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专题发言
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95-232417 专题发言 发布时间: 2023-03-28 15:11: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

--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2012.5)

感谢刘博士给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其实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刚刚完成了初级设计。借此机会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作一汇报,期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一、因地制宜,变区位劣势为研究优势

猇亭区地处宜昌市的东大门,是宜昌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区。区委、区政府正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优良平台。按照我区中小学1+1+5(一所高、一所初中、五所小学)的规划布局,打造小而精的教育既是区委区政府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策略的要求,也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

然而由于办学区域处于劣势的城乡结合部,办学体制的原因致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课堂教学处于尴尬无奈的境地。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提高学生课堂生活质量成了所有教育人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思考:教育科研能否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

带着这一思考,我们对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回顾我区的教育科研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科课题研究。参与这类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按照省市学科教研员制定好的方案开展活动,提供研究案例。这类课题虽然偶有高级别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意图和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也不够理想。二是在课改之初,为配合新课程的实施而开展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三是近年来通过行政推动,提出的“创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后两种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和专家引领,加之管理上的不到位,也大多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为了提高教师素养,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良教育资源,切实解决猇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2011年12月,我们专门聘请省教研室综合类课题研究专家刘合荣博士到我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刘博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确立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这一统领全区各学段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并提出了“区域协作,整体推进”的研究构想。此课题的确立,为我区教科研工作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新的领域,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区域协作,变孤军奋战为共谋发展

利用小区便于管理,易于整体推进的优势,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拟定--反思--论证--再设计的艰苦历程,以期真正实现区域协作,共谋发展。

(一)拟定 经过广泛调研、潜心思考和海量的文献研究,2011年秋季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率先初步制定出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的总方案。要求学校在总方案的框架下,选择各自研究的子课题,制定学校研究方案,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组织管理统一要求

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各学校围绕 “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主题,为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共同营造相互滋养、快乐成长的学校文化”这一总的研究目标,自主设计、独立或作为子课题立项。但在组织管理、时间安排、研究进程上,必须要做到全区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要求,同步进行。由此形成目标一致,整体推进的研究格局

2、研究内容互为补充

研究内容要围绕总方案中的“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研”三个方面,结合本校实际,选择确立研究内容:

教研室:有效观课议课的策略研究

高中(十八中):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与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猇亭中学):小组学习中的有效合作研究

实验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一小:学生学习行为优化策略研究

长堰堤、高家、虎牙三所小规模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有效教学研究

这样形成全区相对完整、学校各自独立、彼此互为补充的内容体系。

3、研究方式各显神通

教研室作为全区课题的总设计单位,在研究方式上,结合 “有效观课议课” 这一主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要为学校研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把先进的、有效的研究方式传递给学校。对于学校,由于各学校的文化底蕴、教研风格的差异,而且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在研究方式上,除建议主要采用课堂观察、交流研讨等方法以外,则没有提出统一的研究模式,而是放手让各校各显神通,尽情展示。

4、研究成果区域共享

为了保证研究方式的最优化和研究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现场会、校际交流、网络互动等形式实现区域协作,成果共享。

按照上述要求,各中小学的研究方案也在本学期初相继完成。

(二)反思 方案出台后,有几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这些关键词究竟如何界定?

2、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的协作研究,哪些成果可以共享?

3、不同的研究内容,各异的研究方法,又如何进行区域协作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带着这些困惑和思考,我们再次咨询了刘博士和区域协作研究做得好的宜都市的教科办赵小燕主任,两位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在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区域研究管理等方面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也主动向教育局领导汇报了这些思考,新任教育局局长黄新华、分管局长付正清为我们排忧解难,给我们鼓劲打气,消除了我们的顾虑。

专家的引领和领导的支持,坚定了我们的研究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各学段先后参观学习了天问小学、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以后,这些学校的做法及其创新的研究模式,也给予我们极大的震撼和启发,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开展深度研究的方向更明确。

(三)论证 4月20日,本课题举行了隆重的开题报告会,来自省市及兄弟单位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刘合荣博士、李满堂副主任、赵小燕主任,三峡大学教育学院黄首晶副院长以及猇亭区教育局黄局长、付局长、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校长和实验教师代表计92人出席会议。

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们在听取了各实验单位的开题报告后,一致认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永恒课题,并对各单位的实验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点。更加准确地把“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 界定为:“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为突破口,对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全过程的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的探索。”同时,更加明确地阐述了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更加合理地划分了各学校的研究内容;更加详细地推介了各种研究方法。

