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65-792738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11 22:05: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

教学二十多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公开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方法多新颖,课堂气氛多活跃,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重点知识也强调了,而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个班级的物理课。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可谓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倍受启发。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个班级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发现下面有些乱。我以为是学生都会了不想听了,可过一会儿,课代表站起来了,她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我们有点没听明白”。她这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这类问题,我以我的教学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发生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就草草地说:“回家再做一遍,周一再讲”。

回来以后,我就想,是什么原因呢?那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也有这同一问题。看来,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总结一下,原因就在于我把我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来说,再简单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上课前要先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师省事了,可学生却学得稀里糊涂,那老师势必课下要进行大量的辅导,结果自己会更累,而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好。所以说,“高效”不等于讲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要讲究上高效课,原来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算是亲身经历了。看来不改不行。我要感谢我的课代表。

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 “高效”才是精彩的。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2

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3

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教材中有价值且适用性强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师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作为教师应具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4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

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

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本学期物理科组在备课前都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阅读同类的其他教科书与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综合各家的论点,充实补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个定”:

①定时

②定内容

③定人员

④定场所

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

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把集体备课内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每周四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交打印室打印,在下周四之前发到组内教师;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固定反馈: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次的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

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5

密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决定打乱教材的体系,从密度的知识生成讲起,用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发现未知的密度知识。

我给学生一把刻度尺、一个天平,和一个立方体铁块。让学生研究讨论这些东西,然后问:通过这两个测量工具我们能得到与这个铁块相关的物理量有哪些?学生很快交流讨论得出可以知道铁块的质量、体积、面积、棱长等物理量。

我说,我们今天来研测量质量和体积,同学们互相合作。很快,学生都测出了这个铁块的质量为7.9g,这个铁块的体积为1cm3。我接着问,根据你的实验结论,你能知道0.2cm3的铁块的质量吗?学生很快发现是1.58g,那么你能知道15.8g铁块的体积吗?学生马上说出是2cm3,我马上把这个数据列成表格如下: 质量 7.9g 1.58g 15.8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根据这个表格出发,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们议论一会儿后说:质量和体积德比值是不变的。

我马上给同学一个1cm3的木块,我说,既然大家发现这个规律,那么我们不用测这个木块的质量,就知道他的质量是7.9g?同学们说错了,我说为什么?因为它是木块。要知道他的质量还是先要测量。我说我们有没有兴趣测量一次?同学们高兴的动起手来。很快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质量 2.6g 0.52g 5.2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比较这两个数据,我们能得到哪些知识呢?讨论一下,我待会找同学回答。

同学们探讨的非常热烈,我巡回寻问一些小组的结果,发现很多同学认识很到位。我说谁愿意交流一下自己小组的结果?结果举手的小组不多。我马上作动员工作,因为这届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好,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不敢举手。结果举手的同学一下子超过了4/5,我感觉很满意的。

我让一个男同学回答问题,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我说:有请后面的那位小伙子闪亮登场。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没有了紧张。他一下子说出了三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相同;可以根据质量算出体积。我说有补充的吗?一个女同学很快举手,我点名让她回答,她说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物体的体积,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我说还能知道什么?同学们有窃窃私语了一会。有一半同学举手,我指一个同学回答:我还能根据体积算出质量。我说这不和刚才同学一样吗?结果很多同学反对我的观点。有同学喊着说:两个相反。我笑着说:相反吗?中间一条河,你能从河对面过来,那么我就能从这边过去。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相当于在质量和体积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呀。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也可以算出任意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上面铁块比值是7.9g/cm3,木块的是2.6g/cm3,这个数值是什么意义?

几乎全班同学都说出来了,我点名让几个同学回答,都能说出1cm3的铁块的质量是7.9g,1cm3的木块的质量是2.6g。我接着问:这个比值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吗?同学们开始都说有关。我说想想再说。一部分同学开始改变自己的答案了。我让他们讨论,结果他们说无关。我说你是怎样知道无关的?有个同学说因为铁块的质量无论怎样变,比值没有变,体积怎样变,比值还是不变。我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呢?同学们一致说因为它还是铁。我说那就是说,这个比值是铁这种材料的性质,而不是某个铁块的个性,是铁这种材料的共性。同学们会心的点头了。这个比值就是质量和体积间的桥梁,我们把每一种物质的这个比值求出来列成表,以后在质量和体积间的运算就简单多了。其实,这个比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密度。

