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精品】毛概课件总结【免费】[模版]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72-708889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2 18:18: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精品】毛概课件总结【免费】[模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近代中国救国方案的失败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于中国实践。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在党的会议上作了明确表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一,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当年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 它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终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适用的,但将这些普遍真理真正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不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历史道路也极不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提供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随意使用。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它进一步加一民族化、具体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广义与狭义之分

第二:马克思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包括三个层面,具有指导意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核心的东西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或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

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作出的判

断和制定的行动纲领。

第三,实际,就是中国的实际(中国国情).什么叫实际?毛泽东说“实际“这一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应用这个概念,时常是双关语.“实际”.除了我们的头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而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是实际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实际”概念大于“实践”概念。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区别.从概念的使用上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而将理论应用于社会革命的时候,理论联系实践比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刻,更具体。教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命题,这个命题的含义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按造中国的特点去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在运用的基础上创造新东西。

小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两大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途径.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总结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出合乎中国实际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进行合乎解决中国现实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并指导中国的实践,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取得成功。

第二, 马克思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是指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结合.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历史经验加以认真的概括和提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内容。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是指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一种外来文化,它在中国的作用也有一个逐渐本土化的问题.那种形式主义地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是不可能对中国产生大的作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时指出: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具体化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

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的,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具体的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真理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化”。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大众化

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接受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做的结果,就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伸和第二次准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有了经济基础。重要的思想条件。

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参照。提供了宝贵的干部资源。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理论观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涵义: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

第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但是,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成果,而是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产物。党的很多领导人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

2、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都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这些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萌芽阶段: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一是,初步认识了中国的特殊国情,特别是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正确方向。

二是,分析了社会各阶级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25年1月党的五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 “应当取得领导地位”.毛泽东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一个重要表现.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中国革命对象、动力和任务。

三是,党开始重视农民问题的研究,注重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主要从事农民运动和农村阶级关系的调查研究。

初步形成阶段:

1927年三大起义后到1935年: 一是,毛泽东一些文章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因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先后都失败了,教训极为深刻.二是,提出了建党建军的正确原则,形成了一条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

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史称《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党和军队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揭露本本主义的错误,提出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调查工作》,1964年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其中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阐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性.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初表述。

成熟阶段:

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成熟阶段的理论成果:

第一、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阐述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第三、进一步完整地概括了革命新道路理论 第四、全面发展了党建学说

第五、阐述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六、制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和 战术原则

继续发展阶段:

1946年解放战争到建国后

理论成果: 一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引领革命胜利的新思想、新理论 制定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提出革命中心工作转变的理论

进一步深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 转变。

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制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三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

毛泽东所作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著作,全面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基本方略和主张,以新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即包括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步骤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的理论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主要是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 等。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策略的理论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提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人民战争思想 等。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

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撑握斗争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策略原则,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论断,要实行政治、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着重论述了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从思想入党,务必要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关于党的三大作风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性,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 基本原理(发展生产力); 思想方法(实事求是);

前进方向(实现共产主义)。

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个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新认识

一是提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富有新创意的科学论断,从否定方面认识什么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计划解决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总结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主要功能和基本价值。

新判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正确分析了当前的时代特征,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正确地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解决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理论,奠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

3、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确定了科技和教育的战略地位。

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原因

1、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进一步加剧。

2、发达国家普遍把“旧经济”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污染了不发达国家,造成大多数人类生存环境全面恶化。

3、资本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下层出现了贫困化与边缘化。垄断跨国资本为了增加竞争力,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西方原有“福利国家”制度在全球化冲击下开始崩溃,大批合法与非法的外来移民进入西方社会,于是当地居民把自己失业与收入下降的原因归咎于全球化。这也使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反全球化中心的起源。

4、在发展中国家,富人阶层进入全球体系,但穷人、弱势群体仍然度日艰难。金融危机又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收入大幅下降。

我国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的构成、性质与特点

构成: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性质:以资本要素和复杂劳动两种形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新阶层主要从事科技、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复杂劳动,是社会主义复杂劳动者,而且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新社会阶层有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社会主义财富创造,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特征: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

出现新社会阶层的原因,如何看待新社会阶层的财产

原因:

①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②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

③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④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的行列。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

第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

第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第四,强化城乡污染治理。

第五,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第六,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注意 的几个方面问题

(1)必须强化四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辩证地认识GDP;三是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特别是三农问题);四是从长远出发,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必须尽快实现“五个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工作作风)

(3)注意把握三个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2(4)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还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统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阿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具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阿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1)是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建国以来,我国我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曲折坎坷的历程,也走了许多的弯路,结果是经济发展不快的同时,政治文化发展更加落后,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十年**时期表现最为突出,改革开放以后一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

