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疫情相关的演讲稿_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优秀范文五篇)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89-786405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11-07 09:52: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疫情相关的演讲稿_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疫情相关的演讲稿_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2020年,这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开端,本是我们翘首以盼的新起点,但未曾料到,今年的第一个挑战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让平日里看似能呼风唤雨、震天撼地的人类乱了阵脚,措手不及。一场肆意蔓延的疫情,吞噬着人们的健康,扰乱着生活的秩序,惩罚着人类的暴行,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17年前,一场同样波及范围广泛的疫情便是由于贪食野味引起,这一次亦然。警钟已经敲响,我们是否应当学会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疫情的来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场疫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野生动物在自然中自由栖居,与人类保持着天然的安全距离,但人为的掠夺和侵占却打破了这种平衡。捕捉、贩卖野生动物,将它们关在铁笼之中,堆放在野味市场潮湿肮脏的环境里,给各种病毒的交叉传播提供了条件。食用野生动物,将这些鲜活的生灵装进餐盘、端上饭桌,不但夺去了它们的生命,更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了隐患。

人类的发展不应伴随着自然的悲鸣。随手检索新闻,便能看到一桩桩以血泪记录的暴行。因为贪婪,我们锯下大象的牙齿、剥下鳄鱼的皮肤;因为愚昧,我们拔下穿山甲的鳞片、割下犀牛的骨角;因为猎奇,我们将本该自在生活在山林沼泽中的野生动物拆吃入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塑料垃圾、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洋遭受白色污染,科学家在鲸鱼体内发现了大量的塑料袋,各种深海鱼类体内也发现混合污染物;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加速融化,企鹅数量骤减,北极熊瘦骨嶙峋,海象无处栖息……而这一切都是人类对自然失去敬畏之心的结果,生命之间本应和谐共处,肆无忌惮地索取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导致大规模的灾难屡屡发生,最终自食恶果。

疫情的发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多么讽刺,人类将野生动物囚禁在铁笼之中,得到的是它们的恐惧和哀嚎;疫情将人们束缚在房屋之中,换来的却是野生动物的安宁和平静。在人们因新冠病毒而闭门不出的日子里,不但城市空气质量上升,许多珍稀动物也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据报道,在广东发现了60只全球濒危的黑脸琵鹭,在吉林、四川和西藏等多地拍到了久未出没的金雕和雪豹,就连野生大熊猫也在国道上大摇大摆地散步……野生动物因我们的不打扰、不侵犯而不必再在惶恐之中生活。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的话明确地表达了人类对自然肆意摧残而并不收敛的行为态度。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有了掌控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也使得我们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看待事物,习惯于将资源尽为自己所用,习惯于将利益置前而平等居后,却忘记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它并非我们的星球,它不属于我们,它属于未来。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本为自然之子,应凭借着智慧像其他动物那样融于自然,效法自然,却偏偏要自居于自然之上,甚至屡屡挑战自然法则,后果便是如今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病毒、火灾、洪水、干旱……人类被频繁的灾难席卷。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可见自然施与的惩罚未尝不是严厉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主席提出的生态建设目标,号召我们改善生态环境,还自然本来面貌。唯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所节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天地一片绿水青山。

在如此严峻的疫情面前,无数医护人员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毅然告别亲人,不顾自身的安危,冲上前线与病毒战斗。在他们的后方,是由不眠不休的运输司机、轮流值守的工作人员、日夜赶工的建筑工人、牵肠挂肚的各国侨胞和广大人民筑起的坚实后盾。自然的警钟震耳欲聋,我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使得疫情逐渐缓解,但愿这样沉重的教训能让每个人谨记: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疫情终会停息,春天总会来临,相信名为贪婪的“瘟疫”不会蔓延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篇:敬畏自然 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 行有所止(人民论坛)

陈家兴

《 人民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04 版)

1950年代,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罪魁祸首是日本一家氮肥公司,其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汞,在大海中富集,再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出现毒烟雾,原因是当时河谷上空的逆温层使诸多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大烟囱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累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则废水,一则废气,是20世纪有记载的最早工业排放致害事件,其后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为什么人类总是不“长记性”?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对自然不敬畏。不敬畏自然,便多以征服为荣,多以改造为勇,多以攫取为应当,多以破坏为必然。然而,从历史看,自然从未被征服,只是让人学会了顺从。有些时候,我们伤害过自然并未被报复,那也仅是因为自然在能够承受伤害时便宽容了我们。但不要忘了,伤害的次数和程度都将被累积,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它就将以我们不可承受的方式返还。