我板书了课题和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并相互交流,感觉效果很好的。接下来的密度的应用,学生基本上是自学,把我也解放了出来。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6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二、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要反复推敲,拿出最佳学案

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次《认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回答,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四、要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大家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展示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给予肯定或者鼓励,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见,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展示。

五、要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发展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学生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机会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一节展示课我发现了如此多的不足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7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 “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8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0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1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体验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 “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2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二、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要反复推敲,拿出最佳学案

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次《认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回答,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四、要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大家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展示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给予肯定或者鼓励,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见,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展示。

五、要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发展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学生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机会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一节展示课我发现了如此多的不足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3

初三物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5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

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

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6

今年我担任了九年级的物理教育教学,随着时间过去中考以快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我认识到了物理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和指导方针,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基础,重实效。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放开手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一、中考复习应以课本为基础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我在讲授课程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都是以课本为主,重点抓好第一论的基础复习,把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牢固,在进入道更深层次的复习,例题的讲解要有针对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教学效果,在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对教学方式多注重精讲多练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是否适应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

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在习题的选取上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精讲,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对所讲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起到我们复习的效果。

三、对学生应该学会分层次教学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他们的个性各有差异,基础各有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对他样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一样。让他们在慢慢的学习中得到逐步的提高。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新课标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催化剂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教学反思。反思可以是课后,还可以是课前。如教学设计完成后,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效率是否高,学生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交流是否会顺畅,授课的

进度,内容与时间分配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不协调。同时,学生的反思也是课后反思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7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

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

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本学期物理科组在备课前都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阅读同类的其他教科书与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综合各家的论点,充实补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个定”:

①定时

②定内容

③定人员

④定场所

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

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把集体备课内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每周四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交打印室打印,在下周四之前发到组内教师;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固定反馈: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次的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

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8

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教材中有价值且适用性强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师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作为教师应具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9

教学二十多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公开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方法多新颖,课堂气氛多活跃,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重点知识也强调了,而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个班级的物理课。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可谓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倍受启发。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个班级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发现下面有些乱。我以为是学生都会了不想听了,可过一会儿,课代表站起来了,她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我们有点没听明白”。她这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这类问题,我以我的教学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发生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就草草地说:“回家再做一遍,周一再讲”。

回来以后,我就想,是什么原因呢?那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也有这同一问题。看来,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总结一下,原因就在于我把我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来说,再简单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上课前要先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师省事了,可学生却学得稀里糊涂,那老师势必课下要进行大量的辅导,结果自己会更累,而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好。所以说,“高效”不等于讲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要讲究上高效课,原来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算是亲身经历了。看来不改不行。我要感谢我的课代表。

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 “高效”才是精彩的。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0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

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重视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毕业,合格升入新的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将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孩子,更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四月份我们物理就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我们将进行系统复习,单元测试,综合练习。以过去中考和模拟考的测试卷为准,整理一系列题反复练习,巩固再巩固,争取有新的突破。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1

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2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

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

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

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

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

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

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3

密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决定打乱教材的体系,从密度的知识生成讲起,用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发现未知的密度知识。

我给学生一把刻度尺、一个天平,和一个立方体铁块。让学生研究讨论这些东西,然后问:通过这两个测量工具我们能得到与这个铁块相关的物理量有哪些?学生很快交流讨论得出可以知道铁块的质量、体积、面积、棱长等物理量。

我说,我们今天来研测量质量和体积,同学们互相合作。很快,学生都测出了这个铁块的质量为7.9g,这个铁块的体积为1cm3。我接着问,根据你的实验结论,你能知道0.2cm3的铁块的质量吗?学生很快发现是1.58g,那么你能知道15.8g铁块的体积吗?学生马上说出是2cm3,我马上把这个数据列成表格如下: 质量 7.9g 1.58g 15.8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根据这个表格出发,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们议论一会儿后说:质量和体积德比值是不变的。

我马上给同学一个1cm3的木块,我说,既然大家发现这个规律,那么我们不用测这个木块的质量,就知道他的质量是7.9g?同学们说错了,我说为什么?因为它是木块。要知道他的质量还是先要测量。我说我们有没有兴趣测量一次?同学们高兴的动起手来。很快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质量 2.6g 0.52g 5.2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比较这两个数据,我们能得到哪些知识呢?讨论一下,我待会找同学回答。

