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03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中学 王海军
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地理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重复放映等手段予以解决。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利用课件中插入的影视片段或歌曲,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在介绍《西北地区》等课的前2分钟,可以播放该课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清晰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影视片段的形式较新颖,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自然,从而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软件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直观
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成地理课件,使问题化繁为简,来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节时,学生对于我们生活的星球为什么还转、不但绕着地轴转而且还绕着太阳转等问题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利用Flash制作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来演示这一现象。学生通过观看演示的情况,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等知识。再如讲亚洲河流的特征时,让学生观看“在亚洲地形图上模拟亚洲大河如鄂毕河、叶尼塞河、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很快就能说出亚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称、位置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流下很深的印象。如果没有计算机的演示,单凭教师的讲解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三、利用课件放映实地情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
地理教学中跨时空的内容很多,学生也难理解,如果运用软件制成课件把远方的、过去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从而加强学生直观认识,提高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如水资源、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等方面的视频,启发学生思索、讨论,学生便能够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结论。然后播放在1998年长江干流上发生特大洪水,解放军抗洪抢险的片段,理解河流也会给人类造成灾害,如吞没农田,毁灭家园,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通过课件中插入的具有可视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软件的动态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进而开展小组活动是现代教学的模式,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利用课件中文字的移动、大小变化和闪烁等方式展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利于开展小组活动。而不是学生对问题含糊不清,没记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把问题写在黑板上或读上两、三遍,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板书的缺陷,为课堂赢得了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利用软件在静态的政区图上,把某地区或国家的轮廓及表示该地区或国家名称的文字等设置成动画方式,使地图“活”起来,再把图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就可以准确记住其名称,进而描述其地理位置,学会描述某地区或国家位置的方法。
五、利用课件的交互性,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地理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体现这一观点。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课时,教师播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轮廓特征及轮廓像什么等课件,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活动,进行省级行政区划的拼图游戏,学生在行政区划的拼图课件上利用鼠标左键拖动省区到该省区的所在位置,如果放对了位置,计算机给予鼓励“恭喜你,拼对了”,如果放错了位置,计算机也给提示“对不起,你放错了位置,请继续努力!”该省轮廓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这样通过人机交互,多次练习拼图,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熟练找到各省的位置,说出其轮廓特征及简称,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六、利用网络进行阶段复习,使教学内容系统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存储性,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使教学更具开放性。上复习课时,可把这一阶段的课件在计算机上共享,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有关课件进行复习,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巧妙地、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地理教学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第二篇: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信息化,这几乎成了国际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是本世纪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现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十分迅速,并都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不断渗透。其实,教学媒体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为师生传递信息的手段,它仍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自从课堂教学形成开始,语言、文字、教材、板书等各种传统的教具及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语言文字、表格图形难以表达,对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难以理解,而今天利用幻灯、投影及众多的多媒体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将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处理后,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从而利用声形并茂、动静结合的各种图象来表现知识,能启迪学生思维,缩短知识 传授与反馈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他们主动学,乐于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地理事物,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对许多地理事物缺乏直观表象,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生没有见过冰川、地热现象、热带雨林、沙漠等,城市里的学生对农 牧业景观和许多农副产品不熟悉,内陆学生也许对海洋和海岸景观 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如使用录象片、幻灯片等)向学生展示这类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增加其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刺激,使无声的教材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种程度上消除了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做到自主、积极地学习,容易造成对学习内容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在讲授“长江三峡”时,放一段《长江三峡》的录象,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风光,一边还可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犹如亲临其境。教师在朗诵一首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对三峡山高谷深,湍流险急的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接下来播放《川江号子》这首歌,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峡适宜建立大型水电站?学生很容易理解: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就这样,悦耳的音乐,悠扬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意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景中,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
理解地理理性知识,是通过知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完成的。许多知识课本讲得很简单,学生往往不易领会。教师在展开讲课时,需要充分表现各个事物或要素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能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渠道,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发挥好多媒体的整体效应,合理使用并有机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完成传授知识、情感及反馈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我国人口增长”这部分内容时,先出宁各个年份人口数据的表格,用投影片展示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不同?让学生看录象讨论分析,并归纳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最后用投影片示我国矿产、上地、水资源、工农业产品总量和人均情况数据,让学生讨论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四大内容,从感性到理性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智力。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演示手段、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投影、幻灯、录象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丰富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问题情景,既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时,山播放士壤土地土地资源投影片,让学生结合课本自学基本内容:出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投影图,得出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各类士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的特点;发给学生一表格,根据投影片中的数据填表,了解我国士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得出结论——我国士地资源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特点。出示《中国士地基本特征》投影片,结合所示内容,从土地形成的因素分析,找出形成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并填于表格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既懂技术,又了解社会;既热爱地理科学,又能参与改造环境的人才。
