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202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学习心得体会三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81-738707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09 01:39:21 来源:网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心得体会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和其他获奖代表颁了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纳米限域催化”等2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面心立方材料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原子层次机理研究”等44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等58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四号工程”等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等18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程应用”等13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苏·欧瑞莉教授等8名外国专家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顾诵芬,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195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工业局。历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所长兼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务。

顾诵芬尤其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中成长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还有大量的专家学者从他知识和经验的宝库中得到教益。

今年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70周年,作为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和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同呼吸共命运,从青丝到白发,将自己对国家和对航空事业的忠诚镌刻在蓝天上。

王大中,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

60多年来,王大中带领团队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成功之路。面向未来,86岁的他初心不变:“科技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关怀有加,多次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那些难忘的瞬间,深蕴着总书记的科技情怀,诠释着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

今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在党中央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引领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人才优势正在不断地转化为民族复兴的战略优势、发展优势。

202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学习心得体会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