刘博士说:“教育科研要研究‘真问题’,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的深度研究要体现校本化、个性化和学科化,初期学习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践的突破口在于教学行为研究成果的应用。期待本课题研究取得促进灵魂成长的认识成果,操作策略式的实践成果及论文、案例、实验报告等物化成果。”

始终参加论证会的黄局长最后强调;“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虚心向专家求教,做好计划,科学安排,舍得投入,扎实推进,用区域性课题研究推动猇亭区教育的发展和腾飞。”

(四)再设计 论证会后,我们根据专家们的建议,从教研室的总方案到各学校的分方案,对方案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期待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再一次的重新修订。一套充分体现区域协作的研究方案正在形成。

三、有效实践,变实验构想为美好现实

1、学习理论,优化方案

初期学习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案的制定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我们当下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立足于课堂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课题尤其如此,因为我们不是发明一个什么,创造出一个什么,而是去筛选出最佳的是什么,通过实践发现最适合我们的是什么。因此,我们首先组织所有教研员系统的学习了崔允漷的《有效教学》、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等专著和《合作学习之路》、《北京游学记》等研究手记,并结合课题研究举办多场专题读书报告会。与些同时,为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员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教研员对各学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再研讨,形成具体的研究步骤和操作程序,在正在进行的教学视导中,对每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一一宣讲,做《我们怎么做研究》的讲座,希望把教研员的这种学习研究体验传递给学校老师。并安排蹲点联校的教研员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随时提供菜单式指导和服务。

这些学习、研究活动的开展,使我们逐步理清了研究思路,知道了研究方法和基本做法,明白了研究程序和基本目标。这种以教师专业阅读为基础,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观课议课为手段,以幸福工作为核心愿景,直面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的基本运行方式,业已成为今后课题研究和促进区域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2、聚焦主题,课堂观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的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着力点和支撑点才有价值和意义。

研究从观察开始。学校的课题研究从课堂观察开始,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围绕主题,有计划地定点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梳理,发现问题,再通过研讨、访谈和深度思考,寻求解决方案,最后转化成学生学习行为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

目前,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具体研究中,我们仍将采用实践--梳理--反思--提升--再设计的基本程序,扎实稳妥地向前推进。系统反思,形成策略;反复实践,评价完善;研讨交流,成果共享。以期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一教育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深知,在以后有研究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第二篇: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区域协作创小区教育科研特色

--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2012.5)

感谢刘博士给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其实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刚刚完成了初级设计,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借此机会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作一汇报,期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一、因地制宜,变区位劣势为研究优势

猇亭区地处宜昌市的东大门,是宜昌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区。区委、区政府正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优良平台。按照我区中小学1+1+5(一所高、一所初中、五所小学)的规划布局,打造小而精的教育既是区委区政府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策略的要求,也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

然而由于办学区域处于劣势的城乡结合部,办学体制的原因致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课堂教学处于尴尬无奈的境地。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提高学生课堂生活质量成了所有教育人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思考:教育科研能否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

带着这一思考,我们对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回顾我区的教育科研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科课题研究。参与这类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按照省市学科教研员制定好的方案开展活动,提供研究案例。这类课题虽然偶有高级别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意图和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也不够理想。二是在课改之初,为配合新课程的实施而开展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三是近年来通过行政推动,提出的“创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后两种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和专家引领,加之管理上的不到位,也大多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为了提高教师素养,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良教育资源,切实解决猇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2011年12月,我们专门聘请省教研室综合类课题研究专家刘合荣博士到我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刘博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确立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这一统领全区各学段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并提出了“区域协作,整体推进”的研究构想。此课题的确立,为我区教科研工作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新的领域,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区域协作,变孤军奋战为共谋发展

利用小区便于管理,易于整体推进的优势,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拟定--反思--论证--再设计的艰苦历程,以期真正实现区域协作,共谋发展。

(一)拟定 经过广泛调研、潜心思考和海量的文献研究,2011年秋季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率先初步制定出了“猇亭区中小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研究”的总方案。要求学校在总方案的框架下,选择各自研究的子课题,制定学校研究方案,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组织管理统一要求