然而,就该不该敬畏自然的问题,每逢一些大的事件时,就会出现激烈的争论。一端认为人类对自然必须无所作为,才能免受大自然的惩罚;一端认为无需敬畏大自然,要相信科学的作用和力量。有人甚至将之上升为哲学问题,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该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环境为本?这样的争论乃至“形而上”到哲学,实质都是走了极端。其实,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另外一个角度。

明代学者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可谓一语道破人的特性。人不知敬畏,则天不怕、地不怕,结局往往就是自作自受、自取灭亡。有敬畏心,则必守道而多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对于自然来说,人们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否则,对自然为所欲为,行无所止,不知生态环境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更不知自然将给予人类怎样的惩罚。

在相当意义上讲,大自然对人类的教训,实质都是人类对自己的惩罚,大自然只不过把它不能承受的人为破坏变相还给了人类而已。工业排污给大自然,大自然还污给生长于斯的人。对自然的馈赠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食无所依。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性改造,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不可再居。一言以蔽之,大自然是生长于斯者的家园,攫取者、破坏者可以一时逃离,但生长于斯的人无处可逃。敬畏自然,归根到底是要敬畏生命,敬畏人民。真正懂得了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行为才不会肆无忌惮。

越是科技进步,越不要低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越不要高估了自然的自净力。越是发展快速,越要懂得敬畏自然,越要自觉尊重和保护自然。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公众环境敏感增强,环境风险压力加大。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对自然心存敬畏,规约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平安度过“环境风险陷阱”,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第三篇:作文: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作文: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今年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让中国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之中。查之病毒来源,才知病毒竟然来源于野生动物,这让我们不禁有了思考。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武汉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在告诉我们野味是大多数病毒的来源。因此敬畏自自然,我们应该要拒绝野味上桌。

敬畏自然,适可而止。澳大利亚的山火、东非的蝗灾、塔尔火山的喷发、土耳其东部的地震、中国美国爆发的不同的病毒……大自然说话人类听不见,所以他只好亲自动手了。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类自己。因此,敬畏自然我们应该要适可而止。

敬畏自然,切莫自大。莎翁曾说:“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人类对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因此,敬畏自然我们千万不能自高自大。

近千年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掠夺,被人类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从不会考虑后果,但现在大自然终于忍不住愤怒了,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一次病毒的袭卷,便伤得人“体无完肤”。他在呼喊,在咆哮,在愤怒,人类,你们听见了吗!你们收手吧!

天行有常,天地循环,我们应和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人类应行有所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四篇: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

——安徽华夏旅游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暨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是国庆节之后的第1次升旗仪式。同学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升旗,为什么还要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为什么要求我们虔诚肃立的瞻仰国旗。这当中教育意义有很多,在此我提出一点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敬畏心。

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敬畏之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监督”,是一种“自我鞭策”,;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看看身边同学违纪违规的情况,皆是没有敬畏心的表现,没有了敬畏心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提起敬畏心,才能有感恩心;提起敬畏心,才能有谦虚之心;提起敬畏心,才能有珍惜之心。

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敬畏之心。我们的同学处在社会组织之中,对国家要敬畏,对学校组织要敬畏,对老师要敬畏,对校纪校规要敬畏,对父母要敬畏。现在对校纪校规不敬畏,将来走上社会,对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很好的敬畏;现在对学习、对课堂不敬畏,将来对工作对职业也很难做到敬畏;现在对老师不敬畏,将来对领导也不会敬畏,自己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希望我们的同学提起敬畏心,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认为和自己无关,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坏的习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思想也是慢慢养成的,让坏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一种惯性,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是后悔莫及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生长的规律,社会也有社会的规律,我们要敬畏规律。不敬畏规律,将在规律中淘汰出局。“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李嘉诚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就是这条幅。

同样,我们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也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学生的每一分钟,敬畏家长的每一分钱。

我们的学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不能滋长我们同学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心理。

