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推荐)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65-75443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7 19:32: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推荐)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心得体会

南充十二中物理教研组 苟 泓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心得体会,同时举例说明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给我一定的启示。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1-12-26

第二篇: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我们既要面对学生素质较差的现实,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三、物理教学探讨

3.1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3.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3.2.1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3.2.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教学总结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心得体会,同时举例说明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给我一定的启示。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关于高中物理新大纲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于高中物理新大纲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二、教学内容

三、能力培养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即新大纲)已经公布。这是一个要在下一世纪实施的新大纲。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物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怎样才能适应这种需要?要抓什么主要问题进行改革?这里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

一、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1)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教学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采取分段安排,教学内容各自形成系统,与高中物理课的特点不相适应。不便于教学,不利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必修课的内容既要考虑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需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实施中有相当难度。

高中物理课采取分段的办法来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看来具体落实确有困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前两年的必修课,内容和要求都一致,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当承认差异。不看到差异,照顾了此方,照顾不了彼方。国家教委最近提出的多种模式办学,我们体会,是承认差异。面对这种差异,高中物理课与其采取分段的办法,莫如采取分层次的办法,高中物理课可分为两种物理课,以适应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同一个知识点,在程度、要求、讲法、侧重点等方面可以不同,甚至可以很不相同。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所学知识无大差异,能力要求可以有相当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就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就所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差异是相当大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将来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者虽然是一致的,但着眼点不同,对物理课的教学要求将会不同。着眼于升入理工科院校,对知识的理解应当深入些,对能力的要求应当高些。着眼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知识面应当宽些。采取分层次的办法,将会较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的教与学。

(2)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高中物理开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必修课在高中一年级(2课时)和高中二年级(2.5课时)开设。限选课在高中二年级(2课时)和高中三年级(3课时)开设。为了适应高中物理课的特点,便于教学,新大纲把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和限选课贯通起来,不再分段,合起来称为必修和限选物理课。这样,新大纲提供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种是必修物理课(简称1类课),共4.5课时。第二种是必修和限选物理课(简称2类课),共9.5课时。

1类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知识面较窄,新大纲适当地扩展了1类课的知识面。2类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要求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内容包括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同时增加了近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作为选学内容。2类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覆盖1类课,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必修课的要求。

据了解,现行必修课对部分学生要求仍偏高,所以新大纲从总体上适当放低了1类课的程度。2类课的程度,就重要的主干知识而言,与现行的必修加选修的程度大体相当。以2类课与我们所看到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比较,基本的主干知识大致相同,但程度上我国要低些。

两种物理课的内容都分为必学和选学,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自行选择。在两种课中,选学的知识点都占全部知识点的10%左右。大纲中还规定了至少应选择的课时数。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新大纲列出了相当数量的选学内容,供师生选择,可以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

新大纲对必学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要求低,B层次要求高。作B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在1类课中,A层次的知识点约占全部知识点的60%,B层次约占30%。在2类课中,A层次约占50%,B层次约占40%,B层次所占的百分比有所提高。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适当的加深,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新大纲十分重视实验。1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有4个是新的实验,必做实验个数与现行必修课的必做实验个数相同。2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的实验。现行的必修加选修一共17个学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6个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大纲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有所增加,并提出,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因而两类物理课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新大纲中规定1类课的能力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大纲中规定2类课的能力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类课的能力要求低些,这并不是说,某些方面的能力如运用数学的能力不需要培养,而是考虑到能力的要求应该恰当,应该有所侧重,不能脱离开多数学生的实际,在1类课中也按照2类课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能力。2类课的能力要求高些,还表现在新大纲提出,要设置适合于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要求较高,希望能在实施中积累经验,使之成为培养能力的一条新的途径。

实行两种物理课并不要求过早地分流,或者说,过早地分为文理科。不论选用哪种物理课,都要在高中阶段学习必修课的内容,即学到比较完全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种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种物理课。2类课把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内容安排在一起,不再分段,是为了便于教学,不是要求所谓“一次到位”。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逐步积累的,不能操之过急,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2类课在安排上注意了这一点。在高中一年级,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某些重点知识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应用,限定为简单的应用,而在高年级,在2类课中设“专题”,以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和综合地运用知识。

我们认为,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应该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高中一年级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指导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对两种物理课进行选择。

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差异,使他们都能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物理学科课程设置问题的着眼点。

