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共五则)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65-756982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9 06:09: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状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个性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述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而这时,一向爱另辟蹊径的吴俊仪又发话了,老师“正义有时并不必须能战胜邪恶,比如历史上有些坏人却能得逞,祸害忠良。”

听到这句话,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孩子可能接触到一些负面影响,内心深处有一些观点比较狭隘,我们作为老师此时不应再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他们年龄小,理解事物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看待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应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淳朴、向上的种子,让他们做一个阳光、快乐、活泼的少年。而不应是悲观、险隘的孩子,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这样的孩子务必耐心讲解,想到这,我耐心地对他说:“并不排除历史甚至现实生活中,有你说的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说的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另外,这些事情终究的结果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坏人最终也没得到好的下场,比如,秦桧最终落个千古骂名。第二、这些民间故事,来自广大的群众中间,他们在编这些故事时,带着他们的完美向往,相信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听了我的讲解,他才点了点头,坐下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样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齐来呢?我说:“透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主角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适宜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资料。浩浩很用心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资料。”浩浩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资料,进步很大。

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透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明白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之后我透过问题“我不明白,你们怎样评价渔夫?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明白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能够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对课文的主要主角进行了分析,我又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巴尔扎克说的一句名言: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但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透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透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

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目标是:简要讲述课文资料。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样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我请小班长先到台前讲给大家听。她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了复述,并重点讲了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透过她的复述我告诉同学们复述课文要详略得当,并把掌声送给了小班长。最后,我出示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并透过资料袋了解《一千零一夜》,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超多的课外阅读中。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3

最后说一说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也很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今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堂课居然拖了10分钟左右,天哪,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唉,不想说了。

以后再也不敢轻视每一堂语文课了。

听了课的老师也给我多提提建议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选学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古诗,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效果就比较好。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5、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一定要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4

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我的教学设计环节简单明了,首先检查孩子们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接下来进行一分钟故事比赛,这符合知识目标中复述故事情节的要求。文章的重点是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我先抛出一个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却要杀死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接下来一个问题:“魔鬼说的是真话吗?”这个问题出来之后,很自然就过渡到魔鬼性格分析上。通过魔鬼的性格分析之后,就到了他的对手渔夫的性格分析上,这种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对比展露无遗。最后的小练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展示学生的自信心。

星期四的教学展示结束了,许多环节的处理都不理想,给大家展示的是一堂失败的课,在这儿把失败处梳理一下,以后引以为戒。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头脑冷静,善于应变的,课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预设的按部就班的进行,应该视课堂情况、学生情况而变。在课堂上的分角色朗读中,当同桌两人的朗读没能读出效果,读不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镇定从容时,我还继续让同桌两人读,其实可以尝试一下让全班同学或全班男生来读魔鬼,一个人朗读渔夫,这样一起扮演魔鬼的学生就不会感到害羞,会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就在朗读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学生读不出魔鬼的语气,老师示范之后,学生都夸老师读得好,此时,可以激学生跟老师比比,而不应该为了朗读的完整,错过这个机会让学生继续往下读。

还有课前除了备教材外,更应该备好学生这头,所谓的知己知彼。第一次在班级讲课时,在无人旁听的情况下,师生都很放松,思维活跃,发言大胆有个性,朗读神情兼备还有些夸张,于是想当然的认为在四一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殊不知此时非彼时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当然并非说四一班班学生没配合好,而是我不了解学生,于是回答的面就限在了几个人身上,没能调动更多的学生投入进来,再加上师生都没能放开,朗读的练习上就非常欠缺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5

如果要谈论这个话题,那么我们必须得知道什么是略读。

所谓“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而语文教材中收入大量略读课文,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将其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阅读之中。

在前段时间,我上了《渔夫的故事》一文,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生平日能力的掌握,我认为这篇文章学生是完全能够独立学习的。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2、理解渔夫的智慧;3、感悟生命的智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读与回答,我认为课前预设的目标已经达到。然而,在随后的评课中,评委认为我的这堂课目标设定过于简单,他们认为以上的教学目标根本算不上是目标。更有领导直接评价:我不喜欢你这节课。因此,我痛定思痛,在此做出深刻反思,或许我真的错了。难道略读课文也要被我们分析得七零八落吗?难道学生在上完了这堂课之后,他们已经产生了继续去阅读的兴趣,这还不够吗?

在平日的教学,有时我们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过于注重内涵的开掘,而容易忽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个主要目标。可我认为,略读课文无非是三个基本任务:

一、了解“写了什么”;

二、说说“有什么感受”;

三、看看“哪些地方让自己印象深刻”。

略读课文也有“三读”:

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一课文时,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我要让学生去做什么、学什么。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合作阅读,自纠字音;学生展示了自身的朗读能力;学生知道了当遭遇险境要运用智慧的力量去自救;更高兴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的内容深挖,或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那必将使这节课又成为了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展示。那岂不是失去了略读教学的意义所在吗?

记得在今年5月23日的《新语文主题阅读》的专家讲座中,主讲人刘宪华也指出,要将语文分析讲解式教学,变为简简单单的读背式教学。少一点讲解,多一些分享。这个观点,我是极为赞成的。可是,当我们老师打算要破除一些陈旧观点,改变一些传统教学方法的时候,却又感觉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因为,人们固守的思维模式的力量太过强大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6

一、抓住人物语言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会。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二、由浅入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三、开拓学生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7

上周三,我上了《渔夫的故事》一文,《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讲完课,一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更重要的是对这一类文章到底如何教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略读课文到底应该怎么教。叶圣陶先生讲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学生积累(准备)的阅读方法的应用,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于问题的解决,那仅仅是编者为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所搭建的一个平台,创设的一个凭借。编者的真正的意图,不只在阅读任务的完成,而主要在阅读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一课文时,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我要让学生去做什么、学什么。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合作阅读,学到了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生展示了自身的朗读能力;学生知道了当遭遇险境要运用智慧的力量去自救;更高兴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以《渔夫的故事》为例,来具体说明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生平日能力的掌握,我认为这篇文章学生是完全能够独立学习的。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读知内容(通读全文,了解内容);二读击重点(理解渔夫的智慧);三读谈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最后,找准“练笔处,讲究读写结合一读知内容,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为完成这个任务,老师让学生回忆,在平时学习中,我们是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的。一开始,应认真读课文(轻声读或默读),同时用笔画一画关键的词句,记住一些主要的情节,如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有哪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构成了一件怎样的事,结果怎样。同时给孩子提示,魔鬼的命运自始至终和一个道具有关—————黄铜胆瓶。学生初读《渔夫的故事》,用以上边读边思边动笔、从具体到概括的阅读方法,很快完成第一项任务。

