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反思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
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觉得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
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
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第二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色彩
爱什么颜色
《爱什么颜色》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首小诗。诗歌语言简练,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课前,我让学生在预习诗歌时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教学诗歌时,我重点带领学生赏析第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想象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等方式,学生们明白了“我的梦”,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在学完第一小节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了“我的心”,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只停在表层意思上,联想不到颜色的象征意义,只能说出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不能进行深层描写。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于是我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红”这个词,脑海中马上会浮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你们是不是也跟老师一样,也有这种感觉呢?”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果然,我这一示范,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想起了过年时挂红灯笼、新娘子的红裙子等。我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便又在黑板上写了“洁白”一词,有了前一次的基础,学生无需多大的点拔,便联想起了白衣天使、洁白的婚纱等,看来只要启发得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便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后来又引导学生就“金黄、粉红、黑色” 等几种颜色充分联想,学生的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去“写”,正好,语文配套练习上有这样一道题,并指导他们去描绘,一首首虽不成熟,但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黄灿灿、亮晶晶,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把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动作表现出来,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理解“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是怎样变化的,我就结合课后题2,让学生边理解边填表,时间和草地的颜色,学生填的很准确,但蒲公英的形状抓得不准,我又一一进行了指导。最后,终于将课文内容在表格中体现出来,同时,也把握了教材。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
语文天地
(一)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学生对于表示颜色的词语了解的不太多。尤其是“黑”字找颜色的词语时,学生能够说出来了只有“乌黑”、“漆黑”、“黝黑”、“墨黑”,让学生积累在语文书上;“红”字找颜色的词语时,学生说出来的比较少,我突然发觉学生的课外知识真是太少太少了。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学生积累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一遍阅读时,里面的字学生都可以读出来,多遍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中,学生很喜欢这篇阅读,以颜色的变化为主。首先,我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画笔,根据课文内容试着配配颜色,学生们兴趣浓厚,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二单元
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本节课教学时,我注重了以读为主,读中悟情。在教学1-5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读一读,看自己喜欢哪一段,再说说喜欢的原因,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最后代表小组在全班朗读,让同学猜猜自己喜欢的原因。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即“在读中感悟语言,再通过读表达出来”。
我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合作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从课堂上可以看出,学生读书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也颇具特色,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再现了“下雪时、婴儿睡觉时、小猫喝水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用心聆听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练习习作。引导学生要用心来聆听世界上的声音,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练笔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喜爱音乐的白鲸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取了“入情入境,以情带读”的方式,即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入情入境地进行体会,在感情有了积累后再进行读的指导。特别是在体会白鲸遇险前后“快乐”到“绝望”心情的变化时。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引导孩子让自己也成为一只小白鲸,入情入境地体会。先当一只“快乐的小白鲸”激发孩子朗读兴趣,体验游玩时“太好玩了”,“连回家的时间也忘了”的轻松,快活与逍遥。
接着,话锋一转,我引读“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渲染气氛,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紧张和危急,进入遇险后新的情境。
再让孩子自己找找描写白鲸此时心情的词语“着了慌”、“绝望”,进行理解体会。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这时,绝望的小白鲸们,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孩子在想象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白鲸“遇险”的环节也较流畅,抓关键词“奇迹”准确。但将“奇迹”的引入放在教学后段,显得我整堂课的教学整个头重脚轻。如果我将“奇迹”引入提前,让孩子带着问题“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去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本节课的失败之处。
而且在体会“人们的关爱”上做得不到位,忽略了“船员”对白鲸的情感,为什么只有“船员”才了解白鲸,知道白鲸喜欢听音乐,我太疏忽这一点了。
同时,这篇课文我似乎讲得过多过细了,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这是我最需要反思、改进的地方。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而是以“议一议”、“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为主线,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表演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
同时用“盗铃人被抓住了,你想对盗铃人说些什么?”一个问题,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我让学生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明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学生们大多数都说“自作自受”,我觉得有些偏了,刚要张口,一个“自作聪明”的声音传来,他居然说对了,我很是高兴,随即,我又引出了“自欺欺人”。
结束时,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的,倒也说了一些例子,可是没有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我当时,没有及时的指正。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
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是一篇流传久远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泯王继位后,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我的教学围绕三步进行。第一,读懂“滥竽充数”的字面意思,第二,理解“滥竽充数”比喻什么?第三,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课文短小,一读就懂,因此,我没有泛读,让学生自己读。
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竽,然后再去认识南郭先生。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第一,是谁在滥竽充数?第二,充数的目的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能充数?第四,充数的结果如何?
