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8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69-93196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02 15:11: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8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

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第二篇:教学设计《8、三顾茅庐》

8.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思维导图:

今天我们就跟随 刘备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隆中的景色怎样?刘备又是如何去拜访诸葛亮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同位交流思维导图,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各大组的语文代表下位解决难题,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全班交流。3.交流。

(1)指名一个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互构后的思维导图中的隆中美景部分。大家提出修改建议,其余同学再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相机指导学生读书。

(2)景色的美暗示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3)既然诸葛亮这么了不起,当时是不是有很多人去邀请他呢,像曹操、孙权等人,为什么只有刘备能请到他呢?

生:刘备诚心诚意。让学生板书诚心诚意。

请一生向全班展示思维导图的诚心诚意邀请部分。大家提出修改建议,其余同学再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

相机指导学生读书。

4、过渡:刘备那么诚心诚意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对他那么好呢,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一起来读读根他相关的语句!

二、精妙的比喻

1、出示文中的比喻句,指导学生品读体会。

2、交流感悟。

三、仿写

1、出示卧龙岗景色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来到一个地方,先找这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老师用思维导图展示卧龙岗景色部分的景物及特点,再出示运河春景图,和老师根据此图做的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选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或用老师提供的另一张运河景色图来画思维导图。

2、交流

生根据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口述:来到……,只见……

三、拓展学习

课下读《三国演义》,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

第三篇:8、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简介背景: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你们知道其他三部名著吗?

3、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喜欢里面什么人物?为什么?

二、导入课题,了解文意。

1、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人和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刘备)

2、(板书:刘备)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顾”字右边的“竖提”和右边的“撇”要互相穿插,左顾右盼才好看!

3、预习过了,那我就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

4、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5、(板书:诸葛亮)“诸”和“葛”都是是生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

7、“诸葛”是复姓,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8、是的,卧在那里的一条龙。同学们,你们看,读懂题目多重要,我们这么一分析,就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过渡:课文写了他俩之间什么事呢?

三、检查词语,理清文脉。

1、接下来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于本课词语的掌握程度,顺便也了解一下大家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第一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蜿蜒起伏:蜿蜒指像蛇那样弯弯曲曲。形容山势险峻。疏疏朗朗:形容树木稀少,不茂盛。

青翠欲滴就是翠绿得要滴下水来,将要滴出来。给予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形容树叶颜色十 1

分青翠,上面的水像快要滴下来似的。多指植物或之类的十分青翠。欲:将要。

宜:合适的。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合人的心意或需要,就要让人心旷神怡。A理解词语。问: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

C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第二组: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从书中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思考:从中看出什么? 第三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重点理解“纷”、“顿”。群雄纷争:一群英雄纷纷去争夺自己的利益各路豪杰混战在一起,比喻强手间的争夺很激烈。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四、浏览课文,感悟详略

课文是不是把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都写出来呢?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先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着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最后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2.讨论分段: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第三次请诸葛亮的经过?

3、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质疑问题,延伸下节

课文学到这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带着这些问题延伸到课外阅读,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六、指导写字。

第四篇:8、《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心诚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3、理解文中一些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4、仿照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相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三顾茅庐》)

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

诸葛亮

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4、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见到了)那刘备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也感动了我们呢?(是他的诚心诚意,板书:诚)

二、精读课文,理解“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

1、学生自学

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有几个要点,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诸葛亮悠然醒来”的顺序,标上序号,划出关键词语,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课堂交流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1)刘备在对谁说话?(张飞)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2)读一读张飞的话(注意是“嚷”),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无礼,粗鲁)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麻绳”、“捆”)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3)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作者写得如此传神,我们也要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神韵通过读表现出来。下面我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刘备和张飞的话。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1)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赶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

(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都要“轻轻地敲门”呢?(生怕惊醒诸葛亮)(2)“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①“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弯着腰,拱手作揖)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半晌再加一个时辰,大概两三个小时)这个时候,在外面等候的张飞耐不住性子了,他一看,大哥竟然还在那儿等。想一想,张飞会怎么做?(把诸葛亮拉起来;放火烧诸葛亮的屋子)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没有)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老师迫切地想来采访一下刘备,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

师:刘皇叔,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不感到冷吗? 师:刘皇叔,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还要摆臭架子,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

师:刘皇叔,依我看这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我看他是不敢出来见您,有意躲避您啊?