同学们探讨的非常热烈,我巡回寻问一些小组的结果,发现很多同学认识很到位。我说谁愿意交流一下自己小组的结果?结果举手的小组不多。我马上作动员工作,因为这届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好,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不敢举手。结果举手的同学一下子超过了4/5,我感觉很满意的。

我让一个男同学回答问题,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我说:有请后面的那位小伙子闪亮登场。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没有了紧张。他一下子说出了三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相同;可以根据质量算出体积。我说有补充的吗?一个女同学很快举手,我点名让她回答,她说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物体的体积,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我说还能知道什么?同学们有窃窃私语了一会。有一半同学举手,我指一个同学回答:我还能根据体积算出质量。我说这不和刚才同学一样吗?结果很多同学反对我的观点。有同学喊着说:两个相反。我笑着说:相反吗?中间一条河,你能从河对面过来,那么我就能从这边过去。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相当于在质量和体积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呀。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也可以算出任意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上面铁块比值是7.9g/cm3,木块的是2.6g/cm3,这个数值是什么意义?

几乎全班同学都说出来了,我点名让几个同学回答,都能说出1cm3的铁块的质量是7.9g,1cm3的木块的质量是2.6g。我接着问:这个比值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吗?同学们开始都说有关。我说想想再说。一部分同学开始改变自己的答案了。我让他们讨论,结果他们说无关。我说你是怎样知道无关的?有个同学说因为铁块的质量无论怎样变,比值没有变,体积怎样变,比值还是不变。我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呢?同学们一致说因为它还是铁。我说那就是说,这个比值是铁这种材料的性质,而不是某个铁块的个性,是铁这种材料的共性。同学们会心的点头了。这个比值就是质量和体积间的桥梁,我们把每一种物质的这个比值求出来列成表,以后在质量和体积间的运算就简单多了。其实,这个比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密度。

我板书了课题和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并相互交流,感觉效果很好的。接下来的密度的应用,学生基本上是自学,把我也解放了出来。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4

在听一节物理课《温度》的时候,发现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首先让学生体验,感受冷热的不同,由于对比参照的不同,会有错误的反映,从而引入温度的对比和测量等,然后进行温度计的结构学习和使用。

但是,由于在冷热的感知过程中,一直让同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缺乏应有的对比反应,学生描述感受也就没有戏剧性的不同,学生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没有对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有鲜明的认知性,也就少了研制温度计的迫切性。

相对的,如果让两个不同的学生分别将手插入冷水和热水中适应一段时间,在同时插入温水中,立即评价,感觉对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学生对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应的质疑,体悟到感觉的对比作用,也有不靠谱的描述等。继而认识到为了便于对比和记录,科学的方法是选取相同的参照物比对,引入温度的界定和温度计的研制和使用。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绝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仅仅为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内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还比如温度计的使用,同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测量方式以及观察结果,对比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操作的意义和操作要领。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更多一些体验性,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顿悟性,也就无形之中保证学习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稳定。

所以,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做好细节的组织和调整,既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情趣性,还让学生体悟中明确学习内容的生成,注重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5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体验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

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3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 “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4

在听一节物理课《温度》的时候,发现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首先让学生体验,感受冷热的不同,由于对比参照的不同,会有错误的反映,从而引入温度的对比和测量等,然后进行温度计的结构学习和使用。

但是,由于在冷热的感知过程中,一直让同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缺乏应有的对比反应,学生描述感受也就没有戏剧性的不同,学生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没有对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有鲜明的认知性,也就少了研制温度计的迫切性。

相对的,如果让两个不同的学生分别将手插入冷水和热水中适应一段时间,在同时插入温水中,立即评价,感觉对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学生对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应的质疑,体悟到感觉的对比作用,也有不靠谱的描述等。继而认识到为了便于对比和记录,科学的方法是选取相同的参照物比对,引入温度的界定和温度计的研制和使用。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绝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仅仅为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内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还比如温度计的使用,同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测量方式以及观察结果,对比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操作的意义和操作要领。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更多一些体验性,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顿悟性,也就无形之中保证学习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稳定。

所以,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做好细节的组织和调整,既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情趣性,还让学生体悟中明确学习内容的生成,注重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5

密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决定打乱教材的体系,从密度的知识生成讲起,用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发现未知的密度知识。

我给学生一把刻度尺、一个天平,和一个立方体铁块。让学生研究讨论这些东西,然后问:通过这两个测量工具我们能得到与这个铁块相关的物理量有哪些?学生很快交流讨论得出可以知道铁块的质量、体积、面积、棱长等物理量。