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填一填这张表,学生自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让他们有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然后是问题的回答,能让学生在自读当中悟出这则成语故事的比喻义,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已识别真假事物的能力。
语文天地
(二)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学生对于表示声音的词语了解的不太多。上课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声音,然后进行模仿,再去写下来,并写成ABB、AABB、ABAB的形式。学生说出来的比较少,我发觉学生的课外知识真是太少太少了。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学生积累两首古诗《赠花卿》、《竹里馆》,第一遍阅读时,里面的字学生都可以读出来,多遍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然后逐句进行了理解,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中,学生很喜欢这篇阅读,以童话色彩为主。首先,我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去交流“噪音的危害”、“我们如何在减少噪音”等。学生们兴趣浓厚,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三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
国
徽
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我有很多课前的充分准备,但我的内心依然存在着不安。课上完了,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深思。
在教授生字新词的学习这一环节中,我对二类生字的处理所花的时间稍长了一点,以致于在第三小节的学习上时间匆忙了一点。在对比“映照”与“照耀”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示了“湖面()蓝天白云”这句要写成“湖面()着蓝天白云”要恰当一点,我没有让两个句子同时出现,因此,学生选择的并不好,如果两个句子同时出现,那效果要好一些。
读是语文的生命线,在品读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的读指导得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提高不大,对第三小节的学习时间过短了一点,读得不够充分,更谈不上朗读的指导了。
在拓展的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交流,怎样做才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做好了,这就是爱国,比如戴好红领巾、捡起一块垃圾等等。课堂上,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回答问题都很积极。
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这篇课文记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放弃优越舒适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着家人毅然回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感悟华罗庚的爱国情操,首先就得让学生走近华罗庚。
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如果单纯让他们去来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爱国情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导入课文时,我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华罗庚,向学生介绍华罗庚的背景资料,通过适当的背景资料,很自然地、有针对性地拉近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
教学中,我采用了自由读、轻声读、小组合作带着问题读、指导有感情朗读、分角色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华罗庚为什么放弃海外的优越条件要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去?他回到祖国去干什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交流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今天教学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这是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文章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故事生动,要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孩子非常需要钱但却又把钱扔掉的原因,从而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从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抓住“意大利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到文本中,与文本对话,在初步对话完之后,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再集中反馈,但是由于学生读课文太少了,不熟悉文本,始终找不着点。经过仔细琢磨,我觉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应该提醒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衣衫褴褛”“大义凛然”“扔”“砸”等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意大利少年捡钱和扔钱的句子,同学生走入文本,体味其中的感情,应该让感情得以升华,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方面的充分对话。
语文天地
(三)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学生对于这几组形近字了解的不好。尤其的“座”、“坐”区分不开。()落、落(),这两个最难区分。因此,我着重讲解了这两组字词,有一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但相对还有一部分理解的不够透彻。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学生积累两首古诗《敕勒歌》、《望天门山》,第一遍阅读时,里面的字学生都可以读出来,多遍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然后逐句进行了理解,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特别的差,这方面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加以指导,为今后对的古诗教学打好基础。
第四单元
塞北江南
葡萄沟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葡萄,课文里还讲了制作葡萄干的过程。应该说,学生比较这篇课文,主要是对新疆并不陌生。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件中下载了许多关于新疆的风俗人情的图片,还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几首新疆歌舞。
