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范振喜事迹心得体会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75-381424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4-11 10:21: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范振喜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多年前,年仅24岁的范振喜任职时,低矮破旧、漏顶塌陷的河北周台子村部里仅有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条腿的桌子,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他没有悲观失望和怨天尤人,而是横下一条心:群众推举我,我就要对群众负责,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拼了命,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是真想为老百姓办事。经过走访,范振喜村支部一班人理出了“治乱、治穷、收人心、抓企业、强经济”的工作思路,并决定从解决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平的几个热点、焦点问题入手,维护群众利益,打开工作局面。

范振喜同志是继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名优秀党员干部代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中,范振喜书记的感人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之重。

想做去做坚持做,是范振喜精神的内核,是成就周台子村的法宝,同时也是我们学习范振喜精神最宝贵的践行原则。短短七个字,让我深深感受到范振喜书记情系乡村、心系村民、舍小家为大家、心里只有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这无疑都是我们日后工作需要学习和践行的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范振喜书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的神经实质,在党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以范振喜书记的精神为动力,学习他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以及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范振喜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神圣和责任,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范振喜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要把范振喜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范振喜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学习范振喜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省、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我坚信以范振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全心全意地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改造农业现状,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用满腔的热血和饱满的精神,迎接自我挑战,实现新跨越,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添砖增瓦。

第二篇:好书记范振喜

好书记范振喜

承德市滦平县第三小学六年级二班

姓名:孙诗言

指导教师:王志连

2010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时代先锋”栏目中,播放了这样一位村党委书记的事迹:他身患血癌、心肌梗、脑堵塞、干眼病等严重疾病,几次生死相交,却将生死置之度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村民的无限热爱,忘我工作,把一个穷乱交困的后进村建设成了“承德市第一村”,创造了“塞北贫困山区”建设的奇迹。他——就是“十六大”“十七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同志。

1987年,年仅25岁的复员军人范振喜被选为村支书,当时周台子村欠有8万元外债。村里穷,民心乱,告状不断。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范振喜暗暗立誓: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上任伊始,范振喜就盯上了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忿的事。村里有8个矿点,都承包给了个人,其中就有他二哥。范振喜先从二哥入手,收回矿点,由村集体管理。气得二哥当众指着他鼻子说:“哪有你这样的,刚当了个小官,就先整自家人。我到死也不会再认你这个兄弟!”

范振喜硬是把二哥顶了回去。收回矿点后,村里每年增收10多万元。接着,他清理欠账,领着大伙栽果树、垒大坝、扩稻田,建浴盆厂,翻盖学校危房,周台子终于有了个“样儿”。

正当范振喜干得起劲时,却不幸患了血癌。这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当场把他击倒:“我才30岁,乡亲们需要我,难道就这样倒下吗?”治病需要10万块钱,这在当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他想都不敢想。

“振喜是个好支书,我们得救他!”乡亲们急了,开始自发捐款。70多岁的孙守兰老大娘,抖开手绢,颤巍巍地递给他一沓子零钱:“这是我卖鸡蛋攒下的50多块钱,你拿着吧。”短短几天,全村人凑了10多万块钱。去北京做手术那天,几百人把范振喜送到村口,流着泪一遍遍地说:“你可一定要回来啊!我们等着你。”

曾说一辈子不认他的二哥,到医院给他献了骨髓。在死亡线上挣扎了4个多月后,范振喜终于回到了乡亲们中间。

病后的范振喜心里难以平静:“乡亲们救了我的命,不报答他们于心不安啊!”