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各学校围绕 “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主题,为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共同营造相互滋养、快乐成长的学校文化”这一总的研究目标,(www.teniu.cc)自主设计、独立或作为子课题立项。但在组织管理、时间安排、研究进程上,必须要做到全区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要求,同步进行。由此形成目标一致,整体推进的研究格局

2、研究内容互为补充

研究内容要围绕总方案中的“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研”三个方面,结合本校实际,选择确立研究内容:

教研室:有效观课议课的策略研究

高中(十八中):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与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猇亭中学):小组学习中的有效合作研究

实验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一小:学生学习行为优化策略研究

长堰堤、高家、虎牙三所小规模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有效教学研究

这样形成全区相对完整、学校各自独立、彼此互为补充的内容体系,发言稿《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3、研究方式各显神通

教研室作为全区课题的总设计单位,在研究方式上,结合 “有效观课议课” 这一主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要为学校研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把先进的、有效的研究方式传递给学校。对于学校,由于各学校的文化底蕴、教研风格的差异,而且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在研究方式上,除建议主要采用课堂观察、交流研讨等方法以外,则没有提出统一的研究模式,而是放手让各校各显神通,尽情展示。

4、研究成果区域共享

为了保证研究方式的最优化和研究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现场会、校际交流、网络互动等形式实现区域协作,成果共享。

按照上述要求,各中小学的研究方案也在本学期初相继完成。

(二)反思 方案出台后,有几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这些关键词究竟如何界定?

2、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的协作研究,哪些成果可以共享?

3、不同的研究内容,各异的研究方法,又如何进行区域协作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带着这些困惑和思考,我们再次咨询了刘博士和区域协作研究做得好的宜都市的教科办赵小燕主任,两位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在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区域研究管理等方面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也主动向教育局领导汇报了这些思考,新任教育局局长黄新华、分管局长付正清为我们排忧解难,给我们鼓劲打气,消除了我们的顾虑。

专家的引领和领导的支持,坚定了我们的研究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各学段先后参观学习了天问小学、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以后,这些学校的做法及其创新的研究模式,也给予我们极大的震撼和启发,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开展深度研究的方向更明确。

(三)论证 4月20日,本课题举行了隆重的开题报告会,来自省市及兄弟单位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刘合荣博士、李满堂副主任、赵小燕主任,三峡大学教育学院黄首晶副院长以及猇亭区教育局黄局长、付局长、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校长和实验教师代表计92人出席会议。

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们在听取了各实验单位的开题报告后,一致认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永恒课题,并对各单位的实验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点。更加准确地把“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 界定为:“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为突破口,对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全过程的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的探索。”同时,更加明确地阐述了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更加合理地划分了各学校的研究内容;更加详细地推介了各种研究方法。

刘博士说:“教育科研要研究‘真问题’,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的深度研究要体现校本化、个性化和学科化,初期学习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践的突破口在于教学行为研究成果的应用。期待本课题研究取得促进灵魂成长的认识成果,操作策略式的实践成果及论文、案例、实验报告等物化成果。”

始终参加论证会的黄局长最后强调;“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虚心向专家求教,做好计划,科学安排,舍得投入,扎实推进,用区域性课题研究推动猇亭区教育的发展和腾飞。”

(四)再设计 论证会后,我们根据专家们的建议,从教研室的总方案到各学校的分方案,对方案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期待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再一次的重新修订。一套充分体现区域协作的研究方案正在形成。

三、有效实践,变实验构想为美好现实

1、学习理论,优化方案

初期学习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案的制定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我们当下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立足于课堂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课题尤其如此,因为我们不是发明一个什么,创造出一个什么,而是去筛选出最佳的是什么,通过实践发现最适合我们的是什么。因此,我们首先组织所有教研员系统的学习了崔允漷的《有效教学》、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等专著和《合作学习之路》、《北京游学记》等研究手记,并结合课题研究举办多场专题读书报告会。与些同时,为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员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教研员对各学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再研讨,形成具体的研究步骤和操作程序,在正在进行的教学视导中,对每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一一宣讲,做《我们怎么做研究》的讲座,希望把教研员的这种学习研究体验传递给学校老师。并安排蹲点联校的教研员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随时提供菜单式指导和服务。

这些学习、研究活动的开展,使我们逐步理清了研究思路,知道了研究方法和基本做法,明白了研究程序和基本目标。这种以教师专业阅读为基础,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观课议课为手段,以幸福工作为核心愿景,直面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的基本运行方式,业已成为今后课题研究和促进区域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2、聚焦主题,课堂观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的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着力点和支撑点才有价值和意义。