二读击重点,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完成这个任务,同样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前几课中深入理解、领悟故事的学习方法。我教这一课,学生抓住重点部分深入领悟的时候,采用了“多读几遍课文,想想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且以“—的魔鬼”,和“——的渔夫”,加定语的方法,体会魔鬼和渔夫的性格。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评价任何事、任何人要做到有理有据的好习惯。

三读谈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

在讲完了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我趁热打铁,问道:“你想对渔夫说些什么,你想对鬼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极高,有的同学说,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有的说,要学习渔夫的自信,有的说要学习渔夫的沉着冷静,还有的说:面对狡猾的敌人我们一定要看清他的本性,果断的做出抉择……继而我问,生活中当你遇到比你强大的敌人时,你该怎么做?学生说,要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敌人,千万不能硬碰硬。还有学生说,要和敌人斗智斗勇。此时此刻,“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已不言而喻。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正确的引导,并且放手让学生去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最后,找准“练笔处,讲究读写结合。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是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找准“练笔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练笔中达到统一,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因此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想象假如渔夫是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这既是对课文的内化,又激发了的想象,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很多不尽完美的地方: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我虽让学生找了,理解了,体会了,也读了,但对学生朗读指导得太少。正像郭妮老师所说的“理解是为了更好的读,而读又却能更深的去理解。”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由于时间关系,也只放到了课后,还有很多遗憾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使自己更快成长。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大家!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自读课文,这节课我的进步之处是,比前几节课更加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可以运用文本进行教学,而不是粗略的升华课文主旨。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8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在执教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因此我通过分角色朗读以及举办讲故事大赛,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不过这次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比较欠妥,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9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智慧的力量。我计划一课时讲完。上午第三节课,在四(3)班讲授了这一堂课。课后,自己感觉有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整体而言,距离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差的就不是那么一点点了。

课后,经过范老师的的指导和点评,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不足。

1、没有完全进入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去体悟文章的真正含义。在这一点上,我有时仍会将自己当成一个授者,只是单纯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有时也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2、对教材的理解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因为对教材掌握的不到位,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被学生们牵着鼻子走,从而打乱了教学的计划,使课堂显得凌乱无章。在这个问题上,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将教材教法烂熟于心,抓住教学的重点,先稳住自己的阵脚,才能带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忽略了学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在理解渔夫这个人物特点的时候,他除了聪明、善良这些之外,学生还提出了“贫穷”这个词。其实,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指出“渔夫家里很穷”,学生的感悟有理有据,更说明他善于观察,而我却在听到这个答案之后,没有深入地让他们找出感悟的原因,而是一带而过,错过了一个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的机会。所以,以后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课堂上不同的声音。

4、没有贯彻落实在“读”中学习语文。上课之前,范老师给我作指导的时候,就提出了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练;在课堂上,我也多鼓励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出来,可是还是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让一个学生读,只是一个学生的理解,对重点语句应该让全班同学都来齐读,让一个人的正确理解变成全班人的,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起进步。

5、教态上的问题,包括与学生的眼神交流,过渡语言的连贯性,与学生的互动等等。

以上,只是相对于《渔夫的故事》这堂课而言存在的一些较明显的问题,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不断地去总结、纠正,让自己可以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0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么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起来呢?我说:“通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角色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浩浩很积极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浩浩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进步很大。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1

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候,课堂上发生的一场争论。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我国家喻户晓的童话诗,在教材中是一篇阅读课。在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部分同学喜欢忠实善良的渔夫,不喜欢贪心不足的老太婆。而有几个同学却一反常态的提出喜欢“我喜欢老太婆,不喜欢渔夫”的言论。

他们认为:文章的中心是在赞扬渔夫的忠厚善良,但是他这种忠厚善良近乎于懦弱和无能,一味地听老太婆的指使,机械地完成老太婆教给的所有任务,明知是老太婆贪得无厌,还把她的话当作圣旨去执行,在办事的过程中不假思索,不动脑筋,对于老太婆的错误行径非但没有及时的制止,而且还象执行公务一样敢怒而不敢言,他的听话成了对老太婆的纵容,最终连一个金鱼要报答他的木盆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忠厚善良难道还值得我们去喜欢他,欣赏他,效仿他吗?

再说老太婆,她的凶狠、贪心不足,当然是可恶的,可是她“抢抓机遇上台阶”也挺值得欣赏。她抓住了渔夫的忠厚善良、听话的特点和金鱼报答救命之恩心切机会,使生活一次又一次得到改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不过她没有很好的认识自我,若不是她太不知足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激怒金鱼,她就是永远富贵的女皇。如果老太婆能改变一下自己生活的态度,与渔夫和睦相处,一道在生活稍微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了。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老太婆的言行,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听了个别同学的争论与分析,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觉得孩子与众不同的观点映射出了他们高度的分辨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力,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事物了。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也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用不变的眼光看发展中的事物!虽然学生的回答与教材的本意有所出入,但是这种同中有异应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2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完美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经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比较,学生经过前后比较,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简便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便展此刻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3

5月25日我按教导处的安排在四(1)班上了一节《渔夫的故事》阅读课,我在备课时有这样几点思考: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2、这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复述课文。

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训练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渔夫撒网捞着了一只胆瓶,这里有一系列的动作的词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动作的描写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是:读句子——划动词——悟写法。我是这样问的:你能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学习到一个什么写作的小窍门呢?