媳妇不让他上班,还叫来父亲和娘家人拦着门。70多岁的老父含泪劝他:“我知道你的心思,等过两三年身子骨结实了,再干也不迟啊!”但范振喜拿定了主意:“我是您的儿子,更是乡亲们的儿子。乡亲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大伙儿带上致富路。”

他计划建个铁选厂,可村里没多少家底。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向群众借钱建厂。他在村民大会上说:“今后,厂子挣了钱,是大伙的。赔了,我和村干部个人就是倾家荡产也会还给大伙。”不到半个月,按下了200多个红手印,借到了70多万元。

建厂期间,他白天在村里忙乎,夜里就在家输液。当时正值7月,气温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别人都找阴凉地方歇着,他却捂个厚口罩跑前跑后,热得汗流浃背。村民们劝他歇歇,他说,厂子投资100多万元,万一出个闪失,怎么对得起乡亲们?

就这样,范振喜带领乡亲们苦干一年,当年收回百万元投资。之后,又一鼓作气,办起了果品加工、花炮、制砖等6个村办企业。2001年春天大旱,全村1500亩稻田等着插秧。范振喜在打井工地上盯了两天两夜,机井出水了,他却患上了急性心肌梗死,三天三夜昏迷不醒。医生对他家人说“人是不好保了”,在场的村民急得哭起来:“大夫,想啥办法,也得把他救回来呀!”县里从北京请来专家抢救了7天,再一次挽救了范振喜的生命。

周台子村迅速富裕起来了。2009年全村实现产值3个亿,上缴税金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多元,全村基本实现村民住宅楼房化,环境公园化。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现在,周台子村道路宽阔,店铺林立,经济繁荣,村容整洁,村风文明。22年来,村里每次换届选举,范振喜都以全票连选连任。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

作为这里的当家人,优秀的共产党员范振喜同志用坚强毅力为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也用无私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向人们证明了: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她,无愧于历史的选择,无愧于人民的信任!

第三篇:周台子范振喜感人事迹

周台子范振喜感人事迹

位于两山夹一沟的周台子村曾是有名的“一穷二乱民心散”的后进村。1987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全村1900口人,村集体仅有五间旧房子(其中三间租给了原国有铁矿家属),屋内仅有一张少了一条腿的破桌子和一部没了摇把子的电话机,欠外债8万元,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这一年,年仅25岁的范振喜当党支部书记。

“豁出命也要把老百姓带上致富路。”当时,虽然承德市国营大矿(铁矿)坐落在这个村,但是村集体属于“零”资源。范振喜经过反复考虑悟出一个道理:“手中没把米,叫鸡都不来。”村范围内有几个零散矿点,谁先占上了就由谁开采着,群众意见非常大。范振喜决心先拿他亲二哥“开刀”,当时,这个矿点年可收入6万元,收回矿点,却遭到二哥的质问:“你刚当了个小官,就算计到了自家人的头上!你真忍心这样做,咱们就不是亲兄弟!”在范振喜多次工作和要求下,二哥终于带头交出了矿点,由村里统一办采矿证,实行规范管理,范振喜为村里挖到“第一桶金”。

随后,他又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多年留下的陈欠、狠刹盗伐本村林木的歪风,这三个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工作的局面,群众议论说:“范振喜是块当家的料儿,这个干部看样子能干成点事儿!”

不幸悄悄地降在了他的身上。1991年秋天,范振喜外出到辽宁海城考察浴盆厂项目时,接触到化学原料菱镁土后,回来就连续多天发起了高烧,最后他终于挺不住了,医院诊断结果为——血癌,这一年,他刚好30岁!

后来,他听说血癌可以做骨髓移植手术,但手术需要大量资金。危难时刻,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村民伸出了援手,70多岁的本村孙守兰大娘把卖鸡蛋攒下的100元钱拿出来、长年卧床的外乡老党员石梁库听说这件事后从亲戚家借了10元钱交出来,五六天时间就凑了10万元钱。去北京医院的那天,几百人把他送到村口。范振喜捧着乡亲们凑的“救命钱”,暗暗发誓:“只要活着,拼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1993年5月,过了一次“鬼门关”的范振喜出院了。临行前,主治医生曾叮嘱“一定要静养两至三年,平时要喝无菌水、吃无菌饭。否则,患了并发症难以医治”。回到家,范振喜想:“我的命是大家给我的,我要用我的生命回报村民。”村内个别人听说范振喜复出,怕自己的利益受到调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将一块砖头抛进了范振喜的屋里,正在熟睡的妻子被打的满身是血,这一块石头,更加坚定了他的为村民服务信心。