研究从观察开始。学校的课题研究从课堂观察开始,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围绕主题,有计划地定点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梳理,发现问题,再通过研讨、访谈和深度思考,寻求解决方案,最后转化成学生学习行为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

目前,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具体研究中,我们仍将采用实践--梳理--反思--提升--再设计的基本程序,扎实稳妥地向前推进。系统反思,形成策略;反复实践,评价完善;研讨交流,成果共享。以期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一教育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深知,在以后有研究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三篇:课题研讨发言

课题研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课题研究发布培训会,不仅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和不变的约定,更是我们与会各位的真知灼见,带给大家的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迪。借此机会,感谢大会秘书处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几年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多年来,我们大力开展研究型教师成长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把教研组做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凝聚、激励、启发教师的自觉性,注重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研究逐渐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并进而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长要做好引领

我校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实验小学。有人说,一所小学建设研究型群体不可能,但是我认为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关键是:既要认清方向,又要脚踏实地,做事千万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干立竿见影的,不干长期效应的,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使教师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置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我们作为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要以创造性设想和主张为契机,把教师组织起来,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科研强校为特色,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走好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二、要善于发掘好教师中的资源,激励他们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使更多的老师经过努力都能向研究型教师发展。何为研究型教师?应当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增强教育效果的教师。我认为研究型教师最显著特点就是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反思、去研究、去提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体现于教学过程中。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研不著则虚。几年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我们坚持做到“一标一树一库”和“一课题一规划一帮带”来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其团队意识,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率先垂范,每周一次研讨会,每月一次课题研究碰头会,每期一次教研组长经验交流会,保证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开学初期,各教研组集体研课,按照“学课标——分工研课——小组议课——集体定课——个性修改——课后反思”的程序,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设计出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流程。教师上课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修订完善教学设计。

每次课题组活动,都要先拟好提纲,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在讨论研究中相互启发、补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术氛围的形成,而且有利于课题研究取得成效。所谓从问题到课题,即从找准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课题,这也是一种研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个教研组,在建立课题前都要回顾反思,寻找问题,不仅自我找问题,而且相互帮助找问题,把找准问题作为立好课题的前提条件,把立好课题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教师群体不断交流、碰撞的过程,实践告诉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定期组织交流。有时候,问题的交流比经验交流更有用,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更多的就是对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更多的就是对问题的解决。为此,对问题的提出、研讨、交流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引领发展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应长期坚持,贯穿于教学科研的始终。如能养成习惯、形成传统则更好。

问题交流会,就是发言者须先提出问题,然后谈问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试图解决的思考。有的发言者,也可以只提出问题,以求教于大家。每学期,我们的课题小组都要召开几次这样的交流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增强了老师们的问题意识,促进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风气的形成。

三、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设研究的环境,提供研究的条件,给予研究的指导,解决研究的困难,总结研究的成果,推动研究的经验。

教育的改革在发展,教育的发展在创新,教育的创新在学习。要研究就要有知识,有知识就要会学习。因此,我们要求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要会学习、有知识、会研究,让老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写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写作。多年来,我校在确保已有国家、省、市级课题扎实推进的基础上,各教研组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立足实际,以课堂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核心,以“学而实”为原则,确立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至少确立一个研究课题,拟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制,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确保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基本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人能研究,年年出成果的预期目标,不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热情不断高涨,一支研究型教师团队在学校发展壮大,基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与未来世界公民、世界眼光的和谐发展,为了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我们将凝心聚力,在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奋斗„„

第四篇:在2011年终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2011年终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首先衷心地感谢各分公司及各兄弟部室一年来对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支持及配合,衷心地感谢各分公司利用这次研讨会给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了很多非常宝贵的意见。

二、各诸侯们在激励职工方面尤其是在年终奖及职务晋升方面要用足公司的制度,开拓思路,创新办法。在年终奖的分配上。公司机关每一年都有关于分配方面的文件发布,但这份文件是适用于机关部室的,只要求分公司参照执行,而不是一定要依照执行。所以,分公司有分配的自主权。分公司要硬起来,有时硬不起来的是机关部室。今天是座谈会,所以一些话说得随意些,不是很恰当,请多多包涵。

