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四年级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推荐5篇]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65-754432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7 19:28: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年级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

四年级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

四年级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1

陈xx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这节课,陈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陈老师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教师的提问:“线段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将问题的焦点指向对线段本质特征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入对射线和直线本质特征的认识,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图形的异同,沟通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巧妙,独具匠心。比如在教学只显示,直接从练习中引入,这样的引入不留痕迹,水到渠成。

二、课堂趣味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陈老师这节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开课伊始,陈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演绎了激光从地球发送到月球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拓展环节中,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这一知识时。教师抓住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巧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知识神圣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细节(端点和点的区别)

教师用两个问题“明明有两个点,你为什么说没有端点”“射线OA为什么不能说成射线AO”,让学生在说理和思辨中真正弄清了端点、直线上的点的区别,虽然学生的表述不严密,但在大脑中是明晰的。

四、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作为“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必不可少,这节课中,陈老师在教学射线时,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作支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闭眼想象,结合教师的语言“延伸再延伸,越来越长,越来越远”等描述,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了无限长的含义。在游戏环节,学生要先做出选择必须先想象,到底是经过一点还是同时经过两点画的直线多,这就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最好的范例。另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思想、类比思想方法等。

五、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在课接近尾声,陈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在线三种图形的特征,告诫学生做事要像线段一样有始有终,学习要像射线一样学无止境,思维要像直线一样追根溯源,并勉励学生: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这样的总结既启迪智慧,又启迪人生,悄无声息,润物无声。

六、PPT课件与课堂深度融合,课件展示和黑板板书相得益彰

这节课中,几处课件展示运用恰到好处。一是情境引入环节,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演绎了激光从地球发送到月球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是形象生动的演示了激光在宇宙中不断地延长再延长,通过直观感知,在头脑中建立“无限延长”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限延长的含义。三是理解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时,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再现。

教学永远是门缺憾的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说这节课还有商榷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说因为直线没有端点,所以说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这显然是错误的,线段有两个端点,但是线段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二是,在教学射线时应该把画图与课件结合起来,为什么只画一个端点,你能结合课件讲一讲吗?这个端点就好比地球,这样学生的理解可能更透彻。三是游戏环节,教师反复强调过一个点,同时经过两个点的意思,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冲断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四是教师的理念还有点问题,上课总是说:“请你给我说一说”,学生回答问题是跟你一个人说吗?

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2

听了何老师这节课,四年级数学科组评议有以下优点:

1、老师用猜谜语形式引入新课,让学生猜一猜,形式新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去听课,从而揭示今节课所学内容,板书课题: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最后课堂结束用猜谜语概括线段、射线和直线特征。

2、老师运用直观教学,首先用一根绳子演示,老师一边示范,把一根绳子拉紧,就成为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讨论线段的特点,从而感知线段的特点,并板书出黑板,线段用字母表示,举例用鼠标射出线到墙上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如果射到外面,那么成了射线,其他的汽车灯光线、手电筒等光看成射线,同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师备课深入,熟悉教材,讲课条理清楚,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讲清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并让学生画一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4、练习形式多样,练并有梯度,巩固所学的知识,从简单说出哪条直线、射线和线段,基础知识练习到知识能力提升运用,如判断题和画图题,知识延伸。

这一节是概念课,要注意让学生多读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加深理解。

第二篇:四年级上《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评课稿

四年级上《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评课稿

有效评价能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能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下面我就吕老师早上执教的《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一、开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空间

吕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比较、讨论、交流、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通过东海龙宫中的金箍棒,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它们的本质特征,同时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太极城的夜景)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闪亮、移动的方法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二、开放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

吕老师还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动手画射线,并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合理的教学设计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唯有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思维被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吕老师注重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想象,在分析中点拨,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都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这样就可以了吗”“你现在明白了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主动,参与性增强。

总之,本节课吕老师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篇:射线直线线段

 线的认识: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

2、射线和线段都可以看成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而直线不能。

3、由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5、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一、平行;

二、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

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6、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其它三个角也是直角。

7、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8、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线有无数条,与一条直线垂直的有无数条。