课上,我以新疆歌舞的形式进入课堂,借机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当一名学生提到新疆的葡萄时,我就马上转入了本课的话题。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我发现,对于本课的朗读这方面,我做得非常不够。
小镇的早晨
这篇课文中描写的景色优美,通过欣赏课件中的画面,学生已经完全沉醉在其中,我注重了上节课的不足,让学生多读课文,已读为主,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认真的读,读完后,说说这一部分中,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大多数学生可以再读中很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做不到。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课文结构的问题:总——分——总。我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去明白,并且结合写作进行,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也许是第一次接触的问题吧!看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还要认真的灌输这部分语文知识。
五彩池
这篇课文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写景的课文,我要恰如其分的利用,三年级的孩子习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描写景物的。
从一个传说入手,我与学生交流:“传说天上有个五彩池,那里有着美丽的景色,池水是五彩的。”刚一说到这里,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
文中有很多字比较难读,字音不太准确,我一一进行了纠正,而后又让学生进行了多次朗读,等把课文读通顺了,我才进行了教学。
抓住两个问题进行了理解课文,“五彩池为什么是彩色的?”、“五彩池有哪些神奇之处?”学生剖析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就把课文在交流中学习完了。
课后有8个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其中,学生对“腾云驾雾”比较感兴趣,而且一提起这个词语,学生都提到孙悟空。但“回旋”这个词,学生有些拿不准,知道意思,但表达的不确切。
日月潭的传说
整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学生对于学习故事是最感兴趣的,干脆,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然后交流。
我将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了组织教学。先让学生找出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找的非常准确。起因——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不见了,让人们的生活很不方便;经过——大尖和水社找到了太阳和月亮不见的原因;结果——找到了日月,并一直驻守在潭边。
分析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后,我让学生交流“如果没有日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大尖和水社有着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想的,积极地发言,课堂中呈现出了学习的浓浓情景。
语文天地
(四)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出现了两句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警句,这就需要让学生去理解和积累了。
第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时,学生最不能明白的是“匹夫”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书面语学生不会明白,我干脆使用启发式问答:“你们是哪里人?”“作为中国人骄傲吗?”“如果有其他国家的人欺负我们国家的人怎么办?”当我问到这里时,有些学生义愤填膺的站起来:“把他们赶出中国去!”我暗暗的笑了,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
紧接着,我就说:“匹夫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明白了吗?”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教学。有时候,我也在思考:教学艺术在哪里?究竟怎样体现?现在,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第五单元
我们和我
儿童和平条约
这是1986年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儿童签订的和平条约,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了熟读,交流战争带着人们的各种苦难。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如:“战争让我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战争让我们没有食物,饿着肚子。”、“战争让天空不再美丽,没有彩虹,看不到白云。”、“战争让孩子们无家可归。”......可以看出,学生无论在生活中怎样接触到怎样的战争场面,都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交流后,我进行了这首儿童诗的教学。已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在频频的朗读中去了解战争带给我们人类的灾难。紧追着,我又问学生:“那我们要怎样才能使世界和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到处都是学生们的质疑、交流,我觉得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不是积累几个好词好句就行,而是必须在文中去感悟世界,感悟生活。
说声“对不起”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进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去交流,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向他人说“对不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的很多,而且说的比较准确,这也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道德问题,体现出学生的文明礼仪的问题。
从分析到品读,用了近10多分钟,文章较长,而且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地方比较多,因此,借机我又进行了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指导,并让学生当场就进行了练习,但效果真的不太好,看来,以后的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指导才行。
品读作为本课教学的关键,我和学生一起进行。在读得过程中去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的程度。课文学习完后,我让学生谈收获,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就是书中的那几句话,只有个别学生的比较有自己的思维创新意识。