二是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救了它命的渔夫呢?这是文章的第11小节所讲的内容。教学这一段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读故事——复述故事——指名复述故事——师生合作随机创设谈话情境——感悟魔鬼的凶恶。

三是课文的第16至25节,讲的是渔夫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我采用的方法是: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指名对话——感受渔夫的智慧。

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贯穿其中,但这节课上完,总感受欠缺些什么,后来请教了听课的孙老师,他说这篇课文内容比较长,采用朗读的方法,作为听课老师的角度来看缺少观赏性。

我也一直在反思这节课,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今天我突然想到一训练点:

以感悟人物形象入手,抓住课文第11节魔鬼讲述自己的故事,老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魔鬼说渔夫是运气不好刚好碰到第四个世纪把它捞起来,所以要杀了渔夫。照魔鬼这样的说法,魔鬼应该是个言而有信的神呀?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能否从文中找一些依据来说明。

这样应该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说明魔鬼凶恶狡猾的语句读后感悟。然后进一步去感悟渔夫的智慧,与魔鬼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只是我教后的一点思考,还没有进一步进行实践,不知是否可行?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4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形象生动,个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十分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用心性。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简要讲述故事;2.透过阅读比较,理解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主题思想;3.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写好人物外貌。围绕这三个目标,我主要设计以下四个板块:

一、学会讲故事体会情节曲折

这个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之精彩,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故事的重点部分,即恶魔的出现时所编造的谎言和渔夫智斗恶魔部分,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能注意如何把这两处讲精彩,由于这个环节需时较长,所以我选了一个口语表达潜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述,这个学生能够流利顺畅地讲完故事,可是没有抓住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话语,缺乏表现力,所以没能吸引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二、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十分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两位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和渔夫的从容机智,同学们的用心性一下提高许多,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三、妙说一幅图引出故事主题

“请同学们观察插图,解说为什么画得好”文中的插图面目狰狞的恶魔处在浓浓的黑烟之中,那是邪恶的象征,而渔夫看见恶魔时向后倾倒的身躯显示了他的弱小,凶恶强大的魔鬼和弱小的渔夫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但故事最终渔夫用智慧战胜了恶魔,所以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不可战胜的。这样结合课文看图说话,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的潜力,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能根据恶魔的样貌加以联想,如“恶魔尖尖的手指就像锋利的铁叉,长长地向渔夫伸去,令人恐惧”。基本到达了这一板块的训练目标。

四、细读一个段以读促写

本篇课文第5自然段对恶魔形象的描述十分传神,整段话围绕“凶恶”一词,运用夸张的比喻、铺张的排比句式,表现恶魔的极端凶狠,想象丰富奇特。所以,品读这个段落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在细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挥想象仿写一段,写出渔夫“贫穷”的外貌。学生在描述时都能尝试运用排比比喻去描述人物的外貌,想象也较丰富,可是对于“贫穷”的体现没有准确的表达。

这节课整体来说上得比较流畅,虽然品读能做到较细致,可是没有亮点,我想这与我的课堂评价和教学语言必须的关系,语文课堂是一门语言艺术,它需要扎实丰厚的语文素养,也需要丰沛的活力和机智优雅的语言,所以,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熟悉教学流程之外,我还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当学生思维没有展开时,我该如何引导,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就应如何评价激励他们的用心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5

大概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在接到转正公开课的任务时,选择了一个略读课作为上课内容,师傅知道了我的选择后说我很有勇气,但她并没有劝我放弃,而是鼓励我好好加油,保持年轻人的冲劲儿和干劲儿。

《渔夫的故事》这一课的课文并不难懂,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设计这个课时,我深知要使学生“一课一得”,不仅要自主地学习课文内容,更要学会一个方法。而且这篇课文在整本书中很特别,它是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所以在这篇课文中既有对本单元“故事”主题的延续,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其他单元一些要点的回顾,比如这篇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就与第七单元有隐形联系。与此同时,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情节也比较曲折,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确定了使用“长文短教”的方法。

在确定好要上这节课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导读的要求,在导读中共有两个比较明确的要求,一个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另一个是要求学会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一开始,我对第一个要求的设计是直接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由我带着分析第一个,再让学生自主分析第二个。后来试教一次后发现,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平行的,所以没有梯度,学生在上课时会感觉没有难度,没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比较闷。所以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一个小辩论,让同学们从文中找依据,来辩论渔夫和魔鬼谁更强大,这样一个问题带动整篇课文的学习,而且课堂更加开放,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我原本预设会有一部分同学觉得魔鬼强大,一部分同学觉得渔夫强大,但是在正式上课时,几乎所有同学都是支持渔夫的,这非常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我临时做起了魔鬼的“代言人”,从辩论的主持人转变为辩论的一方,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在辩论环节中,因为大家都抓住了渔夫的胜利来谈,所以我趁势让他们思考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出来,思维的递进非常流畅。

原本在辩论后还有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但当时时间不是很够,而且同学们在辩论时也将句子读得比较到位,于是在正式上课时这个环节没有进行,而是在点明道理后直接进入到了复述环节。我所任教的班级平时上课时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训练得比较多,这学期的课前演讲也是脱稿讲一个成语故事,所以他们对于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还是比较驾轻就熟的。原本想着课文较长,就让他们从文章的四个部分中任选其一来复述,但在这个环节,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复述了两个以上的片段,近十人复述了全文。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开拓想像,将这个故事进行续写,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依照文章呈现的人物性格来进行续写,有个同学认为魔鬼是有可能被渔夫打动从而改邪归正的,所以我也将他的正能量大力表扬的一番。

这节课总体而言,上得还是达到了预设效果的,节奏也比较适中,时间安排也卡得很准,在我喊完下课的十秒后就打了下课铃,孩子们都对我的“未卜先知”感到和惊奇。但是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的课肯定还是有许多瑕疵的,课后的评课时间里,来听课的老师们也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一位老师说,在续写环节后,可以简单几句话重新引回《一千零一夜》,让孩子们从课本所选的《渔夫的故事》切入这本故事书,课内指导课外,进行更加深入的扩展阅读。

一位老师说,在复述环节中,因为学情关系,可以让孩子们在复述的基础上演一演,这样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课堂也由看到读到演,更加有梯度。

一位老师说,环节间的过渡语和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语还需要再斟酌。过渡语要简洁生动,既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又要贴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调动起课堂气氛。点评语则需要从学生回答的话入手,更加精准,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样,以评促学,使学生的上课状态更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需要磨练的地方也很多,我必将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二)《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着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么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起来呢?我说:“通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角色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浩浩很积极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浩浩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进步很大。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通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知道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接着我通过问题“我不知道,你们怎样评价渔夫?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知道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对课文的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我又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巴尔扎克说的一句名言: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目标是:简要讲述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我请小班长先到台前讲给大家听。她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了复述,并重点讲了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通过她的复述我告诉同学们复述课文要详略得当,并把掌声送给了小班长。最后,我出示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并通过资料袋了解《一千零一夜》,把学生的目光引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三)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篇:《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

5月25日我按教导处的安排在四(1)班上了一节《渔夫的故事》阅读课,我在备课时有这样几点思考: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2、这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复述课文。

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训练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渔夫撒网捞着了一只胆瓶,这里有一系列的动作的词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动作的描写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是:读句子——划动词——悟写法。我是这样问的:你能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学习到一个什么写作的小窍门呢?

