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65-795854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14 09:45: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2011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12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2011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2011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2011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

第二篇: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XX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12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XX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XX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XX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

分析、掌握主干知识中的可考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相关热点问题。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需把握以下几个结构:

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

2、把握基本历史概念;

3、明确章节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热点历史问题;

5、解析近年经典高考、调考题目。

会议展示了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究和备考的成就,体现了我省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发展的特色,发挥了教研的引领作用,必将促进校际交流与校本教研。比如:选修课开设(因省2012年高考方案待定——可能是宁夏模式:在四个选修中任选一,如考生把四个选作题都答则以第一个为准,故建议在四个选修模块里选二个,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给其高考选择答题余地,只是能力培养如有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教学里一定要落实),方法论(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实践上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述、评价等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题眼),试题设计思路(每个主观题都有中心思想,注意立足与课标知识背景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察新视角,注意区分有效与无效材料的区分),必修与选修教学方法与容量的把握(不过分追求具体知识的记忆,讲究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的螺旋上升、视野的全局开阔)等,我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第三篇: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老梅初中 高祥胜

2013年4月27—28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市历史中考研讨会,能有机会外出学习、取经,很不容易。因而我也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认真聆听、深刻反思。与会的两天中听了两位教学一线优秀教师代表的复习设计课和10位县市教学骨干的专题讲座,感到收获非常大,他们钻研业务知识的那种敬业精神、丰富的历史知识内涵,都值得我认真去学习。历史中考怎样复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恐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现阶段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抓重点,讲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复习的切入点,改传统的三轮(或四轮)复习法为两轮复习法。

1.快捷定位找考点。

中考命题的难度一般不会太大,基本史实的再现和主干知识的考察仍然是重点,所以,针对开卷考试特点,平时多做定位训练,即根据教材目录和框架知识,精确定位考点、快速查找课本中相应内容。夯实基础,掌握和记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会大大减少翻书的时间,加快做题的速度。从操作步骤上说,先要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教材的内容。具体说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八年级上册是中国近代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内容,下册是现代史,即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内容,还包括世界古代史;九年级是世界史内容,其中上册是近代史,即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下册是现代史,即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内容,力求做到熟练化、自动化。再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将每一课的考点知识记在目录栏上,立即定位。最后是要对照能级要求逐个考点落实定位。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各考点构成了学科考试的基础,各能级要求则界定了复习的深度。考纲将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三大能级层次:识记、理解和应用。这也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这样按照考纲对各考点的要求,对照教材相应内容,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的放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基础知识与专题复习同步完成,融会贯通再提高。综合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复习,而是要把已掌握的扎实的知识点串起来,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个问题、某一段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价,形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就依据《考试说明》,将基础知识和专题的复习同步完成,融会贯通在一起,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上可以复习到大化改新,下可以复习到甲午中日战争,左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右可以复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就完成了有关改革的大专题的复习,比较系统,学生容易掌握。特别是后期复习,利用每天“小卷子”考试的手段,精心设计不同的试卷加以训练和考查,注重“课课过关,强化选择题训练”,及时反馈,极具成效,使得全体学生都有了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专题复习是综合巩固贯通历史知识的重要一步。一般来讲,大专题注重纵横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纲去认识历史的基本联系。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政治层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面的新文化运动等。横向联系,指同一时期内的同类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反映。如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为摆脱困境,美国是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危机,恢复了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小专题则注重分析比较。如:复习到资产阶级革命可从英国联系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纵横联系和比较,学生就可以发现问题,感悟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准确解题,精编资料讲方法。

毕业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而历史学科的课时又少,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不可能有大量做题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研究考纲,紧扣课本知识,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的专项指导。如面对材料分析题,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然后准确定位这段材料属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或什么人物,再把它放在具体的时间和事件中去审视去分析,让材料与事件、人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材料阅读题就迎刃而解了。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而考查的方式则会是“根据材料,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和“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这三种形式。那对于这三种题目的回答,可以这样指导学生: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本地出现在材料中,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三、注重细节,认真仔细提高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一些细节的关注与否,会成为得失分的外在因素。首先要善于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答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要求学生记住“三要”:一要点要序号化;二答案要顺序化;三内容要重点化;根据分值巧妙分解题目,一般来讲,答题针对性很强。在一张试卷中,各题的分数分配不同,所以在回答各题时所用时间及答案多少应与分数相对应。也就是说,所占分数比例小,花费的时间要少些,答案也可以简略些,所占分数比例大,那么,这道题就应多花些时间,答案就应详细些,充实些。例如有的题目是3分,实际上刚好有3个得分点。

其次是把握好时间,政史合卷要求在两个小时内要完成两份试卷,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这样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历史试卷一般控制在五十分钟左右。从教法上说,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题量可略大些,如出十二道选择题(中考是十题),四道综合题(中考是三道题),这样中考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时间紧张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再次是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由于是电脑阅卷,要向学生强调卷面书写要认真,力求程序得分。

