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生理课件-消化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72-708893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2 18:20: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理课件-消化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

【讲授重点】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 【讲授难点】胃肠激素、胃液分泌调节 【学时】5 【教材】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消化与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一、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二、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及其作用(二)咀嚼(三)吞咽

三、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二)胃的运动

四、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

(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五、大肠内消化(自学)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六、吸收(自学)

(一)吸收的过程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步骤:

一、概述(summary)前言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切割、磨碎,与消化液混合,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基本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伸展性大(3)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5)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2.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40-80mV, 形成原因主要是K外流, 其次有Na-K泵的生电作用。(2)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 故称为慢波电位或慢波(Slow Wave), 又称为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胃为3次/分钟, 十二指肠为12次/分钟,波幅为10-15mV, 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3)动作电位: 产生在慢波基础上, 一个至数个;时程较长(10-20ms), 幅值较低.去极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Ca, 也有Na).(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6~8L/天 消化液作用: 1.分解营养成分 2.提供适宜PH环境

3.稀释食物, 使其等渗, 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胃肠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rvous system)和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1. 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种类:40多种,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总和,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大部分呈锥形: 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B细胞 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D细胞 生长抑素 胃窦、十二指肠 G细胞 胃泌素 小肠上部 I细胞 胆囊收缩素 K细胞 抑胃肽 S细胞 胰泌素

小肠 Mo细胞 胃动素 回肠 N细胞 神经降压素

胰腺、胃、小肠、大肠 PP细胞 胰多肽

2. 胃肠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三种胃肠激素作用(2)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3)营养作用: 有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如胃泌素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3. 脑-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二、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二)咀嚼(三)吞咽

三、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一)胃的分泌

1. 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pH0.9-1.5,无色液体,正常成人分泌量约1.5-2.5L/天,包括无机物(HCl、Na、K、Cl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1)盐酸,也称胃酸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的排出量,一般为0-5mmol/小时。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下,盐酸排出量,正常人为20-25mmol/小时。(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

(3)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 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大,表面pH为2.0,上皮细胞面为7.0。

(4)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壁细胞分泌,Mr为6万的糖蛋白,促进VitB12的吸收。

2. 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腹时胃液不分泌或很少分泌,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胃液的分泌。

(1)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

乙酰胆碱:作用壁细胞M3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

胃泌素(gastrin):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有G-34和G-17,G-17刺激胃酸分泌作用比G-34强5~6倍。C端4个AA(色-甲硫-门冬-苯丙-NH2)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段。

组胺(Histamine):由胃泌酸腺中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 ECL)分泌,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作用壁细胞上H2 受体,阻断剂为甲氢咪呱(cimetidine)。ECL细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胃泌素和Ach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上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14肽,由胃体和胃窦粘膜内D细胞合成和释放。对胃酸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原因:①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②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③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和非条件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中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大脑皮层等。

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和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腺分泌;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G细胞分泌胃泌素;③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食物进入小肠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entero-oxyntin)”、(3)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胃窦PH降到1.2~1.5时,胃酸分泌抑制。原因是①HCl直接抑制G细胞分泌,②HCl引起胃粘膜内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内PH降到2.5以下时,胃酸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 HCl刺激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bulbogastrone).脂肪: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可能不是独立激素,而是数种具有此种作用激素的总称。

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抑制胃分泌。

(二)胃的运动

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1. 主要形式

(1)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on):咀嚼、吞咽食物时,食物对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摄入,而胃内压变化不大。(2)蠕动: 起始于胃中部,约3次/分的环状收缩波。

2.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胃内食糜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进食5分钟后开始。排空速度:

稀的、流质>稠的、固体的食物,小颗粒>大颗粒

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 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1)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扩张胃?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运动加强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胃泌素释放?胃运动加强(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

肠-胃反射: 十二指肠内食物?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排空减慢

四.小肠内的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1.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无色、无臭液体,1~2L/日,PH为7.8~8.4,等渗。阳离子:Na+、K+ 阴离子:HCO3-、Cl-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主要有:

(1)碳水化合物水解酶: 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是一种a-淀粉酶,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最适PH为6.7~7.0。