二是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救了它命的渔夫呢?这是文章的第11小节所讲的内容。教学这一段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读故事——复述故事——指名复述故事——师生合作随机创设谈话情境——感悟魔鬼的凶恶。

三是课文的第16至25节,讲的是渔夫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我采用的方法是: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指名对话——感受渔夫的智慧。

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贯穿其中,但这节课上完,总感受欠缺些什么,后来请教了听课的孙老师,他说这篇课文内容比较长,采用朗读的方法,作为听课老师的角度来看缺少观赏性。

我也一直在反思这节课,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今天我突然想到一训练点:

以感悟人物形象入手,抓住课文第11节魔鬼讲述自己的故事,老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魔鬼说渔夫是运气不好刚好碰到第四个世纪把它捞起来,所以要杀了渔夫。照魔鬼这样的说法,魔鬼应该是个言而有信的神呀?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能否从文中找一些依据来说明。

这样应该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说明魔鬼凶恶狡猾的语句读后感悟。然后进一步去感悟渔夫的智慧,与魔鬼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只是我教后的一点思考,还没有进一步进行实践,不知是否可行?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

也许本故事情节受学生喜欢,也许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再也许是学生用心去预习了。课堂上的我不但如此轻松,而且有了更多的发现。发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细心,发现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比如:只在检查完生字词掌握情况后还未理解故事情节前就让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删去了自由朗读、指名读,纠正评析等环节,学生们竟能做到流利、整齐,甚至有感情。这足能说明孩子们真的预习进去了。

又比如:在讨论渔夫和魔鬼各是怎样的人时,小不点嘉威同学说:“我觉得渔夫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还能想出办法来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莺’一样。”好一个“有勇有谋”,好一句“他就像‘小夜莺’一样。”比老师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师讲得更贴切。

而小渌同学说:“魔鬼是个狡猾的人。魔鬼对渔夫说:‘整整过了4了,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可现实是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说的自己才被所罗门封锁400年,魔鬼的话分明是杀人的借口。魔鬼杀人还要给自己找台阶下,简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个既细心又聪明的孩子,竟懂得联系前后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来识别魔鬼的谎言。”

正当我的内心为小渌同学的进步喝彩时,“机灵鬼”商发兵说:“老师,我不同意小渌的意见,课文没有具体写出魔鬼到底被关在瓶子几年了,只是说‘从今以后,谁要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从今以后是几年呀,也许是1900年了。所以我觉得魔鬼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能说他狡猾。”

话未说完,“非洲黑人”杨朱勇已把双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说法,但是不从‘1800年’和‘400年’来分析。课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写的魔鬼态度的变化就能说明魔鬼是阴险狡诈的人。”……讨论还在继续,而我却没了插嘴的机会。

这堂课,我有了另一个身份——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这堂课,我发现“教是为了不教!”正向我绽开笑脸。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3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本文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是其中的经典篇目,孩子们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比较轻松。本文教学重点是感悟故事人物形象,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我摒弃了繁琐的问题分析,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让学生感悟魔鬼的凶残和无耻以及渔夫的机制勇敢。这种形式轻松活泼,为学生喜爱,但是也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不好控制。果然,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赵俊豪、刘有航等人,过于夸张的表现令课堂一度失控,孩子们笑成一团,两个人的表演也演变成了一场闹剧。我不得不拉下脸来制止他们。怎样才能把孩子们的情绪拉回到文本中来呢?等课堂稍微安静下来,我问同学们,他俩演得好吗,符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吗?这时,大家才开始思考人物形象与表演的贴合上来。于是,大家给两位演员指出了不足,如渔夫机智勇敢,他应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而不能是嘻嘻哈哈的语气和态度。大家的思绪都回到故事中,再叫两位同学表演时,课堂就变得很有秩序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4

一、分析人物应建立在深入情节的基础上

最初选择《渔夫的故事》,是被它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愁学生们没有学习热情。于是,我欣然选择了本文。可是,真正着手去剖析的时候却犯难了。故事情节固然吸引人,但作为课标的要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要点又不可割舍。可是一旦对这些问题开始分析,就好比将一篇课文“绑架”到了手术台上,然后“磨刀霍霍向课文”,作为“刽子手”的我不忍下手却也无可奈何。

因此,我在梳理字词、读通课文、弄清大意的基础上,首先开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在这篇课文中,“渔夫”和“魔鬼”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学生在充分自读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抓住他们的特点,有些甚至能够产生独特的看法。尽管学生们比较积极自主地完成了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可是这种略显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方法,还是凸显了它的弊端——这一环节的课堂气氛并不好。学生们想必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课文手术”,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于麻木了吧。

试想,如果能够能将学生们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小心呵护,从情节的悬念起伏处着手,让他们在充满热情的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到这种情节起伏的魅力,接下来的一切活动是否气氛会更热烈?这种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手法,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写作技巧窥探一二。在吃透了情节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了解情节起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物的变化。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环节。并且,由于此前学生充分地读了故事,他们对“渔夫”和“魔鬼”的特点的感知必定会更丰富。

二、课本是最好的范例,学故事应该为说故事、写故事服务。

在本次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环节,意图达到学以致用。可惜,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说这两个环节并未达到一定的效果。教一篇故事,我想,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人物、感悟故事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课本的故事化为自己的故事,进而尝试自己编故事。