当时村里正筹建第一个铁选厂,他不顾家人反对投入了工作。火热的夏天,别人穿短衣短裤还直喊热,而他还得带着大口罩,穿着厚布衣服,扎着袖口、裤腿到处奔波。他白天在工地盯着,晚上回家输液,很多时候是一边输液一边与班子成员商量事。

恶运又一次来临了。2001年春天大旱,正在带领村民昼夜不停打井的范振喜,由于身体虚弱,再一次昏倒了。他住进了医院,他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一昏迷就是整整6天6夜。医生告诉家人:“人是不好保了,你们早点准备后事吧。”然而,6天后范振喜再一次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一次次的生死考验,更加坚定了他的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2003年,范振喜又迈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当时,他看准坐落于村内的市属国营铁矿改制机会,决定收购要价1.2亿元的这个摊子。这么多的钱如何筹集?范振喜用半年时间,跑遍了开矿、办企业的亲戚朋友,终于筹齐了这笔钱。建成了年产18万吨铁精粉的股份制企业。

此举,成为范振喜最得意之笔。

范振喜有他的远大理想:如果只是个人富裕了,村集体没有资金实力,基层组织就是一个“空壳”,啥公益事业也干不了。当初为收购铁矿垫资1200万元的老板闫学财说,像范振喜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了,他没有一点私心。当初不借给他钱,他就睡不着觉,看着他病歪歪的样子,心软了就借给他。无论在病床上还是在外地的考察中,范振喜时刻都在惦念着村里的企业,都在想着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今年,范振喜在广泛征求班子成员和群众的意见基础上,出台了管理企业的新模式,即企业集体的性质不变,由村里制定相应的指标,由承包者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达到企业多生产,承包人多得利润,村里多得钱,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好个范振喜,就是这样,经过他的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将一个零铁矿资源的山区贫困村,驶入了富裕的快车道,成为了促进周台子村发展和改变村貌的强力支柱。现在,村里企业已经发展到16家,先后创办了草片厂、浴盆厂、烧结厂、养猪场、砖厂、花炮厂、果品加工厂等,铁选厂11家,初步形成了以采矿、矿产品加工为主导,运输、果品加工等各业并举、产供销一体化,百货、食品、餐饮、住宿等经济发展格局。

“我深深热爱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这里的山山水水凝集着我无穷无尽的思考,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我的夙愿。”范振喜时刻在这样想。

他用超长的毅力对待自己的疾病,用乐观的人生对待自己的每时每刻。范振喜患了血癌、心肌梗塞等严重的疾病以后,又患上了干眼病、脑梗塞、严重失眠等疾病,他每天要忍耐超过常人的痛苦。手术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左右觉,由于他的骨髓是移植别人的,时间长了,出现了一些排斥反应,造血功能下降,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他每天只要连续走20分钟的路,到了晚上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肿痛得难以忍受。他的两只胳膊硬硬得像死肉一般。他的干眼病,使他眼里分泌不出泪液,干涩得他睁开了眼不敢合上,合上了眼不敢睁开,每天要补充二三十次人工泪液。他却笑着说:“没什么,血癌化疗留下的‘战利品’。”现在,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时刻为村里的事业操劳着,他靠药物支撑着,一次吃十五六种药物。

“任何人不能赚集体的便宜,更不能瞎花村里一分钱。”范振喜经常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这样讲。他以身作则,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每个月自己向村里交100元话费,从不占村集体便宜。这些年来,从没有拿过村集体的奖金,也从来不和与村集体有来往的个体户打交道。

