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的老家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普通小乡村。现在,我称它为故乡,这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一个名叫大槐树的地方迁徙过来的,他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村里的人绝大多数姓贾,因此把村名定为“贾家孝门”。
为啥在村名后面加上“孝门”二字呢?这里面可有些说法哩!村里所在的镇叫汶阳镇,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关键是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远近闻名的文明乡镇。因此,镇上的人都以传承孝德为荣,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也喜欢加上“孝德”二字,让后人铭记孝德、传承孝德。
后来,村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经公社研究决定,以中间的一条公路为界,把村子分为了两个村儿,北边的叫贾北村,南边的叫贾南村。虽然现在自然村归属不同了,但老少爷们儿之间的情谊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见了面赶紧掏烟寒暄,谁家有了困难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两个村村民之间的心从未疏远过,毕竟几百年的根儿深着呢!
记忆中,在村院儿旁边有偌大一块场地,平时村民们都在那里晒粮食,孩子们在那儿玩游戏,那应该算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广场了吧!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大块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们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枪、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冲锋,而上面的“敌人”则负隅顽抗,直到我们兵分两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拿下。休息十分钟,各自回家补充能量,一块馒头几块咸菜,马上交换场地投入战斗。
后来,村里来了一些人,据说是县考古队的,他们在我们的战场上左看看、右转转,后来干脆用布条圈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入“阵地”了。后来开来了几辆车,挖开土疙瘩找出不少东西拉走了。大人们说,咱们每天都在这儿,竟然不知道这还是战国时期的战场哩!这土疙瘩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宝贝,不过也好,上交国家就有意义了!
文艺活动是我们村的特色之一。在鲁中地区,从老一辈儿开始,就非常喜欢听山东梆子,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我老家泰安还成立了专门的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个不差、一样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节,在外人员都回老家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全都操练起来了。我们村儿每年都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市文艺展演、国际桃花节等演出,长此以往,我们村儿成了文艺表演的代名词。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甚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离不但没远,反而更近了。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绿色经济”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217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家庭农产18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1050亩、优质葡萄1230亩。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稻麦两熟”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地”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积极招贤引资。2014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横”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以“生态‘家’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尝农家美食、品家乡‘味稻’”的农业旅游品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三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振兴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
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习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18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00,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
第二篇:[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多篇]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多篇由好范文网会员“网史不多”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的老家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普通小乡村。现在,我称它为故乡,这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一个名叫大槐树的地方迁徙过来的,他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村里的人绝大多数姓贾,因此把村名定为“贾家孝门”。
为啥在村名后面加上“孝门”二字呢?这里面可有些说法哩!村里所在的镇叫汶阳镇,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关键是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远近闻名的文明乡镇。因此,镇上的人都以传承孝德为荣,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也喜欢加上“孝德”二字,让后人铭记孝德、传承孝德。
后来,村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经公社研究决定,以中间的一条公路为界,把村子分为了两个村儿,北边的叫贾北村,南边的叫贾南村。虽然现在自然村归属不同了,但老少爷们儿之间的情谊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见了面赶紧掏烟寒暄,谁家有了困难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两个村村民之间的心从未疏远过,毕竟几百年的根儿深着呢!
记忆中,在村院儿旁边有偌大一块场地,平时村民们都在那里晒粮食,孩子们在那儿玩游戏,那应该算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广场了吧!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大块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们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枪、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冲锋,而上面的“敌人”则负隅顽抗,直到我们兵分两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拿下。休息十分钟,各自回家补充能量,一块馒头几块咸菜,马上交换场地投入战斗。
后来,村里来了一些人,据说是县考古队的,他们在我们的战场上左看看、右转转,后来干脆用布条圈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入“阵地”了。后来开来了几辆车,挖开土疙瘩找出不少东西拉走了。大人们说,咱们每天都在这儿,竟然不知道这还是战国时期的战场哩!这土疙瘩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宝贝,不过也好,上交国家就有意义了!