在讲故事的环节,我降低了难度,给出了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讲故事说清楚、说生动、精彩环节说具体。可是,我发现极少有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说得生动,都像背书一样平淡。由于预留时间较短,我没有来得及对这一问题进行指导。其实,想要让学生讲故事讲得精彩,首先要给出一定的示范,引导他们使用恰当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其次,要指导他们将故事转折处的悬念讲出来。最后,还要对故事进行详略处理,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些要求,还可以制作出简要的评分标准,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修改,让学生不仅仅讲得好玩,还讲得有用。

同时,写故事的环节也可以放在课上完成。简要地编写故事的结尾,既能够考察学生对于写作手法、情节设定等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发散思维、激发想象,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总而言之,就如同薛法根老师所说,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要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想,今后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前,我都应当反复做此问。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5

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的故事》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而且是最长的课文。对于这么长的故事,我们该如何找准突破点呢?我想首先得关注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渔夫与魔鬼。就这篇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脉络之后,可以首先抓住“魔鬼”这个恐怖的形象。文章中对魔鬼的描绘虽然简短,但却非常形象直观。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像这样的语言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想象、体悟。当我们把魔鬼的形象做足、做厚,再来揣摩渔夫这个普通的人物又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魔鬼的。而渔夫的机智勇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表演他与魔鬼之间的对话来感受。这样通过魔鬼的反面衬托,再加上人物语言的体会,渔夫的形象才能真正“立”起来。

我在教《渔夫的故事》一文时,第一节课学习到渔夫救了魔鬼,可魔鬼却还要杀害渔夫。此时,下课铃响了。渔夫智斗魔鬼而获生的情节,须在第二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我是这样结尾的:“这个魔鬼不但不感谢、报答渔夫,反而还要加害渔夫。究竟渔夫的命运会怎样呢?……”我的话还未讲完,就有学生接着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嘿,想不到接得还真溜!于是我顺水推舟,借古章回小说的结回语来结束本堂课,既风趣,又勾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念。第二节课我又这样开讲:“上节课我们的渔夫遇魔了,这个魔鬼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要杀害渔夫,那渔夫是否就束手待毙呢?”这样启发思考、留有余味的过渡性语言,既使学生不因下课而中断学习兴趣,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无中断之痕迹。

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渔夫的故事》后面的资料袋里介绍了《一千零一夜》,但只有几个故事的题目,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同学推荐好书、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淀,丰富语文素养。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6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童话故事教学反思讲童话故事教学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7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状况→男女生分主角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

也许本故事情节受学生喜欢,也许故事资料并不复杂,再也许是学生用心去预习了。课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简单,而且有了更多的发现。发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细心,发现学生有了必须的学习潜力……

比如:只在检查完生字词掌握状况后还未理解故事情节前就让全班同学分主角朗读课文,删去了自由朗读、指名读,纠正评析等环节,学生们竟能做到流利、整齐,甚至有感情。这足能说明孩子们真的预习进去了。

又比如:在讨论渔夫和魔鬼各是怎样的人时,小不点嘉威同学说:“我觉得渔夫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还能想出办法来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莺’一样。”好一个“有勇有谋”,好一句“他就像‘小夜莺’一样。”比老师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师讲得更贴切。

而小渌同学说:“魔鬼是个狡猾的人。魔鬼对渔夫说:‘整整过了4了,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十分生气。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必须要杀死他。’可现实是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说的自己才被所罗门封锁400年,魔鬼的话分明是杀人的借口。魔鬼杀人还要给自己找台阶下,简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个既细心又聪明的孩子,竟懂得联系前后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来识别魔鬼的谎言。”

正当我的内心为小渌同学的进步喝彩时,“机灵鬼”商发兵说:“老师,我不同意小渌的意见,课文没有具体写出魔鬼到底被关在瓶子几年了,只是说‘从今以后,谁要来解救我,我必须要杀死他。’从今以后是几年呀,也许是1900年了。所以我觉得魔鬼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能说他狡猾。”

话未说完,“非洲黑人”杨朱勇已把双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说法,但是不从‘1800年’和‘400年’来分析。课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写的魔鬼态度的变化就能说明魔鬼是阴险狡诈的人。”……讨论还在继续,而我却没了插嘴的机会。

这堂课,我有了另一个身份——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这堂课,我发现“教是为了不教!”正向我绽开笑脸。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8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状况→男女生分主角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

也许本故事情节受学生喜欢,也许故事资料并不复杂,再也许是学生用心去预习了。课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简单(不太费口舌),而且有了更多的发现。发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细心(会咬文嚼字了),发现学生有了必须的学习潜力……

比如:只在检查完生字词掌握状况后还未理解故事情节前就让全班同学(男的扮魔鬼,女的扮渔夫)分主角朗读课文,删去了自由朗读、指名读,纠正评析等环节,学生们竟能做到流利、整齐,甚至有感情。这足能说明孩子们真的预习进去了。

又比如:在讨论渔夫和魔鬼各是怎样的人时,小不点伏培阳同学说:“我觉得渔夫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还能想出办法来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莺’一样。”好一个“有勇有谋”,好一句“他就像‘小夜莺’一样。”比老师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师讲得更贴切。

而孙宇健同学说:“魔鬼是个狡猾的人。魔鬼对渔夫说:‘整整过了400年了,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十分生气。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必须要杀死他。’可现实是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说的自己才被所罗门封锁400年,魔鬼的话分明是杀人的借口。魔鬼杀人还要给自己找台阶下,简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个既细心又聪明的孩子,竟懂得联系前后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来识别魔鬼的谎言。”

正当我的内心为孙宇健同学的进步喝彩时,“机灵鬼”商发兵说:“老师,我不同意孙宇健的意见,课文没有具体写出魔鬼到底被关在瓶子几年了,只是说‘从今以后,谁要来解救我,我必须要杀死他。’从今以后是几年呀,也许是1900年了。所以我觉得魔鬼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能说他狡猾。”

话未说完,杨朱勇已把双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说法,但是不从‘1800年’和‘400年’来分析。课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写的魔鬼态度的变化就能说明魔鬼是阴险狡诈的人。”……讨论还在继续,而我却没了插嘴的机会。

