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例文202_(最终定稿)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88-1031273 讲话稿 发布时间: 2024-06-11 15:32: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例文202_

0 202_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一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考察了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饱含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与文相会,与史为友。唐诗宋词的不同风韵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文房四宝的雅致意趣蕴含着文人匠心。可以说,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

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生命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烟远去,精神永存。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国精神”,英雄故事不绝于耳,民族风采举世瞩目。我们的民族文化“可敬、可亲、可学、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学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传承好,借文化之力铸精神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文化包括服饰、习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长骑马射箭,新疆人擅长载歌载舞,福建人擅长饮茶之道,不同节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纪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区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将文

化资源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能够充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强动能,迸发出更大的辐射能量,发展更多“小木耳”“小黄花”等特色产业,成为挑起“金扁担”、满载“幸福粮”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发展之能。

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打造的是文化的亮丽“名片”。无论是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李子柒,还是《经典咏流传》里的歌咏诗篇,亦或是以唱演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少年》,活泼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实践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与听觉的声色交织,让传统文化更“火”的同时,也让其更“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意蕴深远,要以兼收并蓄的丰富实践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说得细致,“老生常谈”而新意常在,声动华夏、道传四海,老树抽新枝,枝上结新花,让中国的文化之“道”与时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门”,走得更远。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日,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看商铺、问物价,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复商复市等情况。他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心中建有一座“城”,让烟火味升腾在繁华的天空。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在内心构建一座“城”。自然,在这座城里有国泰民安,也有怡然自乐的烟火味。人都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理想。其实,心中构造的“城”怎么样,源自我们内心对未来的憧憬,更来自于对未来的规划和设计。为此,党员干部要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而党委政府更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全方位将这座城建设得更加美好。一言以蔽之,心中建造的“城”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我们要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奉献自己,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燃烧在家乡建设的事业中,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温暖的家、有遮风挡雨的港湾。

呵护心中的“城”,让城中的人民幸福安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站位高、眼光远,要有极强的洞察力,杜绝“灯下黑”,将细微之处的问题处理得妥妥当当。在每一座城中,人民群众始终是这座城的“主人”。为此,我们应该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切实把老百姓的事情处理妥帖,让老有所有、病有所医的和谐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一言以蔽之,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天大事”,不能有一丝闪失,不能有一毫失误,因为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容不得我们“做实验”,每一处问题的解决都是“真枪实弹”。我们党员干部只有用恒心、用真心、用诚心才能把人民群

众的揪心事、苦心事、烦心事有效化解,才能在人民群众最想、最盼、最急的问题上,给予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帮助和最满意的答案。唯有这样,我们“城”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会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人民群众的身体与心灵。

发展心中的“城”,让经济发展直通车托起城市的繁华。我们所在的城,有着属于她的文化和历史。同样,城市有着她的“前世今生”,而如今步入新的征程,我们要穷尽一切办法让城发展腾飞起来。为此,我们党员干部要清晰了解她的一切,把握准她发展的脉络,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将其发展起来。一言以蔽之,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是要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利用好先进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打造多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要立足实际,做到科学布局与整体发展相契合。诸如我所在的县城,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党员干部就应当在黄牛养殖、加工、生产、销售等方面下足功夫,培育黄牛养殖发展壮大的深厚土壤。党员干部还要有开阔的眼界和思路,以一种创新的理念奉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措施,助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幸福得到感增强。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更应该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挥洒青春的汗水。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深知责任重大,唯有砥砺前行,方能行稳致远。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三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这是他今年以来第 12次国内考察,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次考察广东。此次行程,总书记先到了位于粤东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重点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

潮州之名始于隋朝开皇十一年,潮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从韩愈入潮后,潮州山水皆姓韩。在全国 135 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潮州榜上有名。总书记此次考察潮州,重点是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也是他今年以来在国内考察途中多次强调的领域。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202_ 年 10 月,习近平在广州考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说,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他当时提出,要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作为有着 16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潮州拥有文物景点 1300 余处,近年来,潮州就是通过“绣花”功夫推进古城文物建筑、街区巷道、名人故居的保育修缮工作,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实施 5 个历史文化街区和 5 个主题街区的微改造、微更新项目。此次总书记所到的广济桥、广济楼和牌坊街都是潮州的文化地标。其中广济桥始建于公元 1171 年,由于年久失修,一度破旧不堪,后来潮州市政府启动修复工程,“绣花功夫”让这座古代桥梁再现历史古韵。牌坊街上也聚集了数十家非遗文化展馆,展示潮绣、木雕、陶瓷等非遗文化,不