9、右图中,L1是L2的平行线,L3是L1的垂线,也是L2的垂线。

10、我们可以用三角尺画垂线,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1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垂线段最短。

13、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相交。

14、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并且互相平行。

15、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邻边是互相垂直的。

 角的分类、度量、画

24、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五大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锐角〈 直角 〈 钝角 〈平角 〈 周角

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25、1周角= 2平角= 4直角 = 8个45度

13、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17、角: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81;读作:角1。

19、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20、量角的大小要用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1、用半圆仪测量角的方法:

1、把半圆仪的原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使半圆一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所指的半圆仪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2、把半圆仪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度数是1度。

23、用半圆仪画角的方法:

1、先画一条射线。

2、使半圆仪的原点和射线的顶点重合并使半圆仪的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半圆仪上找所要画角的刻度描一个点。

4、从顶点引一条经过所描点的射线,在标出角的度数。

L3 L1 L2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四篇:《直线、射线、线段》磨课计划

磨课计划

课例名称:

直线、射线、线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目标任务:

1.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维一体的综合体现。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学设计去粗取精加以采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将在课例打磨过程中,通过个体实践反思和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团队成员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增强其校本化设计与实施能力,在团队共同学习和研究中实现个体和团队共同成长。

2.我们通过研究专题《怎样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一主题的确立与实施,让教师掌握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流程,同时让教师明白,要想上好一节课,对新理念的把握要准确,对教材的研读要深入,对学情的了解要透彻,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教学智慧才能得以发展。

3.引导教师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通过教师对《直线、射线、线段》最终设计,让老师明白磨课的过程,也是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的问题,主要着眼于以下的思考:

一、我们知道,学生作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在哪里?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今数学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而是能激活学生经验的教学情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找到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原型”,实现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机整合。

二、教师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一般不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怎样去落实活动经验的教学,只能是通过大量的巩固、变式及提高练习,提高解题技能。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无法真正将其作为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自然无从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基于以上归因分析,我们确定研究专题为:怎样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具体的课例研究问题为:1.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过程中,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实现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机整合。2.如何借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经验的形成、验证、完善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说明事项:

1.关于研究问题。经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当前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体验,从而不能很好实现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实现生活体验和数学学习“有效对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拉近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刻画与量化,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二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当前的学生对见解、经验的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我们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经验的形成、验证、完善的过程,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2.关于课例主讲人。在首次召开的课程资源建设专题会上,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认识。孙红霞老师认为,教师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的认识不够到位,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不足,设计较多的探究活动影响教学进程。团队成员们认为,孙老师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提议让孙老师来尝试讲一节课,倘若她能够在省专家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将自己的理想真正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那么这样的课程资源将更具说服力。

3.关于课例打磨。课例≠范例,一个好课例≠一堂好课。因此,在整个课例打磨过程中,执教教师没有通常意义上讲“示范课”和参评“优质课”那样的压力,而试图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例。期望老师们跟进课例打磨过程,解决预期的研究问题,并从中体会问题解决路径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过程,学会以“课例打磨”为载体的群组研修方式。

4.关于网络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方面,大家达成了较一致的认识:①从磨课计划做起,严格按要求和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网络资源建设任务;②力求真实再现课例打磨过程,把每一次教案修改过程都原原本本呈现在平台上,让学员们了解真实的课例打磨过程和团队成员成长过程;③重视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汇集个体和团队智慧,群策群力,打造精品资源,推进个体和群体共同成长。

第五篇:直线、线段、射线观课报告

《直线、射线和线段》观课报告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听取了盛文晓老师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一节课,盛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能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盛老师以激光笔射出的光束引入,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本知识的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重视运用多媒体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采用多媒体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其次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小组讨论后填表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强调亲历亲为

即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盛老师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和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过操作,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还有最后让学生

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副图画,这里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从线段---射线---直线,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盛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重视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但就这节课的细节我也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待大家一起探讨:本节课的操作的空间需要拓展。

我认为这节课还缺少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度量长度的练习。在比较出射线、直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画这三种线后,教师不妨提问,哪种线可以度量它的长度,这时,学生肯定能回答上,师再接着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同时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四年级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