(2)是解决现实突出问题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就业与教育问题上;二是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不协调和区域之间的不协调;三是持续发展能力弱,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方面。这些,都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加以解决。

(3)是实现我国长远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体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四个方面的十六项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的。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这些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它具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

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品质。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为什么强调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1、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道路、原则和方法,正确思想路线反映着人们思维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确定正孩子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思想路线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2、“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拨乱反正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世纪之交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这些都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变动: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已经有所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解体,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且速度逐渐加快,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2)变动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通商口岸,同时也获得了内河航运权和内地通商特权,急剧地增加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3)影响

(4点)一是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的商品率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二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三是瓦解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交流,也沉重打击了城市的手工业。

四是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此外,洋务运动时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创办的民用企业,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也会漫漫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近代民族企业特点

一是分布不均衡:一般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二是行业不全面:一般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少。三是资金少,规模小。

四是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同时又对两者都存在着依赖。

帝国主义列强

政治上:践踏中国主权,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勾结中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中国进步。

经济上 :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金融、航运等,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行进出口贸易等特权,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封建主义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的阿阻碍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是中

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阿盟军。第三, 城市小资产阶级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这些阶层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第四、民族资产阶级

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两面性表现

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摇摆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

一、受‘帝、封、官’三重压迫,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二、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三、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的革命,而有新内容新特点。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性质

5、“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根源。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第二篇:毛概课件

近期我国疫苗屡屡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有的更是导致上百名儿童伤残,“疫苗门”事件在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政府相关部门纷纷展开深入调查,民众更是热切关注,激烈讨论,下面我们小组将对疫苗事件进行深度探讨。首先让我们想来看几个有关疫苗的相关事件。

1山西疫苗——百名儿童受害

2010年0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山西近百名儿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残或引发各种后遗病症,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随后卫生部立即开展有关调查工作,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于2007年11月在对疫苗进行例行检查时,抽检了所谓的„高温暴露‟流感疫苗,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山西省卫生厅则回应,这些报道“基本不实”。同时,涉事企业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搬离注册地,具体去向不明。

2江苏河北问题狂犬疫苗流向27个省区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12月3日发布公告称,河北福尔公司和江苏延申公司2008年7月-10月期间生产的7个批次共21.58万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寻找问题疫苗接种者难度很大,可能将导致全国超100万人受害。

3广州多人接种甲流疫苗后发病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有一些病例不能排除与接种疫苗有关”。

4江西麻疹疫苗引发48例异常反应

第三篇:毛概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C)A.八大以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2. 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在(C)A.《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 C.《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

D.《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讲话》中

3.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D)A.进行思想路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4.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 的矛盾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主要任务是(C)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6.毛主席提出“以苏联经险为鉴戒,走自己的路”重要思想的著作(C)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为建设—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处理的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的一条基本方针是(A) A.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B.洋为中用的方针 C.中外合作的方针 .尽力争取外援的方针

8.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实行的设想是(A)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B.以国营经济为主的设想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设想 D.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设想

9.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是(B) A.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0.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的方针是(C) A提倡艰苦奋斗,为国家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B.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C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在确保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注意解决好工人、农民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任 务完成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是:(A)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力量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2.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重要著作是(B)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3.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4.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主要意义是(A) A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的道路 B.创立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D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创造了条件

15.毛泽东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经验,在1956年提出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发展的是(A) A.农业和轻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商业和服务业

16.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最准确的表述是(C) A先进的思想与落后意识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科学技术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正式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会议是(D)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D.实现四个现代化

20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仍然是(A)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工农业之间的矛盾

C.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在(ABCDE)A.工人阶级内部 B.农民阶级内部 C.工农之间 D.人民群众之间 E.知识分子之间

2.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对我国当时形势的分析是(ABCD)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B.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已基本上结束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E.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 1956年以后毛泽东等在认识中国国情上特别强调的思想是(ABCD)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 C人民内部矛盾已是主要矛盾 D.共产党领导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BD) A.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中苏关系决裂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E.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需要

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ABCDE) 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B经济建设

C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 D.民主政治建设 E.思想文化建设

7.毛泽东多次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基本国情是(ABCD) A.人口多 B.底子薄

C经济文化落后 D科学技术水平低 E.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8.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应 该是(ABCE) A.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 B.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 D.三大类别的排序应为重、轻、农 .三大类别的排序应为农、轻、重

9.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0.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我国的现 代化宏图,即(BCDE) A.人口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农业现代化 E.科学技术现代化

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 时期的主要表现为(ABC) A.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 B.由革命到建设