仅留给后人古代建筑风貌,还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精神享受和物质回馈。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都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过程,留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藏着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记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下绣花功夫,秉承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传统建筑的修缮工作中注意采用微改造、微更新办法,保护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历史韵味。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守“保护优先”的基本底线,抓紧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让法律的利剑高悬,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鉴往知来,不忘初心,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交流的桥梁,让我们在交流互鉴中培育“中国心”。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国家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实现从“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总

体小康”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显著提升。在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应”“深圳质量”。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赋予新活力,增添新动能。要在不断扩大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注重培育“中国心”、共筑中国梦,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各国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是培育中国发展脊梁的深厚土壤,是各民族情感联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用心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五

近日,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公司展厅、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察看特色产品,了解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他说,“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创新发展观,深刻阐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行稳致远、开拓未来指明了方向。

风起潮动,风帆正举。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重点,中国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谋划推动科技实力跨越提升,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敢为人先、攻坚克难、自力更生,释放出与时俱进的“强磁场效应”,“磁吸”科技强国实力,推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迈步新台阶。

摸石过河、开路架桥,敢为人先走“前列”。从无到有再到优,从“感光”到“发光”再到“高光”,这条自主创新探索之路,蜿蜒曲折与艰难险阻同在,不懈奋斗与燃情拼搏同在,光荣梦想与灿烂辉煌同在。中国敢于先试先行,秉持“开路架桥”的源头创新精神,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聚合人才非常之力,以开放的胸襟、大胆的尝试、积极的作为“走出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试验田”,成为探索实践的伟大书写者。走在网络信息前沿技术的“天河二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让中国坐标闪耀星空的“北斗二号”……竞相涌流的创新科技成果,打造出“中国智造”金名片,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创新”好标本。

跋山涉水、移山填海,攻坚克难走“前列”。雄关漫道真如铁,攻坚克难成大道。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挑战,成为庚子年中国自主创新的“双战场”,一边是疫情防控药物疫苗的研发,一边是经济风险的防范化解,而自主创新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利武器,可以说,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发展关键。面对疫情背景下的双重考验,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将系统推进与重

点突破相结合,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培育创新人才相结合,不摆造型不哗声势,以攻坚克难的稳健脚步敲响奋进之声,努力攻克前沿关键技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彰显了战胜风浪的自强力和阔步未来的自信力。跋山涉水、移山填海,是中国的自主创新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干出了一番番新事业,闯出了更广阔的新天地,催生出自主创新新动能。

危中育机、勇攀高峰,自力更生走“前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自力更生是中国自主创新“根”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唯有扎下更深的根,才能生长出更繁茂的枝叶。风险挑战如潮涨,国际竞争如浪涌,在危机中育新机、突破发展瓶颈,需要继续勇攀高峰、力争超越,在“十四五”时期再书新篇,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让科创精神更放光彩。聚焦发展方向,要找准技术突破口,掌握发展主动权,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打造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体系,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202_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 5 篇

第二篇:福建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福建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汇编4篇

篇一: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福建之行的“为民情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先后来到武夷山、沙县、福州等地考察,从以绿水青山换得百姓幸福感到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从茶园里蕴藏的产业致富经到让沙县小吃产业继续引领风骚,无不彰显出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作为身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党员干部,应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从总书记福建之行中读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带给人民群众“福音”、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实现人民群众“福愿”。

突出民心导向,在完善惠民政策中带给人民群众“福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所向,政之所往。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制定施行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制定落实政策要突出民意导向,全方位、广覆盖深入群众调查民情、听取民意、掌握民心,确保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得到尊重、保障,意见、建议得到肯定和采纳,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吸纳到政策的制定和推进落实中来,让人民群众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脱贫成效中、公共服务建设中、医保制度改革中感受到党和国家为民利民政策的温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支持率和幸福指数。

突出问题导向,在保持实干奋斗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疑乃思之始,问乃学之端。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切事物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问题本身就是因条件不具备或因忽略而未解决的矛盾,影响或阻碍着事物的向前发展。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领域中关于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问题都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要有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敏锐性,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使民生事业发展更稳、更快、更强;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信心和决心,遇到问题不躲避、不掩盖,坚决整改、一抓到底,以整改问题的成效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要有举一反三、着眼长远的谋识,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建立完善防范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实干奋斗中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