范振喜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他的村民。在周台子村,范振喜担任书记,年纪最轻,时间最长。每届选举,他都获全票通过。2005年初,换届选举前夜因病情突发住进了医院,第二天,范振喜不能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大会,在党员和上级领导要求延期改选情况下,他仍坚持选举按原定时间进行,在本人不在选举现场的情况下,仍以全票连任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他所带领的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也都是届届连任。他那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75岁的村民石怀平说:“这几年周台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路的都说周台子好,大姑娘都愿意往这里嫁,这一切都因为周台子有一个范振喜。”

范振喜的动人事迹由滦平传到了塞北大地,传到了祖国各地!人们无不为他的事迹所感动,人们在惦念着他的身体,传颂着他的感人故事。

范振喜的人生是精彩的,身后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公仆、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四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人民政府给他记一等功。从1997年开始,滦平县委、承德市委先后3次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学习他敢于创业、团结创业、忘我创业、勤俭创业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奋发向上、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干则为先的创先精神。近年来,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复转军人、全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该村还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基层党建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拼命书记《范振喜》观后感

拼命书记《范振喜》观后感

在网上收看了系列片拼命书记《范振喜》。

1987年以来,范振喜团结带领周台子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创新创业,20年迈出三大步:上世纪80年代,治穷治乱,整顿矿点,抓农业,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90年代,调结构,办企业,在全县率先实现小康;世纪之初,建新村,兴矿山,20年间使一个“两沟一水夹一村”的穷山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被誉为“承德第一村”。

范振喜不仅成就了周台子村“中国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也锻造出了“新时期中国农民精神”——范振喜精神。

周台子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有范振喜这样的带头人,看看全国多少个有铁矿的村,老百姓为啥没富起来,有的还深受其害。一比较就一切清楚了,有资源老百姓并不一定就会富起来。而周台子做到了,我认为范振喜的三个与众不同之处成就了今天的周台子村。

第一个是范振喜真心想为全村老百姓做实事

25年前,年仅24岁的范振喜上任时,低矮破旧、窟窿满屋的周台子村部里仅有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条腿的办公桌,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他没有悲观失望和怨天尤人,而是横下一条心:群众推举我,我就要对群众负责,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拼了命,也要让百姓过上

好日子。他是真想为老百姓办事。经过走访,范振喜村支部一班人理出了“治乱、治穷、收人心、抓企业、强经济”的工作思路,并决定从解决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平的几个热点、焦点问题入手,维护群众利益,打开工作局面。如果说,范振喜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之初首先想到先为自己捞点再说,那就可以肯定地说就不会有周台子的今天了。

第二个是范振喜真心去为全村老百姓做实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位领导的真心想法,但如何去做则显示出领导的能力和思想境界。范振喜上任之初就体会到了,周台子要改变落后面貌,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壮大集体经济,使全村共同走向富裕。他开始对分散经营的采矿业采取“资源整合,完善管理,承包经营,强壮集体,富裕农民”举措的第一步就是收回二哥承包的矿点,归村集体管理。这一“大义灭亲”的举动展示出范振喜宁舍亲人利益坚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2004年收购承德启星矿业有限公司资金缺口8000万元,要冒巨大风险。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冒着风险两次筹集资金,全额收购,使之成为村集体企业。从此使周台子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推动了周台子村的发展向更深入、更广阔领域前进。2006年村里耕地实现合理流转,并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规模经营。现在很多地方都喜欢摆花架子,没做啥事呢就先吹,或者做一吹十,说的天花烂坠,做起来却畏首畏脚。

第三个是范振喜真心坚持为全村老百姓做实事 有时,一个人做成一件事或取得一些成就后就会自然不自然的放慢了脚步,或者有了私心。而范振喜没有这样做,他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路后一直坚持走下去更加彰显了范振喜的人格魅力。2002年以来,周台子村高起点投资近亿元统一规划建设了村民住宅楼和农村基础设施。从2003年起,周台子村就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里孩子读书都有补贴,自上小学到读完大学,几乎不用家庭负担一分钱。2007年,周台子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一座集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2011年冬天,周台子村又新上了绿色环保的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开创了中国北方新民居供暖的新模式。如今,周台子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到1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