C.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D.由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E.由敌对斗争到人民内部矛盾的斗争

12.下列矛盾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ABCDE) A.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B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C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以及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E.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

1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主要有(ABCDE) A.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C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克服官僚主义

D.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E.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相方针,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1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采取苏联模式的原因有(ABCDE) A.苏联给新中国以援助和支持

B.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 D.中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E.苏联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取得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有(ABC)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的召开及其重要决策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大跃进的发动 E.人民公社的建立

17. 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BCD) A.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

B.把国内外—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E.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18.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AB) A.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完全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阐述的学习外国长处的方针有(ABCDE) A.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B.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C.有分析有批判地学 D.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E.不能盲目地学

20.毛泽东晚年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错误是(AB)A.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B.阶级斗争扩大化

C.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

E.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

三、辨析题 .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是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又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由他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此观点不确切。

(1)在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毛泽东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任务,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价值的观点,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初步而丰富的成果。这些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

(2)在探索过程中,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除了上述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外,还有一个错误的趋向,即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特别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这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以后逐步发展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这些错误的东西,由于他们违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所以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从这方面看,毛泽东对建设道路的探索总体上是不成功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毛泽东本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在全党的集体探索过程中。由于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还不很成熟和完善,没能阻止住错误趋向的进一步发展,以至“左”的错误暂时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终于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3)1976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同时,继续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一方面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毛泽东没有提出过的新任务、新方针、新政策,终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因此,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两者之间既有前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历史延续性,又有鲜明反映时代特征与内容的阶段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答:此观点不正确。

(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这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解决,而只有由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不同,他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改革加以解决。解决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四、论述题

1毛泽东为什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要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如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苏联的经验,即采取了苏联模式。

(2)任何一种模式的实行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的进程中也逐渐察觉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在大规模的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许多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因此,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并很快在中央领导中形成共识。

(2)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5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品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是主要出口的物资,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能机械地照搬外国的经验,而要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3)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应该处理好其他一些关系:第一,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从合理布局和国防安全出发,对沿海地区搞新的基础建设控制得比较严,新项目主要放在内地,这在当时是必须的。但是,沿海的工业基础比较好,限制过多,就难以发挥沿海工业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沿海发展了,就可以使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第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第三,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毛泽东强调,对于这三者,都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第四,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发挥 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设想,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4)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建设速度、规模以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面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倾向,中共八大提出了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比较均衡的发展,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协调发展;并把既反 大前后的反冒进,使党成功地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这是党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进程中取得的重要经验。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苏联走,照抄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还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另辟新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一个至关重大的课题。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起领导也参加了这些汇报会。这是建国以后中央领导人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

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归纳为十大关系问题,并在4月25日举行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随后又在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阐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第一,揭露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是苏联产业结构一贯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农业过轻;国家把农民挖得太苦,国家通过义务交售和实物支付的方式无偿地拿走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又用扩大剪刀差的办法积累资金;苏联在30年代形成了以中央部门管理为主,实行统一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统得过死;斯

大林使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关系很不正常,导致国内民族关系紧张。毛泽东还批评了苏联打倒一切,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的做法。

第二,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呢?毛泽东强调了三点:一是在国内必须处理好党与非党的关系、以及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关系等,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是对外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习。三是从经济工作的各方面来调动各

种积极因素,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在产业结构问题上,提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在地区经济结构上,提出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在消费问题上,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在管理体制问题上,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尽量降低军政费用,多搞些经济建设。

(3)《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

建设都有极大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

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我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面对这一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理论创造力的毛泽东,不仅率先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而且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 第一,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苏联模式的弊端中,认识到这一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利于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强

国服务;同时,他们也从本国国情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中认识到,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找出一条有别于苏联的、适合于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于是,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

第二,这一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以新的内容丰富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一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索中所提出来的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的思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的思想;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而探索中所经历的曲折,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4.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艰难曲折及其历史局限性? 别国经验,努力摆脱苏联模式,率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初步的成果。虽然这一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发生了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严重错误,但是,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者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当然,毛泽东的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第一,这一探索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第二,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背离。第三,这一探索中存在着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的发生。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 有完全搞清楚,思想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5.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案要点: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矛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应该存在矛盾。因而当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时,便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十分尖锐而又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分析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首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特别是基本矛盾作为一个全面性的问题提了出来,并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并系

统分析了它的性质、特点和解决办法。

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即: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据 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一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五.材料题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这个规律,列宁讲得很清楚。这个规律,在我国,懂得的人逐渐多起来了。但是,对于许多人说来,承认这个规律是一回事,应用这个规律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又是一回事。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这样,就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摘自《毛泽东选集》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 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答案要点:对立统一规律