突出创新导向,在坚持与时俱进中实现人民群众“福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日益强烈,唯有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开拓、锐意进取,才能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创造顺应民意符合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依靠创新走到现在,也必将依靠创新赢得未来。民生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运的重大工程,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涉及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等众多领域和关键环节,不可避免遇到

“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唯有创新求变、大胆求证,才能制定更多顺民心的政策,创造更多遂民愿的实绩。

篇2:从习近平“最好的年华”中悟为官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22日赴福建考察调研。到福州时,他与市民亲切交流,深情说道:“我在福州工作了六七年,37岁到这里,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有很多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经历了近17年半的探索和实践,期间福建的发展也记录着他“最好的年华”,当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今日治国理政的重要源头活水,对于今天奔赴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来说同样受益匪浅。当代基层干部应学会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经验中领悟为官之道,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为官当有为民情怀。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时就大力倡导“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一路走来,一直在心中耕植深厚的为民情怀,备受中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做奋斗目标,始终心系百姓,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若脱离了群众,则如断了根的树木,失去了为官的信念,也无法继续成长。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为官当有务实精神。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他关心学校建设,不当挂名校领导,高效率高质量地解决具体问题,体现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基层业务繁、程序多,党员干部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善于搭“便利梯”、不要设“阻拦槛”,发挥“云”优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工作不拖沓、不推诿,将群众的所需所想落实到地,以务实精神回应群众的期待,在一次次的真诚实干中筑牢群众信任的根基。

“廉者,政之本也。”为官当有清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党员干部:“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为人正派清廉,多次牵头制定关于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并亲身示范,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基层干部要认识到所贪之物皆为创造百姓福祉的本金,所腐之处皆因滥用谋求百姓利益的权力。若想百姓带笑颜,当知自身需清廉。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挡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不忘来时路,不负群众心。要清白为官、干净做事、老实做人,永葆公仆本色,彰显廉洁亮色!

基层干部应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为民、务实、清廉,书写无愧于人民、不辜负初心的答卷。

篇3: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福建考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对福建发展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精神内涵丰富、要求明确,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按照省政协党组及台盟界别小组学习安排,我通过党媒党刊、学习强国平台等,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体会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不论是在南平考察生态茶园,还是赴三明沙县总医院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亦或是到福州福光有限公司参观,所到之处,所谈之事,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诠释着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同心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

二是进一步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海峡两岸发展,心系台湾同胞的深厚情谊,为我们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中勇当先锋,在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中担当有为,以实际行动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添砖加瓦。

三是进一步明确参政履职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提出的“四个更大”新要求、“一个福建篇章”总目标和四项重点任务,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需要我们全面、准确、系统地加以学习领会,悉心感悟、用心思考,进一步找准参政履职的着力点和结合点,踏踏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要求转化为参政履职实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我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省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把学习所感所悟融入参政履职实践中:

首先,深入实际学、以党为师学。引导盟员和所联系台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化思想引领,学思践行笃行,进一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提出的“四个更大”新要求、“一个福建篇章”总目标和四项重点任务,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生态省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以高质量调研提高建言资政水平,以务实的参政履职成效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

第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重要指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发挥台盟的优势,不断加大惠台利民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打造好“海峡论坛•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茶文化研习营”等对台交流品牌,多行助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之举,在打造台胞台企第一家园中发挥作用、展示作为。

篇4:用“文房四宝”书生意气涵养中华文化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首站来到武夷山,这里是朱熹生活、著书、讲学的地方,是中华文化的发扬之所。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武夷山朱熹园,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认为要用“文房四宝”的书生意气去涵养中华文化。

书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更为深刻,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会更为深入,他们有着书生意气,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扬人。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伴随着书生意气发展至今,人人都浸染在书生意气当中,沾染了书生的文化底蕴。

用一支“妙笔”书写“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书生意气,做中华文化的担当人。“文房四宝”,笔是主角,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离不开笔在其中的担当作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自强不息”的,文人墨客多在笔下写着自强不息的诗词,无论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雄心壮志,还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史诗,亦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暮年志气,都是自强不息的鲜活代名词。我们需要“自强不息”的书生意气。有志气才能有发展,在文化的发展中,我们要做中华文化的担当人,努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发自内心地认可中华文化,壮大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丰富文化的内容形式,把中华文化打造成屹立在东方之巅的瑰宝,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用一块“浓墨”磨出“勤劳勇敢”家国情怀的书生意气,做中华文化的继承人。书画就是墨迹的显现,是一笔笔墨在书画上的留存。一块