二、教学内容 返回目录

新大纲中指出:“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从新审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按照两种物理课的不同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1)科学技术有加速发展的趋势,预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发展得更<快。面向21世纪,要考虑高中物理课如何适应这种趋势。高中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这就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应当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打得坚实,才能更好地深造。现代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尽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理学的基础部分仍然是稳定和巩固的,并有广泛的现代应用。在高中阶段,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在今后有效地学习文化科学技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攀登现代的高峰。脱离开打好基础,片面追求大量的现代知识,只能得其皮毛,回过头来就会觉得基础单薄。

加强基础,这是确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新大纲指出:“高中物理课应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本要求下,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经典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

(2)在高中首先应当把那些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学好。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他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某些新知识,即使在学校没有学习,也可以自学。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本来就是相对的。所谓“精选”,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的重要性加以审视。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知识,就可以不作为主干知识,要求可以降低些,甚至可以精简。新大纲精简了某些非主干知识,以加强主干知识。

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能偏窄,这是一个矛盾。知识面偏窄,不利于开阔眼界和思路,主干知识也不能学得丰满。与我们看到的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内容相比,我国的知识面比较窄。知识面窄,这也是我们学生的重大缺陷。但是,在当前,宁可知识面相对窄些,也要保住主干知识。宁可要求低些,也不能冒然砍掉主干知识。因为主干知识学得好,学生将有可能独立地去扩展知识面,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好处。

减轻负担,必须精简某些次要内容。有的知识在大纲中可不列为知识点,不作扩展性的要求,而采取其他形式如练习的形式去解决。不作必要的精简和调整,负担将不能减轻。但是,减轻负担不能只靠砍内容,要多方面设法解决矛盾。主干知识的要求要合适,不能不适当地提高要求,增加负担。教材的系统或结构要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主干知识的带动作用,使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配合得更好,以便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教学方法要加以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强调因材施教,对物理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课后独立地钻研。教学要讲究效率。既要讲清,又不能巨细无遗,什么都讲清。这不但增加负担,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不利。教材可增加阅读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开拓知识面。负担过重,应该是指课内加给学生的负担过重,特别是由应试教育而加给学生的题目过多过难。如果课内讲得精粹一些,而且有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课后能够主动去发展,即使废寝忘食,恐怕也不能说是负担过重了。因为减轻负担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3)要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使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经典物理知识反映了宏观、低速情况下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近代物理知识是在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好经典物理知识,才能够进而学习了近代物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新大纲仍以经典物理的基础知识为主,即学习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要积极、稳妥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近代物理是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的物理学。前期量子论的知识在现行大纲中已经有所反映,为使量子论的知识能够充实一些,新大纲中明确列出量子论,以求有所加强。相对论的知识,现行大纲中没有涉及,新大纲列出相对论,作为选学内容,希望经过新大纲的实施,逐渐取得在高中讲述相对论(主要指狭义相对论)的经验。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不更新将不能体现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全国大面积的推广来说,这种更新的进程最好是渐进的。当前,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上作过大的变动,看来还缺少经验和依据。而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全国大面积的推广来说,逐步积累经验,逐步探索,是一条可行之路。从长远来看,课程的体系是应该而且是必须改变的。当今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哪些知识是基础知识,体系应该如何改变,都需要重新加以认真的研究。要考虑有较大改革的物理课程,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取得经验,以备将来改革之需。

在经典物理的教学中,应当突出与近代物理联系密切的内容。守恒的观点、能量的观点、波动的知识在近代物理中有重要意义。新大纲加强了守恒定律,加强了能量的知识,加强了波动的知识,努力反映与近代物理的联系。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寻求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接口”或者“连接点”,引导学生走向近代物理之门,开阔他们的眼界,引起他们的兴趣。讲解经典物理知识,要反映和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应当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介绍近代物理的成果,使学生知道近代物理是怎样从经典物理发展起来的,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物理大厦正在不断建造之中。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其他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形成了许多交叉科学。这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体现物理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特点,以加强高中理科各门课程的联系。如何体现这一点,还研究得不够。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4)物理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确定教学内容应该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之间的关系。新大纲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在教学目的中把基础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列,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说明对实际知识相当重视。教学中不能只重理论知识,而轻视 实际知识。教学中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讲述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新大纲的知识点中,列出了相当数量的属于实际应用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知识点。这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了上述教学目的。

