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65-74847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4 12:28: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明德小学张望连

课改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说明了课改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学改革的舞台,开阔教师的视野,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一、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过程

1、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1)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2)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学生在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用已有知识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经验生活社会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且创造性融渗透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话费收缴等方面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如以“十一”黄金周为线索,提供有关数据编应用题,还入一步拓展,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3)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的《易经》中的卦象就是用数来表示的,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用数码表示的。让学生体验这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教学中采用由浅渗入渗出深、逐级递入、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入渗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等。

2、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入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的知识。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据》《概率》《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班内解决疑难。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教学“以人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老师教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生学实质上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在学生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入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合作学习在小范围内给不爱发言的学生留下了表现的空间--给同桌讲讲,同时为学生创设了适合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尝试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如在处理如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案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轴对称的方案,然后分别合作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做法,尤其要讲明这种做法的道理,以及你是如何想到这样做的。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做出轴对称图形,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熟悉,同时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理解,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二、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意个性。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如在课堂上教师时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讲他们的熟悉,让他们与学生讨论,使讲台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教学一直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了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使学生进渗入渗出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入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即如何在创新教育目标下有效推入课堂教学改革呢?

1、更新教育看念,转变教学思想。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社会变革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看念的束缚,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优化导学组合,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导学组合,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定地实施主体性数学,真正把学生观作是建构数学看念的生动活泼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的临界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采用“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把“导”着眼于指向,把“学”注意于自学、自悟,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教一步,学一步,练一步,考一步”那种枯燥乏味的、压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意思想品质教育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看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看点。

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详细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熟悉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学习,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以改变课堂教学为己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清丰县马庄桥镇后游子庄小学 王宗敏

课改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说明了课改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学改革的舞台,开阔教师的视野,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一、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过程

1.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1)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2)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学生在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用已有知识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经验生活社会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且创造性融渗透一些生活素材。(3)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教学中采用由浅渗入渗出深、逐级递入、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入渗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等。2.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入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的知识。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据》《概率》《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班内解决疑难。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教学“以人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老师教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生学实质上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在学生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入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合作学习在小范围内给不爱发言的学生留下了表现的空间--给同桌讲讲,同时为学生创设了适合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尝试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如在处理如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案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轴对称的方案,然后分别合作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做法,尤其要讲明这种做法的道理,以及你是如何想到这样做的。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做出轴对称图形,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熟悉,同时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理解,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二、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意个性。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如在课堂上教师时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讲他们的熟悉,让他们与学生讨论,使讲台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教学一直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了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使学生进渗入渗出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入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即如何在创新教育目标下有效推入课堂教学改革呢? 1.更新教育看念,转变教学思想。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社会变革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看念的束缚,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优化导学组合,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导学组合,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定地实施主体性数学,真正把学生观作是建构数学看念的生动活泼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的临界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采用“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把“导”着眼于指向,把“学”注意于自学、自悟,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教一步,学一步,练一步,考一步”那种枯燥乏味的、压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总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学习,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以改变课堂教学为己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 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

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

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

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

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

第四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曾洪云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今年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许多,具体如下:

一、结合教材内容,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中学物理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科学思想,教师若能很好地挖掘整理,做到为我所用,有机的渗透到物理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能活跃物理教学气氛,而且还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不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不同的相互补充的思考模式,必将有损于自身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在讲解机械运动时,我会提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到神

五、神六,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生活融入物理,让学生体味物理乐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新教材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的演示实验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可以从这些实际例子发现许多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解重力和失重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乘坐电梯时的,问当电梯刚上升或刚下降时的感受时,学生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重力和失重的理解。这样得出结论更深刻。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朋友相待: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一点,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对我们教学非常重要。所在平时要和学生多沟通,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的发现闪光点。

四、新的评价方式的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注重的是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的高低,经常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但在新课程下,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过程发展,注重其过程评价,所以从新课改开始时,我们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其各占一半进行评价,平时的表现包括其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考试成绩包括平时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最后两方面综合在一起就得出该生的单科模块结束时的成绩,这样使学生平时更注重自己的表现,过程好了,其考试结果自然就好了,这也是新课程和以往一个较大转变,所以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也就省心多。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也是一个促进。

五、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通常以示范、例题、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2、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11年1月7日

第五篇:数学新课改下的心得体会

数学课改下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国培学习中,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慢慢转向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快乐的学习,自由地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分数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课堂教学的改变也在慢慢改变着学生。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增加,学业负担较以前重。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需要从老的教学观念转变到新课堂教学。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我将我自己的经历总结为以下几点经验: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课改要求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学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素养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我们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死记硬背的解题,而是要慢慢交给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上升到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培养孩子一颗完整的心灵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要告诉学生:“课堂是我们的,课本是我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