“浓墨”无疑是勤劳勇敢的,它总是在那儿转啊转,成为墨水后又在纸上不停舞动,没有歇时。中华民族自古是“勤劳勇敢”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尽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尽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在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书生意气没有过时。是家和国的体现。家和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要做中华的继承人,继承家国情怀,努力以“勤劳勇敢”的精神,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下来,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依然大放光彩。

用一张“宣纸”容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书生意气,做中华文化的发扬人。纸是书画的载体,待写的宣纸等待现代人去填满。中华民族自古是“与时俱进”的,朱熹有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恰恰体现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带来生机活力这一哲学思想。中华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的书生意气。继承与发扬是互相联系的,在继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中华文化的发扬人,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力度,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带给所有人;要发挥中华文化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取精粹去糟粕,不断丰富中华文化内容;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大事好事出发,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

用一方“厚砚”奠基“百折不挠”历久弥坚的书生意气,做中华文化的保护人。砚台是磨墨之处,承受着疼痛与辛苦,却是百折不挠的,越是古砚磨出的墨越是柔和均匀。中华民族自古是

“百折不挠”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华文化需要“百折不挠”的书生意气。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许多磨难,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传承至今没有中断,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所带来的。我们要做中华文化的保护人,要构建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体制,继承并发扬好传统文化,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道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中华文化历久弥坚。

第三篇:学习调研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调研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汇编6篇

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南阳市进行考察,首先就去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东汉末年,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刻十岁左右的张仲景就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拜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流传千古。

基层党员干部要弘扬张仲景的志存高远,强化理想信念。基层党员干部要像“医圣”张仲景一样,把理想信念根植于心。时代赋予使命在肩,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有饱满热情,把青春和学识奉献给人民,让理想信念在基层一线开花结果。浪遏飞舟初心不忘,惊涛骇浪使命不改,基层党员干部要努力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抱负。

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张仲景的心系苍生,胸怀为民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厚植为民情怀,牢记为民初心。党员干部必须清楚,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永葆为民初心,践行好为民服务的初心。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奉献基层党员干部的光和热。

基层党员干部要传承张仲景的刻苦专研,争做实干先锋。基层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走乡入户,必须要保持好刻苦钻研的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工作中的大事来解决。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牢服务意识,强化践行宗旨。要将毕生所学用到为民解困之中,要将青春韶华奉献给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身子俯下去,把实干精神立起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加入新活力。

篇2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强调对于传统医药要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各行各业都要创新驱动的时代,身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要让创新涌泉充分涌流,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因此,要多动脑、勤思考,这样就会神清气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作就会得心应手,这正是“烧脑”的效应。相反,若是懒得动脑,不假思索,遇事就会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司汤达曾说过:

“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不沦为芸芸众生,我们一定要多“烧脑”才能少“挠脑”。

“烧”掉“跌脚拌手”,用新思想挖掘创新潜力。“心胜则兴,心败则衰”,提倡多“烧脑”,就是要烧掉那些过时的观念、经验、套路。从四大发明到“和谐号”高铁面世,再到太空快递“天舟一号”,从三民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再到“一国两制”,中国从来都是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开疆拓土,这是一条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奋斗之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拿出破旧立新的魄力,走出舒适区,探索新办法,打开新境界,迈出新步子,变跟跑者为领跑者,变追随者为主导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一定会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烧”掉“画地自限”,借团队力量提高创新能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创新创业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就能获得成功的。一个人“烧脑”,能够点亮一方水土;一个团队“烧脑”,能够照亮整个世界。以百度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竞争力的产品与独特的创新文化,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技术经验成为创新之源,甚至为世界科技创新带来产品和服务的“颠覆性”变革,体现出团队创新的强大力量。据统计,三分之二以上的诺贝尔奖都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青年人要认识到团队创新的力量,集体“烧脑”去碰撞出更多元的灵感,实现