这堂课,我有了另一个身份——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这堂课,我发现“教是为了不教!”正向我绽开笑脸。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9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而这时,一向爱另辟蹊径的吴俊仪又发话了,老师“正义有时并不一定能战胜邪恶,比如历史上有些坏人却能得逞,祸害忠良。”听到这句话,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孩子可能接触到一些负面影响,内心深处有一些观点比较狭隘,我们作为老师此时不应再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他们年龄小,理解事物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看待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淳朴、向上的种子,让他们做一个阳光、快乐、活泼的少年。而不应是悲观、险隘的孩子,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这样的孩子必须耐心讲解,想到这,我耐心地对他说:“并不排除历史甚至现实生活中,有你说的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说的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另外,这些事情终究的结果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坏人最终也没得到好的下场,比如,秦桧最终落个千古骂名。第二、这些民间故事,来自广大的群众中间,他们在编这些故事时,带着他们的美好向往,相信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听了我的讲解,他才点了点头,坐下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0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本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课前分配好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形式,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由课本剧延伸到授课,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去讲解,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画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然后填空,学生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有: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接着我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通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知道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之极。接着我以同学们刚才所填的“( )的渔夫”的词引入对渔夫的评价深入体会。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知道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总结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静下心来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

最后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通过以上形式的教学尤其是课本剧的表演,我发现本班学生不仅演得好,学得也兴趣盎然,同时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讲解课文时,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根据课文中有关的语句准确的对渔夫和魔鬼进行评价,并能深入体会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智慧能够战胜困难!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1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优点之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

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有些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2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星期四的教学展示结束了,课后十分懊恼:许多环节的处理都不理想,给大家展示的是一堂失败的课,在这儿把失败处梳理一下,以后引以为戒。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头脑冷静,善于应变的,课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预设的按部就班的进行,应该视课堂情况、学生情况而变。在课堂上的分角色朗读中,当同桌两人的朗读没能读出效果,读不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镇定从容时,我还继续让同桌两人读,其实可以尝试一下让全班同学或全班男生来读魔鬼,一个人朗读渔夫,这样一起扮演魔鬼的学生就不会感到害羞,会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就在朗读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学生读不出魔鬼的语气,老师示范之后,学生都夸老师读得好,此时,可以激学生跟老师比比,而不应该为了朗读的完整,错过这个机会让学生继续往下读。

都说教师的语言是艺术,在课堂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我感觉自己的语言如此贫乏、没有一点艺术性可言。如在课堂上请一位文文静静、瘦小的女孩子读魔鬼的话,她自然读不出那种凶狠的语气,学生也评价她读不好,而我居然也说是老师选错人了。当时话一出口我就后悔莫及,但一着急又找不出合适的话来挽回,真的应该好好自我检讨一下了。其实此时我鼓励一下:“让你这么柔弱的女孩子来扮演魔鬼确实为难你了,能读成这样也不错了,再练练,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的!”也许,此时小女孩的脸上就不会一脸的沮丧了。唉,我这愚蠢的人哪!蓝鲸的博客上早就收集了许多优秀的课堂评价语,却被我忽视了,我得去补回这一课。

还有课前除了备教材外,更应该备好学生这头,所谓的知己知彼。这点,程晖老师也跟我提起过,毕竟是这么久没上语文课了,又是借班上课,可我却不当一回事。到401班试教了一下,在无人旁听的情况下,师生都很放松,思维活跃,发言大胆有个性,朗读神情兼备还有些夸张,于是想当然的认为在402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殊不知此时非彼时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当然并非说402班学生没配合好,而是我不了解学生,于是回答的面就限在了几个人身上,没能调动更多的学生投入进来,再加上师生都没能放开,朗读的练习上就非常欠缺了。

最后说一说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也很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今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堂课居然拖了10分钟左右,天哪,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唉,不想说了。

以后再也不敢轻视每一堂语文课了。

听了课的老师也给我多提提建议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3

大概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在接到转正公开课的任务时,选择了一个略读课作为上课内容,师傅知道了我的选择后说我很有勇气,但她并没有劝我放弃,而是鼓励我好好加油,保持年轻人的冲劲儿和干劲儿。

《渔夫的故事》这一课的课文并不难懂,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设计这个课时,我深知要使学生“一课一得”,不仅要自主地学习课文内容,更要学会一个方法。而且这篇课文在整本书中很特别,它是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所以在这篇课文中既有对本单元“故事”主题的延续,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其他单元一些要点的回顾,比如这篇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就与第七单元有隐形联系。与此同时,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情节也比较曲折,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确定了使用“长文短教”的方法。

在确定好要上这节课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导读的要求,在导读中共有两个比较明确的要求,一个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另一个是要求学会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一开始,我对第一个要求的设计是直接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由我带着分析第一个,再让学生自主分析第二个。后来试教一次后发现,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平行的,所以没有梯度,学生在上课时会感觉没有难度,没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比较闷。所以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一个小辩论,让同学们从文中找依据,来辩论渔夫和魔鬼谁更强大,这样一个问题带动整篇课文的学习,而且课堂更加开放,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我原本预设会有一部分同学觉得魔鬼强大,一部分同学觉得渔夫强大,但是在正式上课时,几乎所有同学都是支持渔夫的,这非常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我临时做起了魔鬼的“代言人”,从辩论的主持人转变为辩论的一方,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在辩论环节中,因为大家都抓住了渔夫的胜利来谈,所以我趁势让他们思考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出来,思维的递进非常流畅。

原本在辩论后还有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但当时时间不是很够,而且同学们在辩论时也将句子读得比较到位,于是在正式上课时这个环节没有进行,而是在点明道理后直接进入到了复述环节。我所任教的班级平时上课时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训练得比较多,这学期的课前演讲也是脱稿讲一个成语故事,所以他们对于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还是比较驾轻就熟的。原本想着课文较长,就让他们从文章的四个部分中任选其一来复述,但在这个环节,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复述了两个以上的片段,近十人复述了全文。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开拓想像,将这个故事进行续写,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依照文章呈现的人物性格来进行续写,有个同学认为魔鬼是有可能被渔夫打动从而改邪归正的,所以我也将他的正能量大力表扬的一番。