我分享的第二点是:师生亲,家校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亲人,学生同样是老师的亲人。亲人的爱,是不能计较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永远是如父母般、如弟妹般的爱想怎样就怎样,而是严格严肃的爱。老师们,如果爱学生,就请你们严格。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要求学生。如果心中没有这份爱,也很难把教育工作做好。同学们,也请你们理解,教育你,是因为在乎你关心你,也请你们不要让关心你的人失望。

同学们,你们经过1个多月的学习和生活,逐步适应了校园的环境。现在应该是密切融入的阶段,你的思想没有理由游离于学校和学习之外。因为时间是一晃而过,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我们的期中考试了。我记得上次李校长,在此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同学们每天都要回答: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离目标还有多远?我为目标的实现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还有哪些不足。没有目标,没有想法是很可怕,也是很痛苦,好比在大海里的轮船,没有方向,不知道往哪里开。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梦想和想法,而梦想不是远在天边,不是舍近求远。任何事情,当下的就是最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现在拥有的东西就是最好。把眼前的事情,把正在做的事情把握好,就是在实践梦想。我希望,全体师生,每天都能向上向美的去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提醒大家,天气渐冷,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照顾好自己,是对亲人最大的关爱。

第五篇: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不知题目这句话的出处,在看李嘉诚访谈录电视的时候,他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就是这条幅。当时看了就非常有感觉,话虽白浅,但立意高远,落脚稳实,能够给人启迪甚至是警醒的东西。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那时代摧毁了许多原本人们敬仰和畏惧的东西,比如对信仰的自觉坚守,对行事规则的顶真。

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本身就乏缺那种灵魂里生根的真正敬畏,西方文化里的原罪意识,对上帝的敬仰,真实到能够触摸的地步;而我们则是实用主义的,需要的时候才会那么急切的喊佛主保佑。

“天大地大不如俺的胆子大,爹亲娘亲不如领导亲,千好万好不如钞票好”,世俗得可以蔑视一切的现实法则似乎是具有天然的无法抗拒的力量。

从随地吐痰、乱插队这样的细节里,也许你仅仅感觉的是文明素养的缺乏,在我看,就是没有基本的规则感,没有任何可以敬畏的东西。

李嘉诚是个有着极其复杂背景与经历的大老板,他的商业王国庞大得可以运作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的金钱力量和人脉关系,使其能够肆意的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他能够看重这句话,实在是很有意味的。

进入投资一个多亿、年收支上千万的分校主政以后,面临大量采购和财务签批,这些都是我极不熟悉而又极讨厌的事务,尽管请了专家恶补,加了透明、规范及审计诸多环节,但面对自己必须去做的不喜欢的事情,我第一感觉深深的沮丧。我有空就往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里跑,一进自己办公室头就大。

我跟我们干部和老师讲,我大半辈子都在离悬崖很远的平地里呆着,现在感觉自己离这危险的地方非常近了,推吃请、拒礼品让人不厌其烦。我把采购、维修、基建等事情都推给了别人,并拒绝和一切大大小小的老板打交道。推的时候我跟他们讲,现在你们在悬崖边站着,所以我给你们建了护栏,有制度、审计、监督,你们保重吧。

而且明确了一条:有贪污、受贿行为的不论数额大小一律开除。

我知道自己不是敬畏,而是害怕有些东西,这么多年很朴素、很平淡的活着不是自己练就了钢筋铁骨,能够非常潇洒的抵挡住诱惑,而是离它很远;你看着诱惑和亲手摸它是两个概念,两种感觉。现在离它近了,我仍旧只能按老方法尽可能逃避而不是抵挡。

市书协赵主席来看我,说这办公室墙壁空荡荡的得挂点东西,我说你给我写幅字吧,我脑子里立刻跳出了“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这句话。

这字写好了,就挂在我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我能够时时注视

到它。

我搬进办公室其实就挂

了幅字,是宋代郑思肖的<画菊>,邻近县里一位80多岁老先生封笔前的墨迹。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想这就是我的敬畏,“独立疏篱”,“枝头抱香”,万千俗务之中,我当有所止,静止于此。

敬畏生命,拒绝外界信息一小时——5.12震后两周年追思

5月12日,半夏,微热的天气,08年的那天,大地撼动,于每个人都是一段分界线,是关乎生与死的界线。

恐惧,不安,惶然,怯懦。

我们努力在忘却那日,希望通过这样的忘却不去直面死亡。于是从那天起,太多的痛彻心扉慢慢淡化,留给我们的是对未来岁月的沉思,对如初年华的憧憬,以及对生命无限的渴望。两年过去了,又快到这空气凝固,让我们祭奠的日子。时至今日,我们除了缅怀灾区那些无处安放的亡灵之外,仿佛已然淡忘死亡就在明日的感受。

而你可曾有泪噙在眼里,你可曾有痛滞在胸中,你可曾想起那么多关于5.12带给我们对于生命的追思,关于人生的记忆?