“1+1>2”效果,让创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烧”掉“力有未逮”,让过硬本领焕发创新热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其实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而“烧脑”体现着一种自我否定、自我革新的精神。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原总工程师李济生看到1975年《天文学报》一篇论文里提到一种叫“拟平均根数”的轨道计算设想后认定这种新方法能够减少计算量、节省计算机资源,他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实现新突破。但同时,这个新突破也意味着要否定他自己付出心血开发的“按交点周期积分法”轨道计算方案。尽管如此,李济生却说:“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一个人只有敢于“自我否定”,才能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成长。青年人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能力更新自己的大脑内存,通过厚实知识储备,开阔发展视野,扎实专业历练,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实现自我迭代升华,用每一天的“烧脑”行动提振精气神,更赢得事业的万千气象。

篇3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先后前往医圣祠、南阳月季博览园、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学懂弄通讲话要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上好中医“传统课”,厚植文化沃土的发展“新传承”。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南阳人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乱世当中救人民于水火,留下鸿篇巨著《伤寒杂病论》,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202_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的魅力,同时中医也获得政府的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把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高对中医药内涵的思想认识,当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新传承”努力奋斗。

搞活月季“土特色”,擦亮城市形象的发展“新名片”。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南阳月季博览园中,我们可以看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月季花,似乎在向游客展示着它们的独特的魅力。这份美丽的背后,是南阳人民瞄准休闲旅游和把握城市特色,以南阳当地传统苗木月季为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做出特色,构建新发展格局。各地应当立足于当地的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深度挖掘打造当地特色,形成特有的文化底蕴,塑造崭新的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奏响艾草“创新曲”,打造乡村振兴的发展“新产业”。去年考察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今年关注“艾草大产业”,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发展特色产业。小小艾草已飘香千年,如今依旧生机勃勃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让3000多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要想扩大艾草的“吸粉力”“驱动力”,必须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特色产业领域的应用转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完善新时代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篇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其实,中医药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疫情防控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还体现在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奥秘”。用“中国药方”定能熬制出疗效显著的“青(青年)芝(知识)党(党员)参(身份)汤”,建设成一直拥有强劲战斗力的青年党员队伍。

种好“药材”,严把培育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党员更是改革发展中最具朝气的中坚力量。青年党员要从“幼苗”长成一味“良药”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在党和人民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作为新时代党员知识青年应学会主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武装头脑,充分利用好学习的宝贵机会,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坐得“冷板凳”,厚植理论根基,提升理论功底。青年党员不仅要做带头学习的“排头兵”,更要做先进理论的“宣传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凝成一团,让更多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从而,党组织能更好地选拔“好苗”、培育“好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搭配出“治国”良方,发挥出卓越的功效。

用心“熬制”,严格培养关。青年党员要在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在“为群众办实事”中“经风雨”“见世面”,要做下得“黄土地”、上得“热炕头”的“接地气”的青年党员。“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党员要将个人“小我”融入到家国“大我”中,将“好药材”的精华在平凡但非凡的岗位工作中“淬炼”出来,肩负起与新时代同前行、与百年大党共成长的重任。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疫一线;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潜心科研,越是艰难险要,青年党员越是冲锋在前,用青春绽放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不懈奋斗的绚烂。青年党员只有通过

“小火慢熬”的不断历练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做到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在贴心的服务中积累经验,收获老百姓的认可与点赞。

看好“火候”,严控提拔关。青年党员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的要求,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而党组织作为“药剂师”不仅要谋篇布局“抓好药”,以“人尽其用”实现党员队伍的系统结构优化,还要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党员干部鼓劲撑腰,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将优秀的青年党员“扶上马”,更要不失时机地“送一程”,为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创造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搭建更广阔的锻炼平台。对青年党员干部的提拔与任用,一方面要善用、敢用,另一方面要符合程序规范,要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和发现信念坚定、德才兼备、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青年党员。

正所谓,涵养底蕴成“好药”,肩负使命用心“熬”,把握“火候”识英才,巧用“妙方”春来到。

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察看村容村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既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决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厚植为民情怀,兑现为民承诺,坚定为民方向。

树牢“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坚守为民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共同书写新时代崭新篇章。念兹在兹,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忘为民初心,笃守人民立场,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初心。

发扬“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提升为民境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奉献精神,以“无我”的奉献意识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可见,奉献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甘愿付出、不图回报。党员干部要把“奉献”二字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化作实际行动,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为党、为人民贡献一份力量,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主动为民解忧、为民谋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奉献精神。