不仅教学内容的确定,在整个物理教学中都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最重要的学风,是我国物理教学的好传统,应当继续发扬。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我们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要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只记住了条条和公式,而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还是很不完全的,是一些死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经过运用,才能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真正学到手。经过运用,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这应该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强调能力培养,决不能单纯算题,必须密切联系实际。

物理学是一门与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基础科学,联系实际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中、物理实验中、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物理知识有关联的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实际,是完成这一教学目的的唯一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我们要努力体现这一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即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为21世纪培养人才,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科学发展的这一特点。

我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应用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要大力加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他们关心实际问题,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有志于并且善于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去。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个任务,高中物理教学应当很好地分担。

三、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加强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大纲总结多年来在培养能力方面的经验,明确而且有针对性地作了阐述,这将有助于今后更加切实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1)在诸多的能力中,新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这种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虽然不是物理课单独能够培养的,但是,物理课却应该分担这个任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在高中物理课中有条件、有可能担负起这个重要任务。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应该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这一要求,在新大纲的说明中有明显的体现。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发表看法,提出质疑。要培养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类、概括、总结的能力,逐步要求他们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期能够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解题不单纯追求数量,学生应该独立作出,反复回味,力戒套用类型。学生实验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操作。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拓宽知识面。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界限分明,能够拓宽思路但不考的知识不去涉及,将会堵塞学生独立钻研的志趣。为了防止高考失分,让学生超量地做题,以致出现生题不会做,学生埋怨教师没有提供此类型的题目。这表明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一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受到影响。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或者进入社会,都会显得很不适应。新大纲中强调独立思考,这是十分必要的。

(2)新大纲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根据物理学的特点,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几方面能力,这就是: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这是物理学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应当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所学知识要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要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对高中物理教学所应培养的能力作了具体阐述,比现行大纲有所充实和提高。

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当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新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写出实验报告”,并进一步要求“会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实验故障”。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分成两种要求。大部分要求正确使用,一部分要求练习使用,以便于具体落实。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要求,大纲中作了具体说明。在2类课中还要求“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个别实验中要求会合理地选择仪器。

新大纲要求培养“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这在科学思维的能力的层次上,比初中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说,初中较多地是直接概括,那么,在高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由于高中所处理的问题有所深化,则较多地要求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都比初中大大提高,因而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大大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处理问题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提不高,不能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思维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科学思维能力正是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针对学生表达能力欠缺,新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思维混乱,不可能表达清楚。但是表达不清楚,除了思维能力,还跟语言本身有密切关系。因此,培养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物理一科所能负担的。物理课要尽自己的努力,为有意识地培养这一能力而积累经验。

大纲在阐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强调“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一点十分重要。解决问题,不能死记方法和步骤,到处套用;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形下,特别是新情景下,能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迁移和运用,把知识学活用活。强调“弄清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分析,就是要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一步。具体分析,物理情景,思路和方法 抓住了这几点,是抓住了根本。

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表达和处理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运算。不会运用数学,物理很难学好。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这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因此,新大纲提出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中去。学习物理,应该学会进行计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但也应该知道,解决物理问题,还常常要用到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根据物理思考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往往便于理清复杂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情景的特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新大纲提出要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这对学好物理很重要,是一种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物理思考能力,希望能够引起重视。针对图象的运用能力较弱的情况,新大纲提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这一点也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3)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脱离开这个过程,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不存在单纯地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定会有意无意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单纯传授知识,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能力,这是不可取的。新大纲明确提出“要破除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同时提示了培养能力的各种途径。大纲中说明:“要通过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是怎样得出的,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方法”,“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还指出“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这种作法并不能真正提高能力。”这一点确实应引起注意。培养能力,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同样不能拔苗助长。把方法和能力作为知识来讲授,或者说,把能力“异化”为知识,这不利于培养能力,而且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可能记住某些条条、方法和步骤,到处套用,而不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掌握某种方法,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逐步体会,自己逐渐悟出道理。急于让他们学会某种方法,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时,只能流于硬记。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物理新大纲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于高中物理新大纲的几个主要问题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已经公布。这是一个要在21世纪实施的新大纲。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物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怎样才能适应这种需要?要抓什么主要问题进行改革?这里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