(2)脂类水解酶: 胰脂肪酶(lipase),可分解为甘油三酯、甘油一酯和甘油,最适PH为7.5~8.5。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colipase)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3)蛋白水解酶: 主要有胰蛋白酶(trypsin)和糜蛋白酶(chymotrypsin),2. 胰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但60~120分钟有短暂的周期性分泌。

(1)神经调节: 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胰液分泌。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2)体液调节:胰泌素(secrtin)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量大为增加,而酶的含量不高。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及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

(3)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 小肠粘膜上段分泌CCK-释放肽,可刺激小肠粘膜I细胞分泌CCK。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胆汁(bile)由肝细胞不断生成,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储存在胆囊内,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正常成人800~1000ml/日。1. 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PH约7.4。胆囊胆汁:颜色变深,PH约6.8,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

成分:无机物有水、Na+、K+、Ca2+、HCO3-、; 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 salt)。2. 胆汁的作用

(1)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等)引起胆汁流出最多,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糖类食物作用最小。(1)神经作用: 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神经反射性肝胆汁分泌少量增加,胆囊收缩轻度加强。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引起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2)体液的作用:

胃泌素?肝细胞和胆囊?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胃泌素?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胰泌素释放?胆汁分泌增加 胰泌素?胆管系统?HCO3-分泌增多

蛋白质分解产物、HCl、脂肪?小肠上部粘膜I细胞?CCK?胆囊强烈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大量胆汁排放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小肠?90%回肠末端吸收?门静脉?肝脏?胆汁分泌,每餐2~3次,每次损失5%。

(三)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内腺体:十二指肠腺(又称为波氏腺,Brunner gland)和小肠腺(Liberkuhn crypt)1. 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碱性、PH7.6,等渗,1~3L/日 消化酶: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酶,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消化。2. 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经常性分泌,分泌量变化很大。

食糜机械和化学刺激?小肠液分泌,对扩张刺激最敏感。主要通过肠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引起,外来神经作用不明显。

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刺激小肠液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1. 消化间期小肠运动形式

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波(MMC),起源于胃。2. 消化期小肠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2)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3)蠕动:可发生在小肠任何部位,速度为0.5~2.0cm/s。3. 小肠运动的调节

(1)肠道神经的作用: 机械化学刺激?肠壁感受器?局部反射引起小肠蠕动。(2)外来神经的作用: 副交感神经能加强肠运动; 交感神经抑制肠运动。

(3)体液因素的作用: 小肠壁内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敏感性,胃肠激素和胺(如胃泌素、CCK、脑腓肽和5-HT等都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上受体或通过神经介导而调节平滑肌的运动。五.大肠内消化(自学)六.吸收(自学)

参考文献:

1.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元方, Yanada T 主编.胃肠肽类激素基础与临床.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张建福主编,人体生理学(1版),第二军医出版社,2000 4 周吕主编.胃肠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5.Greger R, Windhorst U.Comprehensive Human Physiology.Vol 2, Springer Berlin, 1996 6.Johnson LR.Phys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3rd edition.Raven Press, New York, 1994 7.Li Y, C Owyang.Pancreatic secretion evoked by cholecystokinin and non-cholecystokinin-dependent duodenal stimuli via vagal afferent fiber in the rat.J Physiology(London), 1996;494:773~782 8.Yamada T.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Lippincott, 1995

第二篇:生理课件里抽出来的复习题

生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第一章 绪论

1.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3.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4.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B.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C.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D.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E.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4、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A.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 B.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C.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D.受体的主要成分 E.抗原物质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位是钠的平衡电位?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 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 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 能否逆传?为什么? 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 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 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

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12、刺激阈指的是()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2.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3.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1.为何将神经肌肉接头ACh的释放成为量子释放? 有何实验证据? 2.为何终板电位无超射现象?

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4.何谓肌小节?肌小节中有哪些成分?

5.何谓兴奋-收缩偶联?其结构基础是什么?Ca2+起何作用?几种收缩蛋白质各起什么作用? 6.肌细胞收缩是怎样发生的? 7.何谓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8.前负荷和后负荷各对肌收缩有何影响?

9.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肌肉不发生收缩,可 能有哪些原因?如何鉴别? 10.正常人体骨骼肌收缩都属于()A.完全强直收缩 B.强直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单收缩 E.单收缩与强直收缩交替 11.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关键在于()A.横桥运动 B.动作电位 C.Na迅速内流 D.胞浆内Ca的浓度增加 E.ATP酶的激活

第三章 血液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含义与生理意义。

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4.熟记下列正常值:

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分类、血小板数 5.简述白细胞的功能。

6.血小板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起何作用?