四、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图表众多,类型多种多样。地图犹如“骨架”,它能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表示各自地理事物的形态,显示地理事物的规律。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难免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予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在教学 中充分发挥图象的作用,既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正确的空间概念,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和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幻灯投影,将课本上一些复杂的图表加工处理成幻灯片,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感知要点。学生可在有限时间内既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既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优化完成教学任务。如讲述我国地形的分布时,用投影打出我国的空白轮廓图,利用复合叠片的方法,分步重叠南北走向的山脉、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等,引导学生读图判断山脉名称,总结地形成网格状分步的特点。投影彩色地形图和沿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读图判断山脉的走向,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分组讨论这样的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中的电教媒体卓越的图象处理能力可全方位帮助学生具备正确的、全面的快速地阅读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和分析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如只用语言讲述则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配以挂图,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借助电教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
易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用电教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地球公转”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挂图或在黑板上画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讲清楚,关键之处是地球绕日公转涉及空间、时间的变化,学生在现实中无法看到太阳照射地球的全貌。为使变化过程全貌展示出来,首先制作放置的投影片的叠片投影,另一张底片是地球经纬网图第二张是夜半球及太阳光束的旋转片叠加在底片上,通过旋转使太阳直射点来回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直观、形象地表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短的变化规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动态地从正面、侧面、反面观察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就象从宇宙多角度看到地球一样、这种形象直观的画面,弥补了教师语言讲解和挂图的不足,突破了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六、利用多媒体使用上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无论是讲授地理事物的分布,还是讲授地理原理,教师利用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讲解,既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又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当需要学生当堂掌握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如在讲“铁路线”内容时,可先让全体学生自己在练习册上画出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再找几个学生分别到投影仪前在片子上画,然后教师面对全班加以总结。而在做练习题时,则可让每个学生持有一张可重复使用的投影片或玻璃片,在片子上做完练习后,叫一些学 生通过投影仪展示他们的练习结果。教师加以讲评。使用投影片将课堂上的个人练习与集体练习结合起来,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又以抽查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指导,是利用多媒体中的电教媒体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个实例。又如在讲《新加坡》一节时,使用了板书、投影、幻灯、录象、录音等教学媒体。除了板书只作为展示教学提纲外,其他媒体大部分都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有关新加坡的资料,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自己进行思考分析。东南亚各国的比较、新加坡的位置、石油运输线路、经济结构图等都使用投影片:而繁忙的航运等动态较强的内容则用录象展示,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将“演示讲解”与“技能训练”和“自我检测”紧密结合起来,通俗易懂,直观详尽,形式活泼多样,很适合学生自学。特别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他们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思考,既活泼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多媒体教学还为地理教学过程提供了极大方便,它能最好地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在学生感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技能方面的长处,弥补各自的短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官受到老师传递的同知识信号的刺激,促使学生认知激情的产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且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可以互补,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Ppt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由技术带来的,并由此推动了教育的进程。“文字”和“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前两个里程碑,如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革命性地改变着人类认知的方式,同样地改变着学生——他们已不是单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获得信息,而是受众多传播媒介一同冲击,视野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向多元,这必然推动教育走向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因此,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一般认识
(一)“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与学/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从教学设备使用的角度考察,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分为下述四种模式: 1.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
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由多媒体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组成教学信息的传递系统,教学进程有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来单独使用计算机向学生显示教学素材。这进行这一模式教学时,教师往往学要制作课件。2.网络教学模式
这是当前许多课堂正在实现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支持物质是可以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运用的教学软件。这一模式以简便的调用程序、类似聊天室的互动交流程序等,提供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资料库/习题库和交互学习反馈系统等等软件。3.单机大屏幕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多媒体教学发展中优势较为集中的一种模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主导者时,本模式以大屏幕面向全体学生呈示教学资源;当教学中需要组织学习讨论探究、需要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时,学生使用网络又可随时进入自组织的、自主学习的状态。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课件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蕴藏于课文之中,用多媒体手段来挖掘、感悟、再造这些美是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个重要目标。1.综合感知
运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可以以文字、图形、符号、色彩、影音的组合,呈现和诠释教学内容。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事物、现象、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所谓情景性,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氛围,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内容中的那种情景,并能融入其中,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深刻领会课文之精髓。
多媒体课件集光、色、声、形于一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功能,而综合感知对象对于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是有重要作用的。通过卡斯巴勒“记忆通道”可以看出单一听觉对记忆正确率的损耗是很大的,因此对于语文这门需要一定记忆量的学科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优化语文课堂。2.增大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这里要说明的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并非不需要板书,简洁的能清晰体现教学目标的板书对教学是有极大好处的,也是极力推崇的。然而课堂上有些难点、重点,尤其是长句的理解,教师若用板书会耗费大量时间,而若只用讲解,恐怕对于初中学生来所记识的效果未必理想(前文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学生记忆内容中已阐述)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仅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能让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讨论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3.快捷方便