一、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教学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采取分段的办法来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具体落实确有困难。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前两年的必修课,内容和要求都一致,不能适应这种差异。国家教委最近提出的多种办学模式,我们体会,是承认差异。面对这种差异,高中物理课与其采取分段的办法,不如采取分层次的办法。高中物理课可分为两种物理课,以适应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同一个知识点,在程度、要求、讲法、侧重点等方面可以不同,甚至可以很不相同。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所学知识无大差异,能力要求可以有相当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就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就所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差异是相当大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或为将来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者虽然是一致的,但着眼点不同,对物理课的教学要求将会不同。采取分层次的办法,将会较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的教与学。

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高中物理开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必修课在高中一年级(2课时)和高中二年级(2.5课时)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中二年级(2课时)和高中三年级(3课时)开设。为了适应高中物理课的特点,便于教学,新大纲把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贯通起来,不再分段,合起来称为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这样,新大纲提供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种是必修物理课(简称1类课),共4.5课时。第二种是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简称2类课),共9.5课时。

1类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知识面较窄,新大纲适当地扩展了1类课的知识面。2类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要求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内容包括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同时增加了近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作为选学内容。2类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覆盖1类课,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必修课的要求。

据了解,现行必修课对部分学生要求仍偏高,所以新大纲从总体上适当放低了1类课的程度。2类课的程度,就重要的主干知识而言,与现行的必修加选修的程度大体相当。以2类课与

用心爱心专心 1

我们所看到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比较,基本的主干知识大致相同,但程度上我国要低些。

两种物理课的内容都分为必学和选学。选学内容不作考查,供师生选择,以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

新大纲对必学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要求低,B层次要求高。作B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在1类课中,A层次的知识点约占全部知识点的60%,B层次约占30%。在2类课中,A层次约占50%,B层次约占40%,B层次所占的百分比有所提高。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适当的加深,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大纲十分重视实验。1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有4个是新实验,必做实验个数与现行必修课的必做实验个数相同。2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实验。现行的必修加选修一共17个学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6个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大纲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有所增加,并提出,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因而两种物理课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1类课的能力要求相对低些,这并不是说,某些方面的能力如运用数学的能力不需要培养,而是考虑到能力的要求应该恰当,应该有所侧重,不能脱离多数学生的实际。2类课的能力要求高些,表现在新大纲提出要设置适合于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要求较高,希望能在实施中积累经验,使之成为培养能力的一条新的途径。

实行两种物理课并不要求过早地分流,或者说过早地分为文理科。不论选用哪种物理课,都要在高中阶段学习必修课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种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种物理课。2类课把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内容安排在一起,是为了便于教学,不是为了所谓“一次到位”。在高中一年级,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某些重点知识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应用,限定为简单的应用。而在高年级,在2类课中设“专题”,以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和综合地运用知识。

我们认为,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应该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高中一年级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指导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对两类物理课进行选择。

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差异,使他们都能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物理学科课程设置的着眼点。

二、教学内容

新大纲指出:“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从新审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按照两类物理课的不同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一)科学技术有加速发展的趋势,预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发展得更快。面向21世纪,要考虑高中物理课如何适应这种趋势。高中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这就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应当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阶段,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在今后有效地学习文化科学技术。脱离开打好基础,片面追求大量的现代知识,只能得其皮毛,回过头来就会觉得基础单薄。

加强基础,这是确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本要求下,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经典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

(二)在高中首先应当把那些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学好。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它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减轻学习负担,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新大纲精简了某些非主干知识,以加强主干知识。

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能偏窄,这是一个矛盾。知识面偏窄,不利于开阔眼界和思路。知识面窄,这是我国学生的重大缺陷。但是,在当前,宁可知识面相对窄些,也要保住主干知识。宁可要求低些,也不能冒然砍掉主干知识。因为主干知识学得好,学生将有可能独立地去扩展知识面。此外,教材可增加阅读的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开拓知识面。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强调主干知识与知识面偏窄的矛盾。减轻负担,必须精简某些次要内容。有的知识在大纲中可不列为知识点,不作扩展性要求,采取其它形式如练习的形式去解决。

减轻负担不能只靠砍内容,要多方面设法解决矛盾。例如,主干知识的要求要合适,不能不适当地提高要求。教材的系统或结构要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主干知识的带动作用,使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配合得更好。教学方法要加以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强调因材施教,对物理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课后独立地钻研。课内讲得精粹一些,而且有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三)要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使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经典物理知识反映了宏观、低速情况下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近代物理知识是在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好经典物理知识,才能够进而学习了近代物理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