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8.什么叫血型?说明输血的基本原则。为何同型血相输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9.将红细胞置于0.9%NaCl和5%葡萄糖的混合液中,其形态与功能有无改变?为什么? 10.一次失误将500mL的蒸馏水输给了病人,会引起何后果?为什么? 11.从血液的理化性质和功能考虑,维持离体器官活动需要哪些条件? 12.已知某人血型为A型或B型,能否鉴定他人血型?

13.肝功能严重受损或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时,为何易导致出血倾向? 14.为什么纤溶系统亢进时会出现出血倾向? 15.为什么月经血是不凝固的?

16.为什么用温热生理盐水浸泡纱布按压伤口可促进止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瓣膜的状态有何变动?其变动的机制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2.在心脏收缩、舒张过程中,何部位、何时期压力最高?何部位、何时期压力最低?并说明理由。3.说明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4.以心脏的缩舒、压力的升降、瓣膜的开关、血流的方向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原理)。

5.说明心输出量的调节,并简述其机制。6.说明评定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1.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是什么? 2.说明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自律性的发生机制。3.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试述影响心肌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因素,并说明何者是主要影响因素。5.试述正常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房室延搁的意义。

6.说明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何意义? 7.简述快、慢反应细胞的异同。

8.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是什么?

9.Na+、K+顺浓度差转移是否生电?逆浓度差移动是否生电? 10.试述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功能。

11.心脏为什么能有节律的、有顺序的收缩与舒张? 12.说明心肌和骨骼肌AP的异同点。

13.如何证明心肌在兴奋后兴奋性发生了变化?原因何在?与室缩、室舒时相及AP时相的关系怎样?

14.试述心肌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特点。

15.阐述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差异的原因及生理意义。

16.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到心室肌,其AP是否是同一个?说明其理由。

17.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较小,是由于它的细胞膜对下列哪个离子的电导较低()A.钾离子 B.钠离子 C.氯离子 D.钙离子 E.钙离子+钠离子 18.窦房结细胞去极化结束时电位为()

A.-90mV B.-70mV C.-40mV D.0mV E.+30mV 1.说明心排出量的调节,并简述其机制。2.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是什么? 3.阐述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4.简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5.说明微循环的通路及其主要功能。微循环如何调节? 6.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7.淋巴液是如何生成的?如何回流?有什么生理意义?

1.说明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机制。支配血管的神经有哪些?简述其作用及机制。2.人体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稳定的?

3.心脏压力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效应是什么?有何意义? 4.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异同点。5.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6.说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及其作用。

7.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等方面分析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发生机制。8.从调节血管运动的中枢、神经、受体及收缩原理等方面考虑,如何降低血压?

9.人体从卧位突然到站立位时,血压有何变化?如何调节?为什么体弱的人会感到头昏,眼前发黑?

10.在参加中、长跑比赛后为什么不能立即停止活动?

11.减慢或加快心率的实验措施有哪些?何者为主?引起血管舒张的神经因素有哪些?何者为主? 12.失血量为15%的病人,其红细胞比容有何变化?为什么?

13.刺激家兔减压神经的向中端与离中端,刺激颈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的外周端,血压分别有何变化?为什么?切断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后,心律有何变化? 1.冠状循环有何特点?

2.冠脉阻力在哪个时期最大,哪个时期最小?并说明理由。3.为什么冠脉血流量的多少明显受心动周期的影响?左、右冠脉血流量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对血压、脉搏和冠脉血流量有何影响?说明其原因。5.主动脉硬化的病人为什么有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6.肺循环和脑循环各有何特点?其血流量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7.肺循环和体循环的()

A.收缩压相同 B.脉压相同 C.外周阻力相同 D.大动脉可扩张性相同 E.每搏输出量相同 8.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的物质有()

A.大剂量抗利尿激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血管紧张素II D.肾上腺素 E.心肌代谢产物

第五章 呼吸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1.胃内有几种细胞?各有何功能?