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保存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纸、笔和翻阅各种相关书籍进行备课,完成教学后,对于教学过程、方法若想要进行修改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对于课件的修改不仅方便而且快捷,教师只需要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反思对课间进行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即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消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盎然的生命力,它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不少问题。1.课件仅仅是板书的“复制”
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选用了某个模板、背景,将原本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已,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应用多媒体而应用,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效率。2.课件的预设太强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已固定在课件上,很容易造成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围绕着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而忽视了灵活的处理意想不到的事,使课堂缺乏了最为精彩的临场发挥,把引导学生认知文本变成了引诱学生认可课件,多媒体课件成为了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之间的障碍,师生对话不足导致课堂生成性教学、生成性知识的缺乏。3.学生的游离现象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存在游离现象——即注意力游离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俗称“开小差”。造成游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外界的干扰是其中的一点。而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语文课堂中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外界干扰增多了,学生更容易产生游离现象。比如,课件的背景制作若过于花哨,或是出现了过多的与所学文本内容无关的动画、图片,致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无关事物所吸引,对文本的关注度下降。4.束缚学生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对教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运用课件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反而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品味语言”,语文是因语言而形象,并非因图片而形象,通过语言的品味鉴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上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多媒体课件使用失当,产生低效率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对象
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针对他们大脑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中抽象的“事例”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化难为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而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这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凡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目的的媒体技术手段,能不用则不用。
(二)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文本到体悟文本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或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而具体对待:文本中科学性、介绍性的事物,如动植物的名称、历史事件等,学生可能不熟悉,而了解它们对于理解文本又是有帮助的,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它们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但描写性的事物,如《安塞腰鼓》中对其磅礴气势的描写,则不宜过早地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视频,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在内心中形成自己对安塞腰鼓独特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时间
刺激——反应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刺激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联结越牢固”。可是如果刺激过强,则会造成新的疲劳,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上午一二节课,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认识、理解、记忆能力都较强,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本身已不需要强烈的刺激,教师要抓住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呈现的信息容量要适当,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这样便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感悟发挥而随时地调整和修改。
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背景的选择要和文本的感情基调一致;文字的字号大小要适当,既美观的呈现内容又能使学生清晰地看见;字体以及字体的颜色最好统一,颜色要与背景有明显差异等等。
语文多媒体课件既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却也不仅仅是单一的课堂“板书”的呈现,它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在日常教学中,要扬其长避其短,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初中地理属于非中考科目,基层学校不太重视,学生更不重视,而地理学科又有文理兼备的特点,有些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教师如何才能将知识化难为易,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当务之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
学习地理,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操不断的提升。多媒体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authware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地理信息容量。例如在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先出示空白图,让学生点击地形区,点击随之出现地形区名称,黄土高原的景观可以出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不同角度的图片,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把所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使获得深刻的印象,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时,内容难度大,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冬季的黑龙江景色和海南岛景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节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抽象难理解,学生无法感知地球之“动感”,因此给教学设置了障碍,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光凭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显然无法解决问题,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直观――抽象――实践)入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画面,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了解地球运动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了解了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因素,从而解决了教师无法讲清的难点内容。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等等。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中东》中,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东地区的新闻创设情境引入,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地理知识点特别多,运用多媒题课件,可以直接展现基础知识填空,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清楚的展现相关地图,并可以引导学生点击地图直接提出问题。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三、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地理信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课件重、难点突出,精而不滥
(二)做到四能:能用动画不用静止、能用彩色不用黑白、能写板书不用电子黑板,能思考就不解说
(三)补充信息而不翻版课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降低教学难度,缩短授课时间,把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的学习。
总之,让我们大家共同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增进多媒体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演练,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注入脉搏。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我以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章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 1 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 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 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介绍黄河和珠江的水文特点时,有的班可以采用先放一些录像资料,学生看了以后再总结填表(附表),有的班则是先让学生看书,先填表,后看录像。再加深印象。
河 名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黄河 较小 短
大
有
珠江 大 长 小
无
在介绍长江丰富的水能时,有些班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学过中国三级地势的知识分析原因,老师再显示出长江干流的剖面图进一步总结归纳;而有些班则先把长江干流的剖面图显示出来,再让学生分析归 纳。不同的显示时间和顺序,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效果。这样,不但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学生的培养,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认识,虽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