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菩萨兵第二课时课件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菩萨兵》
教材说明:本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家园,赢得他们对红军队伍的信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抓住朱总司令的语言体会他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字词的认读。(完成课后第三题)
二、紧扣语言,体会内心。
㈠、字词关顺利通过,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带着谁干什么事情?
㈡、藏胞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他们这一躲,可把朱德司令急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5段,边读边想:朱德总司令究竟在急什么?在相关语句下画上横线。
1、“这么多天了,藏民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指导朗读。)
2、朱总司令担心藏民的生活问题,翻译就带着战士进山寻找。回来后和朱总司令有这样的一段对话:(Ppt出示:“唉,一定是……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用心听一听,你能从这段对话中听出翻译和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态度吗?
②、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
③、“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如果不及时把地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感受朱总司令的“急”。(指导朗读)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尽心尽力”,(相机指导生字“耕”)练习用“尽心尽力”说一句话。
②、练习朗读,指导朗读。
4、通过朗读朱总司令的三次语言,感受他对藏胞的关爱。
三、想像说话,体会深情。
1、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重点语句: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2、想像说话:当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整整的土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了一句话——(ppt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此时此刻,当你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总结课文。
五、课堂作业:
将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抄写一遍。并将学生作品放在实物平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第二篇:菩萨兵第二课时。
7、菩萨兵(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3、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朗读上节课读过的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留了一个问题让大家回去思考,大家还记得那个问题吗? 生:记得。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师:大家都记得很清楚,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在继续学习《菩萨兵》这一课的同时,解决这个问题。】
2、精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课文的每一段。
②找出需要重点学习的字词和能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字词。③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Para 1(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在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时用了这么几个字——“藏胞躲,朱德急”,藏胞为什么要躲呢?
生:因为藏胞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谁能找出文中的句子。
生: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师:你找的很准确。藏胞以为反动军队又来了,所以躲进了深山里。藏胞为什么害怕反动军队呢?(出示PPT上的资料,请一位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师:反动军队坏不坏? 生:坏。师:对,他们很坏。所以藏胞才一听说有军队来了,就躲进了深山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朱德总司令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急坏了。
师:对,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为什么会急坏了? 生:因为藏胞躲着他们,不见他们。
师:谁能为他补充一下答案,藏胞躲进了哪里。生:深山。
师:对,是深山。大家有没有去过深山,你们觉得深山是什么样的? 生:很冷、没有东西吃等。师:是啊,深山里的条件非常的艰苦,所以朱德总司令在听到藏胞进入了深山可是急坏了。谁能把这一段读好,读出朱德总司令的焦急。(生朗读课文)Para 2-5 师: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课文的2-5段。咱们一段一段来,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读2-3段。(生先读2-3段)
师:朱德总司令在急坏了之后呀,找来翻译,对翻译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这句话,回答老师这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藏胞在山里仅仅是住了几天吗?第二个问题,藏胞回来了吗? 生:藏胞在山里住了很久,而且也没有回来。师:你回答的很对,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么多天了”还有“还在山里”。
师:大家想一想,朱总司令是怎么知道藏胞呆在山里很多天,而且一直没有回来的? 生:因为朱总司令一直在关心着藏胞。师:是啊,所以“这么多天”还有“还”,这两个词都体现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大家再想一想,如果是你呆在深山里很多天,而且一直都没有回来,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怎么想?
生:他们会很着急,很担心。
师:是啊,朱德总司令对藏胞也是这样的心情呀,于是他不禁问道:“怎么受得了呢?”大家来看一看这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如果让你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种句式,你会吗? 生: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
师:嗯很好。现在老师来读这两句话,大家体会一下,用哪一种句式更能体现出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担心以及他那时焦急的心情。(师读。)
师:大家能体会出来那一种更能体现出朱总司令的担心与焦急了吗? 生:书上这种或者第一种。
师:大家都很棒。朱总司令是多么担心还在山里的藏胞们啊,于是他又说:“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朱总司令有没有让藏胞继续住在山里。生:没有。
师:对,山里的条件非常的不好,朱总司令便要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可以看出来,朱总司令对藏胞们的无比关切。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一段话,哪一位同学能把朱德总司令的焦急、担心以及关切读出来。(生读课文。)师:既然朱总司令说了得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那么翻译就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胞啦。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中的乌云指的是什么?(生读课文。)
师:翻译同志是怎么说藏胞的? 生:真糊涂哇。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藏胞看见红军就跑。师:藏胞为什么要跑?
生: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
师:对,藏胞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咱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知道了反动军队是如何对藏胞的,所以红军一来,藏胞连问都没问,直接躲进了深山里。好,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句话“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是真正的乌云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是什么导致藏胞一见到红军就跑了? 生:反动军队干的坏事或者不知道红军是好人。
师:对,反动军队干了坏事,他们实在是太坏了,所以藏胞也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大家想一想,如果来的不是红军,而是绿军黑军,藏胞也会躲吗? 生:会。师:对,不管什么军队来他们都会躲起来的。所以这里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所做的坏事,让藏胞认为所有的军队都是跟反动军队一样的坏人,所以他们一见红军也就跑了哇。大家觉得藏胞糊涂吗?
生:糊涂或者不糊涂。
师:那咱们来看看朱德总司令是怎么认为的?看看第五段中,朱总司令是怎么说的? 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折腾怕了。师:朱总司令也认为他们糊涂吗? 生:没有。
师:朱总司令觉得这不能怨藏胞啊,是反动军队的错呀。我们看到朱总司令站在了藏胞的立场上思考了藏胞的行为,这是想藏胞所想,也是一种对藏胞的理解与体谅呀。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生读课文。)
师:那之后朱总司令是怎么做的呢? 生: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师:为什么要帮藏胞去抢种地?朱总司令现在不关心住在山里的藏胞了吗?朱总司令觉得藏胞住在山里也可以吗?