文艺活动是我们村的特色之一。在鲁中地区,从老一辈儿开始,就非常喜欢听山东梆子,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我老家泰安还成立了专门的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个不差、一样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节,在外人员都回老家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全都操练起来了。我们村儿每年都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市文艺展演、国际桃花节等演出,长此以往,我们村儿成了文艺表演的代名词。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甚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离不但没远,反而更近了。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绿色经济”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217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家庭农产18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1050亩、优质葡萄1230亩。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稻麦两熟”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地”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积极招贤引资。2014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横”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以“生态‘家’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尝农家美食、品家乡‘味稻’”的农业旅游品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三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振兴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
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习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18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00,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第三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01日 02 版)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着眼亿万农民福祉,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7个方面的重大部署,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是振兴乡村的总纲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路线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走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内涵。应当深刻认识到,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质量兴农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实现乡村善治才能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走出的成功道路,必须坚定走好。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我们就能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就要重塑城乡关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就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就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就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就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就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把这些具体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激发振兴乡村的强大推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们就一定能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担负好为亿万农民谋幸福的重要使命。
第四篇: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三次历史性转变前后贯通,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三次历史性转变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就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定道路自信,还必须坚信无论是照搬西方发展道路还是照搬苏联模式,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问题;坚信无论前进路上还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道路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主义。中国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主义都在中华大地上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也没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扎下根来。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西方的那套理论,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罢,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同样地,那种封闭僵化的观念,既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也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成为现实。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制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当而完备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如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选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始终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又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主张的能力。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才会彰显生命力。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才会保持旺盛活力。只有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才会充满希望。只有始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才能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在科学发展中再创一个个中国奇迹。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根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定、清醒、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利益多样、思想多样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繁重。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作为理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过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实际成效,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第五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王珉
《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0日
07 版)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9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90年。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来的伟大历程、奋斗业绩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政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辽宁实际,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结构演进的一个阶段,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基地先后在欧美国家崛起。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俄国的乌拉尔都曾名噪一时。在这些基地里聚集了巨大的工业力量和社会财富,为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科技进步、市场变化、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这些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一个从开发期、鼎盛期、衰退期到振兴期的演变过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现在仍在经历着的重要课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走向振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成绩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中央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形成的以战略产业、骨干企业和重要工业城市为代表,门类比较齐全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域。主要包括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老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老工业基地,以及上海老工业基地。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比重大,集中度高,生产规模大,科技力量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密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柱。
以辽宁为骨干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振兴,始终与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只要有了东北,中国的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解放区率先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大批武器弹药用于解放战争,调拨大量物资支援新区建设,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央于1952年做出重要部署,要求集中全国力量优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基本上完成以鞍钢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概念。“一五”期间,全国新建156个重点项目,其中58个建在东北地区,仅辽宁就占了24个。正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东北地区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具有标志性的“第一”,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国家重工业和商品粮的基地,为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要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造老工业基地企业,提高创新水平,老工业基地又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高度关注,多次莅临视察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走向振兴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大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再造老工业基地辉煌。2003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事项。同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启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党领导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沿着这条道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旺盛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世界老工业基地振兴史上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和振兴取得的伟大成绩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事业。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上的具体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展示和丰富发展。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把握阶段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振兴惠民为根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推进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
这条道路,坚持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相统一,既着眼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发展蓄积后劲;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并举并重理念,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既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又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与高知识含量;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又通过创新优化存量、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着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这“五个统一”回答了“振兴什么、怎样振兴”、“振兴为谁、谁来振兴”等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老工业基地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把统筹城乡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均衡性;更加注重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更加注重把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结合起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老工业基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全面振兴。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振兴惠民为根本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以解决就业、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和收入分配等问题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各项帮民之策、惠民之举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道路。解决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根本的是靠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这就要求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事业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先进生产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集中体现,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武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促振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和丰富的工业文化是老工业基地的独特文化优势,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全面推广老工业基地的先进工业文化,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在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这就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坚持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辽宁要在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上再创新辉煌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辽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集中智慧,凝聚力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突破。
坚持在发展中振兴。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变方式的双重任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民生事业、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促进产业结构和城乡区域结构优化。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加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节能增效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增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振兴。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促进社会和谐既重要又紧迫,必须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繁荣发展振兴文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辽宁老工业基地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依靠人民力量振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使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获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坚持深入实际、深入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振兴、参与振兴、推动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形成人人为振兴、振兴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对振兴事业的领导。党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战斗力决定振兴事业的成败。坚持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重点,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振兴的思路、促进振兴的措施、领导振兴的能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优秀干部人才队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坚持以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载体,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振兴、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良好环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辽宁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