三、很赞同一位公司领导在参加分公司民主生活会上讲过的一句话:在人才培养方面,先不要去理会留不留得住人才,先思考公司能不能把他(她)培养成人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先思考一下公司是否有完整、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若有,这种机制会使公司人才济济,既然人才济济了,又何怕人才的流动。所以我们首先要思考探索的是人才的培养机制。说到人才的培养机制,在这里我想推销一个方法,就是岗位轮换,我很乐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对这个方法的看法。该办法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运转出见成效。

第一、能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第二、能使团队中的成员相互了解对方的岗位性质、运转程序,从而有较好的配合。

能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

第三、能鞭策后进。由于成员一专多能,一个坑有多个萝卜可以配置,避免个别成员吊起来卖,你不干,有其他成员干,对于上进心还没完全丧失的职工来说,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的,从而迫使其自己调整起工作态度,自觉地去提高业务能力,使其态度、行为表现更符合公司的要求,所以请各单位不妨尝试一下。

从人才战略安全角度看,要为人才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尤其应关注派到施工现场的“夹心层”,一句话不一定能留住一个人才,但却可能逼走一个人才。

总之,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已成为全上下的共识,但对于如何去培养却办法及做法不多,我们不但要有想法(即思路),还应该有办法(即计划),更应该有做法(即措施),就象汪洋书记所讲的,改革需要试验,争论不如一试,改革不怕慢,就怕站。

创造一个培养机制(岗位轮换)

从公司这几年的发展来看,经营、安全质量、得到了先后的重视,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公司现在是时候实实在在重视人才培养了。年关将近,请注意所承建项目的甲方尤其是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以免因资金紧张而导致拖欠工人工资。当前,欠薪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南方报纸所报道的)

最后,再一次地感谢各基层单位及各兄弟部室一年来对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也恳请各单位在新的一年继续给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时,也衷心祝愿各基层单位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第五篇:在改革开放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改革开放研讨会上的发言

30年前,举国上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由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0年来,我们目睹了我们的国家、社会、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兴国之要、富民之举;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长沙30年的巨变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经济实力大提升。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全市GDp仅16.84亿元;经过12年的努力,到1990年全市GDp“艰难”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1.46亿元。2004年,全市GDp越过1000亿元的门槛。2007年,全市GDp2180亿元,是1978年的130倍。无重工业、无大产业的长沙,现已拥有的国家级品牌达2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7个,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比排在第二位的武汉(9个)多出近一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二位,仅比杭州少2个。伴随着GDp的迅猛增长,长沙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也快速前移。国家统计局1993年首次评估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长沙名列第20位;1996年长沙列居第19位。现在长沙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第14位、省会城市第5位,中部城市首位。

二是民营经济大发展。回首近30年的发展,全市民营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从需要“毫不动摇”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再到进行“平等竞争”和受到“平等保护”的市场主体,长沙民营经济逐步壮大,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长。1978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仅1500万元,占全市GDp的0.9%,1996年达94.82亿元,占全市GDp的23.7%,2001年为254.8亿元,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为35%。到2007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285.38亿元,占全市GDp的58.7%,纳税过亿的非公有制企业有三一集团、经阁集团、威胜电子、加加集团等20多家企业。民营经济开始成为长沙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是城市建设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长沙市区面积仅仅七八十平方公里,1997年发展到110平方公里,现在已达180多平方公里,十年时间增长了一个相当于老长沙的面积;全市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20.7%提高到2001年的45.34%、2007年的60.2%。1978年,长沙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2.67平方米,现在达到9.42平方米,成为继贵阳、沈阳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去年一年我市就新增城市绿地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此前20年来的总和。1989年长沙市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4平方米,1999年为6.36平方米,现在达到12.15平方米,形成了“市内结网、市外成环、三纵三横、六桥三环”的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在城市建筑物方面,改革开放后才有高30多米的长岛饭店、麓山饭店等建筑开始陆续出现,而现在全市的高层建筑多达400余幢,超高层建筑有140幢之多。可谓是高楼树立、道路通畅,背街小巷得到改造,一江两岸,风景如画。