涵养“舍我其谁”的英雄特质,砥砺担当精神。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舍我其谁”体现的是一种英雄气概,一种担当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员干部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干笃行中践行初心使命,脚踏实地干事,兢兢业业为民,勇于担当重任,砥砺攻坚决心,发扬实干担当精神,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民情、了解民意,把群众的呼声看成第一信号,倾听基层声音,化解基层矛盾,解决群众难题,要俯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要肩上有责、心中有民,用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中医药文化正迎来发展的关键期,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保护传承中擦亮“老招牌”,在守正创新中擦亮“活招牌”,在推动发展中擦亮“金招牌”,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保护传承,擦亮“老招牌”。神农尝百草、华佗创五禽戏、扁鹊起死回生、张仲景医治伤寒……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别具特色的基因。药香中弥散着悠久文化的香气,银针里传承着悬壶济世的精神,点穴手法中投射出精益求精的理念,几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医药学的实用价值与人文精神,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深入人心。中医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既能防未病,也能治已病,具有通心顺气、调理身体的保健功能和知疾走向、由表及里的治疗功效。中医药之美在于高超的医术、实用的功能和传承千古的高尚医德,把中医药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守正创新,擦亮“活招牌”。“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时代奔流不息,创新步履不停,只有历史与时代不断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破旧与立新相统一,中医药学才能在变化创新中充分释放时代活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传承性与包容性二者互促共融、密不可分。“不离宗”是根本,要立足中医传统、根植中医思维、保持中医特色,防止“以西律中”“中医西化”等“换血式”伪创新;“不泥古”是关键,在根植传统沃土的前提下,要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输送养分,要注重与西医的结合,注重中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中医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践创新,注重中医医疗社会服务的优化,融合各种优势,在“百川入海”中“成其大”;把握时代机遇,在“潮平岸阔”中“成其广”,让中医药文化在与时偕行中与日俱新。

推动发展,擦亮“金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这是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围绕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实力、发展动力和发展韧性。人民群众是中医药服务的主体,是中医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面向未来,中医药文化要聚力向上,展现能力、彰显自信、传承精神、体现价值,从自然发展状态转为自觉成长状态,从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方向转为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方向,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恒久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近群众、走向世界,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让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力和生命力充分彰显,努力开拓中医药文化的新境界、新天地。

第四篇: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0 篇

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他来到湖南省郴州市沙洲瑶族村,在村子广场,面对围拢过来的村民们,他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棉被也可以分半条给老百姓。建党近百年不忘初心,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

“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沙洲瑶族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这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中,蕴含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诠释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间。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将寸步难行。一路走来,正是依靠密切联系群众,我们才把每一步走准走实走稳,走到即将成为百年大党的今天。长征时期,我们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当做铁的纪律,才真正融入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群众受苦,才和群众建立了血脉相亲、心手相连般的深情厚谊。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走得再远,时刻都不能忘记群众,时刻都不能脱离群众,为了群众,我们什么都能豁得出去。当我们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自然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进入新时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丢。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不难发现,如今日子变好了,但一些党员干部的初心却“变质”了,思想也“腐化”了,把自己的群众身份忘得一干二净,有了一点权力,就开始“任性”起来,摆起了“官架子”,为了一己私欲、一丝贪念,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最终落得凄惨下场。对于共产党人而言,我们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就必须做到用之于民。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人民立场,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多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沉下身心听民情、察民意、纾民困,想方设法化解群众矛盾,把群众想的盼的真正变成我们实实在在干的。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服务群众,要坚决把自己交给群众。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凡事都为群众多想一步、再快一步,对困难群众多扶一把、多送一程,做到权力用于民、感情系于民、行动忠于民、工作利于民,把所有工作都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所有为民之事、安民之事、利民之事、富民之事办好办实,把一切成绩交给人民、交给历史来评价。

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二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考察,并指出,“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

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温暖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共产党人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接过“半条被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半条被子”虽已尘封于历史之中,但它所散发出的精神却光芒四射。3 名女红军战士剪下的“半条被子”以及“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的承诺就是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靠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带领着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进入新时代,走好新长征路,必用光荣的革命历史激励无数共产党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切实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接过“半条被子”,以“牢固的政治纪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进入宿营地时,要向群众做宣传,出发时要向群众告别。”当年这是红军途中的一条纪律,当年正是 3 名红军女战士向徐解秀告别时,向她赠送的“半条被子”。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对党的纪律的坚守,必须是时时刻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当前,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更我的风险和挑战,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

