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四年级数学《角度量》评课稿[大全五篇]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65-787685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08 09:05: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角度量》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角度量》评课稿

9月21日上午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乌兰浩特市片区联合体(联盟校)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先后听了三节《角的度量》,感叹于三个教研团队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听完后我的感受也颇多,下面我将对本节课部分环节谈一些感受。

一、引课环节。

1、兴安一小的李静老师由刚刚结束的大阅兵引出“角”,并顺理成章引出“角的度量”以及度量的工具—量角器,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并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观察和交流的习惯。

2、而葛根庙中心小学的孙忠伟老师通过“比较两条线段哪条长?长多少?”让学生用直尺量出,再让学生“比一比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学生一眼便看出角2大,但大多少需要用量角器量出,引出角的度量和度量工具量角器。

3、卫东小学的宁伟迪老师课前先出示课标要求,做到让孩子心中有数,设计的很新颖。之后让孩子们回忆角,并说说你心目中的角,板书“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为之后的教的度量方法打下伏笔。接着出示很多角,任意拿出两个角“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要求同桌合作,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学生通过汇报得出角2比角1大,但大多少没有测量出来,从而引出量角器。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了结论,但对角的选择应该慎重,如果孩子选择的三角尺是30度和45度角的,不就一下量出大多少了嘛。

二、量角器的介绍。

三位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之后通过学生汇报和课件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量角器,相比之下,我个人比较欣赏宁老师的设计,特别是在教学中“任意找到量角器上的一度角”这个问题,使学生更加自由的理解问题,再汇报时适时地追问“为什么这个角是几度角”,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明白“几个小格就是几度”。

三、新知的自学环节。

三位老师都设计了自学环节,通过“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自学—小组间讨论与交流—小组汇报”这一系列活动,重新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借鉴。

四、巧设“量角小儿歌”。

三位老师都用心的设计了量角小儿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量角的方法,其中宁老师的小儿歌和板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李老师和宁老师课始的比角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学生一定的问题和悬念,而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再回顾一下比角的准确方法,首尾相呼应,不仅显得结构完整,更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今天所学的角度的重要性。

总之,听完这三节课之后,反思自己的常规教学,在之后的日子里应该更加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充分的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课堂上多给孩子时间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教给孩子!

第二篇:《角的度量》评课稿

《角的度量》评课稿

夏杰

听了《角的度量》这节课后,我觉得授课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体会得较深刻,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题以故事情节引入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境,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对角大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且不拘泥教材。这节课安排的程序是先出示两角,再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用10度的角去度量得知角的大小。,然后再学习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度量角的方法。

三、在探究中体验,以活动促发展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如:教师出示了两个大小类似的角A和角B时,教师让他们才猜猜哪个角大?这时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冲突这时有的学生说角A大:;有的同学说角B大,教师再次追问到底哪个角大呢?你们能想出验证的好办法吗?这时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来,发挥他们丰富的现象力,开动起智慧的小脑筋,同学们想出了多种验证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三角板中的一个直角分别和这两个角进行对比移动三角板的位置而得到的;有的同学回答我是用通过角A是三角形的三倍多点,而角B是比它的三倍多的稍多些,有的说我是用直尺测量出的,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操作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并度量出各角的度数,如:红领巾、桌子角、书角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加强练习拓展与延伸

教师精心设计了有梯度的习题,不仅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内化,而且还能拓展思路,更能开阔学生知识的视野,因为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认识经验,认识水平等皆不相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不同,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个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多向、开放、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指一指、量一量,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及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本节课教师创设

一系列的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教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教学脉落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可谓是处处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处处有学生的动脑与思考,处处有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的火花,课堂上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情趣,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尽管张老师本节课中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几点探究的地方。.一、教师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同时应纵向考虑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的整合性.复习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又关,,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有哪些特征等,不仅为新知识打下铺垫而且也为估侧角奠定基础.二、设计一道学生容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方法的练习题。

可以制成课件,在度量角时小明是这样操作的你们发现他哪出错?

(1)角的顶点和中心点没有重合;(2)角的一条边没有和0度刻线没有重合;(3)内外刻度读错了;以上这几种错误的方法是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能进一步牢固地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也为下节课学习角的画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学生在认识1度角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几度,几十度和几百度所以让学生任意地去说角,指角,拨角,量角和画角,不要限制在整十度和整百度等.如43度,98度.106度

等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了知识的活学学活用。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与鼓舞和唤醒.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让我们在预设中体会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点燃师生互动的火花吧,只要每位教师能够刻苦的砖研,我相信在你们辛勤浇灌下的花朵必将争齐斗艳.

第三篇:角的度量评课稿

《角的度量》

听了盛老师这节课,给我带来了较大的震撼。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浓浓的味道。这节课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量角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确、精确地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材教法是由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的顺序进行的。而这节课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开始的常规,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探索实践的,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教师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仅凭眼睛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发度量角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在学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个小角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改进一个一个小角贴上去麻烦得问题,通过电脑演示量角器地雏形:半圆工具。在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发现一个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满一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么办,学生想到用更小的单位,从而优化量角器,即把单位小角分的更细些,让学生了解量角器地构造特点,并逐渐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引出了认识刻度线。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效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了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

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一开始,教者便从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中引出量角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量角是因为有需要,掌握这个技能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层层突破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庄老师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现为主,再通过提问解答的形式进行再补充完善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教学读角和量角的方法时,先让学生尝试,然后说说想法,再由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把自己经验进行总结归纳重点,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纸量角器上画50度的角时,由于画的开口不同,学生比较两种画法的不同点,得出用量角器量角应注意的地方是关键看零刻度线指着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这些既是量角的重点,也是难点。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尝试,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整个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新知,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联系生活,巧设总结

在落实了本课的双基后,教师再次回归生活展现了椅背、滑梯等生活中的用具,让学生体会学习量角不仅能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而且更大意义的是在于生活中的应用,使学习本课的意义更上了一个台阶,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设计的小结是:我是量角器,我想说……,这个小结方式让学生角色转变,不仅有一定的趣味性,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梳理新知中充分发散思维。

四、建议:

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应先出示一个普通角,而不是90度的角。因为认知的规律应是从普通转向特殊的。

2、教学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如:中心、0度刻度线时应让学生用更充分的时间指一指,说一说,这样在后面学生说自己量角的方法时语言表达可能会更准确。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本40-41页例1的内容及相应练习。【课程标准描述】

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量角器,在交流活动中,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借助找一找的活动,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探索、实践活动,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能灵活正确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评价活动方案】

1.借助观察量角器的活动,说一说量角器的构造,关注学生对1度角,内外圈度数的理解,以找一找的活动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照样子量一量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以评价学习目标2。【学习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呢?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6.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评价目标1)

1.观察活动。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认识1°的角以及量角器的构造------中心点、内外刻度线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3.找一找。

(1)出示20度的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是20°的道理)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引导学生谈谈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人说刻度,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量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评价目标2)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40页上2个角的度数吗? 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3.巩固操作。

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量出以下角的度数。

四年级数学《角度量》评课稿[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