2.胃液的成分、作用与胃酸分泌机制。

3.试述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机制。4.胃肠内有哪些抑制胃酸分泌因素? 5.试述盐酸的负反馈抑制机制。6.哪些因素可影响胃排空?

7.正常时胃为什么不会消化它自己?

8.在一个切除了大部分胃的病人,有可能出现哪些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

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用途径和生理作用。1.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各是什么?

2.试比较胃液、胰液、胆汁分泌调节有哪些异同点? 3.试比较小肠分节运动与蠕动有哪些不同?

4.胃液或胰液分泌过多或过少时,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5.在进食的全过程中,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发生了哪些变化? 1.为什么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2.试述钠离子和水的吸收过程。

3.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怎样吸收的? 4.试述影响铁和钙吸收的因素。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 2.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什么叫神经递质及调质?中枢内有哪些主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如何分类?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4.神经递质的受体起什么作用?递质受体可分为几类?它们的分子结构与其所起的作用有何关系?

5.一个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试举一个体表受温度刺激引起体热产生或散失发生改变的例子加以说明。

6.在一次腱反射活动过程中,反射弧的各个部分发生什么变化?其变化过程如何进行? 7.试举一实例说明腱反射是如何发生的?

1.试述两种感觉信息传入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2.简述丘脑的核群及其功能。

3.体表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的什么部位?它们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各有何特点?

4.中枢对特异感觉是如何进行传出控制的?

5.躯体痛和内脏痛在传导径路和特点上有何不同? 6.什么叫牵涉痛?是怎样发生的?有何临床意义? 7.腰部脊髓半离断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 8.局部脊髓空洞症的患者,有何感觉障碍?为什么?

9.左侧内囊出血的患者,在感觉和运动功能方面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1.何谓肌紧张?其反射弧如何构成?肌紧张加强的机制有哪些?举例说明。2.何谓脊休克?试述其发生机制。

3.基底神经节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举一例临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常见疾病,试述其发病机制。4.小脑有何功能?损伤后出现哪些症状?

1.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它的结构和功能有何特征? 2.试述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举例说明下丘脑在神经内分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1.简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和意义。2.学习分哪几类?人类记忆的过程分哪几步? 3.大脑皮层语言代表区有哪些?

4.为什么说条件反射形成机制是学习记忆研究的基础? 5.简述睡眠时相及其生理意义。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三篇: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讲座课件课稿

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讲座课件

漫谈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三、青春期健康问题

(一)青春期交往问题

(二)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

(三)预防青少年性罪错行为

(四)酒是青少年健康的大敌

(五)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人的一生分成几个生长阶段,从婴儿到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一个是婴儿期,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全过程的一个阶段,即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决定人一生体格、体质、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关于青春期的问题。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

青春期是每个人正常发育必经的阶段,但是,就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发育速度、发育程度而言,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青春期的划分,一般定为10至20岁。从12岁左右到13岁左右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有的学者把青春期分为两大阶段:

一是性的萌发期,年龄一般在11至14岁之间,这正是初中时期;

二是性的成熟期,年龄一般在14至18岁之间,这正是高中时期。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生理上蓬勃发展,在心理上急剧变化,身心发展面临关键时刻。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

青春期生理发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身体外型剧变,即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明显增加。(2)身体机能渐趋健全,即神经系统伴随脑的发育而不断健全脑的功能,心脏发展非常迅速,至18岁时,心脏重量等于成人的90%,肺活量显著增长,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一般很少生病。

(3)男女性征的差异更加显著,即性发育包括性腺、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的 发育和功能的具备。①女性月经来潮。

女子性成熟最明显的表现是月经来潮。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信号。初潮的出现多半在身高增长速度下降后的半年到一年期间。女子在月经初潮后体重明显增加,形体逐渐丰满,它使女生的身体进一步成长发育,也使他们在心理上增强女性感和成人感。在月经期间,由于内分泼的变化,往往产生情绪激动、感情脆弱、脾气急躁、容易疲劳、体力和智力减退等状况。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②男性遗精现象。

如果说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信号,那么首次遗精就是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男生到了青春期,睾丸等生殖器官已经发育,不断产生精子和精液。有时精子和精液积存多了,就会自然排出体外。这就叫遗精。因为遗精常常伴随着做梦,所以又叫“梦遗”。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生殖腺走向成熟。