画里少了什么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我采取了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然后通过交流问题来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了多少。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海洋中都有什么?”、“这个孩子的画中为什么只有鱼儿呢?”、”你认为她的画好吗?为什么?”、“后来,同学们一起完成后,画面怎么样了?”每位同学都能认认真真的去找,去解答。看来,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的还不错。
那画里究竟少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又牵涉到了大自然和人们的行为及理解。
一朵小花
这个故事也是在本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内容很好理解,但学生们一定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不要太过于去计较别人怎样,要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用处、长处。这样的话,自己就不会因为一些变故而感到苦恼。当然,这些道理学生并不一定明白,希望他们可以这样去做。
语文天地
(五)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最难得部分应该是成语积累,这些成语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常出现,尤其是积累关于“情”字的成语时,几乎是我讲给他们的,“心”字的成语还行,学生知道的比较多。
这一单元中出现的这几个反义词也比较难,学生掌握的并不好,因此,我就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背诵,把这些反义词熟记,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第六单元
鸟
翠
鸟
当我把课件播放停留在翠鸟站在苇秆的一幅画面时,学生们的阵阵赞美声响起,我就马上意识到,这节课一定很收效颇多。
首先,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去思考: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然后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说到: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外貌、动作、捕鱼的样子。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读得和认真,找得非常准确。
那接着学生的回答,我就从翠鸟的外貌讲起。课件的配合之下,这一部分的课文内容了解的很到位,尤其是那些描写翠鸟外貌的比喻句,我让学生画下来以后,进行了一次次的体会朗读,学生朗读的效果非常好。
接下来的这一部分,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翠鸟如何捕鱼,里面有许多动词,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进行了描述。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很兴奋,还不时的模仿着,那我将计就计,让学生也变成一只美丽的翠鸟带着动作和语气,来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看着学生们开心的笑容,我明白了,语文课文是学生最好不过的表演课,并能够在一堂堂的表演中,感受语文的乐趣和魅力。
最后,了解翠鸟的住处时,学生们是从课件信息中了解到的,看到高高的悬崖峭壁,那小小洞口,是学生们的又一个兴趣点。更能让学生们明白,翠鸟不但外表美丽,而且本领较高。
一只小鸟
文中描绘了一只可爱的、幼小的小鸟,和鸟爸爸、鸟妈妈一起幸福的生活着,然而,我们人类的自私与无知,让这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从此就消失了,而且还扼杀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这是我教授本课时,最终的目的。
课文的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再注重学生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才能更好的了解课文的内容。里面有很多较难的字词,在课堂中都解决了。
课文的前一部分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一部分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幼小、和鸟爸爸、鸟妈妈的幸福生活,我引导学生从鸟儿欢乐的叫声中去感悟。后一部分有了转折点,孩子们喜欢这只小鸟,就捉来玩,没想到,鸟儿最后死了。我看了一部分学生情绪的低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们对于保护动物还是有责任感的。
课文的最后,有很多延伸的意义没有体现出来,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学生进行了故事续编。学生的续编结果透露出了那份童真童趣,效果较好。
惊弓之鸟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学生们也很喜欢学习,所以,我干脆放开了手让学生去学习体会。
这篇课文先介绍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才讲述了原因。故事的原因才是重点,也是惊弓之鸟的寓意。
学生了解的比较到位,但对一个成语所隐含的寓意来说,却有着一定的难度。课后题的第二题,要求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我讲解了寓意,并让学生抄写在了书上,背会。
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是更羸和魏王,并且有一大部分他们之间的对话,因此,我就让学生进行了对话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语气。并对更羸这个射箭能手进行分析,学习他的那种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我的教学还有些浅显,应该更深入一些。
鹰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说明文体裁的课文形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说明文是比较难的。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鹰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然后才让学生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读和理解。
课文介绍了鹰的生长环境和食物,学生对于这一部分非常感兴趣,边读边交流,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交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整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我为学生一一去引导和解释,并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重要性。学生听得很认真,但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并不感兴趣。慢慢来引导,我相信,多有的学生都会体会说明文的重要性的。
语文天地
(六)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鸟的成语的积累,出示的6个词语当中,学生只了解其中的3个成语的含义,其余的3个并不了解,因此,我一一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弄懂为止。题目训练,还要求学生自己书中积累几个关于鸟的成语,我进行了这个话题的交流,5分钟下来,学生了解的这方面的成语并不多。而且,这道题一定会考试的,我就让学生多写多练,而后进行了听写,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好几个成语学生都写不对。