如果你也为这些而心有悸动,那就让我们在2010年5月12日晚八点至晚上九点的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关掉电视,关掉电脑,关掉手机,放下手中的琐事,让我们一起阻断所有能和外界对接的桥梁,站在只属于自己的岛上,和自己说说话,和那个正陪伴在你身边的亲人、朋友或爱人说说话,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们说说话,一起去冥思那些点点滴滴感动我们的一切。回到生命的起点,回归存在的意义。

也许文字不再作为最真实留下的依据,记忆才成为最有力的永恒载体。这一刻,请手秉挚诚,心怀感恩。

感恩造物主用一次靠近死亡的瞬间唤回你我的珍惜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

有所敬畏

母亲到一佛寺拜佛去,路过一座山神庙,就拐了进去烧了三炷香拜了拜。出来后,姐姐问母亲:我们去拜佛,您为何进了山神庙?母亲答:神也是佛,佛也是神。在母亲眼里,只要坐在寺庙观里的,都是神佛,都要拜。

这就是敬畏。

天空闪电雷鸣,孩子很害怕。母亲就把他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不用怕,我们是好人!”

这就是敬畏。

在西藏的雪域,朝圣的人们,张开手臂拜倒在巍峨的群山脚下,映着神圣明净的山顶的雪峰,表情虔诚而肃穆,那情形让人看了禁不住要双手合十。

这就是敬畏。

这些都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其中的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或者矫正我们

参差不一的心灵。

可是,你说今天的社会,还有多少人存在敬畏感?

这年头,就像段子说的: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明星卖弄风骚,给钱就上,越来越像妓女;妓女楚楚动人,明码标价,越来越像明星;官员、警察橫行霸道,欺软怕硬,越来越像地痞;地痞各霸一方,敢做敢当,越来越像警察。

挥霍浪费,骄奢淫逸,有之;为眼前利益,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有之;为一己私利,不惜伤天害理,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有之。

你说,他们的敬畏感何在?

《论语·尧曰》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小人“不知命”,所以“无忌惮”,肆无忌惮而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

当一个人没有敬畏感,他就可能做缺德事;当一个人没有敬畏感,他就可能违法;当一个人没有敬畏感,他就会贪婪攫取。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敬畏感,老子敬畏自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菜根谭》说得更明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大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有敬畏感。天津教案发生后,一国之大,无人敢负责任,曾国藩去处理了,仅以此而言,其大勇足以自慰。然而他对自己处理后的评价是:“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而张作霖,在孔子诞辰的时候,总会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各个学校去,向老师们打躬作揖。

这就是朱熹所说的“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没有敬畏感,人也许就不再是人,至少非君子。《杂文月刊》的主编吴营洲说,“文革”中,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妈对儿子说:“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事,我不清楚;现在你都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有一句话我要说给你听,就是你出去后无论做什么,做之前都要摸着心口想一想,所做的这些,十年后能不能见人,百年后敢不敢见鬼?如果不能,不敢,我劝你就不要去做了,头上三尺有神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

大妈这话多么朴素,却是做人的根本。

因为,有所敬畏的人,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有所敬畏,才能有所坚守;有所敬畏,才能让自己在物质诱惑下,葆有纯净的心灵。

敬畏是源自信仰的执著

2010年02月12日 12:06:48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查看评 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