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③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性喉结增大,声音变粗,阴毛和胡子长出,女性骨盆增大,臀部变圆,乳房逐渐丰满等。

第二性征的发育过程,前后约需四年左右。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中学生感到自己已经成为大小伙子和大姑娘,不再是小孩子了,由此增强了成人感和性别角色的体验,个性心理的发展也更加迅速。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功能的具备

总之,青春期在生理方面的发育不是单纯的身体的增大,而是从儿童身体到成人身体的一个质变过程。通过这一发育,在生理上确立了男女的分化。

二、青春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青春期发育初期

少年具有一种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不仅在外观上总结里装出青年的样子,而且在内心里也日益增长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希望各段儿童时期对父母心理上的以来,时间心理上的断乳.他们不愿是实在受父母、师长的指挥,要求自己独立的处理问题.为了证实自己已经独立,不再听人摆布,有时表现得很执拗,甚至盲目的反对父母和师长.2)青春期发育后期

独立性强,自制力远比少年强,自我评价能力有了

提高 2.思维特点

青春期智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的提高.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大多属于经验型;思考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青春发育后期,理论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大大发展,能够大胆的提出新设想、新见解 3.感情特点 1)青春发育初期 他们的情感明显反应与外表,易受环境感染,一旦建立友谊,大多真诚坦白.2)青春发育后期

l 他们的外部表情,并非总与内心体验一致.一旦建立友谊,则更加注意知心,常常倾心相待,互助互谅,终身不渝.4.性意识发展特点

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性意识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⑴疏远异性的性厌恶期 ⑵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 ⑶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⑷年轻人正式的浪漫恋爱期 5.智力发育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少年逐渐从对各种事情都感兴趣、好奇心强,转入感知活动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概括性.青春发育中后期,学习的内容更加高声复杂,他们已具有相当水平的自学能力.

第四篇:运动生理[定稿]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脂肪:是细胞能量的主要存储形式,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组成,又称三脂肪酸甘油

或甘油三酯。

ATP化学名称是三膦酸腺苷,由三个膦酸分子和一个腺苷组成。

肌肉的特性包括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它们是肌肉活动的基础。

肌肉的物理特性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肌管系统: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

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可分为:1.感觉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

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受体:是指那些在细胞膜以及细胞浆与核中对待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并与之发生特异性

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受体特征:1.饱和性2.特异性3.可逆性。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支持和营养作用2.分离和绝缘作用3.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4.营造神

经元活动的微环境5.辅助神经元迁移6.脑损伤修复作用7.免疫功能。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客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力量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

肌肉耐力:以一定负荷或速度,能重复的次数或所能坚持时间的工作能力。

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1.氧运输系统的功能2.骨骼肌的特征3.神经调节能力4.能量供应特点 持续训练分为:变速持续和匀速持续训练。

间歇训练:指在两次训练之间有间歇方式的组合训练。

间歇训练的种类:1.短距离间歇2.中距离间歇3.长距离间歇

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到起动所需的时间。动作速度: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

位移速度: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或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第五篇:生理考点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60%以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四)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六)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 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十三)使用假学历骗取考试得来的医师证的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由五部分组成: 主

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主观方面——过失;

客观方面——实施了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客

体——侵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因果关系——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第五十条关于赔偿标准的规定。第五款关于残疾生活补助:①标准——当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②时限——自定残之日起最长为30年;若已到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执业医师法》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的;

(二)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2年;

(三)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5年的

受理执业医师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一)未取得处方权或者被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申请《印鉴卡》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相关的诊疗科目;

(二)具有经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的、专职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四)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的设施和管理制度。取消执业医师处方权的情形: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

(二)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四)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结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劣药的定义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注册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十三)使用假学历骗取考试得来的医师证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第十条: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方在场。医疗机构应患者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第二十条: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属于婚前医学检查的疾病有:①严重遗传性疾病;②指定传染病;③有关精神病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水产品。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容易受污染而引起中毒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剩米饭,其次是肉馅及肉制品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食品引起。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1,习惯上把概率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于①初步检验病因假设;②提出病因线索;③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效果 正态分布是医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连续性分布,如正常人的身高,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等。我们可以从频数表和频数图对正态分布进行研究