近代物理是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的物理学。前期量子论的知识在现行大纲中已经有所反映,为使量子论的知识能够充实一些,新大纲中明确列出量子论,以求有所加强。现行大纲中没有涉及相对论的知识,新大纲列出相对论,作为选学内容,希望经过新大纲的实施,逐渐取得在高中讲述相对论(主要指狭义相对论)的经验。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不更新将不能体现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全国大面积的推广来说,这种更新的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当前,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上作过大的变动,看来还缺少经验和依据。而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逐步积累经验,逐

步探索,是一条可行之路。从长远来看,课程的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改变。当今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哪些知识是基础知识,体系应该如何改变,都需要重新加以认真研究。物理课程要作较大的改革,必须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取得经验,以备将来改革之需。

新大纲加强了守恒定律,加强了能量的知识,加强了波动的知识,努力反映与近代物理的联系。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寻求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接口”或者“连接点”,引导学生走向近代物理之门,开阔他们的眼界,引起他们的兴趣。讲解经典物理知识,要反映和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应当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介绍近代物理的成果,使学生知道近代物理是怎样从经典物理发展起来的,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物理大厦正在不断建造之中。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其它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形成了许多交叉科学。这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体现物理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特点,以加强高中理科各门课程的联系。如何体现这一点,还研究得不够。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四)物理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确定教学内容应该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之间的关系。新大纲指出,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在教学目的中把基础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列,说明对实际知识相当重视。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际知识。教学中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讲述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新大纲的知识点中,列出了相当数量的属于实际应用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知识点。这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了上述教学目的。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实际,是完成这一教学目的的唯一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我们要努力体现这一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即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为21世纪培养人才,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科学发展的这一特点。我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应用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要大力加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他们关心实际问题,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有志于并且善于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去。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个任务,高中物理教学应当很好地分担。

三、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加强能力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大纲总结多年来在培养能力方面的经验,明确而且有针对性地作了阐述,这将有助于今后更加切实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在诸多的能力中,新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这种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虽然不是物理课单独能够培养的,但是,物理课却应该分担这个任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较大的提

高,因而在高中物理课中有条件、有可能担负起这个重要任务。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应该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这一要求,在新大纲的说明中有明显的体现。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发表看法,提出质疑。要培养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类、概括、总结的能力,逐步要求他们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期能够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拓宽知识面。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拓宽思路但不考的知识不涉及,将会堵塞学生独立钻研的志趣。为了防止高考失分,让学生超量地做题,以致出现生题不会做,学生埋怨教师没有提供此类型的题目。这表明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一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受到影响。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或者进入社会,都会显得很不适应。新大纲中强调独立思考,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大纲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根据物理学的特点,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这是物理学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应当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

新大纲对高中物理教学所应培养的能力作了具体阐述,比现行大纲有所充实和提高。例如,对观察能力的要求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当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新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写出实验报告”,并进一步要求“会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实验故障”。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分成两种要求,大部分要求是能正确使用,一部分要求练习使用,以便于具体落实。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要求,大纲中作了具体说明。在2类课中还要求“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个别实验中要求会合理的选择仪器。

新大纲要求培养“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这在科学思维能力的层次上,比初中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说,初中较多地是直接概括,那么,在高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由于高中所处理的问题有所深化,则较多地要求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都比初中大大提高,因而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大大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处理问题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不能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思维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科学思维能力正是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大纲在阐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时,强调“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不能死记方法和步骤,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形下,特别是新情景下,能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迁移和运用,把知识学活用活。强调“弄清

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分析,就是要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一步。具体分析物理情景、思路和方法,抓住了这几点,就是抓住了根本。

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表达和处理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运算。不会运用数学,物理很难学好。因此,新大纲提出培养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要的,这要求我们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中去。学习物理,应该学会进行计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但是,解决物理问题,还常常要用到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因此,新大纲提出要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这对学好物理很重要,是一种较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引起重视。针对图象的运用能力较弱的情况,新大纲提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这一点也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三)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脱离开这个过程,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单纯传授知识,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能力,是不可取的。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破除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同时提示了培养能力的各种途径。大纲中说明:“要通过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是怎样得出的,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大纲还指出:“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向学生灌输,因为这种作法并不能真正提高能力。”这一点确实应引起注意。培养能力,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把方法和能力作为知识来讲授,或者说把能力“异化”为知识,这不利于培养能力,而且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可能记住某些条条、方法和步骤,到处套用,而不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掌握某种方法,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逐步体会,自己逐渐悟出道理。否则,只能流于硬记。

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