想做,去做,坚持做,是范振喜精神的内核。这是成就周台子村的法宝。从范振喜身上,我看到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指南针,踏踏实实去帮老百姓做实事,才能做成做好。切忌“想是一阵风,做是一分钟,坚持无影踪”。那样老百姓会伤心失望的。

第五篇:范振东事迹2(定稿)

最美和谐幸福家庭先进事迹

—九岘林场施工员范振东的家庭故事

范振东,男,现年38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九岘林场生产施工员。

范振东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获得了九岘林场领导和职工的普遍称赞。

范振东是一名有着14年党员的老党员,多年来,范振东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以律己,不计得失,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994年3月,范振东同志通过招工进入九岘林场,先后担任过护林员、施工员职务,虽然经过了几届领导班子,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换领导而耽误工作、推卸责任,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随着苗木产业的发展,林业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保证高质量高产量成为最迫切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节假日,加班加点已经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生产施工员,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也无怨言。他坚持了自己的基本原则,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在他的带动下,生产一线的各项目标任务都完成得很好,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场生产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其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党员”、“先进个人”,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的本色。

范振东在平时的林业施工工作中,事情多,任务重,家庭管理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柯慧芳的肩上。妻子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无怨无悔。平时夫妻俩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结婚十五年来,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家庭。

在他们结婚的十五年中,婆媳、夫妇之间,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做为儿媳的柯慧芳同志,却能够用她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善解人意的的心,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使这个家庭充满欢乐和幸福。

妻子柯慧芳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就具备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她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凑钱开了一个小超市,以自己的能力去追寻自己的梦,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环境下,她与丈夫一起打拼,现在已经是有房有车的小康一族了。

因丈夫施工员的工作很忙,所以妻子在家就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她在家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争取在孩子回家后马上吃上很香的饭菜,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生活正是由这些小事儿组成。妻子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家庭的本能,把这个家庭生活琐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十五年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之心,维护和建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她那直爽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尊老爱幼,真诚待人的品德,也得到了单位所有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柯慧芳不光把生活处理的井井有条,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到的地方,她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况。范振东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日常生活中,夫妻俩和睦相处,双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经济支配权,互相促进,共同营造和谐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子女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但得到长辈们的赞扬,邻里间的好评,在学校里年年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范振东的家庭还是一个遵守孝道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年迈的母亲身体状况随着年龄渐老逐年走下坡。2006年,母亲因带状疱疹住院治疗两周,这就需要儿子和媳妇的精心陪护。范振东在林场工作,他的工作本来就忙,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出院后,做为独子的范振东将母亲接到家里休养,在儿子和媳妇的精心照料下,母亲恢复很快,半年后基本上生活能自理了。但因年老体弱,母亲的病也越来越多,治疗肝脏瘤、心脏病、胃病的药一直未断过,2012年又因病住院一次,看到母亲的身体状况,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把超市关门一段时间,专门在家照顾母亲,每天做可口的饭菜给母亲吃,为老人洗衣、洗澡,天气暖和了经常带母亲出去走动,节假日、生日为母亲添置衣物等,把老人伺候的非常周到。她经常和老人唠家常,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老人跟每位到家的人都夸儿媳好,是儿媳让她活的开心,舒心。

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为社会捐献爱心活动。

范振东夫妇两是助人为乐的人,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家隔壁住的是林场的一对老夫妻,已经70多岁了,老大爷行动还有些不方便,每次买菜、买面,范振东夫妻两都会帮忙,一到过节的时候,就把家里做的好吃的拿出一份给老人端过去。有人说,你为邻居何必那么辛苦了呢,他们却有自己的说法: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互相理解就过去了。普通的人,朴实的话,可这里面包涵的意义却令人深思。

十五年来,范振东夫妻俩,相敬、相爱,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互帮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学习范振喜事迹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