医疗保险模式包含①国家医疗保险;②社会医疗保险;③商业保险;④储蓄医疗保险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μ-σ,μ+σ)→68.27%(μ-1.645σ,μ+1.645σ)→90%(μ-1.96σ,μ+1.96σ)→95%(μ-2.58σ,μ+2.58σ)→99%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一个为位置参数μ,一个为形态参数σ

在直角坐标的横轴上方呈钟形曲线 两端与χ轴永不相交 以χ=μ为对称轴、在χ=μ处,f(χ)取最大值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饮食习惯,食物生产,社会和经济条件而制定的适宜的需要量,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

(1)平均需要量(EAR):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

(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在一定分析性研究中,计算了RR值可说明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该指标为相对危险度的英文为relativerisk,缩写为RR

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4个步骤

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

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包括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环境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计划生育监测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其中的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在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以最快的方式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在两样本均数推断两总体均数差别的T检验中,无效的假设是 两总体均数相等

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为 变异系数 下列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标准误

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肿瘤。

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石棉为主要的工业毒物可致肺癌及间皮瘤。水和土壤被砷污染可诱发居民的皮肤癌

矽肺的发生与环境中的二氧化硅粉尘成正相关;

可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

系统评价的过程与步骤共包括:①确立题目;②收集文献;③选择文献;④评价文献;⑤收集数据;⑥分析数据;⑦解释结果;⑧更新系统评价

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画家色彩辨别力、音乐家的音色分辨力、打字员的手指敲击速度能力

蛋白质的供给量按能量计算应占总能量的10%~12%。理论上,成年人每天摄入不到30g蛋白质就可达到氮平衡。但从安全性考虑,成人以每㎏体重每天摄入0.8g蛋白质较好。由于我国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我国成人膳食中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供给量为1.16g/kg体重 克己、压抑、焦虑、易怒、抑郁、无助、敌视、完美主义、过分为别人着想等性格与癌症有关,属于癌症敏感型性格(C型性格)

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热占总热能的适宜比是60%-70%

营养就是

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所必需的生物学过程

①散发: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现历年来的一般水平,且病例间无明显联系。②流行: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③大流行:大流行是指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在短时间内可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的情况。、④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漏斗图是最常用的用于判断是否有发表性偏倚的方法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指标的数值大小,适用于各自独立的资料; 直方图式用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

圆图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用于构成比的资料;

散点图示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来表示两种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趋势。

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情况,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

标准正态分布,用N(0,1)表示,即“值的均数为O,标准差为1 在炎热的夏季,下列何种化学物,经日光照射,可发生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烃类 计量资料且呈对称分布,计算集中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

均数

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植物中获取。花生四烯酸可由亚油酸在体内合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释放乙酰胆碱)①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 ②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 ④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甲状腺激素

糖皮质激素本身没有收缩血管的效应,但能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这称允许作用 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在月经周期中,形成雌激素分泌第二个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 生长激素可诱导靶细胞(肝细胞)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高峰导致分泌高峰导致卵泡排卵

下丘脑视上核以产生抗利尿激素(加压素)为主,而室旁核以产生催产素为主

甲状旁腺激素对血液中钙磷浓度的调节作用表现为

升高血钙浓度,降低血磷浓度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局部电位

终板电位是 局部电位 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称 阈电位

下丘脑调节肽的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乳素释放抑制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

缺O2 引起的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通过

刺激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分泌的降钙素以及钙三醇 肾糖阈是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的浓度 肾素由球旁细胞分泌,球旁细胞又叫颗粒细胞

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使ADH释放增多 H的分泌是由Na-H交换体和质子泵完成的 葡萄糖的吸收主要是在近端小管 ++++安静时,下列哪一环境温度范围内能量代谢最稳定

20-30℃ 球管平衡是近端小管对滤过率的重吸收率为65%~70%

给兔静脉注射50%葡萄糖5ml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从高到低:蛋白质、混合性食物、糖、脂肪

-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

以CO2的形式吸收

++血K浓度升高或血Na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分泌醛固酮 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盐酸

刺激小肠粘膜释放缩胆囊素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蛋白质分解产物 大动脉弹性降低

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肺泡通气量为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是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总量是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每分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0.84,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气体交换。比值增大,代表通气过剩,致使无效腔增大,比值减小,表示通气不足,血流过剩,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压,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压