这节课总体而言,上得还是达到了预设效果的,节奏也比较适中,时间安排也卡得很准,在我喊完下课的十秒后就打了下课铃,孩子们都对我的“未卜先知”感到和惊奇。但是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的课肯定还是有许多瑕疵的,课后的评课时间里,来听课的老师们也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一位老师说,在续写环节后,可以简单几句话重新引回《一千零一夜》,让孩子们从课本所选的《渔夫的故事》切入这本故事书,课内指导课外,进行更加深入的扩展阅读。

一位老师说,在复述环节中,因为学情关系,可以让孩子们在复述的基础上演一演,这样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课堂也由看到读到演,更加有梯度。

一位老师说,环节间的过渡语和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语还需要再斟酌。过渡语要简洁生动,既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又要贴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调动起课堂气氛。点评语则需要从学生回答的话入手,更加精准,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样,以评促学,使学生的上课状态更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需要磨练的地方也很多,我必将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个小小音乐剧,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自己创编一个有说、有唱、有歌、有舞的综合音乐剧,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着这一目的,我先让学生熟悉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讲一讲,然后完整的给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了这两次的聆听经历,学生对故事的大概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学习歌曲,边听边体会俄罗斯歌曲的特点,运用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说、演、唱、创等多方面的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小组合作,发挥大家的智慧,为歌曲做简单的表演,最后形象生动的加入了解说词,边说、边唱、边表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音乐表现了,达到了小小音乐剧的目的。

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本节课中学生的创编有的同学没有积极参与,而是看着别人去做。老师应该及时的启发、鼓励,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慢慢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虽然表演是学生的弱项,但做为教师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后我在上课时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能得到提高。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5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样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齐来呢?我说:“透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主角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适宜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资料。浩浩很用心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资料。”浩浩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资料,进步很大。

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透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明白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之后我透过问题“我不明白,你们怎样评价渔夫?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明白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能够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对课文的主要主角进行了分析,我又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巴尔扎克说的一句名言: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但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透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透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

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目标是:简要讲述课文资料。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样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我请小班长先到台前讲给大家听。她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了复述,并重点讲了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透过她的复述我告诉同学们复述课文要详略得当,并把掌声送给了小班长。最后,我出示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并透过资料袋了解《一千零一夜》,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超多的课外阅读中。

第四篇: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么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起来呢?我说:“通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角色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刘梓杰很积极地举起手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刘梓杰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进步很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非常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后把每段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老师要正确引导。

第五篇: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

本文重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诈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剖析,而是通过领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协调的气氛中,狡诈的魔鬼与聪慧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答复,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通俗易懂,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但是故事很长,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课堂上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因而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是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己默读课文。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是分为三块:一块是让学生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将长课文变短的概括能力,第二块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

因为课堂只有40分钟,而这篇课文又非常的长,所以在第一块、第二块的用力上,比较少,大约一共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农夫、魔鬼的说话时的表情、状态、说话的语气,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学生通过多次的练读,将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特别是能抓住这两句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来体会到: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则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次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将魔鬼的凶恶狡诈和渔夫的聪明等都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几个同学在说旁白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掌握分寸,一些可读可不读的旁白都被省略了,使得整个分角色朗读非常的流畅、清爽。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3

一、按照“思维递进理念”说教材

初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在第四、第五两个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第六单元“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这是颇具匠心的。由观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到了解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它体现了思维递进理念。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渔夫的故事》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甚至感化国王?因为它是神奇的想像。如果没有想像,那就没有渔夫和魔鬼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就没有了《渔夫的故事》,甚至没有了文学。反过来,要让初一学生领悟渔夫战胜魔鬼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觉醒,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胜利,也必须借助想像,否则就只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了。由此可见,思维从现实向想像递进,是何等的重要。

二、围绕“现实和想像”要求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学生通过《牛郎织女》的学习,已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因此。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宜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课文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o

“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也是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初一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学修养等影响,不明确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所以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手法难以理解。他们或把虚构的人事信以为真,或者相反,把艺术形象价值全盘否定。因此,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像结合起来的应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初一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理论,要求我们教学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根据学生通过上一课《牛郎织女》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这一实际情况,用鉴赏分析法来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原则要求我们:语文能力训练要借助于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已知的有关民间故事知识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初步学会赏析未知的《渔夫的故事》,这种方法正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民间故事,故事全属虚构,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要让初一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铺设台阶,化难为易的目的。

四、紧扣“赏析人物形象”的重点说设计

第一步,简介作品,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明确目的。

通过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指导赏析民间故事思路,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学以致用,赏析课文。

(1)根据“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赏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出“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人瓶”,“投瓶人海”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特点,让学生的想像依托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又使原有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

(2)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赏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具体分析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3)根据“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来赏析语言特色。运用举例分析法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第四步,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第五步,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当堂提出“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解救了魔鬼”、“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等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达到由感知想像到创造想像的升华。课后要求学生“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4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5

我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节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一说文中的魔鬼是什么样的形象”当很多同学纷纷指出魔鬼的“凶狠、无耻”时,一个男生却得意地提出了他的新观点:“我认为魔鬼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你看,他告诉渔夫,自我被所罗门关在胆瓶里时的遭遇,一点也没有隐瞒。让渔夫明白了自我的弱点,这不是很诚实吗并且魔鬼因为在前三个世纪的时候没有人去解救它,所以他立下誓言:‘誰要是在这个时候來解救我,我要杀死他,可是我能够让他选择死法。’他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实现自我的诺言吗”这时我在点评时肯定了他敢提出不一样意见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再读文章,激起争论:魔鬼在渔夫面前是否一向诚实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当魔鬼觉得渔夫不足惧时,他觉得无需撒谎,异常嚣张;当他错把渔夫当所罗门或者渔夫再次把它关进胆瓶的时候,他就撒谎了,这种变化不恰恰证明了魔鬼是狡猾的而非诚实的吗。

短短的几分钟,却使学生有了更深入的发现。试想,如果没有经过价值引导来点化,课堂上怎能有如此精彩的“变奏曲”呢所以,关注课堂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6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主角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研究、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可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可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终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提高,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我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7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在执教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到达“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主角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述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所以我经过分主角朗读以及举办讲故事大赛,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经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此刻同学们面前,初步到达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可是这次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比较欠妥,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当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8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本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课前分配好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形式,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由课本剧延伸到授课,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去讲解,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画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然后填空,学生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有: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接着我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通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知道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之极。接着我以同学们刚才所填的“()的渔夫”的词引入对渔夫的评价深入体会。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知道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总结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静下心来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