2.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内容是什么?其性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非对抗性矛盾。

第四篇:毛概课件题目

第一章第一节 材料分析题

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论述题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辨析题

新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

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何启示。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辨析题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社会。×

 此命题错误。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确有很大的不同。

 前者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者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2、在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答:此命题错误。

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这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 1952年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提出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过渡时期结束。

试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国家迈进的历史必然性。兼评“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答:(1)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第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三,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4)“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一,它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脱离了中国实际;第二,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早已证明行不通;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确立,再补资本主义课,是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下面是一组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 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 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 1956 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材料 2 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 3 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第五章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多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BC)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统一

多选:过去对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是(ABD)A、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D、社会主义本质与体制模式的区别

4、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B)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靠反对霸权主义

多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计划经济

D、按劳分配

第六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BCD)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C.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第八章 辨析题

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2.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 3.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所有员工的收入都是按照按劳分配的收入。×答:此命题不正确。

 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 5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又有效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此命题不正确。

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 但是,市场也有盲目性和局限性,国家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活动加以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不这样,经济就会出现混乱。这表明,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 6.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说明生产要素是答:此命题不正确。

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劳动包括一般工人的劳动,又包括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非劳动要素包括资本(货币资本或生产资本)、技术和知识本身。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即创造财富,也创造价值,因而是财富与价值的源泉,生产要素中的非劳动要素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 财富的源泉是指使用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泉是不同的概念。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使用价值的贡献分配。这是因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只有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才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2.图表

 3.王某一家

 王某一家五口,月收入23 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 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 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 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 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3 000元。(1)根据材料1:邓小平这一观点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3)根据材料3:王某一家五人工作各不相同,各人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1)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两种不同的经济。

(3)王某之父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王某之母的收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本人的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之妻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之妹的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的收入。

思考题

某同学李某,毕业以后进入外资企业,月薪3000元,三年以后由于他的科技发明对企业有重大贡献,被企业重奖50万元。此外他还利用空闲时间炒股,每年获股息20万元。李某收入相当可观,那么他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方式呢? 李某的收入方式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 工资月薪3000元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 50万科技发明重奖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③ 股息20万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第九章

论述题:试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和制度保证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

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要求;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途径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不能分割

辨析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定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① 此命题正确。

②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③ 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④ 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执政党,因此,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

① 此命题错误。

②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但是我国实行并不是一党制。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 一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只有一个政党存在,而我国除了执政党共产党外,还存在八个民主党派。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等途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因此,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

第十章

四有青年

青少年应怎么办

 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坚定信念,用高尚道德鞭策自己,为基本纲领奋斗,做好本职工作

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把个人成长与中国繁荣富强紧密联系,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 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中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辨析题: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避险灭其文化”。

① 文化内涵: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② 文化功能: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③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④ 辩证判断结论: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第十一章 辨析题

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 本命题错误。

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社会,和谐的社会必定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本命题错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5.阅读下列材料(2010考研)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着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材料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①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5.答案要点:(1)A.①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②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

B.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① 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②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③ 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3分)

35.答案要点:

(2)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2分)

① 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② 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⑤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⑥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3分)第十五章 辨析题

吸收非工人阶级成员入党会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D A.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三个代表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材料2」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两个伟大工程”的关系。

(2)新时期如何搞好这个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两个伟大工程” A.区别:

①党的历史地位的根本性变化: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根本性变化: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是为政治路线服务。

③“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的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中带领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时期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1)“两个伟大工程” B.联系:

在本质上一脉相承: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实际工作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②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为党的事业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才;

④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基础),使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列是有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于2005年10月19日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处于一个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3

1945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风尘仆仆地从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来到延安。面对革命圣地团结向上的新气象,他连连赞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感慨之余,他也提出,从历史上看,许多新兴力量和团体往往创业时齐心协力,朝气蓬勃,而事业成功后却松懈涣散,终至“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黄炎培难题”。

摘自《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正确评价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2)你认为那种将三权分立原则视为普遍原则的观点正确吗?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3,分析“黄炎培难题”的实质,并指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1)民主政治现状评价:

① 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②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今天享有着过去从未有过的全面、真实和充分的人权。

③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④ 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暂时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2)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对三权分立也是如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③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⑤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

(3)特点:

①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②中国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③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最可靠保障的民主; ④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4)“黄培炎难题”的实质是一个党,尤其是一个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进而加强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的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4)“黄培炎难题”的破解:

①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② 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③ 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流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第五篇:毛概第一章重点课件

第七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思考习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十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精品】毛概课件总结【免费】[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