也许是其中考试前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这一单元当中,出现了好多多音字的练习题,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我比较担心的是,学生的拼音总是拼写有问题,一年级的时候,这方面学得不扎实。我只好才有用笨办法,让学生写会、练会。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写写自己与鸟的故事,或者写写自己喜欢的鸟,我进行了大量的引导,学生中,养过鸟的并不多,所以,我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鸟,介绍清楚鸟的外貌、生活习性、特点等。大部分学生写得还不错,只有个别学生写得有问题。
第七单元
集市和超市
观察集市、超市
本单元教材的第一课,出现了两幅大图,人们在集市、超市的图画。我一开始小看了这两幅图,当我深挖教材之后,我才明白,这两幅的用意很大。
首先,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看看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是你遇见过的?哪些是自己从未见过的?3分钟后,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都纷纷汇报自己的观察图的结果,从他们简短的话语之中,我发现看得还很仔细。
其次,我又让学生认真观察人物不同的表情,并根据情节让学生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学生同样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了分析。
最后,我让学生去试着总结这两幅图中的特点。
我觉得引导学生去观察的这一方面我比较欠缺,甚至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引导。
分
类
教材中出现了五项分类,将物品细化,我一项一项的引导学生去分类整理,效果还是不错的,几乎没有分错的学生。
在分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面很窄,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脚步,于是,我又随机进行了点拨。
分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轻松的就能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将物品分类很重要。
学会购物
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材中将这一课细化为“制定购物计划”、“说说购物怎样做?要注意什么?”、“填写购物清单”。
这几项练习比较顺利,但不能看出,竟有10个学生,没有单独买过东西,根本不清楚买东西时要与别人交流什么,如何交流。
我将计就计,开始进行了场景表演,挑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切实的演一演,模拟了5次之后,渐渐明白了购物的要领,比之前好多了。
第一次买东西
这是本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又是贴近生活的一个小故事,学生们接受起来又快,又比较容易理解。
我先让学生交流了自己第一次买东西的经历和感受,然后以对比的形式走进了文本,看看文中的小主人公和自己相比,究竟谁的表现比较出色,这一设置,学生几乎跃跃欲试,都要争着说说自己的经历,都说自己比文中的小主人公强,一下子有了学习的劲头,效果很明显。
语文天地
(七)本单元的语文天地,学生要大量的训练量词,虽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量词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有一部分事物的量词还是分不清楚。
我在课件中出示了很多量词的练习,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但一遇到有争议性的量词练习时,就不敢说了。
我想练习量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练习才行。
第八单元
成长的经历
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三段歌词,因此,我在课件中准备了这首歌曲,来服务于这节课。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我提问到:“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
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很多,但大多数的提问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不多。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红领巾’指的是什么?”、“‘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
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对这班孩子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这篇课文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因此,我教授起来比较轻松,学生掌握的也很快。考虑到这节课有限的时间,又是一篇较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主要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多,我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丑小鸭
这篇课文学生非常熟悉,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就知道这则童话故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自由充分的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讨厌、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通过学生表演,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哪些词用得好,并着重体会“惊奇、羡慕、冻僵、幸亏”等词。学生在积累这些词语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为课文的感情朗读,为今后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愿是只幸福鸟
这是一首儿童诗,里面有许多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白求恩;还有许多熟悉美丽的地方,森林、大海、台湾、南沙、西沙、尼罗河、金字塔、长白山。我将这些资料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实在教学过程中。
一边了解诗中的人物,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这首诗歌,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小段的仿写,大多数学生写得不太理想,一小部分平时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却写得有些意思,今后在这方面还需要大力培养。
语文天地
(八)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效果不太好,尤其是形近字的区分,有些掌握的不太熟练,区分时比较困难,我在黑板上做了大量的引导和分析。
出现了三条名人名言,掌握了意思以后,还需要背诵,可能有些难,我将跟进检查。最后一题的句子排序,我给学生又一次教授了事情的发展顺序的排列,穿插了一部分练习,学生做得还可以。我又将练习册中的这个排序练习进行了训练。正好本单元的作文又是一篇叙事作文,因此,我将事情的发展顺序讲的比较仔细,让学生能够将作文写好。第九单元
幻想和想象
我 想