最大随意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是估计个体能进行最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

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的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保持肺泡的干燥和稳定

肺活量—深吸气量=尽力吸气后,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呼气储备(肺活量-深吸气量)使曲线右移的因素:①PH值↓ ②CO2分压↑ ③温度↑的影响 ④2,3-二磷酸甘油↑ 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为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肢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过敏性反应时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

人体中CO2的扩散方向是细胞内液(含量最高)-组织液-静脉血液-毛细血管血液-动脉血液,而这个梯度也是与O2分压相反

可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的是P波 可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是QRS波群 可反映左右心室复极过程的是T波

左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是在等容收缩期,心脏在收缩,但此时却无血液射出,故而腔内压力直线上升 左室容积下降速度最快是在快速射血期,血液快速从左室射出,左室容积也快速变小 左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是在

等容舒张期,心室肌舒张,使收缩状态的心室肌一下处于放松状态,左室内压瞬间下降

2+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离子基础是钙内流Ca内流 快速除极都是钠内流,快速复极都是钾外流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的离子基础是K外流,Ca内流

心室肌细胞是工作细胞,不是自律细胞。只有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才有4期自动除极 +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易化扩散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2期复极时程长

在神经一骨骼肌接头部位释放Ach产生终板动作电位的过程中,有何种通道参与 化学门控通道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除极相的产生与Na通道开放有关,这种Na通道属于 电压门控通道 以影响细胞膜对K离子的通透性的因素(温度、pH、缺氧、K浓度),都可影响静息电位

+

+

+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因子Ⅻ,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因子Ⅲ-HCO3 / H2CO3为机体最重要的酸碱平衡缓冲对

血清与血浆的显著区别为其中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出现 局部电位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峰电位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阈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局部电位 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脑电活动基本波形有αβθδ波四种

A.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的情况下出现。

B.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代表皮层处于兴奋状态。C.γ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

D.δ波成人在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E.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DH(抗利尿激素),又称为血管加压素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冠状血管,是由于心脏兴奋,心肌代谢产物增加 肾清除率应该为125ml/min 若测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80ml/min,则可认为肾小管对该物质 小于肾清除率 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大于肾清除率 必定能分泌,但不能确定能否重吸收 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内脏痛主要有三个特点①定位不准确,这是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因为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要比在躯体稀疏得多,而且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即主要表现为慢痛,常呈渐进性增强,但有时也可迅速转为剧烈疼痛。③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刺激敏感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

Cl内流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腱器官兴奋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尿崩症

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渗透性利尿

-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肾血流量减少α受体激动所致的血管收缩的范围很广,以皮肤、黏膜血管、肾小球为最明显,其次为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等,继心脏兴奋后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多,腺苷能促使冠状动脉扩张 某患者因外伤引起脊髓半离断,其感觉障碍表现为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征)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浅感觉障碍),亦称“Brown-Sequard”综合征

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 负反馈如呼吸运动的调节

内脏痛的特点:常由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引起。(1)定位不准确,最主要的特点(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3)对牵拉和扩张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4)常伴有情绪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呼吸活动改变 对动脉血压波动性变化比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 颈动脉体最敏感的刺激是血液中的感受器所处环境的PO2 心指数=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 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心室舒张期延长 只有当心脏舒张开始时,心肌内压急剧下降,血管外的压力方解除,在舒张压的作用下,冠状动脉血流增加 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提示 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提示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能引起心迷走中枢兴奋 当血压上升时,动脉管壁被牵张,位于颈动脉窦区和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发出传人冲动的频率增加,到达中枢后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抑制。中枢活动的变化分别通过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传到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 心力储备量的大小可以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

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有:①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微动脉为阻力血管,血管紧张素Ⅱ也可促进静脉收缩,静脉为容量血管;②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③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释放醛固酮;④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其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并经轴质运输到神经垂体末梢,储存并释放

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回肠 抑胃肽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排空;刺激胰岛素分泌 抑胃肽 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为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肺泡气中的氧分压最高 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肺泡通气量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时间肺活量 肺顺应性可作为反映何种阻力的指标 肺弹性阻力 在肺的非弹性阻力中,最主要的是 气道阻力 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的刺激物是脑脊液中的H