四是群众生活大改善。作为长沙居民,对改革开放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的变化。我们的消费支出的重点已由吃、穿、用过渡到教、住、行。衣着消费不再停留在保暖御寒的层次上,而是追求美观大方、强调个性化的装束打扮;家庭财产由改革开放前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过渡到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立体声收录机)。90年代以后,居民又以拥有高清晰度的大屏幕彩电、家用电脑、热水器、电话等“新四大件”为时尚。现在,长沙居民的消费热点又“升级”为住宅、家用轿车、数码相机、旅游等等。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反映在数字上为“恩格尔系数”。1980年长沙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是53.2%,按国际通行标准来衡量,居民生活质量仅为“温饱”。1995年降至49.2%,开始进入“小康”行列。2006年再降为32.6%,长沙居民的生活,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殷实型转变。1978年,长沙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元,建国30年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速为3%。1990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770元,1995年为4860元,2000年为7530元,2007年达16000元。现在,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纯收入等指标,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均处于最高水平。

探讨长沙30年巨变的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紧紧抓住了解放思想这个精髓,全方位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开放。二是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三是紧紧抓住了实践检验真理这个标准,及时纠正了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四是紧紧抓住了以民为本这个核心,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五是紧紧抓住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关键,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和各方面的人才。

去年底,长沙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对我市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现在,我市已经启动了先导区的建设,各项事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在新一轮加快发展中,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要认真关注城郊结合部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行动指南。现在我们对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许多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增强,我市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工作却暴露了许多不足,应切实予以重视。

规划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

一是缺失性。在我市一些城郊结合部,大多是谁看中了这块地,谁就来开发。热火朝天地搞起来的楼盘,杂乱无序,配套不全、楼宇密集、绿地稀少。建起来的工厂,处于群楼环抱之中,生产区不象生产区,工厂区不象工厂区。这种现象,在城郊结合部中特别是属于县管理的地域尤为突出。

二是随意性。比如,在我市城郊结合部,有许多沿骨干道路正在兴建的农民安置用房,建得十分随意。同样一排房屋,有的五六层高,有的三四层高;外墙有的为红色、有的为白色、有的为灰色。窗户大的大,小的小。比如:有的道路(金星大道市政府段)建好不久,栽的树刚好成形,却在一夜之间又改换。比如:城郊结合部(河西戴公庙附近)的山头,并非指定墓地用地,却可见白色的墓碑林立。这些现象,将为几年或者几十年后的城市扩容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是短视性。规划工作一定要着眼长远,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可现实中,建好的没有使用几年的道路(如雷锋大道)又在拓宽;建好没几年的房屋因为新一轮扩张又拆迁;凡是城市扩张之处,就有“移山倒海”之势,削山头、平河沟、毁树木、摊大饼,令人痛心。似乎只有全部推倒重来,才叫做开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开发商唯利是图、规划的短视性造成的结果。

四是局部性。现在长沙先导区的区划已经正式确定。先导区的建设,必须重视整体规划。由于城郊结合部分属区县两个行政机关管辖,而县级的规划往往着重县城,忽视了与城区对接的乡镇的规划工作。导致这些地方在做规划时缺乏全局意识,没有与城市规划很好地对接,而仅仅停留在农村城镇化的层次,没有考虑地域特点、产业特点、生态特点等因素,规划工作的思路不开阔,档次不高。

我认为,应尽快尽早地将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尽量减少新一轮城市大扩容又带来新一次大拆迁。

一是规划要体现科学。规划要与国际对接,统筹考虑,一次到位,建设可以分步实施。要考虑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并为城市留下未来发展的余地。要综合考虑全局与局部、新区与旧城、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代、地上与地下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是规划要体现人文。规划要尊重“前人”;关爱“今人”;善待“后人”,更多地体现对人、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尊重。要保护好“前人”为每座城市创造并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城市固有的特色;要重视居住区规划,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创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居住生活的城市作为规划目标。

三是规划要体现个性。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现有产业特点、地域资源优势、未来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多进行组团式的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区中区”、“城中村”。当前,要突破“开发就是推去一座座山,平整一块块地”等惯性思维,尽可能地保护好可以保留的山头、坡地、水面。要依山傍水建民居,风情特色建小镇,节约用地建厂房,绿树成荫通道路。一条道路两线绿、一片区域一幅画。

四要规划体现绿色。要追求城市的生态价值、健康价值、人类与环境间的协调和交流价值、环境公正价值,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综合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确保开发建设活动不超出环境容量,不对环境、文化资产和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经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和谐文明发展之路。要尽量保住山头(包括小山头)、开发水面、植树种草、保持绿色,要立法、要督查、要切实追究违规者。

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类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