生:不是的,是因为“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
师:是的。有一句谚语叫做,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过了春耕了,藏胞还会有粮食吃吗?
生:不能。
师:是啊,于是朱总司令说:“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朱总司令又着急了,他是多么关心藏胞的疾苦啊。好,2-5段我们学完了,下面老师想要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翻译和朱总司令,看看谁能把朱总司令的焦急、关切和理解体谅读出来。(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Para 6-7 师:正是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朱总司令第二天就开了春耕动员会。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读完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画出你觉得在朗读时需要注意的词语或者句子。(生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画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生: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热火朝天 师:为什么画出这些词语?
生:因为这些词语体现了红军把藏胞的地当成自己的地(像种自己的地一样),认真的去耕地(尽心尽力)的精神(或者其他类似的)
师:那你来为我们读一读,自己试一试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觉。(生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第6段中,“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一句话中的“种子”是指什么? 生:红军给藏胞种下去的粮食种子。
师:对,那同学们再想一想,这“种子”仅仅是指种下去的“种子”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了什么?
生:红军为藏胞着想的精神。(若学生回答不出)
师:朱德总司令是怎样要求红军对待藏胞的地的? 生:像对待自己的地一样。师:又是怎么要求他们去种的? 生:尽心尽力,非常认真的去种地。
师:那大家现在想象一下,等到来年藏胞开始收获粮食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生:非常感谢红军为他们种地。
师:对,藏胞们会非常感谢红军。他们会不会忘记红军曾经带给他们的恩惠? 生:不会。
师:对,他们不会。这是不是就像种地一样,红军已经把这颗为藏胞服务,爱护藏胞的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里了。那同学们再仔细的想一想,红军播下的种子仅仅是指种下去的“种子”吗?如果不是,那还指什么?
生:指爱护藏胞的精神(或者类似的)
师:大家都很棒。那么请大家一起来读这两段,老师希望你们能读出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一片爱心。(生读课文。)Para 8-9 师:课文的最后两段大家一起齐读吧。(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的真棒。当藏胞回到家园之后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生: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
师:你找的真准确。而这时藏胞也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师读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说到了大家印象中的菩萨,大家觉得菩萨是善良、心肠好,同时爱帮助别人。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总结全文。【师:现在我们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题上。
(出示PPT上的问题:藏胞为什么称红军是菩萨兵?)师:现在大家知道答案了吗?
生:因为红军为藏胞做了很多好事,就像菩萨一样。师:是啊。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觉得朱总司令是菩萨一样善良的司令,红军是菩萨一样善良的兵啊!】
四、布置作业
1、想象当藏胞回到家园看到红军做的一切时想了些什么,结合书上第43页的图片,写一段话。
2、向父母或者同学复述菩萨兵的故事。
第三篇:菩萨兵第二课时
桃园镇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活动导学预案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设计人 2011-2012 课题
7、菩萨兵 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学习重、难点 课前准备
(含预习要求)
1、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阅读朱德的有关事迹
活动导学方案
活动模块
活动导学程序设计
执教调整预设
一、品读第一
1、指名读,看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自然段。
藏胞为什么要躲进深山不敢露面?从哪些词语
可以看到藏胞十分害怕?
二、品读2~
51、自由读第2~5自然段
自然段。
2、抓关键词指导读好。
画出朱德总司令着急的原因
3、指名读、齐读。
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乌云”指的是藏胞对红军的
4、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朱德带领着红军又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
5、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红军和反动军队有什么 本质上的区别,从哪里看出来的?
6、指名读“不能让„„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
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发挥想象,朱德总司令带着红军帮藏民春
三、品读6~7耕的场面,把第7自然段作为中心句展开。自然段。
红军的春耕行动有没有让藏胞解除误解呢?
指名读,说说从哪里看出藏胞解除了误解。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
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吗?
1、集体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
学习效果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消()胞()休()涂()悄()抱()体()途()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消息——(信息)悄悄——(偷偷)感激——(感动)得知——(知道)(知晓)——(晓得)
3、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四篇:《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2.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菩萨兵)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谁能将这件事情连起来说一说?
3.就是这样一件事,在藏胞们心目中就觉得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像——菩萨兵
课文中有句话就跟课题是相对应的,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横线画下来。
4.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这句话。
二、紧扣末句,理解全文
1.过渡: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为什么藏胞们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总司令的担心和着急)
B.朱总司令担心着急什么呢?
(朱总司令急藏胞们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C、指导朗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读这句话,交流感受。(“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B.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A.指名读,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
B.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的”种子”指什么?(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C.指导朗读
(4)引读第七自然段——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5)小结:从朱德同志的这三句话和战士们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真是——生读: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同学们,这个事情发生在长征途中。要知道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是什么吗?
(1)同学们,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危险、困难绝对不止这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看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我会在班级图书角准备一些。
(2)现在我们还是来回到课文。通过这歌词的描写我们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的危险和困难,甚至还有死亡。现在到了藏族地区,本想——(休整),但是现在却——尽心尽力地帮助藏胞们春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怪不得藏胞们要说——(出示句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假如你就是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对红军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语呢?假如你是红军又会对藏胞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5.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再次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分别带着感激、激动、敬佩的心情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藏胞们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联系前面第一自然段,想象藏胞们以前吃了反动军的哪些苦头,再与现在的红军做比较)
2.师总结: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现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齐读课题)
第五篇:菩萨兵范文
菩萨兵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抓住关键句子,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对藏民的关心、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3.交流:
△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得)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可以适当评价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 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 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齐读(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 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