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以身正人,践行宗旨。

接过“半条被子”,以“深切的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半条被子”不仅是遮一身而保暖的物品,更是对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诠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半条被子”的精神在历史的传承中一次又一次被展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始终与人民在一起。“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为了实现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的庄严承诺,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有的更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全党上下与全国人民一道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汛情严重,无数党员按照“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的指示,冲锋在前、保卫家园……一件件一桩桩,正是“半条被子”精神的再现,彰显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入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半条被子”是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但其精神价值不可估量、历久弥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信念接过这“半条被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其伟大的精神伟力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三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9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考察,重温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鉴往知来,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深悟“半条被子”故事中蕴含的深

刻道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

“半条被子”的“温暖”映照初心,是无形的“精神路标”。“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半条被子”的“温暖”闪耀着党的光辉,展现了 3 名女红军拳拳为民情怀。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也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从思想灵魂深处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刻拔亮心中的“明灯”,不动摇、不质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落脚点,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半条被子”的“温暖”彰显担当,是无形的“行动指南”。共产党员就是不管处在多么艰苦恶劣的环境,都要保护人民的利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 3 名女红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奉献和担当。所以,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深读“半条被子”的故事,时刻把人民装在自己心中,敢于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克服“缩手缩脚、怕担责任”的心理,摒弃“不愿吃苦受累、只想安稳顺利”的思想,拿出铁血担当奋力跨越征服前进路上新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奋发图强、敢于担当的精气神。

“半条被子”的“温暖”明示规矩,是无形的“修身标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 3 名女红军严守纪律、恪守规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己所能回馈于民的真实写照。面临新

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应对标对表革命老前辈,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切实增强守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笃定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公道正派的表率,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服务中心时强调,“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

总书记口中的“看实效”,“看”的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实效,“看”的是党员干部执行落实的实效,“看”的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员干部更应当把“看实效”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努力创造非凡的业绩。

要“看”理论武装的“实效”。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先进理论中集聚的思想智慧。要坚持经常学、深入学、全面学,通过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加强沟通交流等途径,与时俱进强化理论武装。要坚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实实在在践行科学理论中凝聚的处事办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要“看”担当作为的“实效”。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始终做到大事敢冲、难事敢当、遇事敢办,绝不推拖绕躲、绝不推诿扯皮,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在即的关键时刻,更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敢上九天揽明月”的壮志,时刻挺身而出、敢为人先。要乐于担当作为,不怕苦、不怕累,不言苦、不言累,爱岗敬业、踏实做事,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随时“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要善于担当作为,注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练就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纷繁问题、解决棘手难题的能力,努力创造更多更好、更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看”转变作风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树为民服务宗旨,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扎实办一批贴心事、体己事,矢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要始终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到群众中、先进地听实话、摸实情,在实践中、探索中出实招、见实效,切实做到既不“闭门造车”,更不“坐井观天”。要始终常怀律己之心,不向名誉伸手、不向利益伸手、不向物质伸手,清正廉洁、务实廉明,时时刻刻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模范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

“看实效”,是我们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唯一遵循。愿所有党员干部有思想、有担当、有形象,不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永远经得起实践的“看”、人民的“看”、历史的“看”。

第五篇:学习广东考察重要讲话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考察重要 讲话 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心得 体会日下午,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看商铺、问物价,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复商复市等情况。他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独树一帜的潮州文化,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灵魂所在。以文塑城,以文铸魂,如今潮州古城更新“潮”!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考察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重点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是重点,也是他今年以来在国内考察途中多次强调的领域。呵护好她、建设好她,字里行间再次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对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近年来,潮州通过“绣花”功夫推进古城文

物建筑、街区巷道、名人故居的保育修缮工作,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实施 5 个历史文化街区和 5 个主题街区的微改造、微更新项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潮州接待游客近200 万人次,总收入约 8.9 亿元,当地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就是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鲜活事实告诉我们,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不仅可以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也能更好促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放眼当下的城市建设,一些地方因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而轻率对待、处置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城市开发建中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城市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202_ 年 10 月,习近平在广州考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说,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这就启示我们,守护好“城市之魂”,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往细里说,就是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要接地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

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另一方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既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改造和完善现代设施,也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使得一座城市既保持传统风貌的特色,又获得新的城市功能,成为一座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现代化名城。

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例文202_(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