我说,我们今天来研测量质量和体积,同学们互相合作。很快,学生都测出了这个铁块的质量为7.9g,这个铁块的体积为1cm3。我接着问,根据你的实验结论,你能知道0.2cm3的铁块的质量吗?学生很快发现是1.58g,那么你能知道15.8g铁块的体积吗?学生马上说出是2cm3,我马上把这个数据列成表格如下: 质量 7.9g 1.58g 15.8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根据这个表格出发,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们议论一会儿后说:质量和体积德比值是不变的。

我马上给同学一个1cm3的木块,我说,既然大家发现这个规律,那么我们不用测这个木块的质量,就知道他的质量是7.9g?同学们说错了,我说为什么?因为它是木块。要知道他的质量还是先要测量。我说我们有没有兴趣测量一次?同学们高兴的动起手来。很快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质量 2.6g 0.52g 5.2g 体积 1cm3 0.2cm3 2cm3

比较这两个数据,我们能得到哪些知识呢?讨论一下,我待会找同学回答。

同学们探讨的非常热烈,我巡回寻问一些小组的结果,发现很多同学认识很到位。我说谁愿意交流一下自己小组的结果?结果举手的小组不多。我马上作动员工作,因为这届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好,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不敢举手。结果举手的同学一下子超过了4/5,我感觉很满意的。

我让一个男同学回答问题,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我说:有请后面的那位小伙子闪亮登场。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没有了紧张。他一下子说出了三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德比值相同;可以根据质量算出体积。我说有补充的吗?一个女同学很快举手,我点名让她回答,她说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物体的体积,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我说还能知道什么?同学们有窃窃私语了一会。有一半同学举手,我指一个同学回答:我还能根据体积算出质量。我说这不和刚才同学一样吗?结果很多同学反对我的观点。有同学喊着说:两个相反。我笑着说:相反吗?中间一条河,你能从河对面过来,那么我就能从这边过去。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相当于在质量和体积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呀。我们可以算出任意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也可以算出任意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上面铁块比值是7.9g/cm3,木块的是2.6g/cm3,这个数值是什么意义?

几乎全班同学都说出来了,我点名让几个同学回答,都能说出1cm3的铁块的质量是7.9g,1cm3的木块的质量是2.6g。我接着问:这个比值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吗?同学们开始都说有关。我说想想再说。一部分同学开始改变自己的答案了。我让他们讨论,结果他们说无关。我说你是怎样知道无关的?有个同学说因为铁块的质量无论怎样变,比值没有变,体积怎样变,比值还是不变。我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呢?同学们一致说因为它还是铁。我说那就是说,这个比值是铁这种材料的性质,而不是某个铁块的个性,是铁这种材料的共性。同学们会心的点头了。这个比值就是质量和体积间的桥梁,我们把每一种物质的这个比值求出来列成表,以后在质量和体积间的运算就简单多了。其实,这个比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密度。

我板书了课题和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并相互交流,感觉效果很好的。接下来的密度的应用,学生基本上是自学,把我也解放了出来。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6

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教材中有价值且适用性强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师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作为教师应具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7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体验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8

初三物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9

教学二十多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公开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方法多新颖,课堂气氛多活跃,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重点知识也强调了,而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フ庋期,我任三个班级的物理课。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可谓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倍受启发。有一天我在其中的一个班级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发现下面有些乱。我以为是学生都会了不想听了,可过一会儿,课代表站起来了,她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我们有点没听明白”。她这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向我提出这类问题,我以我的教学水平而自居,可它竟然发生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就草草地说:“回家再做一遍,周一再讲”。

回来以后,我就想,是什么原因呢?那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就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也有这同一问题。看来,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总结一下,原因就在于我把我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老师来说,再简单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上课前要先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表面看老师省事了,可学生却学得稀里糊涂,那老师势必课下要进行大量的辅导,结果自己会更累,而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好。所以说,“高效”不等于讲得快。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要讲究上高效课,原来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算是亲身经历了。看来不改不行。我要感谢我的课代表。

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 “高效”才是精彩的。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0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二、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要反复推敲,拿出最佳学案

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次《认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回答,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四、要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大家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展示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给予肯定或者鼓励,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见,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展示。

五、要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发展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学生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机会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一节展示课我发现了如此多的不足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1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

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

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

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

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

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

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2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3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