最后,不滥用资料。最好的资料就是课本,资料应是线索、脉络式的,不应过多、过杂,重复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总之,在今后的复习教学中,我将借鉴优秀同仁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让班上每个人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顺利完成初中阶段毕业考试。

第四篇: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历史研讨会心得

王庄中学

王然军

2011年3月4日,在实验中学举行了九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研讨会,听了二节示范课后,收获颇深。

学习收获

实验中学的刘建欣老师学识渊博,教学风格独特,通过试卷讲评,首先进行简单的成绩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成绩定位。讲评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古今中外知识串联,注重审题分析、失误矫正、方法指导,效果不错。

高桥中学的徐涛老师的课知识体系完整,纵横向脉络清晰,通过绘制表格辽、宋、夏、金政权有关知识,把辽、宋、夏、金政权有关知识对比让学生明确透彻明了。进行考点分析让学生明确中考动态,有利于针对性复习,课前导入,课的结束用音乐来进行,体现了快乐教学。

二节示范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自我反思

从这二节课中,体会到我们的历史复习教学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纵横向链接、讲练结合、关注热点、史政结合,注重课堂的实效,注意解题方法的引导等。意识到在一些教学环节较欠缺,如在课堂的容量、习题的精选精练、解题方法的引导等方面需多反思、多研讨、多改进。“海纳百川便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贤者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

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更要与时俱进,终身教育不可丢弃。通过学习,我认为九年级历史复习阶段应该做到:

一、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专题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形成有机整体。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如:①民族危机与抗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②民族探索与复兴(a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红色革命的探索: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世界近现代史的专题,如:①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②三次科技革命及科技进步;③两次大战及国际关系的调整④历史上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⑤美国简史(新航路的开辟、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华盛顿体系、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美苏冷战、霸权政策);⑥分裂与统一(美国内战、一国两制与港澳台问题)等等。

二、形成“大历史”观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要注意转换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立足点。如鸦片战争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抗日战争与二战等等。

三、关注热点焦点

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与现实社会有关联的知识点,如台湾问题;涉及周年的知识点,重点就是与现实热点问题(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主干知识,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对现实生活有较大借鉴意义的主干知识,就是各个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或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等等。

四、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和迁移、变通能力的训练。教师应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真正搞清历史问题中常见的提问语,如“是什么”“怎么样”“特点”“影响”“性质”“背景”“原因”等;训练学生审题的全面性,以免学生在考试审题时丢三落四;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问题中常见的能力词,如“分析”“概括”“比较”“评价”“说明”等。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能力训练,最好从七年级就开始,并且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进行练习,力求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学会理解题意,尽早具备较高的审题能力。在加强审题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注意迁移、变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平时要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近两年的学业考试题),让学生切实掌握常见的“提问语”和“能力词”的应对策略,并指导学生能够灵活地迁移、变通这些“应对策略”去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迁移、变通能力,实际上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把已经掌握的“应对策略”迁移过来,并予以适度变通,来解决眼前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迁移、变通能力,是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主要渠道,我们一定要加强迁移、变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五、注意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当前,材料解析题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训练题型,无论在选择题还是在非选择题中,都含有“材料式问题情景”,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较强的材料解析能力。解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是目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的主渠道。我们必须把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材料解析能力,作为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中心,抓好、抓实。具体说来,要通过一些模拟题【事先准备、设计一些模拟题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找答案,学会看材料的重点内容,如中心句、出处、注释、省略号前后的文字等,学会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图表内容,多让他们自主分析事件的各个要素,如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性质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分析历史事件的良好习惯。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和指导学生把答案组织好、写准确、写清楚。

以上是我的肤浅的教学心得,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2016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2016春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木植街初级中学

王晓亮

2016年3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市2016年中考研讨会的汇报会议,听后很受启发,收益颇多。

本次研讨会的汇报工作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会上专家作中考分析报告会,讲考点、教法、复习方向、及指导学生怎样复习有利于中考等,教师进行点拨,联系拓展。与会教师交流、讨论。感受历史课程的改革趋势。

会上预测2015年中考历史命题导向。命题特点:

1、图标、数据、图片和符号题增多;

2、命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3、命题的微观性越来越强;

4、命题的材料越来越全;

5、加强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尤其是理解与运用层次的试题。

最后,分析了中考2015年历史变化情况,并分析对策。他在讲解过程中提到这几个特点,很重要:

1、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必考,包括世界史中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中古史中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和中近史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2、树立问题复习意识。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准确、扎实理解历史概念。

4、材料分析题一定要“小切口,深挖掘。”在讲评试题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5、重视研究历年中考副题。

研讨会后,我静心思考,我觉得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2015年历史中考进行有效率的复习。

历史复习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中要淡化面(学科体系)、突出线(专题知识)、辐射点(社会热点),建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模式,做好专题复习,这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下面就如何预测考试动向,做好

专题复习,谈一点看法!

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

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

(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