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诗歌中,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巧妙的联系在熟知的事物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我想把手儿、脚丫、眼睛、自己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并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费了很大的劲儿,这班学生的朗读不太尽人意,总觉得懒洋洋的,没有激情,没有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朗读。
课后,文中有省略号,延伸了我的教学,当即,就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课文内容做以修改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自己的创意,我觉得发挥了极好的创作水平。
七色花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将事情的发展顺序融入其中,在学生朗读完第一遍时,我就让学生用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试着叙述故事,效果很明显,学生叙述的也比较清楚。
怎样得到的七色花?珍妮用这朵七色花做了哪些事情?我以这两个问题贯穿全文,因此,学生紧紧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遍遍的去理解,并将每件事分析的很清楚。
最后,我让孩子们讨论,哪件事做得最有意义?一时间,班级里像是炸开了锅一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虽然有些吵,但我很开心,因此这学期的进步很大,最起码知道什么是交流,交流时应该怎样做。
于是,我多给了学生们一个交流话题: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一朵七色花,你想要实现什么愿望?几分钟后,出现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答案,那全是孩子们的想象与天真愿望的表达,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
语文天地
(九)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内容比较少,但积累的东西很多。第一部分,关于“想”和“梦”的词语出现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考试肯定会出现,词又比较难,只能是理解意思后,多练习了,而且,要求学生自己积累的也很多。
第二部分是说话练习,主要是以本单元的主题进行。第三部分是一首古诗,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最后一部分,也是三年级的孩子们最喜爱的想象部分,草帽还能做什么?想法非常的多,有些学生的想法的确是异想天开,不切合实际,因此,我耐心的引导,即便是想象,也要切合一下实际,不可凭空乱想。
借着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准备了本单元的作文《小白兔的草帽》,学生的写作兴趣太高了,就像编故事一样,提笔就来,倒是比前几篇作文写得轻松一些。
空中花朵——降落伞
这是一篇说明文,我没有可以的点出说明文,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太好理解。但课文的内容简单,容易理解。我就让学生理解了两点:降落伞是谁发明的?降落伞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比较感兴趣,超出了我的预料,把卢诺尔曼为什么要发明降落伞都分析的头头是道,我觉得三年级的孩子们进步很大。
除了课文中的讲述,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降落伞还有哪些用途?学生说的比较多。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这是一篇充满了无限想象力的课文,学生非常喜欢,而且用了排比段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一点,我专门提出来,并希望学生们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也可以用到。
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房间是冰激凌做的、是魔术屋、是有轮子的、是 会动的、是像冰宫一样凉快的。真是趣味无穷,孩子们读得也是津津有味。
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作文练习,写写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答案真是形形色色,有趣极了,什么样的房间都有。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关注的,去发现的,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十单元
奇妙的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走进这一课时,学生的兴趣点很高,尤其是去探索神秘的大海,那更是不用说了,一个比一个来劲儿。
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海底世界的图片资料,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我还进行了拓展部分的补充,例如:发光的深海鱼、比目鱼、闪电鱼;美丽的海星、各色的珊瑚、以及有趣的小生物等。
我用整体把握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先明白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然后进行学习,也可以说是去大海探索。
景色奇异的部分,学生最喜欢的还是海底的生物,而物产丰富这一部分,似乎学生有些陌生。像文中提到的铁、石油、天然气,虽然生活中也接触过,但学生并不知道,它们都来自海底。
这篇课文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课文的够段方式,一开始是一个问题,而结束时,又是答案,这样的方式为首尾呼应,之前还没有重点讲过,但在本课中,我讲的比较细致。另外,本课的每段开头都是一个中心句,由中心句统领整段内容。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接受的也比较快,教学效果明显。
圆圆的沙粒
这篇课文很吸引学生,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进行呈现。而且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很大。
由于珍珠的知识,学生交流时说的不全面,我就利用课件补充了大量的资料。重点把珍珠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仔细的分析、讲述,才能切入本课,否则,学生不会明白沙粒是否真的能变成珍珠。
当我在课文第4自然段教学时,让学生站在沙粒同伴的立场去想象,同伴们还会怎样说?小手举得一个比一个高,人人都能说,有的合情合理,有的掺杂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
课文的第9自然段直接是省略号,没有文字,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我干脆让他们写一写,几分钟后,一部分学生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创作。
其实,语文课堂不应该用什么模式生搬硬套,只要能够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本科的教学目标就好。
语文天地
(十)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有三个较难的训练点,我只能引导学生去慢慢地感悟,在解决的过程中,我觉得诗句理解是最难的。
三个诗句来自三个不用的诗人笔下,但内容都一样,紧紧围绕“海”,第三个诗句最好理解,学生能从字面的意思进行整合,就把内容说出来。而第一句和第二句,我真是大费周折。
仿照句子自己创作时,学生的理解思维太有限了。围绕的都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没有一点点社会经验,让我觉得,这里的学生的确太局限,与外界直接脱离,不是我们费尽,而是真的费尽。