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

敬畏,意为既敬重又畏惧。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许多敬畏的至理名言,还能读到许许多多敬畏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封建帝王,在统治的23年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他曾对侍臣说过:“人言作天子则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对于一个拥有万乘之尊、操生杀大权的君王,又有什么可惧、可怕的呢?唐太宗如是说:“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深怀畏惧,使得唐太宗深自警戒,纳谏如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菜根谭》里说得明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人一旦失去敬畏,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这一点,古时公仪休是深知其利害的。他是鲁穆公的大臣,嗜鱼如命,许多人争相前来送鱼,他坚决不要,并且说,我不是不爱吃鱼,是怕多吃这样的鱼,早晚要被革职查办,那时他们也不会再送鱼给我吃,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当然,公仪休的“畏惧”属于“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一类,而我们所崇尚的“畏惧”,则是建立在共产主义信仰基础之上的自觉节制,是严格的自律精神的表现。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他谈话时说,只有实行民主,让人们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说的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应对人民群众有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早在1957年就告诫全党:“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2008年9月5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

到后悔。

由此可见,敬畏源于崇高的政治信仰,源于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源于对

自己真正的爱护。“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把敬畏融入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时时事事有所敬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耐得住艰苦,抗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牢牢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是敬畏理论学习,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胡总书记对学习问题高度重视,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他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敬畏理论学习,就是时刻都不能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学习。久而久之,思想“懒”了,理想“淡”了,行为“散”了,脚下的路也就“偏”了。当前,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结合履行职责的需要,抓紧学习现代军事知识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知识,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

二是敬畏理想信念,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始终坚持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义与利、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奉献与索取等现实问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三是敬畏革命意志,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衰退。坚强的革命意志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共产党员建功立业的必备条件。当前,一些干部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不高,个别的思想堕落,走上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集中表现。

敬畏革命意志,就会对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知所止,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为此,广大党 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有一种对党和军队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做到无论在什么岗位、在什么时候,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靠不懈的奋斗精神去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事业的辉煌。

四是敬畏党纪国法,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违犯。《明史杂俎》记载,一天,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的说功高盖世者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均不满意。这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赞万钢“见解甚独”。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胡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广大党员干部要视党纪国法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经常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政治纪律规范自己,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自己,做到心生敬畏,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敬畏是源自信仰的执著

2010年02月12日 12:06:48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 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

敬畏,意为既敬重又畏惧。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许多敬畏的至理名言,还能读到许许多多敬畏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封建帝王,在统治的23年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他曾对侍臣说过:“人言作天子则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对于一个拥有万乘之尊、操生杀大权的君王,又有什么可惧、可怕的呢?唐太宗如是说:“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深怀畏惧,使得唐太宗深自警戒,纳谏如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菜根谭》里说得明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

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人一旦失去敬畏,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这一点,古时公仪休是深知其

利害的。他是鲁穆公的大臣,嗜鱼如命,许多人争相前来送鱼,他坚决不要,并且说,我不是不爱吃鱼,是怕多吃这样的鱼,早晚要被革职查办,那时他们也不会再送鱼给我吃,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当然,公仪休的“畏惧”属于“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一类,而我们所崇尚的“畏惧”,则是建立在共产主义信仰基础之上的自觉节制,是严格的自律精神的表现。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他谈话时说,只有实行民主,让人们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说的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应对人民群众有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早在1957年就告诫全党:“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2008年9月5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由此可见,敬畏源于崇高的政治信仰,源于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源于对自己真正的爱护。“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把敬畏融入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时时事事有所敬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耐得住艰苦,抗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牢牢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是敬畏理论学习,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胡总书记对学习问题高度重视,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他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敬畏理论学习,就是时刻都不能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学习。久而久之,思想“懒”了,理想“淡”了,行为“散”了,脚下的路也就“偏”了。当前,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思想理

论水平和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结合履行职责的需要,抓紧学习现代军事知识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知识,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

二是敬畏理想信念,做到什么

时候都不能动摇。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始终坚持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义与利、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奉献与索取等现实问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三是敬畏革命意志,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衰退。坚强的革命意志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共产党员建功立业的必备条件。当前,一些干部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不高,个别的思想堕落,走上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集中表现。敬畏革命意志,就会对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知所止,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有一种对党和军队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做到无论在什么岗位、在什么时候,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靠不懈的奋斗精神去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事业的辉煌。

四是敬畏党纪国法,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违犯。《明史杂俎》记载,一天,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的说功高盖世者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均不满意。这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赞万钢“见解甚独”。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胡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广大党员干部要视党纪国法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经

常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政治纪律规范自己,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自己,做到心生敬畏,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疫情相关的演讲稿_敬畏自然,行有所止(优秀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