点领域国际标准比对提升行动,争取更多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广东,鼓励广东企业参与和主导国际行业标准的研制修订,提升贡献度和影响力。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城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展农村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聚焦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领域,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质量安全。
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广东发展新的竞争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加强粤北南岭山区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治理保护,建设水碧岸绿景美的“万里碧道”。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大力推动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监测预警能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严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合作新路子,强化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珠三角美丽水网,深化与港澳生态环保合作,探索建立生态发展区与珠三角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与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
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面落实“促就业九条”,健全失业调查制度,建立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城市功能规划和教育资源布局,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受益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实施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和职业教育提升发展行动计划,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建设健康广东,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把广州、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医疗卫生示范区,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探索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扩大社保覆盖面,促进城乡、区域保障水平合理衔接,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次,健全社保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各类社保转移接续便利化。关爱老年人、残疾人,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创新多主体住房供应模式,逐步形成开发企业供应商品住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等供应租赁住房或共有产权住房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租售补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给。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智慧社区服务综合体,支持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提供服务,加强行业规范和管理,促进家政等社区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十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力支撑广东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坚持制造业立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推动广东制造由大变强,防止出现制造业“空心化”。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培育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应用环境和商业模式,加快 4K 技术、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标志性项目,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绿色石化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扶持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配套企业,联合打造完整上下游产业,有效掌控产业核心关键环节;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省内周边地市拓展,在全省一体化配置产业资源,形成合理空间布局,强化广东的综合制造优势。落实“实体经济十条”,持续降低企业成本,推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和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强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金融、人才支撑。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风投、创投和产业基金,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防止金融脱实向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培养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行人力资本股权激励制度,深入实施南粤工匠培养计划,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涉企惠企政策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十条”落地落实,执行好国家税费减免政策,精简中介服务环节,降低涉企收费,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健全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机制,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禁止以任何形式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经常性规范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和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政策评估机制。有力保障民营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
(十八)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扭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拿出过硬措施,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加固高质量发展底板,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基本思路,强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坚决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农合机构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推动银行压减不良贷款,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综合治理各类金融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涉金融犯罪。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重点统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性扶贫,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到 2020 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形势下相对贫困人口脱贫新路径新机制。实施增收脱贫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产销对接。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贷款支持等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实施兜底保障工程,深入实施扶志教育、健康扶贫,落实新增相对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实效,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到 2022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高质量完成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等综合整治阶段性任务,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和地级以上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不断提升优良水体比例。突出加强燃煤、工业、车船和扬尘等污染源综合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固体废物管控与处置能力建设。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结合起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十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确保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
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发挥广东城市经济发达的优势,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农地分享发展收益的新模式,推进空间功能一体有效管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和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三农”资金投入,把“三农”作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作队伍建设。
突出抓好“头雁”工程、富民兴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项重点工作。做好乡村产业规划,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实施“粤菜师傅”等技能就业工程,实施“新乡贤”工程,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和先导区。开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齐水利、渔港、信息、物流、交通、电力、应急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跨城乡流转衔接制度,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上山下乡”。推进农村拆旧复垦、垦造水田,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稳妥实施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建立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
(二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一核一带一区”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实行差异化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珠三角核心区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支持环珠三角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粤东粤西沿海地区要加快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城市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高标准推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广东生态“北屏障”。
构建支撑“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基础设施、产业和政策体系。加快建设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联通珠三角的骨干通道、出省快速通道和跨江跨海重大通道,加快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加快建设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汕汕高铁、广湛高铁、梅汕高铁等骨干工程,加快广州至河源、深圳至江门、深圳至汕尾、珠海至肇庆、龙川至龙岩、湛江至海口等高铁建设,谋划广中珠澳、广州经清远至重庆、广州经梅州至上海、深圳经江门至南宁等高铁通道,加大珠江西岸交通网络建设力度,推进滨海旅游公路和环南岭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形成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现代交通体系。推动珠三角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引导重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沿海经济带落户,支持东西两翼地区发展临港产业,拓展城市新功能区等平台,集中发展一批大型产业园区,推动生态产业和先进环保技术落户北部生态发展区,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产业体系。研究制定专门配套政策,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推动汕头建设好华侨试验区、江湾新区等城市发展新平台,促进湛江有效对接海南自贸试验区(港)建设,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提升品质。加快制定实施与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对口帮扶协作、基础设施投融资、区域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建立区域间交通、环保、执法等合作机制,加快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支持跨行政区统筹开发保护,落实省扶持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形成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政策体系。
发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深圳要当好新时代
改革开放的尖兵,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广州、深圳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省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超大城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发展大局等方面做好示范引领。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深入推进珠三角核心区一体化,努力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审批服务、社会治理、环境监测“一张网”,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执法“一把尺”。强化广州、深圳在参与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责任担当。深圳要担当起办好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主体责任,为全省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创造经验。
(二十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广东发展更深层更持久的支撑力量。
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化革命文物遗迹活化利用,做实做活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建设珠三角文明城市群,深化粤东粤西粤北和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质扩面、下沉基层,推进新时代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战略,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着力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集群。加强宣传阵地和媒体建设,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党报党刊、广东卫视、珠影集团、文艺院团振兴提升计划,推动广电影视出版事业新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精品线路,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推动三地在文创产业、文化交流、媒体传播等领域深度合作。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提升国际传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