初显身手中,要求学生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然后交流,办成手抄报。我将留作家庭作业去完成。
海底村庄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不需要精细的学习,只需要理解内容即可。对于这样一篇充满想象色彩的文本来说,本身就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文分为3小块来学习。体会海底的奇异景色、建筑的奇妙、以及村庄的特点。可以说,我不费吹灰之力,这篇课文就完成了。
海底漫步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两个话题展开:“做潜水员需要哪些训练过程?”、“潜水员的工作性质和特殊服饰、要求。”
根据这两条线索,很快的开展了学习,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将问题进行集体交流,其效果明显。
但从这节课的两篇阅读课文来看,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学生的朗读能力却是极弱的,很多学生不能流利的进行朗读,好多词语单独认了几遍,放在课文中就不会读了。
语文的阅读看来还是个大问题。
第三篇: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8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试验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块橡皮,谁愿意来估量一下它们的重量,学生回答一块稍轻,一块稍重,我又问如果老师站在高处,同时往下扔,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有的同学说,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学说,轻的先落地,还有的同学说同时落地。那么到底怎样呢,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会自己找到答案。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
二、拓展阅读,搭桥铺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学的惯例,我通常是先带领学生学完课文后再拓展同步阅读上的文章。但是今天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带领学生阅读了阅读书上的《伽利略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惧权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学会伽利略那遇到疑问时敢于动手实践,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的精神,为学生理解朗志万的良苦用心和动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桥铺路。
三、学习课文,升华主题
有了以上的基础,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含义,为了升华课文的主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时此刻你会对郎志万说些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设计了此环节,“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或疑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当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时,自己会先思考,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而大部分学生都称自己以前害怕困难,懒于思考,但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产生疑问时要多动手做做看,一定要想办法弄明白。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本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另外,我还让学生读写结合,写出兴趣。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教师播放悠扬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这一课是描写圣诞前一个小女孩一家的情况,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单元都是教育孩子们怎样去关心别人,这是一篇极好的教材,教育学生爱每一个人。要给我们班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了解了一下圣诞节的时间及西方国家是如何过的。再让学生联系现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并说说自已的希望。由圣诞树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想给予树是什么样?有什么作用?结果有的学生猜想它可以让人的愿望实现,有的学生猜想它上面有无数的小礼物,有的猜想它每天会在树上结出无数的礼物送给小朋友等。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倒挺丰富的。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习部分,用了摘要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写,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然后抓了文章的两条感情线,从开心的节日气氛感受手足之情,从担心难过的感情线中又引出仁爱之心和母子之爱,把课文的重要句子带出来。并且把朗读,情感体验读,串读,领读结合在各种重要句型中,最后,引出爱的主题,让学生来畅谈——爱在何处,升华主题。
在本校的试教中明显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师引领成分较多,学生情感体验不够,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升华主题花的时间不够多分配时间上需要再加改进,在两部分的'详略还欠突出。为了吸取改进问题,又为了迎合市区学生的基础,我特意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了“甜蜜()笑容、紧紧拥抱”来区分“的,地”的使用,在流程中也更专注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和思维发散性。在塔山小学上课中,的确克服了在本校试教中遇到的些问题,把两部分的时间差距拉开了,能更沉着地指导学生朗读了,主题也升华了,并且真正实现了目标,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和给予带给大家一种心灵的洗涤。
然而,又有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出现,需要引起自己的注意。
一,真正把握好语文课和思想课的分寸。
最后拓展部分时间放的多了点,学生发言过多,反而有些拖散了结构,这个结尾却成了我整堂课的败笔。或者我们上语文课更多的应该关注其文本,以及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来。
二、注意提高某些要求必须肯定的表述。
这当然是说对学生的某些自学要求的肯定提出,准确、明了,最好直观。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因为在生活中,相信农村孩子对蒲公英都有些熟悉与了解的,文章浅显易懂,活泼有趣。文中“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绒毛玩耍的情景,我发现的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的快乐感受都在感染着这群小家伙们,教学这篇课文,让我们彼此心情舒畅,仿佛在童年的摇篮里心怀甜蜜。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随着作者来到草地上,体验“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心情时,孩子们想象: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我仿佛看见天空下着蒲公英花雨。”