最后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通过以上形式的教学尤其是课本剧的表演,我发现本班学生不仅演得好,学得也兴趣盎然,同时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讲解课文时,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根据课文中有关的语句准确的对渔夫和魔鬼进行评价,并能深入体会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智慧能够战胜困难!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9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状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个性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述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而这时,一向爱另辟蹊径的吴俊仪又发话了,老师“正义有时并不必须能战胜邪恶,比如历史上有些坏人却能得逞,祸害忠良。”

听到这句话,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孩子可能接触到一些负面影响,内心深处有一些观点比较狭隘,我们作为老师此时不应再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他们年龄小,理解事物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看待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应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淳朴、向上的种子,让他们做一个阳光、快乐、活泼的少年。而不应是悲观、险隘的孩子,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这样的孩子务必耐心讲解,想到这,我耐心地对他说:“并不排除历史甚至现实生活中,有你说的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说的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另外,这些事情终究的结果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坏人最终也没得到好的下场,比如,秦桧最终落个千古骂名。第二、这些民间故事,来自广大的群众中间,他们在编这些故事时,带着他们的完美向往,相信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听了我的讲解,他才点了点头,坐下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0

这学期师徒结对课,我选择了讲四年级下册的《渔夫的故事》。试讲的时候我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同时师傅也给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包括各个环节的衔接,课文重点部分的分析等,使得这一课成功能顺利的完成。我对这一课总结如下: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喜欢,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一课是智慧的化身,令人深思。

首先,我让学生查找有关《一千零一夜》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一共有25个自然段,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读课文中难读的字词以及四字词语。

接着,攻破第二个难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篇幅较长,所以我对学生做了一个小提示,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层次入手对课文进行简要概括。从而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能够较快的找出每一部分所对应的段落。课文结构层次就弄清楚了。

接下来的重点是通过读来感受魔鬼的形象,它外表强大、凶恶、狡猾,但是最终渔夫战胜了魔鬼。在这样的恶势力的反衬下,让学生深刻体会渔夫的聪明才智。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说一说你的收获和启示。只有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最后,训练了学生复述课文。课文的三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小故事,找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复述。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1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讲的是渔夫无意中救了一个魔鬼,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渔夫,最后渔夫用智慧战胜魔鬼。课文语言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他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设计思路】

1、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专题,本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由于篇幅较长,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放在从哪儿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上。

2、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因而要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人物不同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

3、在概括主要内容,练习讲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字幕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外时间里,你们有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 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 通读全文。

⑶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来的句子。

五、全班交流

1、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以要杀了他呢?

学生可能会被11自然段中,魔鬼的那段话所迷惑。

教师可点拨: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联系前后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

2、读一读魔鬼的话,感情魔鬼的凶残本性。(投影字幕)

3、渔夫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呢?

指名说说渔夫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再读一读,从中感悟渔无偿援助机智,聪明。(投影字幕)

六、读一读

出示挂图投影,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书,培养语感。

1、分角色读。

2、表演读。

七、讲一讲

指导学生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部分。可以展开想象,有所创造。

八、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无意中故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 渔夫:机智、勇敢

渔夫战胜魔鬼 魔鬼:凶残、愚蠢

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5、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一定要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2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完美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经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比较,学生经过前后比较,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简便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便展此刻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3

一节课下来,我真为孩子们的思维感到惊讶,孩子们突破了我以往的教学思维方式,提出有趣的问题,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由此我想,面对不同的学生,我的思维方式是否太单一,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也是在点点滴滴教学活动中,体现对学生独特感受尊重的方式。

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因为怕学生打乱了我的思路而终止他们的谈话,而是故意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自我教育的过程。可以说,这是一次始料不及的成功体验。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4

一、分析人物应建立在深入情节的基础上

最初选择《渔夫的故事》,是被它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愁学生们没有学习热情。于是,我欣然选择了本文。可是,真正着手去剖析的时候却犯难了。故事情节固然吸引人,但作为课标的要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要点又不可割舍。可是一旦对这些问题开始分析,就好比将一篇课文“绑架”到了手术台上,然后“磨刀霍霍向课文”,作为“刽子手”的我不忍下手却也无可奈何。

因此,我在梳理字词、读通课文、弄清大意的基础上,首先开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在这篇课文中,“渔夫”和“魔鬼”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学生在充分自读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抓住他们的特点,有些甚至能够产生独特的看法。尽管学生们比较积极自主地完成了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可是这种略显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方法,还是凸显了它的弊端——这一环节的课堂气氛并不好。学生们想必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课文手术”,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于麻木了吧。

试想,如果能够能将学生们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小心呵护,从情节的悬念起伏处着手,让他们在充满热情的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到这种情节起伏的魅力,接下来的一切活动是否气氛会更热烈?这种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手法,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写作技巧窥探一二。在吃透了情节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了解情节起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物的变化。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环节。并且,由于此前学生充分地读了故事,他们对“渔夫”和“魔鬼”的特点的感知必定会更丰富。

二、课本是最好的范例,学故事应该为说故事、写故事服务。

在本次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环节,意图达到学以致用。可惜,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说这两个环节并未达到一定的效果。教一篇故事,我想,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人物、感悟故事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课本的故事化为自己的故事,进而尝试自己编故事。

在讲故事的环节,我降低了难度,给出了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讲故事说清楚、说生动、精彩环节说具体。可是,我发现极少有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说得生动,都像背书一样平淡。由于预留时间较短,我没有来得及对这一问题进行指导。其实,想要让学生讲故事讲得精彩,首先要给出一定的示范,引导他们使用恰当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其次,要指导他们将故事转折处的悬念讲出来。最后,还要对故事进行详略处理,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些要求,还可以制作出简要的评分标准,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修改,让学生不仅仅讲得好玩,还讲得有用。

同时,写故事的环节也可以放在课上完成。简要地编写故事的结尾,既能够考察学生对于写作手法、情节设定等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发散思维、激发想象,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总而言之,就如同薛法根老师所说,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要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想,今后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前,我都应当反复做此问。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5

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共五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