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

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本学期物理科组在备课前都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阅读同类的其他教科书与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综合各家的论点,充实补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个定”:

①定时

②定内容

③定人员

④定场所

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

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把集体备课内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每周四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交打印室打印,在下周四之前发到组内教师;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固定反馈: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次的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

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4

今年我担任了九年级的物理教育教学,随着时间过去中考以快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我认识到了物理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和指导方针,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基础,重实效。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放开手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一、中考复习应以课本为基础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我在讲授课程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都是以课本为主,重点抓好第一论的基础复习,把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牢固,在进入道更深层次的复习,例题的讲解要有针对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教学效果,在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对教学方式多注重精讲多练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是否适应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

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在习题的选取上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精讲,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对所讲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起到我们复习的效果。

三、对学生应该学会分层次教学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他们的个性各有差异,基础各有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对他样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一样。让他们在慢慢的学习中得到逐步的提高。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新课标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催化剂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教学反思。反思可以是课后,还可以是课前。如教学设计完成后,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效率是否高,学生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交流是否会顺畅,授课的

进度,内容与时间分配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不协调。同时,学生的反思也是课后反思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5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

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

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初中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实施及教师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认知水平、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教学心理的自我监控”。我们知道,初三复习是为学生参加中考做准备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物理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因此,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并重。复习除了要发挥其巩固、强化基础知识的作用外,主要的还在于其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疏理知识的脉络,形成相应的能力,还要获得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有益启迪和认识。然而,在历年的总复习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值得去思考的东西,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值得反思的方面有:

反思之一:教过与教会

许多老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时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复习了。因此,总喜欢找一些新颖的,平时没见过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评讲。认为这样复习效果会显著,会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可是,当学生对已讲过的基础考点、习题还做不起来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我都教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言下之意,我老师没法子了,是你学生的责任!其实不然,我们想一想,如果说:教过等于教会,学生不都是满分了?还有复习的必要吗?无论什么样的班级,也不论学生的学情怎样,都会存在一定的薄弱点。虽然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且对症下药不太容易,但老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勤于记载,把大多数同学平时学习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记载下来,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一直提醒自己:教过不等于教会了,复习时重点问题重点讲,常错问题反复练,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了,效果才会好。

反思之二:全体与部分

在总复习时,认为总复习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更有甚者,认为是为考重点中学的学生服务的。于是,复习之初,就高要求、高起点,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都听不懂,上课迷惑不解,昏沉欲睡。还有极少数教师在改作业、阅卷时,眼中也只有尖子生!这样的复习能怪学生不懂事,不认真听课?

我认为:中考首先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其次才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命题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试题一定不会很难,基于此,在复习与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同学,对考点不必抠得太深,要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课堂结构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同平时讲课一样,一以贯之地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我总是认为:部分大于全部!

反思之三:教材与题海

常见现象:初三老师进出教室手上拿的都是试卷,没有课本,没有备课笔记。其实,初三复习,主要还是用好课本,其次还要用好一本复习资料。比如说《毕业达标》,但决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课本,选择好复习教材,才能让学生远离题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二

回顾初三物理上学期这段时间,在教学上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具体反思如下:

一、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四、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介绍科学家的事迹,介绍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五、积极探求教学改革

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针对传统封闭、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寻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该期尝试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程式,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易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该教法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篇三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__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篇: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在我的同行和许多“前辈”老师的帮助下,我对于物理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少走了许多的弯路,让我对于今后的教学有信心。通过这几年的教学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首先,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许多物理问题学生们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可以先给出最浅显的说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再逐步加深。比如:力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基石的内容,在开始时可以先分析一、二个力,随着知识的近一步加深,再学会从力的性层方面考虑,按物体所受的重力、支持力、磨擦力、外力等逐个考虑,最后再学会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受力情况。循序渐进要求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和效率。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在新课教学中注意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而不应该运用“题海”战术,盲目地让学生做题,增加生的负担,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走出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的建立非常重要,在这里要让学生们知识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们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们知道推理的过程,提高推理的能力等等。

另外,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因为中考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们领会一些科学的方法。

另外,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能让学生概括、推理、证明的,应居高临下鼓励学生自己去做。

最后,要适时总结,不要只是练习、讲解,要注意对知识的总结、概括,使学习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如物体的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法等,都要适时地进行总结。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这一年的教学中几点不成熟的认识,我知道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多向我的“师傅”和“前辈”们请教,多各他们学习优点,完善自我,努力工作,踏踏实实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