“我仿佛看见雪花飞舞。”
“我仿佛看见白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与我和弟弟一起玩耍,一起快乐。”
“我仿佛看见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降落伞飘起来了,越飘越远。”
……
就这样,我被小鬼们编织的一个个童话梦境给吸引住了。
课后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孩子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山林里的空气一定很新鲜,在那里学习一定很舒服;山林里的动物真有趣,能和动物们做伴,真幸福。大青树上的钟声一定很动听,听到那样的声音,上课都变得很有趣。民族小学就在大自然中,我喜欢大自然,也喜欢民族小学……
写字教学:三年级开始,课后的写字教学有些变化,没有了练写的空白田字格,每篇课文后面的生字都有十来个之多。在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示范笔画较难的生字,对于一些比较稍简单的生字,就以学生练写为主。毕竟上课时间有限,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识字教学:本学期课后识字条里的生字较少,我主要以随文识字为主,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应该算是有比较多的再现机会了。
读写结合:每篇课文能够尽量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点进行读写结合,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我想,三年段开始,要提高学生的练笔水平了,在接下来的课文教学中,要是能够挖掘文中的着眼点,进行适当课堂小练笔的话,如本篇课文在教学后,又让学生进行了《走近蒲公英》的小练笔,学生通过对蒲公英开花闭合知识重新思考探索,如可能是昼夜温差原因,也联系起了另外一种夜晚花的知识了解,颇有兴趣的写出了极有科学依据的文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与写作兴趣。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一周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描红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九课《亡羊补牢》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四、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1以问促读(何谓泉“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第二自然段写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写的环境,学生回答的虽然不是预设的,但却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于是我因事利导,提出了一个抓重点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红花与绿叶的问题,讲到了上一课荷花与荷叶的描写的关系,引出绿、清、深的水,学生明白了许多问题,我想这是这节课的亮点。启发: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是生态课堂,不要光想把学生往教案上引,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以疑促读(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以赛促读(“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比谁读的好,用什么样的感情。边读边悟,边演边悟,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自在。)以品促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这篇文章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泉水又绿又深,清可见底。然后,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最后,用自豪的语气说明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像《珍珠泉》这类语言优美的散文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只有让学生徜徉在语文文本的真实情境之中,经历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挚的,才是永恒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图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3今天,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诗意的课堂最融合孩子最诗意的心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孩子诗意地学着,还孩子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
4不足:如果学生课前读熟,就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复兴小学张勤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低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教学有许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并不是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这问题;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 和想象。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对于这个过渡的年级应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老师也感到棘手。面对这些,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
材,让学生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语言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完善。
教材中的32篇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要对你的学生真正有所了解,知道什么什么对他们来说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理解、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的有失。但最近却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有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没有一点新鲜感,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我想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走向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