+ 促胃液素主要由胃窦黏膜内的G细胞分泌,十二指肠和结肠上段也有少量G细胞。促胃液素释放后主要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刺激其分泌盐酸。人的促胃液素的最小活性片段是其C端的4个氨基酸 切断动物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变为变深变慢

胃液中盐酸具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的作用。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但胃液中没有淀粉酶,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

小肠上部的盐酸(HCL)、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刺激促胰液素释放,其中以盐酸作用为主

轻度低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以对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盐酸

气体交换时肺泡内O2首先通过 肺泡表面液体层 肺泡表面张力来自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大肠的运动形式有袋状往返运动、分节运动、蠕动和多袋推进运动 胆汁内不含消化酶,仅含胆盐,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生理情况下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因素是乙酰胆碱、组胺和促胃液素。组胺是胃酸分泌的强刺激剂和中心调控因素

胃泌素(G细胞)促进胃液、胰液、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运动、胆囊收缩;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S细胞)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抑制胃肠运动;抑制胃液分泌

缩胆囊素 促进胃液、胰液(消化酶)、胆汁、小肠液分泌;加强胃肠运动;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迷走兴奋也可促进胆囊收缩

引起缩胆囊素CCK分泌的因子由强至弱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HCl、脂肪 呼吸中枢的正常兴奋依赖于血液中正常浓度的CO2 进食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乙酰胆碱、促胃液素和组胺)来调节胃液的分泌 测定肺通气效率最好的指标是 肺泡通气量 测定肺换气效率最好的指标是 通气/血流比值

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实现肺通气;②保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③防止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降低了肺泡表面张力,减小了肺的回缩力,防止肺泡的塌陷

+ 胃排空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开始,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很大关系。切碎的、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等渗液体比非等渗液体排空快,在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 氨基酸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是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期间,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相当于负后电位出现的时期; 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

葡萄糖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细胞外液高浓度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是属于载体易化扩散 NaCa为主动转运

葡萄糖 氨基酸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时也是为继发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的顺浓度跨膜转运需依靠载体蛋白 O2和CO2为单纯扩散

兴奋性排序从高到低:超常期、静息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为0兴奋性最低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其基本特点如下:

①不是“全或无”的,局部电位去极化幅度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大小而增减,呈等级性;

②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仅限于刺激部位,不能在膜上远距离扩布,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这种去极化电位迅速衰减以至消失;

③可以总和,互相叠加。先后多个或细胞膜相邻多处的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电位可以叠加,产生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

峰电位的幅值等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入胞作用是细胞外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肽、脂肪颗粒以及侵入体内的细菌或者异物等的进入细胞的 阈电位能使钠通道大量开放而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神经、肌肉、腺体细胞都为可兴奋细胞,受到阈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

Ach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降低是通过膜对K通透性增高

++++1期(快速复极初期):主要是Na通道关闭,Na停止内流;而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

某人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每搏量、动脉血压降低,该人搏出量减少是由于下列哪项所致

异长调节

大动脉血压是心室收缩时所遇到的后负荷,若大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室内压的峰值将增高,结果使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

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会抑制Na-K泵活动。故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会减小。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引起心率减慢

儿茶酚胺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主要是 增加Ca的通透性 当细胞外Ca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2期时程 2+

2+

+

++ 2+

+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又称心排血量)。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当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射血分数增大。心衰时,射血分数下降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心指数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心脏作功

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通过β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

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与之相关

心率快则周期短,心率慢则周期长

钠泵活动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造成Na-K膜内外的浓度差 中心静脉压约4~12厘米水柱,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指标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其生理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影响心肌传导性高低的主要因素是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吸气时,胸膜腔内负压值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由于容积增大,中心静脉压下降,促进静脉血回心,静脉回心血量增大;呼气时相反,呼气运动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血管紧张素Ⅱ生理作用的描述

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

收缩容量血管

收缩全身阻力血管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有:①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微动脉为阻力血管,血管紧张素Ⅱ也可促进静脉收缩,静脉为容量血管;②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③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释放醛固酮;④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其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并经轴质运输到神经垂体末梢,储存并释放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 阈强度

衡量心肌细胞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4期自动除极速度 去极化0期:主要由Na迅速内流

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最大 心动周期中左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房缩期末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

+

+

生理课件-消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