师:刘皇叔,我看这诸葛亮分明是在装睡,他是有意戏弄您,您可千万别上他的当啊!【设计意图:这段话是刘备诚意的集中体现,教师带领学生“登山”,学生对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更深了,而且文本的趣味性也增强了不少。】

(3)就这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只见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刚刚刘备不还是很有耐心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急切呢?你能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刘备,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交流四:“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2)刘备还高兴地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是鱼,诸葛亮是水,再好的鱼没有水也是不能生存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为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之情表达出来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6岁,而刘备已经46岁,也就是说,刘备整整长诸葛亮20岁,按年龄和辈分,他完全可以做诸葛亮的父亲,然而刘备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他的谦恭)

2、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 △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你知道哪些胜仗?(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后,刘备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段古文虽然比较深奥,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词语到了今天也就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刘备深深的感激之情,这样,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且也使他们从中悟到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2)填空: 只见那里的山冈(),好像一条()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茂密的竹林(),景色()。(3)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

(4)这段话和我们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是否可以把它去掉呢?(不能去掉)理由一:“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隐射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理由二:秀丽宜人的景色恰恰可以看出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很好,他应该是个儒雅之士,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修养品性。理由三:美丽的景色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说明那天刘备去拜访的心情特别好,也寓含着这次拜访会成功,刘备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5)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设计意图:这段话的出示有这样几方面的作用:(1)品赏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进行背诵积累。(2)用“来到„„只见„„”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内练笔的机会。(3)探究这段景色描写的句子是否可以删去,不再停留于对言语内容的感悟,还有对言语形式的推敲,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理解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课外拓展,迁移阅读

1、同学们,刘备用“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用“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用“诚”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同样是求贤,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雄才大略的曹操是如何做的?出示《曹操求贤的故事》。出示阅读要求:

用“_______”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部历史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受那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吧!【设计意图:两次拓展,一是《曹操求贤的故事》,这是与文本主题—“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相关联的补充阅读;二是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他们走进《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著,去享受丰盛的营养大餐,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的拓展适人、适时、适文、适量,可以说是很有效的。】

第五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出示目标(齐读)

三、文学常识

四、整体感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告诉我,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主要人物:刘备 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五、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曲折跌宕的艺术之妙

(一)层层渲染,塑人物

在《西游记》中唐僧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也可谓是历经波折。仅仅是诸葛亮的出场,就让刘备来回跑了三次。下面我们就深入文本之中,去看一看刘备都历经了怎样的曲折。

1.请快速浏览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找出刘备前两次拜访都遇到了哪些人物?

2.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依照屏幕中的例子,任选一个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分析其性格及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讨论过程中,如遇问题可以举手。

总结:刘备两次拜访,虽未见诸葛亮其人,可也并非全无收获,通过对其歌

其童

其友

其弟

其丈的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可谓跃然纸上。3.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生态度?(生答,屏显)看透世俗、淡然处世,不慕荣利

4.这种态度和刘备的人生态度是否一致呢?

志向不投,由此可见,请诸葛亮出山并非易事。这是困难之一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两次拜访无缘得见、多次误认他人,刘备的内心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第三次拜访是否能够顺利请得诸葛亮出山呢?他又经历了哪些波折?请阅读相关文段,标画出相应内容。

由此可见,刘备虽历经波折见到诸葛亮,但面对出山一事,诸葛亮缺一再拒绝。正所谓“悬念重重得见真容,欲请出山再遇刁难”,这是困难之二。

(三)推波助澜,绘环境

文章到此,已是跌宕起伏,令读者感到趣味无穷,而作者却又花费大肆笔墨描绘了几处环境描写,你能找到吗?

恶劣的自然,对于身份高贵的刘备来说,又是一重困难。

六、归纳主题

同学们,面对种种曲折、阻力,刘备依然不改初衷,依然前往,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宽宏大度

七、拓展延伸

袁枚《随园诗话》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仅仅是《三国演义》这部近八十万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8
TOP